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案
沪粤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2.3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案

研究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而做好前面探究物质的吸、 放热性能实验。

难点:让学生充分理解物质在吸、放热性能上存在差异则是本节课的 教学关键,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学习科学思维方法。 【教学用具】

1 实验仪器:温度计,烧杯,水,油,酒精灯,火柴,铁架台,石棉网,秒表

2 媒体设备:多媒体 【教学流程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

引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展示:

创设情境

【情境一】

1.用同一个电磁炉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

水需要吸收的热量一样吗?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并回答:两种

情况中,说明水吸收的

创设

问题情

境。激

发学习

兴趣,

利用图片展示演示实验,分析水和沙子受热,学分析数据再次发现物质吸热跟物质的种类有关

引入比热容概念,单位,并分析比热容表学生讨论比热容表,并分析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提出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解释,加深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讨论分析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让物理走向生活

完成练习,总结分析本节课内容

讨论分析总结本节课内容,完成

练习

2. 把一壶水烧开与烧成温水需要吸收的热量一样吗?

总结:

说明:物体吸收的热量跟质量和温度变化有关. 热量不同。

学生思考并回答:水的

质量、温度升高的度数。

( 讨论)

分析: 得出初步结论。

引导思

考。

结合生

活实

际,

允许学

生说出

各自不

同的观

点。

通过实

际事例

的分析

体现从

生活走

向物理

的理

念。

引入新课创设情境

【情境二】

生活中的现象引入:请几个同学描述最

热的一天的感受,

1.去海边游玩,赤脚走在海边的沙滩

上,感觉到沙子很热,当他们跳进海水里时,

感觉到海水很凉爽.

2.走在马路上,感觉马路很热

3.汽车很热

4.马路可以煎鸡蛋

分析发现物质吸、放热可能跟物质的种类有

关。

马路、汽车、沙子很热,

水很凉爽

学生猜想:物质吸、放

热可能跟物质的种类有

关。

结合

生活实

际,通

过实际

事例的

分析体

现从生

活走向

物理的

理念。

【情境三】

问题:

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一种是水,另一

种是油,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加热相同的

时间,它们升高的温度是否相同?

【设计实验】指导分析

实验器材:两支完全相同的酒精灯、两个完

全相同的烧杯、两个铁架台(带铁夹)、两

块石棉网、质量相同的水和油、两支相同的

学生思考回答:进行猜

( 允许学生说出各自不

同的观点)

学生思考回答:

使学生

意识到

这是由

于不同

的物质

在吸、

放热的

性能上

有差异

而造成

的,为

实验探究温度计。

【思考问题】

1.实验中对水和油的质量有什么要求?

2.如何使物体吸热相同?

3.如何比较水和油哪个升温更快?

思考总结:

实验步骤:

1. 选用与实验相关的

器材并组装。(应用已

称好的质量相同的水和

油,分别倒入两个完全

相同的烧杯中)

2. 让两个酒精灯同时

加热,观察温度计温度

上升的快慢。

3. 同时记录水和油温

度的变化。

4. 分析温度的变化的

关系,归纳总结概念。

下面的

科学探

究埋下

伏笔。

学生设

计实

验,通

过测

量,进

行分析

对比。注意:1. 将两个烧杯用相同热源加热;

2.指导学生进行读数。

实验数据记录表:

时间

min

012345

水油

的温

度/

0℃

油的

温度

0℃

引导:( 讨论)

1.质量相等的水和油,吸收的热量相同,升

高的温度是否相等。

2.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是否相等。

【情境四】

图片展示演示实验,对水和沙子用同一个

加热器加热,观察水和沙子的升温情况?

(用同一个热源加热误差小,加热时使用玻

观察实验, 进行分析

观察数据, 收集数据

( 将数据填写在学案的

表格中)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

析,总结“ 吸热特点”

从而引入比热容概念

( 讨论)

1. 质量相同的水和油,

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

的温度不同。

2. 质量相同的水和油,

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

的热量不同。

学生针对实验结论进

行分析归纳,质量相同

的水和砂子,吸收相同

观察数

据,让

学生分

析数

据。培

养学生

的能

力。

通过观

察分析

对比,

层层深

入,逐

璃棒不断搅拌,使沙子和水受热均匀。)

分析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得出结论

①不同种物质,质量相同,吸放热相同时,温度变化不同

②不同种物质、质量相同,温度变化相同时,吸放热不同

概念: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

1 ℃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符号:C

【解释现象】

1、海水、沙子的温度变化?

2、你能解释为什么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不像内陆沙漠地区的气温变化那么显著?

3、为什么可以用水来取暖,又可以用水降温,你能说明这是什么缘故吗?

【练习】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

同。

学生针对实验结论进行

分析归纳: 得出影响

吸收热量的多少的因

素;进而得出概念。

学生分析, 理解概念

利用概念解决问题

步建立

概念,

遵循从

感性认

识到理

性认

识,从

特殊到

一般的

认识规

律。

从物

理走向

生活。

课堂小结

指导小结;你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感受?

课后思考:

1. 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2. 比热容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

3. 怎样利用比热容的概念进行分析解决实

际问题?

学生交流发言:

学生思

考,为

后继

“比热

容应

用”的

学习做

铺垫。

【板书设计】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

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符号为:c

单位是: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它的含义是:每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教学设计亮点】

1.学生最熟悉的物理情景是生活,感受最深的物理现象也是从生活中而来,从生活感受开始探究物理问题最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物理情景,在视觉上给学生一个冲击,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并提出猜想与假设。

2.采用上述思路进行“比热容”教学,注重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探究和互动中构建知识和概念,锻炼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有利于物理实验情感的培养,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 比热容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实验形式,学生应用各种器材进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在教学中安排演示实验图片,让实验结论更加可靠,这样的科学精神对学生的正面影响是灌输任何教学内容都不能替代的。让学生对比热容的概念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解释提出的问题,解释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