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实验讲义

合集下载

4水生生物学实验大纲1_2013_2.pdf

4水生生物学实验大纲1_2013_2.pdf

《水生生物学实验》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水生生物学实验(英文):Experiment of Hydrobiology课程编号:15241048课程学分:0.7课程总学时:2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前修课程:水生生物学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水生生物学实验是水生生物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的教学环节,对巩固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工作的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水生生物学实验认识水域中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的常见种类,掌握其主要形态构造特点。

掌握一般水生生物的调查分析方法,能独立设计进行水生生物调查工作方案,并能写出总结报告。

三、实验目标与要求实验目标在于认识水生生物常见种类,掌握其种群变化规律,对于增殖有益种群,控制有害种群,提高水体生产力显得十分重要。

认识淡水水域中蓝藻、硅藻、绿藻等八大藻门的常见种类,掌握其主要形态构造特点;认识淡水浮游动物的四大类群: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的常见种类,掌握其主要形态构造特点;认识淡水底栖动物的常见种类,掌握其主要形态构造特;熟悉水生高等植物的常见种类,掌握其主要形态构造特点。

四、学时分配水生生物学实验课学时分配内容学时实验类别备注实验一 蓝藻的观察与常见种类的识别 2 验证性实验实验二 硅藻的观察与常见种类的识别 2 验证性实验实验三 裸藻、金藻、黄藻、甲藻的观察与常见种类的2 验证性实验识别实验四 绿藻的观察与常见种类的识别(一) 2 验证性实验实验五 绿藻的观察与常见种类的识别(二) 2 验证性实验实验六 原生动物的观察与常见种类的识别 2 验证性实验实验七 轮虫的观察与常见种类的识别 2 验证性实验实验吧 枝角类的观察与常见种类的识别 2 验证性实验实验九 桡足类的观察与常见种类的识别 2 验证性实验2 验证性实验实验十 水生高等植物的观察及底栖动物的观察与常见种类的识别(注:水生生物学实验课程总计0.7学分,安排10次实验,验证实验性占100﹪,其中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在课程实习中安排)五、教学内容与安排实验一:蓝藻的观察与常见种类的识别1、实验目的与要求(1)、学会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识别蓝藻的主要形态特征,如无细胞核、无色素体、有异形胞等。

水生生物学讲义new

水生生物学讲义new

这类动物身体的构造通常都较简单,除感觉器官(如触 手、触丝)相对发达外,一些器官还有退化现象。如壳 菜的足完全消失;滕壶虽仍保持附肢,但已丧失运动功 能,而成为捕食器官。
长期固着生活的种类有: 较低等的种类(如海绵动物和刺胞动物),都具有辐射 对称的体形,以便与周围环境保持平衡。
较高等的永久固着动物有淡水壳菜,成体以足丝固着于 坚硬的底质上。
3.1.1底表生活型
(1) 固着生物 包括固定在基物上营固着生活的植物和动物。它们自孢子
或幼体固着变态后,终生不再移动。
固着动物包括几乎全部海绵动物、苔藓动物和大部分腔肠 动物及其他门类的一些动物。
固着动物由于它们固着不动的生活方式,所以它们营被动 的摄食方式,主要依靠海水流动带来的食物以供它们的营 养。
海藻对分布的变化有生理适应性,例如,生活在浅水处的 红藻具有大量类胡萝卜素,甚至使藻体呈褐色,这些色素 的作用很可能是阻挡太强的蓝光。
红树是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潮间带的双子叶被子植物, 它们从潮间带向陆地方向延伸,依次生长着不同的种 类。
河口盐沼则以大米草这类盐沼植物占优势,红树植物 与盐沼植物都属于半陆生性质的植物。
它们的卵和幼虫也是依靠海流的携带而扩大它们的分 布区域。因此,这类生物的分布和生活与海水的流动 有密切关系,往往在流速大的海区种数和密度都较大, 例如藤壶的幼体就有迎着水流附着而在静水中不附着 的习性。
固着动物由于它们这种不活动的生活方式,引起了它 们在形态上、生理上和生态上的一系列变化和适应。
据统计,世界海洋污损生物约2000种左右,我国沿海主 要污损生物约200种。
其中危害性最大的有藤壶、牡蛎、贻贝、盘管虫等种类。
(4) 攀爬动物(climbing benthos) 泛指爬行于底质表面和攀缘于水底突出物(包括水草)

水生生物学教案讲义

水生生物学教案讲义

水生生物学 2014级蓝嘉2015年2-7月绪论一、教学目的1、掌握水生生物学的定义、范围和任务以及学习方法。

2、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要求。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水生生物学的定义、范围、任务及学习方法。

2、难点: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设想绪论是本课程的开头说明,说明全书的主旨、内容、范围、任务,其着重解决三个问题:一、什么是水生生物?二、为什么要学习水生生物?三、怎样学习水生生物?这三个问题都是应该在学习本课程之初必须明确的。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五、教学方法:讲述法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出勤、学习用具、课本等准备情况2、正课:绪论第一节水生生物学的定义、范围和任务一、水生生物植物藻类、水生维管束植物1、定义:生活于水中的生物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2、内容形态、分类、生理、生态3、范围海洋生物、淡水生物4、任务认识常见的水生生物种类(特别是与渔业相关的种类)掌握鉴定水生生物的分类技术和生态学基础知识掌握水生生物调查研究方法二、水生生物与水产养殖的关系水生生物与水产养殖的关系密切。

一是构成水环境,二是饵料。

浮游生物具有很高的饵料价值,所有鱼类的仔鱼、幼鱼和鱼种阶段都是以浮游生物为食。

陆地上的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 ,放出O2,而动物吸O2放出CO2,大气中的O2和CO2含量,动植物的影响很大;水中的O2和CO2,含量也是由水中的动、植物来调节;藻类光合作用吸收CO2放出O2,使水中的D.O↑,但藻类繁殖过盛形成水华或赤潮严重则鱼、虾、贝死亡。

所以水生生物既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我们怎样充分利用有利的一面而防止不利的一面,这是我们学习这门课的目的。

由此可知,水生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多用性的基础学科,只有把这门课学好了,才利于今后专业课的学习。

三、学习方法水生生物是一个庞大而繁杂的生态类群,种类繁多,到现在为止,你们认识有哪些水生生物?可以说你们认识的种类很有限,如果把1滴池塘水放在显微镜观察,可见到一个奇妙的显微世界,会到许许多多从没见过的细小生物。

海洋生物学讲义之欧阳育创编

海洋生物学讲义之欧阳育创编

海洋生物学讲义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按生态类型分: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游泳动物海水中可溶性物质的含量用‰表示,称为盐度海水热容量:1摩尔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度时所吸收(释放)的热量海洋环境问题:人类利用海洋环境不当、人为排污海洋环境污染、海洋生物多样性下降及资源衰竭、海洋生境破坏及生态失衡、有害赤潮、全球环境变化及效应问题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赤潮:一种有害的海洋生态学现象,特定环境条件下,海洋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造成水体变色人类活动对生物适应性的影响:海洋污染带来的生物学效应(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物种多样性下降(过度商业捕捞和人为污染)、外来物种入侵(船底携带、压舱水、人为引进)、赤潮发生过程中赤潮生物的演替现象藻类主要特征:1.藻类是低等植物,分布广,绝大多数生活于水中。

2.个体大小相差悬殊,小球藻34μm,巨藻长 60m。

3.具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型生物(autotrophicplant)。

4.没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又称叶状体植物。

5.繁殖器官简单,以单细胞的孢子或合子进行繁殖,无胚,又叫孢子植物 (spore plant)。

总之,藻类是无胚而具叶绿素的自养叶状体孢子植物。

藻类的繁殖方式可分为3种:⏹营养繁殖(vegetative reproduction)⏹无性繁殖(asexual propagation)⏹有性繁殖(sexual propagation)营养繁殖:不经过任何生殖细胞(配子或者孢子)而进行的繁殖方式。

养料充足、温度适合环境中进行。

细胞分裂、群体破碎、藻丝体断裂无性(孢子)繁殖:通过产生不同类型的孢子来进行繁殖。

产生孢子的母细胞叫孢子囊,孢子不需要结合,一个孢子可长成为一个新的植物体孢子类型:游动孢子、静孢子、厚壁孢子(休眠孢子)有性繁殖:通过生殖细胞(配子)的结合形成合子,合子萌发(经减数分裂)形成新的植物体,或由合子产生孢子,再由孢子萌发成新个体。

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次级生产力PPT模板

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次级生产力PPT模板
补偿生长是高等动物经受一段时间环境胁迫后, 回复到正常环境一段时间内出现的超长生长现象。 它普遍发生在贝类、甲壳类、鱼类、鸟类和哺乳 类等。
判断食物的数量和水生动物的 营养条件的几个概念
(1)饵料资源:水体中存在的能作为食物的 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和腐质称为饵料资 源。
(2)饵料基础:水体饵料资源中能作为某
复习思考题 1.试述饵料资源,饵料基础,供饵力和饵料保证度这几个概念的含意和相互
间的联系。 2.怎样划分水生动物的食性? 3.水生动物对食物的选择性是由那两种特性组成的,用什么公式来表示选择
指数? 4.何谓日粮?日粮受那些因素影响? 5.食物的同化效率取决于那些因素? 6.食物的同化速率概念在水生动物营养学研究中有何特殊意义?它取决于那
参考题目--2
8. 浮游动物摄食生态研究进展。 9. 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退化和恢复研究综 述。 10. 试论浮游生物的季节变异。 11.异养细菌在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2. UVB对水域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影响。
参考题目--3
13. 内陆盐水桡足类研究述评。 14. 淡水有害藻华研究进展。 15. 赤潮生物的生物防治。 16. 底栖动物对淡水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 研究。 17. 试论养殖水域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联系。 18. 有害生物的生态控制研究概况。
参考题目--1
1.甲壳动物( …… )补偿生长研究进展。 2.某生态因子(……)对某鱼(……) 、某虾(……)、某藻 ( …… )、某贝( …… )的存活生长、摄食和能量 收支的影响。 3.试述全球变化对水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4.试论放养鱼类对水库富营养化的影响。 5. 引进种(……)的生态风险分析。 6. 鱼类摄食生态研究进展。 7.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的关系研究进展。

水生生物学教案范文

水生生物学教案范文

水生生物学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和目标:1.教学内容:2.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了解水生生物的分类特征,掌握几种常见水生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态适应,能够解释水生生物与水体环境的相互关系。

b.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水生生物的能力,能够正确分辨和分类水生生物。

c.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水生生物的保护意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水生生物的分类特征和生态适应。

教学难点:学生对水生生物的分类和形态特征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1.导入(约10分钟)a.师生互动:老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些水生生物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它们的名称以及它们可能在何种水域或水生环境中生活。

b.引入话题:通过上述互动,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水生生物学。

2.知识讲解(约20分钟)a.水生生物的分类:讲解水生生物按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分类的基本原则,如根据生活方式分为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生物;根据栖息环境分为淡水生物和海水生物等。

b.水生生物的形态特征:选择几种常见的水生生物,例如鱼类、藻类、水生昆虫等,向学生介绍它们的形态特征,并强调这些特征的生态意义。

c.水生生物的生态适应:讲解水生生物为适应水体环境的各种特殊条件而发展的适应性结构和功能,如鱼类的鳃、鱼鳍、气泡囊等。

3.实践操作(约30分钟)a.观察水生生物: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显微镜和一些准备的水生生物标本,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形态特征。

b.分类实验:根据观察到的形态特征,让学生试着将标本进行分类,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和辅助材料,如分类表、鉴定手册等。

4.归纳总结(约10分钟)a.学生汇报:让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分类成果,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

b.总结归纳:老师给出正确的分类和鉴定答案,并与学生一起总结水生生物的特点和生态适应。

5.拓展延伸(约20分钟)a.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小实验,探究水生生物对于水体环境的表现和反响,如观察水生生物在不同水质条件下的生长和活动情况。

水生生物学实验讲义

水生生物学实验讲义

《水生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水生生物学使用教材:水生生物学教材类型:自编讲义教研室:水产养殖任课教师:XX武汉工业学院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水生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水生生物学英文名称:Hydrobiology课程编码:0730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开设课程教研室:水产养殖学分: 3.5 学时:12应开实验项目个数: 4 实开实验项目个数: 4适用专业、年级:水产养殖专业大二本科生要求先修课程:动物学、植物学、鱼类学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水生生物学(形态和分类)是水产养殖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是研究有关生活在水中生物的生命活动的变化规律,分类地位及其特征,并探讨其控制利用的学科。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用科学观点认识水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种类的主要特征;掌握水生生物的研究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加强内陆水体的水质管理,合理开发和利用水产资源,改进产品质量,为提高水体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实验一浮游植物观察(3学时)要求学生能详尽地描述浮游植物各大类群常见种类的特征,熟悉了解常见的浮游植物种类。

实验二浮游动物观察(3学时)要求学生能详尽准确地描述浮游动物的特征,熟悉了解常见的浮游动物种类。

实验三底栖动物的观察与常见种类的识别(3学时)要求学生能详尽准确地描述浮游动物与底栖动物的特征,熟悉了解常见的浮游动物与底栖动物种类。

实验四水生生物的基本调查方法(3学时)通过实地采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掌握水生生物定性及定量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科学说明实地采样、实验室观察配合装片观察四、考核方式实验报告五、教材《水生生物学》,赵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六、参考书:梁象秋,方纪祖,杨和荃:水生生物学(形态和分类)。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沈嘉瑞等:中国动物志。

科学出版社,1979陈义:无脊椎动物学。

【水产课件】《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教学大纲

【水产课件】《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教学大纲

【水产课件】《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教学大纲第一篇:【水产课件】《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教学大纲《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 Aquatic Ecology for Aquaculture 课程编码:课程要求:必修课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学学时数:48 学分:3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养殖水域生态学是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学科基础课,是在原先的淡水生态学和海洋生态学基础上整合并加强针对性而设立的一门水生生物学系列课程。

通过理论教学、研究设计性实验与自学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水生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了解养殖水域的各种生物学过程及其变化规律,能够运用生态学原理来分析养殖生产中发生的技术和理论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采用课堂讲授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使学生了解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以及养殖水域非生物环境的特点;掌握水生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初步具备用生态学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养殖生产中出现的理论和技术问题的能力。

3.了解国内外在水域生态学方面研究的动态和进展,掌握有关文献的检索和查询的方法。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与水生生物学是同一系列课程,与水产养殖其他课程,如水产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鱼类学、贝类学和水产动物增养殖学等关系密切。

(四)新大纲的改革说明(新大纲在教学内容、时数,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主要改革)本大纲主要依据高等农林院校培养二十一世纪水产养殖人才的需要和我校水产养殖专业的培养目标编写而成。

本大纲本着避免重复、结合实际、突出重点、便于自学的原则,根据当代生态学从个体生态向群体生态发展的总趋势,本课程将以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重点。

本大纲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缩减和优化,理论教学时数由50或60学时减到48学时。

水生生物学教学大纲理论部分

水生生物学教学大纲理论部分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水生生物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着重讲述了与水域生态、养殖生产密切相关的小型浮游生物类群的形态特征及分类地位;同时介绍了这些生物类群在水体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通过讲授、幻灯片放映、视频播放及活体实验观察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拓宽专业知识面的基础上能够掌握鉴别常见小型水生生物种类的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1)通过理论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类常见水生动、植物的主要特征和分类的主要依据,掌握各门有关纲、目的特征、繁殖及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经济意义以及在环保和与人类关系等方面的作用。

(2)能应用检索表区分常见水生生物;识别常见浮游生物拉丁文。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第一章绪论(1学时)1.水生生物学课程的定义、内容、研究意义。

2.水生生物的范围。

思考题:1.浮游生物在水域生态和养殖生产上有什么意义?2.水生生物在分类学、生态学角度上有怎样不同的划分。

第二章藻类第一节藻类的分类及检索表的使用(1学时)主要内容:1.藻类的定义和分类;各个藻门的形态特征及区分;微藻。

2.双岐括号检索表的运用和编写。

第二节绿藻门(6学时)主要内容:1.形态特征:体制、细胞壁、细胞核、鞭毛、眼点、色素体、蛋白核。

2.绿藻的繁殖:营养繁殖、无性繁殖、有性生殖。

3.绿藻门的分类:绿藻纲和接合藻纲下各目特征,常见种类形态特征、分类地位。

第三节蓝藻门(3学时)主要内容:1.形态特征:体制、胶被、胶鞘、异型胞、假空泡。

2.蓝藻的繁殖:营养繁殖、无性繁殖(藻殖段、藻殖孢、内生孢子、外生孢子)。

3.蓝藻门的分类:色球藻目和藻殖段目的特征,常见种类形态特征、分类地位。

第四节硅藻门(5学时)主要内容:1.形态特征:体制、色素和色素体、硅藻细胞的空间立体结构、羽纹硅藻壳面形态特征。

2.硅藻的繁殖:细胞分裂、复大孢子、小孢子、休眠孢子。

3.硅藻门的分类:中心硅藻纲和羽纹纲下各目特征,常见种类形态特征、分类地位。

水处理生物学实验讲义

水处理生物学实验讲义

水处理生物学实验讲义凌琪陶勇年月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的观察一、目的.学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本实验学习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

.通过对教案生物标本玻片或曝气池活性污泥的观察,认识微生物的形态。

二、实验器材.教案生物标本玻片或曝气池活性污泥。

.显微镜、目测微尺、物测微尺、载玻片、盖玻片等。

三、实验步骤(一)显微镜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图—所示,是微生物检验常用的显微镜,其构造分机械和光学两部分。

机械部分主要包括:.镜筒镜筒长度一般是160mm。

它的上端装有接目镜,下端有回转板。

回转板上一般装有个接物镜。

.载物台载物台是放置标本的平台,中央有一圆孔。

使下面的光线可以通过。

两旁有弹簧夹,用以固定标本或载玻片。

有的载物台上装有自动推物器。

.调节器镜筒内旁有两个螺旋,大的叫粗调节器,小的叫细调节器,用以升降镜筒。

调节接物镜与所需观察的物体之间的距离。

光学部分主要包括:.接目镜一般使用的显微镜具有—个接目镜,其上常刻有“×”、“×”或“×”等数字及符号,意即使用时可放大倍、倍或倍。

观察微生物时常用放大倍或倍的接目镜。

.接物镜接物镜装在回转板上.可分低倍镜、高倍镜和油镜种,其相应的放大倍数常是、(或)(或)。

通常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接物镜与接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例如,用放大倍的接物镜(高倍镜)与放大倍的接目镜时所得的物象的放大倍数为×=,如果用放大倍的接目镜则放大倍数为×=。

接目镜装在镜筒上端,在使用过程中并不经常变动,所以通常所谓的低倍镜、高倍镜或油镜的观察主要是指使用不同的接物镜而言的。

油镜的放大倍数最大(或)。

放大倍数这样大的镜头,焦距就很短,直径就很小,所以自标本玻片透过的光线,因介质密度(从玻片至空气,再进入油镜)不同,有些光线因折射或全反射,就不能进入境头,致使射入的光线较少,物象显现不清。

所以为了不使通过的光线有所损失,须在油镜与玻片中间加入和玻璃折射率()相仿的镜油(香柏油,)。

水生生物学课件第五章水生生物的采集和调查方法(共27张PPT)

水生生物学课件第五章水生生物的采集和调查方法(共27张PPT)
植被:在一定范围内覆盖地面植物及其群落的 泛称
群丛:以群丛的结构特征和外貌为依据;植被 的根本单位
根据建群种类而拟定,按建群种类的植物上下 层次排列;
高挺水——低挺水——浮水——高沉水——消 沉水
层次不同的建群种类用“—〞连接;
层次相同的建群种类用“+〞连接;
如:苦草+黑藻群丛 第二十六页,共27页。
②1升水中浮游植物个数的计算(jì suàn)公 式 1升水样中浮 由 计 游 一 数 植 升 的 物 水 (0 标 .1个 3 (浓 1 3 本 毫 0毫 0 数 缩 )水 )升 升 计 标 量 数 本的 水浮 样
3〕水滴法:制作1ml的定量吸管,全片计数。
如1ml=20滴水。
第十一页,共27页。
1.定性标本采集 (1)采集工具
25号浮游生物网〔网孔0.064mm〕 (2)其它用品:固定液、显微镜,各种瓶,水
温计,萨氏盘等 (3)采集方法:浮游生物作“∞〞的捞取,着
生藻类可以(kěyǐ)用镊子夹取或用小刀刮, 漂浮于水中的藻块可以(kěyǐ)取其不同颜 色的藻块。
第五页,共27页。
(4)固定液:
第二十四页,共27页。
3.各种植物的百分比 4.各种植物符号: 菹草—— ;莲—— ;荇菜—— ;轮叶
黑藻—— ;满江红—— ;菱—— 5.标本(biāoběn)保存 浸于4%福尔马林中 浸于CuSO4溶液中 制成腊叶标本(biāoběn)
第二十五页,共27页。
6.植物体在水体(shuǐ tǐ)中的分布
〔5〕标签:写标本号,日期,采集地,采集人等。 〔6〕镜检:识别种类 定性标本分析:以一个视野中出现的数量的多少
来表示(biǎoshì)。 + 稀少1%以下 ++ 很少1-5% +++ 较多5-30% ++++ 很多30-60% +++++ 大量60-100%

水生生物学实验方案

水生生物学实验方案

不同饲料对萼花臂尾轮虫发育的影响一、问题的提出微藻(小球藻),酵母对生萼花臂尾轮虫长速度的影响二、实验假设与理论依据1.实验假设:微藻对促进轮虫的生长作用更显著2.理论依据:微藻是培养轮虫的首要饵料三、实验目标从选定的两种饲料中,确定萼花臂尾轮虫生长应选用的最佳饲料四、实验对象、方法及手段1.实验对象:采用取自青衣江中的萼花臂尾轮虫2.实验方法:实验设置为两组,其中一组专门为轮虫投放微藻饵料。

另一组专门地投放酵母作为铒料。

水温20度以下,投喂量为50克/亿每日。

水温在25度以上,投喂量按100克/亿每日。

投喂时,用150-200目筛绢过滤后均匀泼洒。

若干日后观察两组轮虫的生长速度3.检测手段(数据统计:显微镜计数以及Word表格的制作)五、实验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空白对照原则六、实验内容:不同饲料对轮虫发育影响1.准备阶段(起止时间)具体做法:1.培养容器:采用小型玻璃容器高锰酸钾用10 x10-6浓度的溶液分几次淋洒池壁。

为防止氧化锰附着,应在消毒30min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2.培养用水培养用水亦须严格消毒。

由于培养用水量较少,可采取高温煮沸法。

3.接种轮虫的接种密度一般以2~5个/mL为宜。

在适宜的温度、饵料、溶氧、光照等条件下,经8~10 d即可扩大培养或收获。

4.饵料投喂单胞藻、酵母两种饵料。

在小水体中培养轮虫,投喂酵母后应轻轻搅拌,使之分布均匀,并能增加水体的溶氧量。

采用稍大水体进行轮虫培养时,应连续充气,以保证培养水体中的溶氧量,并可防止饵料下沉;但充气量不宜过大,以利轮虫的快速生长和繁殖。

5.温度控制萼花臂尾轮虫适温范围较广,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

为使培养的轮虫达到最快的生长繁殖速度,应注意保温加温。

6.水质控制轮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水质关系很大。

在培养过程中,随着轮虫密度的增加、饵料密度的变化以及轮虫排泄物的积累,水体中的理化因子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所以应定时观测水质,及时补加新水。

海洋生物学实验讲义(巩宁).

海洋生物学实验讲义(巩宁).

海洋生物学实验讲义(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科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巩宁2011.10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海洋生物学是海洋科学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为海洋科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必修课。

共安排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二个教学环节,通过实验环节的系统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初步的分析相关问题和实验研究的能力,为将来的相关工作和进一步深造奠定良好的海洋生物学基础。

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海洋科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三年级的学位课——“海洋生物学”的实验环节。

与理论课内容同时或在其后开设。

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深入理解和应用“海洋生物学”课程的概念、理论,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验。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进而分析判断实验现象的能力,能正确诚实记录实验现象与结果;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能正确地、独立地撰写实验报告;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实验掌握海洋生物活体标本和固定标本的制作和观察方法,能够识别常见的海洋生物并对其生态适应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初步的分析。

目录实验一海洋生物的显微镜观察附显微镜基本知识 (4)实验二海洋浮游植物形态观察 (10)实验三海洋浮游动物形态观察 (15)实验四海洋浮游生物调查方法 (19)实验五潮间带实习及底栖海藻采集 (23)实验六底栖海藻标本制作与保存 (25)实验七底栖海藻形态观察 (27)实验八海洋底栖动物形态观察 (33)实验九海洋游泳动物形态观察 (36)实验十海洋微生物宏基因组提取 (39)附录大连沿海常见底栖海藻蜡叶标本图片 (42)实验一海洋生物的显微镜观察实验目的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2、学习显微镜的正确使用维护。

3、学习海洋生物形态的观察方法。

材料和器具1、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香柏油、二甲苯、吸水纸、吸管。

2、生物标本制片、海水水样实验内容(一)显微镜使用1、取镜打开镜箱、右手握住镜臂,取出显微镜,用左手托住镜座放于平稳的实验台上。

水生生物学讲义new

水生生物学讲义new
适应特性 攀爬动物中有不少种类有营造负管或负囊的习性,
负管由砂粒或植物种子构成,并随虫体而移动。有厚重 负管的种类多只在泥表爬行,而负管轻巧的种类则常见 于水生植物上。
3.1.2 底内生活型
(1) 管栖动物 这类动物主要包括一些能分泌管子埋栖于沙泥中的种
类。
如有的沙蚕生活在“U”形革质管内,管外壁黏附砂粒 和壳片,绝大部分埋入泥沙中,管的两端有开口。
原生底栖动物(primary zoobenthos): 底栖甲壳类、双壳类软体动物
次生底栖动物(secondary zoobenthos): 各类水生昆虫
四、习见底栖动物门类
海绵动物门(Spongia) 刺胞动物门(Cnidaria)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线虫动物门(Nematoda) 环节动物门(Annilida)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棘皮动物门 (Echinodermata)
世界性广分布种,后者局限在暖海。
对底内生活的种种适应:
多数种类具有细长的体形,使之易于在底质中穿行。如 蠕虫。蛏类的贝壳相当纵长。
为解决底质中氧气(或食物)供应不足问题,穴居动物 常有部分身体暴露出于底质外。如颤蚓类,常将尾部暴 露出并不断摇摆,造成水流以获取氧气;有些种类如尾 鳃蚓则在尾部各节有成对的指状鳃,以提高气体交流效 率。蛏类则有很长的进出水管,以便从水中取得氧气和 悬浮食物颗粒。
虫体终生栖居管中,身体中段疣足的腹肢变为腹吸盘 吸住管壁;背肢变为扇状体(或称鼓动器),可鼓动 管内的水流动,这些变异是对管栖生活适应的结果。
(2) 埋栖动物(底埋动物)
栖息于泥沙中的一类动物,也包括挖洞穴居的动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生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水生生物学使用教材:水生生物学教材类型:自编讲义教研室:水产养殖任课教师:XX武汉工业学院动物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水生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水生生物学英文名称:Hydrobiology课程编码:0730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开设课程教研室:水产养殖学分: 3.5 学时:12应开实验项目个数: 4 实开实验项目个数: 4适用专业、年级:水产养殖专业大二本科生要求先修课程:动物学、植物学、鱼类学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水生生物学(形态和分类)是水产养殖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是研究有关生活在水中生物的生命活动的变化规律,分类地位及其特征,并探讨其控制利用的学科。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用科学观点认识水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掌握水生生物形态分类的基本知识和常见种类的主要特征;掌握水生生物的研究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加强内陆水体的水质管理,合理开发和利用水产资源,改进产品质量,为提高水体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实验一浮游植物观察(3学时)要求学生能详尽地描述浮游植物各大类群常见种类的特征,熟悉了解常见的浮游植物种类。

实验二浮游动物观察(3学时)要求学生能详尽准确地描述浮游动物的特征,熟悉了解常见的浮游动物种类。

实验三底栖动物的观察与常见种类的识别(3学时)要求学生能详尽准确地描述浮游动物与底栖动物的特征,熟悉了解常见的浮游动物与底栖动物种类。

实验四水生生物的基本调查方法(3学时)通过实地采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掌握水生生物定性及定量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科学说明实地采样、实验室观察配合装片观察四、考核方式实验报告五、教材《水生生物学》,赵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六、参考书:梁象秋,方纪祖,杨和荃:水生生物学(形态和分类)。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沈嘉瑞等:中国动物志。

科学出版社,1979陈义:无脊椎动物学。

商务出版社,1954堵南山:甲壳动物学(上、下册)。

科学出版社,1987七、备注水生生物学实验讲义目录一、实验室规则二、显微镜的镜检方法三、实验一浮游植物观察四、实验二浮游动物观察五、实验三底栖动物六、实验四水生生物的基本调查方法七、附录实验室规则1.实验课前预习实验内容,实验课不得无故迟到,溞退。

2.实验时做到细致,认真,避免吸烟,随地吐痰,大声喧哗。

3.爱护公物,不随便动用实验室的仪器,标本。

若损坏器材,立即向老师登记,若要借用实验器材,须征得老师同意。

4.每次实验后,须交实验报告,将所用器材放回原处,值日生负责清洁工作。

显微镜的镜检方法显微镜的使用在基础课已熟悉,不必赘述,观察浮游生物标本,镜检方法如下:1.制片(1)在制片前先将盖玻片、载玻片擦干净,用吸管吸取器皿中的标本液,滴一滴于载玻片上,然后用镊子将盖玻片沿着水珠的边缘慢慢放下,若发现标本液溢出或盖玻片内有气泡时,应将标本液吸回到器皿中,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重新制片,直至水滴恰好在盖玻片内,并无气泡出现为止。

观察丝状藻类时,先用镊子取3-5根藻丝放置于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将藻拔弄均匀,然后吸滴一滴水,盖上盖玻片即可观察。

(2)每次使用显微镜之前,首先检查镜子的各机械部分和镜头是否有毛病,如发现有毛病立即向老师报告,及时进行处理。

(3)在使用显微镜之前,之后必须按显微镜的保养方法把它擦干净。

2.镜检步骤将做好的片子置于镜台上,用物镜的低倍、中倍、高倍依次检查。

注意:在用高倍镜头观察时,只需用微调旋钮,以免镜头压坏盖玻片而沾水,引起镜头发霉以至影响使用效果和寿命。

实验一浮游植物观察一、实验的目的和观察并掌握浮游植物各大类群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而识别其常见种类。

二、观察材料1、25号浮游生物网采集的鲜活标本。

2、固定保存的标本。

三、实验器材及药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解剖盘、解剖针、小镊子、吸管、培养皿、纱布、擦镜纸、浮游生物网(25号),指形管、碘液、甲醛液、自备实验报告纸及绘图铅笔(HB、2H),橡皮等。

四、采集浮游植物的方法和步骤1、首先,将25号浮游生物网系牢在竹篙顶端,在采集标本前,将浮游生物网浸入所采集的水体中,将网洗净,然后提出水面,关闭网头旋钮。

2、采集时将浮游生物网垂直放入水中,排出网内空气。

然后持网口与水面垂直,使网身与水平行,以"∞"字形在水中匀速来回拖动浮游生物网,拖的次数视水中标本多寡而定。

3、将所得标本分装两个指形管,一管用甲醛液固定(100ml水样加4ml甲醛,或1000ml水样加15ml碘液;另一管保持新鲜,以待镜检。

4、记录纸放入装有标本的指形管中(用铅笔书写),回室后贴永久性标签;并记录采集地点,当时的天气状况,采集的时间、水温、透明度等。

(一)蓝藻门藻体的细胞小,无细胞核,色素分散在纲胞质中,无色素体,含有的色素除叶绿素、胡萝卜素外,还有多量的藻蓝素,使藻体呈兰绿色;同化产物以蓝藻淀粉为主,与碘液反应,藻体呈淡兰色。

兰藻喜生长在含氮量高,有机质丰富,且是碱性的水中。

镜检常见种类1、颤藻:藻体为不分支的丝状体。

丝状体单生或结成团,细胞圆柱形,盘形,细胞内含物匀一或具颗粒,有时有假定泡,丝状体顶端直或稍弯曲,顶端细胞圆或帽状。

丝状体中常产生若干透明的凹面体,丝状体由此断裂成藻殖段,新鲜标本可见藻体作颤动,滚动或滑动式运动。

2、席藻:丝球体不分枝,顶端稍尖细或大体是等粗的圆筒状;藻丝外被胶质衣鞘,植物体常相联成束状群体。

3、节氏藻:丝状体不分枝,呈柱状,直或成规则的旋形。

藻丝等粗、细胞内含物均匀,颗粒状或具假空泡。

衣鞘坚固,一般均伸出藻丝之外。

4、节旋藻:由圆筒形细胞,组成螺旋形的丝状体很是明显。

细胞内含物颗粒状,有假空泡。

5、螺旋藻:也是由圆筒形细胞,组成螺旋形丝状体。

但细胞间隔不明显,细饱内含物匀一或有颗粒体。

6、鱼腥藻(项圈藻):藻体直或各种形式弯曲,丝状体上的细胞球形,宽度常一至。

奇异形胞为间位、厚壁孢子一个或排列成小链;远离异形胞或与异形胞直接相连。

藻丝单列或汇集成柔软的粘化的团絮状群体。

7、念珠藻:群体团块状,由许多螺旋形弯曲的丝状体交织组成,异形胞一般端位。

8、微囊藻(微胞藻):群体呈球形团块状或不规则形或穿孔或网状团块,细胞球形或长圆形,互相紧帖。

公共衣鞘均匀无色,细胞内含物具许多颗粒状泡沫形的假空泡。

9、片藻(平裂藻):藻体的细胞排列十分整齐,成平板状的群体。

通常两个细胞成对,两对一组,四对组成小群,许多小群集中成群体,群体扁体、整齐,由一层细胞组成。

细胞内含物均匀,仅偶有小颗粒存在。

10、尖头藻:由圆柱形细胞排列成丝状体。

其一端尖细,另一端圆宽,或两头尖锐,无异形胞。

11、兰球藻(色球藻):细胞球形,半球形,一般由2、4、8、16或更多细胞组成群体。

单个超过64或128个细胞的群体也罕见。

每个细胞内含有均匀的或作不规则的小颗粒体。

每个细胞外被有质地均匀,或有层理的个体衣鞘。

12、束丝藻(兰针藻):丝状体直或稍许弯曲,单一或以侧面相联形成束状群体,衣鞘不清。

异形细胞间生,圆柱形或近球形,厚壁胞子柱形,单生;和异形胞靠近或离开,无联系。

13、顶胞藻:细胞排列成丝状体,细胞列的一端变为毛样部,基部的另一端顶生异形胞;厚壁孢子柱形,总是与异形胞相连。

丝状体多数包被在属体胶被中,成为球状或半球状群体。

14、单歧藻:细胞圆柱形,排列成各种弯曲的线状体,具一列伪分枝(falsebranch),异形胞位于伪分枝的基部,常几个排成一列。

15、双歧藻:由圆柱状细胞连成丝状体,其上伪枝两列;具异形胞,但不是基生(即不在伪枝基部)。

(二)金藻门藻体为单细胞或群体,呈金黄褐色,以具鞭毛运动的单细胞或群体占优势。

这些种类大都没有细胞壁,有些种类在细胞外披有硅质或钙质的小片,或硅质的囊壳;同化产物是白糖素和脂肪,白糖素常聚在细胞的后端,加碘液后大都成为大形的,光亮而不透明的球体。

镜检常见种类:1、锥囊藻(钟罩藻):藻体具两条不等长的鞭毛。

细胞呈纺锤形、卵圆形、其外被有倒锥形的硅质囊壳。

群体通常呈树枝状。

色素体1-2个,侧生。

2、金藻:为自由运动的单细胞体。

细胞球形、卵形、椭园形、梨形或纺锤形、细胞裸露,具一根鞭毛。

鞭毛基部有1-2个空泡,有的具一眼点,色素体1-2个板状,细胞后部常有一大的白糖素。

3、鱼鳞藻:为运动的单细胞体、鞭毛一根与细胞约等长。

细胞呈椭圆形、卵形、纺锤形、表面被有覆瓦状的硅质鳞片,其上各有一硅质长刺。

4、黄群藻(合尾藻):藻体具两根鞭毛,细胞梨形,辐射状连接成长卵圆形的群体。

色素体两个,侧生盘状。

5、三毛金藻:藻体具三根鞭毛,中间一条较短。

单细胞体,细胞呈椭圆形。

易变形。

色素体两个,侧生根状。

伸缩泡一个,白糖素呈一大球状或小形多数,位于细胞后端。

(三)黄藻门藻体为单细胞群体,或多细胞的丝状体,呈黄绿色,运动的个体具两根不等长的鞭毛,细胞壁由两个半片合成。

为"H”形成"U"形,同化产物是白糖素和脂肪,色素体大多为颗粒状,少有片状。

镜检常见种类:1、黄丝藻:藻体为不分枝的丝状体。

细胞圆柱形或腰鼓形,细胞长为宽的2-5倍,细胞壁厚,由"H"字形节片合成,细胞核一个,色素体盘状,2个或多个。

2、葡萄藻:细胞椭圆形,常两个一组彼此靠近,老成时以放射状粘质柄连接,形成葡萄状桔黄色群体。

3、无隔藻:藻体为分枝的丝状体,丝状体上无细胞间隔,细胞核多个。

有性生殖时,在成熟的植物体可见到卷曲管状透明的藏精器及球形的藏卵器。

(四)甲藻门藻体色素体含有的色素为黄色素、胡萝卜素和叶绿素,呈黄绿色或黄褐色;多数为具鞭毛的单细胞体。

藻体壳壁由许多小板片组成,具横沟、纵沟;同化产物是淀粉或脂肪。

镜检常见种类:1、多甲藻(甲藻):单细胞。

细胞形状多样,球形、椭圆形、卵形等,细胞壁厚,具明显的甲片,两根鞭毛侧生,自横沟与纵沟的相交部分出发,一条向后伸出,另一条环绕在横沟中,甲片式:4-3-7/5-22、角甲藻:细胞的前、后端均延伸成为长的角。

顶角一个,底角2-3个,有季节变异。

细胞壁厚,常有网状花纹,甲片式:4-0-5/5-23、裸甲藻:藻体单细胞。

无细胞壁,呈卵圆形,其横沟、纵沟、纵沟及侧生鞭毛,细胞核一个,位于细胞中部或后端。

色素体盘状,多数,侧生或放射状排列。

(五)隐藻门藻体为单细胞。

呈黄褐色,仅具纵沟:自细胞的腹侧前端,伸出两根不等长的鞭毛;细胞前端截头形,后端钝圆,或尖尾形,无细胞壁,同化产物是淀粉。

镜检常见种类:1、隐藻:细胞椭圆形。

前端圆、或斜切;细胞纵扁,色素体黄褐色,两个周生,两根不等长的鞭毛自细胞一侧发出,细胞核一个,大形,位于细胞后端。

2、蓝隐藻:藻体的细胞卵圆形。

纵扁,后端尖圆,鞭毛两条,色素体1-2个,侧生深兰绿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