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1教案 静力学

合集下载

2024高中物理必修一力和力教案

2024高中物理必修一力和力教案

2024高中物理必修一力和力教案一、引言力和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概念之一,对于学习物理的高中生来说,了解力和力学的原理和应用至关重要。

本次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力和力学的基本概念、定律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和力学的基本概念,并能够正确描述力的性质和特点;2. 掌握力的计算方法,包括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平衡和不平衡等;3. 理解牛顿运动定律,能够应用牛顿第一、二、三定律解决力学问题;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能够运用力学原理解释物理现象。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力的概念a. 引导学生回顾力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单位和符号;b. 进行力的实验观察,引导学生了解力的特点和性质;c. 引导学生探究力的分类和比较,如接触力和非接触力、重力和弹力等。

2. 力的计算方法a. 讲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练习;b. 引导学生应用力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水平面斜面上物体的滑动问题等;c. 组织力的平衡和不平衡的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力的平衡和不平衡的条件,并进行相关探究。

3. 牛顿运动定律a. 介绍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力的平衡和不平衡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b. 讲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和公式,引导学生掌握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c.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计算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并应用于解决力学问题;d. 介绍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和内容,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和反作用对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4. 力学原理的应用a.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实验能力,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并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b. 引导学生运用力学原理解释一些常见物理现象,如地球上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等;c.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设计小组活动或实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力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和反馈1. 设计针对力和力学的小测验,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2. 对学生在实验和探究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观察记录、实验报告和问题解决能力;3. 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针对错误和偏差进行纠正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静力学教案

静力学教案
第五节力偶
一、力偶及力偶矩矢的概念
二、力偶矩的定义
三、力偶的性质
四、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课堂讲授
多媒体教室
课件演示
学生讨论
续表:
第六节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一、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1、直接投影法2.二次投影法
二、投影与分力的区别、联系
三、合力投影定理
课堂讲授
实施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1、平面力对点之矩和空间力对轴之矩的计算
课题四空间力系的简化及平衡条件
拟定日期
教研室主任审核
课题学习目标:
1、了解空间力系的简化及简化结果讨论
2、掌握空间力系平衡方程式及其应用
目标实施设计
教授要点
教学方法及资料设施(讲授、讨论、演示、训练、录像等)
时间分配
第八节空间任意力系的简化
一、力系的主矢和主矩
空间任意力系向任一点简化的理论基础为力线平移定理。
课题二力矩、力偶
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拟定日期
教研室主任审核
课题学习目标:
1、会求平面力对点之矩
2、会求空间力对点之矩和对轴之矩
3、掌握力偶的概念并会求力偶
4、熟练应用力偶系的平衡方程式进行计算
5、能将一个力向某一点平移
6、会求一个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
7、会区别力的投影和力的分力
目标实施设计
教授要点
教学方法及资料设施(讲授、讨论、演示、训练、录像等)
一、研究对象根据问题的性质和特点有选择地分析其中某个物体或某几个物体的受力。这一物体或几个物体称为研究对象。
二、取分离体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分离出来称为取分离体。
三、受力分析确定研究对象上受哪些力的过程称为受力分析

力学静力学的教学设计方案

力学静力学的教学设计方案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静力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具备初步的实验和计算 能力。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包括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如力的概念、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矩与力 偶、平衡条件等。同时,结合工程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讲解和讨论。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 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操作 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约束类型
根据对物体运动限制的不 同,约束可分为几何约束 、运动约束和混合约束。
约束反力
约束对物体的作用力称为 约束反力,其方向总是与 约束限制物体运动的方向 相反。
静力学公理与原理
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如果使刚体保持平衡,则这两个力必须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平衡力系,并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 用效应。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作用在刚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大小和 方向由这两个力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公理
两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 直线上。
03
受力分析与平衡条件
刚架的内力计算方法
1 2 3
截面法
在刚架上选取一截面,将刚架分为两部分,利用 平衡条件求解截面上的内力。该方法适用于各种 刚架结构。
对称性法
利用刚架的对称性,简化计算过程,快速求解刚 架的内力。该方法适用于具有对称性的刚架结构 。
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原理

高中物理静力分析教案

高中物理静力分析教案

高中物理静力分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静力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平衡力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静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静力的概念和特点;
2. 平衡力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应用静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
1. 静力的概念和特点;
2. 平衡力的计算方法;
3. 静力分析实例分析。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平衡力的实验现象引起学生兴趣,引出静力的概念和特点;
2. 学习静力的概念和特点:讲解静力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静力的重要性;
3. 学习平衡力的计算方法:讲解平衡力的计算方法,包括平衡力的方向和大小的计算;
4. 练习: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平衡力的计算方法;
5.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应用静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6. 拓展:介绍静力分析在工程领域的应用,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7.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六、教学资源
1. 教材、教具
2. 实验仪器
七、教学评价
1. 练习题
2. 实验报告
八、教学反思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静力学教案解析

静力学教案解析

静力学教案解析一、引言静力学是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平衡的原理和方法。

它是工程中设计和分析结构的基础,也是物理学、力学等科学领域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静力学教案进行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静力学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静力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静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解并应用牛顿第一、第二定律,以及它们在静力学中的具体表达形式;2. 掌握求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理解力的平衡条件和力矩的概念与计算方法;3. 理解物体平衡条件的物理意义,能够应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4. 掌握简支梁的受力分析方法,能够计算梁的支反力和跨中最大弯矩;5. 熟悉一些常见结构的受力特点和解析方法,如吊杆、倾斜面等。

三、教学内容1. 牛顿第一定律在静力学中的应用在静力学中,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外力为零。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例子或实验来说明这个定律在静力学中的应用。

2. 牛顿第二定律在静力学中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在静力学中,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因此,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在静力学中可以将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条件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求解。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是静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通过将力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分力,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计算力的作用效果。

4. 力的平衡条件和力矩在静力学中,平衡条件是物体保持静止的重要条件之一。

通过对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可以建立平衡条件的方程,并求解未知力或其他物理量。

同时,力矩也是静力学中重要的物理量,通过力矩的计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物体的平衡问题。

5. 简支梁的受力分析简支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研究其受力情况对于工程设计和结构分析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际案例或问题,教授学生如何进行简支梁的受力分析,包括支反力的计算、跨中最大弯矩的求解等。

物理力学与静力学教学教案

物理力学与静力学教学教案
力偶等。
演示实验:通 过演示实验, 让学生直观地 了解静力学的 原理和应用。
课堂练习:布 置一些与静力 学相关的课堂 练习,让学生 巩固所学知识。
总结新课:总 结静力学的基 本概念和原理, 强调其在实际 生活中的应用。
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相关的习题和实验 批改作业: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讲解习题:对学生的习题进行讲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5
引入物理力学与静力学的概念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物理力学与静 力学的重要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解释物理力学与静力学在生活中的 应用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引入新课:通 过生活中的实 例,引出静力 学的概念和重
要性。
讲解基本概念: 详细解释静力 学的基本概念, 如力、力矩、
教师反思:根据学生反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师反思,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持续改进:不断收集学生反馈和进行教师反思,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持续改 进
汇报人:XX
静力学的基本问 题:求解物体的 平衡状态、求解 物体的运动状态 等
静力学原理:物 体在静止状态下 的受力分析
应用实例:建筑 结构、机械设计、 航空航天等
静力学公式:力 的平衡、力矩的 平衡、力的合成 与分解等
静力学在工程中 的应用:结构分 析、优化设计、 安全评估等
受力分析: 确定物体受 到的力,包 括重力、弹 力、摩擦力 等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强调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和技巧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物理必修一《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一《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一《静摩擦力》教学设计高中物理必修一《静摩擦力》教学设计高中物理必修一《静摩擦力》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本节课打破以往的教学结构,将摩擦力作为一个整体来逐步研究,而不是分别研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使得学生更全面的从本质上掌握摩擦力的特点。

[来源:学科网ZXXK]本节课的教学有三大特点:1、采用“学习即研究”的理念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来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并围绕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来解决问题。

让学习的过程转变为研究的过程,从而实现物理学习的本质。

2、采用体验式的学习方法,通过就地取材的物品来进行小实验,看似简单易操作,但却能带给学生最真实的体验,让学生有最直接的感受。

3、采用知识教育和科学方法教育融于一体,通过实践找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与类比、猜想与假设、实验与归纳、控制变量法、描点作图法等探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归纳出摩擦力的特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已具有一定初中知识背景下,进一步来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摩擦力方向的判断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二、学情分析和教材解读的深入(一)学情分析1.学生初中已经学习了力的概念并可应用二力平衡进行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2.在初中阶段对摩擦力有定性了解,但不够深入高中阶段加以细化;3.在初中学习电阻时用到过控制变量法归纳出摩擦力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P57-P61,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摩擦力知识基础上的延伸。

是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高中物理中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重点和难点。

大家在初中已接触过摩擦力的学习,高中应从更深的一个层面来认识摩擦力,静摩擦力的问题很复杂,具体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有时似乎又是“若有若无,方向不定”。

本节课,我力求使学生们可以正确认识静摩擦力。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静摩擦力;可以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高中物理必修一力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力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力教案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力学作为基础性的章节,对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份针对高中物理必修一的力学教案范本,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同时也让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地掌握力学知识。

力学,作为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以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在高中物理必修一的教学中,通常会涉及以下几个核心概念:力的概念、力的分类、牛顿运动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平衡条件等。

我们要明确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它能使物体的状态发生改变,或者使物体发生形变。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演示或生活中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我们需要讲解力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性质和来源,力可以分为重力、摩擦力、弹力、电磁力等。

每一种力都有其特定的计算方法和作用特点,这些都需要学生逐一掌握。

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中的重点内容,包括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这部分内容不仅需要学生理解定律的含义,还要能够运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通过实验测定物体的加速度,进而验证加速度定律的正确性。

力的合成与分解是解决复杂力学问题的基础。

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将多个力合成一个等效的单一力,或者将一个力分解成几个分力。

这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几何方法,还要能够运用向量的概念进行计算。

力的平衡条件是判断物体是否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依据。

学生需要了解并能够应用力的平衡条件来分析各种静态和动态的物理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通过实验演示、模型制作、问题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评价和反馈也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教师应该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和存在的问题,从而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PPT学习教案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PPT学习教案
F 4
第26页/共52页
第三节 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方程
一、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y
b
B
Y
F
a A
X F cos Y F sin
O a Xb x
正负号规定:从a到b 的指向与x轴正向相同时,投影X为正 值,相反时为负值。
力在轴上的投影是个标量。
第27页/共52页
第三节 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方程
C
F
B
第16页/共52页
第二节 力矩与力偶 力偶实例
F1 F2
第17页/共52页
第二节 力矩与力偶
2.力偶的性质 (1)力偶是一对特殊力,是基本的力学量,不能用一个力 来代替,也不能与一个力平衡,力偶只能与力偶平衡;
(2)力偶中两力在任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都等于零;
F
A
Bq
q
F
x
第18页/共52页
第3页/共52页
第一节 静力学基本公理 三、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在作用于刚体的任意力系上,加上或减去任意一个平衡力系,将不 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应(不改变刚体运动状态)。
推理1 力的可传性
作用于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沿着它的作用线移到 刚体内任意一点,并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
B
F1
B
F1
F
A
A F F2
第10页/共52页
第二节 力矩与力偶
2.合力矩定理
例题:求图中力F对A点的力矩,已矩F=10kN。
Fy
MA F Fd
Fx
d 5 cos300 3 sin 300
d
5 0.866 3 0.5
2.83m
M A F 10 2.83 28.3kN.m

高二物理教案静力学与平衡条件的实例讲解

高二物理教案静力学与平衡条件的实例讲解

高二物理教案静力学与平衡条件的实例讲解高二物理教案:静力学与平衡条件的实例讲解引言:本教案旨在通过一些实例的讲解,帮助高二学生理解物体的静力学和平衡条件。

通过这些实例,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应用和理解平衡条件的概念,并能够解决与静力学相关的问题。

一、什么是静力学和平衡条件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静止状态下的力学性质的学科。

在静力学中,平衡条件是重要的概念。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物体上所有作用力的合力和合力矩都为零。

平衡条件包括力的平衡和力矩的平衡。

二、平衡条件的实例讲解1. 实例一:悬挂绳上的物体想像一个木块用绳子悬挂在空中。

木块的下方有一根绳子,上方则有一根施加向上拉力的绳子。

让学生思考:这个木块处于何种状态?该如何分析这个实例?分析:通过分析这个实例,可以应用平衡条件。

首先,我们可发现木块受到两个力: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拉力。

由于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因此这两个力的合力必须为零。

其次,考虑到力矩,由于木块不发生转动,拉力的力矩和重力的力矩相等且反向。

因此,拉力的力矩与重力的力矩平衡。

从而可以得出平衡条件。

通过这个实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平衡条件的概念,并能够应用这个概念解决类似的物理问题。

2. 实例二:悬臂梁的平衡考虑一根悬臂梁,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悬空且承载着质量为M 的物体。

让学生思考:悬臂梁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如何计算悬臂梁的平衡位置?分析:在这个实例中,物体的重力会对悬臂梁产生一个力矩,而墙对悬臂梁也会施加一个力矩。

为了使悬臂梁达到平衡,我们需要考虑这两个力矩之间的平衡关系。

根据平衡条件,力矩的和必须为零。

这意味着悬臂梁两端的力矩必须相等且方向相反。

通过求解这个平衡条件方程,可以计算出悬臂梁的平衡位置。

通过这个实例,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力矩和平衡条件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悬臂梁平衡问题。

3. 实例三:平衡木上的运动员考虑一个平衡木,上面站立着一名运动员。

让学生思考:运动员在平衡木上保持平衡的条件是什么?如何应用平衡条件解决这个问题?分析:在这个实例中,运动员的重心必须位于平衡点上方,才能保持平衡。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力学与静力学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力学与静力学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力学与静力学高一物理教学计划:力学与静力学一、引言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力学与静力学的学习,使高一学生初步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力学与静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为学生今后深入理解和应用其他物理学分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描述方法;2. 熟悉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3. 学习静力学的原理和应用;4. 培养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物体的运动a.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b. 运动图像的表示与分析;c. 匀速直线运动与匀加速直线运动;d. 斜抛运动的基本原理和公式。

2. 牛顿三定律a. 第一定律:惯性与参考系;b. 第二定律:力的概念与计算方法;c.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 静力学a. 静力学基本概念:力的平衡、力的合成与分解;b. 杠杆原理及其应用;c. 摩擦力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4. 实验教学a. 设计简单实验,验证牛顿三定律;b.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c. 利用实验结果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2. 实验教学法:结合实例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思维;3. 课堂讲解法:对物理概念和公式进行详细解释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4. 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合作解决问题,促进思想碰撞和知识共享。

五、教学评估与反馈1. 课堂测验:通过定期的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其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论推理的能力;3. 作业批改: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指导学生改正错误,及时给予反馈;4. 学习反馈:定期与学生及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惑,及时进行调整和帮助。

六、教学资源1. 教科书、参考书籍和教学课件:为学生提供基本概念和公式的讲解与练习;2. 实验器材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和实验研究的场所和条件;3. 多媒体设备与互联网资源: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材料。

高中物理静力分析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静力分析教案模板

高中物理静力分析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理解静力的概念及作用2. 掌握静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学会利用静力分析解决物体平衡问题教学重点:1. 静力的定义和特点2. 物体在静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教学难点:1. 静力作用下物体平衡问题的解决方法2. 静力分析中受力平衡的条件和理论基础教学内容:1. 静力的概念和特点2. 静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利用静力分析解决平衡问题的实例分析教学过程:1. 静力的介绍(10分钟)a. 什么是静力?b. 静力的特点是什么?c. 静力对物体的影响有哪些?2. 静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5分钟)a. 静力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b. 如何进行静力分析?c. 静力分析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3. 解决平衡问题的实例分析(20分钟)a. 利用静力分析解决物体平衡问题的步骤是什么?b.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应用静力分析解决平衡问题4. 练习与检测(15分钟)a. 学生进行相关练习b. 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做总结教学反馈:1. 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2. 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静力分析能力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更多静力分析问题,并进行实际应用2. 拓展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力教学评价:1. 通过练习和检测,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2.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和表现,对教学进行评价和改进教学素材:1. 教科书相关章节内容2. 实例分析案例3. 练习题和课堂练习材料教学环节设计:1. 多媒体教学2. 互动问答学习3. 小组合作探讨4. 个人练习与检测教学反思:1. 如何更充分地引导学生探索和应用静力分析方法?2. 如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

静力学基础教案

静力学基础教案
3.平衡的概念
教师分析讲解:物体的平衡是物体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学生复习:平衡是相对的,而运动是绝对的。用哲学的观点分析问题。
作用于一个刚体上的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状态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此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简称二力等值、反向、共线)。如下图所示,用矢量式表示F1=-F2。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讲授法、提问法
教学用具
或设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授课思路
与方式方法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在学习了静力学基础知识及具备了画受力图的能力后,我们就可以进入到理论力学的重要内容----平衡问题的学习上来了。当然要解决平衡问题,首先要学习各种力系的合成。我们这一章就来学习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二、新授
1.力的合成
力的三角形法则及多边形法则。复习力的平行四边形公理。
2.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
投影概念、正负、表达式。投影与分力的区别与联系,根据投影求力的方法。
3.合力投影定理
合力在任一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4.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
平面汇交力系的解析法就是用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计算合力的大小,确定合力的方向。
6.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教师分析讲解:受力分析的定义,通过例题说明画受力图的步骤,特别是其注意事项。
学生之间相互推动感受力的概念
一、深入浅出的分析,讲解新课。
二、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本节要点。
布置
作业
学习指导:(一)填空题(二)选择题3、5、6
(三)判断题(四)简答3(五)作图题1、a,c

静力学基础知识教案

静力学基础知识教案

静力学基础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的应用;3. 能够解决简单的静力学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的应用;3. 解决简单的静力学问题。

三、教学内容。

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1)力的概念和分类;(2)力的作用线和作用点;(3)力的合成和分解。

2. 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1)力的平衡条件;(2)物体的平衡方程。

3. 静力学问题的解决。

(1)简单的静力学问题的求解;(2)实际问题的静力学分析。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 举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静力学的基本原理;3. 练习和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1)力的概念和分类。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按照性质和作用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在静力学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物体受到的外力,包括重力和其他物体对其施加的力。

(2)力的作用线和作用点。

力的作用线是力的作用方向所在的直线,力的作用点是力作用的具体位置。

在静力学中,我们需要明确力的作用线和作用点的位置,以便进行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的分析。

(3)力的合成和分解。

当多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和分解来简化问题。

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分力的合成。

这些方法在静力学问题的求解中非常有用。

2. 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

(1)力的平衡条件。

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外力和内力之间必须满足平衡条件。

平衡条件包括平衡力的合成和平衡力的分解两种情况,通过这些条件可以得到物体所受力的平衡方程。

(2)物体的平衡方程。

物体的平衡方程是指在静力学问题中,根据物体所受外力和内力的平衡条件,建立物体的平衡方程。

平衡方程可以通过力的合成和分解来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物体所受力的平衡条件。

第1章 静力学基础1教案

第1章 静力学基础1教案

静力学 材料力学
平衡:是指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静力学的研究模型是刚体 静力学主要研究受力物体平衡时作用力所应满足的条件;同时也研究物体受力的分析方 法,以及力系简化的方法。 第1章 静力学基础 章 §1-1 力和力矩 一、力的概念 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的三要素: 力是矢量
( )
教 学 过 程(代号 A—4)
JWK-033
等效力系: 等效力系:如果一个力系与另一个力系对物体的作用效应相同,则这两个力系互称为等 效力系。 若一个力与一个力系等效,则称这个力为该力系的合力,而该力系中的各力称为这个力 的分力。 平衡力系: 平衡力系:如果刚体在一力系作用下保持平衡,则称该力系为平衡力系(或称零力系) 已知分力求其合力的过程称为力的合成,已知合力求其分力的过程称为力的分解。 力系的分类: 平面汇交(共点)力系,平面平行力系,平面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 空间汇交(共点)力系,空间平行力系,空间力偶系,空间任意力系。 四、合力矩定理 合力矩定理:若平面任意力系有合力,则合力对作用平面内某一点之矩等于各分力对同 合力矩定理 一点之矩的代数和。
( ) ( )
( )
教 学 过 程(代号 A—4)
JWK-033
二、作用在刚体上的力的效应与力的可传性 1.力使物体产生两种运动效应: 力使物体产生两种运动效应: 平移:若力的作用线通过物体的质心,则力将使物体沿力的方向平移 平动+转动:若力的作用线不通过物体的质心,则力将使物体沿力的方向既发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动 又发生转动 2.力的可传性: 力的可传性: 作用于刚体上某点的力,可以沿着它的作用线移到刚体内任意一点,并不改变该力对刚 体的作用。

静力学基础教学教案

静力学基础教学教案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力学包括静力学,动力学,运动学三部分,静力学主要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规律,静力学主要讨论以下问题:1.物体的受力分析;2.力系的等效.与简化;3. 力系的平衡问题。

第1讲§ 1 - 1静力学的基本概念§1-2静力学公理【目的与要求】1 、使学生对静力学基本概念有清晰的理解,并掌握静力学公理及应用范围。

2、会利用静力学静力学公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1、力、刚体、平衡等概念;2、正确理解静力学公理。

一、静力学的基本概念1、力和力系的概念一)力的概念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使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发生改变。

(举例理解相互作用)2)力的效应:○1外效应(运动效应):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举例)○2内效应(变形效应):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

(举例)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是定位矢量4)力的表示:○1图示○2符号:字母+箭头如:F二)力系的概念1)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一组力。

(举例)2)力系的分类○1按力的的作用线现在空间分布的形式:A 汇交力系 b 平行力系 c 一般力系 ○2按力的的作用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A 平面力系 B 空间力系 3)等效力系与合力A 等效力系 ——两个不同力系,对同一物体产生相同的外效应,则称之B 合力——若一个力与一个力系等效,则这个力称为合力 2.刚体的概念: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保持其大小和形状不发生变化。

2)理解:刚体为一力学模型。

3.平衡的概念:1)平衡——物体相对惯性参考系(如地面)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 2)平衡力系——作用在刚体上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力系。

3平衡条件——平衡力系应满足的条件。

二.静力学公里 公理一:二力平衡公里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使刚体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二力构件: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的物体。

高中物理静力分析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静力分析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静力分析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静力的概念及相关公式;
2. 掌握力的合成、分解原理;
3. 能够应用静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静力的概念;
2. 力的合成、分解法则。

三、教学难点:
1. 静力分析的应用;
2. 弯曲重量计算。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简单的实验或图片展示引入静力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

2. 理论学习:
(1)静力的概念及特点;
(2)力的合成和分解原理;
(3)静力的计算公式。

3. 实例分析:
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静力原理解决问题,如斜面上的物体受力分析等。

4. 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一些力的合成、分解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5. 拓展:
让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静力分析问题,并引导他们运用力的合成、分解原理解决。

6. 总结: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学生应该注意的问题。

五、作业布置:
留下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鼓励他们多做实际应用题。

六、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物理必修一力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力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力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中物理必修一力教案高中物理必修一力教案5篇物理力学注重从微观到宏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第一中学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第二部分:静力学
第一课时:复习高考(理科综合要求)知识点
一、考点内容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2.重力是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所受到的地球对它的引力,重心。

3.形变与弹力,胡克定律。

4.静摩擦,最大静摩擦力。

5.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定律。

6.力是矢量,力的合成与分解。

7.平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二、知识结构
⎥⎥⎥⎥⎥⎥⎥⎥⎥⎥⎥⎥⎥⎥⎥⎥⎥⎥⎥⎥⎥⎥⎥⎥⎥⎥⎥⎥⎥⎥⎥⎦
⎤⎢⎢⎢⎢⎢⎢⎢⎢⎢⎢⎢⎢⎢⎢⎢⎢⎢⎢⎢⎢⎢⎢⎢⎢⎢⎢⎢⎢⎢⎢⎢⎣⎡⎪⎪⎪⎩⎪⎪⎪⎨⎧⎪⎪⎪⎪⎪⎭⎫ ⎝⎛⎥⎥⎥⎦⎤⎢⎢⎢⎣⎡-⎩⎨⎧→→→⎩⎨⎧⎪⎪⎪⎩
⎪⎪⎪⎨⎧⎪⎪⎪⎭⎫ ⎝⎛--→⎪⎪⎭⎫ ⎝⎛→→⎪⎪⎩⎪⎪⎨⎧⎪⎪⎭⎫ ⎝⎛→⎪⎪⎭⎫ ⎝⎛-→的灵活使用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产生条件、摩擦力、弹力、重力顺序原则受力分析实效原则图解法(几何法)力的分解式法图解法(几何法)、公力的合成力的等效性使物体产生形变物体产生加速度)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使力的效果效果各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效果相同
平衡力支持力等回复力、浮力、压力、动力、阻力:向心力、效果子力、电场力、磁场力不接触的力:重力、分产生条件、大小、方向力接触的力:弹力、摩擦性质力的种类物体受力物体同时定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定是受力相互性受力物体施力物体物体间作用物质性力的属性—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定义力.......321 三、复习思路
复习是将分散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他们系统化、条理化,从而能提纲挈领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并把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和形成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这一课时是以力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定则为核心展开的,研究了三种不同的力及力的合
成、分解的基本法则;为获得上述知识,同学们应按照知识脉络认真复习教材,对一些主要概念、定则、定律有个正确的认识;而平衡状态是物体所处的最简单的状态,在高考中 容易与热学、电场、磁场等内容综合起来考查,还要注意平衡条件与生物、化学、人体骨骼、医学等方面的综合。

在学习中要注重对共点力、平衡状态的理解,通过例题掌握平衡条件在解题中的应用。

认真研究典型例题,来认识知识的系统和重点,在分析中应用所学的概念和定律,从而纠正错误知识、弥补知识缺欠。

过去,在初学本单元知识时,同学们由于受到知识结构和认识能力的制约,对它的理解很难到位,现今随着对高中物理内容认识的全面和深入,在复习这一部分时,我们不仅会更深入理解力的概念,理解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特性,熟练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还应将力、热、电各部分有关的知识内容加以融会贯通,使我们在复习中不只局限于中学部分“三种力”的分析和计算。

在复习力的概念时,同学们应注重回顾学过的各种具体的力,包括电磁学中的各种力,也可以联系牛顿第三定律展开研究力的相互性。

对于重力,在复习时可以联系万有引力定律,分清为什么“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且通过分析物体随地球自转需向心力,最终认识重力与万有引力之间的差异很小,一般可认为2地R GMm
mg 。

摩擦力是本单元的
重点,也是难点,要结合具体的例子,对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摩擦力的有无的讨论以及物体在水平面、斜面上、竖直墙上等的滑动摩擦力与弹力的关系等,要分门别类地进行讨论、研究。

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应逐步掌握解决力学问题的方法,如物体的受力分析、整体法与隔离法、等效法、对称法等,对于快速、准确地解题有很大的帮助。

四、配套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B 、杆产生的弹力总是沿着杆
C 、柔绳产生的弹力总是沿绳方向指向绳伸长的方向
D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合成时:
A 、合力一定大于小的分力而小于大的分力
B 、合力随着两分力间夹角的增大而增大
C 、合力一定大于任意一个分力的数值
D 、合力可以大于大的分力,也可能小于小的分力
3.如果一切物体的重力都消失,下列情况中仍然不会发生的有:
A 、天不会下雨,也不会刮风
B 、植物的生长失去方向性
C 、气泡在液体中将不会上浮
D 、一切物体都没有质量
4.(2003年高考理综(新课程卷))如右上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 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

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1m 和2m 的小球,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为1m 的小球与O 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a =600。

两小球的质量之比1
2m m 为: A 、33 B 、32 C 、23 D 、2
2
5.(2005年广州二摸大综合)一块砖放在水平地面的木板上,现缓慢抬起木板的一端,使木板绕另一端缓缓转动,在砖与木板间发生相对滑动前,关于砖受到的摩擦力F ,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 .F 随木板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B .F 随木板倾角的增大而增大
C .F 的大小不随木板倾角的增大而改变
D .无法判断F 大小的变化
6.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用一通过定滑轮的轻绳栓住,在大小为F 的拉力作用下匀速运动,物体与竖直墙接触且轻绳平行..
于墙壁,则物体与墙壁之间的摩擦力为: A 、大小为mg ,方向向上 B 、大小为F-mg ,方向向上
C 、大小为∣F-mg ∣,方向向上
D 、零
7.如图,将质量为m 的物体置于固定的光滑斜面上,斜面倾角为θ,
水平力F 作用在m 上,物体m 处于静止状态,关于m 对斜面的压力
大小表示有以下四式:①θcos /mg ;②θsin /F ;③22)(F mg +;
④θθsin cos F mg +。

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只有④正确
B 、只有③和④正确
C 、只有①与②正确
D 、①②③④正确
8.跳高运动员蹬地后上跳,在起跳过程中:
A .运动员蹬地的作用力大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
B .运动员蹬地的作用力在数值上等于地面对他的支持力
C .运动员所受的支持力和重力相平衡
D .运动员所受到的合力一定向下
9.在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
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 ,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

用记录的外力F 与弹簧的形变量x 作出的F —x 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

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 。

10.机械设计中常用到下面的力学原理,如右图,只要使连杆AB 与滑块m 在平面间的夹角θ大于某个值,那么,无论连杆AB 对滑块施加多大的作用力,都不可能使之滑动,并且连杆AB 对滑块施加的作用力越大,滑块就越稳定,工程力学上称这为“自锁”现象。

为使滑块能“自锁” θ应满足什么条件?(设滑块与所在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处于平衡状态
B 、只要物体的速度为零,它就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C 、只要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它就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D 、加速度为零的物体可能不处于平衡状态
12.下列哪组共点力作用于物体上,不论方向如何都不能使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