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课堂笔记(DOC)

合集下载

【读书笔记】经济学原理: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

【读书笔记】经济学原理: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

的读书笔记,因为正好学了《管理经济学》,再基本读完这本书,很想趁着现在记忆犹新的时候写下来,要不就真的是,考试考完那一瞬间,就忘完了。

前面写年终总结的时候就提到过,非常喜欢曼昆这本书,也推荐给好几个朋友阅读。

这是去年一年读的书,太少,工具书还占了一部分,最大最厚的就是这本《经济学原理》了。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分为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分册。

因为上课的原因,学的就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准备今年花时间读完。

当代西方经济学是分为了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就是考察对象研究方法,一般规律和原理,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是将理论方法应用于具体情景,比如我们学的管理经济学,主要学习的是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再应用到企业管理中。

如果要深入研究就一定要看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些我觉得太难了,入门就是曼昆这本足够。

写这篇读书笔记更多是想记录下学习心得,因为我们的老师滕颖教授讲得非常的棒。

滕老师的第一节课就已经深深把大家吸引住了,晚上十点才下课,大家都意犹未尽。

之所以对这门课很感兴趣,很大原因也是滕老师的课堂就非常精彩,即使花费了本该休息的周末和晚上,都觉得很想去听课。

因为,经济学真的太有意思了,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关。

而且会让你发现很多平时感觉顺理成章的事情,其实背后有一个逻辑,让人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的。

”世界并不是理所当然的,当你习惯的时候,失去了对一切的好奇,才觉得这些存在是理所当然的。

昨晚和好久未见的小伙伴约饭,除了聊工作聊生活聊八卦,我们俩聊得最投机的居然是哲学和心理学。

怪不得我俩都喜欢这本《经济学原理》,因为我们都很喜欢去探讨事物的本质,才觉得阅读起来很有意思。

这类不算太学术的学科类书籍,有时候比小说更有意思。

毕竟小说很多表达的是作者的观点,对人生对世界的一些认知,要真正理解还挺难的。

比如我最近正在读的《被掩埋的巨人》,感觉和《百年孤独》挺像的,虽然还没读完,但感觉要真正理解作者想表达的那个东西,还是不那么容易。

《经济学》读书笔记_《经济学》心得体会五篇

《经济学》读书笔记_《经济学》心得体会五篇

If you are proud, you should have extra steps in everything you do.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经济学》读书笔记_《经济学》心得体会五篇大学生《经济学》读书笔记【一】在这本书的第三篇章里讲到了我比较感兴趣的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的知识和对公平与效率这个永恒话题的讨论。

大量的数据和图表很直观地让我了解到世界各个角落的国民收入分配现状。

收入分配问题的严峻性在这些年来我国大刀阔斧摧枯拉朽式的经济发展中渐渐浮出了水面,收入分配是否和谐是整个社会是否和谐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构成,我们看到,十七大报告中有关收入分配的论述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其中提到的“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的论述,体现了中央对这个收入分配问题非常重视。

胡总书记报告中关于收入分配方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亮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这非常权威、非常正式地回答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其中暗含的一个意思就是,初次分配还是要以效率为先。

新一轮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去年七月拉开了大幕,于是才有了之后纷至沓来的有关工资变更尤其是变动的吸引人的各种新闻。

由于上面提到了新闻,而现如今人们很大一部份是通过网络来获取各方面的信息,这让我想到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中提到了在我用过的教科书里不怎么提及的信息经济学。

实际上它并不陌生与遥远,相反,它恰恰与我们的生活惺惺相惜密切联系着。

当然,我知道,信息经济学并不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互联网和全球信息化这么单纯,它主要反映经济活动中信息及其交流的特征,并积极为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节约和开发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组织机构的作用服务。

在信息经济学发展的同时,通信、计算机、软件、网络、科技等将会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为人类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以上提及的先进技术,也正是由于以上的各种技术,国际金融才会打破传统模式不断发展寻求最美好的前途。

工程经济课堂笔记

工程经济课堂笔记

工程经济第一章基本概念一、工程技术的两重性1.科学性1)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是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导向;技术是科学成果的检验和应用,并为科学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社会需求。

2)工程技术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工程技术的科学性的精髓是其先进性。

只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创造新的或更高的生产力。

2.经济性指“节约”对资源的节约效能。

3.工程师的双重重任1)工程师的技术重任对技术的科学性负责。

2)工程师的经济责任对方案的经济合理性负责。

二、工程经济研究的对象与范围1.工程经济学的概念1)何谓工程经济学研究工程技术的投入产出的关系。

2)特点a 综合性b 系统性经济和社会效果c 预见性d 现实性3)产生与发展1887 惠灵顿提出工程经济1920戈尔德曼第二章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一、利息公式1、常用概念与符号1)本金(P)即初始以货币形式投入资金运动的货币量;2)现值(P)处于时间坐标点原点的资金量;3)利率(i)单位资金在一个计息周期内增加的量;4)利息资金在一定时段内增加的数额。

5)计息期计息的最小时间段6)计息期数(n)即计息次数,反映计息的整个时间段7)本利和(F)本金加利息之和8)终值(F)资金在计息期满,或时间坐标终点的本利和。

9)将来值(F)一笔资金按一定的利润率计算到将来某一时点的本利和。

10)等效值发生在不同时点的资金额,按既定的利率折算到某一时点,则该时点上的资金额与原时点上的资金额在该给定的利率是等效的。

11)等额支付款(A)在每个计息期末都发生的额度相同的款项。

12)现金流任一个时点上流入和流出的资金,或说在时间坐标轴上的任意一点投入的资金与产生的收益。

净现金流=流出-流入2、现金流量图1)横轴表示时间(计息时段)2)纵轴表示现金流,一般用朝上的箭头表示现金流入(收入),朝下箭头表示现金流出(支出),箭头的长短与现金流大小成正比;3)投资发生在年初,收益发生在年末3、单利计息单利计息是仅对本金计息的计算终值方法单利计息的条件下,第n年的本利和为F=P(1+ni)4、复利计息不仅对本金计息而且同时对利息计息,即对本利和计息的计算终值方法1)复利终值计算复利计息的条件下,第n年的本利和为F=P(1+i)n,N在括号右上角(1+i)n为复利系数,用符号(F/P,i,n)表示2)复利现值计算是在已知终值的条件下求复利现值因为F=P(1+i)n所以P=F(1+i)-n其中,(1+i)-n为复利现值系数,用符号(P/F,i,n)表示。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四川大学经济学原理(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901)<领先考研> 考研全套资料第一部分、历年考研试题1-1、1999-2007年川大401经济学原理(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真题。

共9年真题(其中04含答案):打印版¥50第二部分、考试重难点(笔记讲义)2-1、西方微观经济学讲义电子版¥362-2、微观经济学笔记本科生手写微观经济学笔记。

打印版¥322-3、宏观经济学笔记本科生手写宏观经济学笔记。

打印版¥322-4、国际金融学笔记本科生手写国际金融学笔记。

打印版¥362-5、国际金融概论笔记本科生手写国际金融概论笔记。

打印版¥36第三部分、考研相关内部题库3-1、西方经济学习题集本科生手写西方经济学习题集。

打印版¥36全套复习资料套餐包括以上所有部分。

全套特惠价: 226元参考书目《政治经济学》(上册)朱方明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当代西方经济学》李扬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学》李天德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适用学院、专业――经济学院020101☆政治经济学020102☆经济思想史020104☆西方经济学020105☆世界经济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四川大学法学综合B(刑法、民商法、诉讼法(刑诉民诉)(905) <领先考研>考研全套资料第一部分、历年考研试题1-1、1998-2004,2006-2007年川大405法学综合B(刑法、民商法、诉讼法(刑诉民诉)真题。

共9年真题:刑法97-06年,民商法05-06年,诉讼法98-06年,共19份真题。

无答案。

打印版¥70第二部分、考试重难点(笔记讲义)2-1、刑法本科生课堂笔记05级本科生课堂手写笔记。

打印版¥362-2、诉讼法课堂笔记05级本科生课堂手写笔记。

打印版¥36全套复习资料套餐包括以上所有资料。

全套特惠价:122元参考书目未给定参考书适用学院、专业――法学院030101法学理论030103宪法学与行政法学030104刑法学030105民商法学030106☆诉讼法学03010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30109国际法学四川大学经济学基础及应用(货币银行学、财政学、西方经济学)(902) <领先考研>考研全套资料第一部分、历年考研试题1-1、川大402经济学基础及应用(货币银行学、财政学、西方经济学)真题。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领悟五篇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领悟五篇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领悟五篇《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领悟1什么叫经济学?文中在前言中首先定义,经济学是研究和处理社会中人一般生活事务的学科。

该定义简单而扼要,阐明了经济学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是人类的一般生活事务,指出了经济在人类一般事务中的基础地位。

据此,如果一个生活在当代的年轻人连一些基本的经济学概念都不具备,全然无知,那么某种程度上,其可以形同于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文盲。

因此,曼昆在前言中所述,这是一本给下一代阅读的书籍,作为留给下一代的另一种贡献。

《经济学原理》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上下两分册,遵循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叙述线路,上册为《微观经济学分册》,下册为《宏观经济学分册》。

《微观经济学分册》中,*从经济学的十大原则入手,指出经济的一切原理或推演均源于此。

根据这些原则,讲述了微观经济的几大经济理论基础,包括供需理论、弹性分析、剩余福利等。

从这些概念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意思的经济学分析结论,如由于粮价的低弹性,科技进步带来的农业发展往往却牺牲了农民收益;又如,无论商品税收是向消费者还是向生产者征收,其最终成本的转嫁结果都是一样的等等。

《原理》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其非常注重读者分析能力的培养,阐述了经济现象分析的一般步骤,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拓宽读者的思路,激发读者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兴趣,进而从分析中形成观点。

在分析完市场失灵下政府的作用后,书籍循序渐进,水到渠成,重点介绍了企业的微观组织行为,分别对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和垄断竞争四类市场环境下企业产品的供需关系和企业运作行为作了详尽的理论剖析,这部分内容非常精彩,前面章节的铺垫终于滋育出了丰硕的果实,使读者大饱口福,受益匪浅。

在全书微观经济理论体系构建中,曼昆显然觉得还有必要对生产要素市场展开一些阐释,进而向读者展示了重要的劳动力价格原理:一个竞争的、利润最大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要达到劳动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的那一点,边际产量曲线即为劳动需求曲线。

至此,《微观经济学分册》似乎可以划上了句号。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1.什么是需求量的变动?什么是需求的变动?简述两者之间的区别。

答: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商品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购买量的变动,称之为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在同一条曲线上的点的位置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包括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等因素)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该商品所有价格水平下的需求数量都发生了变动的情况。

这种变动在需求曲线上表现为从一条需求曲线平行移动到另一条需求曲线。

2.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当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时,请画图分析牛肉市场的均衡将如何变化?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将导致消费者对牛肉需求的增加,牛肉市场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与之前相比牛肉市场的均衡点从E1移动到E2,均衡价格由P1上升到P2,均衡数量由Q1增加到Q2。

3. 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技术进步大幅度降低了轿车的生产成本,请画图分析该类技术进步对轿车市场均衡的影响?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轿车产技术进步将会降低了轿车的生产成本,提生产效率从而增加轿车的生产量,会导致轿车市场的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与之前相比轿车市场的均衡点从E1移动到E2,均衡价格由P1下降到P2,均衡数量由Q1增加到Q2。

1、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Q d=400-40P,Q s=-20+20P 。

(1)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计算价格从3涨到5 时的需求价格弹性(以涨价前为基期计算)。

(3)计算P=6时的需求价格点弹性是多少?2、解:(1)根据均衡价格模型Qd=400-40PQs=-20+20PQ d =Qs解之得:Pe =7,Qe=120(2)价格从3涨到5 时的需求价格弹性为:P=3时,Q d=400-40×3=280;P=5时,Qd=400-40×5=200;ED=-(200-280)/(5-3)×3/280=3/7(3)由Q d=400-40P可得P=6时,Qd=400-40×6=120;又由Q d=400-40P得dQ/dP=-40,根据点弹性计算公式可知:Ed=-(-40)×6/120=22、某商品的价格由50元上升到70元后,需求量相应减少30%,价格为50时的需求量是1000。

经济学基础知识笔记

经济学基础知识笔记

经济学基础知识笔记一、引言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人类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做出决策以满足无限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经济学的定义、经济主体、供求关系以及市场机制等内容。

二、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在稀缺资源下如何分配和利用资源的学科。

它关注个体、家庭、企业和政府在做出经济决策时所面临的选择问题,以及这些选择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三、经济主体1.个体经济主体个体经济主体指的是个人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

个体经济主体的决策行为受到效用最大化的原则驱动,即在有限的资源下,个体会选择能够最大化自身满足感的方案。

2.家庭经济主体家庭经济主体是由个人组成的经济单位。

家庭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决定着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同时也是消费者和劳动力的提供者。

3.企业经济主体企业经济主体是为了追求利润而组织起来的生产单位。

企业的目标是通过生产和销售商品或服务来获取利润,同时也承担着雇佣劳动力和承担风险的责任。

4.政府经济主体政府经济主体是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的机构。

政府通过税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手段来调控经济活动,以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

四、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描述了市场中商品或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则是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的形成。

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会下降,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当需求大于供应时,价格会上升,以鼓励更多的生产者提供商品或服务。

五、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指通过供求关系来协调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机制。

市场机制的核心是自由竞争,它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交易,并根据价格信号做出决策。

市场机制具有自动调节的特点,能够有效地分配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然而,市场机制也存在一些限制,如市场失灵和外部性等问题,需要政府的干预和调节。

六、结论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为我们理解和解决经济问题提供了理论和方法。

经济学基础课堂笔记

经济学基础课堂笔记

●绝对优势:如果生产者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投入较少,就可以说该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上有绝对优势●机会成本:某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比较优势:生产x物品时放弃了较少的其他物品的生产者,生产x物品的机会成本较小,在生产该物品上具有比较优势●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种物品的数量●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增加(价格,收入,相关物品价格,嗜好,预期,买者数量)●市场需求:所有个人对某种特定物品或者劳务的需求的总和●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该种商品的数量●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一种物品价格下降,该物品供给量也减少(价格,投入品价格,技术,预期,卖者数量)●供求定理: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需求价格弹性:衡量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价格上/下限:法定最高/低价格●(当政府队竞争市场实行限制性价格上限时,就产生了物品的短缺,卖者必须在大量潜在买者中配给稀缺产品)(限制性价格下限引起过剩)●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实际支付的量●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衡量卖者从参与市场中得到的利益●无谓损失:买者和卖者因税收遭受的损失大于政府筹集到的收入,当税收扭曲了市场结果时所引起的总剩余减少被称为无谓损失,税收是因为它使买者和卖者不能实现某些贸易好处●出口: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物品出口国,国内生产者状况变好,消费者状况变差,从赢家收益超过输家损失的意义上看,贸易使国家经济福利增加●进口:当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物品进口者,国内消费者状况变好,生产者状况变坏,从赢家收益超过输家损失的意义上看,贸易使国家经济福利增加●国际贸易的其他利益:增加物品多样性,通过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增加竞争,加强思想交流●外部性:当一个人从事影响旁观者福利而对这种影响不付报酬又不得到报酬的活动,产生●外部性内在化政府解决:负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正外部性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对有负外部性的物品征税并给予正外部性的物品补贴来使外部性内在化●公共政策:规定或禁止某些行为,矫正性税收与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经济分析批评●私人解决: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慈善行为,各利益方签订合同●科斯定理: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的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私人市场就总能解决外部性问题,并有效的配置资源,私人经济主体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不论最初权利如何分配,有关各方总可以达成一种协议,每个人的状况都可以变好,结果是有效率的●私人解决方法无效原因:交易成本,谈判容易破裂,各方利益难以达成有效率的协议●公共物品特征:无排他性,无竞争性;公共资源特征:有竞争性,无排他性●搭便车者问题: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却避开为此付费的人,由于公共物品没有排他性,搭便车这问题使私人市场无法提供公共物品,但是政府可以潜在的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政府确定一种公共物品的总利益大于成本,就可以提供该公共物品并用税收收入对其进行支付●公地悲剧:当一个人适用公共资源时,他就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资源的享用,由于这种负外部性,公共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政府可以通过管制或水手减少公共资源的消耗来解决问题,此外政府有时可以把公共资源变为私人物品●经济利润:企业总收益减去生产所销售物品与劳务的总机会成本●会计利润:企业总收益减去企业的显性成本●成本曲线:递增的边际成本,U型的平均总成本,边际成本与平均总成本相交于有效规模点●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完全竞争市场:许多买者和卖者,各个卖者提供的物品大体相同,企业自由进出市场●沉没成本:当一种成本已经发声而且无法收回时,这种成本就是沉没成本●垄断企业:如果一个企业是其产品唯一的卖者,而且其产品没有相近的替代物,那么这个企业就是一个垄断企业,基本原因是进入壁垒,进入壁垒的原因有垄断资源-生产所需要的关键资源由单个企业所拥有,政府管制-政府给予单个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物品或劳务的权利,生产流程-某个企业能以低于大量生产者的成本生产产品●自然垄断: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劳务●价格歧视:企业以不同价格把同一种物品卖给不同的顾客●治理垄断的方法:努力使垄断行业更有竞争性(反托拉斯法),价格控制管制垄断者的行为,把一些私人垄断企业变为公共企业,不作为●GDP:国内生产总值,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C消费,I投资,G政府购买,NX净出口●消费: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投资:是对于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劳务的物品的购买●政府购买:包括地方州联邦政府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净出口:外国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购买减国内对外国物品的购买●CPI:消费物价指数,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总费用的衡量标准●如何计算消费物价指数:固定篮子-确定哪些物价对普通消费者是最重要的,找出价格-找出每个时点上篮子中每个物品与劳务的价格,计算这一篮子东西的费用,选择基年并计算指数,计算通货膨胀率-(第二年CPI-第一年CPI)/第一年CPI的百分比●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生产率如何决定:人均物质资本,人均人力资本,人均生产资源,技术知识●追赶效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国开始时较穷,它就更容易实现增长●劳动力参工率:总成年人口中劳动力所占的百分比●失业:一个人愿意并有能力为获取报酬而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情况,即认为是失业●自然失业率:正常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失业率围绕正常失业率波动●周期性失业:失业率对自然失业率的背离●摩擦性失业:使工人与工作相匹配的过程所引起的失业●结构性失业:劳动的供给量大于市场上可提供的工作岗位需求量●失业原因:工人寻找合适技能与嗜好的工作时间,失业保险摩擦性失业增加,最低工资法把不熟练无经验的工人工资提高到均衡水平之上,增加劳动供给引起过剩劳动,工会市场势力,效率工资理论高工资改善工人健康状况,降低工人流动率●失业保险:给失去工作的工人提供部分保障,减轻失业痛苦,也增加失业量●工会:就工资,津贴和工作条件与雇主进行谈判的工人协会,提升工资引起失业●效率工资理论:如果工资高于均衡水平,企业经营会更具效率●费雷效应:当美联储提高货币增长率时,长期的结果是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更高的名义利率●通货膨胀成本:减少货币持有量相关的皮鞋成本,更频繁的调整价格相关的菜单成本,相对价格变动的加剧由于税法非指数化引起的意想不到的税收义务变动,由于计价单位变动引起的混乱不便,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财富再分配●总需求移动: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总供给移动:劳动资本自然资源技术●指数化:根据物价指数对工资的一种校正,使得公众在通货膨胀之后依然拥有相同的购买力●乘数效应:政府支出可增加的物品与劳务的总需求大于支出,政府购买对总需求有乘数效应,因为总收入的增加刺激了消费者的额外支出●挤出效应:当财政扩张使利率上升时所引起的总需求的减少称为挤出效应●皮鞋成本:当通货膨胀鼓励人们减少货币持有量时所浪费的资源●菜单成本:调整价格的成本被称为菜单成本●通货膨胀:经济中整体物价水平上升的情况,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某个物价水平衡量指标变动的百分比。

经济学导论笔记

经济学导论笔记

《经济学导论》笔记第一课:经济学研究对象1. Economics is what economist do.(经济学定义趣解——经济学是经济学家们之所为)2.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1)“经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色诺芬《经济论》(又名《家政论》);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有关“经济”的描述,即“齐家”,他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其中包含三种关系:主奴关系、配偶关系和亲嗣关系),简而言之,就是一家之长如何管理奴隶、女人和小孩,并由此形成村邦,进而形成城邦;3)重农学派(physicrat):是法国的一种经济思潮,主张“放任自由”的思想,代表人物:魁奈;* 重农学派提出了“经济学家”的概念,而魁奈最早把经济看做是“循环流转的过程”4)1615年,法国人孟克列钦(重商主义者)著作《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创造了“政治经济学”一词。

斯图亚特——最早提出政治经济学的人*1750到现在,尤其是期间的工业革命证明:只有“市场”的出现,才有了所谓的经济过程。

丘比特的《政治经济学史》及后来的《行政管理学》中也有对经济一词的描述;5)1776年,苏格兰哲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代表著作《国富论》(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诞生——为民众提供生路,为郡主提供生路。

其中《国富论》第四章为“论政治经济学体系-富国裕民”。

政治经济学从此进入古典时代;6)1867年*Das kapital《资本论》【德】卡尔马克思《资本论》;7)1870年前后,边际革命,将“政治经济学”一词变为“经济学”;8)1890年,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经济定义主要以交换为中心;9)1932年,伦敦L.Robbins《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定义经济学基础“Economics is the science which studies human behavior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ds and scarce means which have attemative uses.(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间进行合理配置的科学。

经济学听课笔记

经济学听课笔记

经济学《经济学》这本书,一共16章,分五个专题。

我们现在按专题讲授。

我们讲授经济学,是根据经济学的考试大钢和经济学的教材。

经济学是商务管理专业和金融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涉及的经济知识面比较广。

经济学知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人们生活在社会上,要解决吃、穿、住、行等生活问题,都属于经济学的问题。

专题1:经济学的性质经济学和经济本质一、经济学的定义、概念等经济学的定义有两个:一个是1934年外国经济学家罗宾斯提出的。

他认为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行为的一门科学。

这个行为是考察人们怎样处理目的和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性资源、手段之间的关系。

另一个经济学的定义是经济学是研究个人、企业、政府以及其它组织如何在社会内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决定社会稀缺资源的使用的科学。

这就是两个经济学的定义。

这两个定义涉及一个共同的问题:人类如何合理的使用资源来满足自己的物质和产品需要的目标。

这既揭示了经济学的本质,也说明了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经济活动是使用资源进行生产并交换,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和劳务行为。

经济活动的目的在于增加经济福利和社会财富,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费。

这就说明了经济学的本质,和研究经济学的意义。

第一个问题,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要资源的无限性问题。

这是人类生活在世界上,遇到的最根本的一个问题。

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它的分布是不平衡的。

有的国家的资源比较贫乏,自然资源缺乏,像日本。

我们中国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

但是,我国的人口众多,有12亿人,所以资源相对缺少。

因此,合理的、有较的使用资源、节约资源,是我国经济建设中面临的一个根本问题。

因此,合理的、有较的使用资源,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是无穷的,也就是无限的。

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有两方面:一方面,人类需求资源的种类是无穷的。

具体来说表现为: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另一种需求就产生了。

这种情况永远不会停止,是一个运动的过程。

另一方面,需求的层次也是无穷无尽的。

大一经济学基础笔记整理

大一经济学基础笔记整理

大一经济学基础笔记整理上了大学,选了经济相关的专业,本以为能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得轻松自在,没想到一开学就被经济学基础这门课给来了个“下马威”。

那一堆堆的概念、图表和公式,简直让人头晕目眩。

为了能跟上老师的节奏,不被这门课给“拖后腿”,我决定好好整理笔记,跟它来一场“持久战”。

还记得刚开始上课的时候,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什么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听得我是云里雾里。

我瞪大了眼睛,拼命想把老师说的每一个字都塞进脑子里,可那些知识就像调皮的小精灵,在我眼前蹦跶两下就溜走了。

没办法,只能靠笔记来“救命”啦。

我拿出了崭新的笔记本,一笔一划地写下了“经济学基础”几个大字,仿佛在向这门课宣战:“哼,我就不信搞不定你!”每次上课,我都像个勤劳的小蜜蜂,不停地记录着老师讲的重点。

可有时候手速跟不上老师的语速,就只能先把关键词记下来,下课再赶紧补上。

有一次,老师讲到了机会成本这个概念。

他举了个特别有趣的例子,说假如你有一个小时的空闲时间,你可以选择看电影、读书或者睡觉。

如果你选择了看电影,那么读书和睡觉所带来的收益就是你看电影的机会成本。

我一听,这也太有意思了!赶紧在笔记本上写下:“机会成本,就像选择吃红烧肉就得放弃糖醋排骨,选了这个就得放弃那个,哎呀呀,人生处处是选择啊!”为了让自己记得更清楚,我还在旁边画了一个纠结的小人,脸上写满了“我太难了”。

整理笔记的过程可不仅仅是抄抄写写,还得自己消化理解。

有时候为了搞懂一个概念,我得翻好几本教材,上网查各种资料。

记得有一次,为了弄明白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我在图书馆泡了整整一个下午。

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复杂的图表,我感觉自己的脑袋都要炸了。

“这都是啥呀!”我忍不住嘟囔着。

可抱怨归抱怨,该学还得学。

我深吸一口气,重新梳理思路,一点一点地分析,终于搞明白了这个规律。

我兴奋地在笔记本上写下:“哈哈,被我攻克啦!”还在旁边画了个大大的笑脸。

随着课程的推进,我的笔记也越来越厚。

翻开笔记本,每一页都写满了我的努力和汗水。

经济学笔记整理

经济学笔记整理

经济学笔记整理
简介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如何利用有限资源来生产和分配物质财富的
社会科学。

经济学理论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如商业、政治、社会
以及个人生活中均具有重要性。

基本概念
- 需求与供给:需求是指消费者希望购买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供给是指生产者提供给市场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 价格:价格是供求关系下市场达成交易的价格,通常以货币
形式来表示。

- 成本:成本是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所需要的资源花费,包括人力、材料、设备、管理等成本。

- 市场:市场是指供求双方在一定的物理范围内进行买卖的场所。

经济学分支
- 宏观经济学:研究全国或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发展情况。

-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如何在市场上做出决策。

- 产业经济学:研究特定产业内的市场结构和行为以及政府政
策的影响。

常见模型
- 市场供求模型:描述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如何根据供给和需
求而形成。

- 收益成本分析模型:评估某项决策带来的预期收益和成本,
以决定该决策是否值得采取。

- 保险模型:建立各种情况下出现的概率和相关损失的模型,
以确定保险方案。

结论
经济学是对人类社会现象的研究,包括生产、分配和消费等方面。

经济学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课堂笔记

李子奈计量经济学课堂笔记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各种检验经济意义检验:检验求得的经济模型的参数估计值的符号和大小是否符合经验和经济理论。

统计检验:检验参数估计值的可靠性,包括拟合优度检验、回归效果的检验。

拟合优度检验反映了解释变量的变化可以解释被解释变量R^2%的变动;回归效果的检验主要检验方程显著性、解释变量是否对被解释变量具有显著性影响。

计量经济学检验:包括随机干扰项的异方差性、序列相关性,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模型设定的偏误性检验。

模型的预测检验:检验模型参数估计量的稳定性及其在样本量变化时的灵敏度。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普通最小二乘估计(ordinary least squares,OLS):使用OLS方法需要满足的假设有:对于随机干扰项,零均值、同方差、无序列相关性、服从正态分布;对于解释变量,应具有非随机性、如果是随机的不能与随机干扰项相关、各解释变量间不存在线性相关性。

最大似然估计=最大或然估计(maximum likelihood,ML)拟合优度检验:检验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其统计量是可决系数R2,R2直接由回归结果给出。

但是R2只是比较模糊的推测,不能给出严格的统计结论。

变量的显著性检验:考察解释变量是否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的线性影响,假设参数为0。

使用t统计量检验,可以直接依据回归结果给出的P值判断(P<α时显著)。

在一元回归中,变量的显著性检验与方程总体线性的显著性检验一致,因为只有一个解释变量。

参数的置信区间:Eviews5中,函数C(1)返回系数参数的估计值,C(2)返回截距参数的估计值,分别等于Eviews5输出结果中的Coefficient。

置信度95%的置信区间的上下限为C(i)±@stderrs(i)*@qtdist(0.975, n-2)(i=1,2),其中@stderrs(i)(standard errors)为第i 个解释变量的标准误差,等于Eviews5输出结果中的Std. Error;@stderrs(i)*@qtdist(0.975, n-2)(i=1,2)为估计误差。

那个星期天的课堂笔记

那个星期天的课堂笔记

那个星期天的课堂笔记
一、经济学
1、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以达到最大的社会收益的学科。

2、经济学的三大基本问题:
(1)如何分配资源:
经济学认为,资源分配应该由市场决定,即供求关系决定资源价格,从而决定资源分配。

(2)如何生产货物和服务:
经济学认为,应该通过技术进步和有效的生产组织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达到最大化的生产结果。

(3)如何确定收入:
经济学认为,收入应该由供求关系决定,即收入应该与给予的贡献成正比。

二、货币学
1、货币学的定义:
货币学是一门研究货币及其在经济中的作用的学科。

2、货币学的三大基本问题:
(1)货币的供给:
货币学认为,货币的供给应该与经济的需求相适应,以维持货币价值的稳定。

(2)货币的流通:
货币学认为,货币的流通应该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使经济活动更加顺利进行。

(3)货币的价值:
货币学认为,货币的价值应该由供求决定,即货币价值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精华版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精华版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精华版二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基本内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有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是建立在唯物论基础上的辩证方法。

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变化过程,从而揭示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本质及其发展运动的本质。

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就是要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变革,看作是一种客观的、必然的历史过程。

科学的抽象法是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的统一,它是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进行的。

运用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经济,要求在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时,必须充分占有材料,详细分析具体对象,暂时舍去与本质规定无关的方面,从表象中揭示出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把握经济运行的规律。

从抽象到具体,用本质来说明现象的叙述方法,是运用通过研究得出的经济关系的本质和规律,通过经济范畴进行理论叙述的,但这种叙述不是对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作简单的描述,而是对它进行深刻的和科学的说明。

逻辑方法,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按照经济范畴的逻辑关系,从比较简单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逐步上升到比较复杂的具体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阐明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逻辑发展进程。

历史方法,则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时,按照它的历史发展的真实进程来把握其规律。

要坚持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统一,即运用历史方法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时,必须排除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偶然现象和因素,以及各种曲折过程,从复杂的、曲折的历史材料中,揭示出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性,逻辑的进程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

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又是不一致的,在二者不一致时,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要服从于逻辑进程。

中财政治经济学课堂笔记

中财政治经济学课堂笔记

政治经济学课堂笔记资本主义部分导论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经济”的含义:A、“经济”的最初含义:晋书中第一次出现,economy 家务,规则;B、“经济”的现在含义:①经济管理、经济制度;②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消费、交换、分配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③一个国家国民经济部门或总体的简称。

2、政治经济学的由来①古希腊色诺芬家庭管理;蒙克来田1615年第一次把“政治”和“经济”结合;②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于17世纪中叶,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人物:A、威廉.佩蒂《政治算术》,B、魁奈《经济表》,③亚当.斯密《国富论》,④大卫.李嘉图二、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①劳动者的劳动——生产劳动: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主管条件——人)的有目的的劳动。

物质资料生②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对之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分类:包括没有经过人工加产的条件:工的自然物和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物质资料)③劳动资料——劳动手段: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主要是:劳动工具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研究生产关系不是片面、孤立、静止地研究)①劳动者和自然界的关系——生产力(取决于科学技术)狭义: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②生产关系的内容:广义:直接生产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中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起来构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三、经济规律1、含义: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它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客观的,作用是客观的。

①它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发生两种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既矛盾又统一。

政治经济学-课堂笔记

政治经济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1.物质资料生产及其三要素(1)概念:物质资料生产就是劳动者按照预期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造劳动对象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2)三要素: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生产资料=Pm2.社会再生产的四环节(1)生产的目的——消费(2)社会再生产的四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生产不断进行,周而复始,故称再生产(3)四环节之间的关系: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反之,分配、交换、消费也决定着生产(4)生产力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加工劳动对象进行生产时所形成的物质力量。

包含两个因素:劳动者和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是其作用的对象。

3.社会生产力的两个方面(1)生产过程中,必然存在两方面的关系A.其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B.其二:人与人的关系。

人们在生产和再生产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也称经济关系狭义: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体系”(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4.经济规律(1)各种经济现象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经济规律。

(2)三种类型:a.在人类各个社会阶段中都起作用的规律b.在几个社会阶段中期作用的规律c.只在一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规律(3)基本经济规律:在一定社会阶段起主导作用的规律。

决定着社会生产的实质。

(4)各种经济规律由于生产关系的内在联系着,形成该社会的经济规律体系。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1.商品1.商品的二因素(1)商品——用来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商品满足人们需要的某种属性(效用、有用性)。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属于生产力范畴。

交换价值: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交换时量的比例关系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3)交换价值是形式,价值是内容(4)商品二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统一——任何商品都是两者的统一对立——两者之间存在着决裂:商品生产者无法同时占有价值和使用价值2.劳动二重性使商品有二因素(1)具体劳动:人们根据不同的目的,使用不同的生产资料,采取不同的形式,生产不同商品的过程,创造出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关系抽象劳动:抛开各种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宏观经济学》考研曼昆6、7版讲义与考研复习笔记

《宏观经济学》考研曼昆6、7版讲义与考研复习笔记

《宏观经济学》考研曼昆6、7版讲义与考研复习笔记第一部分开篇导读及本书点评一、开篇导读一、教材及教辅、课程、题库简介1教材: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曼昆著,卢远瞩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教辅:(两本,圣才考研网主编,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曼昆《宏观经济学》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版)3课程和题库: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7版)网授精讲班【教材精讲+考研真题串讲】曼昆《宏观经济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二、本教材与其他经典教材的比较曼昆《宏观经济学》、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和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等经典教材被各高校经济类专业列为考研考博参考书目。

为了便于学员复习,下面特将曼昆《宏观经济学》与其他经典教材作简单对比。

曼昆《宏观经济学》与其他经典教材相比较:1.从难易程度看曼昆《宏观经济学》属于中级宏观经济学教材,难度适中。

相对来说,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较为简单,属于初级偏中级宏观经济学教材,可供第一轮复习用;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行文简单、说理浅显,引用大量的案例来说明经济学原理如何应用于现实经济问题的分析,可供初学者用;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也属于中级宏观经济学教材,体系清楚,客观地表述和评价了各学派的观点,也被众多高校作为考研考博参考书目;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属于高级宏观经济学教材,该书经济增长部分写得特别精彩,可参照复习。

2.从内容体系来看曼昆《宏观经济学》体系完整,把凯恩斯主义和古典理论的观点进行了整合,对新凯恩斯主义微观基础模型做了比较详细的探讨。

相对来说,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偏重于阐述凯恩斯学派的思想,对于古典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等着墨不多;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更多是介绍经济学原理及其应用和政策分析,而不是正式的经济学模型;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内容全面,融合了经济领域的学术共识,并客观地表述和评价了各学派的观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经典教材;巴罗《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等教材偏重于阐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思想,分析方法有一定差异。

初级经济基础知识笔记

初级经济基础知识笔记

初级经济基础知识笔记一、经济学的基石:需求与供给经济学啊,就像一个大舞台。

需求和供给就是舞台上的主角。

需求呢,就是咱们想要买东西的欲望。

比如说我特别想吃冰淇淋,这就是我对冰淇淋的需求。

那供给呢?就是商家能提供多少冰淇淋。

要是天气热,好多人都像我一样想吃冰淇淋,需求就大。

可要是冰淇淋店就那么几家,供给少,这价格呀,就会蹭蹭往上涨。

这就好比在一个小岛上,大家都想要椰子,可椰子树就那么几棵,椰子肯定就贵得很呢!二、机会成本:那些看不见的代价你们想过没?咱们做任何选择都是有代价的。

这就是机会成本。

我有100块钱,我可以去看电影,也可以去买书。

如果我选择看电影了,那我就不能买书了,买书这个选择就是我看电影的机会成本。

就像小明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参加篮球比赛,要么去上绘画课。

他要是选择了篮球比赛,那他就失去了在绘画课上可能获得的乐趣和技能提升。

哎呀,这机会成本有时候真让人纠结,就像在两条岔路上,走了一条就没法走另一条,只能眼巴巴看着另一条路上的风景错过。

三、市场结构:不是所有的市场都一样市场就像一个个小世界,各有各的规则。

有完全竞争市场,就像菜市场一样,有好多好多卖菜的,大家卖的菜都差不多,谁也不能单独决定价格。

还有垄断市场呢,就像村里只有一个水井,那这个拥有水井的人就可以定高价,因为大家没别的地方取水呀。

我朋友小王说,他觉得互联网行业有些像垄断竞争,好多公司都在做类似的产品,但是又有点区别。

这市场结构啊,真的是很有趣的东西,像一个个不同的小王国,有着不同的统治方式。

四、生产要素:创造财富的小伙伴生产要素是啥?那可是创造财富的小伙伴呢。

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土地就是咱们盖房子、种庄稼的地方。

劳动就是咱们干活的力量。

资本呢,就像工厂里的机器。

企业家才能就是那些有头脑的老板们的本事。

比如说老张开了个工厂,他租了块地,雇了工人,买了机器,然后靠着自己的管理和决策能力,让这个工厂赚钱。

这就像一个团队,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作用,缺了谁都不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笔记杜瑞第一章引论一、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是关于资源配置的学问。

(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学)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商品经济(后两者是同一制度的不同阶段)经济----养活人----生存----生产:①生产什么?生产多少②如何生产③为谁生产④谁来决策⑴自然经济-----小农,自给自足,以家庭为中心,由家庭来解决资源配置⑵计划经济-----经国家计划为中心,由国家计划来解决资源配置⑶市场经济-----以市场计划为中心,由市场(价格)来解决资源配置三、西方经济学的历史演变㈠萌芽时期(重商主义时代):15世纪---17世纪中叶㈡古典经济学时代(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国富论》):17世纪中叶---19世纪30年代㈢新古典经济学时代(马歇尔《微观经济学》)19世纪30年代---20世纪30年代:①研究领域扩展②研究方法的(定性—定量)③与马克思理论分开:价值由需求决定㈣西方经济学的内容⒈微观经济学(个量经济学):①供求理论②消费理论③生产理论④市场理论⑤分配理论⑥市场失灵理论⒉宏观经济学(总量经济学):①国民生产总值理论②乘数理论③经济增长理论④经济周期理论⑤失业与通胀理论⑥宏观经济政策⒊经济学的主流:①凯恩斯流派②新自由主义流派③新制度流派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一、什么是需求、需求函数、需求曲线、影响需求的因素⒈需求----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购买且有能力购买商品数量的总和。

⒉影响需求的因素:①价格(反比)②收入(正比)③相关商品的价格(互补关系(反比),替代关系(正比))④消费者的偏好⑤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自已能够举例说明)⒊需求函数:Qf=f(P)表示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⒋需求曲线二、什么是供给、供给函数、供给曲线、影响供给的因素⒈供给----在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生产且有能力生产提供到市场上商品数量的总和。

⒉影响供给的因素:①价格(正比)②成本(反比)③相关商品的价格(回报率)④技术水平(正⒊供给函数:Qs=f(P)表示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⒋供给曲线三、什么是均衡价格、支持价格、限制价格、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⒈均衡价格----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

(此时成交量最大)⒉支持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政府干预价格)⒊限制价格----低于均衡价格4.均衡价格的意义四、什么是弹性、弹性需求、影响弹性需求的因素、供给弹性、收入弹性1、弹性------因变量变动百分比/质变量变动百分比2、需求弹性(需求价格的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量百分比=△Q/△P*P/Q弹性系数E:①>1,富有弹性:商品替代多,越有弹性,可以降价②<1,缺乏弹性,提价销售:生活必需品③=1,单位弹性④=0,无弹性⑤=∞,特殊商品3、影响因素:①商品的重要程度②商品价格占收入的比重③商品的替代性(富有弹性)④商品的使用时间4、供给弹性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量百分比5、收入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消费者收入变动百分比第三章1、什么是效用、边际效用、总效用?效用表示一个消费者从不同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相对满意程度。

从多消费的1 单位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的增加部分就是边际效用,总效用就是消费每个单位的边际效用的总和!2、如何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从经济学里面引出的一个非常显著的规律,就是:当一个正向的动因增加时,会换来一定效果,但是当动因持续增加时,效果的增加会越来越少,直到最后,无论动因如何增加,效果都不增长了,这就是“递减”。

3、什么是基数效用、序数效用?(1)基数效用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种理论。

其基本观点是: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因此,效用的大小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

所谓效用可以计量,就是指消费者消费某一物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可以用效用单位来进行衡量。

所谓效用可加总求和是指消费者消费几种物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可以加总而得出总效用。

根据这种理论,可以用具体的数字来研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问题。

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

(2)序数效用论是为了弥补基数效用论的缺点而提出来的另一种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理论。

其基本4、消费者是如何均衡的?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是指在既定收人和各种商品价格的限制下选购一定数量的各种商品,以达到最满意的程度,称为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

5、什么叫恩格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第四章1、什么是生产函数、生产要素、规模经济?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资源,是维系国民经济运行及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因素。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定义: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属于资源科技(一级学科) 、资源经济学(二级学科)。

2、总产量、边际产量、平均产量的关系总产量曲线上任何一点对应的边际产量数值上就等于该点的切线斜率。

在可变要素投入刚开始的时候,边际产量也就不断递增,对应的总产量曲线的切线斜率为正,且不断增大;当边际产量达到增大值时,总产量曲线上对应点的切线斜率最大,而且这也是总产量曲线的拐点;若继续增加投入,边际产量就会逐渐减少,因此总产量曲线向上凸。

当边际产量为零时,这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即,当MPL>0,TP 上升;当MPL<0,TP下降;MPL=0,TP为最大值。

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递增;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递减;当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最大,边际产量曲线必定通过平均产量曲线最高点。

即当MPL=APL时,APL达到最大值。

因为APL=TP/L正是总产量曲线上该点与原点之间的连接线的斜率3、如何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并能列举在现实中的表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表明了一个很基本的关系。

当一种投入如劳动被更多地追加于既定数量的土地,机器和其他投入要素上时,每单位劳动所能发挥作用的对象越来越有限。

土地会越来越拥挤,机器会被过度地使用,从而劳动的边际产量会下降。

对这一规律的正确理解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随着可变要素的连续增加,边际产品变化要经历递增,递减,最后变为负数的全过程。

递增是因为固定要素在可变要素很少时潜在效率未发挥出来。

一旦固定要素潜在效率全部发挥出来了,边际产量就开始出现递减。

这个规律的意义在于:当一种要素连续增加时,迟早会出现边际产品递减的趋势,而不是规定它一开始就递减。

其次,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只适用于可变要素比例的生产函数。

如果要素比例是固定的,这个规律也不成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既然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到最后反而引起总产量的减少,那么,对厂商来说就有必要了解可变要素的最佳投入量。

这就涉及到对产量三个阶段的分析。

4、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的划分西方经济学家将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置于同一张坐标图中,并根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分为3个阶段。

从原点到平均产量最高点即为第一阶段。

在第一阶段,边际产量>平均产量>0,因此总产量以递增的速率递增,总产量曲线在第一阶段就表现为向右方凹进(以递增的速率递增)。

第二阶段以递减的速率递增,第三阶段递减。

6、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是怎么进行的?在生产的经济区域内选择任意一点进行生产都是可行的,但厂商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选择最佳的要素投入组合。

这个最佳组合点就是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的切点。

在切点,两条曲线的斜率是相等的。

-MPL/ MPK = PL /PK用公式表示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为:MPL/PL = MPK/PK它表明:当生产者花费在各种要素上的最后一单位货币的边际产量相等时,生产要素达到最佳组合。

即在既定的产量目标下使成本最小或在既定成本条件下使产量最大。

如果投入要素有多种,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的公式为:MP1 /P1 = MP2 /P2 =......= MPn /Pn第六章1、什么是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如何划分?完全竞争市场(一)理想的市场结构.1._ 完全竞争市场的定义:交换和竞争没有任何阻力和干扰的理想化市场2._ 完全竞争市场的假定条件:1)_ 每一个产品或服务市场都有众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2)_ 每一项产品或服务是同质的3)_ 所有产品的成本和效益都是内部化的4)_ 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具有充分信息5)_ 不存在交易成本,任何市场的进入和退出都是无成本的6)_ 所有产品和服务都处在成本递增阶段(二)完全竞争市场与生产效率1._ 生产要素的需求者面临同一要素相对价格,在图像中表现为预算约束线的斜率.2._ 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随市场需求而变化,直到供给和需求相等.3._ 每一个生产者都追求生产成本最小化,其决策是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等于生产者等产量曲线的边际技术替代率.4._ 在市场均衡情况下必定有每一个生产者的产品边际技术替代率都等于要素的相对价格,满足生产效率的要求.(三)完全竞争市场与交换效率1._ 产品或服务的需求者面临同一要素相对价格,在图像中表现为预算约束线的斜率.2._ 产品或服务的相对价格随市场需求而变化,直到供给和需求相等.3._ 在给定的预算约束条件下每一个消费者都追求效用最大化,其决策是预算约束线的斜率等于该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四)完全竞争市场与交换效率.1._ 在给定的产品数量和结构条件下,市场会产生一个均衡的产品相对价格.2._ 在这个相对价格情况下,生产者为了收入最大化必定满足产品的边际转换率等于相对价格.3._ 如果生产者选择的这个产品组合与消费者形成现有相对价格的产品组合不符,市场会调整相对价格,直到所形成的相对价格等于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从而满足交换效率的要求.第七章1、什么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包含哪些?不完全竞争市场,指这样一些市场:完全竞争不能保持,因为至少有一个大到足以影响市场价格的买者(或卖者),并因此面对向下倾斜的需求(或供给)曲线。

包括各种不完全因素,诸如完全垄断、寡头垄断或垄断竞争等。

不完全竞争市场是相对于完全竞争市场而言的,除完全竞争市场以外的不完全竞争市场所有的或多或少带有一定垄断因素的市场都被称为不完全竞争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