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知识点梳理(1)解读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鸿门宴一、重点词语解释(1)实词1.沛公军霸上军:驻扎2.旦日飨士卒旦日:明日飨:用酒食犒赏3.素善留侯张良善:与……交好(形容词作动词)4.亡去不义亡去:逃走5.鲰生说我曰鲰生:浅陋无知的人6. 距关距:通“拒”,把守7.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 8.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9.孰与君少长孰与:固定句式:与……比较,哪一个……10.约为婚姻婚姻:儿女亲家 11.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细毛12.籍吏民籍:登记 13.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详细地14.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谢:道歉15.于是项伯复夜去复夜:连夜(状语) 16.不如因善遇之善遇:优待1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从:率领(使……跟随)18.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力:合力19.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料想 20.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21.常以身翼蔽沛公蔽:掩护 22.其意常在沛公也意:意图,目的23.披帷西向立披帷:拨开帐幕 24.瞋目视项王瞋目:怒目25.目眦尽裂眦:眼角 26.项王按剑而跽曰跽:长跪27.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举、胜:尽刑:处罚(名词作动词)28.而听细说细说:小人之言 29.沛公起如厕如:去30.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顾:拘泥辞:计较31.会其怒不敢献会:适逢 32.相去四十里去:距离33.持剑盾步走步:跑 34.度我至军中度:估计35.间至军中间:顷刻/从小路 36. 公不胜杯杓不胜:禁不起37.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过:责备(2)虚词1.补足音节珍宝尽有之(比对:填然鼓之)之 2.代词,他为之奈何3.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定语,的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5.到,往,去(动词)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表目的,来而待将军而 2.表承接,就、接着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3.表转折,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1.趁机不如因善遇之因2.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1.表目的,来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以 2.用,介词常以身翼蔽沛公Wéi 1.为之奈何为:对付(动词)为 2.窃为大王不取也为:认为(动词)3.若属皆为所虏为……所:构成被动结构4.约为婚姻为:成为(动词)5.何辞为为:句末语气词(比对: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Wèi 1.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为:替(介词)2.客何为者为:凭(何为:固定句式,宾语前置)1.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者:定语后置的标志2.今者出未辞也者:补足音节者 3.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者:……的人4.所以遣将守关者者:句末语气词(3)词类活用①动词使动臣活之活:使……存活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从:率领(使……跟随)②名词作状语于是项伯复夜去夜:连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晚吾得兄事之兄:像兄长一样,用兄长的礼节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头发上指上:向上③形容词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善:与……交好④动词作副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具:详细地⑤名词作动词道芷阳间行道:取道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料想吾得兄事之事:对待(4)文言词汇固定组合和古今异义①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的原因★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偏义副词):偏指入,进来非常:意外的变故③约为婚姻婚姻:儿女亲家④为之奈何:怎么对付这件事呢?⑤客何为者何为:为什么(代词充当疑问句的宾语常常前置)⑥沛公则置车骑置:丢下⑦再拜奉大将军足下再拜:白两次,古代表示隆重的礼节★★财物无所取所取:索取的所+动词=名词/名词性短语翻译为:动词+的二、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大王来何操何操:操何,持些什么(代词充当疑问句的宾语常常前置)沛公安在安在:在安,在哪里(代词充当疑问句的宾语常常前置)2.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具告以事以事具告:把详情告诉(他)。
高中语文必修一《鸿门宴》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颜色。
2.距.①关,毋.内.②诸侯。
①距,通“拒”,把守。
②内,通“纳”,接纳,进入。
(《晏子治东阿》他库少内.)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
4.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5.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怨。
6.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
(二)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3.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5.①亡去不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
6.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范增数目.项王。
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若入前.为寿。
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01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13.头发上.指冠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刑.人如恐不胜。
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
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③间,动词作状语,抄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1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
17.拔剑撞而破.之。
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18.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沛公今事有急.。
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20.此亡秦之续.耳。
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三)文言固定句式1.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鸿门宴一词多义及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一词多义及知识点归纳1500字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宴会事件之一,发生在公元前206年秦朝末年。
此宴会由项羽主持,邀请刘邦和他的部下到鸿门(今河南淇县鸿门镇)参加。
然而,这次宴会实际上是项羽对刘邦进行追击的陷阱。
鸿门宴一词有多个含义和引申义,下面是对鸿门宴的一词多义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点的归纳:1. 鸿门宴的基本意义:指公元前206年刘邦在鸿门(今河南淇县鸿门镇)参加项羽主持的宴会。
这次宴会实际上是项羽对刘邦的追击的陷阱,刘邦幸运地逃脱,并最终成为汉朝的创立者。
- 知识点:楚汉战争、秦末农民起义、刘邦、项羽、鸿门之计、刘邦的农民起义军、刘邦成为汉朝开国皇帝。
2. 鸿门宴的象征意义:指以鸿门宴为代表的欺骗、暗算和陷害等手段。
鸿门宴成了一种象征,提醒人们要警惕陷阱和阴谋。
- 知识点:陷阱、欺骗、暗算、陷害。
3. 鸿门宴的戏剧意义:指对鸿门宴事件的戏剧化还原和再创作。
鸿门宴成为许多文艺作品的题材,被广泛演绎和传承。
- 知识点:历史戏剧、文艺作品、传承。
4. 鸿门宴的政治意义:指鸿门宴对中国历史的政治影响。
项羽在鸿门宴上的失算使他在楚汉战争中失去战略主动权,最终导致刘邦的胜利和汉朝的建立。
- 知识点:政治影响、楚汉战争、刘邦的胜利、汉朝的建立。
5. 鸿门宴的文化意义:指鸿门宴作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事件。
这一事件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并被广泛传承、研究和赋予不同的文化解读和价值。
- 知识点:中国历史、鸿门宴的传承、文化解读、价值评判。
总结:鸿门宴一词多义,除了基本的指代具体事件外,还有文化、政治、戏剧等方面的含义。
从历史、文化和政治的角度来看,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事件之一,其故事和意义被广泛传承和研究。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
1.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2.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3.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4.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5.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二、古今异义。
1. 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2. 约为婚姻(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3.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非常)4.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河北省、河南省)5.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寿,古义:敬酒并祝人长寿;今义:长寿)6. 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三、一词多义。
1. 谢。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道歉)- 哙拜谢(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兼道歉和告辞义,辞谢)2. 辞。
- 卮酒安足辞(推辞)- 今者出,未辞也(告辞)-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3. 故。
- 君安与项伯有故(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特意)- 故听之(所以)4. 且。
- 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5. 之。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到,往)- 为之奈何(代词,这件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今者有小人之言(结构助词,的)6. 于。
-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向)- 长于臣(比)- 得复见将军于此(在)四、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 沛公军霸上(驻军,驻扎)- 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籍吏民(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处罚)- 道芷阳间行(取道)2. 名词作状语。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 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头发上指(向上)3. 形容词作动词。
鸿门宴翻译及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鸿门宴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wàng)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xiǎng)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shuì)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楚左尹(yǐn)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wú)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yù).”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wéi)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zōu)生说(shuì)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shào)长(zhǎng)?"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yāo)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zhī)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鸿门宴,发生在公元前206年的中国历史事件,是项羽与刘邦之间的一场重要决战。
这场宴会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具有重要的政治和军事意义。
下面将对鸿门宴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鸿门宴的背景1. 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的对立关系和双方势力的背景介绍。
2. 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权力斗争以及其导致的政治紧张局势。
二、鸿门宴的举办过程1. 刘邦的策略,如何设下鸿门宴的陷阱。
2. 项羽对鸿门宴的疑虑和犹豫。
3. 宴会期间的各种情节和对话。
三、鸿门宴的结果及影响1. 鸿门宴后,项羽答应刘邦的条件,放过刘邦和他的部下。
2. 项羽与刘邦之间的战略变化与权力重新分配。
3. 鸿门宴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以及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四、鸿门宴的历史争议1. 鸿门宴是否真实发生,以及对其真实性的不同观点和解释。
2. 鸿门宴在历史记载中的变化和演绎。
3. 鸿门宴的历史影响与传说中的寓意,对人们思考和解读的影响。
在梳理鸿门宴知识点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背景、举办过程、结果及其影响,同时也可以探讨历史争议带来的思考。
通过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其中的政治、军事和文化因素。
总结:通过详细梳理鸿门宴的相关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历史事件,从而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有更深入的认识。
同时,这也提醒我们要审慎对待历史,探寻真实的历史背后的故事,并在其中寻找深刻的人生意义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世界,从而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抉择。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06年。
它是项羽与刘邦之间的一次重要对峙,也被视为中国历史上一次谈判失败的经典案例。
下面将对鸿门宴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1. 鸿门宴发生背景鸿门宴的发生源于项羽与刘邦之间争夺天下的争斗。
这两位当时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分别代表了楚汉两大势力,刘邦领导着汉军,项羽则是楚军的统帅。
在鸿沟一役后,两军相持不下,形成了以鸿沟为界的对峙局面。
2. 鸿门宴的策划与意图鸿门宴由刘邦一方发起,刘邦派遣了著名谋士张良与项羽进行会面。
鸿门宴的策划背后有着明确的意图,刘邦希望通过这次宴会来解除项羽的疑虑,以谈判方式取得对方的信任,进而达成统一中国的目标。
3. 鸿门宴中的暗流涌动鸿门宴虽然表面上是项羽与刘邦的对话与交流,但实际上却暗流涌动。
刘邦在宴会上设下圈套,通过一系列巧妙言辞与谈判技巧,试图对项羽进行心理挑战与激怒,最终达到瓦解对方军心的目的。
4. 鸿门宴的结果与影响鸿门宴的最终结果是项羽对刘邦的不信任与戒备进一步加深,并最终导致了楚汉战争的持续,刘邦成功在战争中获胜并建立了大汉帝国。
鸿门宴成为历史上一次充满谎言与悬念的重要事件,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与启示。
5. 鸿门宴的历史意义与价值鸿门宴作为中国古代史上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对话与谈判事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它告诉我们在谈判与沟通中要保持清醒头脑,善于分析对方意图,避免陷入敌人设置的陷阱。
此外,鸿门宴也是人们研究中国古代战争策略与谈判艺术的重要案例。
6. 鸿门宴对后世的影响鸿门宴作为中国历史上一次广为流传且备受研究的事件,影响力远超过当时的历史本身。
无数文人墨客以此为题材,创作了许多诗歌、小说、戏剧以及电影等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准确表达了鸿门宴的历史细节,也对中国人的智慧与机智给予了高度的赞扬与肯定。
7. 鸿门宴与现代社会的联系鸿门宴虽然发生在古代,但其中蕴含的政治智慧与谈判技巧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高中语文《鸿门宴》知识点总大全结,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虚词实词,特殊句式等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距①关,毋内②诸侯。
①距,通“拒”,据守。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②内,通“纳”,接纳,是进来。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7.令将军与臣有卻。
卻,通“隙”,隔阂,嫌隙。
二、虚词实词(一)实词:1.飨土卒(飨;犒劳)2.夜驰之(之:到,往)3.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4.从沛公(从:跟从)5.亡去不义(亡:逃跑;义:符合道义)6.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7.与臣游(游:交往)8.籍吏民(籍:登记)9.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副词,进入)10.具言(具:详细,完备)11.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祝健康)12.杀人如不能举(举;尽)13.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14.坐须臾(须臾:片刻)15.相去(去,距离)16.置车骑(置;放弃)17.督过之(督过:责备)18.留谢(谢:辞谢)(二)虚词1.固不如也(固:当然,本来)2.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3.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4.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5.因言曰(因:趁机)6.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7.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8.因留沛公与饮(因:于是)9.以示之者三(三:多次)10.因击沛公于坐(因,趁机)11.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2.①沛公欲王关中。
②秦地可尽王也。
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①亡去不义。
义,名词作动词,恪守信义,符合信义。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鸿门宴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鸿门宴是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
后人也常用“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
店铺整理了鸿门宴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
鸿门宴原文翻译及知识点总结1鸿门宴原文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xiǎng)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zōu)生说(shuì)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zhī)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鸿门宴》原文及知识点
高中必修《鸿门宴》原文及知识点鸿门宴汉·司马迁【原文】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
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急击勿失!”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
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总结1一、通假字:成五采:成五采:采,通“彩”,色彩。
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都。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把守。
内,通“纳”,……进入接纳。
吾得兄事之:事通“侍”侍奉。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因击沛公于坐:坐,同“座”,座位。
不者:不,通“否”。
沛公不胜杯杓:沛公不胜杯杓:杓,同“勺”。
二、实词活用:1、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作状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项伯复夜去:夜,连夜。
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日日夜夜地。
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一样。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再三,多次。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头发上指:上,向上。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虎狼,像虎狼一样。
持剑盾步走:步,徒步。
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间,从小路,秘密地。
名词活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沛公欲王关中:王(wàng),称王。
籍吏民:籍,登记户籍。
范增数目项王:目,用眼睛示意。
若入前为寿:前,上前。
刑人如恐不胜:刑,杀。
道芷阳间行:道,取道。
2、形容词活用: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此其志不在小:小,小处。
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情。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素,与……交好。
3、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臣活之:活,使……活,救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带领。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wàng),使……称王。
《鸿门宴》翻译及重点总结
《鸿门宴》译文及重要知识点【1】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能跟项羽相见。
邦的左司马无伤派人对项羽说:“邦想(在)关中称王,让子婴担任(他的)相国,珍宝全都归他所有。
”项羽非常生气地说:“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替(我)打败邦的军队!”在这时,项羽的军队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邦的军队十万人,(驻扎)在霸上。
增劝告项羽说:“邦(在)居住时,贪图财物,喜爱美女。
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要,妇女一个也不宠幸,这(表明)他的志向不在小的方面。
我派人观望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呈现五彩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
赶快攻打(他)不要失掉(时机)!”◆本节重要知识点1.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未得:没能。
得,能够。
言于项羽:介词短语后置句,“于项羽言”。
2.欲王(wàng)关中: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介词短语后置句,省略句,“欲(于)关中王”。
3.为:担任。
动词。
尽:全都。
旦日:明天。
飨:用酒肉犒劳。
4.为(wèi)击破:省略句。
“为(吾)击破”。
为,替。
当是时:在这时。
是,译为“这”。
5.增说项羽曰:说,shuì,劝说。
6.沛公居:是省略句,“沛公居(于)”;也是介词短语后置句,“沛公(于)居”。
7.此其志不在小:判断句。
标志:“此…”。
此天子气也:判断句,标志:“此…也”。
小,形容词做名词,小的方面。
9.急击勿失:省略句,“急击(之)勿失(之)”。
两个代词“之”指代的容不一样。
【2】楚国左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平时和留侯良交好。
良这时跟随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邦军中,私下会见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良),想叫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跟从(他)一起死啊。
”良说:“我替王护送沛公(入关),沛公现在事情有急难,(我)逃跑离开不合道义,不能不告诉(他)。
”◆本节重要知识点1.楚左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判断句,标志:“者……也”。
季父,叔父。
伯仲叔季。
2. 素:平时。
善:形容词活用做动词,和…交好。
《鸿门宴》重要文言知识点总结(精选3篇)
《鸿门宴》重要文言知识点总结(精选3篇)《鸿门宴》重要文言知识点总结篇1一、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接纳)二、古今异义沛公居山东时(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而听细说明确(古:小人的谗言;今:地讲述。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如今人方为刀俎,我(古:鱼和肉,指被欺凌)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12个)1、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击忽失:动词,攻击,攻打。
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
3、内: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
4、如: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5、倍: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6、谢: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7、意: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神情。
8、坐:王、项伯东向坐:动词,坐下。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
鸿门宴文言知识点《鸿门宴》是《史记》中的经典篇目,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言知识。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
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今义:指山东省。
2、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三、词类活用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2、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3、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
4、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下来。
5、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6、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
7、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8、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9、道芷阳间行道:名词用作动词,取道。
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四、一词多义1、谢(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谢罪(2)哙拜谢感谢(3)乃令张良留谢辞别2、故(1)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2)故遣将守关者特意(3)故听之所以3、胜(1)刑人如恐不胜尽(2)沛公不胜杯杓禁得住,能承受4、因(1)不如因善遇之趁机(2)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3)因击沛公于坐趁机5、为(1)使子婴为相担任(2)为击破沛公军替,给(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前一个“为”,介词,替;后一个“为”,动词,出,谋划(4)若属皆且为所虏被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2)亚父者,范增也。
(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2、省略句(1)为(吾)击破沛公军(2)欲呼张良与(之)俱去(3)毋从(之)俱死也3、宾语前置句(1)大王来何操正常语序为“大王来操何”(2)沛公安在正常语序为“沛公在安”4、状语后置句(1)具告以事正常语序为“以事具告”(2)得复见将军于此正常语序为“得于此复见将军”六、重点实词1、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整理高中鸿门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段故事,着名于公元前206年汉朝建立之前,是项羽与刘邦之间的最后一次对话。
鸿门宴之于历史的贡献在于它体现了当时战争和政治的现实,对后人学习历史,深入理解古代中国政治局势和它所遭遇的挑战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将对鸿门宴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归纳。
一、背景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建立。
秦朝在铸钱、货币、度量衡、文字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秦朝统治非常残酷,所以引起了不少人的反感。
公元前210年,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反秦起义在咸阳打响。
士兵刘邦从横渠教授荀子的子孙那里得到了一批武器和大笔钱财,开始了自己的反秦之路。
公元前209年,刘邦在下邳之战中战胜了秦朝的大将白起。
不久,围攻咸阳的汉军兵败。
项羽东归,刘邦在赵国,分别组成了汉军和楚军。
二、孰优孰劣公元前208年,楚国先锋将军项羽自夏阳以诳言之计困杀蕭何、陈平等人于潼关之东,这导致刘邦措手不及。
公元前207年,刘邦应王陵的请求入居霸上,带领百万大军沿黄河东下,进攻函谷关,遭受楚军的猛烈抵抗,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公元前206年,刘邦进攻楚国,项羽先派吕布,后派陈余封锁长江,让刘邦的后路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项羽命令蒙恬在瓦崖关附近修长城,隔绝了刘邦的退路,这时刘邦的处境极为危险。
三、妙计公元前206年,项羽派出了侯生到会上向刘邦提出了一个让他彻底绝望的提议“还与我共荣辱,大家同归于尽“。
但刘邦却想到了一个妙计,即尽管是赴汤蹈火,也要回击,以图翻转败局,因此决定前往鸿门宴。
刘邦目的十分明确,希望能够通过这次交锋,争取到一定的战略空间。
四、会议鸿门宴的会议描述:刘邦单骑进入鸿门,纱帐密就,列坐山左。
项羽座上东望,见一人挟一书进,进曰:“臣新亡家,失室,来投」,列坐者看其书,皆曰:“玄关书,诈也。
」项王曰:“非也。
」乃乘视其纸,曰:“善,能为我计乎」公孙敖曰:“臣不如龙且。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1)解读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1)解读《鸿门宴》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①皆为龙虎,成五采②距关,勿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③张良出,要项伯。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⑥令将军与臣有卻⑦因击沛公于坐 / 置之坐上⑧不者,若辈皆且为所虏⑨交戟之士欲止不内二、一词多义1.去①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距离②于是项伯复夜去离开2.立①哙拜谢,立而饮之站着②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3.谢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②哙拜谢③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4.因①因击沛公于坐②因招樊哙出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5.为①为击破沛公军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③窃为大王所不取也④吾属今为之虏矣⑤君王为人不忍⑥为之奈何?⑦客何为者?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6.幸①妇女无所幸②故幸来告良7.从①毋从俱死也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8.之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为之奈何?③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9.善①素善留侯张良②不如因善遇之10.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③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1.乃①乃令张良留谢 / 乃令张良留谢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12.去①亡去不义②相去四十里13.胜①刑人如恐不胜②沛公不胜杯杓14.如①固不如也②劳苦而功高如此③沛公起如厕15.请①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②寿毕,请以剑舞③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 臣请入,与之同命16.置①沛公则置车骑②置之坐上17.且①且为之奈何?②若属皆且为所虏③臣死且不避18.军①沛公军霸上②为击破沛公军19.说①鲰生说我曰②而听细说20.当①当是时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21.得①未得与项羽相见②吾得兄事之22.然①沛公默然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三、古今异义①沛公居山东..时②约为婚姻..③项王许诺../ 项伯许诺④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⑤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⑥而听细说..四、偏义复词①孰与君少长..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五、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沛公军霸上②沛公欲王关中③不可不语④秦地可尽王也⑤吾得兄事之⑥籍吏民,封府库⑦范曾数目项王⑧若入前为寿⑨刑人如恐不胜⑩道芷阳间行⑾闻大王有意督过之2.名词作状语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③日夜望将军至④于是项伯复夜去⑤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⑥头发上指,目眦尽裂⑦道芷阳间行从小路3.形容词作动词①为击破沛公军②素善留侯张良③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4.形容词作名词①此其志不在小②君安与项伯有故5.使动用法①项伯杀人,臣活之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④拔剑撞而破之六、文言句式(一)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此天子气也②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④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⑤亚父者,范曾也⑥沛公之骖乘樊哙者也⑦此亡秦之续耳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⑨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2.被动句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②吾属今为之虏矣3.省略句①沛公欲王(于)关中②为(我)击破沛公军③急击(之)勿失④具告(之)以事,欲呼张良与(之)俱去,曰:“毋从(之)俱死也。
(完整版)《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
《鸿门宴》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1)成五采采:通“彩”,颜色2)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部。
3)距关距:通“拒”,把守的意思4)毋内诸侯毋:通“无”,不要内:通“纳”,接纳,使进入5)要项伯要:通“邀”,邀请6)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7)不敢倍德倍:通“背”,忘恩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9)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都10)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11)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12)不者不:通“否”1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使进入14)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二、古今异义1)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2)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不同寻常的变故今义,副词,很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古义,道歉今义,感谢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6)将军战河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河北省7)臣战河南..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8)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离间之言今义,仔细说来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沛公军霸上军:驻军2)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3)亡去不义义:恪守道义4)秦地可尽王也王:称王5)籍吏民籍:造官吏名册和户籍册或登记6)若入前为寿前:上前7)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以目示意8)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义:恪守道义9)刑人如恐不胜刑: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杀10)从郦山下下:下来11)道芷阳间行道:取道(二)、形容词作动词1)素善留侯张良善:友善、交好2)秋毫不敢有所近近:接触、沾染(三)、形容词作名词1)君安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2)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急:危急的事(四)、名词作状语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里2)吾得兄事之兄:像兄长一样3)日夜望将军至日夜:每日每夜4)于是项伯复夜去夜:在夜里5)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6)头发上指上:向上7)四人持剑盾步走步:用步行的方式8)道芷阳间行间:从小路(五)、动词作名词此亡秦之续耳续:后续者(六)、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意动用法1)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他活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从3)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停止4)樊哙侧其盾以撞侧:使……侧过来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之为王6)拔剑撞而破之破:使……破四、重点实词1)旦日飨士卒飨: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2)妇女无所幸幸:封建君主对妇女的宠爱叫“幸”3)急击勿失失:指失去时机4)鲰生说我曰鲰:浅陋、卑微5)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力:合力6)披帷西向立披帷:揭开帷幕7)瞋目视项王瞋目:瞪眼8)项王按剑而跽曰跽:跪直身子,这是一种警戒的姿势9)则与斗卮酒斗卮:大酒杯10)拔剑切而啖之啖:吃11)大礼不辞小让小让:细小事情上的礼节12)如今人方为刀俎刀俎:切肉用的刀和砧板13)大王来何操操:拿,这里是携带14)旦日飨士卒旦日:第二天早上15)为之奈何奈何:如何、怎样16)鲰生说我曰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17)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鸟兽在秋天初生的细毛,比喻细小的东西18)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的原因19)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能够用来……的20)项王未有以应有以:有可以用来……的21)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与…相比…哪一个…2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唯恐23)沛公起如厕往,到……去24)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25)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26)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27)杀人如不能举全、尽28)戌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攻下、占领29)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30)哙拜谢感谢31)乃令张良留谢兼道歉和告辞义32)沛公军霸上驻军33)从此道至吾军军营34)为击破沛公军军队35)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说,动词36)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话,名词37)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妇女的宠爱叫“幸”38)故幸来告良幸亏,副词39)亡去不义离开40)相去四十里距离41)当是时正当……时候,介词4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敌、抵挡五、虚词(一)、为:1)使子婴为相担任2)为击破沛公军替3)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是4)臣为韩王送沛公替5)为之奈何对付6)谁为大王为此计者7)君为我呼入(前者)替;(后者)制定8)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前者)给;(后者)成为9)君王为人不忍10)若属皆且为所虏被11)军中无以为乐作为12)客何为者做,干13)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14)我为鱼肉是15)何辞为句末语气词,表反问,可译为“呢”16)公为我献之17)吾属今为之虏矣(二)、因:1)因言曰趁此2)不如因善遇之趁机,趁着3)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4)因击沛公于坐趁此5)因招樊哙出(三)以:1)具告以事介词,把2)籍何以至此介词,凭3)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4)还军霸上,以待项王表目的连词,来5)所以遣将守关者6)具以沛公言报项王7)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8)请以剑舞9)常以身翼蔽沛公10)樊哙侧其盾以撞11)项王未有以应(四)、且: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副词,尚且2)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3)且为之奈何副词,况且(五)、然:1)然不自意然而,连词2)不然这样,代词3)项王默然不应……的样子(六)、之:1)故听之代鲰生2)为之奈何代这件事3)臣活之代项伯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今日之事何如助词,的6)立而饮之代酒7)拔剑切而啖之代彘肩8)公为我献之代白璧和玉斗9)吾属今为之虏矣代沛公10)珍宝尽有之1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2)项伯杀人,臣活之13)吾得兄事之1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15)今者有小人之言16)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17)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18)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19)此亡秦之续耳20)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七)、而1)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①皆为龙虎,成五采②距关,勿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③张良出,要项伯。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⑥令将军与臣有卻⑦因击沛公于坐 / 置之坐上⑧不者,若辈皆且为所虏⑨交戟之士欲止不内二、一词多义1.去①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距离②于是项伯复夜去离开2.立①哙拜谢,立而饮之站着②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3.谢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②哙拜谢③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4.因①因击沛公于坐②因招樊哙出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5.为①为击破沛公军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③窃为大王所不取也④吾属今为之虏矣⑤君王为人不忍⑥为之奈何?⑦客何为者?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6.幸①妇女无所幸②故幸来告良7.从①毋从俱死也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8.之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为之奈何?③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9.善①素善留侯张良②不如因善遇之10.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③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1.乃①乃令张良留谢 / 乃令张良留谢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12.去①亡去不义②相去四十里13.胜①刑人如恐不胜②沛公不胜杯杓14.如①固不如也②劳苦而功高如此③沛公起如厕15.请①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②寿毕,请以剑舞③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 臣请入,与之同命16.置①沛公则置车骑②置之坐上17.且①且为之奈何?②若属皆且为所虏③臣死且不避18.军①沛公军霸上②为击破沛公军19.说①鲰生说我曰②而听细说20.当①当是时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21.得①未得与项羽相见②吾得兄事之22.然①沛公默然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三、古今异义①沛公居山东..时②约为婚姻..③项王许诺../ 项伯许诺④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⑤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⑥而听细说..四、偏义复词①孰与君少长..?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五、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①沛公军霸上②沛公欲王关中③不可不语④秦地可尽王也⑤吾得兄事之⑥籍吏民,封府库⑦范曾数目项王⑧若入前为寿⑨刑人如恐不胜⑩道芷阳间行⑾闻大王有意督过之2.名词作状语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③日夜望将军至④于是项伯复夜去⑤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⑥头发上指,目眦尽裂⑦道芷阳间行从小路3.形容词作动词①为击破沛公军②素善留侯张良③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4.形容词作名词①此其志不在小②君安与项伯有故5.使动用法①项伯杀人,臣活之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④拔剑撞而破之六、文言句式(一)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此天子气也②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④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⑤亚父者,范曾也⑥沛公之骖乘樊哙者也⑦此亡秦之续耳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⑨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2.被动句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②吾属今为之虏矣3.省略句①沛公欲王(于)关中②为(我)击破沛公军③急击(之)勿失④具告(之)以事,欲呼张良与(之)俱去,曰:“毋从(之)俱死也。
”⑤亡去不义,不可不语(之)⑥(项伯)长于臣⑦奉卮酒为(之)寿(沛公)⑧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⑨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⑩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之)饮⑾加彘肩(于其)上⑿卫士仆(于)地⒀还军(于)霸上⒁再拜献(于)大王足下 / 再拜奉(于)大将军足下⒂置之(于)地⒃竖子不足与(之)谋!4.宾语前置①不然,籍何以至此?②项王、项伯北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③今日之事何如?④披帷西向立⑤客何为者?⑥大王来何操?⑦沛公安在?5.定语后置①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一双”为后置定语)②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献大将军足下。
(同上)6.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①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②贪于财货③长于臣④得复见将军于此⑤因击沛公于坐⑥樊哙覆其盾于地(二)固定结构①为之奈何..?/ 且为之奈何..?(奈何,怎么办)《鸿门宴》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①皆为龙虎,成五采(采,通“彩”,色彩、颜色。
)②距关,勿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距,通“拒”,把守、防守;内,通“纳”,接纳、容纳。
)③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弃、背叛。
)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⑥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隙。
)⑦因击沛公于坐 / 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
)⑧不者,若辈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
)⑨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容纳。
)二、一词多义1.去①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距离②于是项伯复夜去离开2.立①哙拜谢,立而饮之站着②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立即、马上3.谢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道歉)②哙拜谢(感谢)③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告辞,辞别)4.因①因击沛公于坐(趁机)②因招樊哙出(于是)③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5.为①为击破沛公军(介词,替)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前“为”读weì,介词,给、替;后“为”读weí,动词,出、谋划)③窃为大王所不取也(动词,认为)④吾属今为之虏矣(介词,被)⑤君王为人不忍(动词,对待)⑥为之奈何?(介词,对、对于)⑦客何为者?(动词,干、做)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前两“为”表判断,是;句末“为”是语助词,相当于“呢”)6.幸①妇女无所幸(宠幸)②故幸来告良(幸好,特地)7.从①毋从俱死也(跟从,跟随)②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动用法,使……跟从,带领)8.之②孰与..君少长?(与……相比,谁……)③财物无所..取(无所,没有什么)④毫毛不敢有所..近(有所,有什么)⑤军中无以..为乐(无以,没有用来……)⑥项王未有以..应(有以,有用来……)⑦何.辞为.?(何……为,表询问或反问,为什么……呢)七、成语与名句积累1.鸿门宴:比喻不怀好意的筵席。
2.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队百姓无丝毫侵犯。
3.发指眦裂:头发向上指,眼眶尽裂开。
4.劳苦功高:出了力,吃了苦,立下了大功。
5.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言行并非表面所露之意,实则另有所图。
6.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人家是刀和切肉的砧板,我们是要被宰割的鱼和肉。
7.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拘泥于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回避小的责备。
八、文学常识1.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其父司马谈任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等)。
元封三年(前108年),司马迁继父职,得览皇家珍藏图书文献;后因替兵败而降匈奴的李陵辩护,遭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国家机要文件),发愤著述,于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
《史记》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
其中较有影响被选入中学教材的有:《陈涉世家》、《屈原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
后人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刘向)2.关于《鸿门宴》上的座次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
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北向,西向侍坐。
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为最上位,范增南向坐为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为侍坐。
从座位排列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和项羽的自高自大及刘邦的委曲求全。
附录:一、课文情节结构分析(一)鸿门宴的背景(1、2节)力量悬殊————项羽兵四十万,刘邦兵十万范增主击————天子气,急击勿失项伯报信————与张良有故刘邦利用————约为婚姻(二)宴会上的斗争(3、4、5节)沛公道歉————不自意先入关破秦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伯翼蔽————庄不得击樊哙闯帐————慷慨陈词张良谋划————刘邦逃脱张良献礼————为刘邦遮掩(三)宴会后的余波(6、7节)范增忿怒————竖子不足与谋怒杀奸细————立诛杀曹无伤二、人物形象分析项羽:自矜功伐、刚愎自用、妇人之仁。
自认为是诸侯中的霸主,得知刘邦“欲王关中”,触犯尊严,决定进攻;但听刘邦辩称“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后,怒意全消,不把刘邦视为对手。
且不听范增之言,错失良机,铸成大错。
刘邦:善于审时度势,能屈能伸;利用项伯,巧结婚姻。
自知难敌项羽,故登门道歉,甘受其辱。
且善于用人,借助张良、樊哙等,为其出谋划策,为其舍身保驾,一步步由被动变为主动。
三、写作借鉴(1)善于通过激烈的矛盾斗争刻画人物性格鸿门宴自始至终充满矛盾斗争,推波涌谰,扣人心弦。
通过人物的各自具体表现(语言、行动、神态),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不同性格。
(2)语言精练生动、绘声绘色项羽语言——骄横气盛刘邦语言——礼仪备至范增语言——老谋深算张良语言——老练透辟樊哙语言——豪壮威严项伯语言——似巧实拙四、补充与拓展1.补充注释范增:范增,(前227——前204)居鄛(今安徽桐城南)人。
素家居,好奇计。
项梁(项羽叔父)起兵后,他前往劝说项梁立楚王后裔为楚怀王。
秦军围赵时,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兵渡河救赵。
行至安阳,停四十余日不进;项羽乃杀宋义夺其权,率军渡河,大破秦军。
项羽由是为诸侯上将军,范增成为他的主要谋士。
刘邦甚忌范增,乃用反间计,项羽疑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增大怒离去,中途病死。
臣为韩王送沛公:张良曾劝说项梁立韩成为韩王,韩王用张良为申徒。
刘邦沿河南西进击秦,中途经韩,张良引兵从刘邦。
戏下之会后,刘邦被迫迁汉中,乃遣张良归韩。
后韩王为项羽所杀,张良抄小路逃回汉中,成为刘邦主要谋士之一。
2.知识拓展:有关对项羽评价的几首诗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绝句李清照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