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教学的几点体会
青岛版数学三下教材分析
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临朐县第一实验小学王伟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内容是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教材分析。
我想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1、本册教材的知识结构,主要从总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单元的教学内容、知识整合、教学的重难点两方面进行分析。
2.突破教材重难点的教学策略,主要从学情分析、教材的内涵、教学的几点建议三方面进行分析一、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分七个单元。
数与代数领域包括四个单元即第一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第三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第五单元年、月、日,第六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图形与几何领域包括两个单元即第二单元对称,第四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统计与概率领域是第七单元统计;综合与实践包括点击双休日和饮水情况调查两个实践活动,最后还有一个总复习回顾整理。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以及四则混合计算。
并能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结合具体情境,会认、读、写小数、比较小数大小,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运算,感受小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能探索并掌握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估计给定的长、正方形的面积。
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有关知识,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学会24时计时法。
结合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关注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其应用价值。
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简单数据平均数的方法。
并能根据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观察社会的意识,在体验数学价值的同时,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青岛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反思(优秀范文五篇)
青岛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反思(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青岛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反思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上学期已经结束了。
在这半学年里,通过自己的努力,学生的配合,领导的关注,圆满地完成了本学年的教学任务。
为了便于下半年的教学,学习本校先进班级的经验,吸取过去的教训,现在对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本学年,自己不断地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能力。
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
以满腔的爱心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循循善诱,管教管导,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歧视排挤差生。
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为学生排忧解难,为学生多办实事。
能主动、认真地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安排的工作。
本学年承担了四年级(1)班的数学教学和四五年级两个级部的科学课教学任务。
并且能够顾全大局,与同事们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用功学习不断攀高“书山无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学习是无止境的,活到老,学到老。
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
博学多才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
俗话说:“要想授于别人一滴水,必须自己具备一桶水”。
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
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
所以我积极认真地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积极参与继续教育的学习,积极努力把握学习机会。
每次教研听课我都积极参加,并认真地作好记录。
还能认真地总结教学经验,把自己的教学的经验和体会写成论文。
此外,我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同时也协助同事制作课件。
在课余的时间里,经常到有关教育的网站查找学习的资料,浏览教育同行的优秀教案、课件、论文、教学札记。
努力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在自己教育教学之上。
青岛版二上数学教学随笔
青岛版二上数学教学随笔随着新学期的到来,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也开始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教育的魅力。
数学是一门富有逻辑性和思考性的学科,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下面是我的一些教学随笔。
一、培养学生数感数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是学生对数和数量的一种直观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通过实物、图形等直观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例如通过数豆子、数小棒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数量的多少,从而培养他们的数感。
二、图形与几何教学图形与几何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让他们感受图形的变化和性质,从而掌握几何的基本知识。
三、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例如购物时的计算、时间的管理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注重实践与操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验证数学知识的正确性,例如通过测量、计算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实践性。
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通过游戏、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加强辅导,对于思维活跃的学生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是成功的基石。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作业等,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总之,二年级的数学教学需要我们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
2023小学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5篇)
2023小学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5篇)小学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1通过本次培训学习,经过对教材的疏理,让我对二年级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本次学习不仅澄清了我对一些数学问题的一些模糊认识,而且对我今后如何实践课改理念,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现具体谈一下个人体会:一、疏理教材,认知结构与目标体系:通过学习,对青岛版版教材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理解:全套教材的知识结构是串串相接,环环紧扣,哪一个环节做不好,下一环节就难以实现,所以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知识点都应该抓好衔接,才能使学生真正的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二、感知教材,结合实际应用教材:新的课程标准由“情景串”引出“问题串”,倡导数学课堂生活化,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青岛版教材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
采用教材中的教学情境,将课本数学变为生活数学,尽量创设生活化的的课堂情境,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开放的“生活化“教学。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
就是要求我们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化为具体的、摸得着的、看得见的、可操作的数学。
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引领学生不断经历艰辛的自主探索学习过程,让学生亲历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不仅仅学会了知识,更主要让学生感受如何学习,实现了数学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和谐发展的特点。
应该说,青岛版教材色彩丰富、贴近生活、编排有新意,深受小学生喜爱。
但总体看新增加了不少知识点,原有的内容也并未减少,课时数也增加不少。
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我们的教学内容到底应该讲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难度。
总之,新教材新理念,为我们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将会努力实践课标新理念。
小学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2数学史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更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学生,也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非常重视这次培训,就这次培训,我来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数学的认识相对比较肤浅,可能在他们脑海里,数学学习就是数字学习,因此,类似于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等课程,可以安排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的过程,例如比一比这堂课,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同桌之间比一比谁的铅笔长,谁的铅笔短等,让孩子直接接触数学,打破他们原先的思维定势,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在做中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浅谈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循环出现的知识点教学策略
浅谈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循环出现的知识点教学策略1. 引言1.1 介绍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是一套专门为青岛地区小学编写的数学教科书,根据当地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特点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制作。
该教材在内容设置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的编写倡导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涵盖了小学阶段的各个年级,内容涉及基础算术、几何、代数等多个数学领域,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逐步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教材中融入了丰富的例题和习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引导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教材还贯穿着思维导向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说明循环出现的知识点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是中国教育部门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制定的一套小学数学教材。
在这套教材中,循环小数是一个经常出现的知识点。
循环小数是指小数部分有限位数的数在十进制下不终止,而是循环出现的小数。
循环小数在小学数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概念,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数学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循环小数知识点的出现,为学生打开了一个新的数学世界,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解决问题。
通过对循环小数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和发展规律,提高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综合运用能力。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循环出现的知识点,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还能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他们对循环小数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课后反思-4.3 《点到直线的距离》
课后反思《点到直线的距离》是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概念的第一次接触。
学生已初步认识了初步认识了平行与相交,会辨认线段、直线、射线和角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此基础上,学习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时,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特别是动手操作,让学生的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积累感性认识,发展空间观念,着力帮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形成表象,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计算周长的方法,明白算理。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而基本概念的形成对于初上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那么,教学时就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抽象、概括所学概念的本质特征,注意帮助学生比较所学的概念并弄清它们的区别,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些概念,并消除彼此间的混淆。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
他们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根据这些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首先创设运动会的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
所以为让课堂更有效我做了如下几点: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根据这些特点,所以在导入时利用运动会的方法很快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在教学本课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生活中找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对数学产生兴趣和亲切感。
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给花坛设计护栏引入课题,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在这节课上,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观察、操作、探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
浅谈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循环出现的知识点教学策略
浅谈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循环出现的知识点教学策略一、循环出现的知识点介绍在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循环出现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数字、计算、几何、数据和图表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在不同年级的教材中都有涉及,且难度逐步增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和关键。
具体来说,循环出现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字:包括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等,学生需要掌握数字的读写、比较大小、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2. 计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以及运算的顺序和方法等,学生需要掌握运算的技巧和方法。
3. 几何:包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等,学生需要掌握各种图形的特点和相关的计算方法。
4. 数据和图表:包括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以及图表的制作和解读等,学生需要掌握数据和图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这些循环出现的知识点贯穿了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和关键。
如何有效地教学这些知识点,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二、教学策略的选择对于循环出现的知识点,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教学策略,并就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讨论。
1. 渐进式教学渐进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逐步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
对于循环出现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采用渐进式教学的策略,逐步引入相关知识点,并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在教学数字的读写时,可以先从个位数和十位数开始,然后逐步引入百位数、千位数等,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字的读写方法。
2.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具体的案例或实际问题来引入和讲解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对于循环出现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策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或情境来引入和讲解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习和运用知识点。
在教学几何图形时,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图形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不同图形的特点和应用。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教材培训体会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教材培训体会20**年8月11日~13日, 我有幸参加了在滨州市举行的青岛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材培训会。
短短两天的时间, 我们听了3位老师的优秀课例以及教材编写组的老师对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的分析和介绍.通过学习, 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理解, 对新教材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课程标准提出6个方面的理念. 着眼于人的发展的数学课程目标, 也就是说数学课程目标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们要改变长期以来过分强调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 而忽视了学生的态度, 情感和价值观.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不是培养数学家,不是为培养少数数学精英, 而要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一般的发展. 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的发展不是同步的, 不是一刀切, 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听取新教材的介绍中, 感触最深的就是新教材的编写特点, 它具有符合儿童学习数学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发展规律的知识结构, 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 并根据儿童情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对学生进行情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 内容的呈现注意体现儿童的已有经验和兴趣, 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 内容的展开具有探索性和开放性, 图文并茂,版式多样, 风格活泼, 色彩明丽, 能吸引学生阅读`激发学习兴趣, 吸引孩子愿意学数学, 自己动手学做数学, 主动动脑想数学. 新教材有它的新理念,新方法。
新教材重视学生的计算能力、分析问题等能力的培养,更重视学生计算研究、分析策略、探究价值的培养,它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再为应付应试盲目机械训练,应该科学有效设计课内外练习内容,让学生有目的有价值的去探究。
在聆听郭编导的教材解读和分析中,使我更深刻的了解了这套教材,使我对如何创造使用和把握这套教材、怎样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也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徐荣荣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一年级的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
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激趣教学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一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
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1元的笔,你准备怎样付钱?想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然后请学生说说看。
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方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体会到付钱可以有多种方式,因为钱币的大小不一样,进而引出为什么钱币可以相互对换,有利于得出结论1元=10角。
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二、利用多媒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
因此,一年级数学教学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如在教学厘米的认识时,我利用多媒体,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课。
故事的名字是阿福的新衣:很久以前,阿福要到裁缝店去做衣服,师傅用手量了量说一拃、两拃、三拃,说身长三拃、袖长两拃,因为师傅有事就让徒弟去做,徒弟按照师傅说的三拃、两拃去做的,结果衣服小了,师傅量了量阿福的新衣说,让你做成三拃,怎么做成两拃了呢?徒弟也纳闷,我明明是按照三拃做的呀,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借助多媒体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能够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三、以猜为动力,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第一篇: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的是“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思想。
我力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体现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更多地侧重于促进学习者的发展,更多的关注学习者学习能力,习惯和态度地形成,关注学习者的主动求知与实践参与,关注学习者的价值观念于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因此,我在制定这节课的目标时,除了培养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按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还要培养参与数学活动,对求商的近似值有兴趣,体会商的近似值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都有自己的看法。
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
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原有经验,他们在学习新知之前,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
以此为依据,我在导入新课时,以实际情景导入情境的创设,根据学生原有认知水平,进行教学,这使学生感到与他们原有知识经验的不协调,从而产生学习的认知需要,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内进行讨论解决问题,除不尽时要取近似值;学生发现158元的水果分给7个解放军叔叔结果除不尽,这时要取近似值。
“求商的近似值与积的近似值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些环节时,我通过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交流。
学生发现应按照“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但应保留几位小数意见就不同了,那么我通过他们之间意见不一致适时反问:“请根据生活实际考虑保留几位小数?”这时,部分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认为保留两位小数合适。
整节课基本上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体现了“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思想。
数学心得感受100字左右(精选8篇)
数学心得感受100字左右(精选8篇)数学心得感受100字左右篇1我校举行了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培训,经过集中和分散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对我今后如何践行课改理念,实现教学最优化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下面就根据我自己这次的培训学习谈点心得体会。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材也在不断地整编。
新教材编写特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精心设计了教材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数学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重新研究知识之间的整合;加强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
提倡新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师要通过情境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得出有关结论。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一方面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能力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又为我们教师指明了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新教材有它的新理念、新方法。
我们要把握特点,活用教材。
新教材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
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倡导多样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
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
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活用教材。
通过新课标新教材的培训学习,更加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旧的不能顺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要学习新理念、新方法,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学生,钻研教材教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小学数学现代教学的需要。
特级教师吴正宪曾说过:数学教师要带着思想走进课堂,给孩子们留出思想的空间,孩子们的思想才更开放,孩子们的思路才更开阔。
一个好老师要专业地读懂教材,要用心地读懂学生,要智慧地读懂课堂,这样的课堂一定会充满活力。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按比例分配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按比分配》教学反思《按比分配》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和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学习比的应用,解决按比分配的实际问题。
按比分配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平均分”方法的发展。
成功的地方有以下三点:(1)引入的内容生活化《新课标》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例出发”。
为此我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植树活动,春天是植树的最佳时间,学校分配我们六年级1班和2班的植树任务是54棵,六(1)班和六(2)班的人数的比是5:4,你认为这54棵树,可以怎么分?的问题引入新课,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投入。
通过适时点拨:平均分不够合理,那该怎么分呢?学生很快说出了最好按各班的人数来分。
这样的引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应用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2)注重了学生知识的构建新课标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我使学生通过思考、交流的方式来经历数学,完成知识创造过程。
由于学生的经历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促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我就为学生多彩的思维创设了良好的平台,使生生、师生评价在价值观上都得到了发展。
(3)能有效地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交流合作上获得发展整节课以思考、交流贯穿全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对比、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尤其是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空间。
教学中,无论是学生“探索创新”或是“巩固深化”我都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不足的地方是:(1)还存在老师说得多学生说得少的问题。
学生大部分是在老师的提问下一步一步的学习,没给学生自己提问的时间和学生自己回答同伴的问题的时间。
(2)学生的发言范围还不是太广。
小学数学青岛版教材培训体会
小学数学青岛版教材培训体会在聆听了专家的报告和观摩了四节优秀课例后,我发现其实我们目前小学教育形势而言,在方向引领上我们应当关注孩子们数学学习素养的提升而非只是知识的灌输。
郭主任在之前的报告中所提到的我们要让孩子们去体验过程、感悟思想、积累活动经验。
一旦过程体验了,思想丰富了,日积月累孩子们的数学能力就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
既然专家给予了我们理论上的引领,所以我觉得我们每一位数学老师都应该在每一节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实践。
基于听课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变点学为出串学如果把每一节数学课都当作新的内容去教授,每一个知识点都当成新的问题去解决,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累。
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实现认知迁移。
比如这节课的《搭配》,引导学生再次经历有序思考的过程,它是在原来有序思考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
所以说有序思考不是新知识,这节课的新问题就是在有序思考的基础上怎样简洁的表示搭配?原来的有序思考我们接触过,像数图形,数数,其实有序思考不仅能帮助我们数数,数图形,有序思考还能帮助我们解决搭配问题。
在有序思考解决搭配的基础上,怎么简洁的表示,一个是连线,二是符号,有序思考是整节课的主线。
《搭配》这节课继续深化有序思考,更简洁的表示搭配方式。
在原来有序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出现的新问题:没有实物,创造新的表示方法。
这样新知变成旧知的延伸。
针对《搭配》这节课自己不成熟的看法:老师出示学生的4种表示方法,图片摆一摆、文字、实物连线、符号连线对比优化。
问学生你更喜欢哪种?个人认为实物连线和符号连线不能说谁比谁更好,有实物的话直接连线就行,因为没有实物才因此符号表示的方法。
二、联系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是一个纵横交错、紧密联系的知识网络,这就需要我们以整体联系的观点来解读教材,只有对各个板块的知识和学段有所了解,知道该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找到知识间的衔接点和生长点,我们的课堂才做到有的放矢。
浅谈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循环出现的知识点教学策略
浅谈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循环出现的知识点教学策略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数学教育也在不断创新,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循环出现的知识点教学策略引起了广泛关注。
循环出现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把握,还需要合理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正确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本文将从循环出现的知识点的特点入手,探讨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循环出现的知识点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循环出现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图形与几何、整数、分数、小数、比例、代数式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在不同的章节和单元中反复出现,这种设计旨在帮助学生逐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循环出现的知识点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知识点之间相互关联。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循环出现的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不同知识点之间既相互融合又相互依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减乘除是基本运算,但它们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加法是加减乘除中重要的一环,而乘法又是加减乘除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在教学中,我们既要重视每个知识点本身的教学,又要突出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知识点的延伸性较强。
循环出现的知识点通常在不同学年的教学内容中反复出现,它们之间存在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形成了从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的知识体系。
在数学的分数教学中,学生在小学阶段首先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乘除运算,然后在中学阶段会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化简、比较大小、分数与小数的互换等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知识点的延伸,帮助学生逐步拓展知识面,形成更为系统和完整的认知结构。
知识点的难度逐渐增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循环出现的知识点往往会随着学生的年级逐渐增加难度,这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阶段和心理发展有关。
在整数的教学中,小学高年级阶段会涉及到负数的引入和运算,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新课程改革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这种变化距离新改革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不少教师习惯于用老教法教新教材,拼时间、题海战术等老路子。
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并没有真正地减轻,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仍然困扰着众多的数学教师。
影响和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材理解不够深刻、教学手段单一、忽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练习设计的杂乱无序等。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准确、灵活地使用教材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前后联系等,特别是教师要本着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负责的态度,要对整个小学阶段的知识结构要有通盘地了解、把握,不能只局限于自己所任教的某一年级。
我在教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方程这一单元时,由于缺乏对六年级知识的了解,同时也为了减少麻烦,忽略了让学生找等量关系的训练,认为学生只要做对就行,学生尽管普遍地使用算术方法解题,但教学效果也没有受到影响。
今年教六年级分数应用题时,发现方程解法才是主流解法,由于学生对等量关系的生疏,导致掌握方程解法的学生寥寥无几,为此,我费尽了心思,绞尽了脑汁,花了大量的时间,想使学生尽快学会找等量关系,但收效甚微。
如果当时教材能理解到位,今天学生能学得这么累吗?教师要清楚地知道所教知识的来龙去脉,避免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追求短期效应。
教科书的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科书就是完美无缺的,教师不能越雷池半步。
过分的依赖和局限于教材,往往使教师不能灵活地运用教材进行创新性发挥。
笔者听过这样一节课,一位教师在没有让学生充分认识钟表的情况下,直接教学了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把教材需两节课才能完成的任务,一节课就完成了。
这位教师认为学生对于钟表,早已司空见惯,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再去认识钟表了,如果硬要让学生去认识,势必影响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冲破教科书的束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增、删、调、换,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教学的几点体会
实践使用青岛版数学教材已经整整四年了,经过四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数学课程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数学教师素质的提高,也到了关键时期,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更是迫在眉睫,而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必须走“开放式”的数学教学之路。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数学课程是以培养数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所谓数学素养包括知识、能力、兴趣、数学方法、数学态度、数学思想、良好心理品质等。
新课标提倡“用儿童的眼睛来观察,用儿童的心灵去体验,用儿童的方式去研究”,通过学生的眼、手、鼻、口等器官,去玩“玩具”,去品味生活中的数学,去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去研究生活中的数学。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的开放性、趣味性、数学性、探究性等特点为学生提供动眼、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做中学”。
四年的教学实践,青岛版数学教材是我最好的老师和朋友,促使我学习,督促我进步,伴随我成长,我体会最深的是:
一、青岛版数学教材,具有很强的数学性、趣味性、知识性、开放性,充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给学生广泛的探究空间,是学生喜欢的数学教材。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立足学生实际,立足国内外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创造的空间。
青岛版数学教材以“问题情境”、“合作探究”、“问题口袋”、“自主练习”四大模块建构教材,充分展示探究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
问题情境是探究的开始,合作探究是探究的具体实施过程,是探究的主体部分,问题口袋是活动过程的一部分,是探究活动的继续和发展,自主练习则把探究延伸到课外。
其中“合作探究”给了学生张扬个性,放飞想象的广阔空间,学生在“做一做”、“玩一玩”、“画一画”、“试一试”、“测一测”中,大胆地探索,成功地发现,尽情地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内容的开放性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
探究的内容的开放,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和取舍;探究方法的开放,师生可以自主选择和创新;探究结论的开放,教师可各尽所能,尽力而为,而最终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必须运用数学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与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宗旨。
教学时,可以由一个问题衍出生许多问题,让学生进行自由探究。
如五年级数学上册《美的奥秘》一课,当我展示了很多美的图案后,问学生“你知道这些图形美在哪里吗?”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测量不仅发现左右对称的图形美,还发现了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的黄金比,以及物体的颜色按比例搭配等一系列的问积等于什么?
生1:我觉得盐水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加上盐的体积。
生2:我也觉得盐水的体积等于水的体积加上盐的体积。
师:确实如此,那么如果将一个石块放在水中,石块的体积等于什么?大家设计以实验观察一下,然后互相交流。
生1:等于上升了的水的体积
生2:石块的体积等于上升了的水的体积减去原来水的体积。
师:对,我们根据刚才的推断来做一个小练习。
一长方体鱼缸(如右图)如果放进去一块珊瑚石,
水面升高了5厘米,这块珊瑚石的体积是多少。
三、学生是新教材的最大受益者,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数学素养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高。
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其实质就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过程。
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为深刻,所以小学数学的课堂就是要通过为学生创设一个动手做的环境,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基础和习惯、水平和能力去做。
通过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快乐足球----比例尺》一课时,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在发现中学习。
学生利用带来的大小不同、数字各异的地图,积极地发现各种有趣的数学问题,在自己的观察、计算
中发现,在自己的发现中创新,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在“润物细无声”地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我们来回放当时学生自主学习的热闹场面:有的把世界地图摆在桌子上,有的学生把威海地图放到黑板上,有的学生在用尺子量,有的学生在练习本上一遍又一遍的计算……几分钟过后,同学们便按奈不住内心的喜悦,纷纷向我汇报:老师,快过来看,威海到北京的距离我计算出来了;老师我有问题“同是威海地图他们的比例尺怎么不一样?”“老师,这两幅地图的比例尺写的形式怎么不一样?”“老师,都是山东到上海,怎么两幅地图计算出来的结果不一样?”“老师,我还发现了……”
孩子之所以能发现这些,源于他们动手去做。
试想,如果没有孩子亲自动手实践的过程,他们能发现那么多问题吗?会有那么多的结论吗?所以,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亲历经历的机会,只有开放了学生的双手,他们才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长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取数学知识,也有利于儿童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才能探究出事物变化的规律,学生数题。
课后学生还设计了许多精美的图案。
我们在使用教材时,要挖掘教材中具有衍生性的问题,深度开发教材本身的隐性资源,使教材成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最具有价值的最主要载体。
学生运用什么方法,什么方式进行探究,是由学生所要探究的问题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决定,教材问题情境部分只提示学生做好
问题的范围和注意事项,不对问题作硬性规定,从而让问题更好地适应本地区、本学校、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问题的适应性。
青岛版教科书只是提供了一种模式和样本,我们要在理解和挖掘其教育内涵上下功夫,创造性地重组教材,进行优化选择和取舍,把教科书变成“活教材”,真正领悟编者的意图,引领学生活学活用会创新。
二、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提升了理念层次,提高了数学素养,也提高了授课能力,注重了数学评价。
每位数学教师都在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从教学设计到课堂调控,从教学基本功到综合执教能力,从教学思路到整体理念,都有一个较大的飞跃,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进行问题探究,数学课堂正焕发出她独特而感人的魅力,数学课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
教学中,我尽量吃透教材的设计意图,领会教材的设计目的,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比如教学《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常规的教学准备是:每组几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盒子,观察这些盒子的特点,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这样设计,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量很大,并且也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灵活。
我改变这种常规的方式,寻求一种不同的效果:提前一天布置学生每人带一个合子来。
这下好了,各种各样的杯盒子应有尽有,五花八门:大大的圆柱盒子、高高的圆锥形盒子、花花绿绿的不规则盒子、还有各种漂亮花色的盒子,但大部分学
生带来的盒子还是比较规则的,让学生自己找出这些盒子在形状上的共同点,和差异,从而演绎了一出没有预约的精彩。
教学《走进军营----方向与位置》一课时,我以“方向与位置”为切入点,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紧紧围绕“方向与位置”作为探究的基础,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线,以问题为数学探究的翅膀,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验证问题──自主练习”的过程,让学生展开全方位思考。
通过研究“方向与位置”,初步建立方向与位置的概念,并由方向与位置推想到角度的大小及公交车的路线等,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会用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数学的观察技能和细致、认真的观察品质。
我们来看一个《有趣的溶解现象》小小的解决问题片断:
师:同学们都观察得很仔细,发现了验放到水中,溶解后就形成了盐水。
那么,盐水的体学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而是在经常而持久的过程得到培养和发展的。
数学课堂应该贴近孩子的生活,发现学生身边的数学,挖掘我们身边的课程资源,利用现有的材料、条件,去生成一个真实的数学课堂,而不是刻意地去创设一个问题探究情境,让学生在限定的范围内研究、思考。
数学是一个开放的大课堂,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要从小教会孩子运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数学,用聪明的大脑去思考深奥的数学问题,用灵巧的双手去探索有趣的数学知识。
数学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一路探索,一路前行,不断积累自己的点滴经验,努力开拓数学教学之路。
在教学的过程中,去学习,
去感悟,去收获,去提高,希望乘着课改的东风,每位数学教师都做课改大潮的弄潮儿,乘坐青岛版教材这叶动力之舟,在数学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