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汽车车身电子技术》课程标准-2015

《汽车车身电子技术》课程标准-2015

机械工程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标准(2015年执行)课程名称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学分 2.5学分总学时 48二O一五年六月《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1.课程定位《汽车车身电控技术》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

本课程构建于《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电气设备检修》等课程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车身电器的电子控制系统检测维修为主要内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设计,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对汽车车身电子控制系统进行故障诊断,利用检测设备和维修工具对汽车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的零部件检测与修复,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2.先修后续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汽车基础电器设备故障诊断与检修》、《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后续课程有《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汽车底盘电控系统检修》《汽车综合故障检修》等。

二、课程目标能力目标:(1)与客户的交流与协商、向客户咨询车况,查询车辆技术档案;制定正确维修计划。

(2)培养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故障分析、判断能力。

通过对故障现象的分析,最终能够确定故障原因(部位)。

(3)学会使用检测设备、仪器、仪表;能够独立完成汽车车身电控系统一般检测。

(4)能够完成汽车车身电控系统典型故障的排除工作。

知识目标:(1)能够掌握汽车安全与舒适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能根据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确定故障范围;(2)能够掌握汽车安全与舒适系统的基本诊断思路和检测流程,能对常见故障进行诊断,并制定相适应的工作计划;(3)能够对车辆的网络信息系统进行诊断与维修;(4)能够借助于专用的检测仪器对车辆网络系统进行检测,并能够在接受车辆时根据客户说明和故障症状告知可能出现失常的情况;(5)掌握汽车空调维修和常见故障的检修、诊断和排除方法。

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遵规守纪、爱岗敬业;(2)形成安全生产节能意识;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教学标准课程编码: 6 课程类别:专业素质课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管理单位:汽车工程系学时:40 学分:2制定日期:2010—11—12第一次修订日期:2011—03—26第二次修订日期:。

..1、课程概述1。

1课程性质《汽车车身电控技术》属于人才培养方案中四个课程模块中的专业素质课,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是必修课,是技能考证课程,《汽车车身电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应用型课程,它是来自企业的特色课程.1.2课程的定位《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开发及教学资源建设中的一门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职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学习需要以前修课程《汽车电工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机械制图》、《汽车原理及构造》为前导课程,对《汽车电器及电子设备》和《汽车电气设备及维修》进行解构和重构而形成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可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深化;该课程为后续课程《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底盘电控技术》、《仪表台拆装及实车线路检测实训》、《汽车综合故障检测》以及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实践等环节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该课程及前后续课程共同形成了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是实现汽车电器及电子检测及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该课程属于能力培养第二阶段,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1.3修读条件具有高等数学的分析和应用能力,具有基本的读图和识图能力,英语达到国家三级水平.前期必须已经合格修读完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及汽车原理及构造、汽车电器及电子设备等专业课程,最好有汽车制造厂的生产实习经历,会驾驶汽车。

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①能正确描述汽车车身电控系统中各组成部件的结构、作用和常用术语。

②能正确描述汽车车身电控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③掌握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故障检测及故障排除的流程和方法.2.2技能目标:①能辨别和说出汽车车身电控系统各部分的名称和功用。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中文名称: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类别:各专业选项课总学时:48预修课程: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课程简介:纵观近几年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可以看出发生变化最大的是车身电器部分。

车身电器不仅在数量上大量的增加,而且大部分车身电器都已采用了计算机控制系统。

车身电子控制技术的基本内容如下:1仪表方面:转速表、燃油表等,2安全方面:气囊、防盗报警等,3舒适方面:电动车窗、电动座椅等,4:信号与智能化方面: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车载电话等。

二、课程教育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汽车车身电控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车身电控系统实际问题的职业技能和自学能力。

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

1、基本素质和基本知识(1)通过对车身电控技术的讲解,使学生初步具备解决车身电控问题能力;通过电控元件的拆装观察训练,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刻苦钻研的精神;通过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及专题作业等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的精神及能力,通过强化课堂纪律及作业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2)学生应了解车身电控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理解常用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熟悉其结构、性能特点和图形符号,掌握对电路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

2、能力和技能(1)学会车身电控系统的构造、工作原理、工作特性及电路原理;(2)学会车身电控系统中的主要元件的技术状态检查;(3)能进行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4)学会车身电控系统常见损伤部件的维修。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汽车电子控制系统1.了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结构与原理。

2.掌握汽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故障检修基础第二章汽车空调系统1.熟悉汽车空调系统的功用、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及分类。

2.通过学习,掌握温度、湿度、压力、热量、蒸发、汽化、冷凝、显热、潜热、制冷剂、冷冻油的基本知识。

汽车工程系《汽车电控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工程系《汽车电控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电控技术》课程标准一、教学对象适用于汽车技术类专业学生:普通高中生和“三校生”毕业生。

二、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从事汽车制造、销售、维修和售后服务所需的汽车保养维护能力、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汽车检测维修能力。

是学生顶岗实习前必修课程。

三、教学目标1、汽车保养维护能力通过对汽车电控系统各传感器、执行器件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对汽车电控系统进行简单维护和保养的能力。

2、汽车检测维修、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通过对汽车电控系统原理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对汽车电控系统各零部件进行检测、更换和故障排除的能力。

3、汽车电控系统相关检测仪器、仪表使用能力通过对汽车电控系统发动机电控、底盘车身电控系统原理和相关故障点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正确使用相关仪器设备的能力。

四、能力要求1、电控系统组成、原理理解和零部件的识别能力通过汽车电控系统原理、相关传感器、执行器和电子控制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控系统零部件的分布及特点,能够在实车上正确识别汽车各电控系统的零部件。

2、电控系统零部件的拆装能力通过电控系统相关传感器、执行器和电子控制单元的拆装训练,使学生能够对汽车电控系统零部件进行规范的拆装。

3、电控系统的维护保养能力通过对电控系统原理、结构的整体认识和学习,使学生能够对汽车电控系统各部分进行规范的维护和保养。

4、电控系统故障分析与诊断能力通过使用仪器设备对电控系统进行故障诊断、数据流读取与应用、波形测试等训练,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汽车各电控系统的技术状况是否良好;对汽车电控系统故障进行诊断分析。

5、电控系统零件的检测与维修能力通过电控系统零部件及其线路的检测训练,使学生能够正确判断汽车电控系统零件是否完好,并能够排除电控系统的常见故障。

五、教学内容六、教学要求1.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采用项目教学方法,辅助计算机模拟手段和生产性实训手段,完成相应项目教学。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职业技能课适用专业:汽车检测技术与维修授课单位:XX系学时:48学时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 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课程性质与作用作为汽车类专业的职业能力技能课程,在了解汽车车身构造原理的基础上,掌握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同时通过学习汽车车身电控技术,对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未来职业必须的故障诊断思维能力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1.2课程设计理念课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思想。

课程的开发要基于行业企业的需求分析,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因此职业行动能力调研是课程体系与课程开发的前提与关键,也是建设工学结合课程的基础。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行动导向的课程结构,使课程具体化和有形化,教学情境在一体化实训教室或一体化教学车间实施,体现出课程设计的实践性。

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势,根据需要,部分教学情境安排在企业实施,由企业人员指导,体现出课程设计的开放性。

1.3课程设计思路其总体设计思路是:先让学生对汽车车身总体结构有一定的了解,通过设计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汽车车身电动系统、汽车安全车身安全系统、汽车车身信息通信系统、汽车车身智能控制系统等项目,以知识传授为主来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进行实践操作。

课程设计注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即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培养,要体现出职业性能力的发展是在知识、技能掌握与运用的过程中形成并完善的。

知识的获取依赖学习,而技能的掌握依赖练习,离开学习与练习,能力不会得到发展。

学习情境的载体设计,要体现出基于职业岗位的真实再现,要与职业岗位对接,要源于真实,高于真实。

课程开发的目的不单是对专业工作的吸收,而是基于专业工作,有逻辑性、结构性、清楚的工作过程的提取,即将真实情境转化为教学情境。

通过情境实施,使学生自觉学习与练习,获取知识与技能,并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自学等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该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属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必选(考查)课程。

本课程构建于《新能源汽车构造》、《汽车电器》等课程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技术为主要内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方案设计,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通过对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技术基本结构分类等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具备新能源汽车整车控制技术整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以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依据,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服务。

本专业是面向汽车后市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和服务一线能够从事汽车维修、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程设计过程中,针对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标准,将“1+X”证书制度有效地融入到课程内容。

(二)课程设置的依据该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符合学生专业素质的能力培养的需求,校企合作共同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课程学习任务。

本课程具体项目的确定是学校专业教师到多家企业调研并与多名企业专家,在参照《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对岗位能力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之后设置的。

(三)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汽车维修能力、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具有汽车维修设备和工具的维护保养能力,因此课程的内容要把这些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如对于汽车维修能力的培养,课程的内容就应该倾向新能源汽车动力及控制系统损伤的原因分析及修复方法等;对于学生的合作意思的培养,课程的就应该多安排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内容。

(四)课程内容编排的思路在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本课程应运用更为生动化、形象化的教学方法。

汽车电控技术课程标准【范本模板】

汽车电控技术课程标准【范本模板】

《汽车电控发动机及检修》课程标准课程编码: QF1006B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授课单位:汽车团队学分: 4 学时:72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性质与定位1.1课程性质本课程性质为职业能力课程,培养学生掌握发动机机械系统结构,能进行发动机机械系统拆装以及零部件的检修,熟练掌握电控发动机的检测、诊断与维修方法.本课程功能模块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必修主干课程.1.2课程任务本课程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主要针对汽车机电维修工岗位,培养学生对发动机结构、电控系统结构、工作原理的认识,并能够熟练使用各种现代的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综合故障诊断、分析、排除。

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具有发动机机械系统的结构分析、拆装、检修能力;2、合理使用发动机机械系统拆装常用工具、量具;3、具备规范拆装和更换传感器和执行器的能力;4、能够按要求使用万用表、解码仪、示波器等检测工具;5、正确使用万用表检测各传感器和执行器等电路;6、正确使用解码仪和示波器诊断、分析和排除故障.2.课程教学目标本节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于高级工就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设计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情景,完成一个教学情境,即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具备而相应的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本课程以专业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通过设计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具体就是按照教学规律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和教学评价的设置,使学生能够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

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心理,进行归纳、整合、实训,并对应其所学专业的重点不同,实施不同教学模式。

2.1、基本知识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会收集和使用相关的汽车维修资料;2、掌握发动机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3、掌握配气机构构造与检修方法;4、掌握汽缸体和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与检修方法;5、了解冷却系构造与检修方法;6、了解润滑系的构造与检修方法;7、掌握常用工具的功能与使用方法;8、熟悉电控发动机的构造及其结构原理;9、熟悉电控发动机各传感器和执行器的结构原理;10、掌握电控发动机的新技术知识;11、能熟悉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故障现象;12、能熟悉点火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故障现象;13、能熟悉辅助控制系统的故障现象.14、掌握万用表、解码仪、示波器等检测工具的使用技巧;2.2 能力目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1、能正确熟练使用各种常用工量具;2、能正确对发动机总成拆装;3、能正确对发动机配气机构拆装;4、能正确对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拆装;5、能正确了解对发动机润滑系、冷却系的拆装;6、了解发动机装配调试方法;7、具备规范拆装和更换传感器和执行器的能力;9、能够按要求使用万用表、解码仪、示波器等检测工具;10、并能够正确使用万用表检测各传感器和执行器等电路;11、要正确使用解码仪和示波器诊断、分析和排除故障。

《汽车车身电控手艺》课程标准

《汽车车身电控手艺》课程标准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教学标准课程名称: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类别:专业基本能力课程适应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建议学时:76学时建议开设学期:三年一期一、课程概述1、课程性质《汽车车身电控技术》属于人才培养方案中四个课程模块中的专业素质课,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是必修课,是技能考证课程,《汽车车身电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应用型课程,它是来自企业的特色课程。

2、课程的定位《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建设中的一门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职业核心课程。

该课程的学习需要以前修课程《汽车电工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机械制图》、《汽车原理与构造》为前导课程,对《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和《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进行解构和重构而形成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可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深化;该课程为后续课程《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底盘电控技术》、《仪表台拆装及实车线路检测实训》、《汽车综合故障检测》以及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实践等环节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该课程与前后续课程共同形成了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是实现汽车电器与电子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该课程属于能力培养第二阶段,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能正确描述汽车车身电控系统中各组成部件的结构、作用和常用术语。

(2)能正确描述汽车车身电控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3)掌握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故障检测与故障排除的流程和方法。

2、技能目标:(1)能辨别和说出汽车车身电控系统各部分的名称和功用。

(2)能正确识读汽车车身电控系统电路图并分析工作原理。

(3)能对前照灯检测控制电路进行检测。

(4)能检测信号装置控制电路。

(5)能按工艺要求对雨刮器元器件进行拆装与检测。

(6)能检测雨刮清洁装置控制电路。

(7)能按工艺要求对汽车电动座椅、电动车窗、电动后视镜元器件进行拆装与检测。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该课程主要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汽车电子控制的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学习及以后从事生产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初步操作技能。

本课程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践并重,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课程,使学生认识汽车电子元器件的结构与简单的发动机故障诊断技能。

主要培养学生会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汽车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课程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并将学生遵守时间、设备保养、“6S”执行情况、环境保护、团结协作、语言能力等内容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的设计突破了学科体系模式,打破了原来各学科体系的框架,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地位,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必备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为依据,兼顾了企业和个人两者的需求,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即以培养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

2.课程设计思路(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在实现工作过程的同时培养学生应具备的岗位素质;(2)教学体系满足中等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符合中等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3)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充分体现能力进阶,便于不同阶段不同要求的学生学习;(4)理论知识与技能兼顾,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5)设计教程注意三个“结合”(理论和生产实践过程结合,现场辅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知识积累、能力锻炼与岗位素质提高相结合),同时顾及师生角色的调整、能力的传递以增加学习的趣致和难度(随着课程的深入学习,教师讲授比例逐渐减少,学生自主学习内容不断增加)。

(三)开设时间与学时开设时间:第4学期;学时:112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①掌握汽车电子设备维修工具的使用方法;②掌握汽车电子设备的功用、构造、工作原理;③掌握汽车电子零部件拆装;④掌握电子零部件的磨损原因、检测与维修方法;⑤掌握汽车一般电路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方法。

《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课程标准

《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课程标准

《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课程标准一、课程设置说明近十几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快速而稳步发展,汽车工业的繁荣,使汽车及相关产业的人才需求量大幅度增长。

也带动了汽车维修市场的迅速发展壮大。

传统的汽车产品与新兴的电子技术相结合,是汽车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汽车车身电控系统已经成为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动化控制的程度不仅决定了汽车的价值,而且还直接影响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等多方面的使用性能。

由于汽车车身电控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汽车维修理念、维修项目和维修方法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从事汽车维修岗位人员的素质及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汽车维修技术人员能够掌握新车型、新系统的维修技术和方法,具备自我学习和知识更新能力。

因此开设此课是很有必要的。

为此,在有关汽车类专业开设了《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这门课,目的是为了培养能够掌握新车型、新的电控系统的高级专门技能型人才。

这门课程在教学中属于专业核心课,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性质和作用1.课程性质《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是高职高专汽车类(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等)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有的学校把它安排为专业限选课或专业选修课。

这门课是在学习了《专业导论》、《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修复》、《汽车电路分析》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

该课程具有综合性和适用性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对车身电控系统的检测与修复的能力,以适应现代汽车维修企业对人才综合能力的需求。

该课程各学校安排的学时不尽相同,大概在56~72学时左右。

2.课程的作用本课程以为汽车维修企业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立足点,面向汽车维修企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管理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高职高专学生成为既能够对现有车型的车身电控系统进行检测与修复的高技能人才,也能够对新型技术的应用与学习掌握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课程标准-汽车电控技术

课程标准-汽车电控技术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标准《汽车电控技术》课程标准二、课程描述汽车电控技术是汽车专业培养职业能力的基石:涵盖了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最常用的技术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经过《汽车电控技术》课程的学习:才能胜任不同岗位常见的护理工作。

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掌握汽车发动机、底盘系统中各部分的电控技术的内容及故障诊断排除。

既有助于消化提高学生以前学习的《汽车构造》、《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等课程:也对后续专业课《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维修技术》等专项技能课程的学习起引导和促进作用:同时为学生顶岗实习:完成汽车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学习和运用打下基础。

三、课程能力目标一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1)专业能力:①能更换各系统主要传感器:②能根据需要选择主要传感器的型号规格:③能熟练进行各电控系统的拆装:④能熟练进行各电控系统的检修:⑤能熟练排除各电控系统的基本故障。

(2)方法能力:①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②具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③具有查找维修资料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3)社会能力:①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②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③具有较强的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2、知识目标(1)掌握汽车发动机、底盘及车身电控系统的结构特点:(2)理解汽车发动机、底盘及车身各电控系统的工作过程。

四、与前后续课程的关系(一)与前导课程的关系1、《汽车构造》使学生能够清楚知道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的作用:以及工作方式。

2、《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为学生学习电子控制技术打下基础。

(二)续后课程的关系为后续课程《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维修技术》培养必要的理论基础。

五、课程内容<汽车电控技术>学习情境一览表六、教材选用1、教材《汽车电控技术》陈志恒胡宁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6.2、参考教材:《汽车电控系统结构与维修》舒华姚国平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01.七、教师要求(一)对汽车各总成的结构非常熟悉。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二、适用专业本课程标准适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三、课程性质《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也是汽车类专业各专业方向教学中的专业基础课。

为学生后续课程和毕业实习及维修技能等级考证等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大大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培养学生成为高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本课程以专业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通过设计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

按照具体的教学规律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和教学评价的设置,使学生能够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

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心理,进行归纳、整合、实训,并对应其所学专业的重点不同,实施不同教学模式。

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汽车维修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等课程任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知识目标1.了解国内外汽车电子控制类型,型号,主要性能及发展状况等基本知识。

2.掌握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功用。

3.掌握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各工作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掌握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工作过程的基本理论,特性和性能指标。

(二)能力目标1.掌握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个系统和主要部件的维修、检测、调试知识。

2.掌握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主要机构的调整和保养方法。

3.掌握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拆装顺序、拆装方法和技能、4.具备综合运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结构与原理知识,分析、判断、排除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人文素质目标)1.使学生掌握汽车电控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2.为学生继续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学习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精神,为职业岗位提供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勤奋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和良好的专业素质。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汽车整形技术专业、卓越技师的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2•课程设置目的随着人们对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以及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上使用的电器及电子产品不断增加,在汽车上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本课程就是为适应这一发展趋势而设立的。

3•课程任务:使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现代汽车电子控制装置的结构、工作原理、故障诊断及维修等方面的内容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今后从事汽车电控检测与维修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4•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以前修课程《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单片机》为前导课程,可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深化;后续课程为《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汽车综合性能诊断技术实训》。

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组成、结构原理、工作过程;(2)掌握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检测方法及诊断程序;(3)掌握万用表,故障诊断仪,示波器及发动机综合分析仪等常用检测和诊断设备的使用方法;(4)熟练掌握汽车基本电控系统的维护保养方法;(5)将前导课程的知识融入到其中,使学生将电控系统的故障与机械部件和液压(气压)元件之间的关系理清,掌握全方位诊断汽车故障的知识;(6)能遵守相关法律,技术规定,按照正确规范进行操作,保证维修质量;(7)维修结束后能根据环境保护要求处理使用过的辅料、废气、废液以及已损坏零部件。

2.能力目标(1)具有较好的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技能的能力;(2)具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3)具有查找维修资料和获取信息的能力;(4)具备总结、积累维修经验,从个案中寻找共性和规律的能力;(5)具备能优化工作过程,节约时间,降低成本的能力;(6)具备汽车基本电控元件检测的能力;(7)具备根据故障现象进行故障诊断和分析,并能正确选择检测设备和仪器对电控系统零部件进行检测和排除故障的能力;3.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养;(2)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3)能进行自我检讨,诚恳接受他人的批评;(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自控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标准

《汽车车身电控系统》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2.5年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高级工)的核心专业课之一。

(二)课程基本理念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项目按工作任务来实施。

(三)课程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项目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本课程以汽车车身电控系统的诊断与维修技能为基本目标,彻底打破学科课程的设计思想,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依据是以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而制定,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线技术岗位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针对任务按本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编排模块。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52课时,其中理论课时为40课时,实践课时为12课时。

本课程的总学分为3学分。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了汽车电控技术在汽车全方位的应用。

掌握SRS安全袋控制系统、ABS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C汽车自动空调系统、汽车防盗系统、汽车电子悬架系统、汽车电子转向系统、汽车四轮驱动系统、汽车网络系统工作原理及特性。

掌握电路分析方法及检测方法。

能处理简单的故障。

三、内容标准第一章概述第二章 SRS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第三章、ABS防抱死制动控制系统第四章 AC自动空调系统第五章 防盗中控锁系统第六章电子动力转向系统第七章电子悬架控制系统第八章 四轮驱动控制系统四、实施建议(一)教学手段及使用要求:教学采用理论教学、实物实验板教学、实训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感性与理性认识的统一。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加速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及检测技能。

(三)课程实施说明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理论教学中有实际的应用,应体现实际操作中有现论指导的作用,为学生从事汽修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教学标准课程编码: 30803006 课程类别:专业素质课适用专业:汽车电子技术课程管理单位:汽车工程系学时:40 学分:2制定日期:2010-11-12第一次修订日期:2011-03-26第二次修订日期:...1、课程概述1. 1课程性质《汽车车身电控技术》属于人才培养方案中四个课程模块中的专业素质课,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是必修课,是技能考证课程,《汽车车身电控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应用型课程,它是来自企业的特色课程。

1.2课程的定位《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建设中的一门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职业核心课程。

该课程的学习需要以前修课程《汽车电工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机械制图》、《汽车原理与构造》为前导课程,对《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和《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进行解构和重构而形成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可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深化;该课程为后续课程《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底盘电控技术》、《仪表台拆装及实车线路检测实训》、《汽车综合故障检测》以及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实践等环节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该课程与前后续课程共同形成了完整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是实现汽车电器与电子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该课程属于能力培养第二阶段,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1.3修读条件具有高等数学的分析和应用能力,具有基本的读图和识图能力,英语达到国家三级水平。

前期必须已经合格修读完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及汽车原理与构造、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等专业课程,最好有汽车制造厂的生产实习经历,会驾驶汽车。

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①能正确描述汽车车身电控系统中各组成部件的结构、作用和常用术语。

②能正确描述汽车车身电控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③掌握汽车车身电控系统故障检测与故障排除的流程和方法。

2.2技能目标:①能辨别和说出汽车车身电控系统各部分的名称和功用。

②能正确识读汽车车身电控系统电路图并分析工作原理。

③能对前照灯检测控制电路进行检测。

④能检测信号装置控制电路。

⑤能按工艺要求对雨刮器元器件进行拆装与检测。

⑥能检测雨刮清洁装置控制电路。

⑦能按工艺要求对汽车电动座椅、电动车窗、电动后视镜元器件进行拆装与检测。

⑧能检测汽车电动座椅、电动车窗、电动后视镜控制电路。

⑨能按工艺要求对汽车中控门锁装置进行拆装与检测。

⑩能检测汽车中控门锁装置控制电路。

⑾能按工艺要求对汽车电子防盗装置进行拆装与检测。

⑿能按工艺要求对安全气囊控制系统进行元器件拆装与检测。

2.3情感与态度目标:①与人交流的能力。

②有主动学习、自我发展能力。

③有分工合作、团队协作能力。

④数字应用能力。

⑤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⑥具备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⑦开拓创新的能力。

3、课程内容与要求、参考课时、教学方法建议考虑到课程标准的相对滞后性,允许科任老师在执行该标准时加减一定的教学内容,课时不超过总课时的5%;学时分配只是参考,允许科任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作出适当调整。

4、课程实施建议4.1软硬件条件软件条件:建立一个专兼教师比例,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及职业资格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硬件条件:(1)校内实训基地:多媒体教室、汽车实训室、汽车电器万能实训台及汽车计算机仿真实训基地。

课程要求校内实训基地资源丰富,需要有发动机实训区、底盘与整车检测实训区、汽车电气系统实训区,汽车装调实训区等等,最好建有汽车驾驶实习场地。

支撑本课程的实训条件要求有: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室、汽车电气部件实训室、汽车整车布线实训室,在实训内有教师自制各种电气实训台、和企业提供的各种教学设备,如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示波器、充电机、兆欧表、万用表、发电机、起动机、调节器、分电器、点火线圈及其他辅助电器若干。

在汽车整车一体化教学车间里,按照情境的实施配备相应的教学车辆。

例如大众车系、丰田车系、奥迪车系等。

要求能够满足所有学习情境的实施。

(2)校外实训基地及条件要求,能满足工学结合的要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要求拥有一汽-大众公司、一汽-丰田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并能与多家品牌经销店保持紧密联系,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办学关系,形成长期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群。

这些国际化的品牌公司,管理规范、技术领先,兼职教师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参与教改热情高,为本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够提供有利保障。

4.2师资条件《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组由5名专职教师和3名兼职教师组成,兼职教师比例为37.5%。

该团队要求为典型的“双师型”教学队伍。

主讲教师和骨干教师要求有企业培训经历和企业培训师资历,长期深入企业实践,到企业指导学生实习。

通过各种渠道,提升兼职教师职教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培养教师综合职教能力;结合“工读交替”,鼓励教师企业实践与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加国内进修培训;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竞赛;密切校企合作,优化师资结构;引入学习机制《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组要求是一个学习型的团队。

课程组负责人要带领该团队开展各种相关的教研活动,如课程设计与实施、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的改革等方面的研讨,带领教师深入企业实习实践,并通过集体备课,让教师之间实现经验共享,达到全员教师职教理论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教学能力和职业能力共同提高的目的。

4.3 教材与教学资源4.3.1推荐教材《汽车车身控制技术》主编张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主编舒华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4.3.2推荐教学参考书《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主编曲金玉机械工业出版社《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主编刘美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4.3.3推荐教学参考网站//?fromuser=susu04085、课程考核5.1合格标准:1、旷课不超过8节(总课时的10%);2、平时成绩不低于20分;3、总分大于或等于60分;4、没有不诚信行为。

5.2成绩构成:课程考核由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组成,本类课程平时成绩不低于60分。

5.3考核内容:学习态度、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综合素质表现(社会能力、方法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等)5.4考核方案:考核内容、标准与方式。

表三:《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课程实训模块考核评定表6、课程教学设计6.1课程教学设计原则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结合,是本学科课程目标的框架。

课程教学设计应把握以下原则:1、整体性原则设计教学时要全面考虑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以及知识呈现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使多种因素能够协调一致,相互适应,充分体现出科学性、整体性、协调性。

2、主体性原则主体性是现代教学的本质特征,表现为三个不同层次: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实现指导思想的转变,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都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张扬服务。

3、发展性原则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教学是认知、情感交流的过程,更是学生生命成长、整体发展的过程4、过程性原则重过程在于让学生“会学”,重在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主动探究知识。

5、开放性原则课程的开放性是指课程内容的开放性、课程目标的开放性、课程实施的开放性。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考虑师生互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

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开放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不迷信权威的意识。

6、情景、体验教学原则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和改善学生学习的心态与学习行为,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并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获得生命的体验,以愉悦的学习促进学习的愉悦。

6.2课程教学设计参考方案教学设计7、其他说明1、本计划适用于2010级汽车电子技术专业;2、本课程标准的实施必须具备较好的软硬件条件;3、本课程标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任务驱动法;4、本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依据实际条件进行适当调整。

第一章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学习任务一汽车电子的控制系统概进学习任务二汽车电子控制基础学习任务三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故障检修基础学习测试第二章汽车空调系统学习任务一汽车空调的作用、组成与类型学习任务二汽车空调基础知识学习任务三汽车暖风系统学习任务四汽车空调制冷原理学习任务五汽车空调的气流调节系统学习任务六汽车的通风与空气净化系统学习任务七汽车空调的自动控制与调节学习任务八自动空调系统学习任务九汽车空调系统的维修学习任务十汽车空调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学习测试第三章汽车电动座椅与电动后视镜学习任务一汽车电动座椅学习任务二汽车电动后视镜学习任务三汽车自动座椅学习测试第四章电动车窗、天窗和雨刮系统学习任务一汽车电动车窗学习任务二汽车电动天窗学习任务三风宙刮水及洗涤装置学习谢试第五章汽车中央门锁与防盗荼统学习任务一中央门锁控制系统学习任务二汽车无线门锁遥拉系统学习任务三汽车防盗系统学习测试第六章汽车行驶安全系统学习任务一概述学习任务二电控安全带系统学习任务三安全气囊系统学习任务四汽车电子防撞系统学习测试第七章汽车灯光控制系统学习任务一汽车照明与信号系统的组成学习任务二汽车灯光照明系统学习任务三汽车灯光信号系统学习任务四汽车照明与信号系统常见故障及检修学习测试第八章汽车巡航与导航控制学习任务一汽车巡航控制系统学习任务二汽车导航控制系统学习测试第九章车载网络系统学习任务一车载网络系统的基础知识学习任务二车载网络系统的原理学习任务三车载网络系统故障诊断与检修学习测试第十章电动汽车学习任务一完全电动汽车学习任务二燃料电池汽车学习任务三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学习测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