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分类
钢中夹杂物知识.
摘要:根据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来源和分类,综述了鉴定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方法和定量评级标准,并且给出了典型夹杂物的扫描电镜照片,分析了不同类型夹杂物的形成机理及其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基本特征。
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对钢的综合性能要求也日趋严格,相应地对钢的材质要求了越来越高。
非金属夹杂物作为独立相存在于钢中,破坏了钢基体的连续性,加大了钢中组织的不均匀性,严重影响了钢的各种性能。
例如,非金属夹杂物导致应力集中,引起疲劳断裂;数量多且分布不均匀的夹杂物会明显降低钢的塑性、韧性、焊接性以及耐腐蚀性;钢中呈网状存在的硫化物会造成热脆性。
因此,夹杂物的数量和分布被认定是评定钢材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并且被列为优质钢和高级优质钢出厂的常规检测项目这一。
非金属夹杂物的性质、形态、分布、尺寸及含量不同,对钢性能的影响也不同。
所以提高金属材料的质量,生产出洁净钢,或控制非金属夹杂物性质和要求的形态,是冶炼和铸锭过程中的一个艰巨任务。
而对于金相分析工作者来说,如何正确判断和鉴定非金属夹杂笺也因此变得十分重要。
1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来源分类1.1 内生夹杂物钢在冶炼过程中,脱氧反应会产生氧化物和硅酸盐等产物,若在钢液凝固前未浮出,将留在钢中。
溶解在钢液中的氧、硫、氮等杂质元素在降温和凝固时,由于溶解度的降低,与其他元素结合以化合物形式从液相或固溶体中析出,最后留在钢锭中,它是金属在熔炼过程中,各种物理化学瓜形成的夹杂物。
内生夹杂物分布比较均匀,颗粒也较小,正确的操作和合理的工艺措施可以减少其数量和改变其成分、大小和分布情况,但一般来说是不可避免的。
1.2 外来夹杂物钢在冶炼和浇注过程中悬浮在钢液表面的炉渣、或由炼钢炉、出钢槽和钢包等内壁肃落的耐火材料或其他夹杂物在钢液凝固前未及时清除而留于钢中。
它是金属在熔炼过程中与外界物质接触发生作用产生的夹杂物。
如炉料表面的砂土和炉衬等与金属液作用,形成熔渣而滞留在金属中,其中也包括加入的熔剂。
钢中非金属夹杂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姓名:班级:冶金1401班学号: 20142019实验名称:钢中非金属夹杂物观察与分析实验实验日期: 2017.11.7实验:钢中非金属夹杂物观察与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钢的磨制方法。
2.了解球磨机的使用方法。
3.了解金相显微镜的原理及使用。
4.对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进行分析。
二、实验原理。
A钢中夹杂物的分类分类方法很多,但常见的有以下四种:1.按来源分类,可分为两类:(1)外来夹杂物:耐火材料、熔渣或两者的反应产物混入钢中并残留在钢中的颗粒夹杂称为外来夹杂。
包括从炉衬或包衬、或从汤道砖、中包绝热板、保护渣进入钢水中的夹杂物(有人还将钢水二次氧化生成的夹杂物包括在内)。
这类夹杂颗粒较大,易于上浮,但在钢中,它们的出现带着偶然性且不规则。
(2)内生夹杂物:在冶炼、浇注和凝固过程中,钢液、固体钢内进行着各种化学反应,对于在冶炼过程中所形成的化合物、脱氧时产生的脱氧产物、或在钢水凝固过程产生的化合物,当这些化合物来不及从钢水中彻底排出而残存在钢中者,叫做内在的非金属夹杂物。
内生夹杂物形成的时间可分为四个阶段:①一次夹杂(原生夹杂):钢液脱氧反应时生成的脱氧产物;②二次夹杂:在出钢和浇注过程中温度下降平衡移动时生成的夹杂物;③三次夹杂(再生夹杂):凝固过程中生成的夹杂;④四次夹杂:固态相变时因溶解度变化生成的夹杂。
一般说来外来夹杂物颗粒较大,在钢中比较集中,而内生夹杂物则与此相反。
从组成来看,内生夹杂物可以是简单组成,也可以是复杂组成;可以是单相的,也可以是多相的。
在铸坯凝固以及随后的冷却过程中,夹杂物不仅与钢基体保持平衡,而且夹杂物本身也不断发生改变,例如析出新的化合物以趋于稳定状态。
在轧制或热处理时,每次加热都为夹杂物和钢基体之间趋向平衡提供了条件,在室温下所观察到的夹杂物,实际上是经过了一系列复杂变化的结果。
2.按化学成分分类,一般分三类。
(1)氧化物:如FeO, Si02 , Al2O3等,有时它们各自独立存在,有时形成尖晶石(如MnO.Al203)或固溶体 (如FeO 和MnO)。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检测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检测一.概述非金属夹杂物是钢中不可避免的杂质,它的存在使金属基体的均匀连续性受到破坏。
非金属夹杂在钢中的形态、含量和分布情况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各种性能,诸如常规力学性能、疲劳性能、加工性能等。
因此,非金属夹杂物的测定与评定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
夹杂物的含量和分布状况等往往被认为是评定钢的冶金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并被列为优质钢和高级钢的常规项目之一。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按其来源和大小,大体可分为两大类:1.显微夹杂物或称内在夹杂物,这类夹杂物是钢冶炼和凝固过程中,由于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反应所生成。
例如,在冶炼过程中,由于加入脱氧剂而形成氧化物和硅酸盐等。
这些夹杂物来不及完全上浮进入钢渣,而残留在钢液中,即为内在夹杂。
如:Al、Fe-si等脱氧剂可以形成下列夹杂:3FeO+2Al 3Fe+ Al2O32FeO+ Si SiO2+2FenFeO+mSiO2 nFeO·mSiO2nAl2O3+mSiO2 nAl2O3·mSiO2另外,钢在凝固冷却过程中,S、N等元素,由于溶解度的降低而生成硫化物、氮化物等也将残留在钢中。
2.宏观夹杂物或称外来夹杂物,这类夹杂物是在钢的冶炼或浇铸过程中,由于耐火材料等外来物混入造成。
其特点是大而无固定形状。
就对钢而言,宏观夹杂物的危害更大。
夹杂物的检验方法也有宏观检验法和显微检验法两种。
非金属夹杂物的显微检验法是指借助于金相显微镜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检验金相试样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方法。
该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确定夹杂物的类型、分布、数量和大小,可以发现极细小的夹杂物。
但是,由于受试样尺寸及取样位置、数量的限制。
所以显微检验法的评定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偶然性。
往往会过分夸大细小夹杂物的重要性而将那些试样以外或检验面以外的较大夹杂物遗漏,所以,显微检验法总是与宏观检验法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
如果非金属夹杂物的宏观检验对优质钢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检验项目之一,那么显微检验法则是特殊用途钢(如轴承钢、重要用途的合金结构钢等)广泛采用的检验方法。
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分类方法如何
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分类方法如何?来源何处2009-05-21 11:17 评论(0)浏览(289)一)分类方法很多,但常见的有以下四种:1.按来源分类,可分为两类:(1)内在的:包括在冶炼过程中所形成的化合物、脱氧时产生的脱氧产物、或在钢水凝固过程产生的化合物,当这些化合物来不及从钢水中彻底排出,而残存在钢中者,叫做内在的非金属夹杂物。
(2)外来的:包括从炉衬或包衬、或从汤道砖、中包绝热板、保护渣迸人钢水中的夹杂物(有人还将钢水二次氧化生成的夹杂物包括在内)。
一般说来外来夹杂物颗粒较人,在钢中比较集中,而内在夹杂物则一与此相反。
2.按化学成分分类,一般分三类。
(1)氧化物:如FeO, Si02 , Al2O3等,有时它们各自独立存在,有时形成尖晶石(如MnO.Al203)或固溶体 (如FeO和MnO)。
(2)硫化物:如FeS、MnS及(Fe. Mn) S的固溶体。
当加Al过多时可能以A12S3出现。
(3)氮化物:如TiN, ZrN 等3.按夹杂物的变形性能分类,当钢进行热加工时,例如:轧制时,夹杂物此时是否也变形,它对钢的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为此,把夹杂物分为三类:(1)脆性:这类夹杂物完全没有塑性,在热加工时,尺寸和形状都没有变化,属于这一类的主要是A1203、Cr203等,‘它们属于高熔点的夹杂物。
(2)塑性:钢在加工变形时,夹杂物也能随之变形,形成条状,属于这类的有硫化物以及含SiO240--60%的铁、锰硅酸盐。
(3)球状(或点状)不变形:属于这类的有Si02 及SiO2 >70%的硅酸盐。
4.按尺寸大小分类,可分三类:(1)大型:尺寸> 100微米。
(2)中型:也叫显微型,尺寸1-100微米。
(3)小型:也叫超显微型,尺寸<100微米。
(二)钢中非金属夹杂物主要来源于:1.钢中杂质氧化的产物、脱氧产物和钢在浇注与凝固过程中的反应产物、因溶解度下降的析出物;2.原材料带人的杂质;3.混人的炉渣或炉衬与浇注设备的耐火材料等。
金相培训-GB10561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
02
在定量金相技术中,需要了解 显微组织的形态、尺寸、分布 和相对含量等信息,以便对材 料的性能进行评估和预测。
03
定量金相技术的基础包括光学 显微镜、数字图像处理、计算 机辅助图像分析和统计方法等 。
图像分析系统在夹杂物测定中的应用
图像分析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数字图 像处理和分析系统,可以用于非金属夹杂物的 测定。
分类
根据其化学成分、形态、尺寸和分布 的不同,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可分为氧 化物、硫化物、硅酸盐等类型。
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
形成机制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形成主要与原料质量、熔炼气氛、温度场、化学成分等因素有关。 在炼钢过程中,钢液与炉渣、耐火材料、脱氧剂等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同类型的非金
属夹杂物。
影响因素
钢的化学成分、熔炼温度、炉渣组成、脱氧方式等均对非金属夹杂物的形成产生影响。
对钢性能的影响
力学性能
非金属夹杂物在钢中充当应力集 中源,降低钢的抗拉强度、屈服 点和疲劳极限。
韧性
非金属夹杂物对钢的韧性具有不 利影响,可能导致钢材在低温或 冲击载荷下脆化。
加工性能
非金属夹杂物可能影响钢材的可 焊性和冷加工性能,如焊接时易 产生裂纹,降低冷弯性能等。
03
gb10561标准解读
标准背景与意义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是影响钢材质量的 重要因素,gb10561标准是检测和 评定钢材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重要 依据。
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钢材 质量、保证工程安全、促进冶金工业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试验方法与步骤
01 试验前需准备样品,并进行研磨、抛光等 预处理。
为了减小误差,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制定科学的取样和制样方案、选 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等。
关于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及有害(2)
各种夹杂物的线膨胀系数(0~800℃)
夹杂物类型 钢基体 硫化物 成分 MnS CaS CaO(Al2O3)6 CaO(Al2O3)2 CaO(Al2O3) 12CaO 7(Al2O3) CaO3(Al2O3) MgO· Al2O3 MnO·Al2O3 FeO·Al2O3 Al2O3 Cr2O3 (Al2O3)2· (SiO2)2 (MnO)2· (Al2O3)2· (SiO2)2 TiN MnO MgO CaO FeO Fe2O3 热膨胀系数 泊松比 12.5 0.29 18.1 0.3 14.7 8.8 5 0.23 6.6 7.6 10.1 8.4 0.26 8 0.25 7 5 0.24 2 9.4 0.192 14.1 0.306 13.5 0.178 13.5 0.21 14.2 12.3 -
硫含量对钢断面收缩率的影响
磷对钢性能的影响
• 钢中磷可以增加钢的强度和硬度、提高抗大气腐蚀能力、改善 切削加工性能、增加钢的脆性、改善钢的流动性等作用,故在 生产低碳镀锡薄板钢、耐蚀钢、易切削钢、炮弹钢及离心铸造 用钢的时候适当增加钢中的磷含量。但是对于绝大多数钢种, 特别是特殊钢来说,磷是有害的元素。 • 磷对钢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使钢产生“冷脆”现象。实验发现, 随着钢中磷含量的增加,钢的塑性和韧性降低,使钢的脆性增 加,由于低温时脆性增加更为严重,所以称为“冷脆”。 • 造成“冷脆”现象的原因是,磷能显著扩大固液相之间的两相 区,使磷在钢液凝固结晶时偏析很大,先结晶的等轴晶中磷含 量较低,而大量的磷在最后凝固的晶界处以Fe2P析出,形成高 磷脆性夹层,使钢的塑性和冲击韧性大大降低。 • 磷是“易偏析元素”,磷的存在影响钢成分的均匀性,从而影 响钢性能的均匀性。
钢的非金属夹杂物
钢的非金属夹杂物
钢的非金属夹杂物主要有氧化物、硅、磷、硫等。
1. 氧化物:钢材在高温下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物,主要有铝氧化物、铁氧化物、锰氧化物等。
氧化物夹杂物会降低钢材的强度和塑性,并且容易形成脆性氧化皮。
2. 硅:硅是钢材中常见的非金属夹杂物,主要来自原料和炼钢过程中的硅铁等添加剂。
硅夹杂物对钢的机械性能有较大影响,高硅含量会降低钢材的强度和韧性。
3. 磷:磷是钢材中的有害非金属夹杂物,容易导致钢的冷脆性增加,特别是在低温下会引起钢材的脆性断裂。
因此,钢材中磷含量的控制非常重要。
4. 硫:硫是钢材中常见的非金属夹杂物,主要来自原料和炼钢过程中的硫铁等添加剂。
高硫含量会降低钢的冷加工性能和焊接性能,还容易引起钢的脆性断裂。
为了降低非金属夹杂物对钢材性能的影响,炼钢过程中会采取适当的工艺措施和添加剂,如进行脱氧、脱硫等处理,以提高钢材的质量和性能。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观察和评级
钢中的非金属夹杂1. 试验目的非金属夹杂物破坏金属基体的连续性,其形态、数量、尺寸和分布影响钢的塑性、韧性、焊接性能、疲劳性能和耐蚀性等,因此,夹杂物的数量和分布被认为是评定钢材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2. 相关标准标准GBT 10516 2005,该标准代替GBT 10516 1989,于2005年5月13日发布,2005年10月1日实施。
夹杂物试样不经腐蚀,在明场下放大100倍,80mm 直径的视场下进行观察,选取夹杂物污染最严重的视场,与其钢种的相应标准评级图对比评定。
夹杂物分类:硫化物类,标准图谱命名为A 类。
属于塑性夹杂,较宽范围形态比(长度/宽度)的单个灰色夹杂物,一般端部呈圆角,经锻、轧后沿加工方向变形,呈纺锤形或线段形,例如FeS 、MnS 。
氧化铝类:标准图谱命名为B 类。
属于脆性夹杂,形态比(一般<3),为黑色或带蓝色的颗粒,沿轧制方向排成一行(至少有3个颗粒)。
硅酸盐类:标准图谱命名为C 类。
是具有高延展性,较宽范围形态比(一般≥3)的单个呈黑色或深灰色的夹杂物,一般端部呈锐角。
例如2MnO ·SiO 2球状氧化物类:标准图谱命名为D 类。
不变形,带角或圆形的,形态比较小(一般<3),黑色或带蓝色,表现为无规则分布的颗粒。
例如SiO 2单颗粒球状类:标准图谱命名为DS 类。
为圆形或近似圆形,直径≥13μm 的单颗粒夹杂物。
非传统类型夹杂物的评定也可以通过其形状与上述五类夹杂物进行比较,并注明其化学特征。
沉淀相类如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的评定,也可以根据它们的形态与上述五类夹杂物进行比较,并按上述方法表示其化学特征。
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测定夹杂物类别A B C D DS 总长度 总长度 总长度 数量 直径 评级图级别iμmμm μm 个 μm 0.5 37 17 18 1 13 1 127 77 76 4 19 1.5 261 184 176 9 27 2 436 343 320 16 38 2.5 649 555 510 25 53 898 822 746 36 76 3(<1181)(<1147)(<1029)(<49)(<107)注:D 类夹杂物的最大尺寸定义为直径类别细系粗系最小宽度最大宽度最小宽度最大宽度μm μm μm μmA 2 4>4 12B 2 9 >9 15C 2 5 >5 12D 3 8 >8 13注:D类夹杂物的最大尺寸定义为直径3. 试样制备3.1 试样尺寸夹杂物形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钢材压缩变形程度,只有在变形度相似的试样坯制备的截面上才能进行结果的比较。
国外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检验标准解析
国外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检验标准解析ISO非金属夹杂物检验标准(1)ISO 4967:2013ISO 4967:2013《钢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替代ISO 4967:1998,但其内容仅有极少变化,其检验方法及评级图均未改变。
该标准的1988版已被GB/T 10561-2005等同采用。
(2)ISO 9341-1996ISO 9341-1996《光学和光学仪器接触镜固定接触镜中夹杂物和表面缺陷不完备性的测定》,介绍了使用固定接触镜检测夹杂物和表面缺陷的方法和步骤,已于2006年废止,并由ISO 18369.3:2006 《光学和光学仪器接触镜第3部分:测试方法》替代。
美国非金属夹杂物检验标准(1)ASTM B796-2014ASTM B796-2014《粉末锻造件非金属夹杂物含量测试方法》,替代 ASTM B796-2007,适用于粉末锻造件中非金属夹杂物级别金相法测定,要求试样核心区域100%无孔隙检出。
如有空隙存在,则残余的孔隙很难与氧化物夹杂区分。
(2)ASTM E45-2013ASTM E45-2013《测定钢材夹杂物含量的试验方法》,是应用相当广泛的非金属夹杂物检验标准,其中的检验方法包括4种宏观检验方法和5种微观检验方法(手动和图像分析),用来描述钢中夹杂物的含量和检验结果的报告方法,其中5种微观检验方法包括:A法(最差视场法)、B法(长度法)、C法(氧化物和硅酸盐法)、D法(低夹杂物含量法)和E法(SAM评级法);ASTM E45建立了一系列描述典型夹杂物特征(尺寸,类型和数量)的标准参考图谱(JK图谱和SAE图谱),其中SAE图谱见SAE手册上推荐的J422操作规程;A 法(最恶劣视场),D法(低夹杂物含量)和E法(SAM评级)的图谱是以JK图谱为基础开发的,而C法(氧化物和硅酸盐法)使用SAE 图谱。
(3)ASTM E1122-1996ASTM E1122-1996《应用自动图象分析测定JK夹杂物级别的标准试验方法》,已于2006年作废,相关内容融合到新修订的ASTM E45-2013中的A法和D法中。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测定方法最新国家标准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测定方法最新国家标准摘要:对比分析了2005年修订发布的GB/T10561-200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与原GB/T10561-1989《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显微评定方法》的区别。
修订后的新标准于2005年5月13日发布、200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关键词:钢;非金属夹杂物;测定方法;国家标准Abstract:钢材是模具行业使用十分广泛的金属材料。
研究表明,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对钢的承载能力、塑性、冲击韧性及耐蚀性等都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一些重要的钢制零部件和模具,需要对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含量加以限制。
作为规范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检验方法的GB/T10561-200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是一项钢材生产与使用企业常用的国家标准。
该标准等同采用ISO4967:1998《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评级图显微检验法》,代替原GB/T10561-1989《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显微评定方法》,于2005年5月13日发布、200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贯彻执行该项新标准,可以使我国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检验评定方法与国际完全接轨。
1 采标程度本次修订,提高了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
1989年版标准是等效采用国际标准,而新标准则是等同采用国际标准。
即直接由相应国际标准翻译而来,只做了个别的编辑性修改。
和国际标准最大不同点,就是增加了资料性附录NA。
该附录给出了制取试样时的注意点等。
供参考。
2 标准名称本次修订,标准名称由原来的《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显微评定方法》修改为《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
修改后的标准名称与相应国际标准的名称是基本一致的。
修改的原因,一是考虑到等同采用国际标准,标准名称也应与相应的国际标准的名称保持一致。
二是原标准名称范围过大,没有准确概括本标准的内容范围。
目前,用显微方法评定夹杂物含量,除了用标准评级图评定这一人工方法外,还有自动图像分析法。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分析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分析发布时间:2022-09-02T01:28:12.49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4月8期(下)作者:李洪芳[导读] 非金属夹杂物在钢中含量虽少,但对材料性能影响较大,是钢材理化检验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李洪芳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化检验中心内蒙古包头市014010摘要:非金属夹杂物在钢中含量虽少,但对材料性能影响较大,是钢材理化检验中不可缺少的一项,但由于其数量少、分布无规律、来源无法控制、光学显微镜下特征复杂等特点,给非金属夹杂物检验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金相鉴定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与专业的工作,对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判定十分重要,也能够对钢的质量进行反映。
在金相显微镜下,对非金属夹杂物的形态与颜色等进行判断,并对透明度等各种性质进行分析。
关键词:钢;非金属;夹杂物如今,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对钢的质量和综合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影响钢材性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往往涉及到炼钢、轧钢和热处理等多道工序,而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存在是影响钢材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时甚至是决定性因素。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研究一直是炼钢连铸生产中的重要课题,夹杂物分析是评定钢材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并且被列为优质钢出厂常规检验项目之一。
钢中存在非金属夹杂物是不可避免的,钢中夹杂物包括内生夹杂物、外来夹杂物两大类,对于金相分析人员来说,如何正确判断和鉴定非金属夹杂物的性质是十分重要。
一、非金属夹杂物分类非金属夹杂物的分类方法也有很多种,根据非金属夹杂物的产生机理,可将其分为内生夹杂物和外来夹杂物两种,也是非金属夹杂物最常见的分类方法。
外来夹杂物主要是由耐高温材料、各类残渣或二者残留物,生成的废物。
外来夹杂物的形成是随机的,它是偶然性因素,人为不可控的,并且外来夹杂物是非规则的。
内生夹杂物是在炼钢过程中,各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含有O、S、N等元素的废物,这些废物不能及时排出去,因而形成了内生夹杂物。
非金属夹杂物判定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等级和分类根据GB/T 10561-200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标准规定如下:
A类:硫化物类夹杂物,由于它具有高的延展性,一般以单个细长的灰色夹杂物为常见类型,两端呈圆角状态。
B类:氧化铝类夹杂物,大多数没有变形,带角的,形态比小(一般﹤3 um),呈不规则的椭圆状,在金相显微镜下为黑色或蓝色的颗粒,沿钢材轧制方向排成一排,一排至少有3个以上颗粒组成。
C类:硅酸盐类夹杂物,具有较高的延展性,有较宽范围的形态比(一般≥3 um),其颜色呈黑色或深灰色夹杂,形态细长,一般头部呈锐角。
D类:球状氧化物类夹杂物,不易变形,带角或圆形状,形态比小(一般﹤3 um),是黑色或蓝色的,无规则分布的颗粒,这类夹杂物的组成比较多样复杂,有单相夹杂物,也有多相夹杂物,在金相显微镜下可见分布比较弥散。
DS类:为单颗粒的圆形球状夹杂物,直径较大,一般≥13um。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高,尺寸大是造成紧固件冷镦开裂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非金属夹杂物中B类和D类夹杂物,距线材表面越近危害性越大,所以要求B类夹杂物距表面2mm之内应不大于15μm。
B类和D类夹杂物一般控制在2级以内,这也可减少热处理淬火开裂的可能性,预防性。
钢中夹杂物知识
摘要:根据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来源和分类,综述了鉴定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方法和定量评级标准,并且给出了典型夹杂物的扫描电镜照片,分析了不同类型夹杂物的形成机理及其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基本特征。
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对钢的综合性能要求也日趋严格,相应地对钢的材质要求了越来越高。
非金属夹杂物作为独立相存在于钢中,破坏了钢基体的连续性,加大了钢中组织的不均匀性,严重影响了钢的各种性能。
例如,非金属夹杂物导致应力集中,引起疲劳断裂;数量多且分布不均匀的夹杂物会明显降低钢的塑性、韧性、焊接性以及耐腐蚀性;钢中呈网状存在的硫化物会造成热脆性。
因此,夹杂物的数量和分布被认定是评定钢材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并且被列为优质钢和高级优质钢出厂的常规检测项目这一。
非金属夹杂物的性质、形态、分布、尺寸及含量不同,对钢性能的影响也不同。
所以提高金属材料的质量,生产出洁净钢,或控制非金属夹杂物性质和要求的形态,是冶炼和铸锭过程中的一个艰巨任务。
而对于金相分析工作者来说,如何正确判断和鉴定非金属夹杂笺也因此变得十分重要。
1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来源分类1.1 内生夹杂物钢在冶炼过程中,脱氧反应会产生氧化物和硅酸盐等产物,若在钢液凝固前未浮出,将留在钢中。
溶解在钢液中的氧、硫、氮等杂质元素在降温和凝固时,由于溶解度的降低,与其他元素结合以化合物形式从液相或固溶体中析出,最后留在钢锭中,它是金属在熔炼过程中,各种物理化学瓜形成的夹杂物。
内生夹杂物分布比较均匀,颗粒也较小,正确的操作和合理的工艺措施可以减少其数量和改变其成分、大小和分布情况,但一般来说是不可避免的。
1.2 外来夹杂物钢在冶炼和浇注过程中悬浮在钢液表面的炉渣、或由炼钢炉、出钢槽和钢包等内壁肃落的耐火材料或其他夹杂物在钢液凝固前未及时清除而留于钢中。
它是金属在熔炼过程中与外界物质接触发生作用产生的夹杂物。
如炉料表面的砂土和炉衬等与金属液作用,形成熔渣而滞留在金属中,其中也包括加入的熔剂。
谈针对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有效检验
103冶金冶炼M etallurgical smelting谈针对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有效检验亓成双1,都鲁平2(1.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莱芜分公司,山东 济南 271104;2.山东钢铁集团烟台钢管有限公司,山东 烟台 265304)摘 要: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包括了外来夹杂物和内生夹杂物两大类。
其中,外来夹杂物指的是钢液凝固过程中没有及时浮出而残留夹杂在钢中的耐火材料和炉渣等。
而内生夹杂物指的是钢在冶炼过程中,因为脱氧剂的加入以及氮、硫等元素溶解度下降,会形成非金属性质的氧化物、硅酸盐以及硫化物和氮化物等。
钢材料的韧性、塑性以及疲劳性能会因非金属夹杂物的存在而降低,并且,其危害会随着钢的强度增高而增多。
因此,对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检验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钢;非金属夹杂物;有效检验中图分类号:TG14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02-0103-2 收稿日期:2020-01作者简介:亓成双,男,生于1985年,汉族,山东莱芜人,本科,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钢铁冶金原辅材料的试验分析。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来源无法控制、分布不规律、数量少以及光学显微镜下特征复杂等特点决定了其检验工作难度之大。
因此,本人围绕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来源、特点、分类、影响等方面展开研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或加深对其的了解与认识。
1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来源钢的冶炼、浇注、凝固和结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极容易有非金属夹杂物的产生。
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是钢材料脱氧、钢液凝固的过程中产生的非金属化合物,分为了外来夹杂物和内生夹杂物两大类。
其中,外来夹杂物是指在金属熔炼过程中和外界物质发生接触进而作用产生的夹杂物。
而内生夹杂物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钢材熔炼过程中,钢液凝固前未及时浮出而留在钢中的脱氧反应产生的氧化物等产物;另一种则是由于在凝固和降温时溶解度的降低,钢液中溶解的杂质元素和其他元素结合并以化合物的形式从固液体、液相中析出最终留于钢锭之中[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的分类
(一) 夹杂物的来源
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按其形成原因可分为两类:即内生夹杂物和外来夹杂物。
内生夹杂物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脱氧剂及合金添加剂和钢中元素化学反应的产物,在钢液凝固前未浮出而残留在钢中。
(2) 出钢、浇注过程中钢水与大气接触,钢水中易氧化、氮化元素的二次氧化、氮化产物。
(3) 出钢至铸锭过程中,随钢水温度的下降,造成氧、硫、氮等元素及化合物溶解度的降低,因而产生或析出各种夹杂物。
一般的讲,内生夹杂物较为细小,合适的工艺措施可减少其含量,控制其大小和分布,但不可能完全消除。
外来夹杂物的主要来源有二个途径:
(1) 冶炼、出钢及浇注过程中,钢水、炉渣及耐火材料相互作用而被卷入的耐火材料或炉渣等。
(2) 与原材料同时进入炉中的非金属夹杂物。
这类夹杂物一般较粗大,只要工艺、操作适当是可以减少和避免的。
钢中常规检验遇到的夹杂物多数是内生夹杂物。
(二) 夹杂物的分类
1. 按夹杂物的化学组成分类
通常根据夹杂物的化学组成可分为简单氧化物(如AlO,SiO);复杂氧化物(如232
FeO•AlO,CaO•AlO);硅酸盐及硅酸盐玻璃(如2FeO•SiO);硫化物(如MnS,FeS);氮23232
化物(如TiN);复杂夹杂如硫氧化物(CeOS),氟氧化物(LaOF),氮碳化物(TiCN),硫碳22
化物(TiCS)等。
422
钢中实际存在的夹杂物与钢的成分、冶炼过程、脱氧方法等因素有关。
2. 按夹杂物的塑性及分布分类
在生产检验中又根据夹杂物的塑性及分布特性分为脆性夹杂物、塑性夹杂物、点状不变形夹杂物。
(1) 塑性夹杂物热变形时具有良好的范性,沿变形方向延伸成条带状。
属于
这类的夹杂物有硫化物及含SiO量较低的铁锰硅酸盐等。
2
(2) 脆性夹杂物热加工时形状和尺寸都不变化,但可沿加工方向成串或点链
状排列。
属于这类的夹杂物有AlO,CrO等。
2323
(3) 点状(或球状)不变形夹杂物铸态呈球状,热加工后形状保持不变,如SiO 及2SiO含量较高的硅酸盐等。
2
(4)半塑性夹杂物指各种复相的铝硅酸盐夹杂。
基底铝硅酸盐有范性,热加工时延伸变形,但其中包含着的析出相如AlO等是脆性的,加工时保持原状或只是拉开距离。
23
除此之外,夹杂物还可根据化学稳定性的不同,分为易溶于稀酸,甚至在水中就能分解的不稳定夹杂物和在热的浓酸中才能溶解的稳定夹杂物。
或按照钢的类型和成分分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