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区域产业布局理论ppt.

合集下载

《产业布局专题》课件

《产业布局专题》课件

通过加强政策引导、优化行业环境、加强企 业间的协作等方式,提高产业布局效率。
总结
产业布局对于政府和企业的重要性
产业布局对政府和企业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
产业布局的优势和挑战
合理的产业布局可以带来优势,但也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资源配置等挑战。
大型企业的产业布局案例
通过整合资源,发展多元产业,实现经济增长和企 业效益的双赢。
中小企业的产业布局案例
通过专业化发展,突破局限,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区 域的繁荣。
未来展望
1 产业布局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2 如何提高产业布局效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科技创新的进步, 产业布局将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和智能化发展。
为什么需要进行产业布局?
1 经济增长
通过合理布局产业,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互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
2 可持续发展
合理布局产业可以促进环境保护,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 的协调发展。
产业布局的目的
政府层面
促进地区的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竞 争力,推动区域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企业层面
寻找成长机会,利用区域特点,提高市场占有率,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布局的原则
市场原则
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布 局,避免产业过剩或供需失 衡的情况。
优势互补原则
利用不同地区的优势产业, 实现互相补充,提高整体竞 争力。
效益最大化原则
通过合理布局产业,最大程 度地提高投资效益,实现经 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产业布局专题》PPT课 件
本PPT课件旨在介绍产业布局的重要性和步骤,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指导。通过 案例分析和未来展望,展示产业布局的优势和挑战。

区域产业布局55页PPT

区域产业布局55页PPT

• 第三步,用集聚力法则来对运输区位法则和劳动 力区位法则进行再修正,工业布局地的再一次偏 移所导致的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所节约的费用大 于所增加的运输费用和劳动力费用。两次修正的 结果,使工业区位处于三种费用总和的最低点。
•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奠定了工业区位决策计量分 析的理论基础,其后各种流派的区位理论都是围 绕着对韦伯理论的验证、完善或质疑而发展起来 的,它至今还是西方工业区位研究的基本理论。
• 孤立国只有一个城市且位于中央;农村所需产品 由城市供给等。在这些假设条件下,他主张孤立 国全境的生产布局以城市为中心;运往城市所需 费用大的产品安排在城市近郊生产;易于腐烂的 鲜货也安排在近郊生产。
• 离城市越远,产品的运输费用越大,所以以城市 为中心,在生产布局上形成许多有规则的、界限 相当明显的同心圆境,每个境圈都有自己的主要 产品,而且有自己的耕作制度。
• 将复杂的社会假设为一个简单的孤立国,并提出 了四个方面的假定条件,从而使分析过程简化, 使区位理论抽象化。
• 韦伯用不同的标准对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进行分 类,并通过连续舍弃法归纳的方式提出三个最主 要的因子:运输费用、劳动力费用和集聚力。
• 第一步,根据运输区位法则确定运输费用最小的 地点作为工业布局的基本点;第二步,根据劳动 力区位法则来对运输区位法则进行修正,工业布 局地偏移后所节约的劳动力费用大于所增加的运 输费用;第四节Fra bibliotek产业布局的指向
一、产业布局指向的内涵
• 产业布局的指向即产业进行区位选择的趋向。某 一产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会选择具有特定条件 的区域进行布局;而某个区域由于存在着某种或 某些有利的因素,会吸引某种或某些产业的集聚。
• 一般情况下,某个区域总存在着对某些产业的发 展有利而对另外一些产业的发展不利的因素,从 而导致对不同产业的吸引力不同。

《产业布局专题》PPT课件

《产业布局专题》PPT课件
➢ 环境:目前中国是全球二氧化硫第一大排放国和二氧化碳第二大排放国,二氧化硫和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均占全球排放量的14%左右,1/3 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的污染, 全国七大水系中近一半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工业固体废物的堆放存量已经 达到73 亿吨, 占用和毁坏土地200 万亩。
第三十一页,共38页。
改革地方政府官员的绩效评估制度,由单一的“标尺竞争” 评价(píngjià)指标转为多元的“标尺竞争”评价(píngjià)体系。 首先将地方政府官员的绩效评价(píngjià)指标制度化,
限制地方政府扶持主导产业的能力。
由选择性产业政策转型为功能性产业政策。政府不是预先“圈定” 某产业为主导产业并对其进行扶持,而是要为所有产业和企业提 供公平合理的、软硬环境良好的竞争平台,让市场机制去决定优 势产业和产业的发展方向。
。 lán)的作用
第八页,共38页。
➢ 在发生潮涌现象的行业中, 全社会对行业的良好前景( 如产业升
级方向、总需求、成本等外部环境因素) 存在共识, 引发大量企业
和资金在几乎同一时间涌入一个或几个行业。但投资设厂过程中行
业内各企业之间彼此协调(xiétiáo)困难、对投资总量信息难于估计, 导 致了事后产能过剩的发生, 并造成行业内企业普遍开工不足, 市场价
第七页,共38页。
中国(zhōnɡ ɡuó)学者的观点(1)
林毅夫(2007)指出,由于后发优势的存在,中国的企业很容易 对下一个有前景的产业产生共识,这些产业容易吸引投资,也 容易被政府扶持成为“主导产业”,从而导致这些产业的重复 建设,这叫做投资的“潮涌现象”。在21世纪初中国经济的高速
增长过程中,此类“英雄所见略同”的产业集中于重化工业,因此 产生了一轮重化工业的浪潮,地方政府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tuī bō zhù

产业布局(PPT 21页)

产业布局(PPT 21页)

(3)确定合理的工业区位
运输费用、劳动力费用、集聚力
集聚力:企业规模扩大和工厂在一 地集中所带来的 规模经济效益和企业外部经济利益的增长。
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的共同点:
以“孤立国”为假定前提,并立足于单一的产业中 心,目的在于以最低成本或最节省费用来实现产业利润 最大化;都不考虑产品的市场销售因素和消费因素等问 题。
三、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
(一)产业布局区位理论的形成(古典区位理论)
1、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杜能,1826年,《农业和国民经济中的孤立国》
(1)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中心思想
在确定农业活动最佳配置点时,要把运输因素考 虑进来。
(2)“孤立国”模式的基本假定 均质的、单中心的、自由竞争的、等距离运输费用的
地理性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瑞典,缪尔达尔,1957年,《经济理论和不发达地区》 提出经济发达地区优先发展对其他落后地区的促进作 用和不利影响。
现实意义:发展中国家在产业布局上应采取非均衡发 展战略;在经济发展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产业布局 战略。
四、产业布局理论的研究内容
(一)产业布局条件 (二)产业布局特点 (三)产业布局层次 (四)产业布局机制
多种成本因素分析。
2、地理学派
第一,在中心地的等级衡量方面,美国,贝利, 1964年,把城市人口规模与中心地等级联系起 来,大大提高了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在城市 系统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第二,斯坦恩、施坚勒,1964年,提出了农村 墟场周期性中心地理论,从而提高了克里斯塔 勒中心地理论在农业地区的应用意义。
产业经济学
Industry Economics
产业布局
第一节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 一、产业布局的涵义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共49张PPT)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共49张PPT)
❖ 地理性二元经济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缪尔达尔在《经济理 论和不发达地区》一书中提出的。
5.其他相关理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区 域联合理论越来越成为研究产业 布局理论时所必须关注的主要理 论,主要包括区域相互依赖理论 和地域分工与贸易理论。
二、产业布局理论的研究内容
产业布局理论主要研究产业布局的条件、特点、层次、 机制和区域产业结构等内容。
(一)国际分工与国际产业转移的关系
国际分工是国际产业转移的前提和基础,而国际产业转移也会对 国际分工格局的演进起重大作用,并不断地改变着国际分工格局。
(二)产业革命以来国际分工格局和产业转移的演变
从产业革命到产业转移这样一个历史演进的过程中,若按照发达国家 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联系机制的显著变化来划分国际分工格局,则存 在着两个历史阶段。 1.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工业国与农业国。 2.20世纪60年代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劳动密集型产业国、资本密 集型产业国、技术密集型产业国。
(二)产业结构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技术进步不断地改变着产业结构,特别是随着新技术的 出现,往往伴随着一系列新的产业部门的诞生。
第三节 产业布局的实践
一、国际分工与国际产业转移 二、全国性产业布局
三、地区性产业布局
一、国际分工与国际产业转移
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是产业布局在全球范围内的特殊表 现,研究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是考察世界 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此背景下的地位和经济发展战 略。
(三)自然资源直接影响到产业布局的大格局
由于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对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等方面具 有直接、间接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与竞争的条件下,产业活 动势必首先向最优的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分布区集中,形成 一定规模各具特色的专业化生产部门,进而完成产业劳动地 域分工的大格局。

区域产业布局PPT文档61页

区域产业布局PPT文档61页
区域产业布局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区域产业布局

区域产业布局
产业技术创新需要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技术创新的水平和质量。
产业组织优化
产业组织优化是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的 重要途径,通过优化产业组织可以提 高产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产业组织优化包括企业组织结构和产 业组织形式两个方面。企业组织结构 方面,可以通过企业并购、重组等方 式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组织结构的 优化;产业组织形式方面,可以通过 发展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联盟等方式 实现产业组织的优化和升级。
混合型产业布局
将集中型和分散型产业布局相结合,以实现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类型
01
资源导向型产业布局
根据地区资源优势,发展相关产 业,如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
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业。
03
技术导向型产业布局
在科技研发和人才聚集地区,发 展高新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
生物医药等。
02
市场导向型产业布局
根据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在靠 近市场的地区发展相关产业,如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合理的产业布局可以推动地区间的产 业转移和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产业布局的演变历程
农业时代
以自然经济为主导,产业布局主 要受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影响 ,呈现分散、自然的特点。
工业时代
以大规模生产和销售为主导,产 业布局开始向城市和工业区集中 ,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聚和产业 链条。
信息时代
以高科技和创新为主导,产业布 局呈现多元化、网络化和全球化 的特点,创新成为产业布局的核 心要素。
02
CATALOGUE
区域产业布局的原则与影响因素
原则
市场导向原则
产业发展应遵循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 效益。

区域产业布局

区域产业布局
数字经济产业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 将推动数字经济产业的快速发 展,成为未来产业的重要方向 。
生物医药产业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意识的 提高,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前 景广阔,将为区域经济发展注 入新的动力。
新材料产业
新材料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 ,将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 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
支撑。
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选择适合 的主导产业和产业方向。
加强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避免同质化竞 争和资源浪费。
启示三
启示四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产业发展和环境 保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良性循环。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高区域 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产业链情况
随着产业分工的深化,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完整的产业链条,如电子信息产业 的芯片-组件-终端-服务链条,以及汽车产业的零部件-整车-销售服务链条等。 这些链条的完善提高了产业的竞争力和稳定性。
03
区域产业布局优化建议
产业结构调整
01
02
03
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发展 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 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生态产业园
通过构建生态产业链和资源循环利用,实现产业 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智慧产业园
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产业园区的智能化管 理和运营,提高产业效率和竞争力。
特色产业园
根据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发展具有地方特 色的产业园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05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介绍
01
02
03
04
案例一:德国鲁尔工业区

《产业布局》课件

《产业布局》课件
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是产业布局 的基础,人才的创造力和专业知 识推动产业创新和发展。
产业布局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和 影响
1 经济发展
有效的产业布局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产 业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 社会进步
产业布局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 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产业布局的批判和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和建议
企业
根据产业布局策略,调整产业 结构、提升竞争力、推动创新 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投资融资和人才培养的作用
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产业布局的重要驱动 力,通过研发和技术创新,提升 企业竞争力和产业发展。
投资和融资
有效的投资和融资可以支持产业 布局,提供资金和资源,推动产 业发展和创新。
人才培养和引进
产业布局的目标和优势
有效的产业布局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和促进经济发展。
产业布局的模式和分类
产业布局有区域布局、产业链布局、技术布局等多种模式和分类。
产业布局的策略和方法
制定明确的产业布局策略,包括市场调研、风险评估、合作伙伴选择等。
1
产业布局的成功案例
苹果公司的垂直一体化产业布局是一个成功案例,通过整合供应链和软件生态系 统,构建了强大的竞争优势。
1
批判
产业布局应考虑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避免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
2
建议
加强政府和企业合作,制定综合性的产业布局策略,鼓励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产业布局的国际比较和借鉴
• 从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成功经验中借鉴和学习,优化国内的产业 布局。
• 加强与国际合作和交流,吸引外资和技术,推动产业创新和发展。
产业布局的未来展望和预测

第二章-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第二章-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
18
三 、人口的集中与城市的形成
1、人口集中的原因 (1)最早,由于手工业发展以及城市建设需要人; (2)自然灾害及战争破产的农民; (3)近代,收入水平差异,向往城市生活; 2、各种经济活动和人口的集中以及各种基础设施的出
现,造就了城市。
.
19
四、城市的有序化进程
(一)企业组织的变化 1、一体化: (1)纵向一体化 (2)横向一体化 2 纵向分解:
图 2-11 经济规模
M
.
起始规模(S)。 这是一个盈亏平衡规模; 最小经济规模(MES),指 盈利水平可达到基准收 益率水平的规模; 最优规模M。 在区间[ S,M ]都是经 济规模。
28
5:影响企业最优规模的因素
(1) 技术经济因素——技术经济规模 企业最优技术经济规模指用当代最先进的设备
.
10
2、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
(1)利益驱动机制 (利润、效用、福利最大化) (2)市场调控机制 (由企业抉择) (3)宏观调控机制 (国家投资手段、财税、转移支付) (4)目标驱动机制 (建立国家、区域、企业发展目标体系)
.
11
三、公共设施的区位选择
1、费用最小化: 出行设施 2、福利最大化: 保险服务设施
技术联系 技术相互依赖、灌溉系统、通讯系统。
社会性联系 访问形式、亲戚关系、仪式、典礼和宗教活动、社会团体间相 互作用。
服务联系 能量流和网络、信贷和金融网络、教育、培训、医疗、职业、 商业和技术服务形式、交通运输服务系统。
政治、行政、组织结构关系、政府预算流、组织间相互依赖、权力-批准-监 组织联系 督模式、行政区间交易模式、非正式的政治决策链。
会知名度,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 ➢ 从融资角度,可给企业带来融资渠道拓宽、融资能力提高;

第二章 生产要素配置与产业聚集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第二章  生产要素配置与产业聚集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3、基础性要素
1.制度要素 制度要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市场化程度、产权制度、地方政府行 为。
2.市场要素 市场要素对产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是产业部门最终确定布局地点 的重要依据。 市场要素的集中表现是消费区成为产业区位选择的首选地。 3.交通运输要素 交通运输要素是对产业区位选择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
第二节 区位理论
第四节 中国产业布局的变化趋势
1、我国产业布局的趋势判断
东部沿海仍是产业布局的核心地区,东西部人均收入差距可望缩小; 沿海三大都市圈将继续主导中国产业布局,中西部城市群作用上升; 四大板块的区域格局得到巩固,区域协调发展初步得到实现; 经济带成为产业发展的主要依托; 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资源型地区经 济转型发展与坚持陆海统筹发展,已成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 生产要素配置与产业聚集
第二章 生产要素配置与产业聚集
主要内容(一)
1、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性
2、 区位理论
1、不可流动性要素 2、可流动性要素 3、基础性要素 1、农业区位论 2、工业区位论 3、市场区位论 4、新经济地理学的 区位理论 5、区位理论评述素
第二章 生产要素配置与产业聚集
• 主要内容(二)
第三节 产业布局与产业聚集
1、产业布局指向
在各种因素和布局机制共同作用下的产业布局,往往反映出倾向于 某一类地域的倾向,称为布局指向。
1.产业布局指向的内涵 产业布局指向,主要指一个产业区位选择的趋向。
2.产业布局指向类型 1. 能源指向;2. 原料地指向;3. 消费地指向;4.劳动力指向; 5.交通运输枢纽指向;6.高科技指向。 3.产业布局指向的新变化 企业的规模技术特征引起的产业布局指向的变化; 企业所有权状况引起的产业布局指向的变化; 科学技术发展引起的产业布局指向的变化; 市场竞争引起的产业布局指向的变化。

产业布局理论与影响因素课件

产业布局理论与影响因素课件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通过引导企业在不同地区间 的合理布局,可以实现区域 经济的均衡发展,缩小地区 间差距。
地方财政收入增加
企业的集聚和发展为地方政 府带来更多的税收收入,支 持地方公共设施建设和经济 发展。
就业机会创造
企业布局有助于创造更多的 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收 入水平,促进社会稳定与繁 荣。
04 产业布局优化建议
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技术创新与扩散
企业间的地理接近有利于知识 、技术和信息的传播,促进技 术创新和扩散。
市场拓展
企业布局有助于开拓更广阔的 市场,促进产业规模的扩大。
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பைடு நூலகம்
企业间的合作与资源共享有助 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
产业协同发展。
企业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合理的企业布局有助于推动 区域产业结构向更高层次发 展,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竞 争力。
详细描述
在产业布局中,应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同时,应将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中,促 进产业与生态的融合。通过推广清洁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治理等措施,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 谐共生。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总结词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
文化传统与价值观
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产品的偏好和消费习惯,从而影响相 关产业的布局。
教育水平
地区教育水平决定了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进而影响产业布局和产 业升级。高教育水平的地区更能吸引高技术产业的布局。
03 产业布局与企业发展
企业选址考虑因素
市场需求
企业选址时应考虑目标市场的位置,以便更 有效地满足客户需求。

区域产业布局理论.课件

区域产业布局理论.课件
(三)集聚指向论的应用
第40页,共56页。
第四节 近现代区位论
一、克里斯托勒的中心地理论
二、廖什景观 三、现代区位论的进一步发展
第41页,共56页。
一、克里斯托勒的中心地理论
第42页,共56页。
1、理论背景
• 亦称城市区位理论。
• 德国,Walter. Christaller,把区位论由古典学派转换 为近代学派。1930,《德国南部的中心地》。
厂址布局
+ ++ ++
++ ++
-
+ + -
第8页,共56页。
第二节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一、杜能古典农业区位论的基本假设 二、杜能圈布局模式
第9页,共56页。
一、杜能古典农业区位论的基本假设
1、在一个平原中央有一个城市,他与周围农业地带组成一个孤立的地区。
2、“孤立国”既无河川、亦无运河,马车是产品唯一的运输手段。
遍在原料:任何地方都存在的原料,例如普通砂石等。
局地原料:只有在特定场所才存在的原料,例如,铁矿石、煤 炭、石油等则为。
第28页,共56页。
纯原料:在工业产品中包含有局地原料的所有重量。
损重原料:原料的部分重量被容纳到最终产品中。
第29页,共56页。
2.最小运费原理
1)仅使用遍在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任何地方都存在的原料); 2)仅使用纯原料时,为自由区位(原料生产成产品重量不损失 3)仅使用损重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把原料的一部分重量转移到产 品中)。
第31页,共56页。
第32页,共56页。
重力中心
第33页,共56页。
总运送费K可由下式来表示: 求最小值需满足以下方程组:

(财务知识)区域经济学(整理)

(财务知识)区域经济学(整理)

第二章区域产业布局理论区域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一个经济区域范围内的分布与组合。

它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基础,也是区域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第一节产业布局的因子分析产业布局的核心问题是在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上,实现产业的优化布局,其实质是生产力优化布局问题。

1.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众多,其中对工业布局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1)自然因素①影响产业布局的自然因素自然条件是影响产业布局的最基本的因素,它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Ⅰ.自然地理条件包括自然位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自然地理各要素(地形、气候、土壤、植被、水文等)状况等;Ⅱ.自然资源条件包括矿产、土地、能源、水资源等可直接开发利用的天然资源状况;Ⅲ.自然环境条件指对人民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状况产生较显著影响的自然因素。

②影响产业布局的主要自然因素一般而言,自然环境因素是自然地理条件的一部分,但从产业布局的角度分析,某些自然因素对人民生活和环境质量影响较大,必须对其作较详细的分析,这一部分因素就是产业布局的自然环境条件因素。

如作为一般的自然地理要素,只需掌握区域的基本气候特征,而无需知道小区域的气流运动特点。

但在布局有可能产生严重大气污染的企业时,就必须掌握当地的大气运动的变化规律,为正确的区位选择提供依据。

这种局部地区大气运动特征就是区域产业布局中的自然环境因素之一。

从产业布局的角度衡量,自然条件的优劣主要体现在下列四方面:Ⅰ.自然条件的组合配置状况产业布局往往不取决于某一单一的自然条件,而更多地要看各因素的地域组合、配置条件;Ⅱ.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条件对自然资源的任何开发利用必须以一定的资源数量、质量为前提条件。

Ⅲ.一定自然条件下产业布局的经济、技术可行性除了要有一定的资源条件保证外,还必须充分考虑在现有自然条件下进行产业布局的经济、技术上的可行性,以及改造现有自然条件的可能性及其后果;Ⅳ.自然条件开发利用的预期效益: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效益,尤其应着重分析生态环境改变导致的长期的、隐形的负面影响所带来的后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图:区位地租
14
表2-2
品类 项目 产量Q 市场价格P 725加仑 0.65元/加仑 牛奶
竞争作物的区位地租
土豆 小麦 羊毛
150蒲式耳 1.75元/蒲式耳
50蒲式耳 1.70元/蒲式耳
50磅 0.6元/磅
生产成本C
运费率T 区位地租R
0.05元/加仑
0.05元/加仑哩 432元
0.25元/蒲式耳
B农场产品距离市场25英里,于是
R=Q(P-C)-QTK=Q(P-C-TK)=40×(2-1-0.02×25)=20(美 元/公顷)
区位地租在距离市场一定距离时,既K=50英里,即
R=Q(P-C)-QTK=Q(P-C-TK)=0 K=(P-C)/T=(2-1)/0.02=50(英里) 由此可见,区位地租的多少与距离成反向变化的关系。
3、社会政治因素
包括区域文化传统、文化教育水平、开放程度、政府组 织经济的能力、各项政策的完善程度、民族团结、各种 社会团体的团结等
4、运力和运费因素 5、地理位置因素
包括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位置
7
三、不同层次地域中区位因素的作用
表 2- 1
区位因素 自然资源 矿物原料与燃料动力 水资源 土地资源 地形、地质 经济因素 现有经济基础 基础设施 集聚作用 居民、劳动力的质量 社会政治因素 均衡布局 民族政策 环境保护与生态 运输与运费 经济地理位置
为市场价格),c为生产成本,t为运输费用,则下式成立:
11
1、区位地租
R=Q(P-C)-QTK=Q(P-C-TK)
区位地租=总收益—生产成本—运费
12
设Q=40蒲式耳/公顷,P=2美元/蒲式耳,C=1美元/蒲式耳,
T=2分/蒲式耳英里,假如:
A农场产品处于市场上,K=0 即无运费,于是 R=Q(P-C)=40×(2-1)=40(美元/公顷)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区域产业布局理论
产业布局的地域层次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韦伯工业区位论
第四节 近现代区位论
1
第一节
产业布局的地域层次
一、产业布局的地域层次
二、影响区域产业布局的因素
三、不同层次地域中区位因素的作用
2
一、产业布局的地域层次
1、地区布局
产业地区布局的基本原则: ①充分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经济技术条件, 促进整个区域以及各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②产销之间运输费用最小。 ③发挥地区优势,推进区域化、专业化生产。
0.077元/蒲式耳 哩 225元
0.20元/蒲式耳
0.025元/蒲式耳 哩 75元
0.10元/磅
0.005元/磅哩 25元
离城距离K
12哩
20哩
60哩
100哩
15
R
432 225 利润曲线。 但作物不可 能种到R=0的 临界点。
B
C
100哩 12哩 20哩 60哩
16
432
R
225
12哩 20哩 60哩 100哩
75
25
O
A
B
C
D
17
3、杜能圈
(1)第一圈——自由式农业圈。
(2)第二圈——林业圈。
(3)第三圈——轮作式农业圈。 (4)第四圈——谷草式农业圈。 (5)第五圈——三圃式农业圈。 (6)第六圈——畜牧业圈。
18
4.对杜能区位论的评价
(1)杜能采用的“孤立化”研究方法,最具重要意义。
1、在一个平原中央有一个城市,他与周围农业地带组成一个孤立的地区。
2、“孤立国”既无河川、亦无运河,马车是产品唯一的运输手段。
3、农村除同中心城市外,与其他任何市场均无联系。 4、农村的农民生产的动力是获得最大的区位地租即纯收益,因此他们是根 据市场的供求关系,调整其生产品类。 5、市场的农产品价格、农业劳动者工资、资本的利息皆假定固定不变。
他于1909年出版了《工业区位论:区位的纯理论》一书, 从而创立了工业区位论。韦伯提出工业区位论的时代,是 德国在产业革命之后,近代工业有了较快发展,从而伴随 着大规模人口的地域间移动,尤其是产业与人口向大城市 集中的现象极为显著的时代。在这种背景下,韦伯从经济 区位的角度,探索资本、人口向大城市移动(大城市产业 与人口集聚现象)背后的空间机制。
3
2、地点布局
(1)尽可能与该地区的产业发展整体取向结合起来,
如加工型、机械型、轻工型。杨陵就是要以生态、环 保型产业为主。 (2)要与当地交通、运输、电信等基础设施条件结合 起来。
(3)要将产业与城市发展水平、人口、劳动力、教育
等结合起来。
4
3、厂址布局
(1)基础设施条件要好。
(2)与区域发展规划相协调。
1、作物种植的分界线应 该是两种作物利润线交点 对应的距离,如养奶牛和 种土豆的分界线使A点, 而不是K=12哩,即两种生 产利润相等。 土豆于小麦的分界线是B 点。 小麦与羊毛的分界线是C 点。 2、杜能圈实际是: 牛奶生产以OA为半径的圆 圈;土豆是以AB为半径的 圆圈;小麦是以BC为半径 的圆圈;羊毛是以B之外 的圆环带上合理的种植。
产业布局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
地区布局 + + + + + + + + + + + + + + + 地点布局 + + + + + + + + + + + + + 厂址布局 + + + + + + + + + + + 8
第二节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一、杜能古典农业区位论的基本假设 二、杜能圈布局模式
9
一、杜能古典农业区位论的基本假设
6、运输费用与运输的重量和距离成正比,运输费用由农业生产者负担。
10
二、杜能圈布局模式
(1)市场上农产品销售价格决定与经营的产品种类和经 营的方式,以及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 (2)农产品的销售成本为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费用之和。 如以
代表利润即纯收入,P代表产品的销售价值(实际

= P -(C+t)
(2) 杜能的区位论是土地利用一般理论的基础。
(3)杜能区位论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5、孤立国的边界
19
第三节 韦伯工业区位论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二、韦伯工业区位论概要 三、韦伯区位论的应用研究
20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
韦伯(Alfred Weber,1868—1958)是德国经济学家,
(3)个体服从总体。
5
二、影响区域产业布局的因素
1、自然因素
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地形 地貌、气候等
2、技术经济因素(经济与技术两个方面)
包括地区产业布局的历史基础、原有的经济实力、生产的 协作配套条件与集聚效果、基础设施的水平、技术水平、 市场潜力、劳动力素质和劳动力数量等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