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1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力的概念。
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重点力的概念。
难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具演示弹簧、钢锯条、气球、磁铁、磁针、大头针、铁块。
学生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我们在这一章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
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教学过程设计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教师:我们常常提到“力”这个字,但是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的含义要比生活中所说的力的含义狭窄、确切得多。
人推车需要力;人把水桶提起来需要力;马拉车需要用力。
这些有力出现的实例中都伴有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
但在在大量情况下,虽然没有出现肌肉紧张的情况,仍然有力存在,因为产生了和肌肉紧张相同的效果。
大家看,用吸铁石吸引这些大头针,尽管没有肌肉紧张,不是也有力存在吗(演示)请大家举出有力存在的实例。
请大家考虑,当有力存在(或出现)时有几个物体教师:有力存在时,一定有两个物体发生了某种作用。
吸引、拉、举等等是对这些作用的具体描绘。
吸铁石吸引铁钉,吸引就是吸铁石对铁休的吸引力。
运动员举杠铃,举就是运动员对杠铃的力。
火车头拉车箱,拉就是火车头对车箱的力……上述的例子说明,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
所以,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一组物体是施力的,另一组物体是受力的。
对一个力来说,有施力物也有受力物。
现在请大家指出下列各力的施力物和受力物。
教学过程设计汽车对拖车的拉力;推土机对土的推力;起重机向上吊起集装箱的力教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对力的`理解应注意以下两点。
这里所说的作用指的就是力。
当有力出现时,应分清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尤其是注意认清哪个物体是受力物体。
三、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演示实验:吸铁石吸引大头针。
2.演示实验:铁块吸引小磁针的一个极。
人教版物理《升华和凝华(1)》教案、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涉及升华和凝华这两种物态变化以及这两种物态变化的条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自然界中存在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通过动手实验,使学生在切身体验中获得思考的基础,激发学生在探究升华和凝华与温度的关系、理解升华和凝华跟吸热放热的关系的同时,了解一些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
这一节的知识与地理的一些气象现象联系密切,如霜、雾凇、窗花等的形成,也与化学课的有些内容有关,如干冰的升华。
所以学好本节课也是打好基础,建立起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联系的重要纽带。
二、学情分析认知水平:学生通过多前面知识的学习,已经具有关于物质三态、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等知识,具有了初步的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能力,具有初步的控制变量、转化的思想,初步的实验探究的思想。
学生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水蒸气的液化过程来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年龄特点:初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很强,情感因素对物理学习的影响较大;思维已经开始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初二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不久,抽象逻辑思维水平较低,还需要经验的支持。
因此,在教学中,最好以学生身边的现象引入组织教学,开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升华和凝华。
(2)知道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3)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收集材料和对日常现象及实验的观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探求知识的欲望。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以及他们各自的吸放热情况。
难点: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五、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准备:(1)教师演示实验器材:酒精灯、碘升华管、火柴(2)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学生四人一组):酒精灯、碘升华管、火柴2、PPT 课件六、教学过程。
初中初二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完成课本第chapter页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检验自己对升华和凝华概念、应用等方面的掌握。
-设计一道关于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实验,要求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学生需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观察结果和结论。
2.选做题:
-拍摄生活中遇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以图片或短视频的形式提交。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物理现象的能力。
3.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准确观察和记录。
(三)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升华和凝华现象,降低学习难度。
-例如,通过展示冰冻衣服在阳光下变干、雾凇等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
4.能够运用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升华和凝华现象,掌握实验报告的撰写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物理原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设计实验:碘升华、冰块凝华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物质状态的变化。
3.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提出问题:为什么冰冻的衣服在阳光下会变干?雾凇是如何形成的?
4.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难点问题,提高合作能力。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1.2 教学内容:介绍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讨论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步骤:1.3.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是否曾经注意到生活中的物体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或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
1.3.2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解释升华是指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凝华是指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1.3.3 举例说明:让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第二章:理论讲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
使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2.2 教学内容: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
解释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2.3 教学步骤:2.3.1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说明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升华和凝华。
2.3.2 解释热力学原理:解释升华和凝华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第三章:实验演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
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3.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来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与热力学原理的联系。
3.3 教学步骤:3.3.1 设计实验:介绍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
3.3.2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3.3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结果与热力学原理的关系。
第四章:巩固练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2 教学内容:提供练习题,巩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4.3 教学步骤:4.3.1 布置练习题:提供与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练习题。
4.3.2 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4.3.3 解答疑问:讨论学生练习中的疑问。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有更全面的理解。
激发学生对升华和凝华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总结升华和凝华的主要概念和原理。
人教版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学生利用易拉罐,冰块,食盐制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霜形成的原因
5、霜降来临会对农作物造成危害,介绍熏烟防霜
二、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由刚才碘的实验中为什么将碘锤放入热水引出升华需要吸热;再由升华的逆过程,想到
听故事
观察实验, 初步猜测钨丝在灯泡壁中发生的物态变化
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引导学生给出升华、凝华定义
授课
教师
课
题
3.4升华和凝华
课 型
新授
课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及其应用和危害
过程
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物理的精神。
教学
重点
升华和凝华
教学
用具
烧杯、热水、碘锤、食盐、毛巾、冰块、烧瓶、酒精灯、灵敏温度计
解释原因
举出升华凝华实例模拟制霜
观看视频《闯关东》片段
引导学生分析升华吸
,
热,凝华放热
凝华应该是放热。
验证实验: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观察烧瓶中的现象及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思考温度变化的原因
总结:升华过程需要吸热凝华过程需要放热
反馈练习:将以下现象按升华、凝华进行分类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①冰冻的衣服一样会干
以及干冰的用途。
反馈练习
观看视频进行学习
3、解释舞台上的雾是怎样形成的?
最后,回到开始的故事,解释雪花从何而来?课堂小结: 整节课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四、达标检测
五、科学技术社会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向初中学生传授升华和凝华的物理概念,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升华)和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凝华)的过程。
此外,还需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经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如融化、凝固、汽化、液化等。
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尚未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
因此,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升华和凝华的奥秘,激发他们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特点及区别;(2)掌握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物质能量的变化,了解其与温度、压力等外部条件的关系;(3)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提高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1)采用以退为进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物态变化知识出发,逐步深入探讨升华和凝华现象;(2)通过以点带面的方法,以具体的实例和实验现象为切入点,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普遍规律;(3)运用以动带静的教学策略,结合实验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升华和凝华过程;(4)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的能力;(5)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自然科学的热情;(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他们认识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3)通过学习升华和凝华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环保意识;(4)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5)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生活品质。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8篇)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相识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2、相识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实力目标视察试验,相识物体改变,形成初步的视察、试验实力情感目标了解物理学问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育学习物理的爱好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给出了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用试验引入课题,学生视察碘升华的试验,分析试验,说明碘没有变成液态,而是干脆变成了气态、教材联系实际分析了一些自然现象,说明哪些是属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对于升华须要吸热,凝华须要放热也是联系实际分析的,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教法建议本节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的学习,注意视察和试验的教学,在引出课题时,由于有了许多物态改变的学问,所以可以干脆得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碘的升华试验,要学生留意视察现象,看出碘没有变成液体而是干脆变成了气体,而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汽有附着在容器壁上,形成了碘蒸汽的凝华、可以提出一些视察的问题,学生边视察边思索、升华和凝华的吸热,肯定要联系实际,先要知道哪些现象是升华和凝华现象,再留意联系实际分析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教学设计方案升华和凝华课题:升华和凝华重难点分析: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物态改变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也是通过这个培育学生的分析实力和推断实力、要弄清起先的状态和最终的状态,再依据物态改变的定义来推断是属于何种物态改变、教学过程分析:一、引入课题由于具有相当的物态改变的学问,所以可以干脆引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也可以画出物态改变的图解,学生思索有固态干脆变成气态和由气态干脆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存在的,再给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依据所学的学问,干脆从图解中看出升华吸热而凝华放热、二、试验:碘的升华和凝华方法1、老师试验,留意在试验过程中要说明清晰碘是从固态干脆变成气态,这是升华现象,可以学生思索由固态变成液态可能的途径,学生依据原来学到的学问,会想到从固态变成液态,即熔化,再由液态变成气态,即汽化,而本试验碘的升华是由固态干脆变成的气态,这里干脆两字是教学的重点、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学生视察试验,老师提出思索问题,学生带问题视察,参考问题有:碘的升华试验看到了什么现象,固态的碘成为气态的碘可以有什么方法,试验中是如何实现的,碘的升华是吸热还是放热,碘蒸汽的凝华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三、吸热和放热的状况方法1、分析一些实例,说明哪些属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要注意分析的过程,在分析了一些现象后,要联系实际说明是如何应用的方法2、可以用试验探究的方法实现,供应学生一些有关的课题,学生设计试验的方法,并实施试验,得出一些结论、板书设计:第七节升华和凝华一、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由固态干脆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2、凝华:物质由气态干脆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二、一些现象1、升华和凝华的现象2、物态改变的分析三、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探究活动:试验探究:自然现象中的物态改变课题:调查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属于哪种物态改变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安排与设计试验;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沟通与合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升华和凝华》优秀教学案例
1. 介绍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特点和条件,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这两个物态变化的概念。
2. 讲解升华和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制冷剂的作用、光纤通信等,让学生了解这两个过程的实际意义。
3. 结合实验现象,解释冰雕作品的保存方法,让学生理解低温环境对于防止冰雕升华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内在动力。
2. 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使他们能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尊重和珍惜,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 以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展示冰雕作品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冰雕保存方法的思考,进而引入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 分享与讨论:各小组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享,其他小组成员倾听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和思考。
(四)反思与评价
1.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回顾自己在实验和讨论过程中的表现,思考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2. 同伴评价: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价,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共同进步。
2. 实验探究:设计了一系列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升华和凝华过程。这种实验探究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
3. 问题导向:在学习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我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
《升华和凝华》的教案设计
《升华和凝华》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基本原理。
激发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使用图片和实例来说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第二章:升华和凝华的基本原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基本原理。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能量变化。
2.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能量变化。
升华和凝华的驱动力。
升华和凝华的速率。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表和公式来解释升华和凝华的能量变化。
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速率。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三章:升华和凝华的现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观察方法。
3.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现象描述。
升华和凝华的观察方法。
升华和凝华的实例。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例来说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第四章:升华和凝华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让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应用方法。
4.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应用领域。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方法。
升华和凝华的实例。
4.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和实例来说明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进行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的应用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点。
让学生拓展升华和凝华的应用领域。
5.2 教学内容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点总结。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领域拓展。
升华和凝华的前沿研究。
5.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点。
引导学生拓展升华和凝华的应用领域。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六章:实验探究升华和凝华6.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升华和凝华 —— 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升华和凝华——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能够区分升华和凝华的不同特点。
2.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 能够描述升华和凝华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辨升华和凝华。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凝固盐水的试管、水汽的试管、碎冰和冰块。
2. 教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升华和凝华的概念:“你们还记得什么是升华和凝华吗?”Step 2:讲解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和特点。
升华:物质直接由固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过程,没有液体状态的存在。
凝华:物质直接由气体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的过程,没有液体状态的存在。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升华和凝华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Step 3:实验演示实验1:凝固盐水的试管和水汽的试管将凝固盐水加热至沸腾,观察盐水蒸发后冷凝在试管上的现象。
实验2:碎冰和冰块将碎冰和冰块放置在室温环境中,观察冰块的变化。
通过实验演示,帮助学生观察和分析物质的变化过程,辨别升华和凝华的特点。
Step 4:巩固辨析题:根据物质的变化过程,判断是升华还是凝华。
1. 冰棒融化成水。
(凝华)2. 白色气体在空气中变成粉末状。
(升华)3. 白矾加热产生白烟。
(升华)Step 5:拓展通过拓展教学,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升华和凝华的实际应用。
如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干燥剂、冷冻食品制作),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口香糖顺口和口感改善)。
Step 6:归纳总结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和应用进行总结和归纳。
Step 7:作业布置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升华和凝华的特点,并写出实验报告。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1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不容易观察,我们为了加快它的变化该怎么办呢?问:碘的熔点是113.7摄氏度,但是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可以到500摄氏度,怎么样能让碘在不熔化的情况下做这个实验呢?烧杯中加热水;将烧瓶放在烧杯上加热。
(持续.......大概20s)学生思考,多数同学回答:应该用热水给它加热,因为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不会超过100摄氏度,所以这个温度下碘肯定不会熔化。
也要使得实验现象明显、操作简单,所以要认真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3、当固态的碘变为碘蒸气充满烧瓶后,拿着烧瓶在教室内展示并问:烧瓶底部有没有出现液态的碘?烧瓶内部你看见了什么现象?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导学案中。
下面注意老师的操作:把烧瓶放入冷水中冷却。
拔出塞子。
请同学们再观察烧瓶内壁和塞子底部,你看见了什么现象?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导学案中。
在晃动烧瓶时仍然可以看见碘在底部晃动而且可以听见声音,学生一起回答:底部还是固态碘,烧瓶内充满了好看的紫色气体。
学生看见紫色气体渐渐消失,在烧瓶内壁上附着了片状的固态碘,塞子底部变成紫黑色。
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导学案上。
在展示时要晃动烧瓶,使学生确信烧瓶里没有液态的碘,碘蒸气是紫色的,所以班内所有学生都可以清楚看见实验现象。
如果不给烧瓶冷却,碘蒸气的凝华相对时间比较长,所以为了提高效率用冷水冷却。
学生可以看见在冷却过程中紫色的碘蒸气越来越少,学生都能看见碘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碘。
二、分析现象1、小组内讨论并交流,检查一下你观察到的现象与其他同学是不是一致?(在提问时同时利用PPT展示)问题1: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问题2:加热过程中碘出现了什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所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根据PPT上出现的问题一步步回答问题,判断物体变化前后的状态。
学生回答:加热前碘是固态的。
通过交流,学生可以相互补充可能漏掉了的某些实验现象细节,获得较完整的信息,同时培养团队意识。
《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3篇)
《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3篇)《升华和凝华》教案篇1一、说教材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的一类现象,与前面已讲的四种现象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学问体系。
尽管升华和凝华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同学留意,学校自然课本中也没有讲过;且气体不易观察,而难于直接观看到。
本节是在同学学习了前面四种现象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同学可用探究冰的熔化过程、水的汽化过程的方法来探究碘的升华过程,进一步培育他们的科学探究力量。
如何探究碘的升华过程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本节的难点。
尝试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是本节的重点。
二、说教具同学:每组一个碘升华器、一个酒精灯、一盒火柴,老师:酒精灯,火柴,碘、细线、锥形烧瓶,铁架台,多媒体课件,新、旧白炽灯各一个三、说同学同学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学问,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老师应设计有利于同学自主学习、创建让他们主动探究物理规律的环境和机会,以进一步培育他们在学习上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的力量。
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式五、说教学目标1、学问和技能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2)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3)能简洁解释常见的升华吸热的现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碘的升华过程,使同学进一步把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试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2)培育同学的制造性思维过程以及初步的观看、分析和概括力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使同学形成情愿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2)培育同学的制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面对挫折的健康心理、意志和品质。
六、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先播放《奇异的大自然》剪辑录象,片中有云、雨、露、雾、霜、雪、雹,然后让同学说出其中自然现象的名称,最终请同学分析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对未知的现象引发同学提出问题。
这样既复习了旧学问,又自然地引入新课。
2、进行新课《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在二级主题——物质的形态和变化下有六个三级主题,其中第五个三级主题的第一点是要求同学通过试验来探究物态的变化过程,这里强调的是用试验探究的方法学习物态变化过程,而且还应知道相应的物态变化过程。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第五节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授课教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2.通过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欣赏色彩美的能力.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点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法点拔观察法、讨论法.教学媒体仪器与演示试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碘、樟脑丸、茶丸、挂图、烧杯、热水授课时数1课时主要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学生们在思考、讨论进入新课[想想做做][师]现在往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盛热水的烧杯里,观察到什么?[生甲]固态碘不见了,试管内看到有紫色的气.[生乙]这说明固态碘受热变成气态.[师]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观察[生甲]紫色的气不见了,试管壁上有黑色固态.[生乙]这说明气态碘遇冷变成了固态.[生丙]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生丁]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回答的也很好.1.升华和凝华升华(sublimation);一;;一;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凝华;一;;一;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师]生活中有升华和凝华的例子吗?[生甲]冬天,室外湿衣服中的水会结成冰,但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因为冰升华为水蒸气.[生乙]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粒.[生丙]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一种升华现象.[生丁]寒冷的冬天,早晨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凝华成固态冰,形成冰花.[生戊]冬天,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凝华现象.[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我们鼓掌进行鼓励.我们知道熔化和汽化需要吸热,凝固和液化要放热,那么升华和凝华呢?[生甲]升华需要吸热,因为做实验时我们加热了.[生乙]凝华是放热,因为放入凉水中了.[师]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2.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板书)[师]阅读科学世界,能否用我们所学的物态变化知识对此现象做出解释.[生甲]是雪升华了,变成水蒸气.[生乙]是雪熔化后渗下去的.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了升华和凝华两个概念.并通过实验知道了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板书设计1升华和凝华升华(sublimation);一;;一;物体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凝华;一;;一;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2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达标自测1.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早晨有浓雾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C.屋顶上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水结成了冰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B.冰冻的衣服也会干C.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D.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3.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常会出现窗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升华现象B.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凝华现象C.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升华现象D.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凝华现象4.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CO2)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及凝固形成的小冰晶5.用久的灯泡会发黑,是因为钨丝发生了下列哪种现象A.凝固B.升华C.凝华D.先升华后凝华6.下列物质中,由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是A.露B.雾C.雹D.雪7.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变小B.花盆里的潮湿泥土变干C.夏天,冷饮杯外壁有小水珠D.秋天,屋顶瓦上结霜课后小记。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升华和凝华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通过观察碘的升华与凝华实验,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直接转化的。
(2)知道升华是吸热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3)了解生活、生产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利用建立的概念解释形成原因。
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建立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并能够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了解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的吸放热规律及升华和凝华概念建立后,综合利用知识分析生产生活实例。
三、教学分析(1)学生在学习了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之后,已经了解了固态与液态、液态与气态之间的物态变化,但对于固态与气态之间直接转化的物态变化尚无认知,甚至可能会认为是“几乎不可能的”。
这正是本节课程的切入点,让学生在思维上与原有的认知形成激烈的碰撞,从而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
(2)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归纳和分析能力,能对较简单的物理现象进行归纳并得出初步结论,但动手能力相对薄弱,观察现象的能力还不够全面。
本节课程通过教师的引导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讲解活动1【导入】引入【展示图片】春暖花开冰雪消融,夏日炎炎河水干涸,秋意浓浓禾苗露珠,寒冬腊月河水结冰【提问】上述自然情景包含哪些物态变化?【视频、图片展示】生活中还常常会有这样的景象:霜、雾凇、窗花【提问】它们是什么物质?是由什么变化而来的吗?你的依据是?【引导】这些现象在发生之前并没有直接观察到液态水的存在。
那么水蒸气是否可以直接变成固体?我们可以根据霜产生的环境,通过模拟制霜来研究问题。
新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优质课《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新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优质课《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升华和凝华的实验现象,提升观察能力。
通过分组讨论问题,解释现象,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乐于探索未知事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升华和凝华现象是学生学习中容易忽略的两种物态变化,尽管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不罕见,但不易被学生注意,他们总认为固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必须经过液态阶段。
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帮助学生澄清模糊的认识,可以在实际教学中把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学习和活动的过程,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
同时让同学们自觉产生固态与气态之间是否会转变的疑问,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教学难点:用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来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教学策略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中的一组现象,与前面学习的四种现象一起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体系。
尽管升华和凝华现象生活中并不难见到,但不易被学生注意。
而且气体不易看见,难以直接观察到。
本节课的设计与教学力求从生活和实验出发,利用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辅以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些不太常见的现象,为学生创设了多种多样的情境,实验激趣,问题驱动,充分让学生观察、实践、思考、动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思维活跃,气氛热烈,回答问题精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了提高。
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樟脑丸、松树枝、碘、热水、冷水、酒精灯、碘锤、烧杯等。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和凝华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变化的过程。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能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常见现象。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理解和应用。
2.教学难点对升华和凝华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直接变化过程的理解,区别于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
运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解释一些复杂的生活和自然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实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段美丽的雪景视频,画面中有雪花飘落,同时还有冰雕在阳光下逐渐变小的场景。
播放结束后,提问学生:在这个视频中,冰雕变小和雪花形成分别是物质的什么变化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升华和凝华。
(二)讲授新课1.升华概念引入:讲解冰雕在阳光下直接变成水蒸气消失不见,这种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强调“直接”二字,即没有经过液态这一中间状态。
实验演示:在一个烧瓶里放少量碘,对烧瓶微微加热,观察到烧瓶内固态碘逐渐减少,同时有紫色碘蒸气出现。
停止加热后,碘蒸气又会凝华成固态碘附着在烧瓶壁上。
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升华现象。
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及升华吸热: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升华现象,如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冰直接升华成了水蒸气;用久了的电灯泡灯丝会变细,是钨丝在高温下升华成钨蒸气。
讲解升华吸热的特点,如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来进行人工降雨。
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升华,从周围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急剧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雨。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_初中物理人教版部编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_初中物理人教版部编本编辑短评《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_初中物理人教版部编本能成功地将知识与能力,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重难点、技能、目标结合在一起,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有效方法。
可供教学参考。
前言下载提示: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Download tips:Instructional design is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objects, the orderly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elements,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suitable teaching plans and plans. Generally, it includes teaching objectives,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of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steps and time allocation.一、教学背景(一)教学内容分析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及其变化”一章最后学习的两种物态变化,安排在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之后学习。
升华和凝华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结构与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的知识结构类似,但升华和凝华的过程难以观察,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直接转化为气态,或者从气态不经过液态直接转化为固态,并不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需要寻找证据的支持。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知道物质的三种形态、固态与液态间的转化、液态与气态间的转化,并能解释生活中相关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导学目标
1.会判断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会解释生活中的例子。
2.能画出物质三态转化图。
3.知道水循环的过程,并能解释云、雨、雪、冰雹是如何形成的。
学习重难点
重点: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难点:升华和凝华是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直接变化.
知识链接
中国的农历中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其中有一个叫“霜降”。
霜降是霜从天上降下来,像下雪一样吗?霜的形成跟雪的形成一样吗?
学法指导
1、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2、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也是通过这个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
断能力。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问题导学
一、自学问题
1、看课本64 页想想做做
思考:(1)加热前碘是什么状态?
(2)加热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3)冷却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
2、看课本64 页倒数第一二三自然段
思考:(1)固态与气态间两个转化是什么?
(2)课本中介绍了几个升华和凝华的例子,分别是什么?
(3)生活中还有那些升华和凝华的例子。
二、自学问题
看课本65 页想想议议,
完成(1)填写图3.4-2。
(2)在相应的物态变化上标注吸热和放热情况。
三、自学问题
看课本65 页科学、技术、社会水循环
思考:(1)云、雨、冰雹、雪是如何形成的?过程中发生了那些物态变化?
(2)我们如何节约用水?
四、课堂小结
动手动脑学物理66 页1、2、4
思考(1)第3 题:人工降雨是如何进行的?发生了那些物态变化?
(2)冰箱里面的霜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不发生液化后再凝固呢?
当堂检测(要求: 1-11 题所有学Th必做,完成后举手示意,谁先做完先给谁批阅。
)
1、2008 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某些地区的树枝上甚至出现了“雾凇”。
“雾凇”和霜的形成过程很相似,都是()
A.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小水珠凝固形成的D.小冰晶升华形成的
2、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雾的形成B.露的形成C.冰的形成D.霜的形成
3、有一种“固体粮虫净”,放在粮仓里能预防粮食生虫,“固体粮虫净”过一段时间会变小,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凝华B.升华C.熔化D.汽化
4、白炽灯丝是由钨丝制成的,长期使用灯泡会变黑,这种现象属于()
A.先凝华后升华
B.先蒸发后凝固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液化
5、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熔化和汽化B.凝固和液化C.凝固和凝华D.汽化和升华
6、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叙述正确的有( )
A.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B.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C.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要放热
D.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于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
7、下列几组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是()
A、熔化、凝华、液化
B、升华、汽化、熔化
C、液化、凝华、凝固
D、汽化、升华、凝固
8. 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放在火炉上的冰一会儿不见了
B、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天地上出现了一层白色的霜
C、用久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
D、冬天,湿衣服结冰后变干了
9.冬天早晨看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
A.凝固而成的
B.凝华而成的
C.液化而成的
D.先液化,后凝固而成的
10.关于雨、露、霜、雾跟物态变化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雨水是水的液化形成的
B.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
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11.在物态变化中,天空中的云是水蒸气成的小水滴和水蒸气成的小冰晶组成的.
12. 填写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
严冬之夜在玻璃室内一侧出现“冰花”;
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
夏天从冰箱中拿出冰棒,看见周围有“白气”;铁水浇成铁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