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案

合集下载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案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必修课程中的一部分,包含了十五个小节,第15个小节的内容是分享真快乐。

在这个课程中,通过让学生认识到分享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他们形成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价值观念。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分享的定义和意义;2.认识分享的表现形式;3.掌握分享的方法和技巧。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发现和分享美好事物的能力;2.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交能力,提高他们与他人高效互动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分享爱与快乐的情感品质;2.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教学内容1.认知分享通过图片、小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分享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理解分享的含义和重要性。

2.了解分享的表现形式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指导学生获得更直观的体验和认识分享的表现形式,并引导学生从自身环境中发掘出更多有意义的分享事情和具体方式。

3.认识分享的技巧和方法通过案例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分享好方法和技巧,并结合实际生活情景,让学生积极地应用分享技巧。

4.分享行动计划让学生制定自己的分享行动计划,并邀请班级同学配合行动,使他们能够切身体验分享行动的实际效果。

四、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策略通过启示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兴趣,挖掘其自身模仿、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情境教学法教师通过构造情境并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组织学习活动,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景中去感受和体验,从而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道德思想。

3.师生互动教学法让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巧妙的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性思维。

五、教学评价1.口头评价1.师生互动情况评价;2.教学效果评价。

2.书面评价1.作业考查评价;2.听课反馈。

六、教学调整针对学生的学情,根据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使用教学资源,为学生的学效提供保证。

15 分享真快乐 (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15 分享真快乐 (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15 分享真快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享的概念,明白分享的意义和价值。

2.通过游戏、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分享的意识和能力。

3.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1.了解分享的概念,明白分享的意义和价值。

2.通过游戏、故事、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分享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分享的意义和价值。

2.如何激发学生的分享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先让学生看一幅图,让他们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看到的内容,为什么会喜欢这幅图。

2.分享的意义(10分钟)老师指导学生讨论、分享:什么是分享?分享有什么好处?分享对社会有什么作用?3.分享游戏(20分钟)老师设计一个分享游戏,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都会得到一种水果,要求他们把这种水果的好处和好吃的地方分享给别的小组,最后评选出分享最多、最好的小组。

4.分享故事(20分钟)老师选择有关分享的故事,讲给学生听。

课后老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一篇文章,结合自己的实际,阐述分享的意义和重要性。

5.分享角色扮演(30分钟)老师设计一个分享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不同的角色进行发言,如同学、老师、家长等身份,让他们实际体验到分享的乐趣和价值。

6.总结(5分钟)老师总结当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分享是一种美德,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

五、教学评价在每个环节中,老师都要关注学生的表现,给学生一些指导,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并在课后进行综合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写作、角色扮演等方面。

六、教学反思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设计出合适的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课堂效果的评价和反馈,不断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15 分享真快乐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15 分享真快乐

《分享真快乐》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分享真快乐》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我们在一起”第15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在一起”主要通过学习让一年级的孩子学会和他人交往的方法,感受交往的快乐。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的以活动体验为主的课程,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大量的活动和游戏,以引导孩子们在活动中真确感受分享的快乐。

【教学目标】1.知道分享能带给别人快乐,愿意和别人分享快乐。

2.认同别人的快乐,学会真心祝贺和分享别人的快乐。

3.能够对同学间不接纳和不欣赏的行为进行阻止,并运用正确的方式使大家一同分享快乐。

【教学重点】学会与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参与、分享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分享是种快乐。

【教学准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把一样自己最心爱的东西带到教室。

(如:书、玩具、工艺品、食物等)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开心盒一个,“快乐果树”树干一棵及开心果若干。

【教学过程】一、听故事,引入分享主题1.听儿歌“学会分享”2.指名生说儿歌告诉了我们什么?师:说得真好,是的,这首哥告诉了我们要学会分享,(出示分享一词),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快乐核友谊。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享,一起感受分享的快乐。

来,一起读读课题(板书课题并全班齐读)那么,如何分享呢?让我们来看看图片上的小朋友都分享了些什么快乐?(课件自动播放5张图片)(第一张)这本书真好看,他们分享读书的快乐;(第二张) 他们玩得好开心呀,他们分享游戏的快乐;(第三张)有玩具一起玩,这是分享玩具的快乐;(第四张)生活当中需要互相帮助,他们分享食物的快乐;(第五张) 分享一起过生日的快乐;看了小朋友的分享,你们想不想也分享一下自己的快乐呀?那就让我们来做个写快乐,抽快乐的活动吧。

【设计理念】听儿歌,唱儿歌是一年级孩子的天性,以儿歌“学会分享”引入主题,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兴趣。

再以孩子平时学习生活中一起游戏,一起读书的画面直观提示什么是分享,亲切而自然,孩子乐于接受。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分享真快乐》这一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分享的意义,体验分享的快乐,培养学生乐于分享的良好品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幸福和满足。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这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于分享的概念可能有一定的理解,但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分享的态度和体验可能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认知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享的意义,认识到分享是一种美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分享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到分享的快乐,养成乐于分享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享的意义,愿意与他人分享。

2.难点:培养学生乐于分享的良好品质,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分享。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实践教学法等,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形象直观的图片、活泼多样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故事课件、分享卡片、图片等。

2.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小猴子的分享》,引出分享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故事结束后,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分享的理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系列关于分享的场景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场景中的人们为什么要分享?分享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快乐?引导学生认识到分享的意义和价值。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分享卡片,要求学生在不告诉组员的情况下,通过卡片上的提示,找到组员并完成任务。

任务完成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做到乐于分享?引导学生总结分享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5《分享真快乐》(教学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5《分享真快乐》(教学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5《分享真快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分享真快乐》是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第15课,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分享来体验快乐,明白分享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分享意识和行为。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情境对话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分享的意义,学会分享,并在生活中践行分享。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初期阶段,他们开始具备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能够理解和关注他人的情感。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于分享的概念可能有所了解,但分享行为还不够自觉和主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情境模拟、互动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分享的快乐,从而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分享的含义,懂得分享是一种快乐,是一种美德。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模拟、互动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分享的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分享的快乐,养成乐于分享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享的意义,体验分享的快乐。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主动分享的行为,使分享成为一种自觉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分享的快乐。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增强对分享的理解。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分享,培养分享行为。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情境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分享物品,如零食、玩具等。

3.准备课堂活动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分享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分享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情境对话或故事,呈现分享的情境,让学生了解分享的意义。

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分享?分享有什么好处?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分享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

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观察他们的分享行为。

4.巩固(5分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分享经历,让大家一起感受分享的快乐。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分享的意义和好处。

–理解与体验分享带来的快乐。

–掌握通过分享与他人建立积极正向的人际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个案分享以及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表达、倾听和合作能力。

–通过观察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与人为善的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二、教学重点•理解分享的意义和好处。

•掌握通过分享与他人建立积极正向的人际关系。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分享精神与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幻灯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学生准备好课本、笔记本和铅笔。

2.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喜欢和别人分享吗?分享给别人可以带来什么样的快乐?”3. 学习新课内容(1)呈现与感知•教师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课本第15课《分享真快乐》。

•教师播放课件第一部分的故事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分享的快乐。

之后,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感受和想法。

(2)分析与解读•教师带领学生读课文,然后进行解读。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故事中的小兔子为什么愿意分享自己的食物?” “小兔子和小猫分享了食物后,他们感到了什么?”等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分享的意义是什么?分享是否只是给予物质上的东西呢?分享可以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快乐?(3)情感价值评价•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分享的重要性和价值。

教师可以提供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你有没有过分享的经历?分享给别人带给你什么样的快乐?为什么分享对大家都有好处?”等等。

4. 教学延伸与拓展•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取一个自己的经历,讲述一个分享的故事。

学生可以用口头、绘画、写作等方式进行表达。

•学生分享完毕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了解每个小组分享的故事,并提供反馈。

5.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分享的重要性和好处。

15.分享真快乐(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15.分享真快乐(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15 分享真快乐教学目标一、体验分享的快乐,激发乐于分享的情感。

二、体会分享的魔力,知道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

三、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相互分享体现了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

教学重难点一、在活动中体验到分享带来的快乐,逐步养成与他人分享的好习惯。

二、愿意和别人分享快乐,认同别人的快乐,理解分享是种快乐。

教学方法活动法讲授法讨论交流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亲身体验,激趣导入1、出示课件图,谈话,热身动作。

师:快乐一号列车马上就要出发了,孩子们请上车,跟着我这个大导游去进行一次快乐的旅行。

大家跟我说,跟我做。

(小火车开呀开,一开开到好玩的地儿来)2、快乐第一站——美丽的海南,欣赏海南美景前不久,老师到海南旅游,拍下了一些海南风景图,请同学们一起欣赏。

师描述图片风光。

(配乐)第一幅图:蓝天上,洁白的云儿在散步,海鸥鸟振翅高飞。

蓝天下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海水那么清,那么蓝。

海面上,一只船儿自在地航行着。

岸边站着郁郁葱葱的椰子树,像一把把撑开的大伞。

第二幅图:天空那么蓝,云儿那么白。

海滩边,彩色的帆船排着队。

海里,人们三五成群地在嬉戏,游泳,打水仗等,喧闹声、欢笑声传得很远很远。

3、老师还从海南带回了当地特产—椰子糖,请同学们一起品尝。

4、揭示课题。

像刚才这样,美景我们一起看,美味的糖果我们一起尝,这就是分享。

与你们分享,我很开心,你们开心吗?板书课题15、分享真快乐二、探究新知,感悟体验1、开心练说。

小朋友们想一想:生活中你和谁一起分享过什么?2、师小结、引入。

生活中的分享随处可见,不仅仅是物品可以分享,除了物品,还有什么可以分享呢?进入快乐第二站——快乐故事的学习。

课件出示课本上四幅图,引导学生看图,指名说出每幅图的内容。

师:这四幅图连起来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答后小结:妈妈给丽丽买了一本书,丽丽认为这本书真好看,她把书带到班上与好朋友开心的一起看,一起分享,让好朋友们也知道了书上的内容。

然后,他们参加了故事会,把书上的故事表演给大家看,大家都知道了书上的内容。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5课《分享真快乐》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5课《分享真快乐》精品教案

15 分享真快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与人分享,尝试个人分享的快乐。

(2)能在分享快乐的同时学习知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情感与态度(1)懂得与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2)明白分享也是献出爱,体现了一种道德智慧。

3.行为与习惯(1)实际参与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

(2)体验来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

尝试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人。

4.过程与方法(1)在积极讨论、感知、体验中,感受分享的快乐。

(2)认真积极地去帮助他人。

2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会与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

(2)体验来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

难点:理解分享是种快乐。

3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糖果、树叶、叶贴画、调查表、课件。

学生准备:自己喜爱的一两件物品。

4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歌曲引入播放《幸福拍手歌》,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欢快的歌声中体验快乐,调动情感。

】二、释义“分享”,共同成长师:在这么快乐高兴的时刻,我们大家来说一说,什么是“分享”呢?生1:把自己喜爱的东西让别人玩。

生2:我爱吃的零食给别人吃。

生3:我感到高兴的事情讲给大家听。

师:非常好,那么你想一想,自己都曾经和别人分享过什么呢?生小组交流。

1.回忆自己和他人一同分享的往事及快乐的心情。

2.将自己拿来的心爱的东西分给大家,可以是同组的成员,也可以是其他组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实际体验分享的快乐,从而懂得分享。

】师总结:我们有一个快乐,拿出来和他人分享,就成了两个快乐,我们大家都感受到了快乐和幸福。

三、共同分享,帮助他人,体验关爱1.表演学习生活小故事。

表演内容:阅读的分享。

(孩子们带来喜爱的书,分享给大家。

)零食的分享。

(孩子们带来喜欢吃的小零食,分享给大家。

)玩具的分享。

(带来的小玩具,共同分享。

)游戏的分享。

(课间玩的小游戏,大家共同分享。

)2.调查报告,深化理解。

3.分享方法多。

师总结:秘密分享小声点,故事分享生动点,方法分享仔细点,作品分享小心点,与人分享礼貌点,一起分享快乐点。

第15课 分享真快乐 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第15课 分享真快乐 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在快乐的分享中,增进与同伴的友情,知道换位思考,学会包容、理解,养成乐于分享的好习惯。

2.道德修养:掌握快乐分享的方法与技巧,增强分享的实践能力,感受与同伴在分享中共同成长的快乐。

3.责任意识:在体验分享中能获得他人的积极认同并实现自我价值,知道分享的意义,懂得珍惜、感恩他人的分享。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一起读、一起演等活动分享阅读,明晰分享的概念,体验积极愉悦的情绪。

(重点)2.通过儿歌的学习,打破“物质分享”的局限,知道分享的内容很多,从不同角度体会分享行为的意义和价值。

(难点)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板贴故事、视频。

学生准备自己想与同学分享的物品、歌曲或故事等。

教学过程一、分享真快乐1.猜谜有厚也有薄,有字也有图,知识里面藏,越看越爱读。

(打一物)请猜猜它是什么?(谜底:书)2.出示老师也带来一本故事书《小蚂蚁》,一起来听听这个有趣的故事吧!故事内容:一天,一只小蚂蚁在森林里散步,忽然发现了一块巧克力。

他掰了一点儿尝了尝,味道特别棒!就在小蚂蚁准备吃完巧克力时,他忽然想到了蚂蚁队长说的话:“我们是一个团队,有食物时要大家一起分享,这样大家才都快乐!”于是,他赶紧跑回蚁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给了其他小蚂蚁。

小蚂蚁们闻声赶来,他们动作熟练地搬回了巧克力。

每个小蚂蚁都分到了一小块巧克力,吃得特别香甜。

3.过渡小蚂蚁把自己的物品与他人一起享用,这就叫分享。

下面,也请你们将自己带来的物品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吧!4.提问从刚才的分享中你有什么收获?预设1:能将自己喜欢的东西分享给同学,看到同学也喜欢,我很开心!预设2:通过刚才的分享,我看到了很多新奇的东西,听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真高兴!(板书:15 分享真快乐)二、分享更有趣1.好书乐分享(1)引入:在学校,大家一起学习、互相分享,真开心!有时候,有的同学也会给我来信,分享自己的快乐和烦恼。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分享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分享意识和分享习惯,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情商;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懂得宽容、支持和帮助他人。

教学重点1.学习分享的意义;2.分享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行为中体会到分享的快乐;2.培养学生的分享意识,从而养成分享的习惯。

教学内容1.导入(5分钟)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学生关注分享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你们在生活中分享过什么?分享过的时候感觉怎样?2.学习分享的意义(10分钟)通过回答问题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分享的意义。

例如:分享的好处是什么?分享能带给他人什么?3.分享的方式和方法(10分钟)教师以投影片的形式介绍分享的方式和方法,例如协作分享、信息分享等,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4.分享练习(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经历并带来小礼物,以此培养学生分享的意识和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情商。

5.课堂综合(10分钟)学生们反馈自己的分享体验,教师认真听取学生的建议和反馈,然后总结分享的意义以及方法。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找到可以分享的事情,并分享给家长或朋友。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分享练习中的表现,是否具有分享意识并能够适应在小组内分享。

2.收集学生对分享的认识和看法,检验学生的理解水平,是否能够对分享有一定的认识。

3.检验学生的作业,以及对课堂内容的回顾。

总结分享是一种社交行为,能够培养学生的情商和社交能力,让学生懂得宽容、支持和帮助他人。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明白分享的意义,能够养成良好的分享习惯,从而达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分享真快乐》教案

一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分享真快乐》教案

一年级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分享真快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分享的快乐,感受分享的意义。

2.引导学生学会分享,掌握分享的方法。

3.培养学生乐于分享的品质,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分享的快乐,学会分享。

掌握分享的方法,养成分享的习惯。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做到乐于分享。

三、教学方法故事讲述法、游戏活动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首欢快的儿歌《分享快乐多》,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提问学生:“小朋友们,你们从这首歌中听到了什么?分享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引出课题。

2.分享的快乐讲述故事《小熊的分享》,小熊把自己的玩具和食物分享给小伙伴们,大家一起玩得很开心。

组织学生讨论:小熊为什么要分享?分享后大家的心情怎么样?引导学生体会分享带来的快乐。

让学生回忆自己分享的经历,说一说分享时的感受。

3.学会分享游戏活动:“分享大转盘”。

准备一个大转盘,上面写上不同的物品或活动,如玩具、图书、美食、游戏等。

学生转动转盘,转到什么就分享与之相关的东西或经历。

小组讨论:在分享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分享的方法,如要有礼貌、尊重他人的意愿、爱护分享的物品等。

情景模拟:设置一些分享的场景,如在学校、家庭、公园等,让学生表演如何正确地分享。

4.分享的意义展示一些关于分享的图片和视频,如小朋友们一起分享图书、玩具,志愿者们分享爱心等。

组织学生讨论:分享有什么意义呢?引导学生认识到分享可以让我们结交更多的朋友,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可以传递爱和温暖。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分享,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分享的快乐和意义,鼓励学生学会分享。

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后与家人或同学分享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并记录下分享的过程和感受。

开展“分享之星”评选活动,每周评选出在班级中最乐于分享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游戏、讨论和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分享的快乐和意义,学会了分享的方法。

15《分享真快乐》(教学设计)-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15《分享真快乐》(教学设计)-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15《分享真快乐》(教学设计)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一、学情分析作为一年级学生,他们受到的教育和生活经历较少,因此需要在课堂中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引导他们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

在情感上,学生还缺乏自我认知、自我控制,以及情感体验能力等方面的基础,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通过音乐、游戏等形式增强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印象。

二、教学目标1.了解分享的含义,并通过听故事、看图片等模式,理解与分享相关的道德课题,树立道德伦理和公德心。

2.在参与分享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3.通过游戏等形式,加强学生对于常见法律条款的了解,在生活中自觉抵御非法诱惑,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明白分享的概念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道德、法律和公德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课件•书籍:《公德心》•动画视频:《巴巴爸爸学礼仪》•游戏卡片•卡片制作工具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首先,播放动画片《巴巴爸爸学礼仪》,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到一种好的礼仪相处方式,引导学生意识到需要注意他人的感受。

紧接着,引导学生分享一下他们平时的一些好习惯,如晨读、收拾玩具等。

第二步:知识扩展在讲解分享之前,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衣服、食物和玩具,了解这些物品是怎么来的,与此展开对公德心的讨论。

教师通过阅读《公德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想法。

同时,老师也可以向孩子们展示对于公物的珍爱和爱护。

接下来,介绍分享和公德心的概念。

在讲述分享的概念时,结合故事和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例如:让学生了解分享的含义和与分享相关的道德课题。

第三步:分享体验围绕分享展开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卡片,并分享给他们的同伴。

此活动旨在提升孩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并让学生在团队间意识到把握好平等和互助的精神。

第四步:法律知识的普及在分享体验之后,让学生了解到一些常见的违法行为,例如说不合法的捡拾和散播,以此来展开对于法律的介绍。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分享真快乐》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分享真快乐》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材分析】《分享真快乐》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5课的内容。

本课通过四个板块进行编排,第一个板块是“分享阅读更有趣”,旨在引导学生从分享阅读的角度理解分享的意义与价值;第二板块是“分享的魔力”,是在前一板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分享的概念与种类,进一步理解分享行为的意义和价值;第三板块是“快乐地分享”,旨在通过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来交流分享带来的乐趣,帮助学生学会分享的技巧与方法,提高分享的实践能力;第四板块是“他是‘小气鬼’吗”,揭示了学生中常见的不愿与人分享的原因,意在解决此年龄段学生分享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绘本故事,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分享,初步感受分享的乐趣。

2.通过活动,使学生体验分享的快乐,了解分享的类别,学会分享的方法,懂得分享的原则。

3.通过情境小视频,让学生辨别是与非,引导学生在分享过程中要友爱同伴,关心他人,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分享的方法,懂得分享的原则,能够与小朋友快乐地分享,感悟在互相分享的过程中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乐于分享的精神,学会在分享过程中珍惜、感恩他人的分享。

【学情分析】我校一年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部分学生形成了自私、独占、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性格,这些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分享的体验,也知道分享是一个备受赞扬的良好品质。

很多时候,孩子们乐于彼此的分享,但在分享的过程中不知道分享的方法和技巧,经常会产生各种矛盾,导致不愉快,并未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有些孩子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过度考虑他人感受,当别人要求与其分享一些可以不分享的内容时,不懂得拒绝,从而违背自己的真实感受。

这些对于他们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因此,帮助学生体验分享的快乐,激发乐于分享的情感,培养乐于分享的精神,就显得极其重要了。

【教法】活动式、启发式、合作探究。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分享真快乐》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5课的主题。

本课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分享的意义,体会分享的快乐,培养学生乐于分享、关爱他人的品质。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故事、漫画、讨论题等,旨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分享,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具备一定的分享经验。

但同时,他们也存在自我中心、不愿意分享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体验分享的快乐,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享的意义,知道分享可以带来快乐。

2.培养学生乐于分享、关爱他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分享,提高道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分享的意义,体验分享的快乐。

2.难点: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乐于分享、关爱他人的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分享的意义。

2.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他们从多角度认识分享。

3.榜样示范法:以教师、同学或动画角色为榜样,引导学生学习分享。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学道具(如玩具、水果等)。

3.教学场地布置: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趣味动画或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讲述一个关于分享的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分享的理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漫画、故事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如:展示一个小朋友分享玩具给其他孩子的场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经历。

如: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分享事例,以及分享带来的快乐。

4.巩固(5分钟)通过游戏、实践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分享的快乐。

15、分享真快乐。教案

15、分享真快乐。教案

15、分享真快乐。

教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体验分享的快乐,激发乐于分享的情感。

2.引导学生研究分享的方法与技巧,在生活中会与人分享。

3.帮助学生了解分享的原则,学会在分享过程中珍惜、感恩他人的分享。

教学重点: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分享的技巧与方法,倡导分享但不强求必须分享一切。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了解分享的原则,学会在分享过程中珍惜、感恩他人的分享。

教学准备:器材:课外阅读书、纸牌、手工纸、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故事阅读,初步理解分享的意义。

2.操作演练,体验分享的快乐,产生乐于分享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教师出示一块椰子糕,问学生这是什么,想不想吃。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说:虽然我们没和___一起去过海南,但我们和他一起品尝了当地的美味,这就叫分享。

二、分享阅读更有趣1.猜谜语。

教师出谜语,引导学生猜测。

如果学生没有猜出,就直接过渡到绘本故事。

2.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绘本故事。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绘本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分享,哪些行为是分享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不断明晰分享的概念。

3.说说读懂了什么?教师指名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

通过故事中小女孩分享书本的例子,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分享的意义。

4.小结:在分享中获得的快乐真不少呀!教师总结学生分享的经历和理解,强调分享的快乐和意义。

三、分享的魔力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物品,让学生感受分享的快乐和魔力。

同时,教师也强调了分享的原则,即在分享过程中珍惜、感恩他人的分享。

板书:分享真快乐,物品。

分享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不仅仅是物品可以分享,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也可以分享。

借助教材P59页的图片,同桌讨论还能分享什么,例如研究方法和游戏玩法等。

在操作演练中,学生们可以通过24点游戏来分享研究方法,也可以通过玩新游戏来分享快乐。

在课堂小结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分享的种类,例如物品分享、研究方法分享和游戏分享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5 分享真快乐》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5 分享真快乐》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5 分享真快乐》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5 分享真快乐》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分享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快乐。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到分享不仅仅是将自己的东西给予他人,更是一种心态,一种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心态。

教材中设计了许多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分享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分享意识和行为。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游戏和活动来学习。

对于分享,他们有一定的认知,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缺乏一定的意识。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分享,感受分享的快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分享的含义,认识到分享是一种美德。

2.培养学生乐于分享、关爱他人的心态。

3.让学生学会分享的方法和技巧,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分享。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分享的含义,体验分享的乐趣。

2.难点:培养学生乐于分享、关爱他人的心态,并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分享。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分享的快乐,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实践中学会分享。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分享的游戏和活动道具。

3.划分小组,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分享的概念。

故事中,一个小朋友将自己的糖果分给了其他小朋友,大家都觉得非常开心。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个小朋友分糖果给大家,大家会感到开心呢?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了解分享的含义。

分享不仅仅是将自己的东西给予他人,更是一种心态,一种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心态。

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分享的意义。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分享游戏。

游戏中,学生需要将自己的东西(如糖果、文具等)分给其他同学。

15《分享真快乐》(教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15《分享真快乐》(教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分享真快乐》教学设计详案内附随堂测验习题以及参考答分析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15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了解到分享的概念和意义,并能够认识到分享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享意识和互助意识,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心和善意,培养学生的互相尊重和关爱他人的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分享的概念和意义,认识到分享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教学活动和案例引导学生自发地去分享和关心他人。

学情分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处于幼儿园向小学转化的过程中,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商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缺乏关注他人、分享和倾听的习惯和意识,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案例,让他们感受到分享和倾听的快乐和意义,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

因此,本节课应该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互动游戏和小组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体验分享和倾听的重要性,提升社交情商和心理素质。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涉及分享的概念、分享的方式和分享的意义。

教材中通过故事、图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分享的美好和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分享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他人、倾听和分享的意识。

教材中通过互动游戏和小组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分享的快乐和意义,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反思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分享的重要性和倾听的精神,从而提升他们的情商和社交能力。

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教学内容生动有趣,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同时,教材中的图片、视频和互动游戏等形式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互动讨论和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分配:本节课共40分钟,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教学过程设计:环节一:导入(5分钟)教师将通过口头描述或展示图片,让学生认识分享的概念,并引导学生思考分享的意义和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5课《分享真快乐》教案
15.分享真快乐
学习目标:
1、学会分享,知道谦让和分享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2、能与同伴分享玩具、图书,并与同伴积极交流自己的想法。

3、感受谦让、分享给别人和自己带来的快乐,体验爱的温馨与美好。

学习重点难点:学会分享,知道谦让和分享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先带大家一起来学习《分享真快乐》。

二、学习新课:
(一)分享阅读更有趣
1.看图片,讲讲四幅图都讲了什么?
2.你和好朋友分享过什么?分享后,好朋友的心情是怎样的?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3.小结:原来分享让小朋友感到心情愉快,小朋友相互分享可以获得更多的快乐。

(二)分享的魔力
1.读儿歌,思考问题?
2.分享还有什么魔力吗?
(三)快乐地分享
1.播放图片:看孩子们都在分享什么。

2.小组根据图合作、讨论:我们有什么好方法快乐的分享。

3.齐读下面的秘笈。

(四)他是“小气鬼”吗
1.播放图片:看孩子们想分享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
2.小组根据图合作、讨论:我们有什么办法才能和他人一起分享。

3.展示。

4.小结:在分享的时候,我们要有礼貌,爱惜别人的东西,玩完了及时归还。

三、巩固新知:
互相分享自己的玩具或图书后,这样就会有更多小朋友能玩到自己喜欢的玩具看到自己喜欢的图书了。

分享不仅能使小朋友得到更多的玩具和图书,而且能使小朋友感受到更多的分享快乐。

小朋友在之后活动区活动时要注意互相谦让,和同伴分享着使用活动区材料。

教学反思: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