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简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三、简答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意义。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这一问题也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答:列宁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揭示了物质范畴的深刻内涵,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人类实践视为一种客观实在并将其包含到对物质的理解中。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表现在: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3.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自然界的组成部分。
(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的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
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仅仅停留在意识或思想范围内,人类是无法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答: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1)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2)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人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实践创造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一切特征,决定着人的本质的社会性。(3)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实践改造的自然对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人类改造自然的对象的活动,构成了物质生活本身。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及其意义各是什么?
答: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区别。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意义: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它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又是科学的认识方法。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
6.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各是什么?
答: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的结果。
(3)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4)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相互贯通,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注重量变的积累,脚踏实地创造质变的条件,达成事物质的飞跃,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这样只能事与愿违。另一方面,当事物质变的条件已趋成熟时,则应把握契机,乘势而为,勇于创新,促成事物的转化。
7.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答:(1)必须首先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要尊重自然规律,认识和改造社会,要尊重社会规律。(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通过自觉活动可以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并按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这就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8.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答:(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3)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第二章四、简答题
1、请简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答:(1)实践决定认识。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实践和认识总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2、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真理的本性决定了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实践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普遍性的品格决定了实践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总之,由于真理的本性要求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所以,当人们的主观认识通过实践与客观效果相符合,就是真理,反之则是谬误。由此可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三章三.简答题: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
答: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作用
答: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及其意义
答:群众观点包括四个基本观点:一是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三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四是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以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方法和领导方法。
第四章三、简答题
1.指出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答: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马克思称“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因为它形成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前史。”资本原始积累主要通过用暴力手段剥夺人们的土地和用暴力手段掠夺人们的货币财富两个途径进行的。
资本原始积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新兴资产阶级在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疯狂的殖民掠夺的同时,还通过国债制度、课税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加强对国内人们的剥削,积累起巨额货币资本。这一切,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缩短了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