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生物-神经调节-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生物专题练习神经调节1.经过灯光刺激与食物多次结合,建立狗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后,下列操作不能使该反射消退的是()A.灯光刺激+食物B.仅食物C.声音刺激+食物D.仅灯光刺激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B.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C.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D.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3.下图为反射弧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代表效应器B.②代表神经中枢C.③中突触处兴奋传递方向是双向的D.④未兴奋时,膜两侧电位呈外正内负4.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下图为人体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其中表示神经中枢的是()A.①B.③C.④D.⑤5.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
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
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地收缩,大脑也能产生感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大脑支配肌肉运动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⑥⑤④B.肌肉受到刺激不由自主收缩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①②③C.兴奋只能由⑦传递至③而不能由③传递至⑦D.肌肉受到刺激后,大脑产生感觉的兴奋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6.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言语区的调节只是大脑中枢参与的活动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7.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8.下列有关健康成年人脑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人类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B.哺乳动物的大脑皮层均有言语区C.人脑即人的大脑D.脑干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9.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时膜两侧电位为外负内正B.兴奋部位的膜两侧电位为外正内负C.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化学信号形式传导D.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10.下列膜电位变化的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神经纤维由静息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的是()A.B.C.D.1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的。
神经调节练习答案

1.解析: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的方式通过突触前膜的,而不是主动运输。
答案:C2.解析:缩手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其中枢在脊髓灰质;疼痛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躯体感觉中枢。
答案:B3.解析:本题考查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突触部位兴奋单向传递的理解。
膝跳反射的传入神经末梢为树突末梢,树突末梢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将兴奋传到细胞体,然后再通过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通过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故A、B、D项中“树突→突触”都是错误的。
答案:C4.解析:存在于突触小体中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以突触小泡形式被运输到突触前膜,再以胞吐形式运出细胞,在此过程中需要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参与;突触小体是轴突末端膨大的部分,只能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将使突触后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若发生抑制,则突触后膜不会出现电位逆转;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递。
答案:A5.解析: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细胞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与细胞膜外的电流方向是相反的。
此图中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从a到b,膜内电流方向也是a到b,膜外电流方向是从b到a。
答案:A6.解析:根据图示可知,参与这一活动的突触有6个,那么至少有7个神经元。
伸肌和屈肌均属于效应器,它们同时兴奋时,会导致人体大腿两侧肌肉同时收缩,引起腿直立。
答案:D7.解析:题中甲图中3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3的内容物释放至5中主要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
答案:A8.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刺激强度在S1~S4时,不产生兴奋,而S5之后出现兴奋,此时细胞膜的电位是外负内正,说明刺激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兴奋,A选项正确,而D选项错误。
S5~S8期间,虽然刺激强度在增加,但兴奋不变,说明B选项错误。
在S1~S4期间,离子进出达到平衡,不改变膜电位,故C选项错误。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题(附详细答案)知识点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下列现象是反射的是() A.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B.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C.被针刺感到了疼痛D.手碰到火焰立即缩手2.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3.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4.下列关于感受器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能将特定的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B.感受器直接将感受到的刺激传入大脑皮层C.各种感受器都有各自的适宜刺激D.感受器可产生适应现象知识点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5.静息时,大多数神经细胞的细胞膜() A.对阴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氯离子大量流出膜外B.对阳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钠离子大量流出膜外C.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小,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D.对钠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大,对钾离子的通透性比较小6.下图表示蛙坐骨神经的膜电位变化与对应的膜内外离子变化。
据图分析,离子Ⅰ、Ⅱ分别是()A.K+、Na+B.H+、K+C.Na+、K+D.Na+、H+7. 已知神经细胞膜两侧离子分布不平衡是一种常态现象,细胞不受刺激时,膜外有较多的正电荷,而膜内则相反,如图所示。
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此时膜内外会产生相应的电流,则膜外与膜内电流方向为()A.膜外b→a;膜内a→b B.膜外b→a;膜内b→aC.膜外a→b;膜内a→b D.膜外a→b;膜内b→a8.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能力提升9.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又有效应器B.参与反射弧的神经元的细胞体不都在b中C.若在Ⅰ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D.在Ⅱ处施加刺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10. 图1的神经纤维上有A、B、C三个点,现将一个灵敏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A、B两点,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则电流变化情况为图2中的()11.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
神经调节练习题

神经调节练习题神经系统是人体中枢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接收、传导和处理各种信息,以维持人体的正常运作。
本文将通过一些练习题来测试读者对神经调节的理解和知识。
请读者认真思考每个问题,并在心中作出答案,最后可以通过相关参考答案来对比自己的回答,并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正。
练习题一:神经递质1. 人体中神经递质的种类有多少?列举出其中的几种。
参考答案:人体中已知的神经递质种类有超过100种,其中包括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和谷氨酸等。
2. 请简要介绍一下乙酰胆碱的作用和功能。
参考答案:乙酰胆碱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参与运动控制、学习记忆和认知功能。
它还在周围神经系统中参与控制随意肌肉的运动。
3. 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再摄取对神经信号传导有什么影响?参考答案: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再摄取是神经信号传导的重要环节。
释放过程使神经递质能够传递信号,再摄取过程则能够终止信号的传导,使神经系统能够快速调节和控制。
练习题二:神经调节机制1. 简述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区别。
参考答案: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周围神经系统的输入信号,并发出相应的输出信号。
周围神经系统由神经和神经节组成,传递信息和指令到身体各部位。
2. 神经调节是如何实现的?请简要描述。
参考答案:神经调节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周围神经系统的调控来实现的。
中枢神经系统接收来自感觉器官的输入信号,经过处理和分析后,产生相应的输出信号,通过神经纤维传导到周围神经系统,最终对身体产生调节和控制作用。
3. 神经调节可以影响哪些生理过程?参考答案:神经调节可以影响人体的许多生理过程,包括但不限于运动控制、自主神经调节、心血管功能、消化吸收和内分泌调节等。
练习题三:自主神经系统1. 请简述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差异。
参考答案:交感神经系统主要参与应激反应和体力活动时的调节,促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增强血糖水平等;副交感神经系统则起到相反的作用,主要参与休息和消化过程的调节,促进心率减慢、血压降低,增强消化功能等。
神经调控的主要方式(练习题及答案)

神经调控的主要方式(练习题及答案)练题一:
1. 什么是神经调控?
2. 列举三种主要的神经调控方式,并简要解释它们的作用。
3. 在生理学中,什么是突触?突触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进行调控?
练题一答案:
1. 神经调控是指神经系统通过一系列的机制和过程,对身体的
生理功能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2. 三种主要的神经调控方式包括:
- 神经递质调控: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化
学物质,它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释放量来调节神经传递的效果。
- 突触可塑性调控:突触可塑性是指突触的连接强度可以根据神经活动的频率和强度而发生变化。
通过突触可塑性,神经系统可以调节神经信号传递的强度和效率。
- 神经网络调控:神经网络是由大量神经细胞相互连接而成的复杂网络结构。
神经网络调控是指通过改变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和强度,来调节整个神经网络的功能和活动。
3. 在生理学中,突触是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特殊连接点。
突触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调控:
- 前突触调控:前突触是指信息的发送端,它可以通过改变神经递质的合成、储存和释放来调控突触传递的效果。
- 后突触调控:后突触是指信息的接收端,它可以通过改变神经细胞上的受体数量和灵敏度来调控突触传递的效果。
- 突触间隙调控:突触间隙是前突触和后突触之间的空隙,它可以通过改变神经递质的扩散和清除速度来调控突触传递的效果。
以上是神经调控的主要方式和相关解释。
初中神经调节试题及答案

初中神经调节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 反射B. 感觉C. 运动D. 思维答案:A2.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A. 细胞体和轴突B. 细胞体和树突C. 细胞体、轴突和树突D. 轴突和树突答案:C3. 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通过的结构是()A. 突触B. 神经纤维C. 细胞膜D. 细胞核答案:A4.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A. 相互独立B. 相互影响C. 互不相关D. 完全相同答案:B二、填空题1. 神经系统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
答案: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2. 神经调节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
答案:神经元3. 突触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答案: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简答题1. 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
答案: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调节机制。
神经调节主要通过神经系统来实现,其特点是快速、精确、短暂,主要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在神经元之间传递。
体液调节则是通过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来调节,其特点是缓慢、广泛、持久,主要通过体液运输激素来影响生理过程。
2. 描述神经元的结构特点。
答案: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其结构特点包括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主体部分,包含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树突是细胞体延伸出的分支,主要负责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息;轴突是细胞体的长突起,负责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
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称为轴突末梢,它们与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形成突触,实现信息的传递。
3.3神经调节 练习题(含解析)

神经调节一、单选题1.如图是视觉形成的示意图,其中汇聚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属于反射弧中的( )A. 感受器B. 效应器C. 神经中枢D. 传入神经2.“望梅止渴”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讲的是魏武帝率部行军途中,三军皆渴,于是传令前面有梅林,士兵听后口中生津,士气大振。
故事中反映的神经活动( )A. 由反射弧完成B. 只有大脑皮层参与C. 属于简单反射D. 没有大脑皮层参与3.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人的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A. 大脑B. 小脑C. 脑干D. 脊髓4.神经系统中,起到“司令部”作用的是( )A. 神经元的细胞体B. 周围神经系统C. 中枢神经系统D. 脊髓5.家兔适应陆地生活,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四肢,它的神经系统的组成是( )A. 脑和脊髓B. 大脑和小脑C. 脑、脊髓和神经D. 大脑、脊髓和神经6.关于神经系统中高级中枢的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脑皮层听觉性语言中枢发生障碍的患者听不到别人讲话B. 大脑皮层能通过控制低级中枢来控制四肢的活动C. 人类的高级神经中枢在脊髓D. 每个神经元由很多细胞构成7.下列动物中神经系统最发达的是( )A. 猫B. 蝗虫C. 蚯蚓D. 扬子鳄8.在一次消防逃生演练中,小科作出的部分反应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图中X 表示感受器B. 图中存在两条反射弧C. 若传出神经②受到损伤,则肌肉无法收缩D. 逃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9.兔的心脏受A、B两种神经支配,某学者为了研究A、B两种神经对心率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先测定正常情况下兔的心率,然后分别测定阻断A神经或B神经后的心率。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据表所作的推测正确的是( )A. A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B神经对心率没有明显影响B. A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B神经的作用是减缓心率C. A,B两种神经的作用相同,都是减缓心率D. A神经的作用是减缓心率,B神经的作用是促进心跳加快10.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a是效应器,能接受刺激并作出反应B. c是神经中枢,不受其他结构的调控C. d能将来自c的神经冲动传至e,引起反射D. e是感受器,能接受外界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11.如图所示为小科学习“人体内的膝跳反射”后整理的部分笔记,他的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A. 标注①B. 标注②C. 标注③D. 标注④12.如图示缩手反射的神经结构,下列描述正确的是()①该图表示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②图中的5是效应器③反射过程中,神经传导的途径和方向是:1→2→3→4→5④该神经结构完成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④二、填空题13.男孩路经某处时,听见犬吠快速逃离。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反应B.应激性C.适应性D.反射2.下列各种现象,属于条件反射的是()A.沸水烫手,手立即缩回B.叩击膝下韧带,小腿前踢C.预备铃响,学生进教室D.强光刺激,眼瞬间闭合3.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A.大脑皮层、下丘脑B.下丘脑、大脑皮层C.下丘脑、脊髓D.脊髓、大脑皮层4.你拿第一枝玫瑰时,被刺扎了一下,你会快速缩回手。
于是你拿第二枝玫瑰时会很小心,不被扎到。
分析第一次和第二次拿玫瑰时的现象,依次属于哪种反射()A.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B.条件反射、条件反射C.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D.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5.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B.人脑的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的低级中枢进行调控C.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6.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B.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C.颅腔内的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脊髓位于脊柱椎管内,属于外周神经系统D.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7.去甲肾上腺素(NE)是某些“神经—肌肉”接点处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NE能和突触后膜上的α受体结合,使肌肉收缩;也能和突触前膜上的β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前膜释放NE。
某实验小组为研究某药物对α受体和β受体是否均有阻断作用,施加该药后,发现突触间隙的NE量是对照组的20倍,但肌肉没有收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药物应施加在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上B.该药物只能识别α受体,不能识别β受体C.该药物对α受体和β受体都无阻断作用D.该药物对α受体和β受体都有阻断作用8.在一条离体的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一定强度的电刺激,使其兴奋,则()A.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仅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B.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仅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C.未兴奋部位的膜内表现为正电位,膜外也是正电位D.兴奋部位的膜外表现为负电位,膜内表现为正电位9.下列有关真核细胞中部分膜的结构及功能的表述有误的是()A.叶绿体内膜——在光合作用中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B.线粒体内膜——ATP合成酶使ADP和Pi形成ATPC.突触后膜——接受刺激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高尔基体膜——参与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蛋白的形成10.如图是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通过a运输方式进入细胞,甘油通过b方式进入细胞B.葡萄糖通过b运输方式进入人的红细胞C.Na+只能通过c运输方式进入细胞D.神经递质通过c运输方式进入突触间隙二、综合题11.图甲是神经元模式图,图乙是脑的纵剖面图。
高三生物第2章 神经调节(含答案)

第2章神经调节1、人的神经系统包括哪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什么?脑;脊髓。
3、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脑干,水平衡,血糖平衡,体温调节的中枢,生物节律:下丘脑,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膝跳反射中枢:脊髓4、小脑的功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5、连接脊髓和脑其他部分的重要通路是?脑干6、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是?脊髓7、外周神经系统按分布分为?脑神经脊神经8、脑神经对数?分部?作用?12对,主要分布在头面部,管理头面部的感觉和运动、支配内脏器官9、脊神经对数?分布?作用?31对,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管理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支配内脏器官10、传入神经又称为?感觉神经11、传出神经又称为?运动神经12、传出神经可以分为?躯体运动神经,内脏运动神经13、内脏运动神经又称为?自主神经系统14、自主神经系统由哪里发出?脑与脊髓15、自主神经系统?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16、自主神经系统由哪两部分组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17、当人处于兴奋状态或安静状态时,哪种自主神经系统占优势?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18、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瞳孔、支气管、心跳、血管、肠胃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膀胱活动,胰岛A细胞分泌的变化分别是?瞳孔和支气管扩张;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肠胃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不会导致膀胱缩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含量上升19、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瞳孔、支气管、心跳、肠胃蠕动和消化液分泌、膀胱活动的变化分别是?瞳孔收缩和支气管收缩;心跳减慢;肠胃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加强;会导致膀胱缩小20、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
21、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22、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由谁共同完成?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
周测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含答案)

生物周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是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成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定会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2.兴奋是动物体或人体内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下列关于兴奋的描述正确的是A.兴奋必须在完整的反射弧结构中才能产生B.前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总能引起后一个神经元的兴奋C.神经元既能够产生兴奋,也能够传导兴奋D.在反射弧中兴奋总是以生物电的形式传递3.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4下列反射中,属于条件反射的是A.膝跳反射 B.司机在路口看见红灯就停车C.排尿反射D.吃肉时会流唾液5.下图表示一种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若在图中箭头处施一强刺激,则图中a、b、c、d、e 能检测到兴奋的有几处A.2处B.3处C.4处D.5处6.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A.大脑皮层B.下丘脑 C.延髓 D.垂体7.下图表示神经纤维的模式图,若在刺激点处施以刺激,会引起膜内外a、b和c之间形成局部电流,有关的电流方向是()A.膜内的电流方向是b→a,膜外的电流方向是a→bB.膜内的电流方向是a→b,膜外的电流方向是b→aC.膜内的电流方向是b→c、a→c,膜外的电流方向是c→b、c→aD.膜内的电流方向是c→b、c→a,膜外的电流方向是b→c、a→c8.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9.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 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10.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B.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C.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D.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11.止痛药(如“杜冷丁”)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在阻断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不变。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含解析)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元受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手部受到针扎刺激后,将表现为A.有疼痛感觉,能缩手B.无疼痛感觉,不能缩手C.有疼痛感觉,不能缩手D.无疼痛感觉,能缩手2.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一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3.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在s处给予刺激,则在a处可测到电位差的变化B.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C.若兴奋由a传导到e,则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是通过递质形式传递的D.若兴奋由a传导到e,则a→b的传导速度大于d→e的传导速度4.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
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5.下列关于神经系统调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弧,反射弧的结构基础是反射B.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由于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造成Na+外流,形成膜电位为外正内负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D.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6.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或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不正确的是( ) A.B.C.D.7.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增长,尿床现象逐渐减少,一定年龄后可以有意识的控制排尿。
该现象说明()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B.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受脑中高级中枢调控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D.婴幼儿排尿反射的反射弧不完整8.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D.意识丧失的病人能排尿但不能控制,意识恢复后可控制9.某人因意外受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
神经调节专项练习附带答案

神经调节专项练习附带答案1.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2020山东卷第7题)2.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
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
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B.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消耗ATP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D.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2020北京高考第9题)3.光线进入小鼠眼球刺激视网膜后,产生的信号通过如图所示过程传至高级中枢,产生视觉。
有关上述信号产生及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光刺激感受器,感受器会产生电信号B.信号传递过程中有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之间的转换C.产生视觉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D.图中视觉产生的过程包括了完整的反射弧(2018全国Ⅲ卷第3题)4.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 ) 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5.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2019全国Ⅰ卷第30题)6.(8分)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
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神经调节练习题及答案

神经调节一、单选题:1.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A.不同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导 B.不同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C.所有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痛觉中枢失去功能2. 下图表示一种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若在图中箭头处施一强刺激,则图中a、b、c、d、e能检测到兴奋的有几处A.2处 B.3处 C.4处 D.5处3.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
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4.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经遭到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5.下列关于神经传导和相关结构与功能的表述正确的是A.突触小体能够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突触传递可以使上一个神经元对下一神经元起抑制作用C.感受器是传入神经元末梢,效应器是传出神经元末梢D.感受器的基本功能是感受刺激,形成感觉6.损伤大脑皮层的S区,病人能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却不会讲话;损伤H区时,病人看不懂文字、听不懂别人的谈话,但却能讲话写字。
这表明()A.语言功能在语言中枢也有细致分工 B.语言功能与语言中枢之外的中枢有关C.语言中枢位于大脑左半球外侧面 D.语言中枢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7.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刺激③处,该处细胞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B.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④,E 不能产生反应C.兴奋在①处神经纤维上传导速度较在②处快D.若在④处施加一较强电刺激,图中①一⑤处能测到兴奋的只有⑤8、若在图甲所示神经的右侧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A.②→①→②→③→②B.②→③→②→①→②C.③→②→①→②→③ D.③→②→①→②→③二.多选题9.某同学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神经细胞的神经突触结构,如图是某同学按电子显微镜扫描图像绘制的简图。
神经调节练习题

神经调节练习题【基础达标】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中【答案】A 在同一个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递一般是从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如果这个反射弧只有两个神经元组成,那么刺激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与刺激感受器相同的反应。
因为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
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一般是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神经中枢经传出神经把兴奋传递给效应器,不会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
人体的神经中枢包括大脑皮层、小脑、脑干和脊髓等,如完成条件反射的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2.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基础【答案】C【解析】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
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钠离子通道打开,导致Na+大量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只能单向传递。
故C错误。
3.如图甲、乙分别表示同一细胞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静息电位是指①②之间的膜内电位差B.兴奋由图甲部位传导至图乙部位时,不需要消耗能量C.图乙的分泌物可能是某种激素D.图甲传导的兴奋在图乙部位将化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答案】C【解析】静息电位是指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电位,不能用①②之间的膜内电位差表示,A错误;兴奋的传导过程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图乙表示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而有些激素是分泌蛋白,C正确;图甲传导的兴奋在图乙部位将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在突触后膜再转换为电信号,D错误。
神经调节习题和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四)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2.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成人可以“憋尿”体现了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的控制作用B.感受器和效应器不一定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中C.体内外刺激作用于机体后,产生的兴奋只有传到大脑皮层,机体才能产生感觉D.学习和记忆是只有人脑才有的高级功能3.(2012·上海高考)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
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 ) A.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D.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4.(2013·洛阳统考)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钠、钾离子的跨膜运输C.ATP的合成和分解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5.将枪乌贼的巨大轴突置于体内组织液的模拟环境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若减小模拟环境中Na+浓度,则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B.若增大模拟环境中Na+浓度,则刺激引发动作电位所需时间变短C.若增加静息电位时膜对K+的通透性,则静息电位的绝对值不变D.若增大模拟环境中K+浓度,则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变小6.右图为神经纤维受刺激后所测得的膜电位变化,A、B、C、D为四种测量方式,其中能测出这种膜电位变化的是( )7.(2013·南通一调)如图为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B.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即失去活性C.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D.①能接受各种刺激,引起②的反应8.如下图所示,甘氨酸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从而使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有关人脑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语言功能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 B.大脑皮层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脑中高级中枢可对脊髓中相应低级中枢进行调控
D.由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2.生活中有以下现象:①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②由于惊恐、害怕而出现无意识排尿。
以上现象说明( )
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3.根据下面的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神经元兴奋时,将④中的物质释放到⑤中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B.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出现方向相反的2次偏转
C.若①中含有一致病基因,则该致病基因来自其外祖母
D.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将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
4.研究表明,同一突触小体中可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此现象称为递质共存现象。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中无递质
B.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既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C.同一突触后膜上可能存在多种受体
D.共存的递质可能起协同作用也可能起拮抗作用
5.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B.兴奋由c传导到e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C.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D.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两次
6.下图所示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M、N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
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合称为突触小体,是神经元树突的末端
B.a点兴奋时,膜内电位a点为正、b点为负
C.神经递质存在于②中,⑤处液体属于组织液
D.经④释放的神经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N的兴奋
7.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C.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D.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
8.神经调节是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模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感受器是指A处的感觉神经末梢及与之相连的皮肤
B.神经冲动在神经细胞B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膜内电流方向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
部位
C .神经冲动在F 处的传递方式一般是: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突触后膜受体接受信息一定产生兴奋
D .直接刺激
E 处,肌肉细胞E 收缩,这属于反射活动的另一种形式
9.上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图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或轴突,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
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手先缩回来后产生痛觉。
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中A 为感受器,E 为效应器
B .未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神经纤维A 处的电位分布为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C .由图可判定乙中兴奋可传至甲
D .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只能引起乙的兴奋
10.已知肌肉受到刺激会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
取三个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按下图连接,图中②、④、⑥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
刺激③可引起右肌肉收缩,中肌肉和左肌肉也随后相继收缩。
现直接刺激⑤,则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 )
A .左肌肉
B .左肌肉和中肌肉
C .中肌肉和右肌肉
D .左肌肉、中肌肉和右肌肉
11.右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 端与效应器相连接,
B 端与感受器相连接
B .
C 处的液体是组织液,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影响兴奋的传递
C .刺激
D 点,在
E 处测到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
单方向的
D .把某药物放在C 处,刺激
E 点,D 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兴
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12.右图表示神经调节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 .结构③的存在使相邻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单向传递
B .神经冲动传到②处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C .①处兴奋时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
D .若刺激Ⅱ处,则在Ⅰ和Ⅲ处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
13.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可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
当给予某种药物后,
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
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
则该药物( )
A .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B .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C .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D .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缘故
14.乙酰胆碱的主要功能是从神经细胞携带信号到肌肉。
一旦信号通过,立即发生乙酰胆碱――→胆碱酯酶乙酸+胆碱。
分解后的胆碱在Na +协同下运入细胞重新合成乙酰胆碱,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发生能提高动物的适应能力
B .该酶的作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C.乙酰胆碱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前膜而传递兴奋
D.神经毒气与该酶结合可扰乱心肌信息传递
15.肉毒杆菌素是从肉毒杆菌中提取的一种细菌毒素蛋白,它能阻遏乙酰胆碱释放,从而起到麻痹肌肉的作用。
美容医疗中通过注射适量的肉毒杆菌以达到除皱效果。
肉毒杆菌毒素除皱的机理最可能是( )
A.抑制核糖体合成乙酰胆碱 B.抑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
C.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阻遏与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被清除
D.与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阻止肌肉收缩
16.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
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 )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
17.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
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__。
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________点可产生兴奋,图丙中共有突触________个。
(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______________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______________融合,通过A细胞的________作用,进入突触间隙。
(5)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______________,使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
1.B 2.D 3.A 4.A 5.C 6.B 7.B 8.B 9.A 10.B
17.(1)感受器 d 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递质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3)神经中枢a、b、c、d、e 3
(4)高尔基体突触前膜胞吐(5)兴奋或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