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

合集下载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5)文学评论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 学批评专论,。
陆机的《文赋》是一篇用骈体文写成的文 论著作,阐述了相当完整的创作论,它第 一次把创作动机、过程、方法、形式、技 巧等问题归入文学批评范畴。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思精的文 学理论巨著,是对前代文学理论的总结和 发展。
陈,历史上把这四个朝代称为南朝
一.政治状况
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 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
的称呼是庶族、寒门,他们之间的根本区 别不是基于官职的高下或财产的多寡,而 是基于宗族的血统。 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的局面
二 社会思想及文人心态
相对而言,这一时期的社会思想 显得自由活跃,各种学说同时并兴, 某些异端思想也得以流行,是继战国 “百家争鸣”以后,我国历史上又一 个思想解放的时代。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也是这一时期思想领域中重要 现象。
三 文学概况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点
1.文学的觉醒与独立
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 的一个门类。
文史分开,把文章区分为有韵之文和无韵之笔
第二,对文学的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
曹丕把文章体裁分为四科八类,并且剖析了各自特点 和要求:“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二 社会思想及文人心态
建安时期,受经学思想影响,文人重新审视自我, 抒写人的感情、欲望和个性。
魏晋之际,环境险恶。士人为逃避祸端,开始从 老庄那里寻求精神寄托,他们喜好清谈,发言玄 远,正始玄学便是这一产物。他们推崇《老子》、 《庄子》和《周易》,并称之为“三玄”。他们 用玄学理论和清谈方式来讨论“名教”与“自然” 的关系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
魏晋南北朝文学
• 产生的历史背景:
• 一、恐怖的社会政治
• 二、士族门阀制度的存在
• 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王、 庾、谢、桓
• 庶族、寒门
•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 三、对个性价值的重视和强烈的生 命意识。 • “越名教而任自然”
• 四、文学的独立的一个门类。 • 文笔之分 • 《文心 雕龙· 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 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 2、追求修辞的华美
• 藻饰、骈偶、声律、用典成为文人普遍使 用的手段。
• 萧绎《金楼子· 立言篇》: “至如不 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 若此之流,泛渭之笔。吟咏风谣, 流 连哀思者,谓之文。……至如文 者,惟须绮縠纷披,宫徵靡曼,唇 吻遒会,情灵摇荡。”
•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 区分,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 比较明确的认识。
• 曹丕《典论· 论文》: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 “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 “诗赋欲丽”。 • 陆基《文赋》:将文体分为十类,对每一类的特 点也 有所论述,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 而浏亮” 。
• 《文心雕龙》:对每种文体都追溯其起源, 叙述其演变,说明其名称的意义,并举例加 以评论。
•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 的追求。 • • 1、注重强烈的抒情性

儒家诗论强调诗歌与政治教化的关 系,诗歌被视为“经为妇、成孝敬、厚 人伦、美教化、移风 俗”(《诗大 序》)的工具。
• 钟嵘《诗品序》: •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月暑 雨,冬月祁寒,斯四侯之感诸诗者也。 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 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 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 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 忘反;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 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 非长歌何以聘其情?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基本轨迹(以诗 歌为轴心)
汉末及曹魏时期:(1)建安文学; (2)正始文学 西晋时期:(1)太康文学;(2)永嘉文学 东晋时期:(1)志怪小说;(2)玄言诗; (3)陶渊明田园文学 南朝时期:(1)宋之元嘉体(山水诗); (2)齐之永明体(新体诗); (3)梁陈之宫体(徐庾体); (4)文学理论总结期; (5)志人小说;(6)南朝民歌 北朝时期:(1)北方本土文学; (2)南北融合的文学;(3)北朝民歌
(2)魏晋至两宋时期文学(又分魏晋南北朝 文学、隋唐文学、五代两宋文学三个阶段),此 为中国古代文学的自觉期和鼎盛期。此一时期文 人有着较高的地位和一定的独立发展的空间,文 学的地位也大大提高,诗、词的兴盛并发展到臻 于极致的美的境界标志着文人主体精神的充分张 扬,审美上论结构的恢张、气势的博大虽已无法 与先秦两汉文学相提并论,但词采之美、体式之 纯、性情之真、韵味之厚却是它独具的魅力。概 言之其主流可称之为‚文人雅士的美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的总体趋势是从庙堂到雅士再 到民间,从贴近政治教化到贴近文人个性精神 再到贴近世俗人生;其特点是调越唱越低,路 越走越广。 从中国古代文学三个时期九个阶段的总体 框架来看,魏晋南北朝文学处于一个十分重要 的位臵。它是第一时期与第二时期的转折点, 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它是第二时期中的 第一阶段,即唐代文学的前奏。也就是说,没 有它开创的方向及其在创作和理论上的探索、 积淀,就没有唐代文学特别是唐诗的鼎盛和辉 煌。
小结:汉末至南北朝这近四百年的历史,总的 特点及其对文学产生的影响表现在:(1)政局 动荡,长期分裂,呈现出‚你方唱罢我登场‛ 的混乱局面,这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时代,与 诸侯纷争的战国时期亦不相同,这种动荡不安 的时代不仅直接危及不少文人的生命,而且深 刻地影响到他们的心态和价值观;(2)中心南 移,政分南北,文化发展的南北差异显得异常 突出,文风亦出现南北之分;(3)民族冲突与 民族融合并存,而且长期分裂的政治格局为外 来文化(佛教)的接收、渗透提供了契机,文 化发展由此出现多元化趋势,这一时期文学天 空的丰富多彩是多元文化滋养的结果。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

15
二、乱世文学主题的多样性 乱世中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其主题表 现出多样性的特征,较为集中的有以下几 种: 1、功业主题 2、生死主题 3、游仙主题 4、隐逸主题
16
第三节 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 文学创作
一、门阀制度下士族与庶族的对立 门阀制度一直贯穿魏晋南北朝的始终。 士族和庶族的对立是这个时期的一个重 要特点。
22
第五节 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 影响
一、佛教的传入与兴盛 二、对文学的影响 1、想象世界的丰富。 2、故事性的加强。 3、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发现。 4、词汇的扩大。 5、文学观念的多样化。
23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24
5
1、曹丕的《典论·论文》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第一篇 文学批评专论文章。文章高度评价了文学 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 文气说,强调作家独特的个性和创作风格。 将文体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 并指出各自的特点。评论了建安七子的创 作。
6
2、陆机的《文赋》 陆机的《文赋》是一篇用赋体写的探 讨文学创作规律的文章。《文赋》论述了 文学创作的全过程,探讨了写作技巧,主 要是修辞技巧。将文体分类十类,并指出 了各自的特点。
20
二、玄学对魏晋文学的渗透 魏晋玄学对文学和艺术有直接影响是 崇尚自然、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的思想。 1、玄学中崇尚自然的思想,影响所及 就是进一步确立了以“自然”和以“真” 为上的审美理想。 2、玄学言意之辨命题中的言不尽意论 和得意忘言论对文学创作和文学鉴赏产生 了重大影响。
21
3、魏晋士人所追求的魏晋风流,可以说 是追求艺术化的人生,或者说是用自己的言 行和创作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 4、魏晋玄学的思辨性直接转化为诗歌, 就是从西晋末到东晋时期的玄言诗。 5、魏晋士人清淡玄理往往在优游和参悟 山水中进行,这使得少数玄言诗同时也表现 了自然山水之美。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

2、抒发年命之悲,及时行乐之感 《芙蓉池上作》 “寿命非松乔,谁能得神仙。 遨游快心意,保己终百年。” 《于玄武陂作》 “忘忧共容与,畅此千秋情。” 《大墙上蒿行》:“人生居天地间,忽如飞 鸟栖枯枝”,“何不恣意遨游,从君所 喜?”“为乐常苦迟,岁月逝,忽如飞。何 为自苦,使我心悲?”
3、抒情言志之作 《黎阳作三首》、《至广陵于马上作》: “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戈矛成山林, 玄甲耀日光。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 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不战屈敌虏, 戢兵称贤良”。 沈德潜:“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 之习矣。”
《文心雕龙· 总术》说:“今之常言,有文有笔; 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梁元帝萧绎《金楼子· 立言》:“吟咏风谣,流 连哀思者谓之文。……至若文者,惟须绮穀纷 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 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 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曹丕的《典论· 论文》:奏议宜雅,书论宜 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陆机《文赋》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 亮(浏亮:清楚明确)。” 西晋挚虞《文章流别论》,南朝梁任昉《文章 缘起》,梁刘勰《文心雕龙》,萧统《文选》 都对文体进行系统的区分。
1、诗的类型: 由原来的叙事诗改为抒情诗; 2、主题 :由原来的揭露权贵调戏民女的罪恶、 愚蠢行为,改为借采桑女盛年不嫁来抒发自己 政治上又受压抑、被弃置的哀怨心情; 3、表现手法: 虽同样写服饰,但描写的次序、 详略、重点和方法都不同。
2、出现表现寒士不平的庶族文学 西晋的左思,东晋的郭璞,刘宋的鲍照,是魏 晋南北朝庶族文学的卓越代表。 三、这是一个思想异常活跃、文化环境较为 宽松的时期 关于玄学
玄学有几个重要的论题:崇有与贵无、名教与 自然、言意之辩。王弼的“得意忘言”,成为 魏晋时代的新方法,人们用这种方法解经典、 论证玄理、调和儒道;也用这种方法,作为生 活准则,作为文学艺术审美追求。

古代文学2魏晋六朝部分

古代文学2魏晋六朝部分

第一讲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一、魏晋南北朝的历史特点1、全国长期分裂。

2、政权更迭频繁。

3、社会动乱。

4、民族矛盾尖锐。

二、社会思潮对文学的影响1、门阀制度及其对文学的影响2、个性解放思潮及其对文学的影响3、玄学的盛行及其对文学的影响4、佛教及佛经传译对文学的影响三、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1、文学自觉的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2、文学批评的兴盛(梁)刘勰《文心雕龙》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梁)萧统《文选》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魏)曹丕《典论·论文》现存第一篇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专论:文学的地位“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文以气为主”;文学的体裁,分四科“诗赋欲丽”;批评“文人相轻”的风气。

(西晋)陆机《文赋》第一篇系统而完整的文学创作论,用赋体写成:文学创作过程,结构、语言、剪裁、想象等;区分文体,十类,“诗缘情而绮靡”突破“诗言志”的传统。

(梁)锺嵘《诗品》是第一部诗论,专门评论五言诗。

四、文学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1、文学集团的活跃。

2、文学与哲理的结合。

3、各文体发展情况(1)最有成就的是诗歌。

(2)骈文有突出的发展。

(3)小说已初具规模,出现了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

(4)民歌占有重要地位。

第二讲、第三讲建安文学一、建安文学概述1、建安文学的情感特征①忧时伤乱②悲叹人生短暂③渴望不朽的功业刘勰《文心雕龙》:“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用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2、以诗歌为主要表现形式,形成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从此奠定了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主导地位。

3、建安诗歌对汉乐府民歌传统的继承与改造。

①继承方面:汉乐府民歌的五言诗形式、语言风格、采用乐府诗题。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魏晋南北朝文学,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下迄隋朝建立(公元589年),前后约近四百年。

魏晋南北朝期间,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在这些变化中是最有意义的,正是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变化和发展。

这期间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

集团内部的趋同性,使文学在一段时间内呈现出一种群体性的风格,另一段时间又呈现为另一种风格,从而使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明显。

文学集团内出现了一些杰出的作家,如曹植、阮籍、庾信,但成就最高的陶渊明却不属于任何集团,他以超然不群的面貌高踞于众人之上。

魏晋南北朝文学对两汉文学的继承与演化,在五言古诗和辞赋方面痕迹最明显。

文人在学习汉乐府的过程中将五言古诗推向高峰;抒情小赋的发展及其所采取的骈俪形式,使汉赋在新的条件下得到发展。

一、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建安时代,“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

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风采气骨兼备。

曹氏父子的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乐府诗乃至徒诗的转变,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王桀、刘桢等“建安七子”竞逞才藻,各造新诗,都有鲜明的文学个性。

正始时期司马氏专权,政治险恶,作家陷入极度苦闷之中。

阮籍的《咏怀》诗,用比兴的手法,隐晦曲折地抒发感慨、批判现实,形成了与建安文学不同的风貌。

嵇康则继承了从《诗经》到曹操的四言诗创作经验,用四言诗表现其高蹈独立的情怀,语言率直,能体现“清峻”的风格。

二、两晋诗坛两晋诗坛上承建安、正始,下启南朝,呈现出一种过渡的状态。

两晋与东晋又各有特点,西晋诗坛以陆机、潘岳为代表,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采华丽,诗风繁缛,艺术性强。

左思的《咏史》诗,主要是写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1)其中有的表达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及对豪右的蔑视,有的肯定寒士自身的价值,有的慨叹寒士生活的困顿。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

第一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从公元196年(汉献帝建安元年)至公元589年约近四百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北朝,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魏晋南北朝文学,也有称为中国中古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是一个承上启下,走向繁荣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在文学思想、文学的题材、体裁以及整体风貌上,都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又是同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哲学思想、文艺思潮密切相关的。

一、时代特征、哲学思想与文艺思潮(一)时代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可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

这近四百年间,除了西晋短暂的统一外,一直处于分裂、动荡之中,汉末动乱,代之而起的是三国鼎立。

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王朝,至280年灭吴而统一全国,但至316年即由于“八王之乱”而灭亡。

317年,司马睿在江南建立东晋王朝,420年又为刘裕所篡。

此后便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北方是十六国的混乱局面,南方则宋、齐、梁、陈几个朝代频繁更迭。

这一时期除了西晋的统治时间较长外,其余的朝代均为时较短,最短的萧齐政权不过20余年,王朝更迭带来的争斗以及南北对峙带来的相互攻伐,使这一时期战乱不断,少有宁日。

战乱使很多人丧生,也带来了饥馑、瘟疫及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文人的心态与精神风貌,同时也影响到整个文学创作的主题、题材与作品的基调。

因为战争造成的大量的人口死亡,使心灵敏感的作家与文人普遍地感受到了人的生命的脆弱、命运的多变难卜,人生祸福无常以及生命个体面对多变的时代风云的无能为力,于是,我们便在魏晋南北朝文学里看到了一些集中的文学主题,如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及隐逸的主题。

在乱世之中,文人的生活方式或表现为或慷慨悲歌、或任诞放达、或及时行乐,追求声色,而文学风貌也呈现出或梗概多气、或隐约曲折、或绮丽华靡的特点,这些都不能不说和特定的时代背景相关。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社会动荡不宁外,其另一值得注意的特点则是门阀制度。

门阀制度又称士族(世族)门阀制度。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 “崇本以息末,守母以存子”——试图用“无为”来 巩固“名教”
❖ 2、越名教而任自然(以道攻儒):蔑视礼教,要求 顺从自然,反对人为,大倡“旷达”之风。代表人物 是阮籍、嵇康。
❖ (1)阮籍(210—263):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 思想家。
❖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 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晋书•阮 籍传》)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魏晋时期思想家们旳性 格冲突。一方面骄傲狂妄、自视甚高、有济世志,另 一方面又十分谨慎。阮籍与他内心鄙薄旳司马氏集团 也保持了长久旳良好关系。
❖ 自“党锢之祸”后,说话稍有不慎就会惹来杀身之 祸,士大夫就用清谈旳方式来讨论“玄之又玄”旳 抽象之理。魏晋时期,“清谈”之风盛行。
❖ 2、玄学旳主题
❖ (1)“三玄”:《老子》、《庄子》、《周 易》——再加上《论语》,构成为玄学兴起 旳基本思想资料。 “三玄”代表着先秦哲学 思辨旳最高成果。
❖ (2)讨论旳主要问题:名教与自然之辨、本 末有无之辨、言意之辨。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
❖ 今文经指汉初由儒生口传,并用当初流行旳隶书统 计下来旳经籍。
❖ 古文经指汉代前期从民间征集或孔子故宅壁间所发 觉旳用先秦古籀(zhòu亦称“大篆”)文字写成旳 经籍。
❖ 今文经学注重阐发经文旳“微言大义”,结合现实 讨论经学,主张通经致用,以董仲舒为代表。
❖ 古文经学偏重考证训诂,希望恢复古史真面目,与 现实政治问题联络较弱,以刘歆为代表。
❖ 最能代表其哲学成就旳著作有《大人先生传》、《通 老论》、《达庄论》、《通易论》等,其著作被后人 编辑整顿为《阮步兵集》。
❖ 用生命体证和实践玄学旳哲学家
❖ 为了敷衍司马氏,阮籍不得不出来做官。他要求去当步兵校尉,原因是 据说步兵橱营人擅长酿酒,且藏有许多好酒。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
❖ 第三章 太康文学——对形式的初步探索
❖ 第四章 东晋文学——玄学的正负面影响的 两个极端:玄言诗和陶渊明
❖ 第五章 南朝诗歌——山水诗(玄学影响的 成熟),民歌、永明体、宫体诗
❖ 第六章 南北朝文学的交流——北朝民歌、 庾信的典型意义
❖ 第七章 小说、赋、骈文、散文
“自觉地文学”: 1.作家创作时自觉认识到作品是否为文学 2.读者明白何为文学、何者为非文学
文学由依附于宏大的政治教化转向重视 个体的内心和情感,取得独立的地位; 注重形式,重视审美性,非实用性
(一)“文学”一词内涵的变化 (二) “文”“笔”之辩 (三)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的兴盛和文体辨析
牟 世 金

学汉 朝
代:
: 学 术 , 特 别 是 指
儒 学 、 史 学 、 玄 学
经 、 史 、 子 、 集
儒、


❖ 《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 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 也。” (形式之别)
❖ 萧绎《金楼子·立言篇》: “至如不 便为诗如阎纂,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 之流,汎渭之笔。吟咏风谣,流连哀思 者,谓之文。……至如文者,惟须绮縠 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 荡。” (情感与形式并重)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概说:新变 作者 玄学影响 阶段
❖ 第一章
建安风骨
❖ 第二章
正始之音
❖ 第三章
太康之风
❖ 第四章
东晋文学
❖ 第五章
南朝诗歌
❖ 第六章
南北朝文学的交流
❖ 第七章
赋、骈文、散文与小说
❖ 一、文学的自觉 语出 内涵 表征 本质 原因
❖ 二、文体的更新 ❖ 三、文学内容和精神的变化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从公元196年(汉献帝建安元年)至公元589年约近四百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北朝,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是一个承上启下,走向繁荣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在文学思想、文学的题材、体裁以及整体风貌上,都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又是同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哲学思想、文艺思潮密切相关的。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时代特征(一)动荡的时局魏晋南北朝时期,可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

这近四百年间,除了西晋短暂的统一外,一直处于分裂、动荡之中,汉末动乱,代之而起的是三国鼎立。

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王朝,至280年灭吴而统一全国,但至316年即由于“八王之乱”而灭亡。

317年,司马睿在江南建立东晋王朝,420年又为刘裕所篡。

此后便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北方是十六国的混乱局面,南方则宋、齐、梁、陈几个朝代频繁更迭。

这一时期除了西晋的统治时间较长外,其余的朝代均为时较短,最短的萧齐政权不过20余年,王朝更迭带来的争斗以及南北对峙带来的相互攻伐,使这一时期战乱不断,少有宁日。

战乱使很多人丧生,也带来了饥馑、瘟疫及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文人的心态与精神风貌,同时也影响到整个文学创作的主题、题材与作品的基调。

因为战争造成的大量的人口死亡,使心灵敏感的作家与文人普遍地感受到了人的生命的脆弱、命运的多变难卜,人生祸福无常以及生命个体面对多变的时代风云的无能为力,于是,我们便在魏晋南北朝文学里看到了一些集中的文学主题,如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及隐逸的主题。

在乱世之中,文人的生活方式或表现为或慷慨悲歌、或任诞放达、或及时行乐,追求声色,而文学风貌也呈现出或梗概多气、或隐约曲折、或绮丽华靡的特点,这些都不能不说和特定的时代背景相关。

(二)门阀制度门阀制度又称士族(世族)门阀制度。

士族或世族,是指高门大族。

约在东汉后期,士大夫中就出现了一些世家大族,他们累世公卿,在入仕上,其子弟比一般人更容易获得政治上权利。

魏晋南北朝文学教案,超权威

魏晋南北朝文学教案,超权威
中国古代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电子教案
制作、主讲:景遐东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文化 背景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基本特点
• 国家长期分裂 • 政权更迭频繁 • 社会动乱加剧 • 民族矛盾尖锐 • 政治上的门阀世族制度
(二) 社会思想特点1
• 社会思想自由活跃,各种学说同时 并兴,某些异端思想也得以流行。
文学新变的结果,扩大了诗歌审美 表现范围,产生了广泛而深远影响。
• 十六国及北朝文学之士甚少。梁末, 庾信由南朝入北朝,成为融合南北 诗风的诗人,促进了南北文学的合 流。
• 南朝、北朝的乐府民歌成就巨大。
二、魏晋南北朝的赋、 骈文和散文
• 赋主要是抒情小赋、骈赋,代表作 家:鲍照、江淹、庾信。
• 骈文最为兴盛,代表作家有陶宏景、 吴均、庾信等。
• 出现了重视个体价值的社会思潮。 • 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又一个
思想解放的时代。
社会思想特点2
• “玄学”兴起。魏末正始年间,学 者何晏、王弼以老庄思想来解释儒 家经典,注释《老子》,标志着玄 学的诞生。
• 玄学的核心是老庄学说,但不等同 于老庄学说,还结合了儒家经义。
• 玄学的基本特征:一种抽象思辨 的哲学。

• 东晋末年田园诗人陶渊明,是魏晋 时期文学成就最高、对后代文人思 想、精神风貌、创作乃至整个中国 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杰出诗人。
• 南朝宋山水诗代替玄言诗 ,代表作 家:谢灵运、谢脁;宋代文学成就 最高的诗人鲍照
• 齐梁时出现了新体诗(永明体)
• 梁代萧纲、萧绎等的“宫体诗” • “宫体诗”的出现是萧氏兄弟寻求
• 玄学反映了魏晋文人的思辨热情 和对人类知性的重视。
• 从玄学论辩中发展起来的语言机 智,则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魏晋文学概说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魏晋文学概说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起讫及分期: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起讫及分期: 东魏→ 东魏→北齐 北方十六国→ 汉 魏 北方十六国→北魏 西魏→ 末 蜀 西晋 西魏→北周 建 吴 隋 安 南方东晋 →宋→齐→梁→陈 ↓ ↓ 196)………( 400年 ……………………(589) (196)………(约400年)……………………(589)
曹操诗歌的艺术特色
• • • • • 1、学习乐府民歌,又有创新精神 、学习乐府民歌, 2、感情奔放 、 3、悲凉慷慨 、 4、语言质朴自然 、 5、以四言诗成就为高 、
Hale Waihona Puke 前人评曹操诗文钟嵘《诗品》卷下: 曹公古直, 钟嵘《诗品》卷下:“曹公古直,甚有悲凉 之句。睿不如丕,亦称‘三祖’” 之句。睿不如丕,亦称‘三祖’” 敖陶孙《诗评》 魏武帝如幽燕老将, 敖陶孙《诗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 韵沉雄。 韵沉雄。” 刘熙载《艺概·诗概》 曹公诗气雄力坚, 刘熙载《艺概·诗概》:“曹公诗气雄力坚, 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 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诸子未有其匹也。” 沈德潜《古诗源》 借古乐写时事, 沈德潜《古诗源》:“借古乐写时事,始于 曹公。 曹公。”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 在曹操本身,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在曹操本身,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一、文学的自觉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这一期间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从经学中彻底解脱出来,实现了自身的自觉发展。

这个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服务于政治教化韵要求减弱了,文学变成个人的行为,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

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都能敞开胸怀,无拘无束地抒写自我,显示自己的个性。

因而文学本身固有的特色即抒情性,更加鲜明突出。

这主要体现在诗、赋等文学作品抒情性的加强上。

如潘岳善写哀情;左思则善于咏史;刘琨善为凄厉之辞,自有清拔之气;郭璞则善以游仙形式,来慨叹咏怀。

西晋末至东晋,玄言诗占领诗坛,抒情文学走向低谷。

但到了南北朝时,文学的抒情性又加强了,而且比以往更为突出。

这时的作家都重视自我感情的抒发,即使同是一情,也能写出各种细微差别。

例如同是“恨”,江淹的《恨赋》就写出了各种“恨”状;同是“别”,其《别赋》就写出了种种“别”情。

儒家的“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观念在此时几乎已被淡忘了。

作家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写出了独特的感情内蕴。

陶渊明写他鄙薄官场、向往真淳之情;谢灵运写他“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胜”的矛盾;鲍照抒发他的豪迈与愤懑,庾信写他的沉痛与哀伤;宫体诗人也宣称“文章且须放荡”,要尽情显示自己的真情实感。

由于这时的作家大多数都独抒情愫,自显性灵,因而促进了作家各自独特风格的形成。

以建安而论,曹操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曹丕则如幽闺思妇,流丽婉转;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刘桢则高风跨俗,挺拔清奇;王粲捷而能密,苍凉悲慨;蔡琰则长于叙事,凄婉深长。

建安以下,阮籍之遥深,嵇康之清峻,陆机之华美,左思之雄迈,刘琨之悲壮,陶渊明之恬淡,谢灵运之典丽,鲍照之俊逸,庾信之清新,各具风格,自成一家。

这种创作风格的多样化,正是文学自觉的表现。

这一时期,文学的地位被抬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2)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2)

赏析
题解:“篇中所云‘捐躯赴难,视死如归’,亦子建素志, 非泛述矣。”“此寓意于幽并游侠,实自况也。”(清· 朱乾) 赏析: “白马——驰”一开头两句概写主人公游侠儿英俊豪迈的气 概。从表面看,只见马,不见人,其实写马正是为了写人 ,用的是烘云托月的手法。不仅写出了壮士地位尊贵,而 且也表现了骑术的娴熟、边情的紧急,表现出壮士豪迈的 气概。清· 沈德潜“曹植诗极之起调”。 这两句既警且奇,一着墨就扣人心弦,创造了令人紧张、 惊奇的浓郁气氛。
• 时代特征与文学基调
战乱和分裂,成为这个时期的特征。这种状况在文学作品中可以 得到印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从而形成文学的悲剧性基调。
• 文学的样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样式主要有诗歌、散文、辞赋、乐府民歌、 小说、文学批评等等。 魏晋南北朝文学最有成就的方面是诗歌,五言诗的创作尤为兴盛 和突出。 建安时期的诗歌创作最为辉煌,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 最完整的文人七言诗,最能代表曹丕诗歌的艺术风格。
• 小说发展初具规模
志怪小说:干宝的《搜神记》 志人小说: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 文学批评和文艺理论呈现出空前的繁荣
曹丕:《典论.论文》 陆机:《文赋》 刘勰:《文心雕龙》(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辉煌的 巨著) 钟嵘:《诗品》
“四声八病”
南朝齐、梁永明年间沈约提出的关于诗歌声律 方面的学说理论。“四声”指平、上、去、入四个 声调,“八病”指五言诗创作时应避免的声律上的 毛病。“四声八病”在永明体诗歌创作中,对于增 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有 着积极的意义,但要求过分苛刻,也带来了一定的 弊病。
蒿里行
•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目的要求:了解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环境与社会思潮对文学创作的影响重点难点:魏晋南北朝社会思潮、文学发展线索及主要成就教学时数:2课时一、社会概况(一)政治环境的混乱与恐怖魏晋南北朝文学是指从东汉建安元年(196)起到隋文帝杨坚灭陈(589)止,共393年的文学发展的历史。

这是一个由全国统一走向南北分裂,又由分裂重归统一的时代。

魏、蜀、吴三国对峙,西晋短暂统一,东晋偏安江左,南北朝分治形成。

北朝经历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等政权更迭。

南朝有宋、齐、梁、陈四代,581年隋代北周,589年灭陈,完成全国统一。

东魏→北齐汉魏北方十六国→北魏末蜀西晋西魏→北周隋建吴安南方东晋→宋→齐→梁→陈(196)........................(约400年) (589)东汉末年,政治上发生了激烈的动摇。

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专横,外戚宦官的争权夺利,兼并土地,压榨人民,水利不修,水旱连年,使得广大人民陷入饥饿流亡的绝境,终于爆发了以黄巾为首的农民大起义。

接着是董卓、曹操的举兵,三国的混乱局面因而形成。

三国之后,接下去便是曹丕、司马两家的继续篡夺,贾后之乱,八王之乱,再加以北方外族的侵入,结果是怀帝、愍帝的被虏,于是西晋便灭亡了。

到了东晋,虽偏安一时,中经王敦、苏峻、桓玄之乱,造成了刘裕称帝的机会,东晋此时也宣告结束。

在这两百年中阶级矛盾、种族矛盾,非常尖锐。

内祸外患,接踵而来,战乱饥荒,连续不断。

在政治上派系对立与篡夺继续的专制政治环境下,文人是动辄得咎,命如鸡犬。

东汉末年党祸的大屠杀,造成极其恐怖的局面。

再如孔融、祢衡、嵇康、陆机、陆云、潘岳、刘琨等人的遇害,都是很悲惨的。

难怪郭泰、袁闳等人,有的住进土穴,有的躲进树洞,都作了《高士传》中的高士了。

也难怪魏晋文人,故意装聋作哑、寄情药酒,或文尚曲隐,或诗杂仙心,或挥尘以谈玄理,或隐田园而乐山水。

这种环境对文学的转变是很有影响的。

(二)儒学的衰微与玄学的兴盛儒学在汉代虽盛极一时,到了魏晋,便呈现出极度衰微无力的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环境
►政治 ►思Leabharlann ►文化一、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环境
►1.动乱 ►2.南朝的偏安 ►3.门阀制度
1.动乱
►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的时代特征是战乱和分裂 ►政权更迭的频繁,统治集团中争权夺力斗争激
烈。
南北朝政权的对峙
南朝
东晋 宋 齐 梁 陈
北朝 十六国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 4、王瑶:《中古文学史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年版。
► 5、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上海古籍出 版社2000年。
► 推荐阅读:鲁迅《魏晋风度与药及酒之关系》
2.、 佛教渐盛及其影响
► 佛教兴盛的表现 ►佛经大量翻译 ►文人与佛教徒的交往
佛教对六朝文艺的影响
►想象世界的丰富 ►叙事文学故事性的加强 ►四声的发现与格律诗的探索 ►词汇的扩大 ►文学观念的多样化
三、魏晋南北朝的文化环境
►1.集大成的文化成就 ►2.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貌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196)开始, 到隋文帝统一中国(589)结束,约400年的文 学史。
建安文学 正始文学
魏晋南北朝 西晋太康文学
东晋文学 南朝文学 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诗
►(一)文人五言诗
►建安诗歌→正始诗歌→太康诗歌→永嘉 玄言诗→陶渊明田园诗→山水诗→宫体 诗→北地三才和庾信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成就
►书法、绘画、建筑、音乐、文学、哲学…… ►文学: ►陶渊明、谢灵运、鲍照、江淹、庾信
► 哲学: ► 何晏、王弼、阮籍、嵇康……
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
►文学自觉的标志 : ►1.从人物品评到文学品评 ►2.从文体辨析到总集的编纂 ►3.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 ►4.新的文学思潮
►(二)乐府诗: ►《西洲曲》和《木兰诗》
魏晋南北朝散文与小说
►散文: ►抒情小赋 、骈文 ►小说: ►《搜神记》、《世说新语》等志人志怪小说
参考书目
► 1、逯钦立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 局1983年版。
► 2、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中华书局1958年版。
► 3、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魏晋南北 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62年版。
3、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
►门阀制度: ►以门第、阀阅选择官吏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的影响
1.出现士族与庶族的对立 。 2.文学艺术中表现寒士的不平心声 。 3.产生了艺术世家。
二、魏晋南北朝的思想环境
► 儒学衰微,玄学兴起,佛教兴盛 ► 玄学:关于《老子》、《庄子》与《周易》的
哲学
2.玄学的兴盛及其影响
价值观念、思想作风、人生态度、审美意趣 1. 文学意趣从玄言到理趣的变化。 2. “魏晋风流”的形成。
魏晋风度
► 魏晋风度是一种名士风流,其核心精神是随性、任真、 自然。
► 魏晋风度包含以诸多方面,如 ► 1.风姿: ► 2.个性: ► 3.清谈(哲学辩论):何晏、支遁、王衍、钟会…… ► 4.才艺:卫夫人、谢安、王羲之、顾恺之……
动乱环境对文人的影响
► 1.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 ►2.文学具有悲观与放达的的感情基调。 ►3.文学作品中药与酒的主题、生死主题、求
仙主题、 隐逸主题
2.南朝的偏安
►北朝战争不断,文化建设滞后。 ►南朝政府偏安南京,南京日益繁华,生活富
足安逸。 ►影响: ►艺术繁荣,文艺题材扩大 ►山水审美意识勃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