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R反应器污水处理综合实验报告
sbr的实验报告
![sbr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3ad1c6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ad.png)
sbr的实验报告SBR的实验报告引言: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处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建立一个小型的SBR系统,探究其对废水处理的效果,并对其运行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估。
实验目的:1. 了解SBR的工作原理和处理效果。
2. 掌握SBR系统的操作方法和参数调控。
3. 评估SBR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废水处理效果。
实验设备和材料:1. SBR反应器:具备进水、出水和废泥排放口。
2. 混合搅拌器:用于提供氧气和混合废水。
3. 进水泵:用于将废水送入反应器。
4. 溢流设备:用于控制反应器内液位。
5. 溶解氧计:用于测量反应器内的溶解氧浓度。
6. 废水样品采集器:用于采集处理前后的废水样品。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洗反应器和相关设备,确保无杂质污染。
2. 设置操作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设定进水流量、进水COD浓度、曝气时间等操作参数。
3. 启动系统:按照设定参数启动进水泵和混合搅拌器,开始进水和曝气。
4. 反应阶段:根据SBR工艺流程,依次进行进水、曝气、静置、沉淀、出水等阶段。
5. 采样分析:在每个阶段结束后,采集废水样品进行COD浓度、溶解氧浓度等指标的分析。
6. 数据处理:根据采样结果,计算出废水处理效果,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图表绘制。
7. 整理实验报告: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一系列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和分析:1. 不同进水COD浓度对SBR系统的影响:实验中我们设置了不同的进水COD浓度,发现当进水COD浓度较高时,系统处理效果明显下降,出水COD浓度较高;而当进水COD浓度较低时,系统处理效果较好,出水COD浓度明显降低。
这说明SBR系统对高浓度有机物的处理能力有限,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2. 曝气时间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调节曝气时间,我们发现当曝气时间较短时,系统处理效果较差,出水COD浓度较高;而当曝气时间适中时,系统处理效果较好,出水COD浓度明显降低。
有机废水的好氧生化处理实验报告
![有机废水的好氧生化处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93faa0803d8ce2f006623c5.png)
有机废水的好氧生化处理——SBR生化工艺实验报告一.实验原理SBR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
它的主要特征是在运行上的有序和间歇操作,SBR技术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
尤其适用于间歇排放和流量变化较大的场合。
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
活性污泥法是向废水中连续通入空气,经一定时间后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状絮凝物。
其上栖息着以菌胶团为主的微生物群,具有很强的吸附与氧化有机物的能力。
目前常用的活性污泥法包括普通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曝气、阶段曝气法、氧化沟及SBR。
本实验介绍的是实验室SBR处理污水。
二.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准备,了解掌握各种活性污泥法生化处理工艺的基本过程及特点。
在此基础上选择一套设备,进行好氧活性污泥作用下处理有机废水的实验。
(2)掌握生化处理过程COD、DO、BOD的检测分析方法。
(3)通过中试规模装置的示范实验了解所选废水处理工艺过程的操作控制,了解反应器的操作特性。
三.实验步骤3.1实验准备3.1.1设备检查与分工组成实验组,确定实验组成员5人。
对SBR设备进行详细的工艺、设备、管路研究,绘制设备结构图和(或)工艺流程图,确定操作方法,确定实验计划。
3.1.2分析方法准备从国家环保部网站下载打印BOD5、COD Cr、pH、DO等分析方法,操作时随身携带参考。
各类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进实验室后找指导教师请教。
微生物培养过程的污泥性状检测由上组完成。
3.1.3废水配制由上组完成3.2实验操作3.2.1设备操作方式实验所配SBR为连续流操作工艺,加压生化为批式操作工艺。
由于设备加工选型的局限,目前实验全部采用批式操作。
间歇进水后观察水质随处理时间的变化。
3.2.2活性污泥培养接手设备时需对设备内的活性污泥状况进行观察及测试,如果污泥数量较少、活性不足,则需进行培养。
污水SBR处理实验报告
![污水SBR处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dba4ba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6.png)
污水SBR处理实验报告掌握SBR污水处理工艺的原理及操作方法,并对其处理效果进行评价。
实验原理:SBR(Sequential Batch Reactor)是一种生物反应器,通常用于污水处理。
其工艺流程包括充水、进料、搅拌、静置、沉淀、排出以及再次充水等多个步骤。
通过控制不同步骤的时间和操作条件,可以实现对不同类型污水的有效处理。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对实验设备进行基本清洁和检查,确保正常运转。
2. 充水:将适量的水添加到SBR反应器内。
3. 进料:将污水样品添加到反应器中。
4. 搅拌:启动搅拌机,将反应器内的液体充分混合。
5. 静置:关闭搅拌机,让反应器内的固体颗粒沉降至底部。
6. 沉淀:持续静置一段时间,使固体颗粒完全沉淀。
7. 排出:打开底部排放阀,将上清液排出。
8. 再次充水:再次添加适量的水,准备进行下一轮处理。
实验结果及讨论:通过对多组不同浓度、不同性质的污水进行实验,我们观察了SBR处理的效果。
结果显示,SBR工艺对各类污水都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但针对不同类型的废水,其处理效率存在差异。
首先,我们对低浓度有机废水进行了处理。
结果显示,在处理过程中COD(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达到了90%以上,且悬浮物浓度也得到了显著下降。
这说明SBR工艺对有机物的降解效果良好。
其次,我们对高浓度重金属废水进行了处理。
结果显示,SBR工艺对重金属的去除效果较低,仅在40%左右,且处理后的废水中仍有一定量的重金属残留。
这说明SBR工艺在处理重金属废水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最后,我们对高浓度氨氮废水进行了处理。
结果显示,SBR工艺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可达到80%以上。
这说明SBR工艺对氨氮废水的处理具有较高的效率。
总结起来,SBR是一种有效的污水处理工艺,其处理效果受到污水类型的影响。
对于有机废水和氨氮废水,SBR工艺能够实现较高的去除率;而对于重金属废水,则需要考虑其他工艺的补充使用。
进一步改进SBR工艺,例如加强废水预处理、调整操作条件等,可能有助于提高对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效果,并使SBR工艺能够适用于更多不同类型的污水处理。
SBR反应器
![SBR反应器](https://img.taocdn.com/s3/m/c144a55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0d.png)
(一)实验目的在SBR反应器中培养具有生物除磷能力的絮状污泥和颗粒污泥,以醋酸钠为碳源,研究两种污泥的物理化学性质、微生物形态以及生化特性,丰富现有的生物除磷的理论,加深对好氧颗粒污泥的认识。
(二)实验方法采用实验室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颗粒生物除磷污泥和絮状生物除磷污泥各种特性。
实验室试验分为连续动态试验和间歇试验两部分,其中:(1)连续动态试验采用连续试验运行2套小型的SBR反应器,进行具有生物除磷能力的絮状污泥和颗粒污泥的特性研究。
(2)间歇试验通过间歇试对污泥形态、污泥的生化特性(最大释磷速率、最大吸磷速率等)、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测试。
试验中的技术路线如下:(三)实验结果(1)氮磷标准曲线氨氮标注曲线磷的标准曲线(2)两种生物除磷污泥的性状表1 颗粒污泥比重及含水率测定值1 2 3 平均值M1(g) 2.98 2.80 2.82 - M2(g)8.32 8.38 8.17 - M3(g) 3.19 3.01 3.09 - M4(g)8.36 8.36 8.25 - M5(g)0.009 0.009 0.009 - γ(g/cm3) 1.24 0.90 1.43 - 比重 1.24 0.90 1.43 1.193 含水率(%)95.69 95.60 96.52 95.94表2 絮状污泥比重及含水率测定值1 2 3 平均值M1(g) 3.04 2.92 3.02 - M2(g)8.15 8.16 8.41 - M3(g) 3.46 3.37 3.47 - M4(g)8.09 8.18 8.38 - M5(g)0.010 0.010 0.010 - γ(g/cm3)0.86 1.04 0.92 - 比重0.86 1.04 0.92 1.040含水率(%)97.54 97.69 97.72 97.65表3 颗粒污泥TP的测定结果1 2 3 4 空白平均值吸光度值0.629 0.641 0.681 0.667 0.002 - 稀释倍数 4 4 4 4 4 - P(mg/L) 1.77 1.80 1.92 1.88 0.01 - SS(mg/L)2503 2503 2503 2503 0 - 泥重(g) 5.01 5.01 5.01 5.01 0 - mgP/gSS 7.07 7.20 7.65 7.50 0 7.36表4 絮状污泥TP的测定结果1 2 3 4 空白平均值吸光度值0.465 0.486 0.481 0.473 0.00 - 稀释倍数 5 5 5 5 5 - P(mg/L) 1.31 1.37 1.35 1.33 0.00 - SS(mg/L)3545 3545 3545 3545 0 - 泥重(g) 3.55 3.55 3.55 3.55 0 - mgP/gSS 9.23 9.64 9.54 9.38 0 9.45表5 两种污泥性状比较类别絮状污泥颗粒污泥颜色淡黄色淡黄色比重 1.040 1.193 含水率(%)97.65 95.94粒径(mm)—0.3~0.5沉速(m/h)15~20 ≤10 无机物质含量(%)30~40 40~60 污泥中TP含量(%)9.45 7.36 (3)两种生物除磷污泥各种速率表6 颗粒污泥厌氧释磷试验数据时间(min)吸光度P(mg/L)MLSS(mg/L)MLVSS(mg/L)mgP/gSS mgP/gVSS·h0 0.184 9.02 1975 1679 4.57 96.43 10 0.367 36.00 1975 1679 18.23 104.43 20 0.266 65.22 1975 1679 33.02 80.63 30 0.358 87.78 1975 1679 44.45 62.81 40 0.444 108.87 1975 1679 55.12 49.28 50 0.489 119.90 1975 1679 60.71 37.71 60 0.532 130.45 1975 1679 66.05 11.37 70 0.545 133.63 1975 1679 67.66 14.05 80 0.561 137.56 1975 1679 69.65 - 90 0.558 136.82 1975 1679 69.28 -表7 絮状污泥厌氧释磷试验数据时间(min)吸光度P(mg/L)MLSS(mg/L)MLVSS(mg/L)mgP/gSS mgP/gVSS·h0 0.166 5.85 847.8 466.3 6.90 92.34 5 0.268 9.44 847.8 466.3 11.13 104.82 10 0.384 13.51 847.8 466.3 15.93 90.90 15 0.485 17.04 847.8 466.3 20.10 88.01 20 0.582 20.46 847.8 466.3 24.13 79.14 25 0.669 23.54 847.8 466.3 27.76 62.28 30 0.738 25.96 847.8 466.3 30.61 42.89 40 0.833 29.29 847.8 466.3 34.55 26.28 50 0.891 31.33 847.8 466.3 36.95 20.92 60 0.937 32.96 847.8 466.3 38.87 1.46 80 0.944 33.18 847.8 466.3 39.14 -表8 颗粒污泥好氧吸磷试验数据时间(min)吸光度P(mg/L)MLSS(mg/L)MLVSS(mg/L)mgP/gSS mgP/gVSS·h0 0.267 131.92 1935 1645 68.18 44.72 10 0.242 119.66 1935 1645 61.84 21.49 20 0.462 113.77 1935 1645 58.80 18.79 30 0.441 108.62 1935 1645 56.13 20.60 45 0.435 100.15 1935 1645 51.76 13.89 60 0.428 94.44 1935 1645 48.81 4.39 90 0.415 89.00 1935 1645 46.94 2.56 120 0.591 86.94 1935 1645 45.85 0.78 150 0.702 86.31 1935 1645 45.52 0.00表9 絮状污泥好氧吸磷试验数据时间(min)吸光度P(mg/L)MLSS(mg/L)MLVSS(mg/L)mgP/gSS mgP/gVSS·h0 0.648 91.1 642.8 353.5 141.72 42.43 2 0.644 90.6 642.8 353.5 140.95 33.94 5 0.640 90.0 642.8 353.5 140.01 27.15 10 0.634 89.2 642.8 353.5 138.77 23.76 15 0.629 88.5 642.8 353.5 137.68 27.15 20 0.623 87.7 642.8 353.5 136.43 33.94 25 0.616 86.7 642.8 353.5 134.88 30.55 30 0.616 85.8 642.8 353.5 133.48 15.27 40 0.610 84.9 642.8 353.5 132.08 13.58 50 0.604 84.1 642.8 353.5 130.83 8.49 60 0.598 83.6 642.8 353.5 130.06 6.79 70 0.591 83.2 642.8 353.5 129.43 5.09 80 0.589 82.9 642.8 353.5 128.97 3.22 90 0.588 82.7 642.8 353.5 128.67 0.00表10 两种污泥释磷和吸磷速率比较颗粒污泥絮状污泥最大释磷速率(mgP/gVSS·h)104.43 104.82最大吸磷速率(mgP/gVSS·h)44.72 42.43 (4)两种生物除磷污泥显微镜照片在反应器中运行的生物除磷絮状和颗粒污泥,颜色均为淡黄色,颗粒污泥边缘较清晰,絮状污泥结构较密实。
sbr实验报告
![sbr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ab5fddc3186bceb19e8bb7e.png)
SBR是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的简称,它通过时间上的安排,在一个池子内完成了进水、反应、沉淀和排水等一系列工艺过程,构成了一个周期。SBR工艺是近年来在国内外被引起广泛重视和研究日趋增多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目前,SBR工艺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污水处理领域:①城市污水;②工业废水,主要有味精、啤酒、制药、焦化、餐饮、造纸、印染、洗涤、屠宰等工业的污水处理。
学生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水污染控制实验任课教师:
实验室名称:水污染控制实验室房间号116实验时间:2013年3月19日
学院
化学化工与食品安全学院
专业
环境科学
班级
姓名
学号
同组人
实验项目
间歇式活性污泥(SBR)实验
组别
1
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
(1)了解SBR法系统的特点
(2)加深对SBR法工艺及运行过程的认识。
SBR在曝气反应后期,反应器内溶解氧质量浓度较高,而基质质量浓度已大幅度下降,废水中的氨氮在有机物去除的基础上完成硝化过程。反硝化过程是由兼性菌或厌氧菌完成,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各种
碳水化合物作为电子供体进行无氧呼吸,在有机物被氧化分解的基础上将硝酸盐氮还原成氮气逸出。SBR工艺的时间序列性和运行条件上的较大灵活性为其脱氮除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即SBR工艺在时间序列上提供了缺氧(DO=0,NO >0)、厌氧(DO=0,NO >O)和好氧(DO>O)的环境条件,使缺氧条件下实现反硝化,厌氧条件下实现磷的释放和好氧条件下的硝化及磷的过度摄取,从而有效地脱氮除磷。
三、仪器
(1)SBR法实验装置及计算机控制系统
(2)水泵
有机废水的好氧生化处理实验报告
![有机废水的好氧生化处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93faa0803d8ce2f006623c5.png)
有机废水的好氧生化处理——SBR生化工艺实验报告一.实验原理SBR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
它的主要特征是在运行上的有序和间歇操作,SBR技术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
尤其适用于间歇排放和流量变化较大的场合。
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
活性污泥法是向废水中连续通入空气,经一定时间后因好氧性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污泥状絮凝物。
其上栖息着以菌胶团为主的微生物群,具有很强的吸附与氧化有机物的能力。
目前常用的活性污泥法包括普通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曝气、阶段曝气法、氧化沟及SBR。
本实验介绍的是实验室SBR处理污水。
二.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准备,了解掌握各种活性污泥法生化处理工艺的基本过程及特点。
在此基础上选择一套设备,进行好氧活性污泥作用下处理有机废水的实验。
(2)掌握生化处理过程COD、DO、BOD的检测分析方法。
(3)通过中试规模装置的示范实验了解所选废水处理工艺过程的操作控制,了解反应器的操作特性。
三.实验步骤3.1实验准备3.1.1设备检查与分工组成实验组,确定实验组成员5人。
对SBR设备进行详细的工艺、设备、管路研究,绘制设备结构图和(或)工艺流程图,确定操作方法,确定实验计划。
3.1.2分析方法准备从国家环保部网站下载打印BOD5、COD Cr、pH、DO等分析方法,操作时随身携带参考。
各类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进实验室后找指导教师请教。
微生物培养过程的污泥性状检测由上组完成。
3.1.3废水配制由上组完成3.2实验操作3.2.1设备操作方式实验所配SBR为连续流操作工艺,加压生化为批式操作工艺。
由于设备加工选型的局限,目前实验全部采用批式操作。
间歇进水后观察水质随处理时间的变化。
3.2.2活性污泥培养接手设备时需对设备内的活性污泥状况进行观察及测试,如果污泥数量较少、活性不足,则需进行培养。
SBR实验
![SBR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55790c7ab84ae45c3b358c81.png)
活性污泥的评价指标一般有生物相、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 固体浓度(MLVSS) 、污泥沉降比(SV) 、污泥体积指数(SVI)等。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是指曝气池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 又称为污泥浓度,单位为 mg/L 或 g/L。 性能良好的活性污泥,除了具有去除有机物的能力外,还应有好的絮凝沉降性能。活性
2. 原理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简称 SBR)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连续流活性污泥处理工艺。SBR 法实际上 并不是一种新技术,1914 年英国的 Alden 和 Lockett 首创活性污泥法时,采用的就是间歇 式。 当时由于曝气器和自控设备的限制该法未能广泛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自动控制仪 表、阀门的广泛应用,近年来该法又得到了重视和应用。 SBR 工艺作为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其去除有机物的机理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同,即都 是通过活性污泥的絮凝、吸附、沉淀等过程来实现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所不同的只是其运行 方式。SBR 法具有工艺简单,运行方式也较灵活,脱氮除磷效果好,SVI 值较低污泥易于沉 淀,可防止污泥膨胀,耐冲击负荷和所需费用较低,不需要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设备等优点。 SBR 法系统包含预处理池、一个或几个反应池及污泥处理设施。反应池兼有调节池和沉 淀池的功能。该工艺被称为序批间歇式,它有两个含义:a. 其运行操作在空间上按序排列; b. 每个 SBR 的运行操作在时间上也是按序进行。 SBR 工作过程通常包括 5 个阶段:进水阶段(加入基质) ;反应阶段(基质降解) ;沉淀 阶段(泥水分离) ;排放阶段(排上清液) ;闲置阶段(恢复活性) 。 这 5 个阶段都是在曝气 池内完成, 从第一次进水开始到第二次进水开始称为一个工作周期。 每一个工作周期中的各 阶段的运行时间、运行状态可根据污水性质、排放规律和出水要求等进行调整。对各个阶段 若采用一些特殊的手段,又可以达到脱氮、除隣,抑制污泥膨胀等目的。SBR 法典型的运行 模式如下图所示。
SBR法处理废水的试验
![SBR法处理废水的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19f5a0c35901020206409c1d.png)
SBR工艺处理有机废水的试验一、实验目的1 •本实验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模仿实验,通过收集校园内的生活污水,采用SBR工艺对其进行处理;2•通过本实验,让学生对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有较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对SBR X艺的操作和调控,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掌握并能熟练测定常规水质指标:DO浊度,PH,SV、温度等;4•在实验中遇到问题时,能用所学知识分析出原因,并且对其进行解决,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二、实验原理SBR是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的简称。
主要运用在以下几个污水处理领域:城市污水;工业废水,主要有味精、啤酒、制药、焦化、餐饮、造纸、印染、洗涤、屠宰等工业的污水处理。
SBR X艺由按一定时间顺序间歇操作运行的反应器组成。
SBR X艺的一个完整操作过程,亦即每个间歇反应器在处理废水时的操作过程包括如下5个阶段:进水期一反应期一沉淀期一排水排泥期一闲置期。
⑴进水期(F)将原污水或经过预处理以后的污水引入反应器。
此时反应器中已有一定数量、满足处理要求的活性污泥,其体积一般为SBR反应器有效容积的50%左右,即充水的量约为反应器容积的一半。
由于SBR工艺是间歇进水的,即在每个运行周期之初将污水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投入反应器,待反应器充水到一定位置后在进行下一步的操作过程。
而在每个运行周期末,经过反应、沉淀、排水排泥及闲置过程后,反应器中保留了一定数量的活性污泥。
充水所需的时间随处理规模和反应器容积的大小及被处理的废水水质而定,一般为数小时。
为防止在充水期间污染物的积累对反应过程产生抑制作用,还可考虑在此期间对SBR 反应器进行曝气。
根据开始曝气的时间与充水过程时序的不同,有三种不同的曝气方式。
即(1)非限量曝气一一边充水边曝气,在充水开始时即进行曝气;(2)限量曝气------- 待充水阶段结束后开始曝气;(3)半限量曝气在充水阶段的中、后期开始曝气。
⑵反应期(R)反应期是在进水期结束后或SBR反应器水位达到设计值后,开始进行曝气,或根据处理要求控制不同的运行方式(如考虑脱氮或除磷时,除需要曝气外还需在特定的时间停止曝气或进行搅拌等)。
SBR报告
![SBR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eeaea660722192e4436f63a.png)
目录一、实验目的 (2)二、实验原理 (2)三、实验内容 (7)四、活性污泥培养 (8)五、试运行 (11)(一)工况1 (11)(二)工况2 (16)六、总结 (18)一、实验目的1.本实验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模仿实验,通过收集校园内的生活污水,采用SBR 工艺对其进行处理;2.通过本实验,让学生对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有较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对SBR 工艺的操作和调控,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N,PH,温度等;3.掌握并能熟练测定常规水质指标:DO,COD,NH44.通过实际操作了解污水处理常规构筑物以及其作用:粗格栅,细格栅,沉砂池,初沉池,SBR反应器等;5.在实验中遇到问题时,能用所学知识分析出原因,并且对其进行解决,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二、实验原理(一)工艺设备本实验主要研究在不同工况下SBR工艺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实验中运用的工艺设备具体有:1.粗格栅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活筛网制成,净间隙为50—100mm,用以截留较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以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负荷,并使之正常运行,被截留的物质成为栅渣。
2.细格栅细格栅是指净间距为3—10mm的格栅,其作用和粗格栅相同。
3.沉砂池本实验采用竖流式沉砂池。
沉砂池的主要功能是去除比重大的无机颗粒,如泥沙,煤渣等。
4.初沉池本实验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辅流式沉淀池。
初沉池是一级污水处理厂的主体构筑物,或作为二级污水处理厂的预处理构筑物设置在生物处理构筑物的前面。
处理的对象是悬浮物质SS, 约去除40%—50%以上,同时可以去除部分BOD5, 可以改善生物处理构筑物的运行条件并降低其BOD5负荷。
5.SBR反应器SBR是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的简称。
它是近年来在国内外被引起广泛重视和研究日趋增多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
目前已有一些生产性装置在运行之中。
主要运用在以下几个污水处理领域:城市污水;工业废水,主要有味精、啤酒、制药、焦化、餐饮、造纸、印染、洗涤、屠宰等工业的污水处理。
SBR工艺实验报告
![SBR工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64de215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77.png)
SBR工艺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SBR污水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场合。
2.了解SBR污水处理实验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方法。
3.学习污水生化氧化反应动力学计算中的关键参数确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是一种逐批进行的生物反应器,采用周期性循环的方式,将反应、沉淀、曝气、脱水、排放等处理步骤集成在一起。
SBR工艺是一种集好氧法、厌氧法、沉淀法于一体的高效、实用的污水处理技术。
SBR污水处理工艺主要通过microbial community来达到废水资源化、减少水体污染、减少耗能等目的。
实验中一般包括两个阶段,即反应阶段和沉淀阶段。
反应阶段,顾名思义,是对水中污染物进行分解、转化和吸附的过程。
先进水措施(如空气流量控制、pH值控制、塞阀控制等)实际上是SBR反应过程中的垃圾桶,充分充斥着SBR反应器中废水和微生物体系及其代谢产物。
沉淀阶段,主要通过离心分离、沉淀和过滤的方式对污泥进行回收和处理,同时进行上清水的排放和加水准备。
三、实验步骤1.检查设备是否妥善安置及各检查点正常。
2.为反应器添加合适量的匀质试样。
3.调制好液体反应物。
4.启动反应器。
5.在试验过程中进行数据采集。
6.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反应动力学参数。
7.完成实验,停止操作。
8.清洗仪器、设备。
四、实验数据计算1.流程图实验SBR污水处理的流程图如下所示:本实验采用如下的废水净化反应动力学方程进行参数计算:dC/dt = -kC其中,dC/dt表示反应速率,C为废水污染物浓度,k为反应速率常数。
对于不同的水质要求,实验分别将废水处理的COD和NH4-N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要求。
根据实验数据,采用逐步回归方法计算出捕获废水COD和NH4-N的反应动力学参数。
实验得出反应动力学参数如下所示:COD反应动力学参数:k = 0.0146 L/(mg·h),r² = 0.9535。
SBR活性污泥法实验报告
![SBR活性污泥法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9a1a29d6bec0975f465e2ee.png)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实验报告班级:08环工01班学号:姓名:同组者:指导老师:实验日期预习分操作分数据处理分总成绩2011年4月一、实验名称: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实验一、实验目的(1)应熟练掌握SBR活性污泥法工艺各工序的运行操作要点;(2)熟练掌握活性污泥浓度和COD的测定方法;(3)正确理解SBR活性污泥法作用机理、特点和影响因素;(4)了解SBR活性污泥工艺曝气池的内部构造和主要组成;(5)了解有机负荷对有机物去除率及活性污泥增长率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即SBR工艺(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本工艺最主要的特征是集有机污染物降解与混合液沉淀于一体,与连续式活性污泥法相比较,工艺组成简单,无需设污泥回流设备,不设二沉池,一般情况下,不产生污泥膨胀现象,在单一的曝气池内能够进行脱氮和除磷反应,易于自动控制,处理水水质好。
间歇式活性污泥曝气池在流态上属于完全混合式,在有机物降解方面是时间上的推流,有机污染物是沿着时间的推移而降解的。
如示意图1所示:流入反应沉淀排放 待机(闲置)图1、SBR工艺曝气池运行工序示意图间歇式活性污泥曝气池的运行操作是由①流入;②反应;③沉淀;④排放;⑤待机(闲置)等五个工序组成。
这五个工序构成了一个处理污水的周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每个工序的持续时间。
进水、排水、曝气等动作均有自动控制箱设置的程序自动运行。
三、实验装置模型由本体、附属设备和工作台等组成,外形尺寸:长×宽×高=860mm×760mm×1250mm。
本体为一矩形有机玻璃制作的水池,长×宽×高=800mm×400mm×400mm。
内有曝气管、厌氧搅拌器、浮动出水堰、进水管、排水管。
主要装置:(1)曝气管上有八个微孔曝气头;(2)厌氧搅拌器一个,电机为Z50/20—220型,配电子调速器为KZT-01型;(3)浮动出水堰一个,外形尺寸为70mm×100mm,排水管上接一个DZ15电磁阀;(4)进水配转子流量计,LZB-10,6-60L/H。
SBR法处理校园生活污水模拟实验
![SBR法处理校园生活污水模拟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d35a7368cfc789eb172dc898.png)
SBR法处理校园生活污水模拟实验考察系统对COD,SS等的去除效果。
实验材料(1)生活污水(2)活性污泥实验设备SBR反应装置(反应器长66cm,宽33cm,高21cm,反应体积45.7L)、消解炉,PH计,快速溶解氧测定仪,电子天平,干燥箱1.2实验物品、器皿和试剂物品:滤纸、蒸馏水、K2Cr2O7、HgSO4、浓硫酸、硫酸银,(NH4)2Fe(SO4)·6H2O、邻菲罗啉、硫酸盐铁。
2器皿:烧杯,玻璃漏斗,100mL量筒,滴定管,消解罐,锥形瓶,容量瓶,棕色瓶,各规格移液管等。
试剂:含Hg2+消解液(浓度为0.2000mol/L)、硫酸-硫酸银催化剂、试亚铁灵指示剂、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
1.3.1实验原理SBR是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不同,SBR技术采用时间分割的操作方式替代空间分割的操作方式,非稳定生化反应替代稳态生化反应,静置理想沉淀代传统的动态沉淀。
它的主要特征是在运行上的有序和间歇操作,SBR技术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
1.3.2实验内容(1)运行方式实验采用进水反应沉淀排水空置的方式2.2 各因素对SBR处理效果的影响2.2.1 曝气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在SBR处理生活污水的运行中,既要有效去除有机物,又要加大脱氮除磷力度,曝气时间是影响处理效果至关重要的因素。
由图2可知,曝气2h,COD的去除率可高达85%以上,但是TP的去除率只有71.5%-78.0%,去除率不是很高。
厌氧时间充足的条件下,继续曝气COD去除率缓慢上升,氨氮、TP的去除率都相对升高。
在SBR法处理校园污水为中水的试验中,控制曝气量为0.200m3/h,MLSS在2000mg/L左右,当曝气2h,COD,氨氮,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4.13,75.40,96%;当反应时间达4h时,三者的去除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5.83%,98.85%,99.00%,当反应时间继续增大时,三者的去除率几乎不变,个别还有减小趋势。
SBR法处理校园生活污水模拟实验3
![SBR法处理校园生活污水模拟实验3](https://img.taocdn.com/s3/m/5d28244d561252d380eb6eec.png)
2. 实验数据整理2.1 首轮实验(1)第一运行周期为:搅拌1h→曝气4小时(曝气量2m3/h)→沉淀1h→静置1h。
测得污泥MLSS=9288mg/L, 设定运行MLSS的浓度为5000mg/L,加泥体积24.6L。
实验数据表分析:所得出水CODCr为0,这是不可能的,原因可能是滴定时不是同一个人操作,使得滴定终点的判断不同导致,继续实验。
(2)第二运行周期:仅改变曝气时间为6h,其他运行参数不变。
实验数据表分析:出水的CODCr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但是实验时没有重新测定进水的PH值、SS、CODCr,同时没有测定出水的PH值和SS等。
继续实验。
(3)第三运行周期:换用新污泥,污泥MLSS=11525mg/L,设定运行MLSS=5600mg/L,反应器容积取41.3L,加泥体积为20L。
在曝气6小时基础上,将曝气量改为0.35m3/h,其他运行参数不变。
实验数据表分析:该组实验也是没有重新测定进水的PH值、SS、CODCr ,出水CODCr比进水的还大许多,然而出水SS却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怀疑实验中某一环节出错,继续实验。
(4)第四运行周期:改变反应容积,污泥投加量改为10L,生活污水加至20.57L。
这次改变曝气时间为2h,曝气量为1m3/h,其他运行参数不变。
实验数据表比进水的大,我们分析:此时纠正了前面的错误。
但是实验结果却是出水SS和CODCr已注意实验的每一步都按规范进行——实验步骤没有错误,于是继续进行实验,寻找问题的根源。
(5)换用另一桶污泥,测得其MLSS=13876mg/L。
设定运行MLSS为5000mg/L,反应体积20.57L, 加泥体积为7.4L。
进行了两组实验,一组曝气时间为4h (曝气量1.9m3/h)、另一组曝气时间为8h (曝气量1.5 m3/h),其他运行条件不变。
数据在此不列出。
仍测得出水COD大于原水COD,断定为污泥问题(可能是可能是从雁山污水处理厂取回的压缩污泥性能已遭破坏,活性差,加上取回后没有较好的驯养条件,导致了污泥的快速死亡),拿去显微镜下检查观察看不到微生物活动,无菌胶团,发现很多丝状菌,污泥几乎全部死亡。
SBR工艺
![SBR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69d8d12610661ed9ac51f302.png)
实验:SBR工艺处理污水一、实验目的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 由于工艺流程简单、处理效果稳定、占地面积小、节省费用、耐冲击负荷强以及能够脱氮除磷等优点,深受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单位的欢迎。
通过本试验要达到下述目的:(1)了解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基本特点和运行操作方法;(2)通过控制体系在不同的曝气工况下运行,监测有机物的降解效果,找出最佳SBR 时序;研究COD在此时序下随时间的降解规律;(3)了解SBR调试过程中的影响关键因素。
二.试验原理间歇性活性污泥法是一种非稳态的方法,其运行过程包括充水、反应、沉淀、排水(排泥)及闲置等五个阶段(如图1所示)。
从污水流人到闲置结束构成一个周期,在每个周期里,上述过程都是在一个设有曝气或搅拌装置的反应器内依次进行的。
图1 SBR工艺的操作过程三.实验装置与试剂(一)试验装置SBR反应器。
(二)设备与仪器.仪表1. 生化反应器及充氧装置;2. 测定COD或BOD仪器;3. 烘箱;4. 分析天平;5. 马弗炉;6. 台称;7. 钳埚;8. 漏斗、漏斗架、100毫升量筒、250毫升烧杯等。
(三)营养物表1 人工配水成分水质表成分浓度(mg/L) 水质指标数值淀粉50 COD(mg/L) 179~508葡萄糖100 pH 6.5~7.5 磷酸二氢钾 6.58 温度(℃) 19~25 氯化铵28.66四.实验步骤1、取性能良好的活性污泥10升;2、按反应器体积投放活性污泥,使各反应器内MISS为1.5~2克/升左右;3、预先计算需要的污水量及其营养成分,配制后投入反应器。
4、按照拟定的SBR工艺时序进行实验,定期测定反应器污水的COD、DO、SS、MLSS、SV30% 。
必要时还需要进行微生物镜检。
附表1六.思考题结合试验结果,你认为间歇式活性污泥法适用范围和局限。
SBR工艺实验报告
![SBR工艺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81fe506ba0d4a7303763ae4.png)
实验名称:SBR工艺实验
指导老师:
实验时间:2006年12月21日
学生姓名:
实验班级:环境03级1班
一、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认识SBR法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的构造及运行过程
(2)加深对SBR法的工艺特征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
SBR是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的简称,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来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⑵为预防上清液排出装置的故障,应设置事故用排水装置。
⑶在上清液排出装置中,应设有防浮渣流出的机构。
5、排泥设备
设计污泥干固体量=设计污水量×设计进水SS浓度×污泥产率/1000
在高负荷运行(0.1~0.4 kg-BOD/kg-ss·d)时污泥产量以每流入1 kgSS产生1 kg计算,在低负荷运行(0.03~0.1 kg-BOD/kg-ss·d)时以每流入1 kgSS产生0.75 kg计算。
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不同,SBR技术采用时间分割的操作方式替代空间分割的操作方式,非稳定生化反应替代稳态生化反应,静置理想沉淀替代传统的动态沉淀。它的主要特征是在运行上的有序和间歇操作,SBR技术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
SBR工艺在运行上的主要特征就是顺序、间歇式的周期运行,其一个周期的运行通常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2、反应池容积的计算
假设每天污水量为q,反应池数量N,周期数n,单个反应池的处理水容积为V =q/n·N
1/2:污水排出比
单个反应池的V =q/n·N×2(m3/d)
污水管处理实验报告(3篇)
![污水管处理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d1c1a19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59.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和掌握污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 通过实际操作,熟悉不同处理工艺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3. 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并能够准确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4. 提高解决实际污水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污水处理是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将污水中的污染物去除或转化,使其达到排放标准的过程。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几种处理方法:1. 物理处理:通过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悬浮物,如沉淀、过滤等。
2. 化学处理:通过化学反应去除污水中的溶解性污染物,如混凝、氧化还原等。
3. 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如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等。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沉淀池、过滤池、混凝搅拌器、pH计、溶解氧仪、浊度仪、天平等。
2. 试剂:絮凝剂、氧化剂、还原剂、营养盐、指示剂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物理处理(1)将污水样品放入沉淀池,观察悬浮物的沉淀情况。
(2)将沉淀后的上清液过滤,观察过滤效果。
2. 实验二:化学处理(1)向污水样品中加入絮凝剂,观察絮凝效果。
(2)用pH计测量处理后的污水pH值。
(3)向处理后的污水样品中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观察处理效果。
3. 实验三:生物处理(1)将污水样品放入好氧反应器,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2)用溶解氧仪测量反应器中的溶解氧含量。
(3)观察处理后的污水样品的颜色、气味等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物理处理(1)沉淀池处理后的上清液浊度明显降低,悬浮物去除率约为70%。
(2)过滤池处理后的上清液浊度进一步降低,悬浮物去除率约为90%。
2. 化学处理(1)加入絮凝剂后,污水样品中的悬浮物迅速沉淀,沉淀池处理后的上清液浊度明显降低,悬浮物去除率约为80%。
(2)处理后的污水pH值在6.5-7.5之间,符合排放标准。
(3)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后,污水样品中的某些污染物含量明显降低。
3. 生物处理(1)好氧反应器中的微生物生长旺盛,处理后的污水样品颜色变浅,气味变淡。
SBR法处理废水实验
![SBR法处理废水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bff5f77131b765ce050814e9.png)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水处理工程实验 指导老师: 胡宏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SBR 处理废水实验 类型:_____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 陈巧丽、林蓓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SBR 是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的简称。
间歇性活性污泥法是一种间歇运行的生物处理工艺,运行时,污水分批进入池中,经活性污泥净化,到净化后的上澄液排出池外,完成一个运行周期,每个运行周期可划分为进水期、反应期、沉淀期、污水排放期和闲置期。
SBR 法是近年来在国内外被引起广泛重视和研究日趋增多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具有较高的脱氮除磷效果,目前业已有一些生产性装置在运行中。
通过实验希望达到掌握SBR 工艺运行机理和确定运行参数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SBR 的运行机理:SBR 法的运行操作如图1所示,废水流入开始到待机时间结束为一个周期,一切过程都在一个设有曝气装置的SBR 反应器内进行,不必另设沉淀池和污泥回流泵等装置。
进水工序是SBR 反应器接纳废水的过程,反应器处于前个周期的排水或待机状态,反应器内剩有活性污泥混合液;充氧反应工序是在反应池内进行鼓风曝气,通过活性污泥中微生物作用消减废水中有机物;沉淀工序相当于传统活性污泥法中的二次沉淀池,活性污泥与水进行沉淀分离;排水工序是排出活性污泥沉淀后的上清液,恢复到处理周期开始的最低水位,反应器底部沉降的活性污泥大部分作为下个周期的回流污泥使用,过剩的剩余污泥定时引出排放,另外,反应器中还剩下一部分处理水,起循环水和稀释水的作用;闲置工序是沉淀之后到下个周期开始的期间,为保持污泥的活性,可进行搅拌。
SBR 工艺的操作过程:进水期:将原污水或经预处理后的污水引入SBR反应器;充水时间根据处理规模和反应器容积及污水水质而定,一般为1~4h,通水量一般为SBR容器的一半。
sbr的实验报告
![sbr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c99ed1d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3.png)
sbr的实验报告《SBR实验报告:探索新型废水处理技术》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废水处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往往存在着效率低、成本高、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
因此,研发新型的废水处理技术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技术应运而生。
SBR技术是一种将废水在同一反应器内进行接触氧化、沉淀、吸附和生物降解等过程的综合处理技术。
它具有操作简单、处理效率高、对水质的适应性强等优点,因此备受关注。
为了验证SBR技术的实际效果,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首先,我们收集了不同来源的废水样本,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并进行了初步的理化分析。
然后,我们搭建了SBR反应器,并根据废水的特性进行了合理的调控,包括控制反应器内的溶解氧浓度、调节pH值等。
接着,我们对SBR反应器进行了连续运行,并监测了废水处理效果。
实验结果显示,SBR技术在处理不同来源的废水时表现出了出色的效果。
经过SBR反应器处理后,废水中的COD、BOD、氨氮等指标得到了显著的降低,水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同时,SBR技术还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等污染物,达到了预期的处理效果。
综上所述,SBR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技术,具有很高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SBR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有效性,为推广应用SBR技术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数据和技术支持。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SBR技术将成为废水处理领域的一大利器,为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实验方法
4.1 工艺设计方法
4.1.1 运行周期的确定 SBR 工艺各工序时间,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宜按下列规定计算: Ⅰ.反应时间:
tR =
24S 0 m 1000Ls X
式中:
m——充水比,取 0.25; S 0 ——生物反应池进水五日生化需氧量(mg/L) ; Ls ——BOD 负荷率,取 0.125kgBOD5 / kgMLSS ⋅ d ;
2.3
实验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实验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3. 实验装置仪器
3.1
3.1.1
各工艺构筑物
格栅 格栅是一种对后续处理构筑物或水泵机组具有保护作用的粗滤设备。 新建污水厂宜设置粗、细两道格栅,水泵前必须设置格栅。格栅除渣可用
机械或人工清除,栅渣量大于 0.2 m3/d 或有条件时,应采用机械清除、皮带输送 或螺旋输送器及其他小型运输工具运输,集中处置。 本实验中设置两道格栅 (粗格栅和细格栅) , 进水泵房集水池前设置粗格栅, 沉砂池前设置细格栅,均采用机械清渣。 3.1.2 沉砂池 沉砂池的作用是从废水中分离出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 一般设在污水处理厂 前端以便减轻无机颗粒对后续构筑物、管道的磨损。 污水厂应设置沉砂设施,并宜有除砂、贮砂设施,应注意对砂的处置。沉砂 形式根据污水水质、工艺流程特点可选用平流式、旋流式、曝气沉砂工艺。当污 水中含有较多有机物时,宜采用曝气沉砂工艺;当采用生物除磷脱氮工艺时,一
3.2.2
仪器
① COD:消解管、加热器、分光光度计、消解管支架、离心机、移液器。 ② PH:PH 计。 ③ DO:便携式溶解氧仪。 ④ SS、MLSS、SVI、SV 30 :滤纸、漏斗、量筒、烘箱 ⑤ 生物相观察:显微镜。 ⑥ NH + 4 − N:50ml 具塞闭塞管,分光光度计。 ⑦ TN:紫外分光光度计、压力蒸汽消毒器、25ml 具塞玻璃磨口比色管。
1
⑤ 合理控制 SBR 运行条件,可有效地防止污泥膨胀。 经典 SBR 工艺形式在工程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适应实际工程应 用,SBR 逐渐演化为新的形式。目前工业化 SBR 的处理工艺主要有 ICEAS(间 歇性循环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 、CASS(循环式活性污泥系统) 、IDEA(间歇排 水延时曝气) 、DAT—IAT、UNITANK 系统、MSBR 系统、厌氧 ASBR,此外还 有二级 SBR 系统,三级 SBR 系统、膜法 SBR 工艺等。
1. 实验目的
了解城市生活污水的常规处理工艺,掌握 SBR 工艺的原理、工作流程; 掌握污水处理常规构筑物及其作用:粗格栅、细格栅、沉砂池、初沉池、 SBR 生物反应器及其相关自动控制装置等; 掌握 SBR 常规运行、管理、操作和调控,以及在运行过程中问题的发现与 解决; 熟练掌握城镇污水处理厂水质常规监测指标(COD、DO、温度、氨氮、SV、 SVI、SS 等)的测定; 在实验中遇到问题时,能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因,并对其进行解决,培养理 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8h。沉淀排水时间(tS+D)一般按 2~4h 设计。闲置时间(tE)一般按 2h 设
计。 一个周期所需时间 tC≥tR﹢tS﹢tD;周期数 n﹦24/tC
4.1.2 反应池容的计算 SBR 反应池容器,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V=
24QS 0 1000 t R
式中:Q——每个周期进水量;tR——每个周期反应时间;
4.1.7 出水水质 序号 基本控制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化学需氧量(COD) 生化需氧量(BOD5) 悬浮物(SS) 动植物油 石油类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总氮 (以 N 计) 氨氮(以 N 计) 一级标准 A 标准 B 标准 50 10 10 1 1 0.5 15 5(8) 60 20 20 3 3 1 20 8(15) 1.5 1 30 100 30 30 5 5 2 25(30) 3 3 40 120 60 50 20 15 5 5 5 50 二级标准 三级标准
2
般不宜采用曝气沉砂工艺;除砂宜采用机械除砂。 3.1.3 沉淀池 试验中采用的是辐流式初沉池,未设二沉池。 3.1.4 SBR 反应池 反应器尺寸:长 1500 mm,宽 800 mm,高 780 mm;反应器体积 0.90 m 。
3
3.2
3.2.1
监测指标及仪器
监测指标 COD、PH、DO、水温、SS、MLSS、SV 30 、SVI、生物相、NH + TN。 4 − N、
4
液混合喷射式、机械搅拌式、穿孔曝气管、微孔曝气器,一般选射流曝气,因其 在不曝气时尚有混合作用,同时避免堵塞。 生物反应池中好氧区的污水需氧量,根据去除的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的硝 化和除氮等要求,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O2 = 0.001aQ(So-Se)-c△XV+b[0.001Q(Nk-Nke)-0.12△XV] -0.62b[0.001Q(Nt-Nke-Noe)-0.12△XV] 式中:O2—污水需氧量(kgO2/d) ; Q—生物反应池的进水流量(m3/d) ; So—生物反应池进水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mg/L) ; Se—生物反应池出水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mg/L) ; (6.8.2)
3
X——混合液污泥浓度,取 4000mg / L 。 Ⅱ.沉淀时间 t S 宜取 1h。 Ⅲ.排水时间 t D 宜为 1.0~1.5h。 Ⅳ一个周期所需时间可按下式计算: t = t R + t S + t D + tb t b 为闲置时间。 充水时间应根据具体的水质及运行过程中所采用的曝气方式来确定。 当采用 限量曝气方式及进水中污染物的浓度较高时,充水时间应适当取长一些;当采用 非限量曝气方式及进水中污染物的浓度较低时,充水时间可适当取短一些。充水 时间一般取 1~4h。反应时间(tR)是确定 SBR 反应器容积的一个非常主要的 工艺设计参数,其数值的确定同样取决于运行过程中污水的性质、反应器中污泥 的浓度及曝气方式等因素。 对于生活污水类易处理废水, 反应时间可以取短一些, 反之对含有难降解物质或有毒物质的废水,反应时间可适当取长一些。一般在
Gs =
Os 0.28E A
(6.8.4)
式中:Gs—标准状态下供气量(m3/h) ; 0.28—标准状态(0.1MPa、20℃)下的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氧量(kgO2/m3) ; Os—标准状态下,生物反应池污水需氧量(kgO2/h) ; EA—曝气器氧的利用率,以%计。
5
4.1.4 排水系统 上清液排除出装置应能在设定的排水时间内, 活性污泥不发生上浮的情况下 排出上清液,排出方式有重力排出和水泵排出;为预防上清液排出装置的故障, 应设置事故用排水装置;在上清液排出装置中,应设有防浮渣流出的机构。 序批式活性污泥的排出装置在沉淀排水期,应排出与活性污泥分离的上清 液,并且具备以下的特征:应能既不扰动沉淀的污泥,又不会使污泥上浮,按规 定的流量排出上清液(定量排水) ;为获得分离后澄清的处理水,集水机构应尽 量靠近水面,并可随上清液排出后的水位变化而进行排水(追随水位的性能) ; 排水及停止排水的动作应平稳进行,动作准确,持久可靠(可靠性) 。 排水装置的结构形式,根据升降的方式的不同,有浮子式、机械式和不作升 降的固定式。 4.1.5 排泥设备 设计污泥干固体量=设计污水量×设计进水 SS 浓度×污泥产率/1000 在高负荷运行(0.1 kgBOD5/kgMLSS·d~0.4 kgBOD5/kgMLSS·d)时污泥产量 以每流入 1 kgMLSS 产生 1kg 污泥计算; 在低负荷运行(0.03 kgBOD5/kgMLSS·d~0.1 kgBOD5/kgMLSS·d)时以每流入 1 kgMLSS 产生 0.75 kg 计算。 在反应池中设置简易的污泥浓缩槽,能够获得 2%~3%的浓缩污泥。由于序 批式活性污泥法不设初沉池, 易流入较多的杂物, 污泥泵应采用不易堵塞的泵型。 但在本中型实验系统中,为防止流入的杂物堵塞泵,设置了初级沉淀池。 4.1.6 设计参数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设计参数,必须考虑处理厂的地域特性和设计条件(用地面 积、维护管理、处理水质指标等)适当的确定。用于设施设计的设计参数应以下 值为准: 项目参数 BOD-SS 负荷(kgBOD/kgMLSS·d) MLSS(mg/l) 排出比(1/m) 安全高度ε(cm)(活性污泥界面以上的最小水深) 参数值 0.03~0.4 1500~5000 1/2~1/6 50 以上
7
脱氮 脱磷 污泥产量 维护管理 用地面积
较低 高 多
高 较低 少
抗负荷变化性能比低负荷 对 负 荷 变 化 的 适 应 性 差 反应池容积小,省地 强,运行的灵活性强 反应池容积较大
能有效地处理中等规模以 适 用 于 小 型 污 水 处 理 适用范围 上的污水,适用于处理规 厂 , 处 理 规 模 约 为 模约为 2000m3/d 以上的 2000m3/d 以下,适用于 设施 不需要脱氮的设施
2. 实验原理
2.1 常规污水处理构筑物
常规污水处理构筑物包括格栅、沉砂池、初沉池、二沉池、生物曝气池、 消毒池等。
2.2
SBR 工艺
SBR 工艺是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它的反应机制以及污染物质的去
除与传统活性污泥法基本相同,仅运行操作不一样,下图为 SBR 的基本操作运 行模式。
SBR 的工艺特点: ① 工艺简单,节省占地及草建费用,运行管理自动化、操作简单。 ② 理想的推流式生化反应过程,反应推动力大、效率高。 ③ 较易适应负荷与对处理出水水质标准的变化。 ④ 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具有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特性。
△XV—排出生物反应池系统的微生物量; (kg/d) ;
; Nk—生物反应池进水总凯氏氮浓度(mg/L) Nke—生物反应池出水总凯氏氮浓度(mg/L) ; Nt—生物反应池进水总氮浓度(mg/L) ; Noe—生物反应池出水硝态氮浓度(mg/L) ; 0.12△XV—排出生物反应池系统的微生物中含氮量(kg/d) ; a—碳的氧当量,当含碳物质以 BOD5 计时,取 1.47; b—常数,氧化每公斤氨氮所需氧量(kgO2/kgN) ,取 4.57; c—常数,细菌细胞的氧当量,取 1.42。 去除含碳污染物时,去除每公斤五日生化需氧量可采用 0.7~1.2kgO2。 鼓风曝气时,可按下列公式将标准状态下污水需氧量,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 供气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