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张拉及管道压浆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皮滩乌江大桥连续梁预应力张拉

及管道压浆作业指导书

一、前言

构皮滩乌江大桥连续梁长90m+160m+90m,预应力张拉及管道压浆施工工艺是搞好连续梁施工的关键工艺之一。为了规范施工,指导施工人员正确操作,特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二、工程概况

构皮滩乌江大桥连续梁采用三向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箱型结构。纵向预应力钢束采用的l5-7φ5钢束和12-7φ5钢束,横向预应力钢束采用3-7φ5钢束,大桥使用的钢绞线规格为ASTMA416-92270级,低松型,7φ5钢绞线公称直径15.24mm,标准强度R b y=1860MPa,弹性模量E y=1.95×105MPa;竖向预应力钢筋均采用Φ32精轧全螺纹钢筋,其标准强度R b y=750MPa,弹性模量E y=2.0×105MPa。纵向钢束采用VLMl5-15和VLMl5-12锚具,φ102mm 和φ97mm波纹管成孔,采用YCL320型千斤顶双端张拉;横向钢束采用VLMl5B-3和VLMl5B-3P锚具,60×19mm扁形波纹管成孔,采用YCL25型千斤顶单端张拉;竖向预应力筋采用YCW-32锚具和YGD-32垫板,Φ50铁皮管成孔,采用YCI70型千斤顶单端张拉。油泵均采用ZB4-500型。大桥每一节段预应力施工顺序为:先张拉部分竖向预应力筋(至少完成每一批数量的50%),再张拉纵向和横向预应力钢绞线,最后把余下的预应力筋张拉完。纵向预应力钢绞线张拉的顺序应遵循先上束后下束、先边束后中束、先长束后短束的原则进行。

三、预施应力工艺

1、预施应力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1.1钢绞线、预应力粗钢筋、波纹管、锚具的外观检查和试验检查;

1.2检查梁段砼是否达到张拉强度;

1.3清除锚垫板上的砼,检查锚垫板是否与孔道垂直,如有偏差用楔形垫圈校正;

1.4检查锚垫板上的砼是否有蜂窝和空洞,必要时需采取补强措施;

1.5用空气压缩机向孔道内压风,清除孔内杂物;

1.6在锚垫板上标出锚圈安放位臵;

1.7检算钢绞线理论伸长值与设计院提供数据是否一致。

△ι=(σk′-σO)/Ey(L-l/2KL2-1/2MθLc)×100+δ

式中:σk′—预应力筋张拉时平均应力(Mpa);

且σk =σk′[1-1/2(KL+Mθ)]

σk—预应力锚下控制应力(Mpa);

σO—测量伸长值时的初调应力(Mpa);

K—考虑管道对其设计位臵的偏差系数,1/m;

M—孔道曲线摩擦系数;

θ—孔道弯起角度之和(rad);

L—孔道长度(m);

Lc—孔道曲线段长度(m);

Ey—预应力材料弹性模(Mpa);

δ—构件弹性压缩修正值。

注:在使用本公式时应注意:①孔道长度是直曲线累计实长,并非投

影长度;②当仅计算一端伸长值时,L1、L C、θ均应取整梁的一半。

2、预施应力有关数据测定

2.1管道摩阻测试

管道摩阻测量是通过试验求出孔道偏差系数K和孔道摩阻μ。

试验方法和测定装臵:试验前将两台千斤项,传感器、锚具及预应力筋等设备和材料进行检验和标定,对选定的试验孔在两端顺序安装传感器、锚圈(不放锚塞,以便反复张拉试验)、对中套、承压罩及千斤顶。测试时,先记录零荷载时传感器、油表、千斤顶油缸伸出量始读数;在传感器、锚具、千斤顶及管道中心四者同心的情况下,两端千斤顶同时充油至3~5Mpa 压力,记录读数,检查设备状态;以一端为张拉(主动)端,另一端为被张拉(被动)端,以总张拉力的1/4为一级,逐级张拉到稍大于设计吨位为止。记录各级施力下的两端传感受器、油压表、千斤顶油缸长度变化值;放松千斤顶,将原主、被动端换位重复试验,至此,完成一个试验过程。以上试验重复三次,并计算对应结果的平均值。

其计算方法为:

—直线孔道偏差系数K计算:

设P A为主动端张拉力,P B为被动端张拉力。

令r=P A/P B 则K=1nr/L

式中:L—孔道长度:

lnr—各次读数分别计算出r,取平均值。求自然对数。

——曲线孔道摩阻系数μ计算。

A、仅利用一个孔道或几个孔道,但L、θ值均相等的情况。

μ=(1nr—k1)/θ

式中: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切线的夹角之和,以弧度计;

K—利用已测的直线孔道数据。

B、测两个不同L值与不同θ值的孔值,以解方程的方法求出k、u值。 KL l+μθ1=lnr l

K+μθ2=lnr2

式中: L l、L2、θ1、θ2表示两个不同孔道值。

2.2锚圈摩阻测试

锚圈摩阻系指由于钢绞线穿过锚圈出现弯折而产生的摩阻损失。

测试方法及设备:将钢绞线穿过1.5m长测试台座,钢绞线的固定端安设测力筒、对中套,并以锚具将锚绞线束固定(用人工把锚塞打紧)。在另一端钢绞线束上,先套上测力筒(测力筒支承在台座上),将锚圈套臵在测力筒内,再安设千斤顶。

张拉时,在张拉端锚圈内不放锚塞(便于重复张拉),张拉时的张拉力接近或稍大于使用吨位,每张拉一次,锚圈转动一个角度,同时读取两个测力筒的应变值和千斤顶油表读数,由两个测力筒读数之差,便可计算出锚圈摩阻损失值。

摩阻损失系数η=1-P/P K;

式中:P—由测力筒测出的锚下力(测力筒外贴应变片,以应变仪测得) (kN);

P K—千斤顶张拉力(kN)。

为使锚圈摩阻试验更加符合实际,测试工作宜在梁上进行。测试方法

是:每一试验孔道穿束后,在两端锚下安设传感受器,锚外安装千斤顶,一端锚固作被动端,另一端作主动端。张拉时,在对中锚圈、传感器后,分级(每级5Mpa)张拉至最终控制吨位。每级记录两端读数(千斤油压表、传感器应变值、钢束伸长量),两端传感器压力差即为孔道摩阻损失值,主动端千斤顶张拉值与传感器压力差,即为锚圈摩阻损失值。

3、预应力钢束及预应力筋的下料及编号

3.1钢绞线下料及编束

钢绞线下料长度应等于预应力钢绞线通过孔道长加两倍工作长度。工作长度视采用的锚具、千斤顶及工作条件而定。一般采用75~80cm。开盘下料时,宜摊臵在平坦地面上,顺直后,按下料长度施用无齿锯或用氧炔焰切割下料。下料时,切割口两侧各5cm处,先用铁丝绑扎,然后切割。切割后应立即焊牢:

下料长度应根据所采用的锚具型式分别用不同公式确定,其计算公式分如下两种情况计算。

当两端张拉时:

L=l+2(L1+L2+b+c);

当一端张拉时:

L=1+L1+2(L2+b)+c;

式中:1——孔道长度(cm);

L1——千斤顶长度(cm);

L2——锚具长度,(锥形锚4cm)(cm);

b——端部垫板厚(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