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吸收空气中NH3填料塔设计氨气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填料塔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填料塔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填料塔设计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2年12月11 日设计任务书水吸收氨气填料塔设计(一)设计题目试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采用清水吸收混于空气中的氨气。

混合气体的处理量为____3200____m3/h,其中含氨为____8%____(体积分数),混合气体的进料温度为25℃。

要求:①塔顶排放气体中含氨低于____0.04%____(体积分数);(二)操作条件(1)操作压力:常压(2)操作温度:20℃(3)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倍数自己确定(三)填料类型聚丙烯阶梯环吸收填料塔(四)设计内容(1)设计方案的确定和说明(2)吸收塔的物料衡算;(3)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计算;(4)填料层压降的计算;(5)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6)绘制液体分布器施工图(7)吸收塔接管尺寸计算;(8)设计参数一览表;(9)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A3号图纸);(10)绘制吸收塔设计条件图(A3号图纸);(11)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目录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填料塔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装置流程的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吸收剂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吸收氨课程设计

水吸收氨课程设计

过程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1.设计题目:吸收氨过程填料塔的设计试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用于脱除混于空气中的氨气。

混合气体的处理量为4.5万Nm3/h,其中含氨为5.4%(体积分数),要求塔顶排放气体中含氨低于0.02%(体积分数)。

2.操作条件(1)操作压力常压(2)操作温度 20℃3.工作日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4.厂址宁波地区5.设计内容(1)吸收塔的物料衡算;(2)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计算;(3)填料层压降的计算;(4)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5)吸收塔接管尺寸的计算;(6)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7)绘制吸收塔设计图;(9)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6.设计基础数据20℃下氨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为H=0.725kmol/(m3.kPa)。

附:设计说明书的目录目录1 设计方案简介2 工艺计算2.1 基础物性数据2.1.1 液相物性的数据2.1.2 气相物性数据2.1.3 气液相平衡数据2.1.4 物料衡算2.2 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2.2.1 塔径的计算2.2.2 填料层高度计算2.2.3 填料层压降计算2.2.4 吸收塔接管口径的计算3 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4 设计一览表5 对本设计的评述6 参考文献7 主要符号说明8 附图(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简图、主体设备设计图)水吸收氨课程设计目录第一节 (1)1.1吸收剂的选择 (1)1.2选择吸收流程 (2)1.3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2)1.3.1 填料规格的选择 (3)1.3.2填料材质的选择 (3)1.5初步的流程图 (4)图1 初步流程图 (4)第二节基础物性数据 (4)2.1操作条件 (4)2.2液相物性数据 (5)2.3气相物性数据 (5)2.4 液相平衡数据 (5)第三节物料横算 (6)第四节填料塔工艺尺寸的计算 (6)4.1塔径的计算 (7)4.2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及分段 (8)4.3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8)4.4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10)4.5吸收塔接管口径的计算 (12)第五节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 (12)5.1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12)5.2填料支承设备 (13)5.3填料压紧装置 (14)5.4除沫器 (15)5.5封头 (16)5.6离心泵及风机的选型 (16)5.6.1塔高的计算 (16)5.6.2离心泵的计算及选择 (17)5.7风机的计算及选型 (17)5.8人孔的选择 (18)5.9法兰的选择 (18)填料塔设计结果一览表 (21)填料塔设计数据一览 (21)对本设计的评述 (23)参考文献 (24)第一节1.1吸收剂的选择吸收是通过气体在吸收剂中的溶解来实现的,因此,吸收剂的性能对吸收操作有重要影响,通常对吸收剂的性能有下列要求。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设计一、背景介绍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制品,用于制造各种类型的化学产品,也可用作氨加热系统的燃料,但它作为强氧化剂挥发到大气中,有害环境,因此必须采取对策进行处理,以保护我们的环境。

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是一种典型的操作过程,通过在塔内部放入一定量的吸收填料,使得氨气更有效地与液体相混合,从而降低氨的挥发率,防止它的溢出。

二、设计目的本设计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能够有效降低氨气挥发率的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系统。

三、塔结构设计1.水吸收塔的形式:此水吸收塔采用真空反应塔的形式,包括加热装置、塔体及其重要部件。

2.水吸收塔的尺寸:该水吸收塔直径为3m,高度为12m,采用真空式反应塔设计。

3.吸收填料:此设计采用纤维吸收填料,其密度为180 kg/m3,吸附能力0.5%,并选择优质的、耐磨的材料,保证耐久性。

4.液相:选择介质为硝酸钠溶液,介质比重1.1,温度在25℃以下,以确保氨吸收剂的低温稳定性。

5.混合器:采用有效搅拌,减少氨气挥发,氨气完全溶于液体,增加氨气的反应机会,增加吸6.塔内设备:除了加热器,还设有安全阀等设备,以防出现意外。

四、设计步骤1.根据氨吸收水填料吸收塔的工艺特点,研究氨挥发的特性,确定反应条件,估算反应速率和塔的大小及包装密度。

2.确定吸收填料的类型,以保证其对氨气的特性挥发特性。

3.细化设计,考虑塔内混合器及其优势,同时留意水塔设计具体内容,计算安全阀等设备的大小,以及确定塔内设备的位置。

4.确认成本,包括:原材料、安装和实际操作。

五、最终结论本文研究了一套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设计了其安全阀及其它设备,以及填料的特性,确定了反应条件,估算反应速率,详细设计了塔的形式,尺寸,位置等,通过认真的工作,可以提出设计方案,完成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的设计任务。

氨气填料吸收塔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氨气填料吸收塔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一前言………………………………………………………………………………………3二设计任务…………………………………………………………………………………4三设计条件…………………………………………………………………………………4四设计方案…………………………………………………………………………………52.流程图及流程说明 (5)3.塔填料的选择 (7)五工艺计算…………………………………………………………………………………111.物料衡算,确信塔顶、塔底的气液流量和组成……………………………………112.塔径的计算……………………………………………………………………………123. 填料层高度计算………………………………………………………………………144. 填料层压降计算………………………………………………………………………165. 液体散布装置…………………………………………………………………………176. 液体再散布装置………………………………………………………………………197. 填料支撑装置…………………………………………………………………………208. 流体进出口装置………………………………………………………………………2122六设计一览表………………………………………………………………………………23七对本设计的评述…………………………………………………………………………23八参考文献…………………………………………………………………………………24九要紧符号说明……………………………………………………………………………24十致谢………………………………………………………………………………………25一前言在石油化工、食物医药及环境爱惜等领域,塔设备属于利用量大应用面广的重要单元设备。

塔设备普遍用于蒸馏、吸收、萃取、洗涤、传热等单元操作中。

因此塔设备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

水吸收氨气填料塔设计

水吸收氨气填料塔设计

前言在近代工业的发展中,塔设备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单元设备,广泛应用于炼油、化工、制药等过程工业上,对吸收、蒸馏和洗涤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性能的优劣、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产量、回收率、经济效益等各个方面。

所以研究新型的的塔设备和强化气液两相传质过程及工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塔设备主要可分为两种:板式塔和填料塔。

板式塔和填料塔在过去几十年中的发展速度有快有慢,竞争能力时有强弱。

但总的来说,工业生产中因为处理量大所以还是以板式塔为主。

而对于填料塔,一般都是用于小量原料的处理。

但是在近些年来,人们对填料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却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应用规模的填料塔最大直径可达14~20m,突破了仅限于小塔的传统观念,并在现代化工生产中得到更为普遍的应用。

对于新型的填料塔来说,它还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生产能力大,在需要大理论技术的分离过程中能耗小,可以更容易满足经济的应用热泵得要求。

(2)分离效率高(3)压降小(4)操作弹性大(5)持液量小利用填料塔去分离化工过程中的产物或者处理工业生产中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已越来越普遍,而且也趋于主流,对人们的日常生过也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在使用填料塔进行分离物质时,必须事先对整个填料塔进行系统的计算与设计。

结合能效、操作条件、经济等方面去考虑。

充分了解到填料塔中个部分的物料情况和工作效益。

使整个填料塔分离过程能符合安全、环保、节能和高效益,能真正用于工业生产中。

氨是工业生产中一种极为重要的生产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除液氨可直接作为肥料外,农业上使用的氮肥,例如尿素、硝酸铵、磷酸铵、氯化铵以及各种含氮复合肥,都是以氨为原料的。

合成氨是大宗化工产品之一,世界每年合成氨产量已达到1亿吨以上,其中约有80%的氨用来生产化学肥料,20%作为其它化工产品的原料。

但这种极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却对人的生命有着严重的危害,如果在工业生产中操作有失误,会威胁这生产人员的性命安全。

水吸收氨气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

水吸收氨气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

水吸收氨气填料吸收塔课程设计
氨气吸收塔课程设计是一个专门用于净化氨气的工程,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水溶液与气体的有效反应以及吸收剂的特性,来去除氨气中的有害气体,以达到净化气体的目的。

氨气吸收塔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课程介绍
(1)氨气吸收塔的基本原理
(2)氨气吸收塔的设计原则
(3)氨气吸收塔的结构和运行条件
二、工程实施
(1)氨气吸收塔的净化原理
(2)氨气吸收塔的设计要求
(3)氨气吸收塔填料的选择和使用
(4)氨气吸收塔的安装要求
(5)氨气吸收塔的运行要求
三、技术支持
(1)氨气吸收塔的控制要点及工艺操作
(2)氨气吸收塔的安全限制
(3)氨气吸收塔的监测要点
(4)氨气吸收塔的维护和维修
四、结论
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可以总结出,要成功利用水吸收氨气填料吸收塔进行净化氨气,必须要正确地理解其原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择填料及安装要求,对控制要点及有害气体的安全限制进行管理,并对操作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测和维护,从而确保净化气体的质量。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

填料吸收塔设计任务书1 设计题目试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采用清水吸收混于空气中的氨气。

混合气体的处理量为____4300____m3/h,其中含氨为____6%____(体积分数),混合气体的进料温度为25℃。

要求:①塔顶排放气体中含氨低于___0.04%_____(体积分数);2 操作条件2.1 操作压力常压2.2 操作温度20℃3 填料类型选用聚丙烯阶梯环填料,填料规格自选4 设计内容4.1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4.2工艺计算4.3主要设备尺寸计算(1) 塔径的确定(2) 填料层的高度计算(3) 总塔高、总压降及接管尺寸的确定4.4 辅助设备选型与计算4.5 设计结果汇总4.6 设计评述5设计基础数据20℃下氨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为H=0.725kmol/(m3*kPa).目录1. 设计方案简介 (1)1.1设计方案的确定 (1)1.2填料的选择 (2)2. 工艺计算 (2)2.1 基础物性数据 (2)2.1.1液相物性的数据 (1)2.1.2气相物性的数据 (2)2.1.3气液相平衡数据 (2)2.1.4 物料衡算 (3)2.2 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3)2.2.1 塔径的计算 (4)2.2.2 填料层高度计算 (5)2.2.3 填料层压降计算 (6)2.2.4 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7)3. 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 (8)3.1 填料支承设备 (8)3.2填料压紧装置 (8)3.3液体再分布装置 (8)4. 设计一览表 (9)5. 后记 (10)6. 参考文献 (10)7. 主要符号说明 (10)8. 附图(工艺流程简图、主体设备设计条件图)1..设计方案简介1.1设计方案的确定1.1.1装置流程的确定:用水吸收NH3属高溶解度的吸收过程,为提高传质效率和分离效率,所以,本实验选用逆流吸收流程。

1.1.2吸收剂的选择对填料吸收塔,其吸收装置的流程主要有逆流操作、并流操作、吸收剂部分再循环操作、多塔串联操作和串联-并联混合操作。

环保工程课程设计水吸收氨填料塔设计设计说明书 精品

环保工程课程设计水吸收氨填料塔设计设计说明书 精品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清水吸收氨的填料塔装置设计说明书一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水吸收NH3过程填料吸收塔的设计:试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用于脱除焙烧炉送出的混合气体(先冷却)中的NH3,其余为惰性组分,采用清水进行吸收。

混合气体的处理量m3/h 10800混合气体NH3含量(体积分数) 5.5%NH3的回收率不低于96%吸收剂的用量与最小用量之比 1.6(二)操作条件(1)操作压力常压(2)操作温度20℃(三)设计内容(1)吸收塔的物料衡算;(2)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计算;(3)填料层压降的计算;(4)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5)吸收塔接管尺寸计算;(6)绘制吸收塔设计条件图;(7)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二设计方案简介2.1方案的确定用水吸收NH3属中等溶解度的吸收过程,为提高传质效率,选用逆流吸收流程。

因用水作为吸收剂,且NH3不作为产品,故采用纯溶剂。

2.2填料的类型与选择对于水吸收NH3的过程,操作温度及操作压力较低,工业上通常选用塑料散装填料。

在塑料散装填料中,塑料阶梯环填料的综合性能较好,故此选用DN38聚丙烯阶梯环填料。

阶梯环是对鲍尔环的改进。

与鲍尔环相比,阶梯环高度减少了一半,并在一端增加了一个锥形翻边。

由于高径比减少,使得气体绕填料外壁的平均路径大为缩短,减少了气体通过填料层的阻力。

锥形翻边不仅增加了填料的机械强度,而且使填料之间由线接触为主变成以点接触为主,这样不但增加了填料间的空隙,同时成为液体沿填料表面流动的汇集分散点,可以促进液膜的表面更新,有利于传质效率的提高。

阶梯环的综合性能优于鲍尔环,成为目前所使用的环形填料中最为优良的一种。

2.3设计步骤本课程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设计(一)吸收塔的物料衡算;(二)填料塔的工艺尺寸计算;主要包括:塔径,填料层高度,填料层压降;(三)设计液体分布器及辅助设备的选型;(四)绘制有关吸收操作图纸。

三、工艺计算3.1基础物性数据3.1.1 液相物性数据对低浓度吸收过程,溶液的物性数据可近似取纯水的物性数据。

完整版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填料塔设计

完整版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填料塔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水吸收氨气填料塔设计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年12月11日
设计任务书
水吸收氨气填料塔设计
(1)设计题目
试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米用清水吸收混于空气中的氨气C
量为_32003/h,其中含氨为8%(体积分数)
温度为25C。要求:
① 塔顶排放气体中含氨低于__0.04%(体积分数)
(2)操作条件
(1)操作压力:常压
(2)操作温度:20r
(3)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倍数自己确定
(3)填料类型
聚丙烯阶梯环吸收填料塔
(4)设计内容
(1)设计方案的确定和说明
(2)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3)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计算;
(4)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5)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6)绘制液体分布器施工图
为了避免化学工业产生的大量的含有氨气的工业尾气直接排入大气而造成 空气污染, 需要采用一定方法对于工业尾气中的氨气进行吸收, 本次课程设计的 目的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填料吸收塔吸收的方法来净化含有氨气的工业尾气, 使 其达到排放标准。设计采用填料塔进行吸收操作是因为填料可以提供巨大的气液 传质面积而且填料表面具有良好的湍流状况,从而使吸收过程易于进行,而且, 填料塔还具有结构简单、 压降低、 填料易用耐腐蚀材料制造等优点, 从而可以使 吸收操作过程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
1.4.1填料种类的选择4
1.4.2填料规格的选择6
1.4.3填料材质的选择6
1.5基础物性数据7
1.5.1液相物性数据7
1.5.2气相物性数据8
1.5.3气液相平衡数据8
1.5.4物料横算8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填料吸收塔的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填料吸收塔的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填料吸收塔的设计学院南华大学船山学院专业制药工程班级 10级姓名龙浩学号 20109570111指导教师王延飞2012年11月25日1.水吸收氨气填料塔工艺设计方案简介任务及操作条件①混合气(空气、NH3 )处理量:10003/m h;②进塔混合气含NH3 7% (体积分数);温度:20℃;③进塔吸收剂(清水)的温度:20℃;④NH3回收率:96%;⑤操作压力为常压101.3k Pa。

1设计方案的确定用水吸收氨气属于等溶解度的吸收过程,为提高传质效率,选用逆流吸收过程。

因用水做座位吸收剂,且氨气不作为产品,股采用纯溶剂。

该填料塔中,氨气和空气混合后,经由填料塔的下侧进入填料塔中,与从填料塔顶流下的清水逆流接触,在填料的作用下进行吸收。

经吸收后的混合气体由塔顶排除,吸收了氨气的水由填料塔的下端流出。

2填料的选择对于水吸收氨气的过程,操作温度计操作压力较低。

工业上通常是选用塑料散装填料。

在塑料散装中,塑料阶梯环填料的综合性能较好,见下图:根据所要处理的混合气体,可采用水为吸收剂,其廉价易得,物理化学性能稳定,选择性好,符合吸收过程对吸收剂的基本要求。

设计选用填料塔,填料为散装聚丙烯DN50阶梯环填料。

国内阶梯环特性数据52. 工艺计算2.1基础物性数据 2.1.1液相物性数据对低浓度吸收过程,溶液的物性数据可近似取纯水的物性数据。

由手册查的,20℃水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 密度为 ρ1 =998.2Kg /m 3粘度为 μL =1.005mPa ·S =0.001Pa ·S=3.6Kg /(m ·h ) 表面张力为 σL =72.6dyn /cm=940 896Kg /h 2氨气在水中的扩散系数:D L =1.80×10-9 m 2/s=1.80×10-9×3600 m 2/h=6.480 ×10-6m 2/h2.1.2气相物性的数据 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为M VM =Σy i M i =0.101×17+0.899×28=26.889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为ρvm =RTPM VN=101.3×26.889/(8.314×293)=1.116Kg /m 3 混合气体的粘度可近似取为空气的粘度,查手册的20℃空气的粘度为μV =1.81×10—5Pa ·s=0.065Kg /(m ·h )查手册得氨气在20℃空气中扩散系数为D v = 0.189 cm 2/s=0.068 m 2/s2.1.3气液相平衡数据20C 下氨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725.03kpa m kmol H ⋅=,常压下20℃时亨利系数:SLHM E ρ==998.2/(0.725×18.02)=76.40Kpa相平衡常数为755.01.10140.76===P E m溶解度系数为717.02.184.762.98=⨯==SLEM H ρ998.20.7540.72518101.3s S E m P HM P ρ====⨯⨯ 2.1.4 物料衡算 进塔气相摩尔比为Y 1=11y 1y —=0.101/(1—0.101)=0.11235 出塔气相摩尔比为Y 2=Y 1(1—φ)=0.11235×(1—0.9996)=0.000045进塔惰性气相流量为V=1000/22.4×273/(273+20)×(1—0.101)=34.29Kmol /h该吸收过程属低浓度吸收,平衡关系为直线,最小液气比可按下式计算,即;(V L )min =2121m X Y Y Y —/— 对纯溶剂吸收过程,进塔液相组成为 X 2=0(VL)min =(0.11235—0.000045)/[0.11235/(0.754—0)]=0.753 取操作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1.8VL=1.8×0.753=1.355 L=1.355×34.29=46.516Kmol /hV (Y 1—Y 2)=L (X 1—X 2)X 1=34.29×(0.11235—0.000045) /46.516=0.08278 5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1) 塔径的计算采用Eckert 通用关联图计算泛点气速 塔径气相质量流量为V ω=1000×1.103=1103Kg /h液相质量流量可近似按纯水的流量计算,即:L ω=46.516×18.02=838.218㎏/hEckert 通过关联图的横坐标为025.0)2.998116.1(1103218.838)(5.05.0=⨯=L V V L w w ρρ 21.02.02=ψΦL LV F F g u μρρ1170-=Φm F95.01116.111702.99881.921.021.02.02.0=⨯⨯⨯⨯⨯=ψΦ=L V F L F g u μρρ729.0665.014.33600/100044=⨯⨯==uV D Sπ圆整塔经,取D=0.8ms m u u F /665.095.07.07.0=⨯==泛点率校核:)%(69%1008.0785.03600/10002在允许范围内=⨯⨯=u填料规格校核:805.2138800>==d D112480.23lg f t v v L L L v L u a W A K g W ρρμρρε⎡⎤⎛⎫⎛⎫=-⎢⎥ ⎪ ⎪⎢⎥⎝⎭⎝⎭⎣⎦即()20.231184223 1.166lg () 1.0049.81998.20.90 1.1660.204 1.750.666998.20.476f u ⎡⎤⎢⎥⎢⎥⎣⎦⎛⎫=-⨯⨯ ⎪⎝⎭=-3.017/f u m s = ()0.50.85f u u =-取泛点率为0.8 取u =0.8u F =0.8×3.017m/s =2.41m/sD =u4πSV = [(4×1000/3600)/(3.14×2.41)] 0.5=0.38m 圆整后取 ()()0.4400D m mm ==2.泛点率校核:210003600 2.212/0.7850.4u m s ==⨯ 2.2120.7333.017F u u ==(在0.5到0.85范围之间) 3.填料规格校核:40016825D d ==> 4.液体喷淋密度校核:取最小润湿速率为:U min =(L W )min · a t =0.101×114.2=11.534m 3/m 2·h 查常用散装填料的特性参数表,得at=114.2m 2/m 3 U=46.516×18.02/998.2/(0.785×0.42)=6.717>U min经以上校核可知,填料塔直径选用D= 400mm 是合理的。

水吸收空气中NH3填料塔设计氨气课程设计

水吸收空气中NH3填料塔设计氨气课程设计

水吸收空气中NH3填料塔设计目录任务书 (2)前言 (3)第一章填料塔的确定 (4)1.1填料塔的主体结构与特点 (4)1.2 填料塔的设计任务及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填料塔设计条件及操作条件 (6)第二章填料塔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装置流程的确定 (7)2.2吸收剂的选择 (7)2.3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7)2.3.1 填料性能的评价2.3.2 填料类型的选择 (7)2.3.3 填料规格的选择 (10)2.3.4填料材质的选择2.4基础物性数据 (12)2.4.1 液相物性数据 (12)2.4.2 气相物性数据 (12)2.4.3 气液相平衡数据 (13)2.4.4 物料衡算 (13)第三章填料塔工艺尺寸的计算 (14)3.1塔径的计算 (14)3.2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及分段 (17)3.2.1 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16)3.2.2质单元高度的计算3.2.3 填料层的分段 (20)3.3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20)第四章主要附属设备的选型和计算 (21)4.1填料塔附属高度的计算 (21)4.2流体进出口流差4.2.1气体进料管4.2.2液体进料管4.3风机和离心泵的计算和选择 (24)4.3.1风机的选择4.3.2离心泵的计算和选择4.4液体分布装置4.5填料支撑装置4.6填料压紧装置主要符号说明1填料塔设计结果概要 (26)2 填料塔设计数据一览 (26)3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设计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致谢附件一:塔设备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题目年处理量为吨的水吸收氨气工艺设计教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2010年6月 15 日课程设计任务书1、设计题目:处理量为3000(m3/h)氨气的工艺设计;试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用于脱除混于空气中的氨气。

混合气体的处理量为3300 (m3/h),其中含空气为95%,氨气为5%(体积分数),要求塔顶排放气体中含氨低于%(体积分数),采用清水进行吸收,吸收剂的用量为最小用量的倍。

(20C°氨在水中的溶解度系数为H=)2、工艺操作条件:(1)操作平均压力常压(2)操作温度t=20℃(3)每年生产时间:7200h。

(4)选用填料类型及规格自选。

3、设计任务:完成干燥器的工艺设计与计算,有关附属设备的设计和选型,绘制吸收系统的工艺流程图和吸收塔的工艺条件图,编写设计说明书。

目录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I 第一章绪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吸收技术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根据给定的分离任务,确定吸收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依据物料及热量衡算进行过程的设备选型或设备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吸收设备的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吸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3.1吸收的应用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3.2典型吸收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吸收剂的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吸收操作参数的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2.1操作压力的选择吸收压力高优点: 提高吸收过程的推动力,减少了气体的体积流量,可以减小塔径;缺点: 降低了吸收剂的选择性; 吸收塔的造价可能升高.吸收压力低则相反.一般应该从过程的经济性角度出发,必须兼顾吸收和解吸以及整个工艺的操作条件,选择合适的操作压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2.2吸收温度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料的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3.1填料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3.2填料种类的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3.3填料规格的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3.4填料材质的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填料的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4 液体分布装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吸收剂再生方法的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三章吸收塔的工艺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基础物性数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3.1.1液相物性数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3.1.2气相物性数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3.2物料衡算,确定塔顶、塔底的气液流量和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塔径的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3.3.1塔径的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3.3.2泛点率校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3.3填料规格校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3.4液体喷淋密度校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填料层高度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3.4.1传质单元高度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3.4.2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四章塔附属设备工艺计算[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塔附属高度的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液体初始分布器和再分布器的选择与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4.2.1液体分布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4.2.2液体再分布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4.2.3塔底液体保持管高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其它附属塔内件的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4.3.1填料支撑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4.3.2填料压紧装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4.3.3气体的进出口装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4.3.4液体的出口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4.3.5除沫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吸收塔的流体力学参数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4.4.1 吸收塔的压力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4.4.2吸收塔的泛点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4.4.3气体动能因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其他附属设备的计算与选择[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4.5.1吸收塔的主要接管尺寸的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4.5.2离心泵的计算与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主要符号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结束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参考文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摘要填料塔洗涤吸收净化工艺不单应用在化工领域,在低浓度工业废气净化方面也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设计-V1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设计-V1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设计-V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设计化工生产中,氨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气体,亦是一种毒性气体。

为了保证生产安全,常常需要使用填料吸收塔对氨气进行处理。

本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的主题是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设计,下面将从设计的流程、填料选择、设备选型及操作控制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设计流程1.确定设计要求:包括氨气的进入浓度、出口浓度、进入流量、处理效率要求等。

2.确定填料种类:选择适合水吸收氨的填料种类。

3.塔体设计:根据进入流量和处理效率要求计算出塔体高度,以及塔体的内径和壁厚。

4.设备选型:根据填料种类和塔体设计的要求选型。

5.操作控制:确定运行参数和控制策略等。

二、填料选择1.氨气水解和物理吸收的填料:骨炭、石英、聚丙烯、陶瓷、活性炭等。

2.氨气化学吸收的填料:硫酸铵、硝酸铵、硫酸钙、硝酸钙、硫酸钠等。

综合考虑吸附容积、吸附速度、吸附效率、化学稳定性等因素,本设计选择硝酸铵作为填料。

三、设备选型1.填料吸收塔:根据设计要求和填料种类选择适合的填料吸收塔。

2.进气风机:根据进气流量和风阻要求选型。

3.冷却器:为了防止氨气过热,常常需要在进入填料吸收塔前,在氨气进风口处安装冷却器。

四、操作控制1.进气速度:进气速度过快会导致氨气不能充分吸收,进气速度过慢则会影响处理效率。

一般控制在0.5-1.5m/s。

2.水位控制:为了保证填料的湿润度,需要控制水的流量和水位。

3.塔体温度控制:为了保证填料吸收效率,需要控制塔体温度,一般保持在20-35℃。

4.出口浓度控制:通过调节水的流量和塔体内填料的密度,控制出口浓度。

结语:本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通过设计流程、填料选择、设备选型及操作控制方面的详细阐述,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水吸收氨填料吸收塔的设计过程。

对于化工领域的实践和专业知识积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预案水吸收氨气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预案水吸收氨气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汲取氨气填料塔设计学院医药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姓名姚学号090350==指导教师蒋赣、严正芳2011年 12 月 25 日目录序言⋯⋯⋯⋯⋯⋯⋯⋯⋯⋯⋯⋯⋯⋯⋯⋯⋯⋯⋯⋯⋯⋯⋯⋯⋯⋯⋯⋯⋯⋯⋯ 1 1.水汲取氨气填料塔工方案介⋯⋯⋯⋯⋯⋯⋯⋯⋯⋯⋯⋯⋯⋯⋯⋯ 4任及操作条件⋯⋯⋯⋯⋯⋯⋯⋯⋯⋯⋯⋯⋯⋯⋯⋯⋯⋯⋯⋯⋯⋯⋯⋯⋯ 4 案确实定⋯⋯⋯⋯⋯⋯⋯⋯⋯⋯⋯⋯⋯⋯⋯⋯⋯⋯⋯⋯⋯⋯⋯⋯⋯ 41.3 填料的⋯⋯⋯⋯⋯⋯⋯⋯⋯⋯⋯⋯⋯⋯⋯⋯⋯⋯⋯⋯⋯⋯⋯⋯⋯⋯ 42.工算⋯⋯⋯⋯⋯⋯⋯⋯⋯⋯⋯⋯⋯⋯⋯⋯⋯⋯⋯⋯⋯⋯⋯⋯⋯⋯⋯⋯62.1 基物性数据⋯⋯⋯⋯⋯⋯⋯⋯⋯⋯⋯⋯⋯⋯⋯⋯⋯⋯⋯⋯⋯⋯⋯⋯⋯62.1.1 液相物性的数据⋯⋯⋯⋯⋯⋯⋯⋯⋯⋯⋯⋯⋯⋯⋯⋯⋯⋯⋯⋯⋯ 62.1.2 气相物性的数据⋯⋯⋯⋯⋯⋯⋯⋯⋯⋯⋯⋯⋯⋯⋯⋯⋯⋯⋯⋯⋯ 62.1.3 气液相均衡数据⋯⋯⋯⋯⋯⋯⋯⋯⋯⋯⋯⋯⋯⋯⋯⋯⋯⋯⋯⋯⋯ 62.1.4 物料衡算⋯⋯⋯⋯⋯⋯⋯⋯⋯⋯⋯⋯⋯⋯⋯⋯⋯⋯⋯⋯⋯⋯⋯⋯ 72.2 填料塔的工尺寸的算⋯⋯⋯⋯⋯⋯⋯⋯⋯⋯⋯⋯⋯⋯⋯⋯⋯⋯⋯⋯72.2.1 塔径的算⋯⋯⋯⋯⋯⋯⋯⋯⋯⋯⋯⋯⋯⋯⋯⋯⋯⋯⋯⋯⋯⋯⋯ 72.2.2 填料高度算⋯⋯⋯⋯⋯⋯⋯⋯⋯⋯⋯⋯⋯⋯⋯⋯⋯⋯⋯⋯⋯ 92.2.3 填料降算⋯⋯⋯⋯⋯⋯⋯⋯⋯⋯⋯⋯⋯⋯⋯⋯⋯⋯⋯⋯ 122.2.4 液体散布器要⋯⋯⋯⋯⋯⋯⋯⋯⋯⋯⋯⋯⋯⋯⋯⋯⋯⋯133.助的算及型⋯⋯⋯⋯⋯⋯⋯⋯⋯⋯⋯⋯⋯⋯⋯⋯⋯⋯⋯⋯153.1 填料支承⋯⋯⋯⋯⋯⋯⋯⋯⋯⋯⋯⋯⋯⋯⋯⋯⋯⋯⋯⋯⋯⋯⋯ 15填料装置⋯⋯⋯⋯⋯⋯⋯⋯⋯⋯⋯⋯⋯⋯⋯⋯⋯⋯⋯⋯⋯⋯⋯⋯16 液体再散布装置⋯⋯⋯⋯⋯⋯⋯⋯⋯⋯⋯⋯⋯⋯⋯⋯⋯⋯⋯⋯⋯⋯⋯⋯164. 一表⋯⋯⋯⋯⋯⋯⋯⋯⋯⋯⋯⋯⋯⋯⋯⋯⋯⋯⋯⋯⋯⋯⋯⋯⋯175. 后⋯⋯⋯⋯⋯⋯⋯⋯⋯⋯⋯⋯⋯⋯⋯⋯⋯⋯⋯⋯⋯⋯⋯⋯⋯⋯⋯⋯⋯⋯186. 参照文件⋯⋯⋯⋯⋯⋯⋯⋯⋯⋯⋯⋯⋯⋯⋯⋯⋯⋯⋯⋯⋯⋯⋯⋯⋯⋯⋯⋯107. 主要符号明⋯⋯⋯⋯⋯⋯⋯⋯⋯⋯⋯⋯⋯⋯⋯⋯⋯⋯⋯⋯⋯⋯⋯⋯⋯⋯108.附(工流程、主体条件)前言在炼油、石油化工、精美化工、食品、医药及环保等部门,塔设施属于使用量大应用面广的重要单元设施。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填料塔设计 (14)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填料塔设计 (14)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水吸收氨气填料塔设计水吸收氨气填料塔设计任务(一)设计题目试设计一座填料吸收塔,采用清水吸收混于空气中的氨气。

混合气体的处理量为__5000__m3/h,其中含氨为_5%_(体积分数),混合气体的进料温度为25℃。

要求:氨气的回收率达到_95%_。

(二)操作条件(1)操作压力:常压(2)操作温度:20℃(3)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倍数自己确定(三)填料类型填料类型与规格自选。

(四)设计内容(1)设计方案的确定和说明(2)吸收塔的物料衡算;(3)吸收塔的工艺尺寸计算;(4)填料层压降的计算;(5)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6)绘制液体分布器施工图(7)吸收塔接管尺寸计算;(8)设计参数一览表;(9)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A3号图纸);(10)绘制吸收塔设计条件图(A3号图纸);(11)对设计过程的评述和有关问题的讨论。

目录前言 (1)1. 水吸收氨气填料塔工艺设计方案简介 (4)1.1任务及操作条件 (4)1.2设计案的确定 (4)1.3填料的选择 (4)2. 工艺计算 (5)2.1 基础物性数据 (5)2.1.1液相物性的数据 (6)2.1.2气相物性的数据 (6)2.1.3气液相平衡数据 (6)2.1.4 物料衡算 (6)2.2 填料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7)2.2.1 塔径的计算 (7)2.2.2 填料层高度计算 (9)2.2.3 填料层压降计算 (11)2.2.4 液体分布器简要设计 (12)3. 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 (13)3.1 填料支承设备 (13)3.2填料压紧装置 (14)3.3液体再分布装置 (14)4. 设计一览表 (16)5. 后记 (17)6. 参考文献 (18)7. 主要符号说明 (19)8. 附图(工艺流程简图、主体设备设计条件图) (20)前言在炼油、石油化工、精细化工、食品、医药及环保等部门,塔设备属于使用量大应用面广的重要单元设备。

塔设备广泛用于蒸馏、吸收、萃取、洗涤、传热等单元操作中。

水吸收氨气填料塔课程设计

水吸收氨气填料塔课程设计
水吸收氨气填 料塔课程设计
引言 1 设计目标 3 填料塔结构设计 5
-
目录
2 填料塔简介 4 工艺流程设计 6 总结与展望
1
引言
引言
在当前的工业生产中,氨气的吸收和分离是一个重要
1
的环节
氨气是一种常见的工业气体,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
2
农业等领域
为了实现高效、环保的氨气吸收,本课程设计旨在设
3
计和优化水吸收氨气的填料塔
2
填料塔简 介
填料塔简介
1
填料塔是化工生产中常用的设备之一, 主要用于气液或液液之间的传质和传
热过程
填料塔的核心部件是填料,它提供了 气液接触和反应的表面
2
3
通过选择合适的填料和操作条件,可 以有效地提高传质和传热的效率
3
设计目标
设计目标
本课程设计的主 要目标是
设计目标
6
总结与展 望
总结与展望
1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了解了水来自收氨气的 工艺流程和填料塔的结构设计
2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条件进行工艺
参数的优化和设备的选型
3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需求的提高,水 吸收氨气的填料塔将会更加高效、环保和节能
恳请各位导师批评指正
感谢您的聆听
汇报人:XXXX
指导老师:XXX
工艺流程设计
吸收过程
在填料塔内,氨气与水逆流接触,发生吸收 反应。吸收后的溶液从塔顶流出,进入后续 处理单元。未被吸收的气体从塔顶排出,进 入回收系统
工艺流程设计
工艺参数控制
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应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以确保吸收过程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可以通过调节氨 气流量、水流量以及塔内温度和压力等参数来优化吸收 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吸收空气中NH3填料塔设计目录任务书 (2)前言 (3)第一章填料塔的确定 (4)1.1填料塔的主体结构与特点 (4)1.2 填料塔的设计任务及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填料塔设计条件及操作条件 (6)第二章填料塔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装置流程的确定 (6)2.2吸收剂的选择 (7)2.3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7)2.3.1 填料性能的评价2.3.2 填料类型的选择 (7)2.3.3 填料规格的选择 (10)2.3.4填料材质的选择2.4基础物性数据 (12)2.4.1 液相物性数据 (12)2.4.2 气相物性数据 (12)2.4.3 气液相平衡数据 (13)2.4.4 物料衡算 (13)第三章填料塔工艺尺寸的计算 (14)3.1塔径的计算 (14)3.2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及分段 (17)3.2.1 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16)3.2.2质单元高度的计算3.2.3 填料层的分段 (19)3.3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19)第四章主要附属设备的选型和计算 (21)4.1填料塔附属高度的计算 (21)4.2流体进出口流差4.2.1气体进料管4.2.2液体进料管4.3风机和离心泵的计算和选择 (24)4.3.1风机的选择4.3.2离心泵的计算和选择4.4液体分布装置4.5填料支撑装置4.6填料压紧装置主要符号说明1填料塔设计结果概要 (26)2 填料塔设计数据一览 (26)3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设计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致谢附件一:塔设备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件二:塔设备设计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的: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资料查阅、知识综合应用、理论计算、设备选型、绘制图形、编写说明书。

培养工程观念:理论→小试→放大。

要求:设定大致框架,绘制工艺流程图;进行有关计算,得出设备主要尺寸和参数(塔高,直径,塔板数等);选择附属设备;根据计算结果绘制主体设备图形;编写设计说明书。

(一) 题目:水吸收空气中NH3填料塔设计(二)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混合气体的处理量:5000+100*8 Nm3/h2、原料气中NH3的体积分率:4%(双号)3、回收率:98%4、吸收塔操作条件:20℃,P=101.3KPa5、年开工:300天(三)填料类型聚丙烯鲍尔环填料。

(四)设计内容(1)吸收塔的物料衡算(2)填料层压降的计算(3)液体分布器的简单设计(4)吸收塔塔体工艺尺寸的计算(5)绘制分布器施工图(6)对本设计进行评述(五)、参考文献(宋体、5号字)(六)、附录:设计图纸(工艺流程图与主体设备装配图)(七)、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专业课程设计的考核与成绩评定由指导教师进行。

考核内容:考勤、计算草稿或笔记、说明书和图纸的质量,独立完成设计情况。

前言:塔设备广泛用于蒸馏、吸收、萃取、洗涤、传热等生产过程的气液传质设备。

被用于蒸馏和吸收的塔器分别称为蒸馏塔和吸收塔。

所以塔设备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

在化学工业中,经常需要将气体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加以分离,其主要目的是回收气体混合物中的有用物质,以制取产品,或除去工艺气体中的有害成分,使气体净化,以便进一步加工处理,或除去工业放空尾气中的有害成分,以免污染空气。

吸收操作是气体混合物分离方法之一,它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种溶剂中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塔设备按其结构形式基本上可分为两类;板式塔和填料塔。

以前在工业生产中,当处理量大时多用板式塔,处理量小时采用填料塔。

近年来由于填料塔结构的改进,新型的、高负荷填料的开发,既提高了塔的通过能力和分离效能又保持了压降小、性能稳定等特点。

因此,填料塔已经被推广到大型气、液操作中,在某些场合还代替了传统的板式塔。

如今,直径几米甚至几十米的大型填料塔在工业上已非罕见。

随着对填料塔的研究和开发,性能优良的填料塔必将大量用于工业生产中。

氨是化工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生产原料,但是其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于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都会造成破坏和污染,氨通常以气体形式吸入人体,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会出现流泪、咽痛、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头晕、呕吐、乏力等。

若吸入的氨气过多,导致血液中氨浓度过高,就会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的停搏和呼吸停止,危及生命。

因此,吸收空气中的氨,防止氨超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为了避免化学工业产生的大量的含有氨气的工业尾气直接排入大气而造成空气污染,需要采用一定方法对于工业尾气中的氨气进行吸收,本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填料吸收塔吸收的方法来净化含有氨气的空气。

设计采用填料塔进行吸收操作是因为填料可以提供巨大的气液传质面积而且填料表面具有良好的湍流状况,从而使吸收过程易于进行,而且,填料塔还具有结构简单、压降低、填料易用耐腐蚀材料制造等优点,从而可以使吸收操作过程节省大量人力和物力。

在设计过程中主要围绕提高塔设备传质速率,理解填料塔的结构设计的思路和特点,掌握填料塔的流体力学和传质特性,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最后根据生产任务要求,确定吸收它的主要部件及其附属设备的选型和计算,和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等。

本次设计由于我知识有限,存在的问题还需要老师多多谅解,并指教。

第一章:填料塔的确定1.1 填料塔的主体结构与特点:图1.1填料它的结构简图填料塔为连续接触式的气、液传质设备。

它的结构如图所示。

在圆筒形塔体的塔壳的下部,设置一层支承栅板,支承版上填充一定高度的填料。

液体由入口管进入经分布器喷淋至填料上,在填料的空隙中流过,并润湿填料表面形成流动的液膜。

液体流经填料后由排除管取出。

液体在填料层中有倾向于塔壁的流动,故填料层较高时,常将其分段,两段之间再设置液体再分布器,有利于液体的重新分布。

气体在支撑板下方入口管进入塔内,在压强差的推动下,通过填料间的空隙由塔的顶部排除。

填料内气、液两相呈逆流流动,相际间的传质通常是在填料表面的液体与其相距的界面上进行,两项的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1]。

填料塔与板式塔相比,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具有生产能力大,奋力效率高,持液量小,操作弹性大,压强降低的等特点。

通过填料材质的选择,可处理腐蚀性材料。

尤其对于压强降较低的真空精馏操作,填料塔更显出起优越性。

但是,填料塔的造价通常高于板式塔,对于含有悬浮液的料液,易于聚合的物系则不能适用,而且对于有侧线出料的场合等也不大适宜。

1.2 填料塔的设计任务及步骤设计任务:用水吸收空气中混有的氨气。

设计步骤:(1)根据设计任务和工艺要求,确定设计方案;(2)针对物系及分离要求,选择适宜填料;(3)确定塔径、填料层高度等工艺尺寸(考虑喷淋密度);(4)计算塔高、及填料层的压降;(5)塔内件设计。

1.3填料塔的设计条件及操作条件1. 气体混合物成分:空气和氨2. 空气中氨的含量: 4.0% (体积含量即为摩尔含量)3. 混合气体流量5800m3/h4. 操作温度298K5. 混合气体压力101.3KPa6. 回收率98 %7. 采用清水为吸收剂8. 填料类型:采用聚丙烯鲍尔环填料第二章填料塔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2.1装置流程的确定本次设计采用逆流操作:气相自塔低进入由塔顶排出,液相自塔顶进入由塔底排出,即逆流操作[2]。

其流程如下:图2.1 流程安排用水吸收NH属高溶解度的吸收过程,为提高传质效率和分离效率,所以,3本设计选用逆流吸收流程。

该填料塔中,氨气和空气混合气体,经由填料塔的下侧进入填料塔中,与从填料塔顶流下的水逆流接触,在填料的作用下进行吸收。

经吸收后的混合气体由塔顶排除,吸收了氨气的水由填料塔的下端流出。

逆流操作的特点是:传质平均推动力大,传质速率快,分离效率高,吸收剂利用率高。

工业生产中多采用逆流操作。

2.2 吸收剂的选择吸收过程是依靠气体溶质在吸收剂中的溶解来实现的,因此,吸收剂性能的优劣,是决定吸收操作效果的关键之一.吸收剂对溶质的组分要有良好地吸收能力,而对混合气体中的其他组分不吸收,且挥发度要低。

所以本设计选择用清水作吸收剂,氨气为吸收质。

水廉价易得,物理化学性能稳定,选择性好,符合吸收过程对吸收剂的基本要求。

且氨气不作为产品,故采用纯溶剂。

2-1 工业常用吸收剂2.3填料的类型与选择2.3.1填料性能评价填料种类的选择要考虑分离工艺的要求[3],通常考虑一下几个方面:(1)传质效率传质效率即分离效率,它有两种表的方法:一是以理论级进行计算的表示方法,以每个理论级当量的填料层高度表示,即HETP值;另一方面是以传质速率进行计算的表示方法,以每个传质单元相当高度表示,即HTU值。

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选用传质效率高,即HEYP(或HTU值)低的填料。

对于常用的工业填料,其HEYP(或HTU值)可由有关手册或文献中查到,也可以通过一些经验公式来估算。

(2)通量在相同的液体负荷下,填料的泛点气速愈高或气相动能因子愈大,则通量愈大,塔的处理能力亦越大。

因此在选择填料种类时,在保证具有较高传质效率的前提下,应选择具有较高泛点气速或气相动能因子的填料。

对于大多数常用填料其泛点气速或气相动能因子可由有关手册或文献中查到,也可以通过一些经验公式来估算。

(3)填料层的压降填料层的压降是填料的主要应用性能,填料层的压降越低,动力消耗越低,操作费用越小。

选择低压降的填料对热敏性物系的分离尤为重要。

比较填料的压降(4)填料的操作性能。

填料的操作性能主要指操作弹性、抗污堵性及抗热敏性等。

所选填料应具有较大的操作弹性,以保证塔内气、液负荷发生波动时维持操作稳定。

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抗污堵、抗热敏能力,以适应物料的变化及塔内温度变化。

此外,所选的填料要便于安装、拆卸和检修。

2.3.2装填类型选择填料的种类很多,根据装填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散装填料和规整填料两大类。

1、散装填料散装填料是一个个具有一定几何形状和尺寸的颗粒体,一般以随机的方式堆积在塔内,又称为乱堆填料或颗粒填料。

散装填料根据结构特点不同,可分为环形填料、鞍形填料、环鞍形填料及球形填料等。

现介绍几种典型的散装填料。

(1)拉西环填料。

其结构为外径与高度相等的圆环,可用陶瓷、塑料、金属等材质制造。

拉西环填料的气液分布较差,传质速率低,阻力大,通量小,目前工业上已很少用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