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_说课课件
祝 正 东
《熔化和凝固》说课:
• • • • • • •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准备 教学方法 教学流程 习题作业 课件展示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本章的题目是《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是生活 中常见的、很熟悉的物态变化现象,但不同的物 质(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又有着很大 的不同,这是出乎学生意料的且是一个难点,掌 握好本节内容是突破本章难点的所在,也是有效 学习其它物态变化的基础。 • 物质熔化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对学习其他知识有 广泛的迁移作用,对理解科学探究和提高探究能 力有重要的作用。
一、教材分析 3.学生学习目标
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一、教材分析
4、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本节课教学重点是理解晶体 和非晶体熔化的对比实验。 •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 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活动一 基础知识
• 【即时演练】
• 海波的溶点是48℃。则:50℃的海波 呈 态,10℃的海波呈 态。水 银的熔点是-39℃,它在-40℃时 呈 态,-39℃时呈 态 或 态,也可能呈 态, -38℃时呈 态。
海波的熔化曲线
蜡的熔化曲线
海波的凝固曲线
蜡的凝固曲线
活动一 基础知识
思考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二、学情分析
通过小学的学习和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学 生已知道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 等现象,是由于物质状态发生了改变,对物质在 固、液两态发生的转化跟温度的变化有关有模糊 的认识;但不清楚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 的特点。为了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激发 学生对科学的热情,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 学发现的乐趣,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实验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设计、探究、分析及总结;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3.2《熔化和凝固》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属于物质科学领域中常见的物质部分,是物态变化的基础章节之一,而熔化和凝固是物质最基本的特性之一,其物态变化的现象是生活中最常见、最熟悉的。
学好本节对研究其他物质的特性有迁移作用;同时熔点和凝固点将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基础。
物质熔化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对研究其他知识有广泛的迁移作用,对理解科学探究和提高探究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①认识领域的目标:了解物质存在的三态,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
能描绘晶体熔化图像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②技能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以及善于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思想感情目标:树立规范实验、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3.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定及依据教学重点: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教学难点:晶体熔化时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描绘晶体熔化图像;据图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二、学情份析通过前面二章的研究初一学生曾经熟地球、月球、太阳、星星等天体和动物、植物等生物都是由物质构成的,但不知道物质存在的状态到底有哪些?物质不同状态之间能否转化?物质有哪些特性?在生活中他们知道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等征象,是由于物质状态发生了改变;但不知道物质在固、液两态发生的转化跟温度的变化有关,也不清楚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的特性,更缺乏根据实验结果画出曲线,从中得出规律等探究技能。
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注意观察身边事物发生的变化,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理论,从生活中去感受科学,应用科学。
从而体现STS的课程理念。
三、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印发熔化过程记录表、方格坐标纸。
粉末状的硫代硫酸钠(海波)、粉末状的萘、冰、松香和水;铁架台(带铁圈、铁夹)、烧杯、试管、温度计、酒精灯、玻璃棒和钟表。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熔化和凝固》说课稿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熔化和凝固》,本课的内容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中都非常常见,因此我想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真正地通过师生的合作,能让学生在本堂课中收获到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物态变化。
一、说教材教材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熔化和凝固》选自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主要包括了熔化和凝固两种物态变化,其中,实验探究的观察是本节课物态变化的基础和起点,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比较多,所以我预计用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内容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晶体、非晶体的熔化,第二课时的内容为凝固的讲解,那么我本次的说课主要是谈谈我对第1课时的设计。
二、说学情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我们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特点。
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对所有的事物都保持着一颗好奇之心,而且在他们这个年纪,善于表现是他们的标志,在课堂中能积极与老师进行互动,因此我打算以生活实例为基础,采用多种形式,如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探究实验,只为了学生能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到本堂课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目标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
因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1、会用图线描述海波和蜂蜡熔化的过程,通过比较海波与蜂蜡熔化的温度时间图像,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区别,并能据此区别晶体、非晶体。
2、会查物质的熔点表,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联系起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熔化的含义,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技能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熔化和凝固 说课稿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熔化和凝固说课稿1. 课程背景与教学目标熔化和凝固是物质存在的两种状态,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并探究其中的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理解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变化;•发现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特点。
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特征;•教学难点:探究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特点。
3. 教学过程与方法(1)导入与引入通过观察一个冰棒的融化过程,引导学生回忆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并与融化冰棒的现象联系起来。
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会有融化和凝固的现象。
(2)探究熔点和凝固点让学生自主观察和感受一片冰块的变化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当冰块升温到一定温度时,开始融化,即熔化。
让学生记录下这个温度,并称之为熔点。
随着升温继续,让学生观察到水的凝固过程,并记录下这个温度,称之为凝固点。
(3)归纳总结通过学生的观察和记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以下规律:•物质熔点为固体转化为液体的温度;•物质凝固点为液体转化为固体的温度;•熔点和凝固点的数值相等。
(4)例题练习提供几个物质的熔点或凝固点的数值,让学生判断该物质是属于熔化还是凝固过程。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对于不同物质来说,熔点和凝固点是否相同。
带领学生探究熔点和凝固点与物质的种类和性质有关的问题。
(6)小结与反思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到的内容,并引导他们思考熔化和凝固对于物质的意义和应用。
4. 教学资源准备•冰块•温度计5. 板书设计•熔化:固体转化为液体的过程;•凝固:液体转化为固体的过程;•熔点和凝固点: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
6. 参考教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熔化与凝固说课稿
熔化与凝固说课稿熔化与凝固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选自浙教版《科学》第一册第四章第五节“熔化与凝固”。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物质的特性这一章的第五节,本节的学习为以后的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等物态变化知识的学习做了铺垫,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但不同的物质又有着很大的不同,这是出乎学生意料的,掌握好本节内容是突破本章难点所在,也是有效学习其它物态变化的基础。
内容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物质熔化实验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对学习其他知识有广泛的迁移作用,对理解科学探究和提高探究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经过小学科学的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对实验具有浓厚的兴趣。
此外,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熔化与凝固现象有初步的印象,但并不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概念与区别,由于抽象思维叫欠缺,所以很难理解晶体熔化时的固液共存状态。
三.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重点定为晶体与非晶体的概念和熔化时区别,熔化时需要从外界吸热。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则是晶体与非晶体熔化的图像,以及其间各阶段的状态变化。
四.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参照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四个维度:1、知识与技能目标(一)学生能说出物质存在的三态,确认固态和液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二)学生能描述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意义。
(三)学生能完成晶体熔化图象的描绘,能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一)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二)通过学生实验、教师指导,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以及善于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一)了解自然界中的物态的变化,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科学、技术与社会目标(一)了解晶体与非晶体,熔化与凝固在日常生活和生产、社会中的应用,了解科学给社会带来的重大的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3.2《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辅助教学:1.实验器材,如酒精灯、温度计、熔点和凝固点的测量装置,用于进行熔化和凝固实验;2.多媒体课件,包括熔化和凝固过程的动画演示,以及相关概念的解释;3.电子白板,用于实时展示学生的实验数据和讨论结果。这些资源能够直观展示抽象概念,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提高学习效率。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用自己的话总结熔化和凝固的关键概念和过程。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尝试给出解答。
3.我会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验结果,给予针对性的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4.对于学生的疑问,我会耐心解答,确保他们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布置情况如下:我会布置一份综合性的作业,包括以下目的: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会按照以下步骤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首先,我会通过实验演示熔化和凝固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物质状态的变化。
2.其次,我会引入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并解释它们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作用。
3.接下来,我会介绍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通过比较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
4.然后,我会讲解熔化和凝固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能量在物质状态变化中的作用。
5.最后,我会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熔化和凝固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
1.设计一些填空题、选择题和判断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他们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我将采用探究式教学、范例教学和合作学习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范例教学通过精选典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形成规律性认识。合作学习则鼓励学生在小组内部分享信息、讨论问题,通过协作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熔化和凝固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我的说课题目是:《熔化和凝固》,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三、重点难点;四、教法与学法;五、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1、教材分析1.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章的题目是“物态变化”,此章内容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与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几乎每节教材都是从生活实际开始,引入新课,学习了知识之后又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本节主要内容是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物态变化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热爱科学有一定的作用.如图1反映了物态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我们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而熔化与凝固是一个互逆过程.1.2教材的特点(1)注重学生活动,突出实验探究.(2)重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2教学目标(略)3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观察固体的熔化现象.理由:对于熔化和凝固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对于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以及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即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却不清楚,加之这一部分知识也是以后分析温度、热量、内能关系的重要基础,因此,将此内容确定为本节的重点[2]。
难点:(1)晶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2)描绘晶体与非晶体熔化图像.理由:(1)学生缺乏对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的感性认识,因此,将此内容确定为本节的难点之一;(2)初二学生还没有学习直角坐标及描点作图方法,因而,在方格纸上作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也是本节课的另一难点.4、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导学稿.所需材料为粉末状的海波(硫代硫酸钠),石蜡,水,铁架台(带铁圈、铁夹),烧杯,试管,温度计,酒精灯,玻璃棒和钟表.将学生按5~6人一组分好组.学生准备好课本和学具,分工进行报时、报温度值、报物质状态(是固态、液态,还是固液混合)、记录和照顾仪器等.课前预习、完成导学稿相关内容.5、学情教法和学法5.1学情(1)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强,对生活中一些现象的原理有了解的兴趣.(2)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过温度的概念,并掌握温度计的使用.(3)学生的认识特点:对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有直接的感性认识,但并不了解其中的真正原理,不了解熔化和凝固与温度的关系.5.2教法(1)实验探究法本节教学设计注重以问题为先导,把主要内容的教学过程变成一种解决问题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探究,尝试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获取知识.整个过程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科学思维方法及协作和探索精神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2)讨论法讨论的过程,使学生由过去的“观察者”变为“探究者”,由“验证者”逐渐转变为“实验者”,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热情.5.3学法学生学习时,根据其好奇心,结合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较不成熟的特点,采用实验探究法和类比法,通过实验归纳、小组讨论来完成学习任务.6、教学过程依据本节教材的编排顺序和学生的认识规律,以上述分析为指导,以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扣重点,突破难点,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了5个部分.教学程序为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提出问题激发欲望—小组合作进行探究—相互交流获得新知—练习巩固加深理解[3].6.1创设情境设疑启发探究欲望请学生观察演示实验.教师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让烛油滴进一个空火柴盒.进而提出问题,即你所观察到的现象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再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物质熔化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确认,引入新课.设计意图: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创设学生熟悉的探究情境,做到由浅入深,引起学生思考,消除科学探究的神秘感,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6.2展开探究活动深入研究实践6.2.1提出问题固体在熔化过程中立刻变成液体还是有一个过程?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如何变化的呢?是不是所有的固体熔化时温度都相同?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探究的目的,做到有的放矢.6.2.2猜想与假设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敢于猜想,敢于发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6.2.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结合本课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能力,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实验的思路,设计出实验方案,从而有更多的时间观察熔化过程,突破本节重点.设计意图:针对问题寻找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2.4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1)分工.报时1人,报温度值1人,报物质状态1人,记录1人,照顾仪器1人,搅拌物质1人.教师强调实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比如,酒精灯的使用规则,特别是强调实验时加强分工协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好组织工作,根据学生选择海波和石蜡做为样品的不同,分为7大组做熔化实验.(2)仔细观察,认真实验.实验时,要培养学生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的科学态度.特别强调仔细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不同温度下的状态,熔化时的状态及温度,及时记录实验中的数据(每1min记录一次),从而为突破第一个难点做准备.注意当海波开始熔化时,要及时搅拌;仔细观察温度与物质的变化情况.设计意图:体验科学探究乐趣,进行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培养合作意识.6.2.5分析与论证教师要指明坐标系中两条数轴的指向分别表示时间和温度.根据实验数据,各小组将描在坐标纸上的点连成一条曲线,各组展示图像.考虑到有些小组的实验也许误差较大,可以利用课件快速再现海波与石蜡的熔化过程,并展示两者熔化过程的图像,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图像进行以下分析.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如何变化的呢?吸热还是放热?比较不同小组的数据和图像,再分析不同物质变化规律是否相同.结合学生的图像和回答,引出晶体和非晶体.设计意图:体验分享与合作,学习通过实验数据寻找普遍规律的方法.6.2.6评估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设计意图: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发展批判性思维.6.2.7交流与合作同学间进行交流.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6.3巩固新知迁移知识让学生阅读小资料“几种晶体的熔点”,体会不同晶体熔点不同,认识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同时记住冰的熔点是0℃.通过熔化实验,分析熔化规律和图像,教师适时指出熔化的逆过程是凝固,让学生讨论,推出物质凝固的.规律和图像及特点,达到对知识的迁移.6.4课堂小结拓展延伸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小结由学生来做.整理自己学到的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巩固。
人教版八年级上3.2《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熔化与凝固的概念、过程以及熔点与凝固点的认识。难点为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分及熔化与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1.教学重点:熔化与凝固的概念、过程、熔点与凝固点。
2.教学难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分、熔化与凝固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熔化与凝固的概念,掌握熔化与凝固的过程,了解熔点与凝固点的概念,能够区分晶体与非晶体。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规律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质状态变化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问题讨论:针对实验中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心得,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课堂练习:设计一些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物质的三态变化、温度等前置知识。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有:对熔化与凝固过程中热量变化的理解,对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分,以及对熔点与凝固点概念的理解。此外,学生在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规律方面也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2.同伴评价:组织学生相互评价,鼓励学生提出建议,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教师评价: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熔化和凝固》。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熔化和凝固》是初中物理热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习了温度的测量之后,对物态变化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这部分知识不仅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而且是后续学习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等知识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特点,从而得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以及相关规律。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温度、物态等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观察到了一些物态变化的现象,如冰的熔化、水的凝固等。
但是,学生对于熔化和凝固的本质以及温度变化规律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对于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步骤也不够熟练。
此外,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于直观的实验现象比较感兴趣,但对于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演示、多媒体辅助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物理图像,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知道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2)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3)会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时间图像,并能通过图像分析熔化和凝固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究固体熔化和凝固过程的实验,学习用图像法处理实验数据。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探究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熔化和凝固》 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熔化和凝固》。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熔化和凝固》是初中物理热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习了温度的测量之后,对物质的状态变化进行的进一步探究。
本节课主要包括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熔化和凝固曲线的绘制与分析等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物质的状态变化有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学习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教材还配有丰富的插图和实例,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熔化和凝固的现象和规律。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熔化和凝固的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比如冰的熔化、蜡烛的凝固等。
但对于熔化和凝固的本质、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以及熔化和凝固曲线的含义等方面的知识还比较模糊。
此外,初二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实验探究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在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分析归纳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知道熔化和凝固是物质的两种状态变化。
(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能够区分晶体和非晶体。
(3)学会绘制熔化和凝固曲线,并能根据曲线分析物质的状态变化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课题】熔化和凝固【教学时间】45分钟【教学对象】八年级(上)【教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第二节【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主要内容是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热爱科学有的作用一定。
2.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继而总结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结论。
3.教材内容安排:通过实验得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继而在通过讲授法得出固体凝固的相关知识。
4.教材的特点:第一,注重学生活动,突出实验探究;第二,重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5.对教材的处理: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是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现象,学生有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来得出相关结论,继而利用多媒体可见来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情况分析】1.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强,对生活中现象的原理有了解的兴趣。
2.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学过温度的概念,并掌握温度计的使用。
3.学生的认识特点:对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有直接的感性认识,但并不了解其中的真正原理,不了解熔化和凝固与温度的关系。
【目标】教学1.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
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2.过程与方法(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点】观察固体的熔化现象【教学难点】固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组织形式新课程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本节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物理知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熔化和凝固》说课(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
例子:说出下列物态变化名称 (1)冰棒化成水:融化 (2)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凝固 (3)把废塑料回收再制成塑料产品:先融化再凝固
出示固体海波和蜡, 提出问题:它们怎样才会变成液态?
在融化过程中,它们的温度有什么变化?
学生思考: 融化和凝固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融化和凝固的过程有什么特点? 不同物质融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二、说学情
初中生的思维出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思维活跃,好奇 心重,求知欲强,但动手能力较弱初二的学生刚接触学习物理,对物理 现象的认识都是从生活现象开始,学生对物态变化象的认识大都属于生 活层面的粗浅认识。“科学探究”这种教学方法也是刚接触,缺乏必要 的逻辑知识,他们重视感性缺乏归纳现象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还没有 得到有效的培养。
2.探究固体融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物质融化时需要什么条件呢?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融化 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假设:
融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验探究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我 是这样设计的:先明确探究的目标,给出实验器材,介绍酒精灯的 使用及应注意的问题,再演示如何装配实验装置以及实验分工问题 。
《融化和凝固》说课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 级上册《物态变化》单元中的课文《融化和凝固》,下 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 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七、板块设计
根据学生本阶段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 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探究性,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反思总结。选择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途径,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我还将结合实验教学法,通过设计相关的熔化和凝固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物态变化,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开展“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主题活动,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其中的物理原理,提升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让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疑问,以便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
2.教师评价: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通过多媒体展示熔化和凝固的动态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两种物态变化。
2.结合实验现象,讲解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以及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
3.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冰水混合物的熔点和凝固点。
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验操作和观察技能;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清晰的布局、简洁的内容和直观的风格。板书分为左右两部分:左边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熔化、凝固的定义、分类、特点及熔点和凝固点;右边则用于展示实验步骤、关键数据和思考问题。板书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强化记忆,以及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
2.3熔化和凝固 说课稿-2022-2023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3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2022-2023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一、说课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2. 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3. 理解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变化; 4. 了解常见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二、教学重点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2.熔化和凝固的条件;3.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变化;4.常见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学生,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过的内容,如“什么是物质的三态?”、“你们记得固体、液体、气体的特征吗?”等。
通过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回忆起前面的知识,为今天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熔化和凝固的概念(10分钟)通过展示示意图或实物,向学生介绍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解释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而凝固是指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让学生理解熔化和凝固是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条件(15分钟)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实验可采用加热蜡块和加热冰块的方式进行,观察蜡块和冰块的状态变化。
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4. 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变化(15分钟)通过课堂讨论或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熔化和凝固过程中变化的理解。
引导学生发现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分子排列和运动状态的变化,并正式引入热运动的概念。
5. 常见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15分钟)通过展示常见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数据表,介绍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鼓励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有所不同,不同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6.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条件,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变化,以及常见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通过提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条件,理解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变化。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一、背景与目的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熔化和凝固》。
这是物理课程中的一节重要课程,它对于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状态变化,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深入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相关物理量如熔点、凝固点、潜热等的含义和测量方法,以及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课程内容的概述1. 熔化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实例引入熔化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固体转变为液体的过程。
阐述熔化过程中物质性质的变化和共价键、离子键的断裂特点。
2. 凝固的概念和特点:介绍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即液体转变为固体的过程。
阐述凝固过程中的物质性质变化和晶体结构形成的过程。
3. 熔点和凝固点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熔点和凝固点的定义,了解熔点与物质性质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
4. 潜热的概念:介绍潜热是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让学生通过实验理解潜热的含义和测量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理论讲解:通过PPT展示相关概念和理论,详细讲解熔化和凝固的过程、熔点和凝固点的含义以及潜热的概念。
2.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熔化与凝固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物质状态的变化。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熔化与凝固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互动问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通过解答问题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熔化与凝固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特点、熔点和凝固点的含义以及潜热的概念。
3. 实验演示:进行熔化与凝固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物质状态的变化过程。
4.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熔化与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金属冶炼、冰淇淋的制作等。
5.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回答、再提问的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解决疑惑。
6. 课程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收集有关熔化与凝固的实例。
初中物理熔化凝固说课稿
初中物理熔化凝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熔化和凝固。
这一部分内容不仅对于学生理解物质状态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价与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首先,我们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需要掌握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了解熔点和凝固点的定义,并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热情。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的三种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第二部分是熔点和凝固点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第三部分是熔化和凝固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直观的实验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现在,让我们进入到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新课,我将通过提问“冬天雪人为什么会消失?”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引出熔化的概念。
接着,我会用实验演示冰变成水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从而引出熔点的概念。
在讲解凝固部分时,我会用另一个实验演示水结成冰的过程,并介绍凝固点的概念。
最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发现。
在评价与反思环节,我将通过课堂小测验和课后作业来评估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同时,我也会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在未来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总之,熔化和凝固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知识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相关的物理概念,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努力创造一个积极、互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2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5.知识拓展:将熔化和凝固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验室中独立完成熔化和凝固的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4.缺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现象联系起来的能力。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如冰融化成水、水结冰成冰等,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现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设计有趣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熔化和凝固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熔化和凝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冰箱制冷、道路融雪等;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八年级学生,他们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以下特点:年龄特征上,他们好奇心强,善于模仿,但注意力容易分散;认知水平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概念和现象;学习兴趣上,对实验和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充满兴趣,但可能对抽象的理论知识感到枯燥;学习习惯上,他们喜欢通过互动和实践来学习,对单一讲授方式可能不太适应,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将包括以下内容,其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1.知识点复习:布置一些复习题,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加深记忆。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 Nhomakorabea中的发现。
3.应用题:布置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初中科学第一册第四章第1节内容,安排在“温度和温度计之后”来学习,既是小学自然知识的延续,也是初三热学和高中热力学知识的基础,无论从大纲还是从物理知识的扩展角度来说,本章和本节教材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教材将探究海波熔化特点和石蜡的熔化实验一并进行,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自然的将两者进行比较,从方便的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降低引入晶体和非晶体概念的难度,这一探究活动要高于前一节的探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设计和规划能力、观察和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教材所采用的“实验----分析----比较----总结”的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2、知道熔化过程吸热,凝固过程放热;3、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4、会查熔点表。
(二)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2、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三)思想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对科学实验勇于探索的精神;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3、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探索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的确立对于熔化和凝固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对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以及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即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却不清楚,加之这一部分知识也是以后分析温度、热量、内能关系的重要基础,因此这就是本节课的重点。
根据现代教育观念,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本节的重点之一。
本节安排的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的实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较为复杂的实验,要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较多,因此这个实验的完成应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另外初二学生还没有学习直角坐标及描点作图,因而在方格纸上作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熔化与凝固》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特点
本节教材安排在学生学习了温度之后,让学生认识到温度在物态变化中起关键的作用。
再学习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这样比较符合教学的规律。
教材将探究海波熔化特点和蜡的熔化实验放在一起进行,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然地将两者进行对比,可以较为方便地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降低引入晶体和非晶体概念的难度。
教材设计这一探究活动,其要求明显高于前面的探究活动。
这样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和规划能力、观察和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也为以后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节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
2 .知道晶体的熔点
3 .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
4 .会查熔点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状态变化的条件。
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点是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海波和蜡的熔化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
(四)教学难点
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联系起来是本节课的又一个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实验探究法;
2、以实验、情景、问题为线索的启发式教学。
(二)学法:
以观察、操作、思考、讨论、归类对比等方法学习知识。
三、说教学手段
以实验为主并辅以多媒体教学。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教学
采用媒体演示、实验探究、教师引导、 学生参与的方式进行
新课引入
播放图片,
图片设计如下:水可以以液态存在 的水蒸气遇冷后形成水雾
( 一)物态变化
图片资料:根据物质状态不同将资料中的物体分类 固体:
液体: 气体: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成另一种状态. 固体、液体和气体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状态的变化.
先给出熔化和凝固的定义。
再举出实例让学生判断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
结合图片可以让学生说出:火山爆发和火山喷出的岩浆变成岩浆岩的过程、以及冰山的形成和冰山消融的过程,分别是什么物态变化。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探究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我是这样设计的:先明确探究的目标,给出实验器材,介绍酒精灯的使用及应注意的问题,再演示如何装配实验装置以及实验分工问题。
4个人为一组,按报时、报温度值、报物质状态记录和照顾仪器等分工,这样有助于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将海波的熔化与蜡的熔化同时进行,一半学生探究海波的熔化规律,另一半学生探究蜡的熔化规律.
(三)熔点和凝固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让学生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图,绘出海波和蜡熔化的图象。
挑选出实验比较成功的小组,绘出的海波和蜡熔化图象,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学生观察图象并思考以下问题:
1、AB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与蜡各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2、BC段,海波与蜡各是什么状态?温度是否变化?
3、CD段,海波与蜡各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根据以上的探究,可得出: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这一过程对应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1、2、3
让学生记几种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针对熔化图象我设计了一道练习题:(略)
以上知识可总结为:
比较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图象,能发现些什么呢?会发现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根据海波的凝固由此得出晶体的凝固规律
指导学生总结出晶体与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的异同点。
要求学生会查熔点表,并根据该表回答以下问题:
黑龙江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在-30℃以下,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在这样冷的地区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呢?根据什么来选择呢?
目标检测:
1、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
对联包含的物质变化是和,反映一个共性是。
2、1是检查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的理解
2、如图:某种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图像,在图像的AB、BC、CD、DE、EF、FG段中。
3、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从图中可看出:海波是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___;熔化过程用了__________分钟的时间;在B点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D点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
2、是检查学生对熔化和凝固图象的理解
3、是检查学生对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掌握小结:
时间/分
五、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采用知识结构图进行展示。
这种设计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条理清晰,还可以利用板书设计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
什么是熔化
熔化图象
熔化
熔化吸热
熔化和凝固
六、布置作业:
本节 1、2、3、4
本节作业是“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四道题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固体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凝固
凝固放热
凝固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