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人教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以及西安事变的过程及其影响。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标志着日本侵华的全面开始,中国人民进入了局部抗战时期。
而西安事变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事件,导致了国共合作的初步形成,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中国的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详细过程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影响,理解九一八事变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2.了解西安事变的经过和影响,理解西安事变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
3.能够分析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和影响。
2.西安事变的经过和影响。
3.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九一八事变的图片和西安事变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呈现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和影响,让学生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详细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和影响,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拓展能力。
初中《西安事变》教案
初中《西安事变》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 掌握西安事变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1. 西安事变的背景和经过。
2. 西安事变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难点:1.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 学生对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的理解和培养。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历史》有关西安事变的内容。
2. 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安事变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 提问:“你们知道西安事变吗?它对中国历史有什么重要意义?”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西安事变的背景,如国内外形势、蒋介石的政策等。
2. 详细讲解西安事变的经过,如张学良、杨虎城的行动,蒋介石的态度等。
3. 分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等。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西安事变对中国历史有什么意义?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情感教育(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张学良、杨虎城等民族英雄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如何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西安事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 强调西安事变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使学生了解了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掌握了西安事变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有需改进之处,如在课堂讨论环节,可以增加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度,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初二历史上册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教案
教学目标
1.明白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2.了解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3.明白西安事变,明白得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教学重点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教学内容
新
课
导
入
导入1(视频式导入)多媒体播放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事变后。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护送蒋介石回南京,表现了他的大义,而蒋介石却扣押了他,张学良将军从此遭终身监禁,留下了“千古功臣的千古奇冤”和世人深深的遗憾。杨虎城将军也遭国民党逮捕,于新中国成立前夕在重庆惨遭杀害。什么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爆发的缘故是什么?什么缘故得到了和平解决?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内容。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D.淞沪会战
2.下列关于一二·九运动的阻碍叙述正确的是(D)
A.中国进入了局部抗战时期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D.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3.张学良(1901—2021年)回忆说:“我的情况是到36岁,以后就没有了……从21岁到36岁,这确实是我的生命。”张学良“36岁”时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是(B)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掀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差不多终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终止语: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激化。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国共两党由对抗到合作。
板书
设计
当堂
达标
1.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军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之情。这首歌创作的背景是(A)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公开课获奖教案_0
教学设计:《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材版本:人教2011课标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8课课标要求: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日本侵略者制造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认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了解西安事变的经过,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播放《松花江上》、演唱《义勇军进行曲》、赏析歌词《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合唱《少年中国》等方式,通过歌词赏析的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歌词意境自然融入到特定的历史年代中,从而更好的感悟和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及影响,激发学生的真挚情感。
通过现场拼音《西安事变》,化解本课难点:理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历史,从而做出正确的历史判断。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九一八事变的历史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国陷入严重的民族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以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通过现场配音西安事变的经过,使学生感受当时的政局形势,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精神,认识共产党人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博大胸襟。
通过“家国责任、我辈担当”的版块设置,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设计:首先是歌曲导入,从《松花江上》的视频播放,起到到歌曲的教化作用。
进而切入正题:同学们,歌声可以陶冶情操、歌声也可以唤醒斗志,其实,歌声还可以还原历史画面,追溯历史原因。
刚刚的一曲《松花江上》已然将我们带入到80年前那幅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历史画卷中。
所以今天,老师想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在歌词赏析中揭开那段尘封的往事,请同学们翻开教材,我们共同学习人教2011课标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8课,回望《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优质课教学设计_3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九一八、西安事变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意义。
教学过程课前预备铃放自制抗战ppt。
一、导入新课随自制PPT播完,播放防空警报声由低到高。
师:同学们,知道今年这个警报声音是哪天响起的吗?生:9月18日师: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拉响警报是为了警醒广大市民勿忘国耻,居安思危。
从九一八开始中国人民走上了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之路。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段历史,请大家把书翻到86页。
(展示PPT 标题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二、新课讲授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第一篇章:国仇家恨向谁述1、九一八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师:这首歌叫《松花江上》是20世纪30年代流传在中华大地上的流亡三部曲之一。
歌曲描述了当时的东北人民过着无家可归,四处流浪的辛酸生活。
在歌曲中,我们可以听到当时人们痛斥着“九一八九一八”。
同学们,你们知道九一八发生了什么吗?生:(根据预习简单的描述九一八)根据学生回答完成表格。
师:1931年9月18日夜,随着一声巨响,日本以中国东北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为借口,对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动进攻,炮轰沈阳城。
第二天日军就占领沈阳。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师:在九一八事变中,日本说是中国人挑起了这场战争。
那事实是否是如此呢?展示关东军参谋花谷正的回忆录。
“柳条湖事件的参加者花谷正写的回忆录中的写到:“18日夜,弯月挂起,高粱地黑沉沉一片,疏星点点,长空欲坠。
岛本大队中岛中队的河本末守中尉,以巡视铁路为名,率领部下数名向柳条湖方向走去。
一边从侧面观察北大营的兵营,一边选了离兵营800米往南去的地点。
在这里,河本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安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时间是10点多钟,炸断的铁轨和枕木向四处飞散。
”生:(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了解这是日本精心策划的一场阴谋。
)师:日本为什么要精心策划这场阴谋来挑起战争呢?生:原因一:为战争制造借口。
(带学生观察地图柳条湖地理位置。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主要内容为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本课教材以时间为线索,通过讲述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中国抗日战争前夜的历史背景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历程。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文字描述,也有历史图片,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的细节可能了解不多。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结合历史资料,深入分析这些事件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此外,学生对于抗日战争前夜的历史背景可能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的细节,掌握中国抗日战争前夜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抗日战争中英勇抗争的敬意,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的细节及历史背景。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抗日战争前夜的历史背景,以及这些事件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收集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的历史情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九一八事变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呈现(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同步教学设计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学科的一课。
教材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进行的英勇斗争。
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历史课程中已经学习了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历史事件,对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有了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等具体历史事件的细节和影响,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这些历史事件的清晰认识,并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历史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的经过,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西安事变等历史事件的经过和影响。
2.难点:对于这些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背景的理解,以及学生如何将这些历史事件与中国的民族精神联系起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历史人物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目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九一八事变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七年级所学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西安事变教学设计人教版(优秀篇)
西安事变教学设计人教版(优秀篇)一、首先分析历史事实在教材中的地位西安事变是在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和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背景下发生的,它的发生显示了中国人民团结御侮的强烈愿望。
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和平,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
因此西安事变不仅在这一课,而且在第四章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二、依据课标明确教学重点、难点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平解决及意义。
三、结合学情整合教材确定教学教法教学教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四、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出示《兵谏亭》图片,利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师:这座高4米,宽2.5米的石亭,建于1946年3月,由胡宗南发起,黄埔军校七分校全体士官募捐而成,名曰“正气亭”,解放后,该亭更名为“捉蒋亭”,1986年12月在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前夕,为了缓和两岸关系,再次易名为“兵谏亭”。
西安事变是怎么回事?请同学阅读课文了解。
(二)、学习与探究1、请学生简单介绍西安事变:时间地点人物经过。
2、教师出示背景资料:(!)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继续向华北进犯,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2)1935共产党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陕北(3)1935年12月9日中共在北平举行了大规模的大学生示威游行,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获得全国民众积极响应,全国人民抗日热情高涨,给实行“攘外必先安内”,“不抵抗政策”的国民政府巨大压力。
(4)中共确立抗日统一战线政策1935年12月17日,中国共产党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1936年2月,中共宣布开始东征抗日。
(5)1936年10月29日,张学良飞抵洛阳为蒋中正祝寿,劝蒋联共抗日,遭蒋拒绝。
蒋介石坚决拒绝其北上抗日的主张,强令其剿共,否则就把他的部队撤离到东边去。
11月27日,张学良上书蒋中正,请缨抗战,遭蒋拒绝。
17西安事变教案
西安事变(教案)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西安事变发生和解决的过程,能简要评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采用讲述法和讨论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积极思维,有效地开展师生双边活动。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西安事变的发生与和平解决等事实,感受张学良、杨虎城的正义感和责任感,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
难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
课时:1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四个板块:导入新课、学习新课、巩固小结、心灵感悟。
一、导入新课播放《西安事娈》电影片段(幻灯片2)提问:这一电影片段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西安事娈)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在导入部分,我先让学生观看电影片段,然后让学生说出“这一电影片段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
这样设计的目的: 1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
2再现历史情景,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激发学生求知欲。
3自然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西安事变(在学习新课部分,我从西安事变的概念、事变原因、和平解决、历史意义四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这一历史事件。
)1、西安事变的概念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88页第一段文字——了解西安事变爆发的时间、地点、发动者、目的、和简单经过。
(幻灯片5)完成填表题幻灯片61(教学西安事变的概念时,我先让学生朗读88页第一段文字——西安事变爆发,然后让学生完成填表题,旨在让学生明确西安事变爆发的时间、地点、发动者、目的、和简单经过。
)2、西安事变的原因提问:张、杨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展示幻灯片7)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当时的形势。
展示幻灯片8 日军将侵略魔爪伸入中国华北地区形势图展示幻灯片9 抗日救亡运动边展示边叙述:日军侵占东北三省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各界民众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主张抗日。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以及西安事变的经过,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这两个重要事件的时间、地点、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插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两个事件,从而培养学生的图片解读能力、信息提取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这两个事件,他们可能已经了解到一些基本信息。
然而,对于这两个事件背后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这两个事件的历史内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史上这两个重要事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掌握两个事件的时间、地点、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解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难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背景、原因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4.讲解法:教师讲解关键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含有图片、视频、插图等丰富的课件,生动展示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经过。
2.资料:收集与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相关的资料,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
3.板书设计:提前设计好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板书,突出重点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九一八事变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历史事件。
初中教案西安事变
初中教案西安事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3. 引导学生认识西安事变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1. 西安事变的背景和经过。
2. 西安事变的结果和影响。
教学难点:1. 西安事变的复杂性和多方面因素。
2. 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教学准备:1. 教材或历史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西安事变,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二、讲解背景(10分钟)1. 介绍西安事变的背景,包括日本侵华、国共内战、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等。
2. 分析这些背景因素如何导致西安事变的爆发。
三、讲述经过(15分钟)1. 详细讲述西安事变的经过,包括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兵谏、蒋介石被扣留、中共介入等。
2. 引导学生关注事变中的重要人物和他们的行动。
四、分析结果(10分钟)1. 分析西安事变的结果,包括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主张。
2. 引导学生思考西安事变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讨论影响(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西安事变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等。
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六、总结(5分钟)1. 总结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 强调西安事变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意义。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西安事变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如抗日战争的爆发等。
2. 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或资料,加深对西安事变的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和结果,并引导学生认识西安事变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事变中的重要人物和他们的行动,以及事变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同时,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优质课教学设计_0
二 西安事变:
(根据以下视频学生看课本71页回答以下问题)
讲授新课
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二:(自主学习)
一 九一八事变:
(播放九一八事变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
(学生自主学习)
(根据视频内容并结合课本第70页)学生在课本中找出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制造者、借口、经过、结果。
(学生回答)
悲怆的乐曲很快使学生融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方法:多媒体视频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小记者采访等方法
课时:一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歌曲导入)
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让我们欣赏一首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歌曲《松花江上》(播放视频歌曲《松花江上》),一首悲怆的歌曲,把我们带入到一段辛酸的回忆,歌曲中的什么事情让我们这么难忘呢?---九一八事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回首那难忘的岁月。(板书:难忘“九一八”)
设计意图
(知识回顾)师:说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可谓由来已久。你们能举出历史事实吗?
活动三:(探讨解惑)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关于九一八事变你还有哪些困惑?
师总结(视频展示)困惑:
1、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要先制造柳条湖事件?
2、日本为什么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就占领了东三省?
师:(视频展示图片)对学生提示:(第一幅图是日本的侵华政策,“如与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第二幅图是柳条湖的位置图片)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教案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3.通过讨论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2.通过对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播放九一八事变视频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对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九一八事变1.日本对的侵略蓄谋已久。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军队破坏,炮轰沈阳城。
东北军不战而溃。
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2.日军扩大侵略,相继占领东北三省。
短短4个多月,东北全部沦于敌手。
3.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从分裂出去。
东北3 000万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
4.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
东北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寇的侵略。
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改编为由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寇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1.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教学设计
课题
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
学习
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以及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知道华北危机、一二·九运动以及西安事变;分析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描述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A.局部抗战阶段B.全面抗战阶段
C.局部反攻阶段D.全面反攻阶段
2、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是(B)
A.吉鸿昌B.杨靖宇C.佟麟阁D.赵登禹
3、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的是(C)
A.五四运动B.新文化运动
C.一二·九运动D.西安事变
4、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B)
图片展示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史实,讲述杨靖宇和八女投江的故事。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1、华北危机
出示材料:“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提问:如何理解这句话?
日本占领东北后,于1935年策动了“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而国民政府对日本采取不抵抗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通过歌曲激起学生的悲愤和爱国情怀。
讲授新课
一、九一八事变
1、列表归纳九一八事变的内容
事变名称
时间
地点
简单经过
结果
九一八事变
1931.9.18
沈阳
借口柳条湖事件,炮轰沈阳城,占领沈阳,占领东北三省
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议一议: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
教材以时间为线索,详细介绍了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日军侵华的恶行、国共两党的对抗以及张学良和杨虎城的西安事变。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这段历史的基本情况,认识到的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他们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化认识。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意义和影响有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解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华罪行、国共两党对抗和西安事变的史实,认识这些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日军侵华的恶行、国共两党的对抗和西安事变的经过。
2.难点: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日军侵华的严重性、国共两党对抗的背景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历史事件的经过和意义。
2.合作探究:学生分组合作,通过讨论、探究,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3.案例分析:教师通过讲解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的课件。
3.视频资料:关于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华、国共对抗和西安事变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九一八事变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华罪行、国共两党对抗和西安事变的史实,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历史事件的经过。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后,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国内各种矛盾交织,国共两党关系紧张,最终导致西安事变的发生。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引导学生了解这一历史事件,认识其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需要将已学知识与新知识相结合,形成对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的认识。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及影响,掌握西安事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九一八事变的经过及影响,西安事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难点: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史料教学法: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提炼有效信息。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分析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认识其在抗日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
2.史料: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相关史料。
3.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4.视频: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纪录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九一八事变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影响。
接着,提问:“什么是西安事变?它为什么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5分钟)教师播放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纪录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两个历史事件。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第18课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教案 (7)
时间 地点 口号
第 3 页 共 5 页
结果 影响
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 木棍镇压青年学生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 吞并华北的阴谋, 打击了 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 政策,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 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 阅读教材 89 页正文 1.看视频《西安事变》,阅读教材 一起了解西安事变。
师: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又 一举国震惊的事变爆发了,那就是 “西安事变”。 生:(看视频、阅读教材,整理西 安事变相关知识点) 原因:蒋介石不同意合作抗日(直 接原因)。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 盾(根本原因)。 时间:1936 年 12 月 12 日; 地点:西安; 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目的:逼蒋抗日。 经过:张、杨扣蒋,实行“兵谏”; 通电全国,要求停观
重点 难点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师生教学活动 二次备课 每一年的 9 月 18 日晚,东北沈阳 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 在全国还 有许多城市也在这一天拉响了警 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 报,这是为了让人们记住 1931 年 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9 月 18 日发生的“九一八事变” 这个国耻日。 你知道 “九一八事变” 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一 天让我们中国人没齿难忘、 痛心疾 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 18 课: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 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完成自主 学习中的“自主探究”部分。 (学生自主探究时,教师要求学 生将主要知识点在课本上划出, 标 记有疑问的知识点) 一.九一八事变 阅读教材 86 页——87 页正文 1.师:多媒体展示材料 材料一: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 服满蒙, 如欲征服世界, 必先征服 支那” ——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 生:(讨论回答) 师:(总结) ①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 ②日本将中国东北视为生命线; ③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加快了侵 师:明确做题要求,指导学生根据 要求自学课文并完成学案自主探 究问题。 生:速读课文,完成自主题,勾画 重点知识,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首先分析历史事实在教材中的地位
西安事变是在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和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背景下发生的,它的发生显示了中国人民团结御侮的强烈愿望。
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从此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和平,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
因此西安事变不仅在这一课,而且在第四章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二、依据课标明确教学重点、难点
西安事变的背景、和平解决及意义。
三、结合学情整合教材确定教学教法
教学教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四、设计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兵谏亭》图片,利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师:这座高4米,宽2.5米的石亭,建于1946年3月,由胡宗南发起,黄埔军校七分校全体士官募捐而成,名曰“正气亭”,解放后,该亭更名为“捉蒋亭”,1986年12月在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前夕,为了缓和两岸关系,再次易名为“兵谏亭”。
西安事变是怎么回事?请同学阅读课文了解。
(二)、学习与探究
1、请学生简单介绍西安事变:时间地点人物经过。
2、教师出示
背景资料: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继续向华北进犯,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
(2)1935共产党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陕北
(3) 1935年12月9日中共在北平举行了大规模的大学生示威游行,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获得全国民众积极响应,全国人民抗日热情高涨,给实行“攘外必先安内”,“不抵抗政策”的国民政府巨大压力。
(4)中共确立抗日统一战线政策1935年12月17日,中国共产党瓦窑堡会议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1936年2月,中共宣布开始东征抗日。
(5)1936年10月29日,张学良飞抵洛阳为蒋中正祝寿,劝蒋联共抗日,遭蒋拒绝。
蒋介石坚决拒绝其北上抗日的主张,强令其剿共,否则就把他的部队撤离到东边去。
11月27日,张学良上书蒋中正,请缨抗战,遭蒋拒绝。
12月4日,蒋中正由洛阳到抵西安,立即调三十万中央军嫡系部队“进剿”红军。
张学良与杨虎城再次进谏,遭蒋拒绝。
蒋向张学良、杨虎城表示:要么进兵,要么将东北军、十七路军分调福建、安徽。
12月7日,张学良到华清池见蒋中正,再三苦谏,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遭蒋拒绝。
12月9日张学良找到蒋介石,再次劝蒋抗日,并要求蒋放过学生,但是蒋介石怒称:“对这批学生,除了拿机关枪打以外,是没有办法的”,张听后大
怒,反问道:“机关枪不打日本人反而去打爱国学生?”张蒋再次大吵,盛怒下的张学良于当晚决定兵谏。
活动一:分组讨论(1)张学良、杨虎城为什么发动西安事变?
(2)目的何在?(逼蒋介石联共抗日)学生自主解决。
教师概括:学生在阅读史料和讨论的基础上得出了结论。
目的培养学生通过历史材料获得信息的能力及论从史出的学习习惯。
3教师出示西安事变故址《五间厅》、《兵谏亭》图片并生动讲解整体感知历史。
4教师介绍西安事变后的复杂形式:,
(1)、日本: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2)、南京国民政府: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在日本支持下,主张讨伐张学良杨虎城企图将蒋介石置于死地,取而代之。
宋美玲,宋子文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3)、中国共产党:估计事变发展的两种前途
< 1 > 、爆发大规划内战,不利于人民抗战,而有利于日本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 2 >、和平解决,停止内战,使抗日民族战线迅速建立起来,有利于全国人民团结抗日。
活动二:分组讨论如何处置蒋介石?杀还是放?
教师小结:西安事变后局势极为动荡不安。
中共为了民族利益,不计前嫌,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派周恩来等人到西安调停。
宋美龄劝蒋介石:“宁抗日,勿死敌手”。
在中共和宋美龄努力之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5、西安事变的结果、12月24日,蒋中正接受六项协议。
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
释放上海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保证人民的自由权利。
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
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
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放蒋
6、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教师讲解帮助明确其历史作用
由于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最终结束了十年内战,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动了全民的抗日战争,并坚持八年直至胜利。
周恩来对张学良的评价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张学良自我评价:
张学良自我评价在事变之后几十年间,张学良一直坚持:“作为一个军人,我是应该被枪毙;但是依我的良心,我没有做错!
教师总结: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在中国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关头,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以满腔的爱国热忱、以自由与生命为代价,树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必将启迪后人,激励来者。
愿爱国主义精神薪火相传,民族英雄永垂青史!
7、活动三:学生介绍西安事变培养讲述历史时间的能力
(三)练习填空:学生明确从时间、人物地点结果等几方面掌握历史事件。
西安事变,又称————,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于——年12月12日,在__-__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
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导致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_____解决。
(四)、课堂延伸:西安事变事变后蒋介石如何处置张学良和杨虎城的?
五板书设计。
国民党(屠杀政策)→攘外必先安内破产
1927 国共矛盾为主———1931.9.18中日矛盾上升西安事变→合作抗日
共产党———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实现
土地革命武装反抗
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合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