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浅议近年来,在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农民工群体不断扩大。大批农民离开家乡,涌入大大小小的城市,积极参与城市的改变和发展,成为城市经济建设的生力军。随之而来的,这个庞大的农民进城务工队伍及其子女在城市学校就读,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过程中的独特现象。如何做好这个社会特殊群体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了摆在教育发展征途上的一个全新课题。作为一名中学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如何规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生活等的行为习惯,切实解决好这部分学生行为习惯差异问题,应成为新形势下必须直面并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的表现

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通过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家庭环境的调查了解,注重关注他们日常在校的种种行为表现,从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概括起来,初中阶段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相对缺失

客观上,由于外来务工人员自身文化层次有限,对于子女教育问题认识不多、思考不多,绝大部分处于“原生态”的教育模式,要么是棍棒教育,要么是放纵教育,虽然心里着急孩子教育问题,却苦于没有太多“招数”,基本寄希望于学校教育。因此,这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相比城市孩子受到的良好家庭教育要少得多。

(二)被动学习情况普遍

与本市学生相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活动相对被动接受居多,主动参与不够,尤其是不善于参加课堂讨论与交流,在讨论问题中主动表达自己观点的愿望不强烈,不乐于参加学校兴趣小组或者科研活动,等等。因此,这种被动学习的行为表现,直接导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成绩落后、综合素质发展不平衡、文化差异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心智成长。

(三)自卑心理较为突出

初中阶段是人生特殊的生理周期,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会产生很多细微的情绪波动,直接表现为行为习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往往担心自己在衣着、学习用品等物质条件方面,落后于城里同学;讲不好普通话,方言交流不畅,怕被同学笑话;见不多识不广,显得孤陋寡闻,不愿抛头露面,等等。因此,自卑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身上表现得很显著。

(四)自闭好胜现象严峻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长期在农村由老人带大,在心理成长中多多少少存在落差,尤其是初到城市的发达地方,周围的生活环境与以前有很大差别,一下子让他们感觉到无所适从,有的选择逃避,自我封闭;有的表现为争强好胜,渴望得到赏识。但是,现实情况往往达不到预期,故而就会转变成扭曲的好胜逞强。

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初中阶段行为习惯养成路径思考

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身上存在的诸多行为习惯差异,笔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总结,试着采取爱心教育、专题弥补、挖

掘潜能、多元发展的教育理念,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初中阶段行为习惯的矫正。

(一)坚持以人为本,让爱播撒到每一个心灵角落

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更新观念,一视同仁,真诚关爱,根除歧视,树立“对流动的花朵多一份关爱”的思想,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更好地融入学校大集体创造良好的氛围。鼓励倡导人人平等,多一份爱心,少一份冷落,对他们多些关注和帮助,用真诚的心去和他们建立起友好、平等、互爱互助的关系。课内课外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微笑教学,用开朗、乐观、积极的阳光心态感染学生,让每一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享受到心灵的慰藉,可以自由吐露各自的心声,有效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提升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二)坚持制度先行,建立科学完善的班级管理规范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而言,班集体是其学习生活的主要天地。因此,制定好科学、周全、细致的班级规范制度,就成为重中之重、当务之急的大事。按照教育部发布了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参照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结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特殊身份,在广泛征求每一位同学的意见建议基础上,细化出台班级班规。同时,切实做好制度的执行工作,严格奖惩,该表扬的及时表扬,该批评教育的及时批评教育,并适时将相关情况在班级公布、向家长反馈。

(三)坚持活动为辅,动态矫正不好的行为习惯

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利用好校内外组织开展的各层各级各类专题活动,鼓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能积极参加,让他们在活动中切身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爱心体验,这对塑造他们健全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极为有利。在组织策划专题活动时,尽量做到以学生参与和实践为主,引导广大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广泛参与到活动中来,切实加强课堂之外学生间的交流、交往,加大同伴间的互相帮助,加强凝聚力,调动积极性,让他们更多地领悟到与人交往的乐趣,有效消除与本地生之间的隔阂,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质,培养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党的十八大鲜明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做好外来务工子女初中阶段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是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关注、携手解决。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方位地关心关爱学生,着力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科学制定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合力提升外来务工子女整体素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