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经典总结-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https://img.taocdn.com/s3/m/023f10020740be1e650e9a3b.png)
5.建立起资产阶级性质的军事独裁统治,虽巩固了革命成果,但加剧了社会动荡,
他死后,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八、华盛顿
1.美国伟大的资产阶级军事家、革命家、政治家
2.他领导了北美独立战争,赢得了美国独立
3.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创立总统否决权制度,总统连任不得超两届的范例,
提出了哲学的主要问题
政治上,主张人是政治的动物,法治优于人治,强调公民的集体荣誉感
伦理学方面,讲授人生哲学,提出了中庸之道
创立逻辑学,提出了著名的三段论
生物学上,对动植物进行了分类和解剖研究
物理学上,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
3.创办“吕克昂”学园,教授科学技术,促进了欧洲教育事业的发展
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建立土耳其共和国,宣告了现代土耳其国家的诞生
3.推行一系列社会改革,废除素丹制度和哈里发制度,实行政教分离,
颁布宪法和制定其他各项法律,大力发展经济,大力发展文化和教育,
废除陈规陋习,提高妇女地位,促进了土耳其的现代化
4.凯末尔领导的独立运动和社会改革,
是同一时期亚非各国民族解放和复兴的成功典范,
合写《神圣家族》,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
《德意志意识形态》,发展了黑格尔辩证法,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唯物史观
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6.学习马恩
为人类谋福利和解放的信念、坚定的革命信念、
进行理论探索的非凡勇气和创新精神
十四、列宁
1.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
为美国民主制度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https://img.taocdn.com/s3/m/5c51b22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d.png)
【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选修专题·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一、“千古一帝”秦始皇(一)主要功绩1.兼并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1)条件:时代趋势,国力基础,重用人才,个人条件。
(2)过程:从公元前231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局面2.政治制度:创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度,推行郡县制,颁行秦律,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3.经济文化措施:按田征税,土地私有合法化,移民垦荒,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修建驰道,统一车轨,促进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4.开拓疆土:北击匈奴,移民实边,修筑长城,征伐岭南,修筑灵渠,设三郡,扩大疆域。
(二)功过评述1.统一中国,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多项举措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政权巩固和国家统一。
3.过分尊崇法家,焚书坑儒、严刑凤峻法、滥用民力,广建宫殿,陵墓,专制暴虐,制定各种残酷的刑罚、赋敛严重,使秦朝短暂而亡。
4.总评:尽管暴政对秦代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秦始皇实现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是对中华民族贡献巨大的杰出历史人物。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者唐太宗(一)主要功绩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主观上:吸取隋亡教训,心存百姓;广揽人才,知人善任;广开言路,兼听纳谏;开明开放,兼容并包。
(2)客观上:隋朝的经济繁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
2.贞观之治的内容(1)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效率;重视法制,颁行《唐律》,肃清吏治,化重为轻(2)经济:延用均田制,完善租庸调制,经济迅速恢复发展(3)民族关系:实行开明民族政策,册封、会盟、和亲、设置都护府等。
(4)文教:发展隋朝科举制,重视进士科,扩大了统治基础(5)知人善任,从谏如流,存百姓(二)功过评述1.开启“贞观之治”的局面,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为开元盛世奠定初步基础2.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边疆各族和唐政权友好关系,使统一多民族国家迈入鼎盛时期。
历史人物评析总结
![历史人物评析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124649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4.png)
历史人物评析总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伟大的人物,他们以崇高的品德、卓越的才能和深远的影响力改变了世界。
在本文中,将对几位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进行评析和总结。
一、孔子孔子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圣人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影响了数千年的中国人。
他强调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主张“仁者爱人”,提倡道德伦理观念。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深远的指导作用,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被誉为自然科学、逻辑学和伦理学的奠基人。
他提出了“万物有因果”的观点,并开创性地将哲学与自然科学结合起来。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于中世纪的欧洲哲学和科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伊丽莎白一世伊丽莎白一世是英格兰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她统治期间的伊丽莎白时代是英国文化和艺术的黄金时代。
她以智慧、坚韧和政治手腕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敬爱。
伊丽莎白一世的治国理念和政策为英国国力的崛起和帝国的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拿破仑拿破仑是法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之一,他通过一系列战争和政治改革,使法国成为欧洲的领军国家。
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为他赢得了无数的胜利,但同时也在权力上产生了野心。
尽管他最终失败了,但拿破仑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五、盖茨比尔·盖茨是现代科技界的巨擘,他创立的微软公司在计算机软件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盖茨积极推动科技的发展,致力于将计算机技术普及到全球各地。
他的慈善事业也使他成为全球首富之一,并为社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六、曼德拉纳尔逊·曼德拉是南非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和人权运动领袖之一。
他领导了反种族隔离的斗争,并在终身的奋斗中为南非的民主和平等作出了巨大贡献。
曼德拉的坚持和勇气成为世界所钦佩,他的和解政策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评析以上历史人物时,可以看到他们各自在不同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他们的思想、品质和影响力都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归纳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4ae6c407fd5360cba1adb44.png)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东西方先哲一、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课标要求]: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历史背景:春秋末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1、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2、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3、社会状况:礼崩乐坏,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4、文化上:学术下移,“士”阶层出现。
(二)、成就:『思考』儒家思想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孔子创立儒家思想的目的是什么?背景:春秋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礼崩乐坏”,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
目的:孔子恢复周礼,传承礼乐文化,创立儒家学派。
1、开创儒家思想(基本思想和主张)①礼:即周礼,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
②仁:即仁者爱人;对统治者: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和刑杀。
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爱。
对普通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③中庸:在协调礼与仁的关系上,中庸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
④三者之间的关系:“仁”是核心,属于伦理范畴;礼是表现,属政治范畴;两者结合不可分割;用“中庸”来协调“仁”和“礼”的关系,用“仁爱”的精神来讲“礼乐”。
2、孔子的教育思想: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一视同仁;②教育内容:《诗》《书》《礼》《乐》《忆》《春秋》;还教学生“政事”和治国的本领。
③教育目标:“成人”、成“君子”;④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言传身教。
⑤办学形式:收徒讲学,开创私学。
3、整理文化典籍:“六经”,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他的思想被弟子们整理成《论语》,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
(三)、局限性:目的是维护奴隶社会的等级秩序,具有阶级局限性。
(四)、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五)、影响:1、对中国:①文化上:《六经》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②思想上:儒家思想的内涵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中;③教育上: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传统,如开创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https://img.taocdn.com/s3/m/ac835caa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7.png)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是对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进行评价
和分析,以了解他们的影响力、成就和遗产。
以下是一些
中外历史人物的评说:
1. 孔子(中国):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和政治家。
他提出了儒家思想,强调了道德、教育和家庭
的重要性。
他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2. 亚历山大大帝(希腊):亚历山大大帝是古希腊的军事
天才和征服者。
他建立了希腊历史上最伟大的帝国之一,
创造了一个文化统一的希腊化东方帝国。
亚历山大的战略
才能和国际视野使他成为全球历史上最杰出的征服者之一。
3. 罗马帝国的凯撒大帝(罗马):凯撒大帝是罗马历史上
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之一。
他通过军事胜利和政治手段,
结束了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内战,实行终身统治,为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4. 维多利亚女王(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历史上最长统治的女王,她的统治时期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
她领导着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帝国扩张,她的权威和风格对英国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尼尔斯·玻尔(丹麦):尼尔斯·玻尔是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他提出了量子理论的基础原理,并对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玻尔的量子理论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影响了整个科学领域。
以上只是简略的评说,每个人物都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特征,其评说也需要考虑多个角度和因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https://img.taocdn.com/s3/m/3ecf6ee80242a8956bece4f1.png)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秦统一六国(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在中央确立皇权至尊、三公九卿,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化:统一文字为小篆,焚书坑儒;军事: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交通:修筑驰道道、人工渠道。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①对秦朝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②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三)、秦始皇的暴政1、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破坏了文化;2、急建长城:伟大建筑,暴政见证;3、大兴土木:阿房宫、骊山陵;4、刑法严酷:5、赋税沉重。
(四)、评价秦始皇功:①国家统一:结束诸侯割据,统一全国;②政治: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③经济:统一度量衡、货币,促进了经济发展;④文化:统一文字促进文化交流;⑤民族融合:通过统一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
过:①暴政:严刑酷法、大兴土木,徭役兵役繁重;②焚书坑儒摧残文化。
一、贞观之治:1、概念:唐太宗在位时期封建政治开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文化繁荣,史称“贞观之治”。
2、原因:(1)主观:①吸取隋亡教训;②唐太宗的雄才大略。
(2)客观:①隋朝的建设和经济繁荣,创造条件;②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是社会繁荣的主要动力。
3、表现:(1)制度建设,如三省六部制度、科举制、均田制和租庸调制;(2)重用人才,如唯才是举,广开才路,知人善任,兼听博采,纳谏如流;(3)从谏如流;(4)慎用刑法;(5)轻徭薄赋,修养生息;(6)戒奢从俭;(7)民族政策:实行怀柔、和亲等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
二、评价唐太宗唐太宗统治期间的一系列政策带来“贞观之治”的景象,为开元盛世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了封建社会发展,其很多制度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https://img.taocdn.com/s3/m/e74fc6ae1a37f111f1855b3e.png)
考点二 东西方的先哲 (一)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1.孔子的主要思想及贡献 (1)提出“仁”的思想:仁者爱人,包含仁爱、关怀、 体谅、包容等一切美 德,为人处世的最高道德标准。 (2)提出“礼”的思想:孔子以“礼”来规范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把“礼” 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 (3)提出“中庸”思想:“过犹不及”,处理任何事情 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恰如其分”。 (4)教育思想: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2)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①政治方面: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在中央设“三公” 及“九卿”,地方实行郡县制;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②经济方面: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 统一货币;统一车轨、驰道和邮驿。 ③文化方面:书同文,即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 控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2.功过评价 (1)统一中国,结束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开创历史发 展新纪元。 (2)封建统治功过参半:一方面,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促进统一多民 族国家的形成;另一方面,实行暴政,秦短命而亡。
(3)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起草的《共产党 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4)积极参加1848年革命,创办民主派机关报《新莱 茵报》,参加德国革命。 (5)创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资本论》 (6)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关注巴黎公社革命,发表《 法兰西内战》。 2.对马克思的评价 (1)马克思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马克思是伟大的无 产阶级革命导师。 (2)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 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 义的伟大理想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人物 主要贡献 孙中山 推翻清君主专制;建立资阶共和国;推 动国民革命 甘地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指导民族解放运动 马克思 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 列宁 建党;十月革命;建国;巩固政权; 毛泽东 领导中国革命成功;开辟中国特色革命 和建设道路 邓小平 探索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李时珍 编订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牛顿 经典力学体系;光学、数学、天文学研 究成果;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经典资料汇总大全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经典资料汇总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d76f4d5b9f3f90f76c61b73.png)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1、对政治人物进行正确的评价,须注意以下几点:⑴特定的历史背景。
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人物同样的活动如果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那就可以做出不同的评估。
⑵确定评估标准。
我们看一个人物的活动或举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从道义的角度去考虑。
而要看其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等。
⑶防止以偏概全。
通常说人无完人,就是指对人物评价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
对历史人物要考虑他的阶级性和时代性。
⑷克服英雄史观。
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物是时势造出来的,同时也要承认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的一定影响力。
⑸要根据具体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克服思维定势,将材料观点和教材有关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2、秦始皇的功过评价(1)功: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他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兼并六国,结束了长期的割据局面,建立起东至大海、西至青藏高原、南至岭南、北抵河套、阴山、辽东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创建了包括皇帝制度、郡县制度和官僚制度在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早期模式,对以后历代封建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统一了全国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派兵北伐匈奴,修筑万里长城;经略西南,开筑“五尺道”,尊崇法家;严格军队调动和兵役制度等。
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过:秦始皇又是一位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严酷的刑律,给人民带来了无比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其残暴统治最终引起农民起义,导致秦朝灭亡。
2、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内容:①平靖边疆:东突厥强大,不断南下攻唐,唐太宗用兵击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
②加强管理:唐太宗在东突厥旧地设都督府,任命突厥贵族做都督来管理;在西域,设安西都护府。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https://img.taocdn.com/s3/m/ac170e25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2e.png)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中外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的事迹和影响力深深地影响了世界的发展。
以下是一些中外历史人物的评说:
1. 中国唐代的李世民,被誉为“明君”,他以智慧和勇气统一了中国,实施了一系列政治和社会改革,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 美国的乔治·华盛顿被誉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国父”,他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并成为美国的第一任总统。
他的智慧和领导能力奠定了美国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
3. 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是英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君主之一。
她在位期间实现了英国的大航海时代,推动了艺术和文化的繁荣。
4. 中国的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学说儒家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和社会发展。
5. 印度的圣雄甘地,被尊称为“印度之父”,他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抵抗运动,成功地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并成为印度独立的象征。
6. 法国的拿破仑·波拿巴是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统帅之一。
他通过一系列战争征服了欧洲大陆,并实施了一系列现代化改革,对法国和欧洲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在政治、军事、文化还是思想上,这些历史人物都在各自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塑造了世界的历史进程。
他们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https://img.taocdn.com/s3/m/613dc83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38.png)
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在历史的长河中,咱们总能碰到那些让人惊叹的人物,像闪耀的明星一样,在各自的时代发光发热。
比如,孔子,咱们中国的古代思想家,简直就是个大智慧的代名词。
他那种“有教无类”的精神,真的可以说是古代教育的开山鼻祖。
想象一下,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已经在讲授仁爱、礼仪这种哲学思想,简直比现在的很多“教育家”都强啊!在他眼里,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君子”的潜力。
哈哈,虽然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网络,但是他的影响力简直不逊色于今天的网红。
再说说西方的历史人物,像亚里士多德,他真的是个全才,哲学、科学、伦理,啥都能聊。
他的观点影响了整整几千年,真的是厉害得不行!想想看,亚里士多德把所有知识都归类整理,简直是个“知识大厨”,把各种思想拼盘做好,给后人吃。
古希腊的哲学圈就像个热闹的集市,大家争先恐后地想跟他交流思想,真是场面太壮观了。
再来聊聊成吉思汗,那个骑马的民族英雄。
他带领蒙古帝国横扫千军,真的是一言不合就开打,实力不容小觑。
不过,成吉思汗不仅仅是个武力派,他还懂得管理和统治,建立了有效的法律体系,搞得人们生活得还挺有秩序的。
真是个“文武双全”的角色。
要知道,他可不是那种单纯的暴力输出者,他在促进贸易和文化交流方面也做了不少贡献,简直可以说是个历史的“超级英雄”。
然后,还有拿破仑,法国的军人和政治家,想当年,他那种“打不死的小强”精神,真的是让人佩服。
他不仅在战场上叱诧风云,还搞得法国大革命之后,国家焕然一新。
就像玩游戏时突然获得了一把神器,直接让他成了“皇帝”,统治整个欧洲。
不过,成就和争议总是并存的,他的扩张也让很多国家感到不安,最后落得个失败收场,真是让人唏嘘。
说到历史人物,就不能不提甘地。
这个小个子可了不得,用非暴力抗争来改变印度的命运。
他的智慧和勇气,就像一缕春风,温暖而坚韧,直逼殖民者的心房。
甘地通过简单的方式,向全世界展示了什么是真正的力量,真是让人肃然起敬。
看到他的故事,总会让人想起“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全册知识要点
![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全册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934fa213c5da50e2524d7f22.png)
1主要活动:①军事起家:独特的性格;军事生涯的开始;在土伦战役,保卫巴黎和远征意大利过程中展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法国的最高军事统帅.②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雾月政变和拿破仑称帝;《法国民法典》.③从帝国皇帝到孤岛囚徒:扫荡封建势力称霸欧洲大陆;两次退位.
2,评价:对西方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最早的乌托邦思想.其财产公有,普及教育的主张被空想社会主义者接受,影响深远.他的思想是人类宝贵遗产.
第3课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亚里士多德 ★注意:三者思想的比较.
1,主要思想:①哲学: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精神世界不可分割;②政治:革命的原因在于不平等,法治优于人治;③伦理:中道理论;④教育:教学方法别具一格.
2,评价:①华盛顿是美国开国元勋,在独立战争期间,华盛顿身为大陆军总司令,功绩卓著.②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为美国民主制度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③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两任总统届满后,坚决不再次连任,为以后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两届树立了范例.④华盛顿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赢得美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16课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注意:毛泽东是让中国的站起来,而邓小平则是让中国人富,强起来.这也是时代给两位伟人赋予的使命.
1,主要活动: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文革后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为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邓小平理论;为了实现祖国统一,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注意: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唐朝实行的开明的对内对外政策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https://img.taocdn.com/s3/m/f597cbb6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e8.png)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一、国外历史人物评说: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被誉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他在文学和戏剧领域的成就是众所周知的,他的作品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的读者和观众。
莎士比亚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各种文化和背景下被改编和演绎。
他的作品对于英语词汇、成语、习语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许多他的短语和词汇都已成为英语的一部分。
牛顿牛顿是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微积分的发明者之一,被誉为自然科学的革命者。
他的成就包括物理学、数学等多个领域,其中最著名的成就包括三大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这些定律和定律的应用改变了人们对于自然世界的理解和认识,对于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牛顿的研究方法和思想对于后来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伽利略伽利略是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被誉为现代科学之父。
他是现代科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开创了实验观测和数学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对于天文学、物理学、数学等领域都有重大贡献。
他被认为是第一位使用望远镜观测天体的人,发现了许多重要的天文现象,例如木星的卫星和太阳黑子等。
他的研究对于现代天文学和物理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上是三位外国历史名人的介绍,他们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二、中国历史人物评说: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君主,他的政治和制度改革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中央集权制度、文字统一、货币统一等措施,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基础。
同时,他修建了万里长城,对于保卫中国的疆域和维护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然而,也有一些人批评秦始皇的专制统治和严刑峻法,认为这导致了人民的不满和反抗。
溥仪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他的命运多舛,经历了清朝的灭亡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他的人生历程充满了起伏和变迁,反映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变化。
在一些人看来,他的被迫害致死是一种悲惨的结局,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表现不够坚定和勇敢。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https://img.taocdn.com/s3/m/ae1ac1976bec0975f465e25e.png)
①全评价秦始皇功:顺应历史潮流,统一中国,结束长期割据混战局面,符合人民愿望,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统一了文字、度量衡、货币,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统一战争,扩大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过: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实行严刑峻法。
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摧残文化,暴政导致秦很快走向灭亡。
②全面评价唐太宗我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也是封建社会有作为的君主。
对推动封建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在他统治时期,能够吸取教训,居安思危,任用贤良,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舒缓刑法等举措,以文德治国,完善科举,对少数民族实行安抚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开放的政策,这一系列的举措为唐朝带来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形成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唐代开元盛世打下坚实基础,其晚年的反省和总结,对封建社会统治者也提供了借鉴。
③全面评价康熙康熙时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杰出政治家,在他统治期间,平定三藩之乱,接管台湾,平定准葛尔部叛乱,巩固了统一,对外击退沙俄侵略,签订《尼布楚条约》维护国家和领土完整,使中国成为疆域辽阔,统一繁盛的国家,封建经济文化得到发展,遏制了西方早期殖民势力,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缔造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④全面评价克伦威尔主要功绩:积极参与反对封建王权的活动,参与起草《大抗议书》,在内战期间,组织骑兵并指挥马其顿荒原,纳西比战役,以重大的军事胜利推动了英国革命。
1649年在人民的支持下处死查理一世,并成立英吉利共和国,把革命推向高潮。
远征爱尔兰,镇压王党的复辟活动,维护和巩固了革命成果。
局限:远征爱尔兰,进行掠夺和屠杀,满足了英国殖民需要,但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
削弱了军队中的民主力量,使其成为独裁工具。
废除共和国,就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不利于民主制度健全。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https://img.taocdn.com/s3/m/b6c43ad850e2524de5187ed8.png)
2、伦理学: 伦理学:
“中庸之道”:一种明智的 中庸之道” 一种明智的 中庸之道 态度和方法,一种人生境界 一种人生境界。 态度和方法 一种人生境界。
行为准则:希望用理性的一般概念去 行为准则:希望用理性的一般概念去 理性 揭示伦理的一般特征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都提出了“中庸之道”的思想。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都提出了“中庸之道”的思想。这难道是巧合 两者的中庸之道学说有何联系与共同点,又有何区别呢? 吗?两者的中庸之道学说有何联系与共同点,又有何区别呢?
史实) 措 施(史实) 平定“三藩” 平定“三藩” 收复台湾 抗击沙俄 入侵 三征噶尔丹
作用 分评) (分评)
总评) 结 论(总评)
1)巩固了多民族 国家的统一 2)维护了国家的 主权和领土完整 3)基本上奠定了 中国的版图 4)开创了康乾盛 世的繁盛时代
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
⑴“礼”的思想
“周礼 分封制和 ①含义: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 含义:周礼”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 宗法制为核 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立国立身的基础 地位: ②地位: 方法: ③方法: 克己复礼 表现: ④表现: 对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对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对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对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评价: 反映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 ⑤评价: 反映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但有利于规范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评价: 评价:
二)、过: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1)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1)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广建宫殿陵墓 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2)还制定残酷的刑法, 2)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 还制定残酷的刑法 中; 3)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焚书坑儒 总评:功大于过,封建社会初期杰出的地主阶级 总评:功大于过, 政治家
古今历史人物经典评论——高考必备
![古今历史人物经典评论——高考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e5383a7502768e9951e7383e.png)
二十五位古今历史人物精彩评论1成吉思汗: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戎马倥偬,征战一生,一把弯弓缔造蒙古汗国,不下马背纵横欧亚诸国;有人说他是东方战神,有人说他是千年风云第一人;西方崇拜他的人赞美他是“全人类的帝王”,毛泽东称他为“一代天骄”;这个打破东西方壁垒、书写中国最大版图的巨人,就是史籍上被尊称为元太祖的成吉思汗。
2、曹操:三国群雄,首推曹操。
文不如曹植,武不如吕布,谋不如孔明,工不如满宠……可是又有谁可以超过曹操?超过这位三国第一人?原因何在?“吾任天下之智力”,曹操如是说。
吾无才,天下之才皆我之才,凭着超凡的政治才能,曹操在三国舞台长袖善舞,独领风骚。
3、毛泽东:雄鸡一唱,天下大白,旭日东升,一位伟人昂首挺立在世界的东方,天地万物瞬时蒸腾,人民解放的浪潮席卷华夏大地。
玉宇澄清,星火燎原,一个将才的睿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个领袖的激昂。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历史的辉光泻在您的肩上,现代中国从此刻下了一个红色的姓名:毛泽东。
4、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5、张爱玲:一个世俗女子,为了金钱而写作;一个脱俗之人,隐居在城市高楼之上。
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有了生命,直钻人心。
她悲天怜人,却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却我行我素;文章里家长里短,生活中却独标孤高。
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暗洒一路幽香,任由裙裾飞扬。
她的人生,怎一个“传奇”所能诠释?6、项羽:滚滚乌江东逝,汇成一段历史。
公元前202年,一头雄狮在这里倒下,汉王朝从此抬起骄傲的脚步,一路奔跑。
人杰鬼雄,英名千秋难慰一腔热血;拔山盖世,壮歌一曲尽抒万丈悲情。
昔日霸王,英雄气未敛,本该东山再起,何言无面?7、诸葛亮:丞相祠堂仍在,隆中旧梦已远。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汇总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9e7dc69ff121dd36a32d827c.png)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要点整理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家(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功绩(缔造统一、创立新制)⑴统一六国:①背景:A.战国时期七雄并立。
亲政后加快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
→统一是大势所趋。
B.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统一的基本条件。
C.战争给人民的生活带来无穷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统一是民心所向。
D.经济的发展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联系加强。
→统一的社会基础。
②方略:秦王嬴政的宏才大略,广泛吸引各国贤士,采取先弱后强的统一方略。
③过程:从弱小的韩国开刀,再扫除两翼赵、魏,强攻灭楚,最后灭燕、齐。
④结果: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
⑵建立集权统一国家:①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②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征百越,开灵渠,设南方四郡管辖。
③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焚书坑儒)④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统一车轨)修驰道、直道、渠道。
2、作用和意义: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③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3、秦始皇的暴政:①焚书坑儒:A.接受了法家(李斯)的思想;B.实质:是加强思想控制;C.评价: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②大兴土木,徭役繁重,刑罚严酷,导致民怨沸腾,阶级矛盾激化,加速秦朝灭亡。
4、评价:"缔造统一、创立新制"①功:顺应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②过:他的暴政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1、功绩:(知人善任、开明开放)(1)出现"贞观之治"局面Ⅰ原因①治国思想:深明隋亡教训,深信"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018·全国卷Ⅲ·4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
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
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
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
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
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
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
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
【答案】(1)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
(2)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解析】第(1)问,“原因”,依据材料信息“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
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
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概括得出:朝廷财政收入增加、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等。
第(2)问,“共同之处”,根据材料信息“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并结合所学有关唐太宗的人物活动的相关知识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
2.(2018·全国卷Ⅱ·4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哉”。
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
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
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
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
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
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
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
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
【答案】(1)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个人能力与威望。
(2)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
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
【解析】(1)原因: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由材料中的“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再结合所学可知,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由明朝“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和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可以得出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结合材料中的“深受俺答汗器重”、“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等信息可以得出三娘子个人能力与威望也是其原因之一。
(2)功绩: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
题干说到了三娘子推动了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与长期友好交往,所以这里的评价应该从积极的角度回答即可。
结合问题可知,应该从民族交往、双方政治关系以及对蒙古族地区发展等角度回答。
3.(2018·烟台4月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林语堂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出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经历也说明了林语堂在文学创作、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已为世人认可。
编译古诗文在林语堂的创作生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其译作曾专门结集为《古文小品译英》出版,在《论翻译》一文中,林语堂提出字译与句译说,并从语言学角度阐释了翻译不能以字为主体,而只能以句为本位。
高健在《翻译与鉴赏》一书中写道,我们从林语堂那里所能吸收到的,应是那种种的“情趣、意趣、诗趣、活趣、天趣、逸趣、雅趣与野趣”。
林氏认为,理想的翻译家应当将其工作作为一种艺术。
林氏正是秉持这种工匠精神,雕琢出众多传世佳译。
林语堂指出,“无论何种语体于未经‘国化’以前都是不通,不能以其为翻译而为例外”。
陈平原在《林语堂的审美观与东西文化》中指出:“林语堂艺术思想四个支点(非功利、幽默、性灵、闲适),借助于道家文化,才真正汇为一体”。
——摘编自胡玉岩、蒲瑶《林语堂译笔下的古典中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翻译家林语堂的主要翻译特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林语堂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杰出贡献。
【答案】(1)翻译特色:力求地道的句译原则,以趣为魂的审美偏好;以翻译为艺术的工匠精神;平易典雅的中国气质等。
(2)杰出贡献:学贯东西,增进了国人对西方世界的认知;以一种自信、平等的态度向西方积极传播古典中国文化;积极参与国际文化团体组织,提升了中国文化影响等。
4.(2018·历史4月预测押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马可·波罗出身于威尼斯的商人家庭,17岁时随父亲和叔叔沿陆上丝绸之路东行,历时四年,长途跋涉,于1275年到达元朝大都(今北京)。
他深得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和信任,出任元朝官职,侨居中国17年。
在此期间,他奉命出使世界各地,足迹遍布中国南北,后奉命护送元朝阔真公主出嫁伊利汗国,于1291年从泉州启程,经海路到波斯,完成使命后返抵威尼斯。
随后,马可·波罗在一次威尼斯和热那亚的海战中被俘,在狱中他口述了游历中国和东方诸国的见闻,由狱友鲁斯蒂谦笔录成书,名为《世界的描述》,中译本作《马可·波罗行纪》。
该书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一个富庶而神秘的东方世界,问世后在西方引起轰动。
据说,哥伦布就是读了这部游记,才对遍地黄金的东方大国产生由衷的向往,从而坚定冒险远航的决心。
西方学者莫里斯·科利思认为,该书不是一部单纯的游记,而是启蒙式作品,对于闭塞的欧洲人来说,无异于振聋发聩,为欧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识领域和视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马可·波罗游历东方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马可·波罗行纪》。
【答案】(1)丝绸之路的畅通;东西方交往的兴盛;元朝的大一统;海陆交通技术条件的发展。
(2)是研究元朝历史地理的重要书籍;是研究中西交往史的重要著作(促进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联系与和平交往);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对东方的描述存在夸大成分。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沿陆上丝绸之路东行,历时四年,长途跋……在此期间,他奉命出使世界各地,足迹遍布中国南北”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丝绸之路的畅通、东西方交往的兴盛、元朝的大一统、海陆交通技术条件的发展等方面概述马可·波罗游历东方的条件。
(2)本题根据材料“描绘了一个富庶而神秘的东方世界,问世后在西方引起轰动……无异于振聋发聩,为欧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识领域和视野”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研究元朝历史地理、研究中西交往史、推动新航路的开辟、描述存在夸大成分等方面简要评价《马可·波罗行纪》。
5.(2018·潍坊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卓别林,英国电影演员,导演,制片人。
幼年丧父,曾在游艺场和巡回剧团卖艺或打杂。
1913年,随卡尔诺哑剧团去美国演出,被美国导演M·塞纳特看中,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
1914年2月28日,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蹬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影片《阵雨之间》中。
这一形象成为卓别林喜剧片的标志,风靡欧美20余年。
他奠定了现代喜剧电影的基础,卓别林戴着圆顶硬礼帽和礼服的模样几乎成了喜剧电影的重要代表,往后不少艺人都以他的方式表演。
从1919年开始,卓别林独立制片,此后一生共拍摄80余部喜剧片,其中在电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等。
卓别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对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卓别林电影的艺术风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卓别林电影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答案】(1)风格:独特的喜剧表演艺术;辛辣讽刺的语言;批判现实主义的风格。
(2)原因:工业化带来的诸多弊端;法西斯势力威胁世界和平;无声电影的发展;出身低微,经历曲折;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解析】(1)据材料“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影片《阵雨之间》中。
这一形象成为卓别林喜剧片的标志”得出独特的喜剧表演艺术;据材料“卓别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对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进行了无情的鞭笞”得出辛辣讽刺的语言;批判现实主义的风格。
(2)可从卓别林生活的时代、电影的发展、他的出身、经历及个人素质等角度回答即可。
6.(2018·全国卷Ⅰ·4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美国在建国初,由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
19世纪后,美国开始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进行了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
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
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
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
对此,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平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
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
——摘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睦邻政策”基本特征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及其实质。
【答案】(1)不参与世界其他地区事务;积极参与拉美事务。
(2)作用:改善美国与拉美的关系,抵制法西斯势力在拉美的扩张;扩大美国对外贸易,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拉美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