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实验报告 PT & APTT & Fg 测定
临床检验实验报告PTAPTTFg测定
![临床检验实验报告PTAPTTFg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a90ab28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3.png)
临床检验实验报告PTAPTTFg测定第一篇:临床检验实验报告 PT & APTT & Fg 测定PT & APTT & Fg 测定【实验目的】1、掌握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方法。
2、掌握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的方法。
3、掌握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的凝血酶法【实验原理】1、PT是在体外满足外源性凝血全部条件后的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
在抗凝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和Ca2+,使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后者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
测定从加入Ca2+到血浆开始凝固所需时间,即为PT。
2、APTT是在体外满足内源性凝血全部条件后的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
在37℃条件下,以白陶土(激活剂)激活因子Ⅻ,以脑磷脂(部分凝血活酶)代替血小板提供凝血的催化表面,再加入适量的Ca2+即可满足内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
测定从加入Ca2+到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APTT。
3、纤维蛋白原与凝血酶作用形成不溶性纤维蛋白,因而血浆在加入凝血酶后逐渐凝固。
凝固时间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呈负相关。
【实验材料】水浴箱、试管、试管架、吸样抢、吸头、离心机、秒表、109mmol/L的枸橼酸钠、新鲜全血、血凝仪、25mmol/L氯化钙凝血活酶试剂、25mmol/L氯化钙溶液、PT试剂、KPTT试剂、凝血酶、巴比妥血浆稀释液等。
【实验步骤】1、PT测定:(一)试管法:①分离乏血小板血浆②平衡温度③温浴④测定待测血浆的PT(二)血凝仪法:按“PT”键→在放有磁珠的2号杯里加预温的0.1ml待测血浆→小杯放入右边孔内→按“TEST” 键→仪器自动激活30秒钟(倒计时)→仪器鸣叫后加入预热的PT试剂0.2ml→仪器自动检测并显示结果2、APTT测定:(一)试管法:①分离乏血小板血浆②平衡温度③温浴氯化钙溶液④测定待测血浆的APTT(二)血凝仪法:按“KPTT”键→在放有磁珠的3号杯里加预温的0.1ml待测血浆和0.1ml KPTT试剂→小杯放入中间孔内→按“TEST” 键→仪器自动激活3分钟(倒计时)→仪器鸣叫后加入预热的cacl2 0.1ml→仪器自动检测并显示结果3、Fg测定:血凝仪法:按“Fg”键→在放有磁珠的1号杯里加预温的1:10待测血浆0.2ml→小杯放入左边孔内→按“TEST” 键→仪器自动激活2分钟(倒计时)→仪器鸣叫后加入预热的复溶凝血酶0.1ml→仪器自动检测并显示结果【实验结果】××医院报告单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22科室:消化内科标本号:12345 临床诊断:肝硬化送检标本:静脉血送检目的:PT、APTT、Fg 送检医生:李四送检时间:2012年10月17日结果:PT(试管法)13s(血凝仪法)12.8s APTT(试管法)34s(血凝仪法)32.8s Fg(血凝仪法)3.35s 检验医师:王二检验时间:2012年10月17日【讨论】1、注意事项:①采血用塑料注射器,贮血用塑料试管或硅化玻璃试管。
PT,APTT
![PT,APTT](https://img.taocdn.com/s3/m/6d20db0a16fc700abb68fc26.png)
方法
1. 自冰箱中取出DD试剂盒,室温平衡30min。
2. 取15ul DD试剂,置于测试板的圆圈内,再 加入15ul待测血浆,用搅拌棒混匀,轻轻摇动 测试板5min,然后在较强光线下肉眼观察结果。 出现明显均一的凝集颗粒者为阳性,无凝集颗 粒者为阴性。 3.半定量:将待测血浆用缓冲液作1:2等系列倍 比稀释,方法同2。
实验方法
取37℃预温待测得血浆0.2ml,加 入TT试剂0.2ml,混匀,记录凝固 时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参考值 10-16s
四 血浆D-二聚体检测(DD)
实验原理
以抗D-二聚体单克隆抗体标记乳胶颗粒,将标记 的乳胶颗粒与待测血浆混合。当血浆中D-二聚 体含量大于0.5ug/ml时,标记的乳胶颗粒发 生聚集,呈现阳性反应。
方法
取待测血浆0.1ml,加入37℃预温的 APTT试剂0.1ml,混匀, 37℃孵育5min。 加入37℃预温0.025mol/L CaCl2溶液 0.1ml,混匀,并立即计时,记录时间。 参考值 25-45s。
三 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T T)
实验原理
待测血浆加入适量的凝血酶溶液,纤维 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测定凝 固所需时间,即为待测血浆凝血酶时间。 TT是检查受试者血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 纤维蛋白能力的筛检试验。
正常值 D-Dimer阴性(D-Dimer<0.5ug/ml)
静脉采血,制备血浆:
静脉血置于含有1/10体积的枸橼酸钠抗凝
(1份抗凝液+9份全血)的塑料管中,轻 轻颠倒混匀,3000rpm离心15min,收 集上层血浆。
方法 取37℃孵育的待测血浆0.1ml,加入 37℃预温的PT试剂0.2ml,混匀,立 即计时,不时地倾斜试管至液体流 动缓慢趋于停止时,终止计时,记 录所需时间。
PT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原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3a3e35c0f78a6529657d5395.png)
一、概念
• 凝血酶原时间(PT)是在体外模拟体内外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测定血浆 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 PT是常用的外源性凝血途径和共同凝血途径的筛检指标之一。
二、方式
• 实验室报告凝血酶原时间的方式有4种: • 秒(PT) • 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 凝血酶原比率(PIR) •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参考区间: 成人11~13秒,新生儿延长2~3秒,超过正常对照值3秒为异常
三、临床意义
•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 • ①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酶原因子Ⅱ、Ⅴ、Ⅶ、Ⅹ及纤维蛋白原缺乏。
②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严重肝 病等;③使用肝素,血循环中存在凝血酶原,可以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见于: • ①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症②妇女口服避孕药③血栓栓塞性疾病及高
实验一 手工法 PT测定
![实验一 手工法 PT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8abb6396d1f34693daef3e97.png)
实验一 PT测定
手工法
原理
体外模拟外源性凝血过程的全部条件,在贫 血小板血浆中加入组织因子和钙离子后,血浆发 生凝固的时间即为凝血酶原时间(PT)
凝血酶原时间测组定织因子
Prothrombin 一、原理来自timeCa2,+ PT
磷脂
Ca2+ 脑磷脂
器材、试剂
1.水浴箱、试管、试管架、加样枪、离心机、秒表 2.氯化钙凝血活酶试剂
标本采集
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的静脉血(1:9) 1.8ml血液和0.2ml抗凝剂
操作步骤
1.采血 取空腹静脉血1.8ml加入含有0.2ml 109mmol/L 枸橼酸钠的塑料管或真空负压管采集。 2.分离血浆 抗凝血以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贫血 小板血浆备用 3.溶解试剂 4.预温 将钙凝血活酶试剂、待检血浆置于37°水浴箱内预 温。
思考题
1.PT检测的临床意义? 2.PT在检测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5.测定 取待检血浆0.1ml加入预热好的试管内,在加入凝 血活酶试剂0.2ml混匀并开动秒表。8s后,不时取出试管 观察混合液的流动状态,当流动停止时终止计时,记录秒 数,即为待检血浆的PT秒数。
血浆0.1ml+PT试剂0.2ml 混匀计时
结果观察:缓慢倾斜试管,观察液体流动状态,流动 停止后停止计时
血凝实验报告
![血凝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9b51065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d.png)
血凝实验报告血凝实验报告血凝实验是一项常见的临床检验,用于评估血液凝固功能。
通过观察血液在一定条件下的凝结情况,可以了解患者的凝血状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就血凝实验报告的内容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这一重要的医学报告。
一、概述血凝实验报告通常以表格形式呈现,包括多个指标的测定结果。
其中最常见的指标有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不同方面的凝血功能,综合分析可以全面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
二、凝血酶时间(PT)凝血酶时间是评估患者外源凝血通路功能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PT应在10-14秒之间。
如果PT延长,则可能提示患者存在凝血因子缺乏、肝功能异常或服用抗凝药物等情况。
在分析PT结果时,还需结合患者的病史和其他检查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是评估患者内源凝血通路功能的指标,常用于检测凝血因子的活性。
正常情况下,APTT应在25-35秒之间。
如果APTT延长,可能提示患者存在凝血因子缺乏、遗传性凝血障碍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APTT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肝功能、血液稀释等,因此在解读时需综合考虑。
四、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是血浆中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正常情况下,FIB的浓度应在2-4g/L之间。
如果FIB浓度异常升高,可能提示患者存在急性炎症、肿瘤或血栓形成等情况。
而FIB浓度降低则可能与肝功能异常、营养不良或出血性疾病有关。
因此,在解读FIB结果时,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五、D-二聚体(D-Dimer)D-二聚体是一种血浆中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常用于评估血栓形成和纤维蛋白溶解的程度。
正常情况下,D-二聚体的浓度应低于0.5μg/mL。
如果D-二聚体浓度升高,可能提示患者存在血栓形成、肺栓塞或其他血管疾病。
临床凝血五项报告分析解读
![临床凝血五项报告分析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4fba9c6453610661fd9f4c7.png)
XXXX医院凝血五项报告分析解读1. 凝血酶原时间(PT)2.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4. 凝血酶时间测定(TT)5. 纤维蛋白原(FIB)1.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是指在缺乏血小板的血浆中加入 PT 试剂(含促凝血酶原激酶和Ca2+),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导致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
正常值为12 ~ 14s,超过正常对照 3s 以上有临床意义。
PT 用于监测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的水平,主要用于抗凝药物的监测,以及获得性出血性疾病的检测,如DIC、肝脏疾病和维生素K 缺乏。
PT 测定是外源性凝血系统较理想和常用的筛选试验。
2.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APTT)是指37 ℃ 条件下,以白陶土激活凝血因子Ⅻ,以脑磷脂(部分凝血活酶)代替血小板第三因子,在 Ca2+参与下,观察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
测定值较正常对照延长超过 10 s 以上才有病理意义。
用于检测因为缺乏凝血因子Ⅷ、Ⅸ、Ⅺ,和内源性凝血途径受到抑制(包括狼疮抗凝物和治疗性抗凝药),所导致的出血性疾病;同时也可以检测凝血因子Ⅻ 的缺乏。
APTT 是内源凝血系统较敏感和最为常用的筛选试验。
3. 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是由患者的PT 值与正常对照PT 值之比和所用试剂的国际敏感度指数计算得出。
正常值为 0.9 ~ 1.1 s。
INR 主要用于监测抗凝药物效果的指标,如华法林,或者评估凝血因子合成障碍患者的凝血功能,如肝硬化等。
但目前INR 被广泛用于临床评估凝血功能,因此其结果对预测出血风险的价值不大。
4. 凝血酶时间测定(thrombin time,TT)不同实验室和试剂仪器所测得的 TT 正常范围有所不同,大多数情况下为 14 ~ 19 s。
血凝实验和血凝抑制实验报告
![血凝实验和血凝抑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0c1c00f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48.png)
血凝实验和血凝抑制实验报告一、引言血液凝固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生理过程之一。
当人体受到损伤时,血液会迅速凝固形成血块,以阻止出血。
然而,血液凝固过程的异常可能导致血栓形成,进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准确评估血液凝固功能对于疾病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二、血凝实验血凝实验是一种常用的临床实验方法,用于评估血液的凝固功能。
该实验主要通过测量血液在一定时间内凝固的程度来获得结果。
常见的血凝实验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测定等。
1. 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是评估外源凝血系统的功能的指标。
该实验通过观察血浆中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所需的时间来测定。
正常情况下,PT 的时间范围为11-13秒。
若PT延长,则可能存在凝血因子活性降低或凝血因子缺乏的情况。
2.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评估内源凝血系统的功能的指标。
该实验通过观察血浆中凝血酶形成所需的时间来测定。
正常情况下,APTT 的时间范围为25-35秒。
若APTT延长,则可能存在凝血因子活性降低或凝血因子缺乏的情况。
3.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评估血小板功能的指标。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小细胞片段,主要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计数在150-450×10^9/L之间。
若血小板计数过低,则可能导致出血倾向。
4. 纤维蛋白原测定纤维蛋白原是血液凝固过程中的重要物质,参与形成纤维蛋白凝块。
纤维蛋白原测定可以评估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正常情况下,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在2-4 g/L之间。
若纤维蛋白原浓度过低,则可能导致凝血功能异常。
三、血凝抑制实验血凝抑制实验是一种检测血液凝固抑制功能的方法。
该实验主要评估抗凝血酶、抗纤维蛋白聚合酶等物质对血液凝固过程的抑制作用。
1. 抗凝血酶实验抗凝血酶是一种重要的抗凝物质,可以抑制凝血酶的活性。
抗凝血酶实验通过测定血浆中抗凝血酶的活性来评估抗凝血酶功能。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dab91ecb58f5f61fb7366665.png)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实验原理】在受检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和适量的钙离子后,测其凝固时间为PT。
是反映血浆中凝血酶原、因子V、Ⅶ、X及纤维蛋白原的试验,也是外源性凝血系统常用的筛选试验之一。
【试剂】1.兔脑粉浸出液取150mg干燥兔脑粉,置于试管中,加生理盐水2.5ml,放入37℃水浴,充分搅拌10min,并置其水浴中备用。
2.0.025mol/L CaCl2溶液。
【操作方法】1.在试管中加入109mmol/L枸橼酸钠或0.1mol/L草酸钠溶液0.2ml,然后加受检血1.8ml混匀,低速离心,分离血浆。
2.取小试管1支,加入血浆和兔脑粉浸出液各0.1ml,37℃预温,再加入0.1mlCaCl2溶液37℃预温,立即开动秒表,不断倾斜试管,至液体流动停止所需时间,即为凝血酶原时间。
重复操作2~3次,取平均值,并作正常对照。
【参考区间】12~14s(一期法)【质量控制】1.抽血要顺利,抗凝要充分,否则PT延长。
2.采血后宜在1小时内完成,置冰箱保存不能超过4h。
3.试验温度要恒定于37℃±1℃,否则影响结果。
【临床意义】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见于:1.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如Ⅰ、Ⅱ、Ⅴ、Ⅶ、Ⅹ因子之一或两种以上异常时。
但单一凝血因子异常时,其活性要减少到一定水平,PT才延长。
如因子I要<1000mg/L,Ⅶ<5%,Ⅱ、Ⅶ、Ⅹ要<10%。
2.后天性凝血因子异常,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慢性胃肠疾患、阻塞性黄疸)、纤溶亢进、DIC后期、血液中抗凝物质增多及使用抗凝药物,如双香豆素类等。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见于DIC早期及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急性血栓性静脉炎等。
PT测定通常用于以下三种情况:(1)出血性疾病的病情观察和出血及手术时应补何种凝血因子的检查;(2)用于检查肝合成维生素K依赖因子(因子Ⅱ、Ⅶ、Ⅹ)是否减少,是维生素K缺乏、肝脏病的一项检查指标;(3)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如心肌梗塞)和人工瓣膜使用者,在应用双香豆素等口服抗凝剂进行抗凝治疗时的监控项目。
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十 PT APTT 血小板功能
![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十 PT APTT 血小板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0f2757b6c1c708a1284a44a7.png)
(2)缩短:
高凝状态(hypercoagulation state) 血栓性疾病 口服避孕药
(3)口服抗凝剂的首选监测指标: INR 2-3
PT的报告方式
• 时间(S)
• PT比值(PTR)=
待测血浆PT 正常血浆PT
•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PTRISI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ternational Sensitivity Index
血小板黏附试验
一定量 的血液
一定时间之后,一定量的血 小板粘附在容器内表面
0.7ml,粘附15min
利用粘附前后的 血小板之差,计
算粘附率
• 用硅化试管采集1:9枸橼酸钠抗凝血7.2ml
操 作 步 骤
用硅化移液管吸取0.8ml混匀的抗凝血至小粘附瓶内 将粘附瓶内的抗凝血用血球计数仪计数粘附前血小板数目
• 抗凝剂体积(ml) =0.00185×血液体积(ml)×(100-比容)。
作业
• 书写PT、APTT测定实验报告
损血管壁创面处,继而发生聚集反应形成白色血 栓。在体外,将血小板聚集诱导剂加入富含血小 板的血浆中通过血小板聚集仪观察血小板聚集反 应,称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
• PRP(platelet rich plasm ) 800-1000rpm,10min • PPP(platelet poor plasm ) 3000rpm,15min
A
P
T
T
Ⅻa
Ⅲ
Ⅶa
Ⅺa
Ca2+
Ⅸa Ⅷ,PF3 ,Ca2+
Ⅹa
P
Ⅴ,PF3 ,Ca2+
T
凝血酶原 (Ⅱ)
输血检验技术实验报告
![输血检验技术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effb845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22.png)
一、实验目的1. 熟悉输血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血液凝固、溶血等检验技术的操作步骤。
3. 提高对输血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输血检验是确保输血安全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血液凝固、溶血、血型鉴定、抗体筛查等。
通过这些检验,可以判断血液质量、防止输血反应,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三、实验材料1. 试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抗凝剂等。
2. 仪器:离心机、凝血分析仪、血型鉴定仪等。
3. 样品:新鲜血液、抗凝血、血清等。
四、实验方法1. 血液凝固检验(1)PT检验:取抗凝血,加入PT试剂,用凝血分析仪测定凝固时间。
(2)APTT检验:取抗凝血,加入APTT试剂,用凝血分析仪测定凝固时间。
(3)纤维蛋白原测定:取血清,加入纤维蛋白原试剂,用凝血分析仪测定浓度。
2. 溶血检验(1)直接溶血试验:取红细胞悬液,加入抗凝剂,观察红细胞是否溶解。
(2)间接溶血试验:取红细胞悬液,加入抗体,观察红细胞是否溶解。
3. 血型鉴定(1)ABO血型鉴定:取红细胞悬液,加入抗A、抗B试剂,观察红细胞是否凝集。
(2)Rh血型鉴定:取红细胞悬液,加入抗D试剂,观察红细胞是否凝集。
4. 抗体筛查(1)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取红细胞悬液,加入抗人球蛋白试剂,观察红细胞是否凝集。
(2)抗体鉴定试验:取红细胞悬液,加入特异性抗体,观察红细胞是否凝集。
五、实验结果1. 血液凝固检验(1)PT:15秒(2)APTT:30秒(3)纤维蛋白原:3.0g/L2. 溶血检验(1)直接溶血试验:阴性(2)间接溶血试验:阴性3. 血型鉴定(1)ABO血型:A型(2)Rh血型:Rh阳性4. 抗体筛查(1)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2)抗体鉴定试验:阴性六、实验分析1. 血液凝固检验结果显示,患者的PT、APTT、纤维蛋白原均在正常范围内,说明患者的凝血功能良好。
2. 溶血检验结果显示,患者无溶血现象。
凝血项检查实验报告
![凝血项检查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17161d7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6.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凝血项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凝血项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意义。
3. 分析凝血项检查结果,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凝血项检查是通过对血液中凝血相关指标进行检测,评估机体凝血功能的一种检查方法。
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G)等指标。
三、实验材料1. 试剂:PT、APTT、TT和FG试剂。
2. 仪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血球计数仪、恒温箱等。
3. 样本:受试者静脉血。
四、实验方法1. 标本采集:受试者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2ml,加入抗凝剂,混匀后立即送检。
2. 检测PT、APTT、TT和FG:(1)PT检测:采用凝固法,将PT试剂加入血浆中,记录凝固时间。
(2)APTT检测:采用凝固法,将APTT试剂加入血浆中,记录凝固时间。
(3)TT检测:采用凝固法,将TT试剂加入血浆中,记录凝固时间。
(4)FG检测:采用比浊法,测定血浆中FG浓度。
3. 数据分析:将检测结果与正常参考值进行比较,分析受试者凝血功能。
五、实验结果1. PT:正常范围为11~13秒,受试者检测结果为12秒。
2. APTT:正常范围为32~43秒,受试者检测结果为38秒。
3. TT:正常范围为15~20秒,受试者检测结果为18秒。
4. FG:正常范围为2~4g/L,受试者检测结果为3g/L。
六、实验分析1. PT、APTT和TT检测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表明受试者凝血功能正常。
2. FG检测结果在正常范围内,说明受试者纤维蛋白原水平正常。
七、实验结论本次凝血项检查结果显示,受试者凝血功能正常,纤维蛋白原水平正常。
此结果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八、实验讨论1. 凝血项检查是评估机体凝血功能的重要方法,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 本实验中,受试者凝血功能正常,可能与受试者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关。
3. 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病情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凝血项检查项目,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临床检验PT、APTT检测原理及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要点
![临床检验PT、APTT检测原理及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f5968b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9e.png)
临床检验PT、APTT检测原理及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要点
当进行凝血功能检测时,采集人员应技术熟练,一针见血,以防止组织损伤和外源性凝血因子进入针管。
采集的样本以浓度为 109 mmol/L 的枸橼酸钠抗凝,其与血液比例为 1:9。
当患者血细胞比容明显异常时(> 55% 或 < 35%),抗凝剂与全血的比例应进行调整,公式如下:
采集的血量(mL)= 抗凝剂的体积(mL)*9*(1-0.45)/(1-HCT)正常情况下,血液中存在 I、II、IV、V、VII、VIII、IX、X、XI、XII、XIII 等凝血因子(III 为外源性的组织因子,VI 已被取消命名),样本被采集到枸橼酸钠抗凝的试管中后,IV 因子(钙离子)被螯和,因此分离的血浆中只有 I、II、V、VII、VIII、IX、X、
XI、XII、XIII 等因子。
在血浆中分别加入 PT 或 APTT 试剂,计算血浆。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是在受检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人脑、兔脑、胎盘及肺组织等制品的浸出液)和钙离子,使凝血酶原变成凝血酶,后者是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
观察血浆凝固所需时间即为 PT。
该试验是反应外源性凝血系统最常用的筛选试验。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APTT)是在 37℃条件下,以白陶土激活因子 XII 和 XI,以脑磷脂(部分凝血活酶)代替血小板第三因子,在钙离子的参与下,观察乏血小板血浆凝固所需时间,即为 APTT。
该试验是内源性凝血系统较敏感和常用的筛选试验。
pt的试验报告
![pt的试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2bec58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57.png)
PT的试验报告概述本文介绍了一个关于PT(概念)的试验报告。
PT是一种新型技术,它的广泛应用将带来许多潜在的好处。
本文将从实验的设计、步骤和结果等方面描述PT的试验过程。
实验设计为了测试PT的有效性,我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1.确定实验目标:我们的目标是验证PT在某个特定领域内的应用效果。
2.确定实验对象:选择一组具有相关经验和知识的参与者作为实验对象。
3.制定实验计划:根据实验目标,制定实验计划,包括实验步骤、数据收集方法和分析策略等。
4.实施实验:按照实验计划,执行实验步骤,并记录数据。
5.数据分析: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实验步骤本实验共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步骤一:介绍实验目的和要求,向参与者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和指导。
2.步骤二:让参与者熟悉PT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3.步骤三:提供一个具体的案例,要求参与者使用PT来解决相关问题。
4.步骤四:记录参与者在使用PT过程中的行为和反馈。
5.步骤五: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实验结果经过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PT在特定领域内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有效解决相关问题。
2.参与者对PT的操作方法和功能表示满意,并认为PT对他们的工作有积极的影响。
3.参与者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改进建议,以进一步改进PT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PT是一种有效的技术,在特定领域内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通过进一步优化和改进,PT有望成为一种重要的工具,为用户提供更高效和便捷的解决方案。
展望虽然本次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未来,我们将致力于以下方面的工作:1.改进PT的性能和功能,以满足更广泛的应用需求。
2.进一步优化PT的用户体验,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3.扩大实验规模,引入更多的参与者,以增加实验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总之,PT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在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我们期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以更好地推动PT的应用和发展。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9f97b0a983d049649b6658b7.png)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1实验原理:凝固法22.12.23.831小时,456.6.1 未开封6.2 ,室温保存7. 仪器设备:7.1 仪器名称: 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7.2 仪器厂家:日本Sysmex公司7.3 仪器型号:Sysmex CA-15007.4 仪器技术参数:7.4.1 速度:最快检测速度180测试/小时,组合检测约140测试/小时7.4.2 试剂位:36个,具冷藏功能。
7.4.3 样本位:50个,可自动连续添加。
7.5 仪器校准程序:7.5.1 校准频率:当方法改变,试剂厂家或试剂型号改变,仪器维修影响测定结果等情况时,必须进行校准。
7.5.2 校准操作:设置标准曲线分析(由仪器提供商指定工程师执行)8. 操作步骤:8.1 检查前准备:8.1.1 清空废液瓶,清空反应杯抛弃槽。
8.1.2 添加足够反应杯(不能超出警告线)。
8.1.38.2”, 8.3PT、,选完8.48.5 按,→测继续输入其他架样本工作清单,按继续确认测试任务,添加样本架继续测试,→测定完成,测定项目背景变为“●”,打印机打印出测定结果,所有测定清单完成,系统恢复“Ready”状态。
8.6 每日维护:完成每日的测定后,关机前维护。
8.6.1 冲冼针Rinse Probe8.6.2 清空废液瓶,和已使用过的反应杯。
8.6.3 将试剂架连用试剂放入冰箱。
8.7关机:先关主机,再关打印机。
9.检验结果的判断与分析:9.1 仪器测定PT的线性范围在5-600秒,测定完成后仪器显示PT秒数、PT活动度、INR值等参数。
若不能对参数进行正确计算,将出现下列信息:﹡﹡﹡.﹡出现错误,不能得到分析数据ˉˉˉ.ˉ不能计算参数+++.+数值超出线性范围.9.2 仪器设定PT参考范围在10-14秒,如果得不到一个正常数值,在数据的左侧将出现下列标记:﹡出现错误信息10. 为失1111.111.2 PT11.3PT、11.41212.1抗凝剂:草酸盐、EDTA、肝素不适用于PT检查12.2标本采集处理不当,如血与抗凝剂未充分混匀,出现凝块,混匀时过分用力,使标本溶血,造成结果变异。
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BT CT CRT PT-160
![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BT CT CRT PT-160](https://img.taocdn.com/s3/m/fc9e9104d1f34693dbef3e1b.png)
a.美国医师学会推荐 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梗塞、心肌梗塞、 组织型心瓣膜置换术、瓣膜型心脏病和心房颤动的患者,
口服抗凝剂治疗的 最佳浓度是INR为2.0-3.0。
b.在心源性血管血栓和机械性心瓣膜置换术患者, INR为2.5-3.5为佳。
(一)原理:
足量的含钙的组织凝血活酶(TF)
PPP 外源凝血系统 Fb Fb的形成时间
即为PT
PT的检测原理
without
in Blood
in Plasma
XIII
XIII
XII
XII
IX
IX
Blood
Sampling
X
X
IX Trisodium IX VIII Citrate VIII
VII
VII
它与血小板数量和功能、血管结构和功能有关, 还与皮肤厚度、皮肤弹性、凝血因子等有关。
(二)BT
40 mmHg
×
每隔30秒,用滤纸轻轻吸取流出的血液,直至出血停止
(三)BT注意事项
1.出血时间测定器所贴近的皮肤要温暖, 应避开水肿、充血、溃疡、疤痕及血管。
2.出血时间测定器刀片所造成的伤口, 要与前臂平行。
(一)原理
如玻璃
静脉血离体后同异物表面接触,
Ⅻ被激活而启动内源凝血系统,
最后生成纤维蛋白而使血液凝固。
血液接触异物至凝固所需要的时间
即为全血凝固时间,
故它是内源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
(二)CT (普通试管法)
1. 取内径为8mm普通玻璃试管3支, 编号 1、2、3
pt检测原理,诊断标准,意义
![pt检测原理,诊断标准,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9d6f98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7d.png)
pt检测原理,诊断标准,意义
PT(Protrombin Time)检测是一种常用的凝血功能检测方法,用于评估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特别是凝血因子Ⅰ(即凝血酶原)与Ⅴ、Ⅶ、Ⅹ和Ⅱ等凝血酶原相关因子的活性。
其原理基于血浆中的凝血因子Ⅻ、Ⅺ、Ⅸ、Ⅷ和Ⅹ等凝血因子在与组织因子(即凝血酶原激活物)作用下,形成凝血酶,进而将血浆中的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使凝血反应启动。
PT检测的诊断标准主要是根据被测个体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简称PT)与正常参考范围进行比较。
正
常情况下,PT的标准值通常为11.0-13.5秒。
如果个体PT超
过正常参考范围,说明凝血功能存在障碍,可能存在以下情况:凝血因子异常、凝血抑制物质的存在、肝功能障碍、维生素K 缺乏、血友病等。
PT检测的意义在于通过评估凝血功能状态,可及早发现凝血
异常或凝血功能障碍病变。
临床上,PT检测常用于评估出血
倾向或栓塞(血栓形成)风险,对于预防和治疗凝血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PT检测还用于监测抗凝剂(如华法林)的治疗效果,以及评估肝功能是否正常。
pt国际标准化比值
![pt国际标准化比值](https://img.taocdn.com/s3/m/d3a0ce9f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43.png)
pt国际标准化比值PT国际标准化比值。
PT国际标准化比值是指在临床检验中,通过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测定,得出的结果与国际标准化比值进行比较,从而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PT国际标准化比值是衡量患者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诊断和治疗各种凝血功能异常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PT国际标准化比值的计算公式为,患者的凝血时间/国际标准凝血时间。
国际标准化比值的正常范围一般在0.8-1.2之间,当PT国际标准化比值超出正常范围时,可能意味着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需要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在临床实践中,PT国际标准化比值常常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特别是在抗凝治疗过程中的监测。
例如,对于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医生会根据PT国际标准化比值的变化来调整药物剂量,以确保患者的凝血功能处于理想状态,既能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又能避免出血的风险。
此外,PT国际标准化比值还常用于评估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的关联性。
肝脏是合成凝血因子的重要器官,肝功能异常会影响凝血因子的合成,导致凝血功能异常。
因此,通过监测患者的PT国际标准化比值,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肝功能异常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在实际操作中,测定PT国际标准化比值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对于结果的解读也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用药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总之,PT国际标准化比值作为评估患者凝血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医务人员需要充分理解其意义和应用,确保在临床实践中能够正确、准确地进行测定和解读,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患者在接受检查时也需要配合医生的指导,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大家对PT国际标准化比值的了解,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PT测定
![PT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f36f301455270722192ef76b.png)
四、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一、原理在待检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兔脑、人脑、胎盘、肺组织等浸出液)和Ca2+,使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后者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本试验不仅反映凝血酶原水平,也是反映因子Ⅴ、Ⅶ、X 和纤维蛋白原在血浆中的水平,故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
二、试剂1. 组织凝血活酶液常用人或兔脑粉浸出液。
2. 0.025 mol/ I.氯化钙溶液。
三、操作1. 在试管内加人109 mmol/L 枸橼酸钠溶液0.2 mI. 然而加入待检全血(或正常对照)1. 8 ml,混匀,低速离心,分离血浆。
2. 取小试管l支,加入待测血浆和组织凝血活酶浸出液各0.1ml,37℃预温,再加入0.025 mol/L氯化钙溶液0. 1ml( 氯化钙溶液也应预温在37℃水浴中),立即开动秒表,不断轻轻倾斜试管,记录至液体停止流动所需要的时间。
重复以上操作2~3次,取平均值,即为凝血酶原时间( PT) 。
3. 必须同时按上法测定正常对照。
四、计算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待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s)/正常参比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s)由于不同来源、不同制备方法的组织凝血活酶对结果影响很大,造成结果的可比性差,特别影响判断口服抗凝剂的治疗效果。
世界卫生组织(WHO) 提出以人脑凝血活酶67/40 批号作为标准品,并以国际敏感度指数(international sensitivity index, lSI) 表示各种制剂与67/40 之间相互关系。
67/40 为原始参考品,定lSI 为1. 0 。
因此各种制剂必须标以lSI 值。
现在采用国际正常化(凝血活酶时间)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 INR) 统一判断治疗效果。
为此必须通过该组织凝血活酶的lSI ,经下列公式计算。
患者INR = PTR ISI。
五、参考区间1. PT 值男性11-13.7s,女性11 - 14. 3s,男女平均为(12±1)s; 待测者的测定值较正常对照值延长超过3 s以上才有临床意义。
aptt、pt、tt测定
![aptt、pt、tt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d83393766bec0975f565e250.png)
作溶栓治疗时的
监测
.
五、本卷须知 1、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标本放置不应
超过2h 2、收到后注意观察标本,分离血浆注
意离心 速度和时间
3、操作要准确 4、使用试剂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
.
.
.
.
室温试剂孔 37℃试剂位
联动加样枪 室温加样器孔 37℃带搅拌试剂孔
37℃加样器孔
.
.
.
.
(一) APTT:手工法(试管法)
实验十二 APTT、PT、 TT测定
目的:掌握实验原理 操作方法 临床意义
质量控制
临床血液学教研室
.
王侠
一、实验原理
白陶土
Ca2+ 脑磷脂
组织因子
Ca2+ 磷脂
TT
Ca2+ 脑磷脂
凝血酶
.
二、资料 1、半自动血凝仪、水浴箱、塑料试
管、 秒表 2、 APTT: 4%白陶土-脑磷脂悬
液 0.025mol/L氯化钙
37℃温浴
血浆100µ L +APTT试剂100µ L37℃水浴
100µ L
5min
+ CaCl2 (混匀计时)
结果观察:不断来回挑动混合物,观察血浆纤维的生成, 观察到开始有纤维丝产生时终止计时.
(二) PT:半自动血凝仪法
磁珠+血浆50µ L 37℃)
+ PT试剂各100µ L (
(三〕TT:半自动血凝仪 37℃预温 磁珠 +血浆100µ L 3min + TT试剂100µ L(室温)
.
三、操作
37℃温浴
(一〕1.APTT手工法(试管法)
血浆100µ L +APTT试37℃剂水浴100µ L
一些疾病的PT、APTT试验结果分析
![一些疾病的PT、APTT试验结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d92a3eb9f3f90f77c61bc1.png)
一些疾病的PT、APTT试验结果分析【关键词】结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一些疾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结果。
方法采用日本半自动血凝分析仪Sysmex CA100进行测定。
结果血液病、DIC、肝癌、肝病及高血压患者PT及APTT二者均延长比率最高。
结论对血液病、DIC、肝癌、肝病及高血压患者选择测定PT、APTT有较大临床价值。
关键词凝血试验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分别是外源性凝血系统和内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
目前各大、中型医院都已采用用PT 和APTT取代几乎无临床诊断意义的玻片法BT及CT。
本文将本院一些疾病的PT、APTT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随机收集经确诊患有下列疾病的住院病人共376例,男220例,女156例,其中血液病10例,脑出血、DIC19例,肝癌24例,肝病73例,急慢性感染68例,脑梗塞、心肌梗死49例,癌症病人74例,高血压4例,白内障55例。
正常组是随机收集的体检健康正常成人50例,男10例,女40例,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6.5岁。
1.2 实验方法2 结果见表1。
表1 各种疾病的PT、APTT试验的结果略3 讨论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多见于外源系统因子先天性缺乏,例如Ⅶ、Ⅹ、Ⅴ、Ⅱ及凝血酶原缺乏症和低纤维蛋白原血症(0.8g/L)及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外源系统因子获得性缺乏多见于肝病、阻塞性黄疸、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原发性纤溶症、新生儿出血、维生素K缺乏、淀粉样变、口服抗凝剂、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存在。
PT时间缩短多见于先天性因子增多、DIC早期、口服避孕药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T & APTT & Fg 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方法。
2、掌握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的方法。
3、掌握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的凝血酶法
【实验原理】
1、PT是在体外满足外源性凝血全部条件后的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
在抗凝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和Ca2+,使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后者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
测定从加入Ca2+到血浆开始凝固所需时间,即为PT。
2、APTT是在体外满足内源性凝血全部条件后的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
在37℃条件下,以白陶土(激活剂)激活因子Ⅻ,以脑磷脂(部分凝血活酶)代替血小板提供凝血的催化表面,再加入适量的Ca2+即可满足内源性凝血的全部条件。
测定从加入Ca2+到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为APTT。
3、纤维蛋白原与凝血酶作用形成不溶性纤维蛋白,因而血浆在加入凝血酶后逐渐凝固。
凝固时间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浓度呈负相关。
【实验材料】
水浴箱、试管、试管架、吸样抢、吸头、离心机、秒表、109mmol/L的枸橼酸钠、新鲜全血、血凝仪、25mmol/L氯化钙凝血活酶试剂、25mmol/L氯化钙溶液、PT试剂、KPTT试剂、凝血酶、巴比妥血浆稀释液等。
【实验步骤】
1、PT测定:
(一)试管法:
①分离乏血小板血浆
②平衡温度
③温浴
④测定待测血浆的PT
(二)血凝仪法:
按“PT”键→在放有磁珠的2号杯里加预温的0.1ml待测血浆→小杯放入右边孔内→按“TEST”键→仪器自动激活30秒钟(倒计时)→仪器鸣叫后加入预热的PT试剂0.2ml →仪器自动检测并显示结果
2、APTT测定:
(一)试管法:
①分离乏血小板血浆
②平衡温度
③温浴氯化钙溶液
④测定待测血浆的APTT
(二)血凝仪法:
按“KPTT”键→在放有磁珠的3号杯里加预温的0.1ml待测血浆和0.1ml KPTT试剂→小
杯放入中间孔内→按“TEST”键→仪器自动激活3分钟(倒计时)→仪器鸣叫后加入预热的cacl2 0.1ml→仪器自动检测并显示结果
3、Fg测定:
血凝仪法:
按“Fg”键→在放有磁珠的1号杯里加预温的1:10待测血浆0.2ml→小杯放入左边孔内→按“TEST”键→仪器自动激活2分钟(倒计时)→仪器鸣叫后加入预热的复溶凝血酶0.1ml→仪器自动检测并显示结果
【实验结果】
××医院报告单
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22 科室:消化内科标本号:12345
临床诊断:肝硬化送检标本:静脉血送检目的:PT、APTT、Fg
送检医生:李四送检时间:2012年10月17日
结果:
PT(试管法)13s (血凝仪法)12.8s
APTT(试管法)34s (血凝仪法)32.8s
Fg(血凝仪法)3.35s
检验医师:王二检验时间:2012年10月17日
【讨论】
1、注意事项:
①采血用塑料注射器,贮血用塑料试管或硅化玻璃试管。
②加样时到底部(垂直),不能碰壁、快速注入。
③血浆预温不超过10分钟,KPTT试剂不超过30分钟,但不宜少于5分钟。
④加样杯应区分清楚,不可放错孔,测定时其刻度线应面向操作者。
2、试管法和血凝仪法方法学的评价:
试管法:操作简单,准确性尚可,为仪器校准的参考方法;但重复性差、耗时
血凝仪法:提高了测定的精确度和速度;仍有标本交叉污染的可能。
3、PT是检测外源性凝血和共同途径凝血因子以及这些因子抑制物有无异常的灵敏的筛检试
验,也是检测口服抗凝剂用量的有效检测指标
4、APTT反映了血浆内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Ⅶ、Ⅺ、Ⅸ、Ⅷ)及共同途径中FⅡ、FⅠ、FⅤ和FⅩ的水平,对内源性凝血因子FⅧ、Ⅺ、Ⅸ、Ⅻ、激肽释放酶和HMWK特别敏感。
虽然APTT测定的临床意义与凝血时间基本相同,但灵敏度高。
5、Fg含量测定主要用于出血性疾病或血栓形成性疾病的诊断,以及溶栓治疗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