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利用外资调整产业结构
新时期利用外资的政策调整和战略思考

加强对外资企业的管理和服务
加强外资企业监管
建立健全外资企业监管机制,规范外资企业的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对外资企业的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 环境。
04
利用外资政策调整和战略 思考的实践与探索
典型地区利用外资政策调整和战略思考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上海市利用外资的政策调整和战略思考
适应全球经济变化 中国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积极 适应全球经济的变化和挑战,不 断调整和完善利用外资的政策和 战略。
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中国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注重 推动外资企业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05
利用外资政策调整和战略 思考的未来展望与建议
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和政策支持的建议
进行合作,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广东省还加强了对外资企业的监管,保障了外资企业的合法经营 和公平竞争。
利用外资政策调整和战略思考的经验总结
坚持改革开放
中国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始终 坚持改革开放的原则,不断优化 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 来华投资。
加强监管和维护公平竞争
中国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加强 了对外资企业的监管和维护公平 竞争,保障了外资企业的合法经 营和公平竞争。
背景介绍
上海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利用外资是其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和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上海市利用外资的政策和战略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政策调整
上海市政府逐步放宽了对外资进入的限制,加强了对外资企业的支持和引导。同时,上海市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鼓励外资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如何更好地利 用外资,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领域,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 平,成为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利用外资促进我国产业升级:问题与对策

经济发展 的实质在 于产业结构从 低级 到高级的演化 过程 业结 构的偏差 , 并加 大了三次产业之间发展水平与 国际竞争能 及 其 与 经 济 发展 的 联 系 。 在 一 定 意 义 上 , 济 发 展 的 过 程 就 是 力 的差 距 。 经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的过程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 利用外资是 多年来 ,外资在我国的产业投 向主要集 中于第 二产业 , 尤 推动一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条极为重要而又有效 的途径 。 其是 制造 业 , 而第一 和第 三产业 相对偏轻 。从 19 9 2年以来 , 中 理论研究表 明 , 随着外 资资金 、 技术 、 人才 、 管理 、 观念 、 网络资 国第一产业利用外资所 占比重很小 , 一直在 2 %左右低位徘徊 , 源等“ 一揽 子要素 ” 的转移 , 借助 于跨 国公 司的桥梁沟 通效应 、 这种僵 化状态 至今也无新 的突破 ; 与此 同时 , 第二 产业 和第三
一
、
的产业可能会迅速发展起来 , 其在产业体系 中所 占的比重就会 相应扩大 ;而国际资本进入不多 的产业发展就可 能较 为缓 慢 , 其在产业体 系 中所 占 比重就会 相对萎缩 。引入高技 术产业资 本, 从而打破现有 的封闭 的产业结构 和低水平 的均 衡 , 逐步实 现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 其必要前提之一是我 国的各 个产业 已经发展到一个相 当成熟的阶段。当前我 国产业升级面 临的主要 问题 之一是农 业基础薄弱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 而外资产业投 向 的倾斜 更是在一定 程度上 加重 了我 国三次产
利用外资促进我 国产业升级 : 问题 与对 策
唐 艳 , 伦 志 何
( 新疆 大学 经济与管理 学院, 新疆 乌鲁木 齐 80 4 ) 30 6
国际投资案例分析

要抓住机遇吸引外资,提高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 大力发展国际投资,进行国际贸易,促进国家贸易多 元化。 国家需调整产业结构,利用外资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提高产业的知识技术水平。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发展绿色 经济。
⑴外资增加了韩国的就业机会,且随着外资的增加 而增加; ⑵在短期内,可以弥补韩国当年的外汇缺口,可以 获得短期收益; ⑶外资进入初期,有利于促进当地的竞争;有利于 改善资源配置效率; ⑷外资有利于促进韩国产业结构的升级; ⑸外资促成了韩国资本存量的增加,从而有助于弥 补韩国的期望投资与国内储蓄之间的缺口; ⑹影响韩国的产业安全。
韩国针对战后本国需要,从轻工业入手合理利用外资,走出了自己的工业发展道 路。韩国不同于其他国家,并没有从钢铁化工等重工开始,而是以轻工业为基石 逐渐调整发展道路,其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值得学习。韩国利用外资调整产业结 构的五个阶段,循序渐进,使得三大产业的比重趋于一个合理的范围,其对外资 的有效利用值得中国学习。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导向作用非常明显,可以说有优有劣:好处是能让产业结构 向着一个明确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政府的宏观把握;不好的是政府的干预作用过 于强,使的韩国产业的依赖性太强,一旦面临经济危机的冲击,就会急剧滑坡。 韩国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引导外资流向,并且引进或创 新技术,提高了利用外资的质量,与此同时完善投资环境,扩大了招商引资,从 而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使外资得到了合理有效的利用,值得我们学习。经济重 心由第一产业经第二产业逐步向第三产业转移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我国虽然 不是完全市场经济,但是还是在走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 抓住经济中心的转移契机,可以获得更多投资回报。
重段,韩国外资直接投资力度加大,产业结构趋近于发达国家,外资大多被用于技术
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

3.汽车制造业
汽车制造业是韩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从事汽车及 其关联产业的从业人员达220万人,约占全部从业人员 的8%,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的10%。1999年韩国生 产汽车284万辆,出口汽车150万辆,分别居世界第五 位和第八位。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起,韩国仅用30多 年时间完成了先进工业国用100年时间实现的发展。
2.政府主导下的出口导向型工业化
1961年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新政府把“现代 化”和“脱贫”作为国家建设目标,决定走一条由 国家引导和组织市场经济的“政府主导型资本主义” 发展道路。1961年开始的第一次经济发展五年计划 明确提出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战略,重点发展以出口 为目的的纺织、服装、制鞋、胶合板、杂货等可以 充分利用廉价劳动力的工业部门。在资源贫乏、劳 动力过剩、资本不足、技术落后、国内市场狭小的 韩国实施进口替代型工业化,既无法缓解就业力, 也无法解决慢性的国际收支赤字,产业也难以享受 规模效益。当时的韩国拥有的惟一比较优势,就是
1995年,韩国GNP达4 517亿美元,排名世界第11位, 人均GDP首次超过1万美元。到1996年,韩国加入“发达国 家俱乐部”--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为该组织第 29个成员国。就在韩国全面步入国际化、自由化阶段之际, 突然遇到1997年席卷亚洲广大地区的金融危机。
(二)经济特征与经济危机
论韩国成功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政策

典型案例:韩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实行进口替代战略,建立了相对独立的民族工业体系,改变了单一的畸形经济结构和对发达国家的严重经济依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并于60年代初完成了重化工业的调整。然而新的问题也凹现出来:国内市场狭小,资源匮乏,剩余劳动力需要寻找出路。这促使韩国转变经济发展思路,实行出口导向性发展战略。
论韩国成功实行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政策
论文摘要:经济基础很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在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如果想发展本国经济的话,应当根据本国的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首先实行适当措施(进口替代政策,它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工业进口,促进国内有关工业品的生产,逐渐在国内市场上以本国产品代替进口品,为本国工业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工业化。)对本国的经济进行保护和引导其发展,等到本国经济根基牢固了,便是这个国家可以放心在实施出口导向政策(出口导向政策是外向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出口,并通过积极引进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发展出口工业,逐步用工业制成品代替初级产品出口,用精细加工制成品代替粗加工制成品出口以带动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化政策。)的情况下,放飞本国经济,让其在国际贸易的国际经济之中翱翔之时。
韩国利用外资调整产业结构的分析

韩国
一个国家的发展是离不开资本的支持的,
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新兴的经济体韩国。
韩国是利用外资比较成功的国家,在二战后利用外资 迅速提升产业结构,成为世界上经济发达的新兴工业国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阶段
1.二战后的韩国处于经济恢复阶段
2.外资的发展促进了韩国消费品行业的发展,摆脱了依靠进口消费品来缓解国内 消费品供应不足的困境.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利用国际直接投资获得大量的先进科学技术。 着重发展电子,机械,钢铁,金属等重工业,实现了韩国的 第三次产业调整,创造了GNP平均增长8.4%的汉江奇迹。
对中国的启示
• 1.应辩证的看待外国直接投资与外债的经济 主权风险 • 2.对外资开放应按产业部门有步骤,分阶段 的进行,把利用外资同产业政策结合起来。 • 3.引用外资应注重技术引进,把利用外资同 提高技术水平相结合
3.发展工业→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就业率→提高收入
4通过生产进口消费品的替代品,减少国内消费,将更多的资本用于投资.
第二阶段
• 1.韩国位于朝鲜半岛南部,土地资源贫乏, 人口密集度高,且大多集中在城市。限制了 农业的发展,但韩国三面临海,航运资源丰 富,劳动力廉价,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 2.韩国利用外资进行工业化的发展
韩国利用外资的特点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了工业化进程
危机的打击,但外债规模与结构不合理只是其发生 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从其利用外资的整个过程来 看, 其外债利用的经济绩效要远大于其负面影响。
进行
韩国工业化所需资金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利用国 外贷款来解决的,特别是利用国外贷款发展了重化 工业。重化工业的发展实现了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 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升级,使韩国经济获得了可持续 发展的动力。韩国的相当一部分外国贷款采取了技 术转让方式, 据统计, 韩国技术引进的2 一 0 0 3%是 通过外资企业带来的,那些没有技术引进合同的外 资企业也都通过它们的经营、销售等把经营管理技 术带进了韩国,外资成为韩国引进先进技术的主要 渠道之一,大批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在较短的时间 内改变了韩国的工业技术的落后状况。 在韩国工业化过程中,外资的贡献主要表现为 外资与产业结构的相融。而外资与产业结构的相融 取决于三个因素: 一是有效率的强政府干预。 韩国政 府通过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 , 使工业化各阶段的主 导产业明确且相互衔接紧密。二是以利用对外借款 为主, 外国直接投资为辅的外资政策。 由于对外借款 使用的自主性, 使其投向服从、 服务于韩国工业化各 阶段主导产业的创建与发展 ,这也是外资与产业结 构相融的主要表现。 此外, 利用直接投资为辅的外资
根据本国产业政策而调整投资导向,鼓励外资进人 部分行业, 限制进人其他行业。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人口众多, 且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所以, 在改革开放 初期 ,为了避免改革开放的步伐过大而使整个国民 经济不适应, 我国采取“ 先局部试验, 再推向全国” 的 改革开放策略。 在引进外资上, 我国也是先在经济特
论如何利用外资调整我国产业结构

服务业在 同一领域 的竞争 , 争 的结 果则 是该行 业 的 业 尤其是制造 业部 门 , 第一产 业 和第三 产 业 的投 资 竞 对
不断发 展 , 从而提升 了我 国服 务业 的水平 。 12 不利的影响 .
比重偏低 。而 国 内的非 国有 经 济 由于 受 到 政 策和 自 有 资本 的限制 , 只能 投资 于 风 险相 对 较小 、 个 项 也 单
外 资的大量 涌人 无 疑 给我 国 的 产业 结构 变 动 带 目需求资金 不 大 、 较快 产 生 收益 的制 造业 。这 样 , 能 来 了一些 有利的影响 , 但外 资 在我 国各行 业 的投资 额 外 商直接投 资与 国内非 国有经 济 的发展 趋 势一样 , 加 并不均 衡 , 由此也带来 了很 多不利 的影 响 。
国较 低的劳动 力费用 、 富 的 自然 资源 和 巨大的城 乡 丰 空 间都为跨 国公 司将制 造业 向我 国转 移 提供 了有 利
1 外商投资给我 国产 业结构变动带来的影响
1 1 有利 的影晌 .
1 1 1 提 高 了我 国制造业 的产业集 中度 . . 条 件 。但是 电力 、 气 、 等重 要 的“ 颈行 业 ” 煤 水 瓶 吸引 跨 国公司在 我 国的 投 资项 目的规 模 远远 超 过 我 外 资严重不 足 , 比重 始终 在 2 徘徊 。采 掘业 和建 其 % 国国内同类 企业 , 占据我 国企 业规模 排 名 的前 几名 位 筑 业吸 引外 资 的金 额 也较 低 , 比重 整 体 呈 下 降趋 势 , 置, 因此能够显著提 高所在行业 的生 产集 中度 。 至 20 0 6年 已降至 07% 。而外商对 地质勘 探与 水利 .3
了服务业在 国民经济 中的 比重 , 调整 了我 国的产 业结 业 ,0 6年达 到 4 .2亿 美元 , 6 6 % , 20 22 占 .9 且金额 和 比 构 。另一方 面 , 外资服务业 以其 优质 的服 务产 品和高 重总体 呈上升趋 势 。其他 的行 业如基 础 设施 、 交通运 质量 的服务态 度赢得 了国内消 费者 的青 睐 , 也给 国内 输 、 邮电通讯等 吸引外 资的金 额和 比重 均较小 。 同行做 出示 范 。同时 , 资投 资服务 业还 加剧 了 国内 外 综 上所述 , 外商对我 国 的直 接投 资集 中于第二 产
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第八次全国商务统计论文评选活动征文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呼和浩特商务局外资科呼斯勒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摘要:本文介绍了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新趋势及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分析了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形势,提出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投资,利用外资,创新,优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这两个创新,是在我国抓住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已连续16年位列发展中国家吸收外资的首位,正在成长为新兴的对外投资大国的基础上,对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
一、国际投资发展的新特点资本的国际流动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
在生产要素的流动中,最灵活、规模最大、作用最大的是资本流动,即国际投资。
商品和服务国际流动形成了世界市场,而国际资本流动形成了世界生产,从而使生产方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资本的国际流动能极大地促进生产要素跨国界优化组合,使生产要素在更高水平上得以配置。
从国际看,间接投资已经超过直接投资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导形式,特别是并购已成为当前跨国投资的新形式。
(一)发达国家仍是引资的主力。
国际投资流量很多,钱都流到了发达国家。
以2006年为例,发达国家吸收的外资增长了40%,国际投资吸收美国是第一名,达1700亿,英国第二,第三名是法国,第四名是中国,全部资金流量的不到 40%流入发展中国家。
所以说,不是有钱的地方往没钱的地方流,是有钱的地方往有钱的地方流。
发达国家既是外资的提供者,又是外资的吸收者, 2006年发达国家提供的外国直接投资占总流量的80%,且其中一半来自欧盟。
过去人们总认为钱多的地方往钱少的地方流,而实际上往往是跨国公司多的国家互相流动,流出的多也吸收的多。
(二)服务业国际投资上升较快。
近20年来,全球跨国公司投资更多面向服务业,其比重在不断上升。
到21世纪初,服务业国际投资的流量已从50%上升到60%,特别是以服务外包为主要形式的跨国公司和跨国转移,成为服务业跨国投资的重要形式。
2024年外资利用工作总结(2篇)

2024年外资利用工作总结一、背景介绍____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外资利用工作的重要之年。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外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了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吸引和利用外资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对____年外资利用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其成效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成果总结____年,我国外资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一是外资吸引量大幅增长。
随着我国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经济的高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看好我国的发展潜力,在我国投入资金。
据统计,____年全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达到了历史新高,并且外资流入的行业和领域也更加广泛,涵盖了制造业、服务业、高新技术等多个领域。
二是外资结构优化。
____年,我国在吸引外资时注重引进高质量的外资企业和项目,通过优惠政策和创新服务,吸引了一批优质外资企业进入我国市场。
这些企业在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带来了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理念,推动了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是外资利用效益提升。
通过引进外资,我国不仅得到了资金的支持,还获得了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支持。
这些外资的注入促进了我国相关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高了产业链的竞争力和附加值,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四是外资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
通过与外资企业的合作,我国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品牌推广等方面得到了提升。
外资企业带来的先进管理理念和创新模式,有效地推动了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推动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三、存在的问题尽管____年外资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一是外资结构仍不够优化。
虽然外资流入的行业和领域有所扩大,但仍存在一些传统产业过度依赖外资的问题,而高新技术领域的外资流入相对较少。
这意味着我国在吸引外资时仍需进一步提高战略眼光,注重引进高质量的外资企业和项目。
二是外资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中韩经济发展政策的对比

中韩经济发展政策的对比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推进和经济竞争的加剧,各国纷纷采取各种经济政策来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
作为亚洲地区的两个重要经济体,中国和韩国在经济发展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本文将从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调整、贸易政策等几个方面对中韩两国的经济发展政策进行对比分析。
一、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和韩国在经济发展模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采取了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出口促进内需,推动出口商品的生产和制造,并借此增加了大量的出口收入。
而韩国则在上世纪80年代从从输入导向型模式向出口导向型模式转变。
通过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出口业务,韩国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起飞。
这两种不同的模式在不同阶段都为两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和韩国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亦存在一定差异。
中国目前正致力于实现由传统制造业向高技术产业的转型升级。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鼓励科技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与此同时,韩国在制造业上的比重较高,主要以电子、汽车、半导体等高附加值产业为主导。
韩国政府也积极推动科技创新、研发投资和人才培养,以保持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优势。
三、贸易政策中国和韩国都重视贸易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中国长期以来实施了开放政策,鼓励外商投资,降低贸易壁垒,积极参与全球贸易体系。
中国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推动贸易便利化、加强与国际经济组织的合作等多种方式,积极扩大对外贸易,提升全球贸易地位。
与此相比,韩国更加依赖出口,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和推动贸易便利化来促进对外贸易。
韩国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政策,以保护本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总结综上所述,中国和韩国在经济发展政策方面有许多共同点,也有许多不同点。
两国在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调整、贸易政策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这些政策不仅推动了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利用外资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

专稿
我国利用外资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
一
!!!!!!!!!!!!!!!!!!!
2011 年,我国实际利 用外资再创新高,并在我 国经济结构调整中正在发 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具体 表现在三个“增长较快”: 服务业利用外资增长较 快;中西部地区利用外资 较快;亚州地区对华投资 较快。
外 资 78.36 亿 美 元 , 同 比 增 长
2011 年我国吸收外资的总特 14.26%,占全国总额的 6.75%。西
点是:从产业结构看,服务业成为 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 115.71 亿美
利用外资的新热点;从区域结构 元 ,同 比 增 长 28.24% ,占 全 国 总
看,中西部地区成为利用外资的新 额的 9.97%。东部地区实际利用
增长点;从投向结构看,90 家国家 外 资 966.04 亿 美 元 , 同 比 增 长
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利用外资金额 7.51%,占全国总额的 83.27%。
占我国利用外资总额超过了 1/4,
三是从投资来源看,亚洲地区
成为利用外资的新板块。这说明, 对我投资增长较快。亚洲是我国吸
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 收外资增长的主要来源地区,欧美
为更积极地承接国内外产业
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外商投 转移,商务部加紧制定区域利用
资现代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 外资发展规划和政策,组织编制
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环节,严格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学发
限制外商投资“两高一资”及受国 展的指导意见》,配合有关部门开
家宏观调控的行业,加强了对外 展中原经济区、特殊监管区、综合
PRACTICE IN
产业结构

国际
欧盟
韩国
欧盟在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上一直缺乏足够的进取姿态,影响力强大的利益游说机构使欧盟在部分问题 上的决策走向保守化。欧盟成员国在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上的境遇各有不同,法德等欧元区核心国家不仅在经济产 业结构调整上反应迅速,并凭借强大的产业实力保持了融资优势。不过,这种效应对欧盟与欧元区较小的国家实 行产业调整呈现出抑制作用,导致区域内发展差距拉大。
主要任务
பைடு நூலகம்
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国家产业政策的合理引导,实 现资源优化配置。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环节,建立以企 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 再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促进产业协调健康发展。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 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努力扩大就业,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技术革命催生新产业
技术革命、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都对产业结构的升级产生影响,特别是技术革命,往往导致一些新的产业部 门的诞生。按照一般的划分,人类社会经历了四次技术革命。
第一次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纺织机器的发明和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机器工业代替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工厂 手工业,促进了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生产力发生了质的突破。纺织工业的兴起、运输业的跃 进(轮船和火车)、钢铁和机械工业的崛起都是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成果。在农业方面,人们开始用蒸汽泵大量地 灌溉农田,并用它来推动石磨加工农产品,农业生产机械化开始起步。人类的能源结构从以木材为主的转向以煤 炭为主,工业动力由以人力、水力、风力为主演进到以蒸汽动力为主。
最新韩国国有企业的体制及其启示

01
02
03
内部监督
韩国国有企业通常设立内 部审计机构或监察机构, 负责对企业的运营和管理 进行监督。
外部监督
韩国国有企业受到政府、 议会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确保企业行为合法、合规 。
信息披露
韩国国有企业需按照规定 披露财务和业务信息,增 强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
03
韩国国有企业体制的改革
改革的原因和目标
02
韩国国有企业的体制
韩国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
集中管理
韩国国有企业通常采用集中管理 体制,由政府或政府机构负责制 定企业战略、决策和监督执行。
层级结构
韩国国有企业通常具有较为严格 的层级结构,从高层管理到基层 员工,职责分明,层级关系清晰 。
人力资源管理
韩国国有企业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和培训,通过选拔优秀人才、提 供专业培训和激励措施,提升员 工素质和绩效。
通过将部分国有企业转为私有,减少政府 对企业的干预,提高企业经营自主权。
公司治理改革
功能性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引入外部董事和独立审计制度,提高董 事会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管理,针对不同类型 的国有企业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政策支 持,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改革的效果和影响
效果
韩国国有企业体制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管理透明度得到提高,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 。
影响
改革对韩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韩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促进了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同时 ,改革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私有化过程中的腐败问题、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等,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韩国国有企业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中国 国有企业可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
利用外资带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但 合 同外资
1%
。
和 实际 利用 外资 比重 较小
分 别 占累计 吸 引 外 资
19 8 0
一
2 D0 7 年北京市 用外商直接投资项 目 利 数的 业构成图 产
总量 的 2 8 % 和 2 7 %
。
三
、
经历了
.
“
三
”
、
二
”
一
,
到
“
二
、
三
”
一
、
再到
“
三
二
一
、
的产 业 结 构 变 动 过 程
6
改革 开 放 初期 的大约
1
: 。
、
生 产性 服 务业 领域 吸 引外 资 取
北 京 市 三 次产 业历 年 新 设 外资企 业 数情 况
图2
:
北 京市 三 次 产 业历 年 实 际利 用 外 资情 况
第 二 产 业 吸 引 外 资 占据 较 高 比 重
=
,
,
随后
,
随着经
,
形 成了 三 产为主
7
.
二
产为辅的引 资格局
济结构 升 级 和 产业 结 构 调 整 等 多种 因素 的影 响
约 占累计 吸 引 外 资
无 论 什 么 变化
第
一
产业 利 用 外
,
总量 的 5 0 %
、
64%
和
70%
,
。
第二
.
产 业 吸 引 外 资在 个
,
资 无 论 是 项 目数 还 是 投 资 规 模 都 是 比 重 最 低 的 大 多数 的年份 的 比重 都不 足
中韩汽车产业利用外资比较研究

业 ,发展势头强劲 ,速度迅猛 ,并 拉动 相关 制造业 、服 务业健 康 有序 的 发展 。地处 东北亚 的韩 国 ,就 是
个很 好的 例子 。
11 1 调 整政 策 ,汽 车 产 业 结 构 .. 较 为合理 ,产量逐 年 提升
在 19 9 7年 遭 受 亚 洲 金 融 危 机
对外开放 、合 资合 作 的道路 ,取 得
因此 ,比较中韩两国的汽车产业 目
前利 用外 资的模式 ,借 鉴韩 国先 进
点, 达到了 32 4 万辆 ,其中内销达
到 了 12万 辆 ,是过 去 5年 内 的最 6
高水 平 。至 2 0 0 7年 年 底 ,韩 国 汽 车 总产量 已经达 到 了 5 0万 辆 ,占 2 全球 汽车 产量 的 5 6 ,位 居世 界 .% 第 5位 。2 0 0 8年 由 于 受 到 高 油 价 及全 球金 融危机 的 影响 ,韩 国汽车 总 产量稍 微 下降 ,全 年 产 量 3 2 7 8 .
中韩 汽 车 产 业 利 用 外 资 比较 研 究
口 许 俐 俐
摘要 : 利用外资对于发展 中国家而言是至关 重要 的 ,尤其是在 汽车产业 ,外资发挥着不容忽视 的作用 。随着 中国加 入 WT O,外 资大量地拥入 国内市场 ,改变 了国内汽车产业 的发展格局 。本文 以汽车产业链 为主线 ,通过对 中韩两 国汽车 产业 利用外资方面的异同比较 ,指出韩国汽车产业 的快速发展与其合理利用外资是分不开 的,而合理利用外资 的做法对 于中国汽车产业 的发展 具有 重要 的借鉴意 义。
12 1 走合资合作道路 ,大力发 ..
展 汽车 产业 。 中国汽车 产业 的发 展较 于韩 国 来 说起 步较 晚 。改 革开 放 以来 ,中
《韩国产业结构变化》课件

韩国产业结构的主要特点包括高度的外向型、大企业主导、政府强干预以及高度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这些特点对韩国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国产业结构的问题
尽管韩国产业结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过度依赖出口、中小企业发展不足、劳动力市场僵化以及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的不足等。
政府加强经济干预,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推动重化工业的发展。
总结词:重化工业为主导,经济结构调整
CHAPTER
03
韩国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韩国企业面临来自世界各地的激烈竞争,促使产业结构向高附加值、高技术方向发展。
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如贸易自由化、区域经济合作等,对韩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
政府开始重视工业发展,采取进口替代战略,鼓励进口替代产业的发展。
详细描述
总结词:农业为主导,工业起步
韩国在战后的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导,工业基础薄弱。
工业开始起步,但整体经济结构仍然以农业为主。
01
03
02
04
05
详细描述
70年代以后,韩国开始发展重化工业,如钢铁、造船、石油化工等。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重化工业成为主导产业,但同时也面临环境污染、资源瓶颈等问题。
趋势三
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韩国政府通过政策扶持和技术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和智能化将成为韩国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方向,推动各行业的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展望一
绿色经济的发展:韩国政府将加大对绿色经济的投入,推动环保产业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重目标。
中国韩国日本三次产业结构的变迁

国际服务贸易作业组员:题目:搜索劳动行业,三次行业结构等数据验证配第—克拉克定理产业结构理论中,“配第-克拉克定理”表述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经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下面我们将从中日韩三次产业结构的变迁的具体数据来验证此定理。
1.中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迁根据图4—1趋势图分析,不难看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大幅度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稳步上升。
由于受到文革的影响,也出现了若干年份的回调和波动。
大致来看,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可划分五个阶段(见表2.1),离结构类型最高形态"三二一"只差一个发展阶段。
这反映出我国产业结构变化虽有曲折,但总的来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产业结构处于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
与此同时,按从业人员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来衡量,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变化也十分明显。
在此期间,我国的劳动力就业分布是从第一产业大量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流动的,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大幅下降,同时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却大幅上升(见图2.2)。
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由1950年的84%下降到2004年的46.9%,下降了约3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的从业人数比重由1950年的7%上升为2003年的22.5%,上升了15.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的从业人数比重由1950年的9%上升为2004年的30.6%,上升了21.6个百分点。
如果仔细研究这种变动就会发现,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的流动主要出现在1970年以后的工业高速增长期,1985年以后趋于稳定;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的流动则主要出现在1985年以后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期。
从三次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这个角度来看,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970年以前大致为"一三二"型,1970年至1993年为了"一二三"型,其后为"一三二"型,目前离"三二一"发达类型还差两个阶段。
韩国产业结构概述

国内,由于需求弹性和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迫切 需要扩大汽车、船舶、电视机等产品的生产;国外, 由于美国政府在亚洲战略的改变,韩国出于军事抗 衡的需要也迫切要求建立国防工业。这一时期,产 业政策从鼓励出口转向优先发展重化工业。韩国在 发展钢铁、机械、石油化工和造船等产业的同时, 还重视电子机械、家用电器、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 的形成和技术进步。这些产业不仅为韩国经济高速 增长奠定了基础,而且使其进入重化工业结构高级 化阶段。
从工业内部结构来看,1980年,韩国重工业比重首次超过 轻工业。在轻工业中,食品加工工业下降幅度最大,重化 工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金属和机械工业。90年代,韩国 选择了20种产业作为今后重点扶植的出口产业,其中以微 电子、稀有材料、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为基础,以机械、 电子和汽车工业为主导,发展未来产业。到2000年,韩国 形成了以电子、机械、汽车、纤维和食品工业五大产业为 中心的新旧产业相结合的产业格局。在上述20种产业中, 电子产业的发展速度最快,机械和汽车工业分别居于第二、 三位。发展相对缓慢的主要有造船、钢铁、纤维和食品等 传统工业。(见表2)
参考文献:
[1] 马 常 娥 . 韩 国 的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及 其 启 迪 [J]. 世 界 经 济 与 政 治 论 坛 . 2001(02)
[2] 孙慧.产业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增长 ——浙江、韩国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D].苏州大学.2006
[3] 李 俊 . 中 国 与 韩 国 产 业 结 构 演 变 过 程 与 启 示 [J]. 西 北 农 林 科 技 大 学.2008(03)
[4] 韩 秋 . 韩 国 产 业 结 构 转 换 中 的 动 态 比 较 优 势 [J]. 黑 龙 江 社 会 科 学 . 2006(0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分析韩国的吸引外资对其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什么作用,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韩国利用外资调整产业结构
韩国是外资利用较成功的国家,其在二战后经过短暂的恢复,在外资的帮助下迅速地提升产业结构,而成为世界上经济较发达的新兴工业化国家。
韩国利用外资提升产业结构、实现工业化的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经济恢复阶段。
这一时期主要是利用外援、恢复经济、发展以消费品进口替代工业为中心的第一次产业结构调整。
在1945—1961年间,韩国共接受外国援助金额31.4亿美元。
利用这些援助。
韩国发展当地急需的非耐用消费品工业,以此为基础,又推行以生产一般消费品的轻工业为中心的进口替代,以及恢复包括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在内的服务业,相应地对产业结构进行了第一次调整。
1960年,三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别占到了37.0%、20.0%和43.0%。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工业化起步阶段,主要以对外借款为主进行以轻纺工业出口导向战略为中心的第二次产业结构调整。
韩国自1962年引入第一笔57.5万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之后,便启用了这一利用外资的通道。
韩国利用外资,结合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轻纺工业,如纺织、服装、塑料制鞋、玩具、食品、杂货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也开始积极发展化工、民用机械、钢铁、汽车和耐用消费品等进口替代型重化学工业。
经过“一五”、“二五”两个五年计划的发展,韩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三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别占到了28.9%、22.8%和48.3%。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工业化起飞阶段,以对外借款为主,外国直接投资为辅推行以重化学工业化战略为中心的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
20世纪70年代是韩国执行第三、四个经济开发五年计划的重要时期,也是韩国大规模引进外国资本,促进重化工业建设的高峰时期。
这一时期鼓励电子、机械、钢铁、金属、石化等重化工业及电力开发、人力开发、技术开发、国防工业等方面的外资引进与技术引进。
l977—l984年间共引进外国直接投资l2.45亿美元,年均投资额在1亿美元以上;1962—1984年间,引进商业借款146.59亿美元。
经过“三五”、“四五”两个五年计划后,韩国产业结构得到了第三次调整。
第一产业占GDP
的比重进一步下降到1981年的19.6%,第二产业上升到31.3%,第三产业也上升到1981年的49.1%。
由于韩国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国际经济增长缓慢的环境下推行重化学工业化发展战略,取得了GNP年均增长8.4%的经济成就,从而被誉为“汉江奇迹”。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成熟阶段,对外借款仍占主导地位,但直接投资应用力度明显加大,实施以技术立国和经济稳定增长战略为中心的第四次产业结构调整。
1980—1989年间,韩国共引进借款237亿美元,直接投资在外资引进额中所占的比重也急剧上升,一直保持在60%左右。
外资在韩国20世纪80
年代的经济调整与产业结构转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到90年代初,韩国的产业结构已接近发达工业化国家的水平。
1991年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下降到8.5%,第二产业的比重降为29.2%,第三产业比重则上升为62.3%。
第五阶段:20世纪90年代由工业化成熟阶段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时期。
20
世纪90年代是韩国执行“经济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92—1996)和“新经济百日计划”(1993.3.22~6.30)与“新经济五年计划”(1993—1998)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韩国外资政策的核心是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促进产业技术进步。
韩国将其产业政策的目标定为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倾斜,由于其国内的研究开发能力有限,引进外国的专利技术又缺乏尖端性,所以选择通过外国直接投资的渠道来引进先进技术,促进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