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下《空气质量与健康》word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空气质量与健康
初中生物教案:空气质量与健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空气污染的途径和危害。
3. 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
4. 培养学生关注空气质量,提高环保意识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空气质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空气污染的途径和危害。
3. 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空气质量的监测和改善方法。
2. 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和解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使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空气质量的相关知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进行课堂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3. 提前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相关知识,以便进行课堂讨论。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吗?2. 总结:空气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
二、空气质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5分钟)1. 讲解空气质量的概念。
2. 强调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三、空气污染的途径和危害(10分钟)1. 讲解空气污染的途径。
2. 讲解空气污染的危害。
四、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5分钟)1. 讲解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
2. 强调提高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提醒学生关注空气质量,提高环保意识。
六、空气质量的监测和改善方法(10分钟)1. 讲解空气质量的监测方法。
2. 讲解空气质量改善的方法。
七、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和解读(10分钟)1. 讲解空气质量指数的计算方法。
2. 讲解如何解读空气质量指数。
八、实例分析:我国空气质量现状(10分钟)1. 分析我国空气质量的现状。
2. 讨论我国空气质量改善的必要性。
九、实践活动:调查身边的空气质量(15分钟)1. 布置调查任务:调查学校周边的空气质量。
第三节《空气质量和健康》教案(人教版初一下)(7)
第三节《空气质量和健康》教案(人教版初一下)(7)
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样点。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确定要探究的咨询题,制订探究打算,进行分工。
在采集和测量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探究活动中,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造成的误差,应该设置重复组。
学生课下进行采样。
(3)采集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在显微镜下观看和记数。
学生依照上节课小组讨
论,确定采集地点、时刻、方法和组员间的分工,按照打算利用课下时刻
去采样。
及时收回样本,本节课在显微镜下观看和记数。
教师指导学生在显微镜下观看和记数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介绍抽样记数的
方法:尘埃数以小方格边线以内的记数为准,正好在边线上的只记两条边
线的,即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记右。
(4)表达与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就每组实验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测算结果展开讨论。
学生分
小组汇报:本组要探究的咨询题,本组的探究打算,本组的探究结果,演示
本组记录表
学生探究部分例如:
1、探究咨询题:楼层越高尘埃粒子越少。
2、探究咨询题:教室内与教室外尘埃粒子数一样多。
3、探究咨询题:树林中的尘埃粒子数比马路边少
教师组织学生就每组实验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测算结果展开讨论。
课后实践活动:学生会环保组在校园设空气质量播报牌。
教学后记
板书设计第二课时
一.了解当地的空气污染1.调查交流本地区空气污染情形2 .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二.1 .采集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在显微镜下观看和记数。
2.表达与交流。
初中生物教案:空气质量与健康
初中生物教案:空气质量与健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意义。
3. 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对健康的影响。
4. 培养学生保护空气质量、关爱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空气质量的概念及重要性2. 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及意义3. 空气污染的来源4. 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5. 保护空气质量、关爱健康的措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空气质量的概念、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及意义,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对健康的影响。
2. 教学难点: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空气质量的重要性。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实际情况。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计算空气质量指数(AQI)。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分析空气污染的实际情况。
2. 准备空气质量指数(AQI)计算工具或软件。
3. 准备小组讨论模板,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教案内容依次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进行展开。
每个章节的内容要围绕主题“空气质量与健康”进行详细讲解,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城市空气质量排行榜,引发学生对空气质量的关注,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空气质量吗?为什么空气质量对我们很重要?”2. 讲解空气质量的概念及重要性:简要介绍空气质量的定义,解释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 介绍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及意义:讲解AQI的计算公式,展示如何通过监测数据计算AQI,并解释不同AQI值对应的空气质量状况。
4. 分析空气污染的来源:介绍常见的空气污染源,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燃煤等,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空气污染的现状。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空气质量与健康》教案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空气质量的基本概念、评价标准、污染物危害以及改善空气质量的方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空气质量与健康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这堂关于《空气质量与健康》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空气质量的认识普遍较浅,但他们对此话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空气质量问题的思考,成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空气质量的基本概念。空气质量是指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它是评价环境空气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重要指标。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空气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和常见空气污染物的危害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2.教学过程中,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课堂节奏略显紧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把握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3.学生们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还不够透彻。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实验操作的讲解和示范,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1.提升学生对空气质量的认识,培养其关注环境问题的责任感;
2.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空气质量对健康影响的能力;
3.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其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生活观念,形成低碳环保的行为习惯;
5.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第三节《空气质量和健康》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9)doc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第二课时)
一、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二、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
●活动与探究
1.某学习小组探究在擦黑板时,教室内空气的尘埃粒子含量。
他们将制作的载玻片采集装置,放到教室的中央,擦黑板后五分钟,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五个抽样点的尘埃粒子数分别是10、16、14、17、8(每个抽样点的面积为4平方毫米)。
请同学分析:A.在400平方毫米的范围内有__________个尘埃粒子。
B.教室前排位置的尘埃粒子数应比测定出的尘埃粒子数__________。
C.在现有的条件下,应如何降低粉笔灰对同学的污染。
请谈谈你的看法。
2.写出你身边常见的空气污染源______________。
空气质量与健康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课件和教案人教版
《空气质量与健康》教案临高中学林天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2.尝试了解本省(某某岛)的空气质量。
3.了解空气受污染的原因。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有关资料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健康与周围的空气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爱护环境就等于爱护自己。
●教学重点与难点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猜一猜:人,如果没有食物,大约可以存活30-40天,人,如果没有水,还可以存活7天左右人,人,如果没有空气,那么人能存活多长时间?------没有了空气,人无法做到十几分钟不呼吸而生存!从而得出空气是人生存的必需条件,从而导出空气这话题。
[讲授新课]某某岛的空气质量讨论:众所周知,空气是人生存的必需条件。
可是空气有清浊之分,也有优劣之分,就我们某某岛(浏览图片),你认为某某岛空气的质量如何?---------清新怡然权威报告1一份来处权威部门的最新报告显示,某某岛的各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良好。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两项主要指标均符合国家一级标准,二氧化硫的年均值X围为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的年均值X围为毫克/立方米,空气质量居全国一流水平。
权威报告2联合国环保组织近日公布一项最新监测结果显示:在全球52个国家158重点城市的环境综合污染指数排名中,某某省某某、某某两市入选全球空气质量最好的十个城市之列,某某位居第二,综合污染指数为;某某居第五位,综合污染指数为。
古巴的哈瓦那连续三次位居第一,综合污染指数为。
全球空气质量十佳城市排名为:古巴哈瓦那、中国某某、阿根廷门多萨、芬兰坦培雷、中国某某、新西兰奥克兰、新西兰克来斯特彻特、澳大利亚悉尼、美国迈阿密、土耳其萨姆松。
某某某某某某两城市荣膺“全球空气十佳城市”空气质量与健康教师:(组织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分析”,让学生思考与分析相关的问题。
)资料分析1:交通民警与园林工人呼吸系统疾病的比较讨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在空气质量差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群,呼吸系统发病率高,即呼吸道容易患鼻炎、咽炎等,肺部容易患肺炎、肺结核、肺癌等。
人教版生物七下3.3《空气质量与健康》word教案
课题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石横中学吴庆民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资料会分析明确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会探究周围的空气质量。
情感目标:1、明白自己的健康状况与周围空气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爱护环境就等于爱自己。
2、关注空气污染的问题,养成从小参与环保的习惯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观看课件上有关因空气污染而使人患病的画面,感悟空气污染的危害,关注空气质量。
2、列举说出自己生活中或知道的有关空气污染造成的人身伤害。
3、拓展反思:一个人一天要呼吸2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1万多升气体。
而人的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很有限的。
如果人们不注意改善空气质量,将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后果?【问题引导,自主探究】学法指导:请同学们围绕学习目标,自学课本第1、2个知识点,自主完成导学问题,并在课本上勾画重点,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用红笔标注。
学习任务一、掌握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1、自学教材P52-53,结合课件中的事例,思考教材中P53的讨论题。
2、小组讨论,交流“讨论题”。
3、展示自学成果,小组代表复述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4、拓展反思:房间装修后,怎样做才能改善房间内的空气质量?学习任务二、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1、各小组交流各自调查的“空气质量报告”中的内容。
2、自学得出常见的大气污染源。
3、拓展反思:防治大气污染的根本措施和有效措施分别是什么?学习任务三、完成探究实验《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1、学生分组完成探究实验提出问题:(可参考课本P56问题情境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实验方案:(可参考课本P55“建议使用的方法”)讨论和完善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反思实验得失:2、拓展反思:(1)、为了保证教室内的空气清洁新鲜,应怎样做呢?(2)、为了减轻空气污染对身体的影响,戴口罩也是一种方法。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空气质量与健康》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一、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第五个一级主题,五、生物圈中的人2.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主要了解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间的关系二、本节教学建议本节教学以学生分析有关的资料以及采集和测算空气中尘埃粒子为主,目的是明确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让学生特别要关注大气污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应当怎样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这能够体现人与生物圈密切关系的思路。
最好引导学生事先做个调查,如调查亲属中吸烟的人数,亲属中呼吸系统疾病与空气质量的关系以及各地电视预报大气质量情况等,避免把本节看成只是别人的事。
课堂上,主要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资料。
有条件的话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本节教学。
总之,本节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进行教学。
对于如何评价学生生活环境中的空气质量,教材安排了采集和测算空气中尘埃粒子的探究实验。
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将通过操作,熟悉五点取样法,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探究方案的设计以及如何实施探究方案。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学设计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明确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2、引导学生思考应当怎样保护人类莱以生存的生物圈,体现人与生物圈的密切关系。
3、尝试了解当地空气质量。
4、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过程与方法采用调查、资料分析、讨论、实验等方法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学习的主动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关注大气污染问题。
2、认同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重点1、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
2、提高资料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
难点调查统计实践程度,与生活结合的程度。
教学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空气质量污染信息资料2、培训学生空气尘埃粒子测算。
学生准备:查当地几种大气污染源,查找有关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的资料。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三)、小结(四)板书设计参考第三章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一、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的健康三、沈阳的空气质量二、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原因四、我们的建议1 工业生产的排放2车辆、船舶尾气五、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3秸杆焚烧4地面扬四、教学参考空气污染指数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 简称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空气质量与健康》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一、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第五个一级主题,五、生物圈中的人2.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主要了解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间的关系二、本节教学建议本节教学以学生分析有关的资料以及采集和测算空气中尘埃粒子为主,目的是明确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让学生特别要关注大气污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应当怎样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这能够体现人与生物圈密切关系的思路。
最好引导学生事先做个调查,如调查亲属中吸烟的人数,亲属中呼吸系统疾病与空气质量的关系以及各地电视预报大气质量情况等,避免把本节看成只是别人的事。
课堂上,主要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资料。
有条件的话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本节教学。
总之,本节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进行教学。
对于如何评价学生生活环境中的空气质量,教材安排了采集和测算空气中尘埃粒子的探究实验。
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将通过操作,熟悉五点取样法,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探究方案的设计以及如何实施探究方案。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学设计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明确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2、引导学生思考应当怎样保护人类莱以生存的生物圈,体现人与生物圈的密切关系。
3、尝试了解当地空气质量。
4、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过程与方法采用调查、资料分析、讨论、实验等方法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学习的主动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关注大气污染问题。
2、认同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重点1、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
2、提高资料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
难点调查统计实践程度,与生活结合的程度。
教学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空气质量污染信息资料2、培训学生空气尘埃粒子测算。
学生准备:查当地几种大气污染源,查找有关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的资料。
教学步骤(三)、小结(四)板书设计参考第三章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一、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的健康三、沈阳的空气质量二、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原因四、我们的建议1 工业生产的排放2车辆、船舶尾气五、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3秸杆焚烧4地面扬四、教学参考空气污染指数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 简称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人教版生物七下第四单元3.3空气质量与健康教案(9)
空气质量与健康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明确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尝试了解并学会分析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
2.能力目标:以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教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科学探究精神,并增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大气污染问题,思考应当怎样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其二是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我们周围的空气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
工厂排放的废气、燃烧的垃圾、汽车尾气等都是污染大气的祸源。
他们时刻袭击着我们的呼吸道和肺,使呼吸系统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可能认为这是环保部门的事情,与他们无关。
所以,本节教材以学生分析有关的“资料分析”以及采集和测算空气中尘埃粒子为主,使学生明确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让学生特别关注大气污染问题,并积极参与防治大气污染的活动。
引导学生思考应当怎样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
2.教学重点: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
3.教学难点:学会正确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4.课时安排:1课时三、课前准备将全班同学分为6个小组,每组6-7人。
教师事先对6个小组长进行培养,教会小组长如何准备实验器材,如何采集样本,如何运用抽样计数的方法去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小组长再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在小组长指导下,自主合作地开展实验活动。
并在上课前将实验活动的问题、计划、过程和结果等整理出来。
四、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你知道人每天呼吸多少次?又呼进呼出多少空气?(每次呼吸500毫升)列式计算后得出结论:空气质量和人的健康密切相关。
(二)、小组探究成果汇报教师打出各小组在课前的实验探究活动录象。
并由小组代表汇报探究结论。
(三)、新闻播放由四位同学将课本上已有的四则文字资料以新闻的形式播出,要求简短有力,突出数据,强调后果。
人教版生物7年级下册教案:空气质量与健康
空氣品質與健康教學目標(一)知識1.描述空氣品質對人體健康的影響.2.通過網路收集並整理有關當地空氣品質的資訊3.通過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去探究周圍的空氣品質。
(二)能力1.嘗試通過網路收集並整理有關當地空氣品質的資訊,培養學生獲取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
2.運用五點取樣法,採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探究周圍的空氣品質,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資料分析以及採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學生明白自己的健康就與周圍的空氣品質有密切的關係,愛護環境就等於愛護自己。
教學重點和難點通過收集和分析資料,瞭解空氣品質對人體健康有哪些影響。
通過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探究周圍的空氣品質,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教學準備教師:自製生物校園網網頁、檢查多媒體網路教室。
學生:調查當地幾種大氣污染源,查找有關空氣品質影響人體健康的資料,提高電腦操作能力。
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設計學習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導入新課以2003年12月重慶開縣天然氣井噴事故為例,啟發學生思考造成198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學生分析回答:大量有毒氣體排放到空氣中,造成空氣污染。
學生操作電腦,利用校園網查找有關資訊,通過小組討論分析空氣品質影響人類的健康的資料,關注空氣品質。
演示2003年12月重慶開縣天然氣井噴事故中,受有害氣體侵害死去的民眾。
使學生受到觸動,認同空氣品質直接影響人類的健康,引入新課。
組織學生查找有關資訊。
啟一、空氣品質影響人類的健康二、調查造成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三、討論大氣污染的防治四、瞭解當地的空氣污染1.調查交流北京地區空氣污染情況2.採集和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第二課時1.採集空氣中的塵埃粒子,在顯微鏡下觀察和記數。
2.表達與交流作業:實踐活動通過查找資料進行交流,學生認同大氣污染對人類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沒有空氣就沒有生命,大氣污染直接危害人體健康,使人發生急慢性中毒和致畸致癌作用等。
大氣污染也使植物生長受阻、發育不良等,在一些化工廠附近,大片的森林植被枯焦死亡。
七年级生物下册 3.2空气质量与健康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一、课程目标1、明确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
2、引导学生思考应当怎样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体现人与生物圈的密切关系。
3、尝试了解当地空气质量。
4、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关注大气污染问题。
2、认同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三、教学重点1、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
2、提高分析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调查统计落实程度,设问难易程度的控制。
五、教学策略采用调查、资料分析、讨论、实验、小表演等方法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步骤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生活问题引入2、指导分析资料3、创设情境1、生活调查与体验2、资料分析交流3、环保专家建议4、提出期望4、建议书一、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创设环境:教室门窗紧闭一昼夜后,第一个进教室的人会有什么感受呢?2、展示:我们每天需要呼吸两万多次,每天至少要与环境交换一万多升气体,空气质量与人的关系是息息相关。
3、指导学生交流事前收集的各种信息。
4、设问:吸烟对人体健康有影响吗?吸烟是通过什么渠道影响人体健康的?扬尘对人体健康有影响吗?有些时髦的家居饰隐含杀手,以上信息说明了什么?1、学生体验。
2、观察思考。
3、列举生活实例:学生阅读有关剪报信息,比如居室装饰污染报道……4、调查统计:班上同学父母任一方吸烟人数。
生活反思:激起讨论呼吸系统疾病与空气质量关系的热情,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
二、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指导阅读资料分析。
2、投影显示,讨论问题。
(1)、在什么样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高?(2)、请你收集有关资料,分析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死亡率为什么会逐年上升?(3)、请统计你周围的人在一天24小时内,大约有多少时间在室内生活?结合相关资料,分析空气质量一人们健康的关系。
1、学生阅读资料分析。
2、分组讨论。
交流表达同时以环保监测局小专家身份提供有益可行性建议。
第三节《空气质量和健康》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5)doc
空气质量与健康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2. 能力目标:尝试通过不同方式了解各地的空气质量。
3. 情感目标:关注空气污染的问题,养成从小参与环保的习惯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了解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难点: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教学方法:分析法和讲授法相结合四、课前准备:指导学生收集有关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资料;指导学生调查家庭成员的吸烟情况;准备有关吸烟危害性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课时)引言:这几天都下雨,我发现我们出现骨牌效应,一个病倒,几个周围的接二连三的病了,为什么?流感(什么传播?空气传播)人每天有两万多次呼吸,空气质量直接影响到身体健康。
一、空气质量影响到人体的健康:(今天我们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相关知识的探究,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学会如何对有效信息进行提炼、处理及加工。
)了解网上学习要求、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明确任务,分工合作。
请学生链接以下内容:“吸烟与健康”、“空气质量与健康”、“空气污染的原因”,里面有相关素材,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了解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上网浏览,回答学生问题。
查阅学生上传的文章。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最后由教师归纳:空气质量的好坏影响健康;空气污染的原因。
二、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提问:1. 在生活中你是否对空气污染有亲身的体验?2. 在生活中你通过哪些途径了解空气质量情况?二、今天我们学习如何利用网络,查询空气质量。
让我们进入“国家环保总局”的网站。
三、进行环保教育,提出“心动不如行动,埋怨不如苦干”。
四、韶关市的监测中心又是怎样来监测空气质量的呢?带领学生查阅各大城市的空气质量报告,进行比较分析。
小结本节内容。
六、板书设计: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一、空气质量影响到人体的健康:1、空气质量差的环境,人体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高。
空气质量与健康(生物教案)
空气质量与健康(生物教案)第一章:空气质量的概念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了解空气质量的定义和组成理解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认识空气质量的重要性1.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的定义和组成:介绍了空气质量的定义,以及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解释了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空气质量的重要性:强调了空气质量对人类生活、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空气质量的定义和重要性。
讲解与演示:使用图表、图片等资料,讲解空气质量的组成和影响因素。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并分享讨论结果。
1.4 教学评价: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空气质量定义和组成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空气质量与健康关系的理解。
第二章:空气污染的来源与影响2.1 教学目标: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理解空气污染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认识减少空气污染的重要性2.2 教学内容:空气污染的来源:介绍了工业排放、交通排放、农业排放等主要空气污染来源。
空气污染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解释了空气污染对空气质量、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减少空气污染的措施:提出了减少空气污染的重要性和可行措施。
2.3 教学活动:讲解与演示:使用图表、图片等资料,讲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影响。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空气污染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并分享讨论结果。
案例研究:分析具体案例,了解不同来源的空气污染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2.4 教学评价: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空气污染来源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空气污染对环境和健康影响的认识。
第三章: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估3.1 教学目标:了解空气质量监测的方法和设备学会使用空气质量指数(AQI)评估空气质量理解空气质量评估的意义和应用3.2 教学内容:空气质量监测的方法和设备:介绍了采样器、遥感技术等空气质量监测的方法和设备。
2025年春季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及保护措施》教案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及保护措施》的内容。主要包括空气质量的评价标准、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护空气质量。具体内容包括: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含义和计算方法、不同空气质量级别的健康影响、常见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空气质量,如植树造林、减少污染排放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空气质量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5.结果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讨论空气质量与健康状况的关系。
6.案例学习:通过案例学习,让学生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空气污染问题及其决方法。
7.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从个人、家庭、社区和国家层面改善空气质量。
8.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环保行为。
-教学辅助材料:空气质量相关的小册子、环保宣传单等,用于课后拓展学习。
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确保教室环境整洁,通风良好,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氛围。
2.教学材料:准备空气质量监测器的使用说明、实验指导书、安全注意事项等。
3.学生准备:提前告知学生准备记录本和笔,以便在实验和讨论中使用。
4.家长沟通:通过家长会或家校联系册,告知家长课程内容,鼓励家长参与和支持学生的环保活动。
教学实施步骤:
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空气质量不佳对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解:通过PPT展示,系统讲解空气质量指数(AQI)的构成、健康影响等基础知识。
3.实验演示:教师演示空气质量监测器的使用方法,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4.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初中七年级(初一)生物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doc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一、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第五个一级主题,五、生物圈中的人2.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二、本节教学建议本节教学以学生分析有关的资料以及采集和测算空气中尘埃粒子为主,目的是明确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让学生特别要关注大气污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应当怎样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生物圈,这能够体现人与生物圈密切关系的思路。
最好引导学生事先做个调查,如调查亲属中吸烟的人数,亲属中呼吸系统疾病与空气质量的关系以及各地电视预报大气质量情况等,避免把本节看成只是别人的事。
课堂上,主要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资料。
有条件的话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本节教学。
总之,本节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进行教学。
对于如何评价学生生活环境中的空气质量,教材安排了采集和测算空气中尘埃粒子的探究实验。
本节课学生的探究活动,将通过操作,熟悉五点取样法,教师还要重视引导学生探究方案的设计以及如何实施探究方案。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学设计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明确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2、引导学生思考应当怎样保护人类莱以生存的生物圈,体现人与生物圈的密切关系。
3、尝试了解当地空气质量。
4、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过程与方法采用调查、资料分析、讨论、实验等方法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学习的主动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关注大气污染问题。
2、认同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重点1、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
2、提高资料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
难点调查统计实践程度,与生活结合的程度。
教学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空气质量污染信息资料2、培训学生空气尘埃粒子测算。
学生准备:查当地几种大气污染源,查找有关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的资料。
教学步骤(三)、小结(四)板书设计参考第三章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一、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的健康三、沈阳的空气质量二、影响空气质量的重要原因四、我们的建议1 工业生产的排放2车辆、船舶尾气五、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3秸杆焚烧4地面扬四、教学参考空气污染指数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 简称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适合于表示城市的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初中生物教案:空气质量与健康
初中生物教案:空气质量与健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2. 使学生掌握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健康建议。
3. 培养学生保护空气质量、维护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2. 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健康建议。
三、教学难点1. 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2. 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健康建议。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空气污染案例和图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3. 教学课件和视频资料。
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空气质量差的照片,引起学生对空气质量问题的关注。
提问:“你们认为空气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污染的原因。
2. 新课导入:介绍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通过PPT展示相关数据和图表,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3.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具体的空气污染案例,了解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和健康建议。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空气质量,提出建议和措施。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践。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全球空气质量问题,如PM2.5、臭氧层破坏等。
2. 让学生了解我国空气质量监测政策及相关部门的职责。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空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及保护空气质量的方法。
2. 强调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提醒学生关注空气质量,维护自身健康。
八、课后作业1. 调查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了解当地政府采取的措施改善空气质量。
2. 结合家庭、学校和社会,提出自己能为改善空气质量做出的努力。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对空气质量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
初中初一生物下册《空气质量与健康》教案、教学设计
-目的:通过实际行动,使学生体验到环保的重要性,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二)讲授新知
1.空气质量的概念:教师讲解空气质量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空气质量评价的必要性。
2.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介绍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以及我国空气质量分级标准。
3.空气污染物及其危害:详细讲解主要空气污染物(如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的来源、危害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4.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分析空气质量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的影响,强调保护空气质量对健康的重要性。
3.实践活动,提高能力:组织实地考察、空气质量监测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情感渗透,培养价值观:结合教学内容,适时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绿色生活理念。
5.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目的: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环保意识。
4.制作一份关于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宣传海报,内容包括空气质量的重要性、常见污染物、健康影响和防护措施等。
-要求:海报内容丰富,设计美观,易于理解。
-目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动手能力,同时增强同伴间的环保宣传效果。
5.参与一次家庭或社区的环保活动,如植树、清洁公共场所等,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了解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空气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3.借助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空气质量对生活的影响,增强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生物七下《空气质量与健康》word教案
锦州市实验学校生物教研组袁晓芳
一、教学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猎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⑴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阻碍,并能概要说出空气污染的缘故。
⑵了解自己生活环境中的空气质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不同的途径收集资料、分析资料以及表达与交流能力,进展科学探究等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亲自收集资料和课堂分析讨论,体验空气质量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
系,培养学生勤于摸索的科学态度,增强自觉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习使学生自觉关注自身健康。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通过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了解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有哪些阻碍。
四、教学内容分析
1. 这节课在课标上的具体表达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
即人的活动能够阻碍生物圈,生物圈
也能够阻碍人类的生存。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阻碍的。
2.依照教参上的建议,本节内容要紧有两个方面:其一是通过4个资料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
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之间的紧密关系。
其二是通过收看空气质量日报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3. 学生认识了解以上内容之后,自然而然就会关注大气污染问题,同时分析出阻碍空气质
量的因素都有哪些,以及改善措施。
五、学生分析
1.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差不多把握了呼吸系统的相关知识,例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是有限的,环境中的空气与肺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因此学生对空气质量会阻碍人的呼吸系统这方面知识专门容易就能明白得。
2.学生都明白自己所在的环境中的空气正在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
工厂排放的
废气、燃烧的垃圾、汽车尾气等差不多上污染大气的祸源。
关于这些问题,学生可能认为这是环保部门的情况,与他们无关。
学生更关怀的可能是自己生活的小环境,如学校,教室和自己的家里。
六、教学策略
(一). 设计思路
依照以上的分析,我把教学内容分成三大块:
(1)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空气质量确实阻碍人体健康
(2)了解自己生活环境中的空气质量(包括户外和室内,专门是居室和教室),说出空气污染的缘故
(3)改善空气质量的措施。
为完成第一块内容,我把教材上的要求学生分析的资料换成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
指导学生分头去收集教室里的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阻碍、采访交巡警平台、拍照沙尘天气中校园和晴好天气的校园、吸烟有害躯体健康的资料、家居室内装修污染等等。
学生收集来的资料大多都来自于周围的事例,或者确实是自己所生活的环境。
如此会更有说服力,同时学生就可不能把本节看成只是别人的事。
因此,如此能使学生明确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紧密关系,让学生专门关注大气污染问题,并积极参与防治大气污染的活动。
在完成第一块内容之后,学生确实领会到空气质量会阻碍人体健康,那么自己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如何?因此学生就专门想了解自己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过渡到第二块内容。
然后让学生观看锦州的空气质量周报,了解自己生活的都市空气质量。
由学生依照自己的亲躯体会,说出户外的要紧污染源,以及阻碍室内(教室和家里)空气质量的因素。
(教室和家里各有一个小组汇报)。
针对空气被污染的缘故,过渡到第三块内容,想出提高空气质量的措施
(二).课前预备
确定调查内容,确定每小组调查的方向。
(1)沙尘天气对人体健康的阻碍
春季,锦州地区易发生沙尘天气,学生都有切躯体会。
前些天正赶上沙尘天气,布置学生把沙尘天气里的校园拍了下来,做为素材与空气质量好的天气里的校园做对比,表达出沙尘天气对空气质量的阻碍。
同时学生还找来有力的证据……报纸上刊登的有关沙尘天气所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2)采访学校门口的交通警察
组织学生到学校门口的交巡警平台进行现场采访,了解交警所生活的环境如何,了解交警的职业病咽炎、鼻炎、发病情形等。
同时查阅相关资料相关数据分析处理查阅来的资料。
(3)调查本学校的一二年级小朋友患流行感冒情形
春季流行感冒的发病季节,最近小学生患流行感冒的专门多,专门是一二年级的小朋友生病的专门多。
我分析这是一个不错的有关室内空气质量方面的资料,因此,布置学生进行相关调查。
(4)吸烟有害健康以及每年死于吸烟的人数
(5)对工厂邻近的居民调查
有的学生家就住在工厂邻近,本身自己就深有体会邻近的空气情形如何,再通过实地调查其他的居民对当前空气质量的评判以及对他们的生活造成的阻碍。
如此学生更能加深明确空气质量阻碍人体健康。
(6)查阅有关室内装修污染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导入;一个人能够几天不吃饭,可不能够几天不呼吸。
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每天与环境要交换1万多升气体。
相当于2000个5升油桶所容纳的气体体积。
可见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新课:
1.空气质量阻碍人体健康
(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有没有阻碍?)
各个小组汇报自己收集来的资料,并完成两个讨论题
(1)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的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
(2)呼吸系统引起的死亡率什么缘故会逐年上升?
(过渡:同学们用充分的资料证明了空气质量阻碍人体健康,我们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也会阻碍我们自身的健康。
那么我们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如何样呢?)
2.了解我们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
(我们同学的生活环境无非是户外和室内两种情形,今天户外的空气情形如何样呢?)
大屏幕上提供锦州的(当天)空气质量日报,并指导学生阅读空气质量日报。
(是不是每天的空气质量都专门好呢?)
(还会有轻度污染、中度污染等等。
那么阻碍户外的空气质量有哪些因素呢?阻碍室内(教室和自己的家里)的因素有哪些?)学生说,老师写板书
户外
室内教室
家里
(那么我们能不能想出一些措施改善我们生活环境中的空气质量。
)
学生说措施:
教师总结:同学们都能想出专门好的方法去改善空气质量,我们不仅要想出还要做出。
我们每个人不仅要爱护我们自己的小家园,还要爱护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
假如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如此想,都能如此做,那么我们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