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秋声赋》ppt课件2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注意赋的文体特征; 、注意赋的文体特征; 2、诵读前默想,酝酿感情; 、诵读前默想,酝酿感情; 3、口中念念有词,心中念念有意; 、口中念念有词,心中念念有意; 4、不是机械地读,而是审美体验的 、不是机械地读, 自然流露。 自然流露。
欧阳修是构思全文的? 欧阳修是构思全文的?
听 秋 声
绘 秋 声
欧阳修晚年自号 欧阳修晚年自号“六 晚年自 一居士” 有人问 一居士”,有人问他 六一’ “何谓‘六一’ ?”他 我有《集古录 說:“我有《集古录》 一千卷, 一千卷,藏书一万卷, , 琴一张 棋一局, 琴一张,棋一局,酒一 旁人道: 壶。”旁人道:“那只 五一’ 有‘五一’罢了,哪里 得上是六‘ 说得上是六‘一’?” 欧阳修答道 答道: 欧阳修答道:“再加上 老翁一名, 我这老翁一名,岂不是
文本研习
1、清人吴楚材、吴调侯在《古文观止》中评 价《秋声赋》说:“秋声,无形者也,却写 得形色宛然,变态百出。”请结合课文谈一 谈欧阳修是如何将无形的秋声写得具体可感 的。
文题背景
本文写于作者五十三岁时。 本文写于作者五十三岁时。作者晚 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 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 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 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 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 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 不免产生郁闷心情。 不免产生郁闷心情。对政治和社会时局 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 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 于怀, 于怀,让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 苦闷时期。 苦闷时期。所以他对秋天的季节感受特 别敏感, 秋声赋》 别敏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 产生的。 产生的。
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 乎山水之间也! 乎山水之间也!
相关知识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 号六一居士,北宋古文 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 畅达,抒情委婉,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 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 承袭南唐余风。著有 《欧阳文忠公集》。
走 近 作 者
《踏莎行》欧阳修
游子离愁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丽景 离情
时间、地点、景物、气候、事件和人物的举动、神情 时间、地点、景物、气候、事件和人物的举动、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欧阳修生平事迹
欧阳修四岁丧父,家贫,他的母亲以荻画 地,教他写字。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欧阳 修成为进士。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 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欧阳修被贬为滁州 (今安徽滁县)太守。以后,又知扬州、颍州 (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欧阳修生平事迹
嘉佑二年(1057年)二月,欧阳修主持进士考试, 提倡平实的文风。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 嘉佑五年(1060年),欧阳修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 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等职。英宗治平 二年(1065年),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 间,因被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神宗熙宁二 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曾 表异议,且未执行。熙宁三年(1070年),除检校太 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这一年,他改号“六 一居士”。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以太子少师的 身份辞职。居颍州。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闰 七月二十三日,欧阳修在颍州(今属安徽省)的家 中溘然长逝。
思妇别恨
陌上游子而及楼头思妇,由实景而及想象, 陌上游子而及楼头思妇,由实景而及想象,上下片层 层递进,以发散式结构 层递进,
欧 阳 修
“月有微黄禽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 秋太淡,添红枣。” ——宋 蒋捷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座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停车座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_杜牧《山行》
秋声赋—-欧阳修
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 赋与诗的关系: 清人刘熙载:“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 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
骚体赋:先秦(屈赋)—汉朝(拟骚,下 同)—六朝—唐朝—宋金—元明清 文体赋:先秦(屈原〈卜居〉、〈渔父〉、 荀赋、宋玉)―汉代文体大赋—汉末文体 小赋—六朝文体小赋—唐朝仿汉大赋、文 体小赋—宋朝仿汉大赋、一般文体赋、欧 苏新文体赋—元明清文体赋 骈体赋:六朝—唐—宋—元明清 律体赋:唐—宋金—清
秋声赋—-欧阳修
枢密副使:唐代宗时,开始设内枢密使, 用宦官掌管朝廷机密。唐末,枢密使专权,造 成祸乱。五代时,仍存枢密院掌管朝政。枢密 使等于宰相之外的又一个宰相。宋朝建立后, 枢密使改为专掌军事政令,调动禁军,与宰相 文武并立。中书省与枢密院号称“二府”(政 府、枢府)。枢密院的大事都要奏报皇帝批旨。 宰相与枢密使分别朝奏,彼此不相知。皇帝由 此分别控制了政权和军权。
秋声赋—-欧阳修
刑部尚书:刑部尚书,中国古代官职, 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政法委书记,公检法司 四长合一的职务。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的 大臣,明代为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
《 蝶 恋 花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张敞传》”走马章台 《汉书
街“,程大昌《演繁露》” 汉章台即秦章台也,地在渭 南。”
我说: 我说:“唉!可悲啊!这就是秋天的声音,它为了 可悲啊!这就是秋天的声音, 什么而来呢? 什么而来呢?
盖夫秋之为状也: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 惨淡,烟霏云敛; 天高日晶; 慄冽,砭人肌骨; 萧条, ,天高日晶;其气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秋声赋—-欧阳修
第一段:秋至而悲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夜:中国传统哲学认为,阴、阳是贯通于 一切事物的两个对立面,正反两极相互对立, 相互消长,交替变化,构成自然和社会发展变 化的规律,阴、阳二字可概括一切自然和社会 现象,如天为阳,地为阴;昼为阳,夜为阴; 春夏为阳,秋冬为阴;生长为阳,收藏为阴; 盛为阳,衰为阴;光明为阳,黑暗为阴;乐为 阳,悲为阴。《秋声赋》实为悲秋赋,秋与悲、 夜是搭配一致的,皆属“阴”的一面。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 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 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 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 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 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我正在夜里读书,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 我惊惧地侧耳倾听,说道:“奇怪啊!”这声音初听 时淅淅沥沥十分萧瑟,忽然变得汹涌澎湃,像是波涛 在夜间突起,风雨突然而来,它碰在物体上,鏦鏦铮 铮,像各种金属一起发出声音。再听,又似奔赴敌阵 的战士,正衔枚疾进,听不到号令,只听到人马行走 的声音。我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啊?你出去看 看。”童子回答说:“星星月亮明亮洁白,银河横在 天空。四下里并没有人声,那声音来自树林中间。”
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 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 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 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 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 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 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 耶?”
踏 莎 行
《踏莎行》
• 解题:词调。杨慎《词品》卷一:“韩翃诗: ‘踏莎行草过春谿”。辞名《踏莎行》,本此。” 又名《柳长春》、《喜朝天》、《踏雪行》等。 这是一首通过离别来写爱情相思的词作。在抒写 游子思乡的同时,联想到闺中人相忆念的情景, 写出了两地相思之情。上片从远行人着眼,用春 水喻愁;以景为主,融情于景;下片从闺中人着 眼,用春山喻远,谓愈望愈远,故云“楼高莫近 危欄倚”。以抒情为主,情寓景中。构成了清丽 缠绵的意境。这首词表现出欧词深婉的风格,是 其具有代表性的一首。全词以写柔情胜。
第一段:秋至而悲
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 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 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起初,听起来是淅淅沥沥的细雨带着萧飒的风声, 忽然变得奔腾澎湃起来,好像江河夜间波涛汹涌,暴 风雨骤然来临。(那声音)碰到物体上,鏦鏦铮铮, 像各种金属撞击发出声音。又如奔赴敌阵的战士,口 中衔枚疾进,听不到号令声,只有听到人马行走的声 音。
秋声赋—-欧阳修
西南:《礼记•乡饮酒义》说:天地严凝 之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西南是秋开始 的方位,声自西南来,意谓秋天已开始降临了。 乍听秋声即生发悲伤之情。接着,听秋声 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 马之行声。枚,形如筷子的小木棍,两端有小 绳,古代行军,令士兵将枚横衔于口中而系于 头后,以防喧哗。《汉书•高帝纪》载:章邯夜 衔枚,击项梁定陶,大破之。作者为何联想到 兵事呢?因古代秋季是用兵季节。秋声如行军 队伍逼近,愈感杀伐之气渐盛。
秋声赋—-欧阳修
参知政事:宋代设参知政事,以为副宰相, 辅佐宰相治理国家。以后曾一度改变称谓,神 宗元丰五年(1082)四月改革官制,废参知政 事,以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 右丞为副宰相,高宗建炎三年(1129)四月复 改为参知政事,中间历时47年。与两宋近320 年的历史相比,参知政事称谓改变的时间还是 很短暂的。
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 余谓童子: 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 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我对童子说: 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 我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 童子回来说: 星星和月亮明亮洁白,银河横在天空。 童子回来说:“星星和月亮明亮洁白,银河横在天空。 四下里并没有人声,那声音来自树林中间。 四下里并没有人声,那声音来自树林中间。”
“有我之境”,便是“以我观 《词林纪事》”<南部新 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书>记严恽诗:‘尽日 (王国维《人间词话》)。 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 为谁开?’此关结二语, 似本此。”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语意浑成,刻画深致
《古今词论》引毛先舒云: “—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
波涛夜惊 风雨骤至
无形——有形 有形 无形 比喻
金铁皆鸣 赴敌之兵
抽象——具体 具体 抽象
秋声能如此摇动人心,为什么? 秋声能如此摇动人心,为什么?
• • • • • 细雨 波涛 风雨 金铁 战士行走 时小 时大 耳 秋 的 无 边 实的 意 时 时 质的实感 声 盈 秋
余曰: 噫嘻悲哉!此秋声也, 为而来哉?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这些都是描写秋的佳句, 这些都是描写秋的佳句,大家一起来读一 同样是描写秋天的, 读,同样是描写秋天的,却呈现出了不同 的特征,有些景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的特征,有些景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有 些景物却凋零,一片萧条的景象。 些景物却凋零,一片萧条的景象。同样是 写秋天的,却体现出了不同的美,那么, 写秋天的,却体现出了不同的美,那么, 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又是怎样来写秋天的 呢?
描 秋 状
议 秋 气
叹 人 生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 曰:“异哉!”
我夜里正在读书,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 我夜里正在读书,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 正在读书 我惊惧地仔细倾听,说道: 奇怪啊 我惊惧地仔细倾听,说道:“奇怪啊!”
关于“赋” • 赋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 语言上多铺张藻饰, 体,语言上多铺张藻饰,讲究文采 韵律; 韵律;内容上多侧重于通过极力描 绘景物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 绘景物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我们 学过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 学过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和苏 轼的《赤壁赋》 轼的《赤壁赋》。
——诵读提示 诵读提示
欧阳修是构思全文的? 欧阳修是构思全文的?
听 秋 声
绘 秋 声
欧阳修晚年自号 欧阳修晚年自号“六 晚年自 一居士” 有人问 一居士”,有人问他 六一’ “何谓‘六一’ ?”他 我有《集古录 說:“我有《集古录》 一千卷, 一千卷,藏书一万卷, , 琴一张 棋一局, 琴一张,棋一局,酒一 旁人道: 壶。”旁人道:“那只 五一’ 有‘五一’罢了,哪里 得上是六‘ 说得上是六‘一’?” 欧阳修答道 答道: 欧阳修答道:“再加上 老翁一名, 我这老翁一名,岂不是
文本研习
1、清人吴楚材、吴调侯在《古文观止》中评 价《秋声赋》说:“秋声,无形者也,却写 得形色宛然,变态百出。”请结合课文谈一 谈欧阳修是如何将无形的秋声写得具体可感 的。
文题背景
本文写于作者五十三岁时。 本文写于作者五十三岁时。作者晚 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 年虽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 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 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 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 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 不免产生郁闷心情。 不免产生郁闷心情。对政治和社会时局 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 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 于怀, 于怀,让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 苦闷时期。 苦闷时期。所以他对秋天的季节感受特 别敏感, 秋声赋》 别敏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 产生的。 产生的。
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 乎山水之间也! 乎山水之间也!
相关知识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 号六一居士,北宋古文 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 畅达,抒情委婉,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 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 承袭南唐余风。著有 《欧阳文忠公集》。
走 近 作 者
《踏莎行》欧阳修
游子离愁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丽景 离情
时间、地点、景物、气候、事件和人物的举动、神情 时间、地点、景物、气候、事件和人物的举动、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欧阳修生平事迹
欧阳修四岁丧父,家贫,他的母亲以荻画 地,教他写字。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欧阳 修成为进士。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 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欧阳修被贬为滁州 (今安徽滁县)太守。以后,又知扬州、颍州 (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欧阳修生平事迹
嘉佑二年(1057年)二月,欧阳修主持进士考试, 提倡平实的文风。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 嘉佑五年(1060年),欧阳修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 知政事。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等职。英宗治平 二年(1065年),上表请求外任,不准。此后两三年 间,因被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神宗熙宁二 年(1069年),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曾 表异议,且未执行。熙宁三年(1070年),除检校太 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这一年,他改号“六 一居士”。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以太子少师的 身份辞职。居颍州。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闰 七月二十三日,欧阳修在颍州(今属安徽省)的家 中溘然长逝。
思妇别恨
陌上游子而及楼头思妇,由实景而及想象, 陌上游子而及楼头思妇,由实景而及想象,上下片层 层递进,以发散式结构 层递进,
欧 阳 修
“月有微黄禽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 秋太淡,添红枣。” ——宋 蒋捷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座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停车座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_杜牧《山行》
秋声赋—-欧阳修
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 赋与诗的关系: 清人刘熙载:“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 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
骚体赋:先秦(屈赋)—汉朝(拟骚,下 同)—六朝—唐朝—宋金—元明清 文体赋:先秦(屈原〈卜居〉、〈渔父〉、 荀赋、宋玉)―汉代文体大赋—汉末文体 小赋—六朝文体小赋—唐朝仿汉大赋、文 体小赋—宋朝仿汉大赋、一般文体赋、欧 苏新文体赋—元明清文体赋 骈体赋:六朝—唐—宋—元明清 律体赋:唐—宋金—清
秋声赋—-欧阳修
枢密副使:唐代宗时,开始设内枢密使, 用宦官掌管朝廷机密。唐末,枢密使专权,造 成祸乱。五代时,仍存枢密院掌管朝政。枢密 使等于宰相之外的又一个宰相。宋朝建立后, 枢密使改为专掌军事政令,调动禁军,与宰相 文武并立。中书省与枢密院号称“二府”(政 府、枢府)。枢密院的大事都要奏报皇帝批旨。 宰相与枢密使分别朝奏,彼此不相知。皇帝由 此分别控制了政权和军权。
秋声赋—-欧阳修
刑部尚书:刑部尚书,中国古代官职, 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政法委书记,公检法司 四长合一的职务。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的 大臣,明代为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
《 蝶 恋 花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张敞传》”走马章台 《汉书
街“,程大昌《演繁露》” 汉章台即秦章台也,地在渭 南。”
我说: 我说:“唉!可悲啊!这就是秋天的声音,它为了 可悲啊!这就是秋天的声音, 什么而来呢? 什么而来呢?
盖夫秋之为状也: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 惨淡,烟霏云敛; 天高日晶; 慄冽,砭人肌骨; 萧条, ,天高日晶;其气慄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秋声赋—-欧阳修
第一段:秋至而悲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夜:中国传统哲学认为,阴、阳是贯通于 一切事物的两个对立面,正反两极相互对立, 相互消长,交替变化,构成自然和社会发展变 化的规律,阴、阳二字可概括一切自然和社会 现象,如天为阳,地为阴;昼为阳,夜为阴; 春夏为阳,秋冬为阴;生长为阳,收藏为阴; 盛为阳,衰为阴;光明为阳,黑暗为阴;乐为 阳,悲为阴。《秋声赋》实为悲秋赋,秋与悲、 夜是搭配一致的,皆属“阴”的一面。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 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 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 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 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 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我正在夜里读书,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 我惊惧地侧耳倾听,说道:“奇怪啊!”这声音初听 时淅淅沥沥十分萧瑟,忽然变得汹涌澎湃,像是波涛 在夜间突起,风雨突然而来,它碰在物体上,鏦鏦铮 铮,像各种金属一起发出声音。再听,又似奔赴敌阵 的战士,正衔枚疾进,听不到号令,只听到人马行走 的声音。我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啊?你出去看 看。”童子回答说:“星星月亮明亮洁白,银河横在 天空。四下里并没有人声,那声音来自树林中间。”
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 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 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 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 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 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 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 耶?”
踏 莎 行
《踏莎行》
• 解题:词调。杨慎《词品》卷一:“韩翃诗: ‘踏莎行草过春谿”。辞名《踏莎行》,本此。” 又名《柳长春》、《喜朝天》、《踏雪行》等。 这是一首通过离别来写爱情相思的词作。在抒写 游子思乡的同时,联想到闺中人相忆念的情景, 写出了两地相思之情。上片从远行人着眼,用春 水喻愁;以景为主,融情于景;下片从闺中人着 眼,用春山喻远,谓愈望愈远,故云“楼高莫近 危欄倚”。以抒情为主,情寓景中。构成了清丽 缠绵的意境。这首词表现出欧词深婉的风格,是 其具有代表性的一首。全词以写柔情胜。
第一段:秋至而悲
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 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 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起初,听起来是淅淅沥沥的细雨带着萧飒的风声, 忽然变得奔腾澎湃起来,好像江河夜间波涛汹涌,暴 风雨骤然来临。(那声音)碰到物体上,鏦鏦铮铮, 像各种金属撞击发出声音。又如奔赴敌阵的战士,口 中衔枚疾进,听不到号令声,只有听到人马行走的声 音。
秋声赋—-欧阳修
西南:《礼记•乡饮酒义》说:天地严凝 之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西南是秋开始 的方位,声自西南来,意谓秋天已开始降临了。 乍听秋声即生发悲伤之情。接着,听秋声 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 马之行声。枚,形如筷子的小木棍,两端有小 绳,古代行军,令士兵将枚横衔于口中而系于 头后,以防喧哗。《汉书•高帝纪》载:章邯夜 衔枚,击项梁定陶,大破之。作者为何联想到 兵事呢?因古代秋季是用兵季节。秋声如行军 队伍逼近,愈感杀伐之气渐盛。
秋声赋—-欧阳修
参知政事:宋代设参知政事,以为副宰相, 辅佐宰相治理国家。以后曾一度改变称谓,神 宗元丰五年(1082)四月改革官制,废参知政 事,以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 右丞为副宰相,高宗建炎三年(1129)四月复 改为参知政事,中间历时47年。与两宋近320 年的历史相比,参知政事称谓改变的时间还是 很短暂的。
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 余谓童子: 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 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我对童子说: 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 我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 童子回来说: 星星和月亮明亮洁白,银河横在天空。 童子回来说:“星星和月亮明亮洁白,银河横在天空。 四下里并没有人声,那声音来自树林中间。 四下里并没有人声,那声音来自树林中间。”
“有我之境”,便是“以我观 《词林纪事》”<南部新 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书>记严恽诗:‘尽日 (王国维《人间词话》)。 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 为谁开?’此关结二语, 似本此。”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语意浑成,刻画深致
《古今词论》引毛先舒云: “—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
波涛夜惊 风雨骤至
无形——有形 有形 无形 比喻
金铁皆鸣 赴敌之兵
抽象——具体 具体 抽象
秋声能如此摇动人心,为什么? 秋声能如此摇动人心,为什么?
• • • • • 细雨 波涛 风雨 金铁 战士行走 时小 时大 耳 秋 的 无 边 实的 意 时 时 质的实感 声 盈 秋
余曰: 噫嘻悲哉!此秋声也, 为而来哉?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这些都是描写秋的佳句, 这些都是描写秋的佳句,大家一起来读一 同样是描写秋天的, 读,同样是描写秋天的,却呈现出了不同 的特征,有些景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的特征,有些景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有 些景物却凋零,一片萧条的景象。 些景物却凋零,一片萧条的景象。同样是 写秋天的,却体现出了不同的美,那么, 写秋天的,却体现出了不同的美,那么, 宋代文坛领袖欧阳修又是怎样来写秋天的 呢?
描 秋 状
议 秋 气
叹 人 生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 曰:“异哉!”
我夜里正在读书,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 我夜里正在读书,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 正在读书 我惊惧地仔细倾听,说道: 奇怪啊 我惊惧地仔细倾听,说道:“奇怪啊!”
关于“赋” • 赋是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 语言上多铺张藻饰, 体,语言上多铺张藻饰,讲究文采 韵律; 韵律;内容上多侧重于通过极力描 绘景物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 绘景物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我们 学过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 学过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和苏 轼的《赤壁赋》 轼的《赤壁赋》。
——诵读提示 诵读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