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问题的分析及应对策略
张国阳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市北碚区400715)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却存在日益缺失的问题,本文通过阐述人文素养的含义和重要性,调查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表现,进而分析其原因,得出提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人文素养;缺乏;教育
随着新千年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推进,我国的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定提高,教育事业也在变革中发展,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在肯定主流思想积极向上的前提下,我们也不得不承认,青少年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也表现出诸多问题,例如生活自理能力差、责任心不强、心理素质差、漠视传统文化等等。而究其原因,是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这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人文素养的含义和重要性
所谓“人文素养”,其核心指的是是指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它是人类文化的灵魂,是人类精神家园的宿主,对人类的心理机制、情感世界、意志能力、价值取向、审美体验、意识形态和理想模式都具有决定作用。人文素养又可分为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人文知识是基础和前提,人文精神是核心,人文行为是目的和表现方式。人们通过学习文学、历史、艺术、道德伦理等人文知识,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又通过人文精神的指导,做出诸如助人、自强等人文行为。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是民族的脊梁,是国家的希望,他们的人文素养不仅关系到一个民族的世界竞争力,也关系到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更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尊严和民族精神的塑造。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利于大学生的思维和智力的发展,增强大学生的耐挫折和适应能力,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力提倡人文教育的潘光旦说:“如果学校培养的只是有一技之长但无人文情怀而又自以为是的专家,这样的人是一个畸
形的人、零碎的人、不健全的人,这样的人越多,合作就越困难,工作冲突也就越多,国家和谐康泰越不可能。”
二、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现状
人文素养的缺失,集中表现为指大学生应有的文学修养过低,历史文化知识贫乏,心理素质差,道德理想追求迷茫,待人接物的价值评判缺少起码的悲天悯人情怀。钱理群在《致青年朋友》中专门给80后存在的弊病诊脉开方,“我和许多当代大学生做过讨论,发现‘生活缺乏目标,缺乏责任感’是一个最根本的、让许多年轻人最感困惑的问题。”
据《河北省高校人力资源现状及未来发展研究》课题组调查显示;读过四大名著的仅为5%。华中理工大学曾做过调查要求大学生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黄河大合唱》、《二泉映月》、《天鹅湖》、《蓝色多瑙河》、《梁山伯与祝英台》6部音乐作品的词曲作者。全部答对者只有13%。据2004年浙江省社科联公布的“首届浙江省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及需求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浙江省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达标率仅为7.5%。其中大专(理工科)达标率为26.8%,大专(文科)达标率为32.3%。大学本科及以上(理工科)为41.9%,大学本科及以上(文科)为58.8%。
《中国青年报》2008年l1月13日报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今年1O月发布的数据表明,我国15~34岁的人群中,自杀是第一位的死亡原因,占18.9%。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腾讯网教育频道,对7080名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89.3%的大学生有过极度心理体验,比如极度失望、极度愤怒、极度孤独等,但仅有8%的大学生寻求过帮助。同时,55.1%的大学生认为高校应该加强生命教育。
笔者还对此进行过大量调查,对西南大学的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发出调查问卷1000分,收回967份,以期得出大学生对自己本身人文素养高低的认识,经过统计分析,结果同样令人震惊:
73.53%的受访者认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趋于功利与现实;
72.29%的受访者认为当代大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淡漠,自律性差;
60.08%的受访者认为当代大学生追逐新潮文化,陶醉网络文化,漠视中国传统文化;
65.77%的受访者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消极,缺乏人生目标和方向;
而认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凸显和缺乏是非评判能力的也分别达到43.23%和45.50%。
从以上诸多数据中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和不足已经不容忽视,而其原因均源于大学生基本人文素养的缺失。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已经提升到了事关国家与民族的未来的高度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已迫在眉睫。三、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加深、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进程的加剧,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开始出现多元化取向,身处象牙塔内的大学生自然也难免免地受到波及和冲击。一方面是课堂上书本中的集体主义、理想主义,一方面是社会中生活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大学生陷入多重价值标准中不能自拔,在心智尚未发育成熟时,导致价值迷失和心理失衡。
当今社会生活压力日益增大,竞争日趋激烈,找工作难、买房难、买车难、结婚难,这是我国社会中的一大现实,也是大学毕业生必须面对的问题。随着大学生的贬值,大学生就业时的低待遇高风险使得读书无用论再次甚嚣尘上。很多大学生对未来不自信,对前途迷惘,甚至少数学生对社会对人生充满了悲观失望的情绪。
以上因素深刻影响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利于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育,也使大学生难以安心地学习,成为大学生人文素养低的重要原因。
(二)教育制度的弊端和大学现状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得人文素质教育在教材上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战略安排,教育方法也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升学压力使文科生的人文知识仅限于高考的要求,很难真正影响学生的内心,缺乏贯穿其中的人文精神,而理科生对人文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不够完善,甚至出现了人文知识的空白。到了大学,高校人文教育常常注重只是在课堂教学,而对文化氛围的营造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重视不足。很多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在校期间往往只是埋头做实验、搞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