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紫千红总是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紫千红总是春

------2012年诗歌鉴赏复习备考思路

宁夏六盘山高中钱冰洁

【作者简介】1997年毕业于宁夏大学。多篇教学论文在校内外获奖、发表。

【内容摘要】语文高考中诗歌鉴赏考点总分11分,能力等级E级,是难点。论文试图从把握意象突破进而抓住感情,从而解决对形象、主旨、内容和技巧的问题解答。

【关键词】诗歌鉴赏、意象、思想感情

先来了解近三年试题构成比较。

1、从体裁上看,2009年涉及绝句4首,律诗8首,词5首,曲2首,没有古体诗;2010年,考查绝句6首,律诗3首,词5首,曲1首,古体诗4首;2011年考查绝句5首,律诗8首,词3首,曲无,古体诗2首。

2、作品出现频率最高的作家是杜甫4首,欧阳修、黄庭坚、陈与义3首,苏轼、司空曙2首。

3、每一年都有一道对比阅读题:2009湖南、2010天津、2011湖北。

4、明确指出分析手法的有虚实(2010广东、2011安徽)、对比、衬托(2010湖北)。

5、考查的意象有折柳(2002全国)、子规(2010江西)、沙鸥(2011重庆)。

6、2011年,试题提问有关情感6题,炼句4题,技巧4题,内容4题,形象4题,语言中风格1题结构5题。其中关于结构、风格是较新考点。湖南卷不设提问,让学生从形象、主旨、感情、语言、技巧、表现手法等角度自主赏析,最具开放性,可以说是从问什么答什

么到想什么答什么的转变。

一、我们看看2011年试题所呈现的样貌。

(一)关于形象的考题

有4道。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形象,必然伴随着诗歌内容、作者主观情感的把握。

(二)关于语言的考题

有天津卷、山东卷、北京卷、湖北卷4卷。

清人吴淇说:“诗有内有外。显于外者曰文曰辞,蕴于内者曰志曰意。”(《六朝诗选定论缘起》)由此可见,语言文字是读者窥视诗词立意的窗户,是中介于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桥梁。因而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文心雕龙·知音》)振叶寻根,剖文析情,是阅读欣赏的第一步。分析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注意体会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进而把握诗人的真实情感。

(三)关于表达技巧

有6卷涉及。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命题涉及最多的内容。有单独考查的,也有结合形象和思想感情来考查的。它主要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构思立意。今年加重了对篇章结构的考查。

(四)关于内容主旨试题

有4道。诗歌的主旨内容是诗歌通过艺术意境传达给读者的感情状态,一般指诗歌画面反映的状况或现象、诗歌寄托的情感等。

(五)关于情感及评价

有6卷。诗歌的情感及评价,指诗人通过诗歌形象表达出的自己的人生志趣或感悟。

二、万紫千红总是春

考纲中虽然考察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鉴赏,但对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仍是考察的重点。而形象、语言、技巧都是围绕感情这个主题的,形式服务于内容。

我们课标卷保持了2007年以来的稳定性,无论是直接明确提问思想感情,还是考察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别的提问都涉及到感情的锤炼,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应该是复习的主要任务。异彩纷呈的试题样式,丰富多彩的考点覆盖一起呈现出思想感情的春天。

学生的答题现实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眼界太窄。学生往往只说一句话就无话可说,或者说了很多还是原意重复。这种浅尝辄止的根本原因一是没有角度,二是思路没有打开,三是不了解诗歌背后深厚的人文背景。所以,我认为复习不是单纯放手,任由学生随意发挥,主要是开阔视野,拓宽思路。

入门时,先教学生画出诗歌中的名词(意象),然后找出明显表现诗人心情的动词或形容词,再结合诗题及注释,诗词的内容也就把握五六成。实践证明,画名词找意象,可以很快把握诗歌内容,有助于解答形象、情感的试题。

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唐诗主情,宋诗主理。唐诗形成明朗、积极、健康向上的感情基调;宋诗主理,用哲理的思索来孕育诗歌形象,诗风开始转变。

从诗歌的本质上说,诗主性情,缘情而发。诗歌缘情而发。抒情性是诗歌的根本特征。诗人情动于衷,感发兴起,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诉诸笔端,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就有了诗。“情”是联系作者和读者的重要纽带。

1、从学生鉴赏能力出发,给学生做简单的归纳,有利于学生梳理。把握作品思想感情首先要知人论世即了解诗歌背后的身世感和现实感。

朱光潜说:文学是一种与人生最密切相关的艺术。比如“咏怀诗”寄托了诗人自身的身世体验,如饥寒、困顿、哀怨、苦恼、不平,诗人将它们化为心声。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

的“小我”。鲁迅认为单凭一时情感写的诗“其实是没有意思的,情随事迁,即味同嚼蜡。要有永久性,需要较多身世感,这是一种持久的、比较深沉的情绪。”(《两地书》)比如李商隐的《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借助身世感我们明白李商隐借柳抒发先荣后悴的感慨。李商隐曾两中进士,两入秘书省,春风得意;后来妻子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回首人生,更似有天壤之别。

现实感就是要关注生存的现实环境。封建专制时代,文人的命运往往与帝王将相的喜怒哀乐、亲疏好恶密切相关。所以说“千古文章凭际遇”。个人的际遇自然引发他们对造成他们命运的社会的强烈关注,成就“大我”的形象。如杜甫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的诗表现的是“大我”的形象,在感叹自身潦倒的同时,更多关切社会、国家的命运,现实感更深厚一些。

诗的世界,是一个现实与身世水乳交融的世界。如果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诗人自我的身世也就是社会现实的缩影。李商隐政治上穷途抑塞,生活上漂泊天涯,他的一生,大体与唐后期四十多年的牛李党争同时,可谓生不逢时,他的悲剧遭遇,从根本上说当然是唐后期整个社会政治现实造成的。杜甫与那个时代的关系就像汪洋里的一条破船,颠沛流离。所以,诗人的思想感情基本可以从这两个层面去把握。学生大体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去表述。

2、文学即人学,人的感情、人的性格、人的命运都够我们探讨。从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中我们看到人世的沧桑,从悲欢离合中我们看到个人命运在时代的波涛中起伏跌宕。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挖掘诗人的思想感情应该是诗歌教学核心主题。诗歌鉴赏的题目越出越丰富,都是围绕情感扩张,开阔视野,还要给学生交一个探究的底。根据题大题小作出深浅安排。比如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诗人悲秋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可以从文学作品的五个背景中寻找情感渊源。

(1)文本背景。诗歌文本是我们鉴赏诗歌的主战场,之所以称为“背景”,是因为我们必须透过文字才能将其中的形象、主题这些浮雕从文本的敲打中凸显出来。诗人的感情就浸透在文本中。

(2)作家背景。作家的思想感情是文学的渊源,特别是诗歌,更是作家性灵的直接抒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人。《锦瑟》身世遭逢如梦如幻,一腔衷情如杜鹃啼血,才而见弃如沧海遗珠,理想幻灭如玉石生烟。最朦胧的诗放到诗人生平这个背景上就映衬得更加清晰了。

(3)时代背景。诗歌与诗人的感情相关,诗人的感情与他的命运相关,而诗人的命运又与他所处的时代相关,只有切时、切地、切人,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感情脉络。《荷塘月色》,时代的阴影笼罩在荷塘之上,一个特定的时代,塑造了一代知识分子苦闷、彷徨的命运。

(4)文化背景。文学不是偶然的,它背后有深厚的文化传统。比如: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全诗写昭君“怨恨”这个主题,我们分明感受诗人内心无尽的怨恨。诗人以昭君自比绝不是首创。前有《离骚》,屈原以美人、芳草向楚怀王表忠心,王安石“人生失意无南北。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昭君因距离与汉元帝擦肩而过,从此远隔天涯,自己与宋神宗正如陈阿娇与汉武帝,咫尺变天涯。这种以夫妻关系喻君臣关系的文化传统投射出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卑微与无奈。

(5)哲学背景。哲学是集大成的学问。《红楼梦》之所以高于《金瓶梅》,就是以禅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