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专题九“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专题整合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pptx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9专题《“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课件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鉴赏】
梦醒了,展现在作者脑海中的又是什么呢?
“明月夜,短松冈”营造了悲凉肠断的环境氛围。诗人的思 绪又回到了上片的 “千里孤坟”处。短松岗,即指王弗的墓 地。诗人推想妻子的亡灵在年年的明月之夜,在遍植松树的 坟地上,该是何等伤心断肠!然而,明月是象征团圆与祝福 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婵娟”。
这是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五年 (1082)三月七日所做。当时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官到黄州。三月七日,他走在 沙湖道中,遇到了大雨,不巧的是雨具被人先带走了,同行 的人都被雨淋得狼狈不堪,叫苦不迭,唯独作者浑然不觉, 毫无落魄之感。不久,天气转晴,苏轼有感而发,遂作此词。 本词由写景转入抒情议论,由记事抒情转为对人生境界的思 索,对人生际遇的应对,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 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 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 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 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 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 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 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鉴赏】 “竹杖芒鞋”透露出词人安贫乐道的隐逸之
思,“谁怕”一句反问,加上“莫听”、“何妨”的映衬显 得气度从容,由此勾勒出一幅苏公披蓑烟雨行吟图。试想于 沙湖道上慢行的词人,拄竹杖,履芒鞋,在风雨中吟啸而来, 那种闲庭信步的潇洒,那是要具有怎样一种淡定的心态啊! 然而,作者所要表现的仅是这种洒脱吗?且看下句 “一蓑烟 雨任平生”,若仅是郊游俊赏,又何须如此感慨呢?
苏教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公开课课件_8
④“斜照”代指夕阳,是借代。在“微冷”之时,忽迎斜 照送暖,道出了人生无常之理。
(2)作者写到“回首向来萧瑟处”,这“萧 瑟处”指什么?
字面上指在风雨中前行的坎坷经历, 实际指的是作者至今所经历的人生坎坷。
课堂练习
你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 形象?
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 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 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 形象。
的无所畏惧; 任平生 —— 表现出作者对待人生坎坷的超然心态。
下片中这些重点词语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酒醒 —— 表现出作者面对风雨,毫不在意的态度; 微冷
却 —— 含有出人意料的意思,体现了人生的沉浮无常;
归去—— 表达出作者归隐弃世之思。
问题探究 1.意象解读
(1)文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具有 什么意义?
(2)作者写到“回首向来萧瑟处”,这“萧 瑟处”指什么?
①“风雨”象征诗人宦海生涯中的各种打击,同行人在这 种打击下都狼狈躲避,而诗人却选择了勇敢面对。
②“打叶声”说明雨点很大,亦象征打击很沉重、严酷。
③“烟雨”,从形象上看,有飘渺、朦胧之感,给人如梦如 幻之感,平生烟雨中则有人生如梦之意,这是苏轼对官场俗 世的否定。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诗词选读》)专题九
他,凝望庐山,道 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 他,遥望苍穹,唱出了 “西北望,射天狼”的气 概;他,对饮明月,吟 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的人间祝福。
学习目标
1.掌握吟诵诗词的技巧,能有感情 地朗诵诗词。
2.能抓住关键词,分析体会诗词中 寄寓的感情。
3.学习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
根据你对本词的理解,诵读 此词,读出情感。
1.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情感。 2.自读——组内试读——组内点评指正。
(2)作者写到“回首向来萧瑟处”,这“萧 瑟处”指什么?
字面上指在风雨中前行的坎坷经历, 实际指的是作者至今所经历的人生坎坷。
课堂练习
你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 形象?
词人是一个吟啸徐行、拄着 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 畏艰难、镇定从容、旷达乐观的 形象。
的无所畏惧; 任平生 —— 表现出作者对待人生坎坷的超然心态。
下片中这些重点词语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酒醒 —— 表现出作者面对风雨,毫不在意的态度; 微冷
却 —— 含有出人意料的意思,体现了人生的沉浮无常;
归去—— 表达出作者归隐弃世之思。
问题探究 1.意象解读
(1)文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具有 什么意义?
(2)作者写到“回首向来萧瑟处”,这“萧 瑟处”指什么?
①“风雨”象征诗人宦海生涯中的各种打击,同行人在这 种打击下都狼狈躲避,而诗人却选择了勇敢面对。
②“打叶声”说明雨点很大,亦象征打击很沉重、严酷。
③“烟雨”,从形象上看,有飘渺、朦胧之感,给人如梦如 幻之感,平生烟雨中则有人生如梦之意,这是苏轼对官场俗 世的否定。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诗词选读》)专题九
他,凝望庐山,道 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 他,遥望苍穹,唱出了 “西北望,射天狼”的气 概;他,对饮明月,吟 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的人间祝福。
学习目标
1.掌握吟诵诗词的技巧,能有感情 地朗诵诗词。
2.能抓住关键词,分析体会诗词中 寄寓的感情。
3.学习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
根据你对本词的理解,诵读 此词,读出情感。
1.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情感。 2.自读——组内试读——组内点评指正。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精品课件:14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这种思想常由白 云、青山、苍天、空山等意象组成悠远、清静、平淡的意 境来表现。
例:“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 鹤楼》);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王维《送别》)。
7.“斜阳”“云烟”“清霜”意象 ①沉郁思古幽情。 例:“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朱雀桥边野草花,乌 衣巷口夕阳斜”。 ②惆怅、凄苦、悲凉情绪。 例:“暮霭沉沉楚天阔”。
9.“竹子”意象 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蕴含着正直谦虚、坚贞高 洁的品质,象征着隐士君子。 例:张九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 心世所知。”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 例:苏轼《於潜僧绿筠轩》中“宁可食无肉,不可使 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 可医”,通俗但入木三分,可谓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 标志了。
10.“菊花”意象 菊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蕴含着不畏权 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精神,象征隐士君子。 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 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天才,他在诗、词、文里 所表现出来的豪迈气象、丰富的思想内容、超逸的艺术风 格,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苏轼之前,词的创作已 是名家迭出,名篇荟萃,但词人对于词的认识总体偏低, 大多仅把词当作“娱宾遣兴”的“诗余”“小道”。苏轼 以其豪放杰出的创作,“以诗为词”,在题材、立意、语言、 境界等方面全面开拓了词的表现世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 感觉。凡是能写进词的社会和生活题材,举凡登览、怀古、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咏物、游猎、感遇、悼亡、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等,无不 摄入笔端。而且,他是豪放词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形成 了一种与诗相通的雄壮豪放、开阔高朗的艺术风格。他的 词作,或清新明快,或沉挚深永,或雄壮超脱,或奔放流 转,着重表现个人化的情感和个性化的生活情调,突出了 作者的自我形象,增强了词的主体性。
例:“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 鹤楼》);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王维《送别》)。
7.“斜阳”“云烟”“清霜”意象 ①沉郁思古幽情。 例:“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朱雀桥边野草花,乌 衣巷口夕阳斜”。 ②惆怅、凄苦、悲凉情绪。 例:“暮霭沉沉楚天阔”。
9.“竹子”意象 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蕴含着正直谦虚、坚贞高 洁的品质,象征着隐士君子。 例:张九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 心世所知。”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 例:苏轼《於潜僧绿筠轩》中“宁可食无肉,不可使 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 可医”,通俗但入木三分,可谓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 标志了。
10.“菊花”意象 菊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蕴含着不畏权 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精神,象征隐士君子。 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 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画菊》)。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天才,他在诗、词、文里 所表现出来的豪迈气象、丰富的思想内容、超逸的艺术风 格,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苏轼之前,词的创作已 是名家迭出,名篇荟萃,但词人对于词的认识总体偏低, 大多仅把词当作“娱宾遣兴”的“诗余”“小道”。苏轼 以其豪放杰出的创作,“以诗为词”,在题材、立意、语言、 境界等方面全面开拓了词的表现世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 感觉。凡是能写进词的社会和生活题材,举凡登览、怀古、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咏物、游猎、感遇、悼亡、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等,无不 摄入笔端。而且,他是豪放词的开创者和代表人物,形成 了一种与诗相通的雄壮豪放、开阔高朗的艺术风格。他的 词作,或清新明快,或沉挚深永,或雄壮超脱,或奔放流 转,着重表现个人化的情感和个性化的生活情调,突出了 作者的自我形象,增强了词的主体性。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之《“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课件(共32张)
• 苏轼于“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初寓定惠院,后迁临皋亭。 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 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 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 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此词以“幽人”自称,就 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
• 元丰四年,苏轼给章质夫的词中说:“《柳花》 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 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 写其意,次韵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
• 经过乌台诗案,贬官黄州,处境发生了很大变 化:“我生无由食破砚,尔来砚枯磨不出。”
• 尝尽了世态炎凉之苦:“我谪黄州四五年,孤 舟出没风波里。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宜 死矣。”
• 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26岁时就去世了。 这对诗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 公元1075年,苏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 这一年正月二十日夜,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悼亡词。此 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 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 “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一位被生 活折磨、受痛苦熬煎,风尘满面,两鬓如 霜的诗人形象。
(二)在日常生活中探索人生哲理
• 《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 间!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 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婵娟。
《定风波》
(四)描写田园生活的新鲜意趣, 寄托离世隐遁的愿望
• 《临江仙》
•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 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 元丰四年,苏轼给章质夫的词中说:“《柳花》 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 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 写其意,次韵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
• 经过乌台诗案,贬官黄州,处境发生了很大变 化:“我生无由食破砚,尔来砚枯磨不出。”
• 尝尽了世态炎凉之苦:“我谪黄州四五年,孤 舟出没风波里。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宜 死矣。”
• 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26岁时就去世了。 这对诗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 公元1075年,苏东坡来到密州(今山东诸城县), 这一年正月二十日夜,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悼亡词。此 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 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 “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一位被生 活折磨、受痛苦熬煎,风尘满面,两鬓如 霜的诗人形象。
(二)在日常生活中探索人生哲理
• 《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 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 间!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 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婵娟。
《定风波》
(四)描写田园生活的新鲜意趣, 寄托离世隐遁的愿望
• 《临江仙》
•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 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苏教版-语文-高二-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课件 九 新天下耳目 的东坡词 2
-16-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美文品读
父亲去了,妻子去了,弟弟也在遥远的月亮的另一厢。从此,天空好像没 有过晴朗。
人前,我的笑声依然是那么肆无忌惮。人后,谁看见我心里的天空黯然? 赤鼻矶,如此一个狭小的地方,水是那么浅,山是那么低矮。我的世界为 什么跟着我的路,一步步缩小?我的天空为什么冲不出丛山,就像被一个手 掌紧握?是人性的嫉妒?是权力的魔掌?是命运的嘲弄? 山上的栖鹘,收起翅膀,在龌龊的巢穴中,冷冷地哀叫。 酒模糊了我的眼,浮起的礁石间,我看到了年轻英俊的周瑜,是的,他刚 刚成亲,娶了美丽的小乔,是的,他笑着轻摇羽扇,而百万曹军就在他的眼前 ——灰飞烟散,仿佛不曾存在过。
空中的纷纷杨花。是离人的泪似的杨花,还是杨花般离人的泪。虚中有实,
实中见虚,总在虚实之间徘徊,不离不即。
-8-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1.请从借景抒情这个角度,简要赏析此词上片的“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 静”两句。 提示:这两句用“缺月”“疏桐”“漏断”等意象写深秋夜深萧瑟、幽寂的情
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句,总收上文,既干净利索,又余 味无穷。它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 空中的纷纷杨花,可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间,妙趣横生。这一情景交 融的神来之笔,与上片首句“似花还似非花”相呼应,画龙点睛地概括、烘托 出全词的主旨,达成余音袅袅的效果。
景,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渲染出一种孤高出世的境
界。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表达了作者孤独凄清的心情。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美文品读
父亲去了,妻子去了,弟弟也在遥远的月亮的另一厢。从此,天空好像没 有过晴朗。
人前,我的笑声依然是那么肆无忌惮。人后,谁看见我心里的天空黯然? 赤鼻矶,如此一个狭小的地方,水是那么浅,山是那么低矮。我的世界为 什么跟着我的路,一步步缩小?我的天空为什么冲不出丛山,就像被一个手 掌紧握?是人性的嫉妒?是权力的魔掌?是命运的嘲弄? 山上的栖鹘,收起翅膀,在龌龊的巢穴中,冷冷地哀叫。 酒模糊了我的眼,浮起的礁石间,我看到了年轻英俊的周瑜,是的,他刚 刚成亲,娶了美丽的小乔,是的,他笑着轻摇羽扇,而百万曹军就在他的眼前 ——灰飞烟散,仿佛不曾存在过。
空中的纷纷杨花。是离人的泪似的杨花,还是杨花般离人的泪。虚中有实,
实中见虚,总在虚实之间徘徊,不离不即。
-8-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课前学习 课堂深入 课外读写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1.请从借景抒情这个角度,简要赏析此词上片的“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 静”两句。 提示:这两句用“缺月”“疏桐”“漏断”等意象写深秋夜深萧瑟、幽寂的情
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句,总收上文,既干净利索,又余 味无穷。它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 空中的纷纷杨花,可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间,妙趣横生。这一情景交 融的神来之笔,与上片首句“似花还似非花”相呼应,画龙点睛地概括、烘托 出全词的主旨,达成余音袅袅的效果。
景,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渲染出一种孤高出世的境
界。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表达了作者孤独凄清的心情。
高中语文“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卜算子课件 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苏教高中《唐诗宋词选读语文课件
12/11/2021
• 苏轼一生遭际坎坷,但乐观自强,笔耕不 辍,从而拓宽了宋词的新境界,开创了宋词豪 放一派。历来公认,最能代表该派风格的代表 诗句是“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与此相对的宋词婉约派,历来公认,最能体现 该派风格的代表诗句则是杨柳岸晓风残月 。 (大2分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 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2/11/2021
以下四首词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
请分析苏轼在这五首词中的内心情感以及发展变化的过程。
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
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 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
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迎。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 也无晴。
唱黄鸡。 12/11/2021
黄州贬谪时期的苏轼(1079——1084)
时间 1080 1080 1082 1082
12/11/2021
苏轼在黄州的心路历程
后期
中期
乐观豪迈
前期
失意自伤
低沉苦闷
随遇而安 洒脱旷达
积极向上
在贬谪到黄州的初期,苏轼是低沉、苦闷的,但他很 快从中逃离出来。毕竟他是一个洒脱旷达的人。面对人生 的困境,他没有颓废,没有逃避,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 心态去面对,去挑战。所以,他战胜了生活,战胜了自我。 所以,我们才看到,黄州时期的苏轼是一个无畏风雨、笑 看坎坷的潇洒之人,是一个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之 人。 12/11/2021
• 苏轼一生遭际坎坷,但乐观自强,笔耕不 辍,从而拓宽了宋词的新境界,开创了宋词豪 放一派。历来公认,最能代表该派风格的代表 诗句是“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与此相对的宋词婉约派,历来公认,最能体现 该派风格的代表诗句则是杨柳岸晓风残月 。 (大2分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 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 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2/11/2021
以下四首词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
请分析苏轼在这五首词中的内心情感以及发展变化的过程。
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
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 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
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 迎。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 也无晴。
唱黄鸡。 12/11/2021
黄州贬谪时期的苏轼(1079——1084)
时间 1080 1080 1082 1082
12/11/2021
苏轼在黄州的心路历程
后期
中期
乐观豪迈
前期
失意自伤
低沉苦闷
随遇而安 洒脱旷达
积极向上
在贬谪到黄州的初期,苏轼是低沉、苦闷的,但他很 快从中逃离出来。毕竟他是一个洒脱旷达的人。面对人生 的困境,他没有颓废,没有逃避,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 心态去面对,去挑战。所以,他战胜了生活,战胜了自我。 所以,我们才看到,黄州时期的苏轼是一个无畏风雨、笑 看坎坷的潇洒之人,是一个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之 人。 12/11/2021
高中语文“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ppt9(课件+试题,打包11套) 苏教版4最新优选公开课件
•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
△
△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
△
△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 这是一首感情真挚、凄婉哀伤的悼亡词。上片抒写自己的哀思, 诉说十年来的苦难生活,而致“纵使相逢应不识”,才四十岁就白了头; 下片通过梦境写相思之切、梦中相逢之悲,最后写“明月夜,短松冈” 下的孤坟,反映了“无处话凄凉”的苦痛,流露出词人怀念亡妻的真情 实感,句句沉痛,字字悲哀,动人肺腑。
以后也许三里清风,三里路,步步清风再无你。可也无悔你来过!人生的路你陪我一程,我念你一生……… 谢谢你来过!往后余生愿安好!感恩相遇,感恩来过……“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香消在风起雨后,无人来嗅”忽然听到沙宝亮的这首《暗香》,似乎这香味把整间屋子浸染。我是如此迷恋香味,吸进的是花儿的味道,吐出来的是无尽的芬芳。轻轻一流转,无限风情,飘散,是香,是香,它永远不会在我的时光中走丢。
答案
4.《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词。请反复诵读 作品,想一想,词人是如何把现实和梦境交织起来抒写悼亡之情的?
苏教版高中唐诗宋词选读《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卜算子(缺月桂疏桐)》公开课ppt课件
神宗死后,哲宗嗣位 ,旧党尽废新法,苏 轼则有所保留,主张兼用所长,这又引起旧党的 不满,他只好一再要求出任地方官。先后被贬到 惠州(今广东惠阳)、儋州(今海南儋县),成为被 放逐到天涯的孤臣。直到1100年他才受命由儋州 渡海北返,次年便离开了人世,享年六十五岁。
5
苏轼的后半生一直处于新党与旧党斗争的 夹缝之中几起几落,饱经忧患。虽然他任地方 官时有所作为,但却远远没能实现其富国强兵 的抱负,晚年的他更是境况凄凉令人悲叹。 然 而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苏轼决非那种悲悲切切、 顾影自怜的落魄者。而是一个豪迈洒脱、个性 鲜明、开一代风气的大作家。
——康震《东坡印象 》
22
当我们真正走近东坡时,会发现: 与屈原比,他多了一分自我,少了几分愚忠; 与陶潜比,他多了一分经历,少了几分寒闲; 与韩柳比,他多了一分豁达,少了几分悲观; 与李白比,他多了一分责任,少了几分狂漫; 与杜甫比,他多了一分大度,少了几分怨言; 与程朱比,他多了一分童心,少了几分刻板。 东坡是中国文人完美个性和品格的化身。 东坡是人类的骄傲……
——康震《潇洒东坡》
21
我们可以说,苏轼代表了中国古 代知识分子最健全、最融通,也最为
后人所仰慕的一种人格模式。苏东坡, 这个乐观主义者,伟大的文艺天才, 老百姓最亲密的朋友,他将勤政爱国、 关注民生的执著精神,达观自我、超 然物外的旷逸气质,热爱生活、诙谐 天真的盎然情趣,闲适优雅、从容不 迫的潇洒风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终 于成就了一个可爱的苏东坡、伟大的 苏东坡,成就了一个千百年来在百姓 心目中永恒不朽的苏东坡……
19
D 、取鸿雁翱翔于天际,自由自在, 喻一 种超然于物外,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
如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5
苏轼的后半生一直处于新党与旧党斗争的 夹缝之中几起几落,饱经忧患。虽然他任地方 官时有所作为,但却远远没能实现其富国强兵 的抱负,晚年的他更是境况凄凉令人悲叹。 然 而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苏轼决非那种悲悲切切、 顾影自怜的落魄者。而是一个豪迈洒脱、个性 鲜明、开一代风气的大作家。
——康震《东坡印象 》
22
当我们真正走近东坡时,会发现: 与屈原比,他多了一分自我,少了几分愚忠; 与陶潜比,他多了一分经历,少了几分寒闲; 与韩柳比,他多了一分豁达,少了几分悲观; 与李白比,他多了一分责任,少了几分狂漫; 与杜甫比,他多了一分大度,少了几分怨言; 与程朱比,他多了一分童心,少了几分刻板。 东坡是中国文人完美个性和品格的化身。 东坡是人类的骄傲……
——康震《潇洒东坡》
21
我们可以说,苏轼代表了中国古 代知识分子最健全、最融通,也最为
后人所仰慕的一种人格模式。苏东坡, 这个乐观主义者,伟大的文艺天才, 老百姓最亲密的朋友,他将勤政爱国、 关注民生的执著精神,达观自我、超 然物外的旷逸气质,热爱生活、诙谐 天真的盎然情趣,闲适优雅、从容不 迫的潇洒风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终 于成就了一个可爱的苏东坡、伟大的 苏东坡,成就了一个千百年来在百姓 心目中永恒不朽的苏东坡……
19
D 、取鸿雁翱翔于天际,自由自在, 喻一 种超然于物外,自由自在的人生境界。
如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高中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课件PPT
文坛巨星——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 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宋 神宗熙宁年间,由于遭到变法派的排挤,苏轼被迫外调,先任杭州 通判,之后又做过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的知州。
栏目导航
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苏轼词清新明快、沉挚深永、 雄壮超脱、奔放流转的艺术风格。
2.可通过比较鉴赏,了解苏轼词“新天下耳目”的特色,了解 宋词豪放和婉约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3.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以及苏轼词对宋词的深远影响。
栏目导航
1.《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这首词的上下两片都是从叙事到抒感,以具体的日常小事寄寓 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学习时,可鉴赏将深邃的人生哲理和日常生 活小景有机统一的、缘事抒情的艺术手法,了解苏轼的思想性格与 艺术风格。
栏目导航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是一首咏物词。作者借咏杨花来 写人言情,从虚处着笔,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把咏物 和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在描绘杨花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思妇形象 的刻画。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也是咏物词,作者运用比兴手法, 借孤鸿衬托,表达出自己的“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栏目导航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从晚唐五代到北宋中叶, 在文人的观念中,词始终被视为“娱宾遣兴”的“诗余”“小道”, 让歌妓唱来助酒的风流小曲,写来写去转不出儿女情长、悲欢离合 的圈子。直到苏轼以雄大的才力、开阔的胸襟进入词的创作领域, 才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意境、风格与表现手法。这叫“新天下耳 目”。凡能写进词的社会和生活题材,举凡登览、怀古、咏物、游 猎、感遇、悼亡、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等,无不摄入笔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 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神宗、哲宗、徽宗五朝。宋 神宗熙宁年间,由于遭到变法派的排挤,苏轼被迫外调,先任杭州 通判,之后又做过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的知州。
栏目导航
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苏轼词清新明快、沉挚深永、 雄壮超脱、奔放流转的艺术风格。
2.可通过比较鉴赏,了解苏轼词“新天下耳目”的特色,了解 宋词豪放和婉约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
3.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以及苏轼词对宋词的深远影响。
栏目导航
1.《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这首词的上下两片都是从叙事到抒感,以具体的日常小事寄寓 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学习时,可鉴赏将深邃的人生哲理和日常生 活小景有机统一的、缘事抒情的艺术手法,了解苏轼的思想性格与 艺术风格。
栏目导航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是一首咏物词。作者借咏杨花来 写人言情,从虚处着笔,化“无情”之花为“有思”之人,把咏物 和写人巧妙地结合起来,在描绘杨花的过程中,完成了对思妇形象 的刻画。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也是咏物词,作者运用比兴手法, 借孤鸿衬托,表达出自己的“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栏目导航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从晚唐五代到北宋中叶, 在文人的观念中,词始终被视为“娱宾遣兴”的“诗余”“小道”, 让歌妓唱来助酒的风流小曲,写来写去转不出儿女情长、悲欢离合 的圈子。直到苏轼以雄大的才力、开阔的胸襟进入词的创作领域, 才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意境、风格与表现手法。这叫“新天下耳 目”。凡能写进词的社会和生活题材,举凡登览、怀古、咏物、游 猎、感遇、悼亡、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等,无不摄入笔端。
高中语文专题九“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专题整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获奖课件名师公开课
豪放派的形成与发展约分为四个阶段。范仲淹写《渔家傲》(塞下秋
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可称预备阶段。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
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豪放派由此进入第二阶段,即奠基阶段。当时
学苏词的只有十之一二,学曹柳者有十之七八,但豪放词派毕竟肇始于此。
南宋词论家王灼说苏轼作词张炎《词源》将“豪放词”与“雅词”对举。沈义父《乐府指迷》
说:“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 自诿。”上述诸条都可印证此说。苏轼之后,经贺铸中传,加上“靖康事 变”的引发,豪放词派获得迅猛发展,集为大成。这是第三阶段,即顶峰 阶段。这一时期除却产生了豪放词领袖辛弃疾外,还有李纲、陈与义、叶 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人。 他们相激相慰,以爱国恢复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的阵容,统治了整个词坛。 第四阶段为延续阶段,代表词人有刘克庄、黄机、戴复古、刘辰翁等。他 们继承辛弃疾的词风,赋词依然雄豪,但由于南宋国事衰微,恢复无望, 风雅词盛,渐倾词坛及豪放词人偏擅粗直词风等原因,豪放派的词作便或 呈粗嚣、或返典雅,而悲灰之气渐趋浓郁则是当时所有豪放词人的共同趋
专题九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专题整合
内容索引
归纳提升 整合拓展,对接高考 读写空间 积累素材,赏读佳作
归纳提升
文体链接
豪放词
豪放词派,宋词两大流派之一。因其词作的题材、风格、用调及创作
手法等与婉约派多不相同,故被视婉约派为正统的词论家称为“异军”、
“别宗”、“别派”。代表词人为苏轼、辛弃疾等。
8.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 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 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9.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 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 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歌 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 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振”。张炎《词源》将“豪放词”与“雅词”对举。沈义父《乐府指迷4 》
说:“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 自诿。”上述诸条都可印证此说。苏轼之后,经贺铸中传,加上“靖康事 变”的引发,豪放词派获得迅猛发展,集为大成。这是第三阶段,即顶峰 阶段。这一时期除却产生了豪放词领袖辛弃疾外,还有李纲、陈与义、叶 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人。 他们相激相慰,以爱国恢复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的阵容,统治了整个词坛。 第四阶段为延续阶段,代表词人有刘克庄、黄机、戴复古、刘辰翁等。他 们继承辛弃疾的词风,赋词依然雄豪,但由于南宋国事衰微,恢复无望, 风雅词盛,渐倾词坛及豪放词人偏擅粗直词风等原因,豪放派的词作便或 呈粗嚣、或返典雅,而悲灰之气渐趋浓郁则是当时所有豪放词人的共同趋
7
鉴赏点拨 鉴赏诗歌语言
一、理论讲解 本专题诗歌《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语言特点十分典型,这属于 高考中“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考点范畴。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 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特点。下面就诗歌语言 作详细讲解。
8
鉴赏诗歌语言,从语音上分析,有音乐之美;从语义上分析,有精练、 形象、情意之美;从语法上分析,有语序颠倒、词语错位、语句跳跃、 成分省略等,常常造成特别的艺术效果。依照鉴赏家的观点,应注意语 言的风格和意义性。“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 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 去’。”这说明柳永的词和苏东坡的词具有不同的风格特点。
9
了解诗歌的风格有助于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常见的诗歌 语言风格有如下几种: 1.平淡: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 点,但于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 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
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歌
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
6
豪放派虽以豪放为主体风格,却也不乏清秀婉约之作,不名之家如 此,名家亦如此。苏词《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水龙吟》(似花还似 非花),辛词《粉蝶儿》(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青玉案》(东风夜 放花千树)等皆是可伯仲婉约词的名篇。
在鉴赏古诗词时,说“豪放”,一般是泛指具有豪放风格的诗、词、 曲,不再局限于宋词中的“豪放派”。
13
8.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于一体,
凸现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
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9.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
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
12
6.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 如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 青苔上。”前两句用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的情景,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 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了山的特点,给 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7.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如李贺《梦天》中的“遥望齐州九点 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就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 中之水。
专题九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专题整合
1
内容索引
归纳提升 整合拓展,对接高考 读写空间 积累素材,赏读佳作
2归纳提升3 Nhomakorabea文体链接
豪放词
豪放词派,宋词两大流派之一。因其词作的题材、风格、用调及创作
手法等与婉约派多不相同,故被视婉约派为正统的词论家称为“异军”、
“别宗”、“别派”。代表词人为苏轼、辛弃疾等。
10
2.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理解时可以借助对仗。如 杜甫《观山水图》中的“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 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3.直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直接写出。如《诗 经·硕鼠》。
11
4.委婉(含蓄):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 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如李商隐的《夜雨 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自然:指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李白曾用“清水 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明自然的风格。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写出了儿 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不 加雕饰,生动自然。
豪放派的形成与发展约分为四个阶段。范仲淹写《渔家傲》(塞下秋
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可称预备阶段。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
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豪放派由此进入第二阶段,即奠基阶段。当时
学苏词的只有十之一二,学曹柳者有十之七八,但豪放词派毕竟肇始于此。
南宋词论家王灼说苏轼作词“指出上天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
5
豪放派词作的特点是题材广阔。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 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 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 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词论家对苏轼词所作的 “横放杰出”、“词气迈往”、“书挟海上风涛之气”之评,对辛弃疾所 作的“慷慨纵横”、“不可一世”之评,可移向豪放派。其风格虽然总称 豪放,然而各词人风格亦有微差:苏词清放,辛词雄放,南宋后期的某些 豪放词作则显粗放,清朝的豪放词人如陈维崧等亦多寓雄于粗,以粗豪见 长。由于豪放词人嗜于用典、追求散化、议论过多,某些豪放词篇遂有韵 味不浓、词意晦涩、形象不明、格律欠精等缺点,这些亦是毋庸讳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