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述

合集下载

立体构成第一章

立体构成第一章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述
第三节.立体构成特点
3.立体构成学习目的和方法:
形体的抽象概括能力 : 把物体归纳为基本几何形体;把物体归结受力图式;改变视角,以反常规的 视角观察物象时,便会观察物象的另一面,观察物象的内部、隐藏的现象, 而且新的视觉形象会派生出众多的独特的成分来,给创作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不以自然人的眼睛观察,利用复印机等仪器将物体放大若干倍,使其呈现独 特的一面。 由此,我们能得到新的视觉意象。一些平时熟视无睹的物体在特殊的视觉条 件下会出现不同寻常的效果,对象的某些成分原有的意义中解体出来,而在 我们的想象中变得突出、活跃,形成独具意义的新的视觉刺激,并由原来的 具体进入了抽象的过程,达到非对象的效果。物象产生的新的内涵与视觉效 果尽管与原形相距较远,但总能保持原有物象暗示。将得到的新的视觉元素 进行展示,从中提取有机成分,进而不断地使其完善,产生跳跃性的突变, 达到出人意料的表现。在这里,要把握好事物的本质元素以及元素之间的关 系,并使其派生、变化、演绎、归纳出不同的结构状态,从而获得创意。
第一节:课程介绍
2.立体构成的特点
公共基础课教学目 的特点:
专业基础课教学目 的特点:
结合具象形态观 察和表现,培养 学生敏锐的观察 力和熟练的表现 力,塑造审美观 念。
通过对抽象形态 的组织,掌握抽 象的形式规律, 建构创意思维模 式。不考虑功能 因素,纯形式表 现
专业课特点与目的 :
结合产品的功能 和材料工艺进行 形态的构思设计 。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述
第三节. 立体构成的特点
3.立体构成学习方法目的
有机形态的获得: 自然世界为设计提供了无可限量的素材,成 为创造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器 具都蕴含着人类对自然形态的感受与再创造,也体现了人类对于 有机生命的欣赏与追求。物体的有机性质是指物象的结构单位及 组合规律,物象的生长模式决定了物体结构的组织方式。而无论 物象呈现的规则如何的不同,其结构都是由一些相同小的结构单 位按一定的组合规律形成。这些小的结构单位本身具有明确的图 形暗示,能启示我们的想象,它具有被其他性质的结构单位替换 的可能性,同时还有按照新的组合系统重聚的潜在契机,这种结 构单位的生长模式有着与生俱来的严谨而生动的生命机制。这些 对生命机制结构关系的感受,将启发我们的想象,采用这些结构 单位,就可以发明新的组合系统,创造一个新的完整物体。

立体构成01

立体构成01

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的是: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 引导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接受严 格的纪律训练;区别的是: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 间形态的构成。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 形式语言的表达。立体是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的。 同时立体构成离不开材料、工艺、力学、美学,是艺术与科学
立体构成从设计到形成,是一门科学。让形态在大小、比
例、方向和面积上起变化,并按形式美的法则去创造,其目的 是培养我们创造和发掘形态的思维方法。因此立体构成是一门 具有创造价值和实用意义的学科,同时提出学习的基本要求和 要达到的目的:
(1)扎实学好基础课向专业设计课过渡;
(2)摆脱习惯性的各种造型(具象干扰)的影响,站在全新的 自由的角度去探讨,培养对事物的感受、直观能力; (3)掌握立体构成思维方法,提供构思思路和方案。在对材 料、结构、制作的认知上接受严格的训练,遵循基本法则,完 成每项设计作品。
服装服饰设计等等立体形态
的设计,这些都是我们所说 的空间和立体设计领域,也 是立体构成为其基础的设计 范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
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
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它是研究
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其任务是,揭开立体造
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立体构成训练的是立体空间里各种形式的基本元
素、组合方法、变化手段,为空间和立体里的设计打 基础。
立体构成用模型化的形式,模拟了建筑设计、
环境设计、展示设计、装饰设计、产品设计、包装 设计以及服装设计等领域里的立体形式,以及和空 间有关的形式。

第一章 立体构成概述

第一章  立体构成概述

立体构成
第一章 立体构成概述

立体构成包括感性的直觉创造和理性的逻辑创造。在立体 的空间中,将点、线、面、块等基本形态元素进行组构,并 使用各种材料,将造型元素按照美学原则组成新的形态。它 不仅是材料的运用、个人情感意志的表达,也是形态的逻辑 创造,是科学的造型方法。因此,立体构成的训练是综合性的、 是把视觉、技术、材料相结合的基础学科。
立体构成
第一章 立体构成概述

俄国革命后,国内的构成主义运动逐渐衰退。侨居国外的造型派构成 主义者对在西欧各地盛行的前卫艺术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构成主义者 高举着反艺术的立场,避开传统艺术材料,例如油画颜料、画布,和革命 前的图像。因此,艺术品可能来自于现成物,例如:木材,金属,照片, 或者纸。艺术家的作品经常被视为系统的简化或者抽象化,在所有领域的 文化活动,从平面设计到电影和剧场,他们的目标是要透过结合不同的元

立体构成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述

瓦楞纸设计的服装
立体构成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述
二、立体构成中形的语意 形的体量比例关系在视觉上能够 产生意象和情绪的体验,每个形 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都具有特定 含义。 三、立体构成中形与形的关系 立体构成中形与形的对比、组合、 分离、接触、叠加、透显、覆盖、 倍增、减缺、聚集、发散、渐变、 突变、转换等构成了变化多样的 关系组合。(图1-8)
立体构成
第一章 立体构成概述

回顾现代设计的百年变迁,我们发现,现代设计的发展 浓缩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变迁,展现了自然科学 领域的突出成就。伟大的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体现了技 术的力量,满足了瞬息万变的社会需求。社会发展所带来 的劳动分工精细化和生产过程的复杂化孵化出现代设计这 一行业,于是 “ 现代主义 ” 、 “ 后现代主义 ” 、“ 自然主义 ” 、 “

立体构成 第1章

立体构成 第1章

(三) 面的特征
面材构成,也就是板材的组合构成。它是以长、宽 两度空间的素材所构成的立体造型。面材所表现的 形态特征具有平薄和扩延感。
案例分析:
如图1-22~图1-25所示,面作为构成空间的基础之 一具有强烈的方向感,其不同组合方式可以构成千 变万化的空间形态。
18
二、立体构成的空间意识
(四) 体的特征
体的特征是占据三维空间。体可以由面围合而成, 也可以由面运动而成。
案例分析:
如图1-26~图1-29所示,几何平面体包括正三角锥 体、正立方体、长方体和其他的几何平面所构成的 多面立体,具有简练大方、庄重稳定的特点。
19
第三节 材料的分类特性
案例分析:
如图1-30~图1-33所示,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材料 本身是具有表情的,但这种表情不是固有的,而是 因为有了人的参与,才使材料有了令人感动的能力。
案例分析:
如图1-44~图1-47所示,构思及创作时,所选材料 要用得尽量完善到位。
25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立体构成的概念、形态元素、 材料的分类特性,应整体了解和把握形态构成 学中立体三维造型的基本教学内容、相关知识 架构及其学术位置,明确三维造型能力的训练 与提高的重要性,从而为日后教学的有序开展 和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条件。
本章导读
通过对立体构成的学习,应该掌握观察立体、创造立体、 把握立体的方法,培养立体创造的创新意识,熟练运用各 种材质创造出富有美感和实用价值的立体造型。
3
第一章 立体构成概述
技能要求
初步掌握立体构成的表现方法与技能。
掌握材料特点及立体构成语言的运用。
背景资料
立体构成是现代设计领域的一门基础造型课,也是一门艺 术创作设计课。

立体构成概述1

立体构成概述1

(一)直面 1垂直面:有紧张感,显得高洁挺拔
2水平面:力量均衡,平和宁静,有安定感,延伸感较强
3倾斜面:有动感,给规整的空间带来变化,使空间富有流动 感。
基思·哈林
(二)曲面
温和轻柔、流畅舒展,富有弹性和活力。
1直线型曲面:刚中有柔,以曲率大小决定刚为主还是曲为主。 2弧线型曲面:富有弹性、张力和丰满感。 3旋转曲面:具有生长感和动感 4自由曲面:丰富多变、奔放。

点也可以相联或排列成线,或是组合而成较大的形象。(图3)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点连续排列形成虚面的形象效果.(图4) 点的连续排列形成线的形象(图5) 由同一形状的点作点线面的图形(图6)
泰国Ango灯具创意设计
《双重阶梯》
《孙子兵法》
《古堡晚宴》
线的元素
1. 线的概念及基本理论 在几何学中线是由点的运动轨迹形成的。线 从形态上大致可分为直线(包括水平线、垂直线 、斜线和折线)和曲线(包括弧线、螺旋线、抛 物线、双曲线以及自由曲线)两大类。
4、立体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
立体构成通过材料、结构将形态制作 出来,这与产品设计相同。立体构成只要 变化一下材料本身就可成为产品。立体构
成的原理已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设计、展示
设计、环艺设计、包装设计、 POP 广告设 计、服装设计等领域。
立体构成的应用
工业设计
立体构成的应用
工业设计
立体构成的应用
• “形”为①形象;形体。②形状;样子。③显露、表现 ; ④ 通“型”; ⑤对照;⑥通“铏”。 • “态” ——①容器、体态; ②情态、态度; ③风致。
“态”字的内涵比较复杂。
• “形态”——形状与神态 • 可见,同“形”相比,“形态”所描述的不仅仅限于形状, 它在内涵和外延上都大于“形”。“形”基本是客观的记录 与反应,是物质的、物化的、静态的或者硬性的、死的;而 “态”是人化的、精神的、动态的,使整体和富有内涵的, 是软性的、活的、有生命力的、有灵魂的。 • “态”赋予“形”以精神、表情、灵魂,使其充满生命力, 这是人类的知觉进行积极的组织或构建的结果。

立体构成立体构成的概述

立体构成立体构成的概述

立体构成立体构成的概述立体构成是指在视觉艺术中,通过形状、空间、色彩和光影等元素的组合与组织,创造出具有体积感、深度感和空间感的形象。

立体构成是一种在二维平面上创造出三维空间效果的技巧,通过运用透视原理和其他绘画技法,使观者在二维作品中感受到三维的立体感。

立体构成在视觉艺术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吸引观者的眼球,使他们对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立体构成可以使平凡的景象变得生动有趣,能够表现出物体的厚度和形体,使画面更加丰富。

立体构成的要素主要包括形状、空间、色彩和光影。

形状是指物体所具有的外形,通过形状的变化可以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空间是指物体存在的范围和位置,通过运用透视原理和比例可以构建出真实的三维空间效果。

色彩是指物体的颜色,通过运用明暗、冷暖色调和色彩的渐变可以使物体具有立体感。

光影是指物体所产生的明暗效果,通过反光和阴影的处理可以使物体看起来更真实、更有立体感。

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是透视原理。

透视是一种可以模拟人眼视角的绘画方法,通过运用透视原理可以使平面的物体在画面中呈现出三维的立体感。

透视分为线性透视和空间透视。

线性透视是指通过运用水平线、消失点和边缘线等手法来表现物体的远近与大小关系,使画面中的物体具有透视感。

空间透视是指通过模糊和虚化远处物体,强调近处物体的清晰和细节,使画面呈现出真实的三维空间效果。

立体构成的技法包括近大远小、前后重叠、远近变化、明暗对比等。

近大远小是指近处物体较大,远处物体较小,通过这样的呈现方式可以模拟出远近的距离感。

前后重叠是指物体之间的重叠关系,通过重叠可以表达出物体之间的距离和位置。

远近变化是指远处物体较模糊、较暗,近处物体较清晰、明亮,通过这个变化可以表现出真实的景深。

明暗对比是指通过光影的处理,突出物体的明暗效果,使物体看起来更有体积感。

在实践中,立体构成被广泛应用于绘画、雕塑、建筑和设计等艺术领域。

立体构成不仅在传统的绘画作品中有所体现,而且在现代的设计和数字艺术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立体构成概述(美术课上课课件)

立体构成概述(美术课上课课件)
立体构成的起源及发展
活跃于1907至1914年间法国立体主义是20世纪最重要的前卫运 动流派,它对后来各种形式的现代派艺术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 响。 艺术作品在材质、题材以及表达形式上从未来主义、达达主义开 始获得了更大的自由。 在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流派的影响下,1913至1917年间,俄 国出现了构成主义流派 1919年,由格罗佩斯创办的包豪斯学校应时代的要求,以崭新的 设计理论和设计教育思想使它成为现代设计和摇篮和现代设计的 发源地。 20世纪60年代的极少主义被看作是构成主义的巅峰 如今,立体构成在各种艺术流派的影响下,发展成为一门研究空 间立体形态及其实现手段的造型基础课。
第三节 立体构成的形态分类
一、形态与形状 形状:指立体物在某一距离、角度与环境条件下所呈现出来的外貌。 形态:包括形状和形态两个方面,它不光是外表(客观)的东西,还 有内在 (主观)的因素 二、形态的分类(分为概念形态和现实形态两类)
(一)概念形态:也称抽象形态,是指视觉化的纯粹形态,它又包括几何形态 和符号形 态。 1、几何形态:形 体——如球体、圆柱体、椎体、立方体等; 形态要素——如点、线、面、体等。 2、符号形态:对现实形态的概括和抽象处理。如企业标志等。 (二)现实形态:指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形态,是人们能够靠感官直接感知到的 形态。它又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 1、自然形态:指自然界里客观存在的一切形态,包括生命的有机形态(植物、动物、 微生物)和无机形态(山、石、河流) 2、人工形态:指人类有意识地从事视觉要素之间的组合或构成活动所产生的形态,是 人类文化的物化表现。(形式上单纯、明确,内涵上复杂,是传播媒介的载体)
第四节 立体构成的性质及学习目的和方法
性质
目的 方法

立体构成概述与立体构成要素

立体构成概述与立体构成要素
5
狭义构成 定义:在视觉艺术领域所开展的,对视觉元素及元素之间的组织结构关 系进行开发性研究的纯粹构成活动和成果。 分为:平面构成 立体构成 色彩构成
第一章 立体构成概述 1.立体构成的由来 2.立体构成的概念 3.立体构成的内容
平面构成
立体构成
色彩构成
研 究 两维空间的造型要 素和形态关系 三维空间的造型要 素和形态关系 色彩的要素和造型 关系 色彩要素,关系以 及对人生理和心理 影响的研究
第一章 立体构成概述 1.立体构成的由来 2.立体构成的概念 3.立体构成的内容 4.立体构成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 立体构成的造 型要素 1.立体形态 2.形态与空间 3.形态与材料 4.形态与结构
10
立体形态的探讨 虽然立体构成没有具体的使用功能,但往往要从材料、构造和加工技术 等多方面考虑来创造一种抽象的功能。 例如:用线材或块材来构建一种形态,尽管不是桌子椅子那么具体,但 设计出的形态也要具备合理的组合方式,对材料的选择也要合理,整个 形态还要符合美学原理。那么,这无疑是将造型基础和设计合理的连结。
2.立体构成的概念 立体构成的概念 “立体构成”是高度、宽度、深度三个向度的三维空间造型活动,与平 面造型在造型原理、表现技法与创造过程都有很大的不同。 平面造型 立体构成 由多个角度构成的形体,要考虑到 构架美和存在性(即从某一角度和 多个角度构成的整体形态)
平面上的虚幻三维空间
第一章 立体构成概述 1.立体构成的由来 2.立体构成的概念 3.立体构成的内容 4.立体构成的学习方法 第二章 立体构成的造 型要素 1.立体形态 2.形态与空间 3.形态与材料 4.形态与结构
重在视觉因素,追求意义 上的传达与效果表现

在视觉上的美感外,涉及到形态与 材料,结构与工艺的适应性 更为广泛

第一讲立体构成概述

第一讲立体构成概述

“立体构成”这门课程起源于1919年,是德国包豪斯学


包豪斯构成理论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欧洲的产业革 命为它的产生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社会变革是新思想、 新观念的催生婆,英国的产业革命在由手工转向机械化生 产的过程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产品外观设计与 产品的材料、工艺、结构、功能的矛盾急剧加深,解决两 者之间的矛盾成为当务之急。包豪斯以它敏锐的视觉,针 对性地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 一、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二、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三、设计要遵循自然和客观规律进行; 这些无疑体现出现代设计的观念和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 特征,也是对当时设计思潮的批判和否定。

1.立体构成的基本形态要素—点、线、面、体
从视觉效果上:相比较而 言,小的即是点,它可以是 任何形状。长的即为线。长 宽接近而又比较薄的为面。 大的,长宽高比较接近的为 体。



在造型活动中,点用来表现强度和节奏,能起到灵活、点缀、 装饰和分割区域的作用,是构成一切形态的基础,具有很强 的视觉引导作用,但视觉效果较弱。点的不同排列方式,可 以产生不同的力度感和空间感。 点的构成,可由于点的大小、点的亮度和点之间的距离不同 产生多样性的变化,并因此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2.立体构成的色彩、肌理 色彩:材质本身所固有的颜色。 人为制造的色彩。 色彩在立体构成中自然存在,它在构 成中加强烘托作品的气氛。(冷色、暖色、 纯色、深色、灰色、浅色等)
肌理
肌理:视觉肌理:看得见而摸不到。 触觉肌理:不仅能看得到而且能够摸得到。 材质本身所固有的肌理效果。 人为制造出的肌理效果。



肌理在立体构成中具有以下作用:
A .肌理可以增强立体感。 B . 肌理可以丰富立体形态的表情。 C .肌理还具有情报意义。

课件1--第1章立体构成概述

课件1--第1章立体构成概述

第一章 立体构成概述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形态概述及基本要素章节导读 立体构成是科学体系的设计思维训练,它既具有抽象思维,又具有形象思维,还具有形象的具体表现。

它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造型世界,从形态、空间、材料、结构、心理、审美等各方面进行探求;是使用各种基本材料,将造型要素按照美的原则组成新立体的过程。

这一章我们将讲述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带大家初步认识立体构成。

第一节 概述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是运用一定材料、以视觉为基础,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在一起的构成方法。

他是在20世纪20年代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内首次开设三大构成课的基础上经过改进和发展创立起来的。

如今的立体构成是在包豪斯关于立体形态、空间、材料、结构等研究的基础上,在各种艺术流派的影响下,发展而成的一门研究空间立体形态及其实现手段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

一、立体构成的概念 立体构成是指立体形态的设计、制作方法,是研究空间立体造型的专业学科,是进行立体设计的专业基础,也是研究空间立体关系的学科。

立体构成的过程是一个从分割到组合或从组合到分割的过程,任何形体可以还原到点、线、面,又可以从点、线、面再构成任何形体。

所以,点、线、面的观念是立体构成最基本的观念。

这种观念受到科学观念的影响,即受到“任何物体可还原到最基本的程度,又可以重新把这些已还原的基本粒子组构成满足人们生存进步需求的新的物体”这种观念的影响。

立体构成的起源Bauhuas(包豪斯)是1919年在德国成立的一所设计学院,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格罗皮乌斯著名建筑家设计理论家现代主义设计现代建筑奠基人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最具有开拓性的就是提出了通过系统三大构成的教学作为基础绘画教学向设计教学转行的课程。

包豪斯的立体构成教学依照荷兰风格派所主张的“一切作品都要尽量简化为简单的几何图形”的观点来开展教学。

蒙德里安绘画 里特维尔德的红蓝椅施罗得住宅包豪斯理论1.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2.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3.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

立体构成 概述

立体构成 概述

二、形态的空间意识
三、形态的构成元素
• 1、点的元素
• 点是立体构成中最基本的元素,具有求心 性 和醒目性。 • 点的空间表现: • 空为虚,实为体,两点含线,三点含面, 四点含体。
• 2、线的元素 线的形态 线的材质 线的构成方法
• 3、面的元素
• 在几何学中面是线移动的形态,是由块体 切割后形成的。 • 可以形成空间的立体造型。
第一章 立体构成概述
第一节 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
• 一、立体构成的含义
•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 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 据,将造型要素,按一定的构成原则,组 合成美好的形体。 • 它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其 任务是揭示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 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 构成教育自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引入我国, 成为我国所有艺术院校共用的基础课程, 日本的大学不仅把构成教育作为基础课程, 而且变成为一门专业,在构成领域取得了 突出的成绩。
四、立体构成与设计的关系
• 与设计有区别:
• 从设计领域抽取出来,专门研究视觉效果 构成和造型特点。 • 立体构成能为设计提供广泛的发展基础。 • 立体构成能为设计积累大量的素材。
• 立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成是包括技术、材料在内的综合训 练。
第二节 立体形态的基本元素
• 一、形态的本质分类 • 形态不等于形状
• 形态是指立体物的整个外貌,由无数个角 度、体、面形成的形状,所构成的一个完 整的概念体。
• 一般讲形态分为两类:
• 一类是几何学处理的不能直接直觉的概念 形态,即抽象形态。是一种理论形态,纯 粹形态。 • 一类是可以通过视觉、触觉等能为人直接 感受的现实形态,即具象形态。自然形态 与人造形态。

第1章立体构成概述

第1章立体构成概述
Three DImensIonal ComposItIon
第一章 立体构成概述
●构成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包豪斯与设计 ●立体构成的概念
●开设立体构成课程的目 的 ●立体构成的学习方法
Three DImensIonal ComposItIon
1.1构成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设计构成是现代设计教育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设计构成包括平面 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立体构成是三大构成之一,它是工业 设计、建筑设计、装潢设计、包装设计、雕塑设计等现代艺术设计
● 小结 第1章 立体构成概述
● 重点掌握
立体构成的概念 立设计教育中,包豪斯首创的理性艺术设计的先河,把 不可靠的感觉变成了科学的、理性的视觉法则;引领人们进人一 条理性化思维的设计思路,走过了现代设计由传统向现代转折的 重要过渡时期。
1.3立体构成的概念
● ——构成具有组构与合成之意,就是将造型的基本要素按照形 式法则重新组合成新的视觉形象,从而创造出新形态的过程。立体
● ——立体构成是造型艺术设计和形态设计的重要基础课程,作
为基本素质和技能训练,在艺术实践训练过程中,讲究眼睛、头脑 和手谐调并用,根据不同的视觉形态元素、成型材料、构造方式和 造型法则,展开对立体构成的学习与探讨。
● ——摆脱习惯性的各种造型(具象干扰)的影响,站在全新的自
由的角度去探讨,培养潜在的造型感受力、.直观判断力、多向思 维能力,立体构成不仅是对立体空间形态的研究上,更在综合性开 发、工业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建筑设计等众多设 计领域之中。所以要从实践中或者从生活中多学习。
1.4开设立体构成课程的目的
● ——立体构成课程同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一样,是训练学生造 型能力的一门基础课程。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

第二章 立体形态的审美特征 第一节关于立体形态
形态,一是“形”,即外貌、样子、实体、形状、显露;其二是“态”, 有形状、样子的含义,如 姿态、神态,也有说话和动作的神情、状态和形势的含义,态势或神态。形态不仅仅是指形体的外在 形状,还包括形体给人的感觉以及形体自身所蕴含的意义。在艺术活动中,形态还是作者情感意识的 传达物与载体。
概念 形态
纯粹 形态 有机 形态
形态
自 然 形态 无机 形态 现实 形态 具象 形态 人 为 形态 抽象 形态
人为形态也可能是有机形态。有机形态的设计理论 是设计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有机形态被认为是有 生命的、充满人性温情的形态。丹麦设计领袖 凯·博杰森说 “我们所制造的东西应该是有生命的, 有心脏在其中跳动,应该是有生机的和温暖的”。 设计师通过模仿自然界生物的形态而创造出的新形 态又被称为仿生形态。仿生形态是创造新形态的重 要手段。正如著名设计师卢吉·科拉尼所说:“设 计的基础应来自诞生于大自然的生命所呈现的真理 之中”。
图25比例与尺度(Christophe Pillet灯具设计)
比例与尺度(李新建作品:方尖塔)
4、节奏和韵律
一切艺术都与节奏和韵律有关。节奏, 是音乐中的节拍,是 一种合规律的周期性 变化的运动方式。节奏存在于客观现实生 活之中,车轮声、呼吸声、心跳声、歌唱 声都合乎一定的节奏。元素如线条、色块、 构件、空间、体积的有变化的重复易于取 得节奏韵律感。在造型艺术中,重复、渐 变、交替是常用的节奏形式。


构 成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立体构成的概念
“立体构成”这个词的含义从字面上讲就是立体形态的造成方法或创造立体形态的方法。 “构成”(Construction)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形成”、“造成”,“立体”是对于 空间形态的一种认识。 立体构成在现代设计教育中的含义就是将形态元素,按照视知觉规律、力学原理、审美法则在空间中 进行创造性的组合。 立体和空间是紧密相联系的,认识到空间就会有立体的感觉。 立体构成研究的重点在于探索空间中纯粹三维立体形态的创造规律,并为基于此之上的种种现代设计 艺术提供创造视知觉形态的经验和规律。 其研究的范畴涉及到自然世界和人为世界,其创作过程是一种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相结合的过程。

一立体构成概述PPT课件

一立体构成概述PPT课件

《亚维农少女》毕加索
《埃斯塔克的房子》布拉克
立体构成 |第一章 立体构成概述
1 第二节 构成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亚维农少女》毕加索
立体构成 |第一章 立体构成概述
1 第二节 立体构成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俄国构成主义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前后,在一小批 先进知识分子中产生的前卫艺术与设 计运动。他们把结构当成是建筑设计 的起点,以此作为建筑表现的中心这 个立场称为世界现代建筑的基本原则。 他们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来探讨”理性 主义“,研究建筑空间,采用理性的 结构表达方式。最早的代表作品是塔 特林的《第三国际纪念碑》方案,完 全体现了构成主义的设计概念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美术
1 第二节 立体构成教学的产生和发展
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新篇
瓦特蒸汽机的发明,技术取代手工业, 欧洲工业革命机械化技术影响改变各种 新产品的立体形态与外观。同时资本主 义蓬勃发展,启蒙思想与革命思潮颠覆 了封建贵族特权等级思想。原来做工精 细、富有装饰性的奢华生活用品被新技 术与新材料取代,批量化生存取代手工 作坊,为大众而非少数人的设计理念导 致了各类产品的立体形态发生了革命性 的变化。
立体构成一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等所有立体设计 所共同存在的基础性、共通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和教育重点,其对立体与 空间形态的研究,为现代设计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奠定了广泛的基础。
中国美术史 |第一章 原始社会美术
1 第二节 立体构成的概念
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
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态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 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在于都是对形态构成语言、表现规律等方面的 探索;区别在于平面构成在二维空间研究造型形态,立体构成是三维 度的实体形态与空虚形态的构成,在结构上要符合力学要求,材料也 影响和丰富形式着语言的表述。

立体构成第一章---认识立体构成全文优选

立体构成第一章---认识立体构成全文优选

(一)风格派
风格派也称“新造型主义画派”,
是 1917 年以荷兰为中心发展起来的现
代艺术流派。风格派主张抛弃传统的形 态特征,追求造型的普遍性,完全用抽 象的比例和构成代表绝对、永恒的客观 实际,把几何学看成是造型的基础。
代表人物有画家蒙德里安,设计师 里特维尔德,画家、理论家、设计师杜 斯堡。
二、立体构成的高峰期
第一章 认识立体构成 第二章 构成要素初探 第三章 美学法则的运用 第四章 造型材料与构成 第五章 构成形式与技法 第六章 设计中的立体构成
第一章 认识立体构成
任务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立体构成与包豪斯的渊源。 2.了解立体构成发展高峰期的相关艺术流派。 3.知道什么是立体构成。 4.了解学习立体构成的目的和意义。
纸质立体世界 一张平面纸,经过弯曲、折叠可以变成占据一定空间的立体,如宫灯、包装盒、立体 书、纸雕作品……其实,这些精妙绝伦的设计背后都有立体构成的实际应用。学习立体构成 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空间感,培养创新创造意识,也利于我们设计、制作出更多、更好的作 品,服务人们的生产、生活。
01 第一节 立体构成源起 02 第二节 立体构成概述
际 体都按照各自不同的速度围绕着自己的轴心旋转。
纪 念 塔
塔的承重结构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垂直支柱和螺旋结构组 成,形状像弹簧或螺旋状物。螺旋形的设计传达了活力,并
” 暗示了 1917 年俄国革命的复兴效果。
塔特林说:“螺旋形是当代精神最有效的象征……它构成
了由革命所解放的人类最纯粹的表达。”
它采用了富有幻想性的现代雕塑形态。
小贴士
包豪斯的三个基本观点: (1)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 (2)设计的目的是功能不是产品; (3)设计必须遵循自然和客观法则来进行。 20 世纪以来,包豪斯几乎成了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成功 的代名词,而这成功则要归因于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

立体构成优秀PPT讲义

立体构成优秀PPT讲义
2.2.3 自由曲面立体 自由曲面构成的立体构成 自由曲面形体和自由曲面所形成的回转体 其中大多数造型为对称形,曲线变化给人感觉,既优美活泼,又有较强的秩序,
2.2.4 自然形体 在客观环境中,自然形成的一些偶然形体,
2.3色彩 自然界中蕴藏着丰富的色彩,绚丽多彩的植物、动物、自然风光,是天然的色
第三章 材 质
3.立体构成材质
翻开艺术史,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艺术作品在不同材 料的作用下体现出各个时代的文明程度和发展轨迹,原 始社会的彩陶、商代的青铜器、秦汉时期的漆器以及东 汉蔡伦发明的纸,艺术家借助各种各样的材料创造出无数 流芳百世的精品,
材料也是立体构成的物质基础,立体构成通过物质材 料得以实现,
工方法是切割和粘接,
3.4 泥土 陶瓷 泥土具有可塑性好,易于成型的特点,但是干燥后容易碎裂,怕潮湿,不利于保存,所以经
常在成型干燥后烧制成陶瓷,传统的陶瓷加工流程为:成型、施釉、烧制、装饰、烤花 等步骤,
3.5 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光泽感,不透明、可熔、可锻造,有一定的延展性,给人强烈的现代
《椅子》/马克·纽森/线材的运用
体块的基本形态及其感情特征
2.2.1 平面几何体 四个以上的平面,以其边界直线互相衔接在一起,所形成的封闭空间, 形体的表面为平面,其棱线为直线,简练、大方、庄重、沉稳;象征稳重、严肃,
2.2.2 几何曲面立体 由几何曲面所构成的方体块或回转体, 几何曲面的立体造型,其秩序性强,既严肃端庄,又有曲线变化,不失变化、活泼,
建筑 / 安藤忠雄
建筑 / 贝聿铭
2.2形态 形态是物质的表象,无论是自然形态 如天体、山川、河流、巨石等 还是人造形态
如建筑、工业产品等 ,都可以归纳成点、线、面、体,从而可以系统地认识、理解和研究, 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包括点材、线材、面材和体材,鲜艳的色彩使形体更为突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一个正方形,若把其画在纸上,其轮廓就固定下来了,它不会 再有产生别的形状的可能性,而对立体形态来说,一个平面的正方形 投影是不能确定该立体的形状,它至少需要三个角度的投影才能确定 其外观形状。
在平面中,对材料的加工是作为视觉效果完成的,完全类似于绘画中的概念。 而在立体构成中,除此还作为材质感、肌理、空间感以及触感的效果(也就 是通过材料和加工的体验,着重追求形态创造的各种变法)。
面要素
色泽
是占据三度空间的材料的表面色彩,它受 到光影效果、工艺技术、材料质地等多种 因素制约,追求色彩的审美心理效应,追 求色彩与材料、技术等物理效能的协调。
立体构成的色彩包括形体的本色和经过人 为处理过的色两个部分
色彩要素
肌理
指材料表面的纹理、构造组织给人的触觉质 感和视觉质感
1921年未来派的马利内奇发表的触觉主义宣 言,标志着将肌理作为造型要素,并以新的 观念来评价的开始
四、立体构成的应用
建筑
贝隶名的卢浮宫拿破仑广场的玻璃金字塔
建筑构成
城市雕塑
城市公共艺术
城市公共艺术
陶艺
工业产品设计
服装设计
包装设计
立体构成的研究对象
1、形体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体空间) 2、制作形态的材料 3、形式要素(形体关系问题。从平衡、对
早期的包豪斯将触感练习导入设计基础教程
肌理
肌理
肌理
肌理
2.立体构成的材料
立体构成是采用各种类型的材料,是通过一定的加工制作从而去构成立体的形态。因 此,材料就成为立体构成的重要研究对象,从形态来看可将材料归纳为三种类型:
A 线材——是一种线状的材料,有很强的运动感和紧张感。(绳子、毛线、电线、铁 丝、筷子、牙签、笔、吸管等)
2 立体构成对于普通教育和人们的审美素质教育也有重要意义。
三、学习立体构成的目的
1.培养造型的构思能力 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学生遇到
。 问题无从下手,或过于依赖参考资料的不良学习方法
2 培养立体感觉:由从平面形态思维到立体形态思维的模式转变,
树立三维空间概念。
感觉是指人的直观判断力。立体感觉是对形的体量把握,这与平面的 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平面形态是靠轮廓去把握的,一个平面只能决定 一个轮廓,观察,均能看到不同的形态。
要素。 A、形状:点、线、面、体是构成立体构成最基本的造型元素 B、肌理:材料表面的质地。如光洁或粗糙等 C、色泽:材料表面的色彩、深浅、纯度、冷暖变化
(2) 构成要素:A、材料的属性及形态特征(硬材,软材、液体)
B、 加工方法和构造式样。
点要素
点要素
点要素
线要素
线要素
线要素
线要素
面要素(安藤作品)
称、对比、韵律、意境等方面)
立体构成的学习方法
一、从无到有、学会创造
1、想象力的训练 2、灵感的获得 二、第一自然到第二自然。完成信息的吸纳转换 观察自然---筛选自然元素---提炼可用元素--设计拓 展 1、学会观察自然:自然是伟大的设计师。
2、学会借鉴、借鉴物体属性进行 筛选
3、有机形体的获得:自然世界“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学会提炼可用元素。体现了人 类对自然形体的感受和创造。欣赏和追求。 符合中国人“天人合一”,追求自然和谐 的主题。
立体与平面形态有不 同之处:立体形态必 须立得住,并有一定 的牢固度,为此美的 追求必须建立在满足 物理学重心规律和结 构秩序的基础上。
3 提高表现技巧
A 完整、准确的表现立体 形态。在创造立体形态时 要注意其各个角度的变化。 此外,立体形态与空间又 是不可分割的,在考虑立 体形态的同时,还要兼顾 其空隙(空间)的变化。
九、立体构成中形的语意
例如:弧线给人阴柔、圆滑。直线给人刚硬,呆 板。细线给人纤细、粗线给人粗矿。等。通过这 种方程式来使我们获得敏锐的感受能力。。
十、立体构成中材料和结构的训练。
能使我们合理使用材料、提高造型和动手能力。
五、立体构成的基本造型要素
1 立体构成具有两大基本的造型要素: (1)形态要素——由材料形成的点、线、面、体、空间等构成立体形态的视觉
三、抽象能力的培养
抽象能力可以避免具象和材料带来的局限 和束缚。
四、关注生活细节、寻找普通的素材。
生活的细节(寻找亲近、轻松的感觉。)可 以带来生活情趣,更亲近、更轻松,容易 引起观者共呤。
五、对话历史、关注当下(社会责任感) 作品具备启发、警示、教育的功能
六、文化传承 七、释放自我、表达情绪。 借用造型表达情绪,用情绪去感染观者。 八、从平面走向立体。 拉坯的思维方式。
B 注重材料和加工工艺。选用不同材料其立体形态的视觉效果则有很 大区别。合理选材才能更好地表现立体形态。不同的材料其加工工艺 也不同,精良、细微的加工工艺会使立体形态大为增色。
C 认真研究和掌握形态 结构规律。立体形态的 结构均有其自身的规律 性。结构即是立体形态 的构成方式,只有熟练 掌握才能在设计中合理 运用。技巧是经验的积 累(熟能生巧)。立体 构成是一个运用实际材 料进行造型创作的操作 过程,没有固定的方向 性,因此会产生许多随 机效果,及时把握这些 偶然效果,才会迅速提 高造型的表现力。目的 是培养创造新形态、发 掘美的形态的一种思维 方法(模式)。
B 面材——也称板材,是一种平面状的材料,具有轻巧与延伸感。(硬纸板、KT板、 塑料片、玻璃片、木板等)
C 块材——是一种团块状的材料,有较强的重量感和立体空间感。(木块、泡沫、石 膏、石块等)
优选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述
3 立体构成主要的研究内容是:
a 材质形态;b 构成方法;c 构成规律
4 立体构成主要是以纯粹或抽象的形态为素材,按视觉的效果,运用 力学和精神力学的原理进行组合,避免细微的写实描绘和模仿的意识, 巧妙地进行设想,从而构成理想的形态。
二、立体构成教育的意义
1 立体构成是三大构成基础教学之一,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 艺术贵在创新——第一个!破坏即是创造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