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知识点word版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一)思辨期---积累思想(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

•特点: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围绕着“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二)经验描绘期---成型阶段(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特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五大思潮的促进:(1)达尔文的进化论(2)德国的民族心理学(3)法国的群众心理学(4)英国的本能心理学(5)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

产生标志:1908年,两本书的出版:麦独孤《社会心理学绪论》罗斯《社会心理学》(三)实验期---独立阶段(20世纪20年代)

特点: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勒温——社会心理学之父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运动的早起成员,倡导群体动力学,桃李满天下等,现代实验心理学之父

奥尔波特——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

1 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了“群体因素对个体运动的影响”2提出了社会促进31924年出版《社会心理学》,标志着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开端。

四、基本理论

(一)生物理论麦独孤弗劳仑兹生物因素本能印刻遗传差异XYY

(二)学习理论

机制:1.联结S----R 2强化、模仿

特点:1.行为由过去经验得出.

2倾向解释—当时环境,忽视人的主观感受.

倾向解释外在行为,忽视人的心理状态.

(四)认知理论:行为取决于对社会情境的知觉或加工过程.

1分类

2聚焦

五、概念解释

现实真实性:实验与现实生活情景相似程度。

心理真实性:一项实验所引发的心理过程与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心理过程的相似程度。

六、社会心理学者的基本困境:

1> 现场实验(field experiment):在自然环境中而非实验室内进行的实验。

> 理想与现实

最理想研究:一是对情境有足够的控制,以确保没有额外变量影响结果和将人们随机分配到情境中去(内部效度);二是确保结果能够外推到日常生活中去(外部效度)。

研究现实:要在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之间取舍

2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之间取舍

实验室试验——确保内部效度现场实验——提高外部效度重复性实验——综合运用

第三章社会认知

一、自动化思维的形式之一图式

图式:经验中形成的关于个人、群体、角色、事件等一套有组织的认知系统或架构。

图示作用:1提取信息:组织并理解世界,将就经验与新情景衔接起来。2加快信息加工速度3填补信息

二、自动化思维的形式之二社会认知的心理策略与捷径(认知启发线索)

1代表性法则(表征性启发):对当前事件或信息与典型的事件相似程度来判断。

2.可用性法则(获得性启发):根据信息容易想起来的程度来判断:生动程度有具体事例

3.锚定与调整法则(调整性启发):首先抓住一个锚定点,根据这个起点进行调整得出结论。

三、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个人直觉的偏差)

(一)知觉者因素。A兴趣。兴趣的个别差异决定着知觉的选择性。B需要与动机。凡是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符合人们动机的事物,往往会成为知觉的对象。C个性特征。不同气质类型的人知觉的深度和广度是不同。D认知结构。个体在知觉他人时,深受知觉者个人的认知结构的影响。这包括个人的不同观点、态度以及不同的评价标准。

(二)知觉对象因素。A在知觉过程中,知觉对象本身的内在因素也会对知觉产生影响。对于优点多的知觉对象倾向于做出积极、肯定性的判断。B知觉对象知名度大小也直接影响着知觉者的社会认知。对知名度大的对象,知觉者无形中会把他看成是有魅力的人。C知觉对象的复杂程度也对人们的社会知觉造成影响。简单的事物易知觉,复杂的事物则给知觉者带来困难。D知觉对象的特征也是影响知觉的一个重要因素。空间或时间上较接近的,相似的、具有连续性、封闭性的对象易被组合,往往会产生错觉,对表面相似实质并不相关的对象做因果判断。

(三)知觉效应

A首因效应是指人们在初次交往时所形成的第一印象,对人们认知他人所产生的心理作用。B近因效应是指人们在知觉过程中,最后(近)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往往会冲淡过去所获得的有关印象,并对以后刻对象的社会知觉产生强烈的影响。

C晕轮效应。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社会知觉中,由于对知觉对象的某种品质或特点有清晰的知觉,印象深刻、突出,从而掩盖了对知觉对象的其他品质或特点的印象。

第四章社会知觉

一、印象形成:对于别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明确其对我们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

二、印象管理:个体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

三、整体印象

(1)平均模型(1965)

(2)累加模型:人们对片段信息的整合

谨慎+8 > +2

(3)加权平均模型:整体印象=较重要的特质

(4)*负性效应:对负性信息比对正性信息给予较大权重。

(5)影响因素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对他人形成印象的过程中,最先(后)接受到的信息对形成印象有重要作用。C晕轮效应: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评价受某一特质高分印象的影响。(光环效应、扫帚星效应)

D积极性偏差(正性效应、宽大效应、慈悲效应):

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对他人的正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的倾向。

原因:1.积极快乐原则(波利阿纳效应)

2.仅限于对人的评价,不包括物

E刻板印象: 对群体中的人形成的固定和概括的看法。

F证实偏差:既有的观念.期望会影响他人有选择的解释.记忆能证实自己既存信念图式的信息G后视偏差: 回忆自己判断时,倾向判断比实际更准确。

H虚假一致偏差: 高估、夸大自己的判断、信念、行为的普遍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