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知识点汇总
雷达知识点总结
![雷达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38d3345c850ad02de80413e.png)
雷达知识点总结1.雷达的工作原理1 雷达测距原理超高频无线电波在空间传播具有等速、直线传播的特性,并且遇到物标有良好的反射现象。
用发射机产生高频无线电脉冲波,用天线向外发射和接收无线电脉冲波,用显示器进行计时、计算、显示物标的距离,并用触发电路产生的触发脉冲使它们同步工作。
2 雷达测方位原理(1)利用超高频无线电波的空间直线传播;(2)雷达天线是一种定向型天线;(3)用方位扫描系统把天线的瞬时位置随时准确地送到显示器,使荧光屏上的扫描线和天线同步旋转,于是物标回波也就按它的实际方位显示在荧光屏上。
雷达基本组成(1)触发电路(Trigger Circuit)(2)作用:每隔一定的时间产生一个作用时间很短的尖脉冲(触发脉冲),分别送到发射机、接收机和显示器,使它们同步工作。
(3)(4)发射机(Transmitter)(5)作用:在触发脉冲的控制下产生一个具有一定宽度的大功率高频的脉冲信号(射频脉冲),经波导馈线送入天线向外发射。
参数:X波段:9300MHz—9500MHz (波长3cm)S波段:2900MHz—3100MHz (波长10cm)(6)天线(Scanner; Antenna)(7)作用:把发射机经波导馈线送来的射频脉冲的能量聚成细束朝一个方向发射出去,同时只接收从该方向的物标反射的回波,并再经波导馈线送入接收机。
参数:顺时针匀速旋转,转速:15—30r/min(8)(9)接收机(Receiver)作用:将天线接收到的超高频回波信号放大,变频(变成中频)后,再放大、检波,变成显示器可以显示的视频回波信号。
(5)收发开关(T-R Switch)作用:在发射时自动关闭接收机入口,让大功率射频脉冲只送到天线向外辐射而不进入接收机;在发射结束后,能自动接通接收机通路让微弱的回波信号顺利进入接收机,同时关闭发射机通路。
(6)显示器(Display)作用:传统的PPI显示器在触发脉冲的控制下产生一条径向的距离扫描线,用来计时、计算物标回波的距离,同时这条扫描线由方位扫描系统带动天线同步旋转。
幼儿雷达知识点总结
![幼儿雷达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9e4e6c4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08.png)
幼儿雷达知识点总结雷达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来探测目标的技术。
雷达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航空、气象和地质勘探等领域。
对于幼儿来说,了解雷达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可以增加他们对科技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将介绍幼儿雷达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一、雷达的基本概念1. 雷达的定义雷达全称为“射电探测和测距装置”,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来探测目标的技术装置。
它可以在不受天气和光线影响的情况下,对目标进行远距离探测和测距。
2. 雷达的分类根据不同的用途和工作原理,雷达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雷达包括军事雷达、民用航空雷达、气象雷达和地质雷达等。
3. 雷达的组成部分雷达主要由发射器、接收器、天线和信号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
发射器产生并发射无线电波,接收器接收被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天线用来发射和接收信号,信号处理系统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
二、雷达的工作原理1. 无线电波的特点雷达利用无线电波来探测目标,无线电波是一种电磁波,它具有频率和波长的特点。
不同频率的无线电波在空间中传播的方式也会不同。
2. 发射与接收雷达首先通过发射器产生一束无线电波,然后用天线将无线电波发射出去。
当无线电波遇到目标时,部分波被目标反射回来,雷达的接收器接收到被反射回来的波。
3. 测距原理通过计算发射出去的无线电波与接收到的反射波之间的时间差,就可以计算出目标的距离。
利用无线电波在空间中传播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精确测量目标的距离。
4. 目标识别除了测距之外,雷达还可以通过分析接收到的信号,识别目标的大小、形状和运动状态等信息。
利用这些信息,可以判断目标的性质和位置。
三、雷达的应用1. 军事领域军事雷达是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武器之一。
它可以用来监测敌方的空中、海上和地面目标,进行远程侦察和导弹引导等任务。
2. 民用航空民用航空雷达主要用于飞行管制和空中交通管理。
它可以监测飞机的位置和高度,确保飞机之间的安全距离,避免空中碰撞。
3. 气象预报气象雷达可以用来监测大气中的降水、风暴和龙卷风等天气现象,及时预警并发布相关警报,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海面雷达知识点总结
![海面雷达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956b355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1d.png)
海面雷达知识点总结海面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信号传输和接收的设备,用于探测和监测海面上的船只、航标和其他物体。
它在海洋航行、渔业、海上天气监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了解海面雷达的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它的原理和功能,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海面雷达设备。
本文将对海面雷达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包括原理、技术特点、应用领域等内容。
一、海面雷达的原理及工作方式1. 海面雷达的原理海面雷达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测距的设备。
其工作原理是发射一束电磁波并接收由目标物体反射回来的信号,通过测量信号的回波时间和强度来确定目标的距离、方向和速度。
海面雷达所使用的电磁波通常是微波,其频率范围在几百兆赫兹到几千兆赫兹之间。
2. 海面雷达的工作方式当海面雷达接收到目标物体反射的信号时,通过分析该信号的回波时间和强度,可以确定目标物体的距离、方向和速度。
海面雷达通常可以通过调整发射和接收的频率、功率和天线方向来实现不同范围和分辨率的探测。
在船舶上使用的海面雷达通常还配备有显示屏和声音报警系统,以便操作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危险情况。
二、海面雷达的技术特点1. 高频率、短波长海面雷达所使用的电磁波通常是高频率、短波长的微波,这使得它能够在海面上产生较小的波束扩散角,从而实现较高的探测分辨率和精度。
2. 能够穿透雾霾海面雷达所使用的高频微波能够比较好地穿透雾霾,从而在恶劣天气下依然能够保持较好的探测性能,这使得它在海上的导航和监测中具有更加可靠的应用保障。
3. 信号处理技术海面雷达配备有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能够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复杂的处理和分析,从而实现对海面目标的高效探测和识别。
4. 自动跟踪系统一些先进的海面雷达还配备有自动跟踪系统,能够对目标物体进行自动跟踪,从而提高操纵的便捷性和操作的准确性。
三、海面雷达的应用领域1. 海洋航行海面雷达是船舶上必备的导航设备之一,能够帮助船舶实现对周围海域的快速和准确的监测,从而保障船舶的安全航行。
雷达的知识点总结
![雷达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9ccd649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48.png)
雷达的知识点总结一、雷达的工作原理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发射器发射一定频率的无线电波,当这些电波遇到目标物时,一部分电波被目标物所反射,接收器捕捉这些被反射的电波,并通过信号处理,确定目标物的距离、方向和速度信息。
雷达工作的基本原理包括发射、接收和信号处理三个步骤。
1. 发射:雷达发射器产生并发射一定频率的无线电波,这些电波称为RCS(雷达交会截面)。
2. 接收:当RCS遇到目标物时,一部分电波被目标物所反射,接收器接收并捕捉这些被反射的电波。
3. 信号处理:接收到的被反射的电波通过信号处理系统进行处理,根据信号的时间延迟、频率偏移和振幅变化等信息,确定目标物的距离、方向和速度。
二、雷达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雷达可以分为不同的分类。
1. 按工作频率分类:雷达可以根据工作频率的不同分为X波段雷达、K波段雷达、S波段雷达等,不同频率的雷达适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
2. 按工作方式分类:雷达可以根据工作方式的不同分为连续波雷达和脉冲雷达,连续波雷达适用于测距,脉冲雷达适用于测速和目标分辨。
3. 按应用领域分类:雷达可以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分为军用雷达、民用雷达、航空雷达、舰船雷达等。
三、雷达的应用领域雷达技术在军事、民用航空、舰船航行、天气预报和科学研究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 军事领域:雷达在军事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用于目标探测、追踪和导航,对于战争中的空中防御和攻击具有重要的战术意义。
2. 民用航空:雷达在民用航空领域用于飞行导航、空中交通管制和飞行安全监测,对于航空运输的安全与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3. 舰船航行:雷达在舰船航行中用于目标探测、导航和防御,对于海上安全和航行效率起到关键的作用。
4. 天气预报:气象雷达用于对大气中的降水、风暴和气旋等气象现象进行探测和监测,对于天气预报和自然灾害预警具有重要的作用。
5. 科学研究:雷达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领域,例如地球科学领域的地形测绘和地壳运动监测等。
雷达基础知识
![雷达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318bf83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6.png)
雷达基础知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雷达基础知识。
你说雷达像不像一双超级厉害的电子眼呀!它就静静地待在那儿,却能敏锐地捕捉到各种信息。
想象一下,在广阔的天空中或者茫茫大海上,雷达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小卫士,时刻警惕着周围的一切。
雷达的工作原理其实挺有趣的。
它会发出一种特殊的电波,就像我们扔出一个球一样,然后等着这个电波碰到东西反弹回来。
这反弹回来的电波就会告诉雷达好多信息呢,比如目标的位置、速度、方向等等。
这多神奇啊!咱们生活中可到处都有雷达的影子呢!飞机飞行靠它指引方向,轮船航行靠它避开危险,就连天气预报也得靠它来收集数据。
没有雷达,那可真是不敢想象啊!你看那飞机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可不得感谢雷达给它指的路呀!要是没有雷达,飞机不就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啦?还有那些在海上航行的轮船,要是没有雷达及时发现暗礁啥的,那不是很容易就触礁了嘛!雷达的种类也不少呢。
有那种能探测很远很远的远程雷达,就像一个千里眼;还有能探测得特别精细的高精度雷达,就像一个放大镜。
每种雷达都有自己独特的用处,都在为我们的生活默默贡献着。
而且,雷达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啊!以前的雷达可能比较笨重,功能也没那么强大,可现在呢,越来越小巧,越来越智能啦!这就好比手机一样,以前的手机多大个呀,现在不都变得小小的,功能还特别多嘛。
我们真应该好好珍惜这些科技成果呀!想想看,如果没有雷达,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是不是会变得很不方便,很不安全呢?所以呀,我们要感谢那些发明雷达的科学家们,是他们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总之,雷达这东西可太重要啦!它就像我们生活中的隐形守护者,默默地守护着我们的安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我们可得好好了解它,爱护它呀!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雷达知识点总结
![雷达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36dc99a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b.png)
雷达知识点总结一、雷达的基本原理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设备,其工作原理基于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
雷达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 无线电波的发射雷达发射机产生高频的无线电波,并将这些无线电波转化为一束射向待测目标的电磁波。
雷达发射机工作时,关键是通过天线把电能转换成电磁波,并辐射出去。
2. 无线电波的传播和反射发射出的无线电波在空间中传播,当遇到目标时部分被目标表面反射回来,这些反射回来的波被雷达的接收天线接收到。
3. 无线电波的接收和处理接收天线捕捉到反射回来的波,雷达接收机将这些波进行放大、滤波、解调处理,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4. 目标信息的测量和分析通过分析接收到的信号的时间延迟、频率变化等信息,雷达系统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速度、方位角等参数。
5. 显示和报警最后,雷达系统将分析得到的目标信息显示在操作员的监视屏幕上,同时进行报警和跟踪。
以上就是雷达基本的工作原理,根据这些原理,雷达系统可以实现对目标的探测和识别。
二、雷达的工作方式雷达可以根据工作方式的不同分为主动雷达和被动雷达两种类型。
1. 主动雷达主动雷达是指雷达发射机和接收机分开的雷达系统,发射机发射的信号由发送天线发射出去,接收机则由接收天线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该方式下,雷达系统不需要等待传感器的使用权就能发射信号和接收目标信息。
2. 被动雷达被动雷达是指发射机和接收机是同一部分,这种雷达系统利用目标本身辐射的电磁波进行探测,通常是利用目标自身的雷达反射特性进行探测。
雷达的工作方式直接影响着其使用场景、性能和应用对象。
三、雷达系统的组成雷达系统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 发射和接收天线:发射和接收天线是雷达系统的核心部件,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
2. 雷达发射机:雷达发射机负责产生和放大载频的高频信号,并将其送到发射天线。
3. 雷达接收机:雷达接收机负责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并进行放大、解调、滤波等处理。
雷达原理知识点
![雷达原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53fe4a876eeaeaad0f33038.png)
雷达的(radar)概念:无线电探测和测距。
雷达的原理:利用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现象来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位置的。
雷达的组成:天线:向确定的方向发射和接收特定频段的电磁波1.收发开关:发射状态将发射机输出功率接到天线,保护接收机输入端接受状态将天线接收信号接到接收机,防止发射机旁路信号2.发射机:在特定的时间、以特定的频率和相位产生大功率电磁波3.接收机:放大微弱的回波信号,解调目标信息4.激励器/同步器:产生和供给收发信号共同的时间、频率、天线指向基准5.显示器/操作员:显示目标信息和雷达的工作状态,配合人工操作。
单级震荡发射机的特点:优点:简单,低廉,高效;缺点:频率不稳,相位随机,不能复杂调制主震放大式发射机组成及特点:1.基准振荡器:保证频率、重频、脉宽,2.锁相振荡器:提供相位(稳定性、一致性很高) 3.放大链:固态+行波管放大链,固态+行波管+速调管(前向波管)放大链等优点:频率稳定、准确,相位稳定,能够复杂调制缺点:复杂,昂贵,效率较低脉冲调制器的组成:1.直流电源:提供充足、稳定的直流能量,满足工作要求;2.充电元件:将直流能量及时传递给储能元件3.储能元件:在开关截止时保存充电能量,在开关导通时释放保存的能量4.调制开关:刚性在输入脉冲的作用下,脉冲期间导通,间歇期间截止软性在输入触发的作用下,导通释放能量,放尽后自然截止5.耦合元件:将高压、大电流脉冲作用到射频负载上(原理图另附)噪声系数定义:接收机输入端信号噪声功率比与输出端信号噪声功率比的比值及:雷达终端显示器根据完成的任务可分为: 距离显示器、平面显示器、高度显示器、情况显示器和综合显示器、光栅扫描显示器等。
检测性能由发现概率和虚警概率描述:发现概率越大说明发现目标的可能性越大;虚警概率越小说明错误目标的可能性越大;在虚警概率不超过某个允许值的条件下,发现概率越大越好虚警:没有信号时,输出的电平超过门限被认为是信号的事件。
波导损耗:波导损耗与波导制造的材料、工艺、传输系统工作状态以及工作波长等因素有关, 通常情况下, 工作波长越短, 损耗越大。
雷达基础知识
![雷达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4c50d804afe04a1b071def3.png)
分分层层
积积累累
判判定定
输出
雷达检测
• 发现概率
– 有目标存在,检测器判定有目标,这种事件发生的概率,用Pd 表 示。
• 虚警概率
– 没有目标只有噪声存在,检测器也判定有目标,这种错误事件发生 的概率,用PN 表示。
N
∑tk
PN
=
k =1 N
∑ Tk
k =1
雷达检测
• 发现概率Pd与虚警概率PN和信噪比的关系
内容提要
• 雷达是什么 • 雷达的特点和功能 • 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 • 基本单元 • 雷达波段 • 雷达的分类 • 雷达检测
什么是雷达
• 雷达是利用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应答或 自身的辐射以发现目标的多种电子设备所 构成的一个整体。
– 一次雷达
• 利用目标电磁波的反射而发现目标的雷达 • 一次雷达是使用得最多的一种雷达
• 常用警戒雷达的作用距离约为500km。 •对洲际导弹的预警雷达,作用距离要求达到
5000km。
– 能够测量目标的距离和方位,测量的精度要 求不高。
雷达的分类
• 指挥引导雷达
– 引导飞机去执行任务。 – 要求雷达能精确地测量目标的距离、方位和高
度,并能进行必要的引导计算。 – 作用距离比警戒雷达要短一些,一般在200-
– 二次雷达
• 通过对询问信号的应答而发现目标的雷达
– 被动雷达
• 利用目标自身的电磁辐射来发现目标的雷达
雷达的特点和功能
• 特点
– 作用距离远 – 受气象条件的影响不很大
• 功能
– 发现目标 – 测量目标的座标和运动参数 – 识别目标的类型 – 对目标进行跟踪
雷达的基本工作原理
了解雷达的知识点总结
![了解雷达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e6d652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7.png)
了解雷达的知识点总结雷达有很多种类,包括陆基雷达、舰载雷达、空基雷达、对空雷达、对海雷达等。
每种雷达都有其特定的应用领域和技术特点,但它们都是基于相似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构成。
雷达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波的特性,通过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来实现目标探测和测量。
雷达主要由发射器、天线、接收器和信号处理系统组成。
其中,发射器负责发射电磁波,天线用于辐射和接收电磁波,接收器用于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信号处理系统则用于处理接收信号并提取目标信息。
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波的特性,通过发射一束脉冲电磁波并测量其返回的时间和频率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速度。
当发射的电磁波遇到目标时,部分电磁波将被目标反射回来。
雷达接收器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后,可以通过测量信号的时延和频率偏移来计算目标的距离和速度。
这样,雷达可以实现对目标的探测和测量。
雷达的技术构成包括脉冲发射器、脉冲接收器、调制解调器、天线、信号处理系统等。
脉冲发射器用于发射脉冲电磁波,脉冲接收器用于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调制解调器用于调制和解调信号,天线用于辐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处理系统用于处理和分析接收信号。
这些技术构成共同协同工作,实现了雷达的探测、测距、测速等功能。
在雷达的工作过程中,电磁波的特性起着关键作用。
雷达常用的电磁波包括微波和毫米波。
微波频段的电磁波具有较好的穿透能力和抗干扰能力,适合用于远距离目标探测;而毫米波频段的电磁波对大气湿度和流动性更敏感,适合用于近距离目标探测。
通过选择合适的电磁波类型和频段,雷达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实现对目标的有效探测和测量。
雷达的性能指标是评价雷达性能的重要指标。
主要包括雷达探测距离、测角精度、测距精度、测速精度、抗干扰能力等。
这些性能指标直接影响了雷达的实际应用效果和实用价值。
对于不同应用领域的雷达,其性能指标和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雷达在不同的应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功能。
在军事领域,雷达可以实现对空中目标、海上目标和地面目标的探测和追踪,为军事作战和防卫提供重要情报支持。
红外倒车雷达知识点总结
![红外倒车雷达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760225d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9.png)
红外倒车雷达知识点总结一、红外倒车雷达的基本原理红外倒车雷达是一种利用红外线技术进行远距离探测和测距的设备,它主要由传感器、处理器和显示器组成。
传感器负责接收红外线,处理器通过算法计算出目标物体的距离和方向,最后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
红外线传感器是红外倒车雷达的核心部件,它可以发射红外线,并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线。
根据反射回来的红外线的强度和时间来计算目标物体的距离和方向。
处理器则负责接收传感器传来的数据,并通过算法进行处理,最后将结果显示在显示器上。
二、红外倒车雷达的工作原理红外倒车雷达是通过发射红外线并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线来测量目标物体的距离和方向的。
它能够在夜晚和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有效的探测工作。
红外线传感器通过发射红外线,并接收反射回来的红外线,根据反射回来的红外线的强度和时间来计算出目标物体的距离和方向。
红外倒车雷达的传感器通过不同角度的红外线发射和接收,能够实现对目标物体的距离和方向的测量。
处理器通过算法对传感器传输的数据进行处理,最终将结果显示在显示器上。
三、红外倒车雷达的优点1.红外倒车雷达能够实现对目标物体的远距离探测和测距,提高了驾驶人员对后方情况的感知能力,有效降低了倒车事故的发生概率。
2.红外倒车雷达能够在夜晚和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有效的探测工作,提高了倒车安全性能。
3.红外倒车雷达能够全方位进行探测,实现了对不同角度的目标物体的探测和测距。
4.红外倒车雷达能够通过显示器直观的显示检测结果,方便驾驶人员进行判断和操作,提高了驾驶安全性。
四、红外倒车雷达的应用领域红外倒车雷达主要应用于汽车和各种机动车辆上,用于进行倒车辅助和安全防护。
随着汽车的普及,红外倒车雷达已经成为了汽车上的一个重要的辅助设备,对于提高驾驶安全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红外倒车雷达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无人机和机器人方面,用于进行远距离探测和测距,实现对目标物体的控制和操作。
五、红外倒车雷达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红外倒车雷达技术也在不断的创新和进步。
设计雷达需要哪些知识点
![设计雷达需要哪些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456d28a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74.png)
设计雷达需要哪些知识点设计雷达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雷达是一种用于探测、跟踪和定位目标的电磁波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气象和民用领域。
设计雷达需要掌握多个知识点,包括电磁波、信号处理、天线设计等。
以下将详细介绍雷达设计所需的各个知识点。
1. 电磁波原理雷达工作的基础是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设计雷达时需要了解电磁波的属性、传播特性和相应的数学模型。
了解电磁波与物体的相互作用,包括传播、散射、反射等现象。
2. 信号处理雷达接收到的回波信号需要通过信号处理进行分析和处理。
设计雷达时需要了解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滤波、调制解调等技术。
熟悉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和相关软件工具。
3. 天线设计天线是雷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雷达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设计雷达时需要了解天线的工作原理、辐射特性、阵列构成和天线参数优化等知识。
熟悉使用天线仿真软件进行天线设计和性能评估。
4. 信号传输与调制雷达信号传输一般采用调制解调技术,将基带信号调制到特定频率范围内进行传输。
设计雷达时需要了解调制技术、调制信号的特点和传输损耗等相关知识。
5. 频率与功率管理雷达工作频率和功率管理是设计雷达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需要了解频率分配、功率控制、功率放大器设计和射频链路设计等相关知识。
6. 干扰与抗干扰技术雷达工作环境复杂,存在多种干扰源。
设计雷达需要了解常见的干扰类型、干扰特性和抗干扰技术。
熟悉干扰源定位、抗干扰算法和信号处理方法。
7. 数据融合与目标识别雷达接收到的回波信号需要进行数据融合和目标识别。
设计雷达需要了解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目标识别方法和模式分类等知识。
8. 仿真与测试雷达设计需要进行仿真和实验验证。
需要熟练掌握雷达仿真软件和实验设备,了解合理的测试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
综上所述,设计雷达需要掌握多个知识点,包括电磁波原理、信号处理、天线设计、信号传输与调制、频率与功率管理、干扰与抗干扰技术、数据融合与目标识别以及仿真与测试等。
雷达知识点总结口诀
![雷达知识点总结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842ab311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6c.png)
雷达知识点总结口诀一、雷达基础知识1. 雷达由天线、发射/接收器、处理设备组成2. 发射的雷达波反射在目标上,接收后进行信号处理3. 雷达可以探测目标的距离、方向和速度4. 雷达常用的频段包括X波段、Ku波段、Ka波段等二、雷达工作原理1. 发射端发射雷达波,遇到目标反射回来2. 接收端接收反射信号,并进行处理3. 通过处理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速度和性质4. 雷达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快,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目标信息三、雷达探测目标1. 雷达可以通过测量返回信号的时间来求解目标与雷达的距离2. 通过探测目标的多次位置变化可以确定目标的速度3. 雷达可以通过脉冲状波、连续波和脉冲多普勒等技术来识别目标4. 雷达可以分为二维雷达和三维雷达,分别可以获取目标的距离和方向以及高度信息四、雷达应用领域1. 军事领域:用于探测敌方飞机、舰船和导弹2. 气象领域:用于探测气象条件和气候变化3. 交通领域:用于飞机、船舶和车辆导航和碰撞预警4. 地质勘探领域:用于勘探地下资源和地质条件五、雷达系统的性能参数1. 探测能力:用于衡量雷达对目标探测的能力2. 定位精度:用于衡量雷达对目标位置测量的准确性3. 信噪比:用于衡量雷达接收信号的清晰度和稳定性4. 工作距离:用于衡量雷达最大工作距离六、雷达系统的优化1. 天线设计:优化天线结构可以提高雷达灵敏度和分辨率2. 信号处理:优化信号处理算法可以提高雷达的探测精度3. 发射功率:增加雷达的发射功率可以提高工作距离和穿透能力4. 频率选择:选择合适的频率可以提高对不同目标的探测性能七、雷达的发展方向1. 多普勒雷达:用于探测目标的速度和运动状态2. 目标识别雷达:用于识别目标的类型和特征3. 三维雷达:用于获取目标的高度信息4. 合成孔径雷达:用于提高雷达对地面目标的分辨能力八、雷达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1. 天线故障:检查天线结构和调整天线方向2. 信号处理故障:检查接收器和处理设备的连接和设置3. 发射故障:检查发射器的状态和发射功率4. 系统故障:检查雷达系统的连接和通讯状况总结口诀:雷达探测目标速度距离,多普勒频率增强识别。
船舶雷达知识点总结图表
![船舶雷达知识点总结图表](https://img.taocdn.com/s3/m/0e58b868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1b.png)
船舶雷达是一种用于船舶导航和安全的重要设备。
它通过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来探测周围环境,帮助船舶避免障碍物、识别其他船只并保持安全距离。
船舶雷达的使用对于船舶的航行至关重要,因此船员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来正确操作雷达。
下面将对船舶雷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雷达的工作原理、常见的雷达显示和功能、雷达的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
一、雷达的工作原理1. 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雷达通过发射一定频率的电磁波,然后接收并分析被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来探测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 雷达回波的处理雷达系统会对接收到的回波信号进行处理,包括计算目标的距离、方位和速度,并在雷达显示器上显示出来。
3. 雷达的波束和分辨率雷达发射的电磁波是由天线发射出去的,形成一个类似于手电筒光束的范围,被称为“波束”。
雷达的分辨率取决于波束的宽度,波束越窄,分辨率越高。
二、雷达的显示和功能1. 雷达的显示器雷达显示器通常是采用脉冲波形显示,用于显示探测到的目标物体的位置、距离和方位。
2. 雷达的操作控制雷达设备通常有一系列的操作控制,包括调整雷达的灵敏度、增益、对比度等参数,以获得更清晰的目标显示。
3. ARPA和AIS功能一些先进的雷达设备具有自动雷达目标追踪(ARPA)和自动识别系统(AIS)的功能,可以自动追踪目标并显示其关键信息。
4. 雷达报警系统雷达设备通常配备有报警系统,能够在发现潜在危险或规避目标时发出声音或视觉警报提示船员。
1. 遵守雷达使用规定船舶雷达的使用需要遵守相关的法规和规定,船员需要熟悉并严格遵守这些规定。
2. 定期维护检查船舶雷达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3. 熟悉目标特征船员需要熟悉各种不同目标的雷达反射特征,以便正确识别和区分目标。
4. 与其他导航设备的配合雷达在船舶导航中通常需要与其他导航设备如GPS、电子海图等配合使用,船员需要掌握这些设备的协调使用方法。
以上是对船舶雷达知识点的总结,船员需要熟悉这些知识,合理使用雷达设备,保障船舶的安全航行。
雷达原理复习提纲大全
![雷达原理复习提纲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4b65076f01dc281e53af092.png)
雷达原理复习提纲大全发射机自激振荡式发射机(电真空)主振放大式发射机(电真空发射机、全固态发射机)单级振荡式发射机:简单、经济、轻便。
主振放大式发射机:频率稳定性高、发射信号相位相参、波形灵活。
雷达数据的录取方式:半自动录取和全自动录取固态发射机的优点:不需要阴极加热、寿命长;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体积小、重量轻:工作频带宽、效率高:系统设计和运用灵活:维护方便,成本较低。
雷达原理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绪论1、雷达概念(Radar):radar的音译,“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 ”的缩写。
原意是“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即用无线电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它们在空间的位置。
2、雷达工作原理:发射机在定时器控制下,产生高频大功率的脉冲串,通过收发开关到达定向天线,以电磁波形式向外辐射。
在天线控制设备的控制下,天线波束按照指定方向在空间扫描,当电磁波照射到目标上,二次散射电磁波的一部分到达雷达天线,经收发开关至接收机,进行放大、混频和检波处理后,送到雷达终端设备,能判断目标的存在、方位、距离、速度等。
3、雷达的任务:利用目标对电磁波的反射来发现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
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雷达的任务不仅仅是测量目标的距离、方位和仰角,而且还包括测量目标的速度,以及从目标回波中获取更多有关目标的信息。
4、从雷达回波中可以提取目标的哪些有用信息,通过什么方式获取这些信息?斜距R : 雷达到目标的直线距离OP。
方位角α: 目标斜距R在水平面上的投影OB与某一起始方向(正北、正南或其它参考方向)在水平面上的夹角。
俯仰角β:斜距R与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OB在铅垂面上的夹角,有时也称为倾角或高低角。
5、雷达工作方式连续波和脉冲波6、雷达测距原理R=(C∆t)/2式中,R为目标到雷达的单程距离,∆t为电磁波往返于目标与雷达之间的时间间隔,C为电磁波的传播速率(3×108米/秒)7、影响雷达性能指标脉冲宽度(窄),天线尺寸(大),波束(窄),方向性。
雷达知识点汇总
![雷达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c71f496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1d.png)
雷达知识点汇总88多普勒天⽓雷达探测的基本原理1.天⽓雷达是探测(降⽔系统)的主要⼿段,是对强对流天⽓(冰雹、⼤风、龙卷和暴洪)进⾏监测和预警的主要⼯具之⼀。
天⽓雷达发射(脉冲)形式的(电磁波)当电磁波脉冲遇到降⽔物质(⾬滴、雪花、冰雹等)时,⼤部分会继续前进,⽽⼀部分能量被降⽔物质向西⾯⼋⽅散射,其中(后向散射)的能量回到雷达天线,被雷达所接收。
根据雷达接收的降⽔系统的(回波)特征可以判别降⽔系统的特性(降⽔强弱)(有⽆冰雹)(龙卷和⼤风等)。
2.在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装备先进的新⼀代 S 波段(10cm)和 C 波段(5cm)多普勒天⽓雷达系统。
沿海地区设(S 波段)雷达,内陆地区设(C 波段)雷达。
3.新⼀代天⽓雷达系统的应⽤主要在于对(灾害性天⽓),特别是与(风害和冰雹)相伴的灾害性天⽓的监测和预警。
它还可以进⾏较⼤范围降⽔的(定量估测),获取(降⽔)和(降⽔云体)的风场结构。
4.新⼀代天⽓雷达系统的性能要求:对(台风)(暴⾬)等⼤范围降⽔天⽓的监测距离应不⼩于(400km)。
对(雹云)、(中⽓旋)等⼩尺度强对流天⽓现象的有效监测和识别距离应⼤于(150km)。
雷达探测能⼒在50km处可探测到的最⼩回波强度应不⼤于(-7dBZ s波段)或(-3dBZ c波段)。
5、新⼀代天⽓雷达的应⽤领域:(对灾害性天⽓的监测和预警)(定量估测⼤范围降⽔) (风场信息)(改善⾼分辨率数值天⽓预报模式的初值场)6.新⼀代天⽓雷达采⽤(全相⼲)体制,共有(7)种型号,其中 S 波段有(3) 种型号,称为SA、SB、SC ,C 波段有(4)种型号,分别为CINRAD-CB、CC、CCJ、CD。
7.新⼀代天⽓雷达的三个主要部分:(雷达数据采集⼦系统RDA)、(雷达产品⽣成⼦系统RPG)和(主⽤户终端⼦系统PUP)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线路)。
RDA 和 RPG 由⼀条(宽带)通讯线路连接,RPG 和 PUP 由⼀条(窄带)通讯线路连接。
雷达原理复习总结
![雷达原理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5dd1a63ccbff121dd3683c6.png)
第一章 绪论(重点)1、雷达的基本概念雷达概念(Radar),雷达的任务是什么,从雷达回波中可以提取目标的哪些有用信息,通过什么方式获取这些信息雷达概念: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 的缩写。
无线电探测和测距,无线电定位。
雷达的任务:雷达检测,目标定位,目标跟踪,目标成像,目标识别。
从雷达回波中可以提取目标的有用信息,获取方式: 目标信息 雷达提取 空间位置 距离 R=Ct/2 回波延时 方位 天线扫描 仰角速度 多普勒频移尺寸和形状 回波延时、多普勒频移2、目标距离的测量测量原理、距离测量分辨率、最大不模糊距离测量原理:通过接收信号的时间延迟进行测距 R=Ct/2 (t:滞后时间) 距离测量分辨率最大不模糊距离3、目标角度的测量角度分辨率角度分辨率:位于同一距离上的两个目标在方位角平面或仰角平面上可被区分的最小角度4、雷达的基本组成哪几个主要部分,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同步设备(Synchronizer):雷达整机工作的频率和时间标准。
发射机(Transmitter):产生大功率射频脉冲。
收发转换开关(Duplexer): 收发共用一副天线必需,完成天线与发射机和接收机连通之间的切换。
天线(Antenna):将发射信号向空间定向辐射,并接收目标回波。
接收机(Receiver):把回波信号放大,检波后用于目标检测、显示或其它雷达信号处理。
显示器(Scope):显示目标回波,指示目标位置。
天线控制(伺服)装置:控制天线波束在空间扫描。
电源第二章 雷达发射机1、雷达发射机的任务雷达发射机的任务:为雷达提供一个载波受到调制的大功率射频信号,经馈线和收发开关由天线辐射出去。
2、雷达发射机的主要质量指标雷达发射机的主要质量指标:工作频率或波段,输出功率,总效率,信号形式,信号稳定度3、雷达发射机的分类雷达发射机的分类:1、按调制方式: ①连续波发射机 ②脉冲发射机2、按工作波段:①短波②米波③分米波④厘米波⑤毫米波3、按产生信号方式 :①单级振荡式 ②主振放大式4、按功率放大使用器件: ①真空管发射机 ②固态发射机4、单级振荡式和主振放大式发射机组成, 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中班雷达知识点总结
![中班雷达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e7b247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3.png)
中班雷达知识点总结
1. 雷达的基本原理
雷达(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通过发射无线电波,利用目标对波束的散射、反射等,观测探测及跟踪空中、水面、地面目标的电磁波感应设备。
雷达系统一般由发射机、天线、接收机、信号处理器和显示设备等组成。
2. 雷达的工作原理
雷达工作时,发射机发送一束无线电波,这些无线电波遇到目标后,一部分被目标反射回来,接收机接收并处理这一反射的信号,并通过信号处理器对信号进行处理。
然后通过显示设备显示出目标的位置、运动状态等信息。
3. 雷达的分类
根据雷达波段可以分为X波段雷达、Ku波段雷达、Ka波段雷达、C波段雷达、S波段雷达、L波段雷达、UHF频段雷达等;按照任务需求可以分为防空探测雷达、火控雷达、导航雷达、地面搜索雷达、舰船搜索雷达、空中搜索雷达等。
4. 雷达的工作频段
雷达的工作频段一般分为S波段、C波段、X波段、Ku波段、Ka波段等。
不同的频段适用于不同的任务需求,比如S波段适用于远距离目标搜索,而X波段适用于小目标探测。
5. 雷达的工作模式
雷达工作时可以采用不同的工作模式,比如搜索模式、跟踪模式、波束锁定模式、跟趋踪模式、多普勒模式等。
6. 雷达的特性
雷达有目标探测距离远、有抗干扰性强、有高精度等特点。
7. 雷达的应用领域
雷达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航空领域、航海领域、气象领域、安防领域等。
8. 雷达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雷达设备将朝着多功能、全天候、全天时、多波段、多模式、高精度、全网互联、智能化等方向发展。
以上是对雷达知识点的梳理总结,希望能对大家了解雷达有所帮助。
雷达知识点总结
![雷达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4ddd84f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54.png)
雷达知识点总结雷达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天文等领域的无线电技术。
它通过发送无线电波并接收其反射回来的信号,来探测目标的位置、距离和速度等信息。
本文将以逐步思考的方式,总结雷达的相关知识点。
1.雷达的基本原理雷达使用无线电波作为探测信号。
当发射器发出无线电波时,它们会以光速传播,并在遇到目标后反射回来。
接收器接收到这些反射信号,并通过分析信号的特征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其他信息。
2.雷达的工作原理雷达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发射、接收和信号处理三个步骤。
首先,发射器产生并发送无线电波。
然后,接收器接收到反射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最后,信号经过处理和分析,得出目标的相关信息。
3.雷达的探测范围和分辨率雷达的探测范围取决于发射功率和接收器的灵敏度。
发射功率越大,接收器灵敏度越高,雷达的探测范围就越广。
而雷达的分辨率则取决于信号的波长和接收器的带宽。
波长越短,带宽越宽,雷达的分辨率就越高。
4.雷达的工作频率雷达的工作频率选择取决于应用场景和目标的性质。
低频雷达适用于长距离探测,但分辨率较低;高频雷达适用于短距离探测,但分辨率较高。
不同频率的雷达在不同场景下有不同的应用。
5.雷达的工作模式雷达的工作模式可以分为连续波(CW)雷达和脉冲雷达两种。
连续波雷达通过持续发送无线电波,来测量目标的距离和速度。
脉冲雷达则以脉冲形式发送无线电波,通过测量回波的时间延迟来确定目标的距离。
6.雷达的应用雷达在军事上广泛应用于目标探测、导航、火控等领域。
在航空领域,雷达用于飞机导航和空中交通管制。
在天文学中,雷达可以用来观测天体和测量宇宙的结构。
7.雷达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雷达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现代雷达越来越小型化、高效化和智能化。
例如,相控阵雷达可以通过调整发射和接收的相位来改变波束的指向,从而实现更精确的目标探测和跟踪。
总结:雷达是一种基于无线电技术的目标探测和测量工具。
它通过发送和接收无线电波来获取目标的位置和其他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8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的基本原理1.天气雷达是探测(降水系统)的主要手段,是对强对流天气(冰雹、大风、龙卷和暴洪)进行监测和预警的主要工具之一。
天气雷达发射(脉冲)形式的(电磁波)当电磁波脉冲遇到降水物质(雨滴、雪花、冰雹等)时,大部分会继续前进,而一部分能量被降水物质向西面八方散射,其中(后向散射)的能量回到雷达天线,被雷达所接收。
根据雷达接收的降水系统的(回波)特征可以判别降水系统的特性(降水强弱)(有无冰雹)(龙卷和大风等)。
2.在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装备先进的新一代 S 波段(10cm)和 C 波段(5cm)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
沿海地区设(S 波段)雷达,内陆地区设(C 波段)雷达。
3.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应用主要在于对(灾害性天气),特别是与(风害和冰雹)相伴的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
它还可以进行较大范围降水的(定量估测),获取(降水)和(降水云体)的风场结构。
4.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性能要求:对(台风)(暴雨)等大范围降水天气的监测距离应不小于(400km)。
对(雹云)、(中气旋)等小尺度强对流天气现象的有效监测和识别距离应大于(150km)。
雷达探测能力在50km处可探测到的最小回波强度应不大于(-7dBZ s波段)或(-3dBZ c波段)。
5、新一代天气雷达的应用领域:(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定量估测大范围降水) (风场信息)(改善高分辨率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初值场)6.新一代天气雷达采用(全相干)体制,共有(7)种型号,其中 S 波段有(3) 种型号,称为SA、SB、SC ,C 波段有(4)种型号,分别为CINRAD-CB、CC、CCJ、CD。
7.新一代天气雷达的三个主要部分:(雷达数据采集子系统RDA)、(雷达产品生成子系统RPG)和(主用户终端子系统PUP)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线路)。
RDA 和 RPG 由一条(宽带)通讯线路连接,RPG 和 PUP 由一条(窄带)通讯线路连接。
由 RDA 的数字化基本数据经过(RPG)中的各种算法生成一系列的产品。
8. RDA 由四个部分构成:(发射机)、(天线)、(接收机)和(信号处理器)。
它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和发射射频脉冲,接收目标物对这些脉冲的散射能量,并通过数字化形成基本数据。
9.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主要采用的体扫模式目前只定义了其中的四个:VCP11: 规定 5 分钟内对 14 个具体仰角的扫描;VCP21:规定 6 分钟内对 9 个具体仰角的扫描;VCP31:规定 10 分钟内对 5 个具体仰角的扫描;使用长脉冲。
VCP32: 规定 10 分钟内对 5 个具体仰角的扫描;使用短脉冲。
10.天气模式有两种:(降水)模式和(晴空)模式。
降水模式使用(VCP11)或(VCP21),晴空模式使用(VCP31)或(VCP32)11.业务运行常用的体扫模式有 VCP11、VCP21 和 VCP31,其中(V CP11)常在强对流风暴出现的情况下使用,而(VCP21)在没有强对流但有显著降水的情况下使用,其他情况下使用(VCP31)。
12.多普勒天气雷达测量的三种基数据是(反射率因子)、(平均径向速度)(谱宽)13.天气雷达有哪些固有的局限性?一是波束中心的高度随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二是波束宽度随距离的增加而展宽,三是静锥区的存在。
前两点使雷达对远距离目标的探测能力降低,而第三点使雷达对非常近的目标物的探测能力受限。
14.气象目标对雷达电磁波的(散射)是雷达探测大气的基础。
15.(了解)后向散射截面:设有一理想的散射体,其截面面积为σ,它能全部接收射到其上的电磁波能量,并全部均匀地向四周散射,若该理想散射体返回雷达天线处的电磁波能流密度,恰好等于同距离上实际散射体返回雷达天线的电磁波能流密度,则该理想散射体的截面面积σ就称为实际散射体的后向散射截面。
16.散射的分类:(瑞利散射)(米散射)瑞利散射:在粒子尺度远小于电磁波波长的情况下,气体分子对可见光的散射属于瑞利散射云滴相对于天气雷达都是瑞利散射,大雨滴对C波段天气雷达属于米散射。
在瑞力散射情况下,球形粒子的后向散射截面与(粒子直径的6次方成正比),(与波长的4次方成反比)。
17.电磁波能量沿传播路径减弱的现象称为衰减。
造成衰减的物理原因,是因为当电磁波投射到气体分子或云雨粒子上时,一部分能量被(散射),另一部分被(吸收)而转变成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使电磁波减弱。
18.大气中折射的种类(五种如图)超折射回波常是一些呈辐辏状排列的短线,超折射形成的气象条件:超折射是因为大气中折射指数 n 随高度迅速减小而造成的,折射指数随高度迅速减小,必须是气温向上递增,同时水汽压向上迅速减小,也就是常说的逆温。
负折射形成的气象条件是湿度随高度增加,温度向上迅速递减。
等效地球半径: 将天气雷达波束曲率“视为”地表曲率时的“地球半径” 标准大气的等效地球半径Rm=(8500km ),是实际地球半径的(4/3倍)19. 雷达主要参数:脉冲宽度τ(μs ):探测脉冲的振荡持续时间,称为脉冲宽度。
由于探测脉冲具有一定的持续时间,因而它在空间也有一定的长度h (h=300 τ (m))。
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使用两种脉冲宽度:短脉冲(1.57μs )和长脉冲(4.71μs ),对应的空间长度分别约为(500m )和(1500m )。
脉冲功率Pt (kW ):雷达发射机发射的探测脉冲的峰值功率,即脉冲持续时间内的功率(650-800kw )脉冲重复频率(PRF ):每秒钟产生的触发脉冲的个数(300—1300Hz ) 脉冲重复周期(PRT ):两个相邻脉冲之间的间隔时间(μs ),PRT=1/PRF天线增益(G):在辐射功率相同的前提下,定向天线的最大辐射方向的能流密度与“各向均匀辐射”的天线的能流密度之比,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s 波段)的天线增益(≥44dB )接收机的灵敏度:雷达接收机具有的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用最小可变功率Pmin 表示,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s 波段)接收机的最小可测灵敏度对于短脉冲是(-107dBm ),长脉冲是(-113dBm )20、单个目标物的雷达方程:Pr=σπλ4322r4PtG )(,单个目标的雷达回波功率与探测距离的四次方成反比。
粒子群的雷达气象方程:=t p ∑单位体积i r h PtG σπθϕλ2222)2(ln 1024(熟悉雷达方程右边各项的意义) (1)脉冲功率 Pt (2)G 天线增益(3)波长λ(4)脉冲长度h (5)θϕ波束宽度(6)离开雷达距离r (7)目标物的后向散射截面∑单位体积i σ21.有效照射深度:在雷达波束方向上,粒子的回波信号能同时返回雷达天线的空间长度为(h/2)。
称为雷达的有效照射深度。
22.天线方向图的示意图:天线方向图上有主辨、旁辨和尾辨。
天线发出能量的绝大部分集中在主辨方向上,主辨是雷达的探测方向。
有一小部分能量在旁辨方向上,有更少的能量在尾辨方向上。
23. 气象目标强度的雷达度量(1)反射率定义:单位体积中云雨粒子后向散射截面的总和,∑=单位体积i ση(单位cm 2/m 3),由于云雨粒子的后向散射截面通常随粒子尺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反射率大说明单位体积中降水粒子的(尺度大)或(数量多)(2)反射率因子定义:单位体积重降水粒子直径(6次方)的总和,∑=单位体积6D Z ,(单位mm 6/m 2),Z 的大小反映了气象目标内部降水粒子的(尺度)和(数密度),Z 只取决于气象目标本身而与雷达参数和距离无关,不同参数的雷达所测得的Z 可以相互比较。
dBZ 是反射率因子的对数表示(dBZ=10*lgZ )24.距离折叠:当目标物位于最大不模糊距离Rmax 以外时,雷达却把目标物显示在 Rmax 以内的某个位置,称为距离折叠。
Rmax=C/(2PRF)。
当发生距离折叠时,雷达所显示的回波未知的(方位角)时正确的,而(距离)是错误的。
产生距离折叠的必要条件:在最大探测距离之外有目标存在。
25.多普勒效应:当接收者或接收器与能量源处于相对运动状态时,能量到达接收者(器)时频率的变化.多普勒效应指出,波源在移向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高,远离接收者时频率变低。
通常约定:如果目标移向雷达,则其速度为负,如果目标远离雷达,则其速度为正.多普勒频率(或频移)f dop =λr V 2-,Vr 是目标沿雷达波束径向的速度, λ是传输的电磁波的波长.雷达识别基础1.对于 SA 和 SB 型雷达,基数据中反射率因子的分辨率为( 1km ×1°),而径向速度和谱宽的分辨率为(0.25km ×1°)。
2.多普勒雷达的两难: 由于最大不模糊距离Rmax 与脉冲重复频率PRF 成反比, 而最大不模糊速度Vmax=4PRF⨯λ与脉冲重复频率PRF 成正比,因此不存在一个单一的脉冲重复频率PRF 能够同时使Rmax 和Vmax 都比较大,这通常称为“多普勒两难”。
因此,多普勒天气雷达使用不同的脉冲重复频率PRF 测量反射率因子和速度数据,用低PRF 测得反射率因子,用高PRF 测速度。
3.雷达所探测的任意目标物的空间位置,可以根据(仰角)(方位角)(目标物距雷达的倾斜距离)求得。
4.降水的反射率因子回波大致分为三类:(积云降水回波),(层状云降水回波)、(积云层状云混合降水回波)。
在常规雷达上,积状云降水回波具有密实的结构,层状云降水回波具有均匀的纹理,积云和层状云混合将会随回波具有絮状的结构。
积状云降水回波反射率因子空间梯度大,强度中心反射率因子通常在(35dBZ)以上,而层状云降水回波反射率因子空间梯度小,反射率因子一般大于(15dBZ)而小于(35dBZ)。
5.零度层亮带产生的原因:(层状云降水回波和层云-积云混合降水回波时候出现)(1).融化效应:冰粒雪花从零度以下降落到零度以上的高度时,开始融化,融化十分之一时,小冰球的后向散射能力就从原来是水球的五分之一变成了十分之九,后向散射能力迅速增加。
(2).碰并效应:由于融化使降水粒子表面变粘,互相碰并增长,粒子后向散射能力与粒子直径的六次方成正比,粒子的增大使得后向散射能力迅速增大。
(3).粒子的下落末速度增大:通过融化和碰并过程,粒子迅速变大,因此在重力作用下降落速度变大,粒子的迅速降落,使得在零度层下面一点的位置降水粒子大大减少。
综合以上三点,在零度层附近会出现一个反射率因子相对大的区域(带)。
6.非降水回波包括:(地物回波)(海浪回波)(昆虫和鸟的回波)(大气折射指数脉动引起的回波)(云的回波)等。
7.多普勒速度受降水质点的(水平运动速度)和(垂直运动速度)的共同影响。
8.用单部雷达探测所得的径向速度解释大范围水平度风场的结构时,应遵守的前提条件:(1)只能用低仰角的PPI径向速度产品(2)假设同一高度上的风场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