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性PPT讲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 表面 结构
沙门氏菌Vi抗原、大肠杆菌 K抗原、链球菌表面的M抗 原等都有抗吞噬作用。
结合杆菌表面特殊的脂类
(二)侵袭过程
1.定殖(又称定居)
•不与吞噬细胞接触
黏附素
2.干扰或逃避宿
抗吞噬作用
•抑制吞噬细胞摄取 •在吞噬细胞内生存
主的防御机制
•杀死或损伤吞噬细胞
3.内化作用
定义、意义
4.在体内增殖 5.在体内扩散
胞外蛋白酶
•抗原伪装或变异
抗体液免疫机制
•分泌蛋白酶降解Ig •通过LPS、OPM、
荚膜及S层逃避补体,
抑制抗体
透明质酸酶
纤维蛋白酶
血浆凝固酶
卵磷脂酶
作用
胶原酶
脱氧核糖核酸酶
二、毒素
细菌毒素可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大类。
(一)外毒素(Exotoxin)
1.概念:
2.来源 :主要是某些革兰氏阳性菌,也有少数是革兰氏 阴性菌。
B、糖代谢紊乱:先发生高血糖,后转而为低血糖,大量糖原 消耗,可能与肾上腺素大量分泌有关 。
C、血管舒缩机能紊乱:内毒素激活血管活性物质(5-羟色胺、 激肽释放酶和激肽)的释放。
D、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内 毒素活化凝血系统XII因子。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
膜受体上,协助A亚单位穿过细胞膜 7.分类 A-B型毒素 攻膜毒素 超抗原毒素
(二)内毒素(Eedotoxin) 1.概念: 2.化学成份:内毒宿主要成份为脂多糖(LPS)。 3.内毒素的作用
A、发热反应:内毒素作为外源性致热原(即热原质)作用于 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等,使之释放内源性致热原,如IL-1,引起发 热。
基因水平的科赫法则:
1、在致病菌中检出某些基因 或其产物,而无毒力菌株中 无。
2、毒力菌株的某个基因被损 害,则毒株的毒力应减弱或 消除,或者将此基因插入到 无毒力菌株中,表现为有毒 力菌株特性。
3、将细菌接种动物时,该基 因应在感染的过程得到表答。
4、在接种动物检测到该基因 表达产物的抗体或产生免疫 保护。
E、施瓦兹曼现象(Shwartzman phenomenon):是由内毒素引起DIC的一种特殊 形式。
4.特性 : (1)毒性作用比外毒素弱,且毒性作用没特异性。 (2)抗原性弱,仅能刺激机体 产生微量的抗毒素。 (3)耐热。
(三)外毒素与内毒素的区别
区别要点 外毒素
内毒素
化学性质 蛋白质
脂多糖(毒性主要为类脂A)
思考题
某鸡场爆发疾病,鸡大量死亡,对病死鸡 剖检,发现其肝脏质脆,且内有大量大小 不一的出血点,取肝脏组织涂片在显微镜 下观察发现有细菌,如何验证此菌即为病 原菌?
第二节 细菌的毒力因子
构成病原菌毒力的物质主要是侵Leabharlann Baidu力和毒素。
荚膜及其他物质
侵袭力
细菌的毒力
酶类
毒素 外毒素 内毒素
一、侵袭力
(一)概念:是指细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在体内定居、内化、繁
产生
以革兰氏阳性菌或少量革兰氏阴 为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结
性菌分泌至细菌体外。
构成份,菌体崩解后释出
稳定性 毒性作用
不稳定,60℃以上能迅速破坏 耐热,60℃耐受数小时
特异性。为细胞毒素、肠毒素、 全身性,各种细菌内素的毒
神经毒素,对特定的细胞或组织 性作用大致相同。引起发热、
发挥特定作用。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休克等。
殖及扩散的能力。
(二)细菌侵袭力构成
(1)细菌分泌的胞外酶
。 也称蛋白酶,本身无毒性,但在细菌感染的过程中有一定作用
(2)细菌分泌的与侵袭力有关的胞外酶 血浆凝固酶 纤维蛋白酶 透明质酸酶 其他酶类
(3)与毒力相 关的细菌表 面结构物质
荚膜
具有抵抗吞噬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 灭作用。
菌毛 细菌的普通菌毛
3.化学成分:一般外毒素是蛋白质 。
5.特性:(1)有菌种特异性。 (2)毒性强。(3)具 有高度的特异性。(4)良好的抗原性。(5) 不耐热。 (6)0.3%~0.4%甲醛作用下,可以 脱毒成类毒素。
6.组成 A亚单位:毒素活性中心,决定毒素的毒性效应 B亚单位:结合单位,使毒素分子结合宿主细胞
3.病原菌要有适宜的侵入门户: (二)动物方面 种类、性别、年龄、体质、抗感染能力 (三)外界环境
二、传染的表现形式
1.显性传染:当侵入的病原菌毒力较强,数量较多,而机体抵抗力较低时,侵入的病 原菌生长繁殖,对动物机体产生损害,出现具有明显临床症状的疾病时,称显性传染。 2.隐性传染:当侵入的病原菌毒力较弱,数量不多,而动物机体又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时,侵入的病原菌进行有限的生长繁殖,对动物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仅出现轻微 的临床症状,即隐性传染。 3.带菌现象:隐性传染或传染病痊愈后,病原菌在动物体内继续存在,并不断排出体 外,称带菌现象。呈带菌状态的动物称为带菌者。
毒性程度 高,往往致死。 致热性 对宿主不发热
弱,很少致死。 致宿主发热
免疫原性 类毒素
强,可刺激机体产生高效价的抗 弱,免疫应答不足以中和毒
毒素。
性。
甲醛处理,可脱毒成为类毒霉 不能产生
三、III 型分泌系统
(一)功能
与许多G-病原菌毒力因子的分泌有关。具有接触介导的特征。病原菌与宿主细 胞接触后,便立即启动III 型分泌系统,启动后细菌分泌大量与毒力有关的多种 蛋白质,从细菌的胞浆直接进入宿主胞浆,发挥毒性作用。
含义:在单位时间内,使接种的实验动物半数死亡或被感染所需的微生物量数或细菌 毒素量。
3.细菌致病性的确定依 据
经典柯赫法则:
1、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 查出,而健康者不存在。
2、病原菌能够体外获得纯 培养。
3、此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 物能导致相同的病症。
4、自感染动物体内能重新 分离到该病原菌的纯培养。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性课件
重要概念:
1.感染:指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或增殖。 感染 发病:
2.病原菌:凡能引起宿主发病的细菌叫病原菌。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
一、概念
1.致病性:一定种类的病原菌在一定条件下,在宿主体 2.毒力:病原菌致病力强弱程度。
内引起感染的能力。
二、毒力的测定
细菌毒力大小的表示方法有最小致死量、半数致死量、最小感染量和半数感染量表示 法。最为实用的是半数致死量(LD50)或半数感染量(ID50)表示法。
(二)构成
由30-40kb大小基因组编码,以毒力岛的形式存在于细菌质粒或染色体。
第三节 病原菌与传染
传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在一定部位定居并生长繁殖,产生有毒物质,引起机 体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现象反应。又叫感染。
一、病原菌引起传染的必要条件
(一)病原菌方面 1.病原菌必须具有一定的毒力: 2.病原菌要达到一定数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