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
骨折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检测的临床意义
骨折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检测的临床意义【关键词】骨折;凝血功能指标大多数的骨折是由于创伤造成的,创伤后机体对外界刺激瞬即产生应激性反应,引起机体各项功能发生改变,常常可见继发性脏器缺血、缺氧,血清酶类短期内升高,这种应激性功能变化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影响骨折的愈合,同时应激反应可导致凝血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
本文抽取本院117例骨折患者(骨折组)与96例普通患者(健康组)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骨折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检测的临床意义。
1 对象与方法1.1 检测对象骨折组:117例均为我院2008年6月到2009年6月住院的骨折患者,男75例,女42例,年龄18~62岁,平均36.75岁。
服用药物之前,身体各项指标正常,无服药和其它血液学疾病,无其他合并症。
健康组:我院门诊就诊的普通患者96例,其心、肝、肾功能正常,无血液系统疾病,无外伤,男59例,女37例,年龄18~41岁,平均27.8岁。
1.2 仪器与试剂仪器为美国ACL-9000全自动血凝仪,试剂为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y(贝克曼)提供的配套试剂。
标准质控品为仪器配套提供。
1.3 样本采集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1.8ml于含枸橼酸钠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中(按9:1的比例),立即颠倒混匀,充分抗凝后以3000r/min,离心30min,取血浆测定。
1.4 结果判定结果用(±s)表示,数据经统计学处理(t检验)。
2 结果骨折患者PT、APTT、INR值的检测结果与健康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而TT、Fib结果则明显高于健康组,结果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见表1。
表1 骨折组与健康组凝血指标测定结果(略)3 讨论凝血检查是出血性疾病类型的主要诊断指标之一[1]。
PT主要反映的是血浆中凝血因子Ⅱ、Ⅴ、Ⅶ、Ⅹ水平,为外源性凝血系统较为敏感和常用的筛选试验;APTT反映血浆凝血因子Ⅴ、Ⅷ、Ⅸ、Ⅺ、Ⅻ、纤维蛋白原、纤溶活力水平,为内源性凝血系统较为敏感和最常用的筛选试验;TT用于检测血液循环中是否存在过量抗凝血物质[2]。
住院老年骨折患者的凝血指标的变化
住院老年骨折患者的凝血指标的变化近年来老年骨折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较多患者经手术治疗获得满意效果,但因为长期卧床容易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等问题,下面是小编整理推荐的一篇关于住院老年骨折患者的凝血指标的变化研究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术后因长期卧床,下肢制动,加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基础疾病,部分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严重者引起股骨头缺血坏死致残而危及生命.因此,早期诊断和预防非常重要[1].尤其是老年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发生变化,易出现高凝状态,致使出现深静脉血栓(DVT),使病情复杂化[2].所以对老年患者骨折术后,需及早检测凝血指标,预防静脉栓塞的发生.本研究通过检测本院150例住院老年骨折患者的凝血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在术前(入院次日)及术后的重要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分为健康组和骨折组.健康组选取2013~2014年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80例,其中男50例,女30例,平均年龄57.8岁.骨折组选取2013~2014年在我院创伤外科,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骨折患者150例,其中男85例,女65例,平均年龄63.2岁,均为外伤所致的骨折.排除:月经期、白血病、急*心肌梗死及脑血栓、冠心病、恶*实体肿瘤、肝脏疾病、肾病综合征、血栓病史患者;口服抗凝*物(华法林)患者引起的凝血功能指标升高.两组患者在年龄、*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1.2方法1.2.1仪器与试剂:采用的仪器是Sysmex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血凝试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均是德国原装试剂,其中,D-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均为日本积水医疗式会社生产.质控品为德国西门子原装质控,所有*作步骤严格按仪器说明进行.试剂批号:PT:545572,APTT:557122,TT:43471,FIB:538095,D-D二聚体:483813,FDP:483783.1.2.2标本采集;疾病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入院次日)和术后第3天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注入含枸橼**(1∶9)抗凝全血管3ml,颠倒混匀,3000rpm离心5min,分离血浆检测.体检患者要求同日在门诊抽取静脉血.要求受检者抽血前1周内禁服影响肝肾功能的*物,禁食8h以上.1.2.3检测方法:抽血后在1h内测定凝血项目.PT、TT、APTT、FIB 采用凝固法;D-D、FDP采用免疫比浊法.严格按仪器*作说明进行测定.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检测数据用(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2结果2.1正常组与骨折组的凝血相关指标分析:两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显示:PT,APTT,TT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FIB,D-D二聚体,FDP三项明显增高,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老年骨折患者术前术后凝血指标的变化:术前(入院次日),术后3d凝血相关指标变化:骨折组PT,APTT,TT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蛋白原(FIB),血浆D-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三项指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浆D-D二聚体升高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3讨论临床常用凝血功能检测指标有PT,TT,APTT,FIB,FDP,D-D二聚体.PT 主要反映外源*凝血系统状况.PT的延长见于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疾病等.另外,PT可预测患者病死率,在创伤骨折早期升高超过14s患者病死率可达35%[3].APTT是内源*凝血系统较敏感和常用的筛选试验,通过对APTT的检测,可了解血液内源*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的大致变化.FIB是一种急*反应蛋白,在炎症肿瘤创伤等情况下增高.有文献指出[4],高水平纤维蛋白原(FIB)与血栓*并发症相关,检测纤维蛋白原在骨折相关*的预防及治疗上具有临床价值.D-D二聚体是凝血过程中形成的交联纤维蛋白纤溶酶降解后的一种特异*降解产物,血液中D-D二聚体水平异常增高,则可提示凝血和纤溶活*异常,因此它是反映患者体内有血栓形成的特异*标志物之一.FDP水平是反映血循环中FIB在纤溶酶作用下生成的X,Y,D,E碎片的含量[5],是纤溶蛋白或纤溶蛋白被纤溶酶降解的产物,也是综合反映纤溶亢进的指标,对于治疗血栓*疾病和溶血栓疾病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结果显示,老年骨折患者的凝血指标中FIB,D-D二聚体及FDP与健康组相比有明显的增高,而D-D二聚体增高最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骨折后,骨组织损伤血管破裂,所含的凝血活酶激活物释放入血液中,激活外源*凝血通路,再加上老年骨折患者心理和生理疼痛等多种原因,患者不敢主动活动,使静脉回流淤滞造成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增加.根据术前和术后3d的变化特点,结果显示老年骨折组术后3d血浆D-D二聚体和FDP水平较术前和对照组明显升高,提示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可能诱发血栓形成.而PT,APTT,TT,FIB术前及术后无明显差异,可能与围手术期抗凝治疗有关,也可能因纤溶亢进而间接消耗所致.综上所述,骨折以及手术会对老年患者的凝血系统造成打击,使FIB,FDP及D-D二聚体升高,凝血功能亢进.对于发生骨折的老年患者,动态监测纤维蛋白原及D-D二聚体对预测深静脉栓塞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吴盛荣.骨折患者早期凝血功能变化临床意义的探讨[J].当代医学,2011,17(12):834-844.[2]沙卫芹,曾庆华,何雪*.120例中老年人创伤*骨折的调查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1):1754-1755.[3]王朝霞.骨折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比较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4):1769.[4]SmithG,TsangJ,MolyneuxS,etal.Thehiddenbloodlossafterhi pfracture[J].Injury,2011,42(2):133-135.[5]李慧琰.D-D二聚体对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2011,31(5):5-6.。
凝血常规各指标的临床意义
凝血常规各指标的临床意义1. 凝血酶原时间(PT)PT是评估外源凝血系统的功能的指标,用于监测患者是否存在维生素K缺乏、肝病、抗凝药物使用或一些遗传性凝血障碍。
PT延长可能意味着患者处于出血风险状态,而缩短可能提示存在血栓风险。
2.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主要用于评估体内内源凝血系统的功能,常用于筛查出血性疾病以及监测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情况。
延长的APTT常见于血友病、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
缩短的APTT可能提示存在血栓形成的危险。
3. 凝血酶时间(TT)TT是衡量凝血系统中纤维蛋白形成速度的指标,常用于评估凝血功能和抗凝药物的疗效。
延长的TT可能出现于纤维蛋白原缺乏、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如DIC)等情况。
4. 凝血纤维蛋白原(FIB)FIB指标代表了血浆中纤维蛋白的含量,是凝血功能评估中的重要指标。
FIB增高常见于炎症反应、急性心肌梗死等情况,降低则可能提示DIC、严重肝脏功能不全等。
5. 凝血酶原活动度(FⅡ)凝血酶原活动度直接影响凝血系统的功能正常性,其异常可能暗示着凝血功能障碍。
FⅡ增高常见于肝脏疾病、急性出血等,降低则可能与维生素K缺乏、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等有关。
6. 降钙蛋白I(TNI)TNI是心肌细胞损伤的标志物,可用于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TNI水平升高常提示患者存在心肌梗死、心肌炎等情况,需要及时干预治疗。
7. 凝血酶原活化时间(PTA)PTA是评估凝血系统对外源激活的能力的指标,延长的PTA可能出现于肝功能障碍、维生素K缺乏等。
正常PTA有助于正常的凝血系统功能维持。
8. 凝血酶时间比(INR)INR是一种标准化的凝血酶原时间,用于监测患者接受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的治疗是否达到理想效果。
INR过高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而过低则增加血栓风险。
以上是凝血常规各指标的临床意义,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分析这些指标,以帮助诊断疾病、评估疗效、制定治疗方案等。
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抗凝治疗对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
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抗凝治疗对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下肢骨折围手术期抗凝治疗对血浆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探索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行常规抗凝聚治疗的必要性。
方法60例下肢单发骨折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围手术期采用常规剂量肝素静脉滴注抗凝治疗,对照组围手术期未进行抗凝治疗,检测两组术前和术后第1天、3天、1周的D-二聚体水平。
结果所有患者D-二聚体水平术后1~3 d有增高趋势;试验组于术后3 d开始下降,术后1周低于术前水平;对照组下降缓慢,术后1周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
结论下肢骨折患者处于高凝状态,抗凝治疗能有效地降低下肢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抗凝时间应>1周。
关键词下肢骨折;围手术期;抗凝治疗;D-二聚体深静脉血栓(DVT)和肺动脉血栓栓塞(PE)都属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均是骨科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患者术后一旦发生DVT,可引起肢体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影响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和功能锻炼,从而影响手术效果,更危险的是,一旦栓子脱落造成肺栓塞可危及患者生命,迄今为止,抗凝治疗仍是目前公认的治疗DVT的基石[1],具有改善侧支循环,防止再血栓的作用。
D-二聚体升高对排除和诊断DVT有重要参考价值。
但是D-二聚体在DVT抗凝治疗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对治疗过程中有无指导价值的报道尚较少[2]。
本研究拟观察下肢骨折围手术期抗凝治疗对D-二聚体浓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下肢单发骨折的手术患者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9~64岁,平均年龄(43.30±15.70)岁。
病例入选标准:所有入组患者骨折发生时间在7 d内,有明显的骨折阳性体征,经X-ray、CT或磁共振成像(MRI)证实,主要为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和足部骨折。
骨折原因主要有交通事故伤、工伤、摔伤等。
凝血功能监测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g r o u p . P a t i e n t s o n a d mi s s i o n r e c e i v e d v e n o u s b l o o d t e s t i n g o f P T, AP T T, TT, F g , a n d D — D .Th e r e s u l t s w e r e c o mp a r a mi n a t i o n , C n t i a l Ho s p i t a l o f Xi a n g y a n g , Hu b e i , Xi a n g y a n g 4 4 0 0 2 1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o d e t e r mi n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v a l u e o f p l a s ma c o a g u l a t i o n f u n c t i o n i n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纤 维 蛋 白原
D 一 二 聚 体
骨 折
【 文 献 标 识 码】 A
【 文章 编 号】 1 6 7 1 — 2 5 8 7 ( 2 0 1 5 ) 0 5 — 0 3 9 8 — 0 3
血凝指标及意义
血凝指标及意义血液凝结是人体保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关键过程之一。
在血液凝固的调节中,血凝指标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血凝指标的定义、常用的凝血指标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一、血凝指标的定义血凝指标,顾名思义,是用来评估血液的凝结能力的指标。
它们一方面可以作为一种血液常规检测指标,用于监测患者的凝血状态;另一方面,它们还可以用于诊断和评估一些与凝血功能异常相关的疾病。
二、常用的血凝指标1. 凝血酶原时间(PT):PT是衡量凝血因子活动状态的指标。
它测量了血液中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所需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PT的时间范围为11-13.5秒。
2.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是评估凝血因子活动的敏感指标。
它测量了凝血通路中各个凝血因子的活性以及血小板的功能。
正常情况下,APTT的时间范围为25-35秒。
3. 血小板计数(PLT):PLT是测量血液中血小板数量的指标。
血小板是参与血液凝结的重要成分,对止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范围在150-450×10^9/L。
4. 凝血酶时间(TT):TT是测量血液中形成凝血酶所需的时间。
它主要用于评估凝血因子Ⅰ、Ⅱ、Ⅴ、Ⅷ和纤维蛋白原等的功能。
正常情况下,TT的时间范围为14-18秒。
三、血凝指标在临床中的意义1. 评估凝血功能:通过监测血凝指标,可以判断一个人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例如,当PT和APTT延长时,可能提示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从而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2. 引导抗凝治疗:某些疾病,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需要抗凝治疗来预防血栓的形成和进一步发展。
血凝指标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抗凝治疗的剂量和监测治疗效果。
3. 评估出血倾向:血小板计数是评估出血倾向的重要指标。
过低的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而过高的血小板计数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4. 诊断凝血功能异常:血凝指标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是否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相关的疾病,如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血友病等。
骨折早期血糖和凝血关系的探讨
骨折早期血糖和凝血关系的探讨摘要:目的探讨骨折早期血糖水平及凝血指标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将106例下肢长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94例软组织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空腹血糖及凝血指标并作相关性分析。
结果骨折早期血糖与凝血功能之间有明显相关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骨折患者早期血糖升高与凝血障碍相关,可作为骨折后高凝状态的指标。
关键词:血糖;凝血功能;骨折;深静脉血栓骨折后集体可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导致内环境的紊乱,包括血小板总数,凝血指标的改变等。
同时出现多种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应激性高血糖,给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
本研究对骨折早期的血糖水平、凝血指标与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06月至2014年06月患者 200例,排除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慢性肝肾疾病或糖尿病的患者。
对照组包括软组织损伤患者94例,其中男62例,女32例,平均年龄(44.51 ± 16.69);骨折组包括股骨骨折45例,胫骨骨折61例。
其中男65例,女36例,平均年龄(42.72±20.48)岁,受伤至检测时间在24小时内。
两组年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入院第二日清晨,在应用葡萄糖制剂之前,对所有所有患者采集外周静脉血样本,对血标本中的血糖(BG)和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 Dimer)比较。
三、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各组入院时空腹血糖平均水平均高于正常参考值6.1(P<0.05),以骨折组升高最为明显。
而骨折组与软组织损伤组之间B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_凝血4项与D-二聚体含量变化对骨折患者并发脂肪栓塞前后的临床意义
凝血4项与D-二聚体含量变化对骨折患者并发脂肪栓塞前后的临床意义杨齐鸣 杨宇明①(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 唐山 063000;①华北煤炭医学院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摘 要] ①目的 通过对骨折患者凝血4项(PT、APTT、FIB、TT)与D-二聚体(D-di mer)的检测,试图筛选出可用于临床预测脂肪栓塞的前瞻性检测指标;用于预防性治疗骨折患者并发脂肪栓塞疗效观察的检测指标。
②方法 采集骨折患者清晨空腹抗凝血液(PT抗凝管),用法国STAGO半自动血凝分析仪及STAGO配套试剂,检测P T、APTT、FIB、TT、D-di mer。
③结果 骨折后患者血液FIB 及D-di mer增高,经用药治疗后得到明显的改善。
④结论 FIB及-dimer的变化可作为脂肪栓塞的前瞻性检验指标,对预防性治疗的疗效观察也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 骨折;脂肪栓塞;凝血4项;D-聚体[中图分类号] R446.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6633(2004)01-0025-02 血凝4项及D-二聚体(D-dimer)是检测凝血功能障碍及栓塞性疾病的较特异性的检测指标[1]。
笔者2001年1月~2003年10月,在排除影响因素(如凝血功能障碍、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等)外,对300例骨折患者进行了血凝4项及D-dimer指标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00例中,男195例,女105例,年龄19~58岁,平均40岁,骨盆骨折20例,胫腓骨骨折161例,股骨骨折119例。
均无凝血功能障碍。
1.2 仪器 法国STAGO半自动血凝分析仪。
1.3 试剂 法国STAGO配套试剂(PT、APTT、FIB、TT、D-dimer)。
1.4 样本来源 上述骨折患者清晨空腹血液5mL,以4000r min离心20分钟,分离血浆备用。
1.5 方法 采用无凝血功能障碍的骨折患者的清晨空腹抗凝血液(PT抗凝管),将血液严格按1∶9(抗凝剂∶血液)抗凝,以4000r min离心20分钟,分离血浆备用。
四肢骨伤病人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四肢骨伤病人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分析四肢骨伤病人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4月-2019年2月收治的300例骨伤患者为对象,按受伤部位和患者年龄段分组,以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为依据,在患者伤后24小时之内进行D-二聚体水平检测。
结果:上肢骨折病人伤后24小时各年龄段D-二聚体阳性率分别为0%、2%、4%;下肢骨折病人伤后24小时D-二聚体阳性率各年龄段分别为4%、8%、38%。
结论:伤后24小时,上肢骨折病人D-二聚体水平上升不大,并且不同年龄段差异不显著,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概率不大;下肢骨折病人D-二聚体水平显著提高,且年龄越大,其增高越明显,较上肢骨折病人更容易发生血栓。
【关键词】四肢骨伤;D-二聚体;深静脉血栓【中图分类号】R6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34-0009-02Clinical study on D dimer level in patients with limb bone injuryShen Haiying,Xu Chao,Tang Binbin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No.72 Regiment Army Hospital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Huzhou,Zhejiang 313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 dimer level in patients with limb bone injury.Methods 300 patients with bone injury from April 2017 to February 2019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study samples,the samples were grouped by injury site and age of patients,and D dimer level was detected within 24 hours after the injury based on the occurrence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ResultsThe positive rates of d-dimer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were 0%,2% and 4%,respectively,24 hours after upper limb fracture.D- dimer positive rate was 4%,8% and38%,respectively.Conclusion:D- dimer level in patients with upper limb fracture did not increase significantly 24 hours after injury,and there was little difference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The d-dimer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lower extremity fractures,and the higher the age,the more obvious the increase,and the more likely the thrombosis occurred in patients with upper extremity fractures.【Key words】Limb bone injury; D- dimer; Deep vein thrombosis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复杂化,骨伤病人日益增多,这其中四肢骨伤占比最高。
凝血四项检验的临床意义资料讲解
凝血四项检验的临床意义资料讲解凝血四项检验是一项常见且重要的检查,用于评估机体的凝血功能和判断出血和血栓疾病的可能性。
它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下是对这些指标的临床意义的详细讲解。
1.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是评价外源凝血机制的指标,主要检测凝血通道的功能。
PT的延长可以提示凝血因子的不足或功能异常,或者与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治疗有关。
常见的疾病如维生素K缺乏、肝病、凝血因子缺乏和疾病等,都可以导致PT延长。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用于评估内源凝血通道的功能,主要检测凝血因子VIII、IX、XI和XII的活性。
APTT延长可能表明这些凝血因子的不足或功能异常,或者与抗凝药物(如肝素)治疗有关。
APTT延长常见于血友病、肝病、肝素治疗以及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疾病。
3.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是止血过程中的关键因子,负责形成血栓,以止血控制出血。
血小板计数可以用来评估出血和血小板功能异常。
低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减少,导致易出血的风险增加。
高血小板计数可能增加血栓的风险。
常见的疾病如ITP(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液恶性肿瘤和骨髓异常等,都可以导致血小板计数异常。
4.国际标准化比值(INR):INR是一个用于评估凝血系统外源通道功能的指标,通过比较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与正常对照的凝血酶原时间来计算。
INR主要用于监测和调节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的治疗剂量。
INR值高于正常范围表明凝血功能下降,增加了出血风险。
INR值低于正常范围则可能导致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常见的疾病如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等都可能需要监测INR。
综上所述,凝血四项检验是评估凝血功能和判断出血和血栓疾病的重要工具。
通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可以明确机体凝血功能的异常情况,并根据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对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究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进行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随机收集本院收治的55例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作为试验组,以及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人员55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为研究时段,对其进行凝血功能检测,比较并分析检测结果。
结果:与对照组APTT、PT、TT指标比较,试验组较低,与对照组FIB比较,试验组较高,试验组术后第三天的APTT、PT、TT指标显著较术前的低,FIB指标显著较术前的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七天APTT、PT、TT、FIB指标与术前的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十四天APTT、PT、TT指标显著高于术前的,FIB指标显著低于术前的,具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创伤性四肢骨折进行凝血功能检测,可知患者在患者骨折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及早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可及早发现患者凝血功能是否紊乱,效果确切,值得借鉴。
【关键词】创伤性四肢骨折;凝血功能;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4-0085-02【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oagulation test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limb fractures. Methods 55 cases of traumatic limb fractures in our hospital were collected randomly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55 healthy subjects in the same perio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from December 2015 to December 2017 as the study period, their coagulation function Test, compare and analyze test result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APTT, PT and TT indexes were lower in the test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APTT, PT and TT indexes of the third day after the operation in the tes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FIB index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preoperative,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P <0.05; on the seventh postoperative day APTT, PT, TT, FIB index and preoperativ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0.05; on the fourteenth day APTT, PT, TT index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preoperative, FIB index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preoperative,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P <0.05. Conclusion Traumatic limb fractures for coagulation tests show that patients in the fracture after the blood in hypercoagulable state, as early as possible coagulation tests, early detection of patients with coagulation disorders, the exact effect, it is worth learning.【Key words】Traumatic limb fractures; Coagulation; Clinical significance创伤性四肢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近年来,由于交通业、建筑业的迅速发展,该病的发生率有了明显增加的迹象,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患者发生骨折后,会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通过内分泌系统、体液以及神经调节,进而导致凝血功能指标以及血液流变学发生改变,如果治疗不及时,极易导致患者发生第二次损伤,对其身体健康危害极大,及早的明确患者机体纤溶系统以及凝血系统的变化,有助于临床医师及早的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1-2]。
骨科患者出凝血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2 . 4 D一二 聚体 与 血 小 板 的 相 关 性 分 析 , 见表 4 。
表4
[ 1 ] Yu X J , L i a n g MF, Z h a n g S Y, e t a 1 . F e v e r w i t h t h r o mb o c y p e n i a a s — s o c i a t e d wi t h a n o v e b u n y a v i r u s i n Ch i n a [ J ] . N E n g l J Me d , 2 0 1 1 .
4 结 论
患者发热期 、 多 器 官 受 损 期 D一 二 聚 体 水 平 明 显 升 高 ( P< 0 . 0 5 ) , 恢 复 期 D一 二 聚体 恢 复 正 常 。
2 . 3 普 通 型 与 危 重 型 病 例 早 期 D一 二 聚 体 的 水 平 , 见表 3 。
表 3
D一二 聚体 与 血小 板 间有 负 相 关 。
6 ( 3 ): 6 6 — 6 7 .
[ 4 ] 王 莹. D一 二 聚 体 临 床 应 用 的 新 进 展 [ J ] .哈 尔 滨 医 药 : 2 0 0 讨
论
D一 二 聚 体 是 纤 维 蛋 白单 体 经 活 化 因 子 X l I I 交联 后 , 再 经
收稿 日期 : 2 0 1 5 -0 9 —0 7
( 周欣琳编辑 臧铁 军校对 )
骨 科 患者 出凝 血指 标 监 测 的临床 意义
赵 美芸 , 王璐 , 黄 晓明
摘 要 :目的 探 讨 凝 血 和 纤 溶 指 标 动 态测 定 在 骨 折 中 的 临 床 价 值 。方 法 对 本 院 骨 科 收 治 的 1 1 0例 骨 折 患 者 于术前 、 术后 1 、 3 、 5天 测 定 凝 血 酶 原 时 间 ( P T) 、 活 化部 分 凝血 酶原 时 间 ( AP T T) 、 纤 维 蛋 白原 ( F B G) 、 凝 血 酶 时间 ( T T) 、 抗凝血酶 I l l ( A T— H I ) 、 纤 维 蛋 白降 解 产 物 ( F DP ) 、 D一 二 聚 体 ( D D) 。结 果 中小 手 术组 P T、 AP T T、 F B G、 T T、 AT — m、 F D P、 D D 与 对 照 组 比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三 类 以上 大 手 术 组 P T、 AP T T 术后 比对 照 延 长 ( P< 0 . 0 5 ) , 但 结 果 均 在 正 常 范 围 内, A T— l l I 术后 与对 照 明显 降低 ( P< 0 . 0 1 ) , T T 术 前、 术 后 与 对 照 组 比较 未 见 变 化 ( P> 0 . 0 5 ) ,
血栓弹力图对分析创伤骨折围手术期凝血状态的应用价值_0
血栓弹力图对分析创伤骨折围手术期凝血状态的应用价值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下肢创伤性闭合骨折患者术前及术期凝血变化规律。
方法选取该院30例下肢创伤性闭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检测两组的凝血功能状态。
结果对照组TEG都处在正常的范围内,观察组Ⅱ2d、Ⅱ6d、Ⅱ10d和Ⅱ16d分别和对照组进行比较,R和K的时间都变短,α角、MA及G 都增大,CI会延长,R时间延长,α角、MA及G都增大,Ⅱ6d和Ⅱ10d分别与Ⅱ16做对比,α角、MA及G都增大,Ⅱ16d与Ⅱ2d做对比,α角和MA的参数都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下肢股骨骨折前后凝血功能均有变化,最严重为骨折后的第2周或术后的1周内,将血栓弹力图应用于创伤骨折围手术期凝血具有一定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alysis of the thrombus elastic graph (TEG)evaluation of lower extremity traumatic fracture closure preoperative and perioperative period in patients with coagulation. Methods Our hospital 30 cases of closed fractures of lower limb traum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s the observation group,choose the same period in 30 healthy volunteers as the control group,analysis of coagulation status were detected. Results The control group TEG in the normal range,the observation group Ⅱ2d,Ⅱ6d,Ⅱ10d and Ⅱ16d respectively [group name in the context unanimously] control group for comparison,R and K time is shorter,alpha Angle increases,MA and G,CI will extend,R prolonged,alpha Angle increases,MA and G,6 d and ⅡⅡ10 d,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16 Ⅱdo,alpha Angle increases,MA and G,16 d and 2 d ⅡⅡdo contrast,alpha Angle and the parameters of MA increases,with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Lower Limbs femoral fractures were coagulation changes,the most serious of fractures after the first two weeks or one week after surgery,will be applied to trauma fracture thrombelastography perioperative coagulation of some significance,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Key words] Fracture;High coagulation state;Thrombus elastic figure對于股骨创伤骨折的患者,临床上是不能随意活动的,由于有血管内膜损伤,大多数患者往往因为血液高凝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危及患者的生命[1]。
骨科手术患者动态监测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骨科手术患者动态监测D—二聚体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目的动态监测患者手术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参数,分析其变化规律,以及影响血浆D二聚体含量变化的相关因素,探讨其在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临床筛查和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分别在手术前后8个时间点测定血浆D二聚体含量。
为便于观察将患者按年龄分组:低龄(50岁)组;按骨科手术类型分亚组:骨科大手术组和其他组。
结果所有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血浆D二聚体均值与术前均值相比均增高,提示患者术后存在高凝趋势,且增高幅度与患者年龄、骨科手术类型有紧密的联系。
高龄组和骨科大手术组的患者更容易形成高凝状态,这两组患者是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人群。
结论血浆D二聚体是目前预测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比较快速、简便、敏感的实验室指标,可为术后并发DVT的早期临床预测和诊断提供依据。
标签:骨科手术患者;D二聚体;深静脉血栓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以及继发的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骨科手术患者常见的术后并发症。
前者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后者可引起高致死率。
因此针对骨科手术患者及时、有效的筛查和诊断出DVT 意义重大。
D二聚体是体内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的标志之一[1],通过对189例骨科手术患者术前、术后2 h、1 d、2 d、3 d、4 d、6 d、8 d,D二聚体的动态监测,研究其对骨科患者术后DVT的早期临床预测和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本医院2010年3月期间骨科手术患者189例,其中男103例,年龄16~94岁。
女86例,年龄19~88岁。
研究病例:脊椎疾病87例、关节置换12例、股骨颈骨折21例、多发伤13例、胫腓骨折31例、上肢骨折和踝骨以及跟骨骨折等共25例。
所有病例排除以下情况:①既往有静脉血栓史及家族史;②患有血液系统及严重肝、肾疾病;③凝血功能存在障碍。
所有标本收集时,患者未进行过抗凝或溶栓治疗。
骨折后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探讨
2  ̄4 0 0岁 , 平均 3 O岁。均为单纯 闭合 内踝 骨折 ,ag a — ln eh n Sn 型多为旋前外展型及旋 前外旋型 I O分 度单纯 内踝撕脱 性
骨折 。均用 2 枚空心螺纹钉 固定 。
1 2 手术方法 . 所 有内踝骨折均 采用 内踝 前 内侧切 口长度
关节 即使在单纯的屈伸 活动时也必 然伴 随着水平 方 向的内 外旋活动 , 有影 响骨折 愈合 的风险。空心螺 纹钉质地 坚硬 、
抗变形能力强 , 活动或负重后不易松动和断裂 。采用 2 空 枚 心钉 内固定无疑有效地解决 了上述矛盾 , 它所带来 的坚强 内 固定效果完全符合内踝 骨折多钉 固定的要求 。
于 骨 皮 质 表 面 开 口后 拧 入 直 径 3nm 的 空 心 螺 纹 钉 2枚 。2 l
口小 , 长度仅 lm左右 , c 使术后伤 口感 染和皮瓣 坏死 的风险 大大降低 , 特别是为局部挫伤或张力性水疱严重 的病 人提供
了早期手术 的机会 。( ) 用导针 固定定 位 , 折块在 固定 2先 骨 过程 中不易移位 , 空心钻钻 孔后空 心钉作 为 自攻螺 钉 , 可顺 导针直接进钉 , 使螺钉加压 的方 向更 为精 确、 压效果更 为 加 明显 。普通拉力螺丝钉因没有导针导 引 , 在拧入 时往往 因方 向偏差致折块滑移 。( ) 3 由于内踝骨 折是关 节 内骨 折 , 了 为 最大 限度地恢复踝关 节功能 , 早期功 能锻炼 十分重要 , 而踝
轴 向加压 , 同时 由于骨 折块之 间直接传 导应力 , 减小 了螺 钉 传导的应力 , 螺钉不易疲 劳断裂 。空心 钉全 长在骨折线近 远 两侧的 比例为 2: ~3: , 1 1 螺纹 要完全进 入骨折线 近侧 , 确 保螺钉滑动过 程中不会受到阻挡 , 同时可以产生足够 的拉 力 和稳定性。 13 术后 处理 . 术后 常规抗炎 、 消肿 、 止血处理 。所有患 者 5例 , 龄 男 O例 女 年
骨折患者血常规及凝血指标分析及临床意义
骨折患者血常规及凝血指标分析及临床意义
方自国;方静
【期刊名称】《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
【年(卷),期】2018(000)005
【摘要】目的了解骨折患者血常规(WBC,PLT)和凝血指标(D-D,FIB)的改变情况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本院104例骨折住院患者资料,分别按年龄(青少年组,中老年组)和骨折部位(上肢组,下肢组,躯干组)分组,检测WBC、PLT、D-D、FIB四项指标。
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各骨折组,D-D、FIB、WBC、PLT水平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尤其是下肢骨折组,中老年组D-D水平升高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骨折患者血常规及凝血指标都有异常改变,尤其是血浆D-D水平各组比较均具显著差异,提示血液凝聚状态异常增高,应注意预防静脉血栓的形成。
【总页数】1页(P41-41)
【作者】方自国;方静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
【相关文献】
1.凝血功能及外周血常规相关指标的监测在股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意义 [J], 沈晓红;唐程;王丽之;吕美艳
2.血常规和凝血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转归期检测的临床意义分析 [J], 佘仕金; 熊学芳; 陈袁; 童小东; 刘惠英
3.股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及外周血常规指标的变化 [J], 刘飞
4.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PIK3CA蛋白表达、血常规指标和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J], 王兆邦;梁秋亭;冯家华
5.骨折患者血常规及凝血指标分析 [J], 于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凝血功能检查在老年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凝血功能检查在老年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白洁;张全华;李培奋;石鹏飞【期刊名称】《西北国防医学杂志》【年(卷),期】2015(36)12【摘要】近年来老年骨折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较多患者经手术治疗获得满意效果。
但术后因长期卧床,下肢制动,加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基础疾病,部分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严重者引起股骨头缺血坏死致残而危及生命。
因此,早期诊断和预防非常重要。
尤其是老年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发生变化,易出现高凝状态,致使出现深静脉血栓(DVT),使病情复杂化。
所以对老年患者骨折术后,需及早检测凝血指标,预防静脉栓塞的发生。
本研究通过检测本院150例住院老年骨折患者的凝血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在术前(入院次日)及术后的重要意义。
【总页数】3页(P833-835)【作者】白洁;张全华;李培奋;石鹏飞【作者单位】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安宁分院检验科,甘肃兰州 730070;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安宁分院检验科,甘肃兰州 730070;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安宁分院检验科,甘肃兰州 730070;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安宁分院检验科,甘肃兰州 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11【相关文献】1.凝血功能检查在重型脑损伤中的应用 [J], 周铭;张艳萍;易光明;熊军2.凝血功能检查在重型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探讨 [J], 郁丽亚3.血栓弹力图和传统凝血功能检查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中的相关性分析 [J], 周立田; 余前; 丁俊宏; 曾武; 杨平来4.凝血功能检查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意义 [J], 付应峰;江斌;史秀岩;兰明银;李恒;赵艳梅5.经皮肺穿刺活检联合血清CEA和NSE及CA125检查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J], 倪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检测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的临床应用价值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检测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的临床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检测血浆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的含量变化在诊断及预防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下肢骨折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有无DVT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d和3d 检测两组血浆DD、hs-CRP、IL-6、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研究组 DD、hs-CRP和IL-6的血清浓度在手术后1d及3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后1d研究组PT、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d研究组PT、APT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联合动态检测血浆DD、hs-CRP和IL-6的含量在下肢骨折术后DVT的早期诊断及预防上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下肢骨折;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下肢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血栓脱落造成的肺栓塞又是其术后常见的猝死原因。
而50%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DVT起病隐匿,仅凭临床表现进行诊断较困难。
血管造影是诊断 DVT 和PE 的金标准,但由于其有创性临床应用往往受到限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DVT 准确性较高,但无法预测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发展。
本研究通过动态检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早期诊断及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2月~2014年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创伤后下肢骨折并手术的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
根据术后3d是否发生DVT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23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者。
其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41.6±7.5)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91 ・ 6
论 著
下 肢 骨 折 患 者 凝 血 指 标 变 化 的 临床 意 义
s a c h e ain e w e lt n n h o o i. e h d Th e e r h c o e l w r l rc u e p t n 9 8 e a l s e r h t e r lt s b t e n co t g a d t r mb ss M t o s o i e r s a c h s o e i mb f t r ai t 1 5 x mp e a e a d o h rn n w u d i o p tlp t n 5 x mp e . t r i o pt l a h p t n r w c ru e e c e o s b o d t ee t n t e o ・ o n n h s ia a i t9 6 e a ls Af n h s i ,e c ai td e i mfr n e v n u l o o d t c e e a e c P I T、NR、 TF、 T、 i . s l C mp s w t h o t l go p t e lwe i r cu e h d sg i c n i e e c s i T、 AP T F b Re u t s o  ̄e i t e c nr r u . h o r l h o mb fa t r a in f a t df r n e n P i f
b n rcu e W es o d p yatnin t i o t u st lv t n rv n h h mb st om. o ef tr. h u a t t oFb c ni e oee aea dp e e ttetr a e o i f o u ofr
【 e od】 l e l bfc r; l d ogli ;h m u K yw rs o ri at e b o a ao to bs w m r u o c u tn r
I NR、 I F b Co cu i n T e lwe i r cu e p t ns w r n h p r o g l t e sae a d d n e f tr m o i f r te T " i . n l s o h o r l 、 b m f t r ai t e e i y e c a a i t t n a g r o h o a e u v b ss a t h e
折 患 者 15 9 8倒 , 其 他 无 创 伤 住 院 患 者 96例 , 及 5 于入 院后 第二 天 早 晨 采 集 外周 静 脉 血 测 定 血 浆 凝 酶 原 时 间 ( ) 国 际 标 、 准化 比值 (N 、 化 的部 分凝 血 活 酶 时间 ( fT) 凝 血 酶 时 间 ( t) 纤 维 蛋 白 原 ( i) IR) 活 A yr 、 I 1 及 r Fb 。结 果 与 对照组 结果 比较 ,
邹 明 张 , 峰 池继敏 徐 , , 文
(. q 1 I 省骨科 医院检验科 , mJ 四川 成都 6 04 ;. 10 12 成都 市第七人 民医院 , 四川 成都 6 0 4 ) 10 1
【 摘要 】 目的 探 讨下肢 骨折患者创伤后机体 的凝 血状 态变化及 与发 生血栓 性疾病 的关 系。方法 选择 下肢 骨
【 关键词】 下肢骨折 ; 凝血; 血栓
【 中图分类号 】 R634 ; 61’ 8.2R4 . 19 4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 - 0 (00 1- 9- 04 512 1) 1 61 2 0 1 0
n Z NG g, HA S g i c n e o h h n e o l o o g lto n c s i o r r l i n f a c ft e c a g f b o d c a u a i n i die n lwe e i o e f a t r a i n s ZOU i mb b n r c u e p t t. e
凡 ,H — i,t 1TeOto adcH si lfScu n C eg u Scu n6 04 , hn C I i n e a. h r p ei o t i a ,hn d ,i a 10 1 C ia Jm h pao h h
【 bt c】 0 jcv T v ta e hne f l dca li a snl e l pfc r ptn ,n . A s at r bet e onei tt ag o b o og ao s t wri at e aet adt r i i sg e h c o u tn tu i o m r u i s oe
下肢 骨折 患 者 创 伤 后 P 、N ' Fb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结 论 下 肢 骨折 患 者 创 伤 后 机 体 凝 血 系统 被 激 活 , 于 高凝 T I R、T、 i I 处
状 态, 有并发血栓形 成的危险 , 尤其 应警惕 Fb的持续升 高, i 防止血栓形成 。
深静 脉 血 栓 形 成 (epvnu ho bsD T) de eostrm o , V 是 指 血液在 深静 脉腔 内不 正常 地凝 结 , 阻塞 静脉 管腔 , 导 致静 脉 回流 障碍 , 成不 同程 度 的慢 性 深 静 脉 功 能不 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