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者的液体治疗策略分析
神经重症患者的液体管理,看看最新共识怎么说
神经重症患者的液体管理,看看最新共识怎么说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导读:液体管理是神经重症患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患者的容量复苏及维持,以及颅内压控制和延迟性脑缺血的防治。
近日,欧洲危重病医学会(ESICM)发布了最新神经重症监护患者液体治疗共识建议,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指导,以下是本指南的主要推荐意见,供大家参考。
推荐强度说明强推荐:专家共识小组中有80%以上的成员投票赞成或反对这一立场;弱推荐:当赞成票或反对票达到80%的门槛时,将该推荐设为弱推荐;没有建议:赞成票或反对票未达到80%。
神经重症患者的一般液体管理1. 推荐使用晶体液作为神经重症患者的首选维持液(强推荐)。
?2. 建议不要在神经重症患者中使用胶体液、含葡萄糖的低渗溶液和其他低渗溶液、白蛋白作为神经重症患者的维持液(低渗溶液:渗透压小于260 mOsm/L)(强推荐)。
?3. 建议不要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使用高剂量(20%~25%)白蛋白(强推荐)。
4. 对于低血压的神经重症患者,建议使用晶体液作为一线复苏液体(弱推荐)。
?5. 不建议在低血压的神经重症患者中使用合成胶体作为复苏液(弱推荐)。
?6. 不建议在低血压的神经重症患者中使用含葡萄糖的低渗溶液和其他低渗溶液作为复苏液(强推荐)。
? 7. 不建议在低血压的神经重症患者中使用低剂量(4%)白蛋白作为复苏液(强推荐)。
? 8. 不建议在低血压的神经重症患者中使用高剂量(20%~25%)白蛋白作为复苏液(弱推荐)。
? 9. 不建议在低血压的神经重症患者中使用高渗盐水作为复苏液(弱推荐)。
10. 建议临床医生在给神经重症患者进行补液期间,考虑以正常血容量为目标(弱推荐)。
? 11. 建议整合多个血液动力学变量,来指导多模式的治疗方案,从而优化神经重症患者的液体治疗(强推荐)。
? 12. 在对神经重症患者的液体治疗进行优化时,建议使用动脉血压和液体平衡作为主要终点指标(强推荐)。
护士如何应对危重症患者的液体管理和血压控制
护士如何应对危重症患者的液体管理和血压控制引言危重症患者的液体管理和血压控制对于其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作为护士,掌握相关知识和技巧,正确应对这些情况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护士如何应对危重症患者的液体管理和血压控制,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存率。
1. 液体管理1.1 监测液体平衡•使用液体平衡表格记录患者每天的摄入和排出量。
•注重准确记录患者的尿量、呕吐、排便、出血等情况。
•定期测量患者的体重,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1.2 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液体输注•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需要液体输注。
•根据医嘱选择合适的液体类型和输注速度。
•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液体平衡情况,及时调整输液计划。
1.3 定期评估液体管理效果•对于液体管理不良的患者,及时调整液体输注计划,监测效果。
•根据患者的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整液体管理方案。
2. 血压控制2.1 监测血压•对危重症患者,定期测量血压,监测血压的变化趋势。
•注重记录患者的血压值、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变化。
2.2 快速响应低血压•低血压是危重症患者中常见的情况,及时处理至关重要。
•根据医嘱和患者情况,选用血管活性药物或液体复苏来提高血压。
•监测血压变化,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药物剂量和输液速度。
2.3 防治高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控制血压在稳定范围内。
•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压反应,调整药物剂量和频率,以达到良好的血压控制效果。
结论正确应对危重症患者的液体管理和血压控制对于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护士应掌握相关知识和技巧,包括监测液体平衡、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液体输注、定期评估液体管理效果、监测血压、快速响应低血压、防治高血压等。
只有通过持续学习和实践,护士才能提供高质量的液体管理和血压控制护理服务,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以上为 Markdown 文本格式输出,可直接使用于公众号文章编辑器中。
注意保留标题格式和段落层级,以确保呈现清晰、规整的文章结构。
危重症患者液体管理
液体管理可以保证药物浓度和 剂量的准确性,提高治疗效果
液体管理可以预防并发症, 如感染、血栓等
液体管理可以减少住院时间和 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液体管理的原则
评估患者需求
评估患者的年龄、体重、 身高、性别等基本信息
评估患者的疾病类型、病 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等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水 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等
避免过度输液
01
评估患者需求: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 重等因素评估液体需求量
02
控制输液速度:根据患者情况控制输液速 度,避免过快导致心脏负荷过重
03
监测患者反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如呼 吸、心率、血压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04
调整输液方案: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输液方 案,避免过度输液导致不良反应
预防感染风险
危重症患者液体管理
演讲人
目录
01 液体管理的重要性 02 液体管理的原则 03 液体管理的方法 04 液体管理的注意事项
液体管理的重要性
维持生命体征
液体管理是危重症患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 01 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体征。
液体管理可以维持患者的血压、心率、呼 02 吸等重要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及时调整 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非药物治疗
控制液体摄入:根据患者病情和 需求,调整液体摄入量
增加活动量:鼓励患者进行适当 的活动,促进水分代谢
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富含水分的 食物,减少高盐、高糖食物摄入
保持室内湿度:保持室内湿度适 宜,避免过于干燥或潮湿
液体管理的注意事项
静脉输液可以快速补充水分、电 解质和营养物质
静脉输液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 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
危重症患者液体管理
口服补液速度:根据患者的耐受程 度和脱水程度调整补液速度
口服补液注意事项:避免一次性大量 饮用,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 适及时调整补液方案
药物治疗
静脉输液:通过静脉途径给 药,如抗生素、电解质等
A
药物滴定:根据患者病情调 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速度
C
B
口服补液:通过口服途径给 药,如口服补液盐等
D
药物监测:定期监测药物浓 度,确保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静脉输液可以快速补充患者所需的水分和电解质, 维持体液平衡。 静脉输液的速度和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 调整,以避免输液过快或过量。 静脉输液的种类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氨基 酸溶液等,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进行选择。
口服补液
口服补液盐:用于补充水分和电解 质,预防和治疗脱水
口服补液疗法:根据患者的体重、 年龄、脱水程度等制定补液方案
危重症患者液体管理
演讲人
目录
01. 液体管理的重要性 02. 液体管理的原则 03. 液体管理的方法 04. 液体管理的监测与评估
液体管理的重要性
维持生命体征
01
02
03
04
液体管理是危重 症患者治疗的重
要组成部分
维持适当的液体 平衡有助于维持
生命体征稳定
液体管理可以预 防和治疗脱水、
休克等危重症
液体管理的监测与评 估
生命体征监测
体温:监测患者 体温变化,了解 病情进展
心率:监测患者 心率变化,了解 心脏功能
呼吸频率:监测 患者呼吸频率变 化,了解呼吸功 能
血压:监测患者 血压变化,了解 循环功能
尿量:监测患者 尿量变化,了解 肾脏功能
血气分析:监测 患者血气分析变 化,了解酸碱平 衡和氧合状态
了解ICU患者的液体管理
了解ICU患者的液体管理ICU(Intensive Care Unit,重症监护室)是一种专门用于治疗重症患者的医疗设施。
液体管理是ICU患者治疗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ICU的临床实践中,正确的液体管理能够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和组织灌注,提高治愈率。
本文旨在从液体管理的目标、指标、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对ICU患者的液体管理进行了解与探讨。
一、液体管理的目标液体管理的目标是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确保器官和组织的足够血液供应,避免液体负荷过重或过低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在ICU中,液体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补充液体、纠正失血、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维持组织灌注和确保电解负荷平衡。
二、液体管理的指标液体管理的指标主要包括尿量、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以及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等容量指标。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及时评估患者的液体状态和循环功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液体管理。
三、液体管理的方法液体管理可以通过口服、静脉输液或者其他途径进行。
在ICU中,由于患者病情复杂,往往需要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液体管理。
常用的静脉输液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晶体液主要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和平衡盐溶液等,胶体液主要包括白蛋白、羟乙基淀粉等。
在液体管理中,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液体类型和输液速度,保证患者的液体平衡。
四、液体管理的注意事项1.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评估液体需求,避免过度或不足的液体负荷,防止液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2.密切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和容量指标,及时调整液体管理策略。
3.注意预防和管理液体相关并发症,如肺水肿、脱水、感染等。
保持呼吸道通畅和监测电解负荷平衡。
4.确保液体管理的安全性,包括输液设备的消毒和合理使用,避免交叉感染等问题。
总结:液体管理是ICU患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液体管理可以帮助患者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治愈率。
在液体管理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合适的液体管理策略,密切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和容量指标,预防并管理液体相关并发症。
ICU液体复苏ROSE理念及去复苏原则
ICU液体复苏ROSE理念及去复苏原则尽管液体管理是重症监护中最常见的治疗干预之一,但它也有可能造成很大的危害,因为过度的液体复苏可能导致糖萼降解和内皮损伤。
液体应被视为具有特定适应症、禁忌症和潜在不良反应的药物。
新兴的“液体管理”概,类似于抗生素管理,重点关注4个D(药物、剂量、持续时间和降级)、4个问题(何时开始和何时停止液体治疗,以及何时开始和何时停止液体去除)、4个适应症(复苏、维持、替代和营养)以及描述4个液体阶段的ROSE模型(复苏、优化、稳定和排出)ROSE模型R(复苏阶段):关键的复苏阶段,重点是病人的抢救和早期充分的液体管理(EAFL),如根据SSCG,每小时30ml/kg,或在5-10分钟内给予4ml/kg的液体挑战/推注。
触发液体治疗的条件(休克):MAP < 65mmHg,GEDVI < 640ml/m²,REVDVI < 80ml/m²,CVP < 8mmHg,PAOP < 10mmHg。
O(优化阶段):重点是器官抢救(维护)并避免液体过量(液体积累)。
目标是中性液体平衡。
停止液体治疗的条件(无反应):MAP/APP > 65/55mmHg,GEDVI < 850ml/m²,CI > 2.5L/min/m²。
S(稳定阶段):重点是器官支持(体内平衡)。
晚期保守液体管理(LCFM)定义为初始损伤后一周内连续两次负液体平衡。
触发液体去除的条件:MAP/APP > 65/55mmHg,GEDVI > 850ml/m²。
E(排出阶段):重点是器官恢复并减少液体过量(在没有休克状态下),需要晚期液体去除(LGFR)和负液体平衡。
停止液体去除的条件:MAP/APP < 55/45mmHg,SV < 5%.面板A中的ROSE模型概述了从复苏到排出的4个液体管理阶段,确保在不同的病理生理状态下进行适当的液体管理和去复苏。
神经重症监护患者的液体治疗: ESICM专家共识及临床实践推荐
神经重症监护患者的液体治疗ESICM专家共识及临床实践推荐液体治疗是神经重症监护(neurointensive care,NIC)的基础成分,而NIC包括一般指征(容量复苏和维持)和神经特异性指征[颅内压(intracranialpressure,ICP)控制和迟发性脑缺血(dehyedcerebral ischemia,DCI)的处理]。
关于NIC患者的液体治疗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最佳的成分和容量,以及用于控制ICP的高渗液体的选择和剂量等。
仅有为数不多的高质量证据来指导临床管理以及定义液体治疗的生理性触发指标和监测终点。
一、方法(略)NIC患者定义为严重创伤性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高级别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重症动脉性缺血性卒中(arterial ischemic stroke,AIS)或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后的成年危重症昏迷[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ore,GCS)评分<9分]患者。
二、结果每节的组织结构如下:对于每个问题,基于GRADE流程对可用证据进行分析;当研究之间的异质性太大而不能合并成总体证据时,将报告单个研究的GRADE(每个问题的GRADE详细资料参见ESM GRADE)。
在每节的最后报告治疗推荐。
表1对所有治疗推荐进行了总结。
表1 神经重症监护(NIC)患者液体治疗的推荐总结(详见“方法学”部分)一、NIC患者的一般液体管理1、推荐使用晶体液作为NIC患者液体维持的首选液体(强推荐)2、不推荐使用胶体液、含葡萄糖低渗液体和低渗液体或自蛋白作为NIC患者的维持液体(强推荐)3、不推荐急性缺血l生卒中患者使用大剂量(20%~25%)白蛋白(强推荐)4、建议使用晶体液作为低血压NIC患者的一线复苏液体(弱推荐)5、不建议使用人工合成胶体液作为低血压NIC患者的复苏液体(弱推荐)6、不推荐使用含葡萄糖的低渗液体和其他低渗液体作为低血压NIC患者的复苏液体(强推荐)7、不推荐使用小剂量(4%)白蛋白作为低血压NIC患者的复苏液体(强推荐)8、不建议使用大剂量(20%一25%)白蛋白作为低血压NIC患者的复苏液体(弱推荐)9、不建议使用高渗盐水作为低血压NIC患者的复苏液体(弱推荐)10、建议NIC患者的补液以正常血容量为目标(弱推荐)11、推荐采用多模式方法,以多种而非单一血流动力学参数为指导,优化NIC患者的液体治疗(强推荐)12、推荐考虑使用动脉血压和液体平衡作为NIC患者优化液体治疗的主要终点(强推荐)一、NIC患者的一般液体管理问题1:有证据支持白蛋白优于晶体液吗?(ESM SGl Q1 GRADE)一项关于AIS患者的多中心RCT显示,大剂量(25%)白蛋白组(n=422)90 d时转归与生理盐水组(n=419)相当。
ICU患者的液管理策略
ICU患者的液管理策略ICU患者的液体管理策略在重症监护室(ICU)中,患者的液体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正确的液体管理可以帮助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促进康复。
然而,液体管理策略的选择与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病情、基础疾病、身体状况以及监测参数等。
本文将讨论ICU患者的液体管理策略,包括液体选择、液体平衡监测以及液体管理的目标。
一、液体选择在ICU患者的液体管理策略中,液体的选择至关重要。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液体需求,可以选择使用晶体液、胶体液或血液制品。
晶体液包括生理盐水、林格液等,适用于患者的容量不足或轻度失血等情况。
胶体液包括白蛋白、羟乙基淀粉等,适用于患者的容量不足或晶体液不能满足的情况。
血液制品适用于急性大出血或重度失血的患者。
在选择液体时,要根据患者的体液组成、心脏功能、肾脏功能以及血液循环情况综合考虑。
二、液体平衡监测在ICU患者的液体管理中,对液体平衡的监测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监测患者的液体输入和排出情况,可以及时调整液体管理策略,避免容量过负荷或容量不足的情况。
常用的液体平衡监测指标包括每日体重变化、尿量、血液尿素氮(BUN)水平以及电解质浓度等。
同时,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嵌顿压等指标,以评估液体管理的效果。
三、液体管理的目标ICU患者的液体管理目标是保持有效循环血量、维持组织灌注,并避免容量过负荷或容量不足的情况。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应根据患者的特殊需要和监测指标制定具体的液体管理策略。
例如,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早期复苏是关键,需要迅速补充液体以恢复有效循环血量;而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液体管理的目标是平衡液体输入和排出,维持良好的心脏功能。
总结:ICU患者的液体管理策略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
合理的液体选择、有效的液体平衡监测以及明确的液体管理目标是实现成功液体管理的关键。
通过与多学科团队的合作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可以优化ICU患者的液体管理,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
阶段性液体复苏策略分析
休克患者的分级治疗措施及目标
第四期(逐步降级)
• 液体治疗措施:
– 尽可能口服,避免不必要的静脉输液
– 应用利尿剂或超滤促进排尿,达到液体负平衡,减轻 体内液体蓄积
休克患者的分级治疗措施及目标
第四期(逐步降级)
•搏、乳酸、 血糖、毛细血管再充盈
休克患者的分级治疗目标及监测手段
第一期:抢救
• 特点:
– 致命性休克状态
• 持续时间:
– 数分钟
休克患者的分级治疗目标及监测手段
第一期:抢救
• 治疗原则:救命 • 治疗目标:
– 纠正休克
休克患者的分级治疗目标及监测手段
第一期:抢救
• 液体治疗措施:
– 大剂量液体(fluid bolus)
• 15min内输入至少500ml液体 • 不需要进行密切监测液体反应
休克患者的分级治疗措施及目标
第二期(优化)
• 液体治疗措施:
– 容量负荷试验(fluid challenge) – 5-10min内输入100-200ml液体
– 保守输液,防止液体超负荷 – 重新评估以优化组织灌注
休克患者的分级治疗措施及目标
第二期(优化)
• 监测手段:
– A:最基本要求:
– BP、HR、脉搏、乳酸、血糖、 毛细血管再充盈、意识水平
休克患者的分级治疗措施及目标
第二期(优化)
• 特点:
– 患者状态不稳定
– 患者转为代偿性休克,但是重新转为失代偿状态的风险很高 – 可能出现液体过负荷
• 持续时间:数小时
休克患者的分级治疗措施及目标
第二期(优化)
• 治疗原则:器官营救 • 治疗目标:
以氧合指数和腹压为指导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液体治疗策略解析
550.6)ml。治疗后,氧合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309.4±42.7)比(198.5±47.6),P<0.01],腹
内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11.2±1.6)比(14.5±2.2),P<0.01]。72.9%的患者达到液体治疗目标, 其中液体正平衡组19例,液体负平衡组14例,两组患者在治疗达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462,P>0.05)。结论以氧合指数及腹压为治疗终点可有效指导SAP的液体治疗。根据不同患 者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a
Among the 40 patients, positive fluid equilibrium after 72 h of fluid treatment.The average amount of flu 191.8±1 596.5)ml,and the oxygenation index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296.5±60.0 vs 220.3±59.0,P<0.01).The abdominal pressure was also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11.0 4-2.2 vs 10.6±2.2,P>0.05),though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16 pa- tients showed a negative fluid equilibrium.The average amount of fluid equilibrium was f一3 762.2± 3 550.6)m1.and the oxygenation index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309.4±42.7
重症患者补液
.
3
以上通过各种途径排出或丢失的体液总量约为 2000-2500 ml。其中皮肤蒸发(出汗除外)和经肺呼 出一般是看不到的,所以称作不显性失水。
这些水份主要来自饮水 1000-1500 ml 和摄入的固 态或半固态食物所含的水份。体内氧化过程中生成的水 份(内生水)约 200-400 ml。
.
7
(二)低血钾 血清钾低于3.5mmol/L为低血钾。引起低血钾的常见
原因是:长期禁食造成钾摄入不足;呕吐、腹泻造成钾丢 失过多;碱中度导致细胞外钾内移和长期应用利尿剂引起 钾排出过多。
低血钾的临床表现:①中枢及周围神经兴奋性减低症 状:乏力,嗜睡,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②消化系统症状: 呕吐,腹胀,肠鸣音减弱;③循环系统症状:心律失常, 心电图变化(T波低平或倒置,出现u波)。
先快后慢:特别是治疗重度脱水的病人, 先快后慢尤其重要。即先快速输入盐水使血压 回升至正常,尔后再根据情况减慢输液速度。
.
16
安全补时颈静脉充盈不明显, 表示血容量不足;若充盈明显甚至称怒张状态, 表示心功能不全或补液过多。 2. 脉搏:血容量减少会导致心率加快,补液后 脉搏逐渐恢复正常,表示补液适当;若脉搏变 快变弱,则预示病情加重或发生心功能不全。 3. 中心静脉压(CVP):CVP 是指右心房及上 下腔静脉胸腔段的压力。它可反映患者血容量、 心功能与血管张力的综合情况。
.
17
CVP 的正常值为 5-12 cm H2O。其一般与血压联合动态 观察,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CVP 和血压同时降低,表示血容量严重不足,需要 加快补液; (2)CVP 降低而血压正常,表示血容量不足,需要适当 补液; (3)CVP 增高而血压降低则表示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 对过多,应减慢补液并给予强心药物; (4)CVP 增高而血压正常表示容量血管过度收缩,需要 使用舒张血管的药物; (5)CVP 正常而血压降低,则表示血容量不足或心功能 不全,应做补液试验,即 10 min 内静脉注入生理盐水 250 ml,若血压升高而 CVP 不变,则为血容量不足,若 血压不变而 CVP 升高,则提示患者存在心功能不全。
ecmo的液体管理策略
ecmo的液体管理策略
ECMO( 体外膜氧合)是一种重症患者危急情况下用于维持心脏或肺功能的治疗方法。
在ECMO治疗中,液体管理非常重要,液体管理策略旨在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和体液平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液体管理策略:
1.(目标导向的液体管理:
•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监测指标,制定具体的目标,例如血压、心输出量、尿量等,以便调整液体管理策略。
2.(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
•在ECMO治疗中,通常会采取限制性液体管理策略,即避免液体过度积聚。
通过控制液体输入,包括静脉输液、输血和输注血液制品等,以及促进液体的利尿排液。
3.(血容量监测和调节:
•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容量状态,包括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嵌顿压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等,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液体管理方案。
4.(维持适当的循环和灌注:
•保持适当的血流动力学和灌注,确保器官和组织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和氧合,同时避免循环不稳定和水肿。
5.(失血和凝血管理:
•针对可能的失血风险进行监测和处理,并确保患者凝血功能正常,以防止出现凝血功能障碍。
6.(个体化治疗:
•根据每个患者的特殊情况,如基础疾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制定个性化的液体管理方案。
这些策略并非固定的,应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监测结果和治疗反应进行调整。
ECMO治疗需要多学科团队合作,以有效管理患者的液体情况,同时监测和预防潜在的并发症。
危重患者液体管理
.
方案制定
何种情况下采用延迟或限制性液体复苏策 略?
出血未控制的失血性休克 非颅脑的创伤 合并颅脑损伤的严重失血性休克病人,宜
早期输液以维持血压,必要时合用血管活 性药物,将收缩压维持在正常水平,以保 证脑灌注压,而不宜延迟复苏 老年和原有高血压的患者需谨慎 关键是迅速止血和消. 除病因!
意识和中心静脉压(CVP);但即缺乏敏感性, 也缺乏特异性 现代指标 脉氧, 氧输送, 组织氧和(NIRS), 血乳酸, 呼末CO2 需要综合分析, 不能根据单一指标的变化, 得 出结论
.
失血性休克评估
指标
脉搏(次/分) 90~100 100~120 >120
收缩压(mmHg) >80 60~80 <60
方法: 30min输入500-1000ml晶体或300-500ml 胶体液,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尿量、体温以 及肺部罗音
如心率下降、血压升高、尿量增加,提示容量 不足,继续补液
如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出现肺部湿罗音,提 示容量负荷过重,停止补液,给予利尿剂和正 性肌力作用药物
.
液体种类的选择
不同类型液体的功效 等张盐液主要用于补充功能性细胞外液的丢失,
.
全程监测
为进行滴定式治疗,需对病情的变化、治疗反 应动态监测,随时调整补液方案
方法: 生命体征: 血压、心率、呼吸、脉氧、意识 压力和容量: CVP、PICCO、PAC 氧输送: 血气、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组织灌注: 尿量、皮肤、血乳酸、胃肠压力监测
、组织pH测定 动脉血流量: 食道多普勒超声 体重监测
.
病理状态下体液变化特点
性质异常
病例分析(关于液体治疗)
10
• 估计法: • 中度缺钠:按每公斤体重0.50.75gNacl计算 • 缺钠量计算 60Kg×0.70g/Kg=42g 当天补充一半:42g×½ =21g 另一半次日补给
根据脱水程度及体重计算 已损失量
11
按公式计算需补充量
低渗性缺水 需补充的钠盐量(mmol)=[血钠正常值 (mmol)-血钠测得值(mmol) ] × 体重(kg)× 0.6(女性为0.5) (142-122) ×60×0.6=720mmol 按17mmol/L Na+=1g钠盐计算 720mmol÷17mmol/g=42g 当天补损失钠盐量的1/2即21克
15
方案
单补平衡盐液 2500ml
补3%Nacl + NS 3%Nacl 250ml NS 1500ml
补5%Nacl + NS 5%Nacl 125ml
NS
1500ml
16
当日需要量的补充
量 约2000ml 质 分配如下:
1. 5%或10%葡萄糖(GS): 1500ml 2. 5%葡萄糖盐溶液(GNS):500ml 3. 10%氯化钾溶液(KCL):30-40ml.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轻度代谢性酸中毒(血浆HCO3-为 16~18mmol/L): 消除病因再辅以补充液体、纠正缺水后,较轻的 代谢性酸中毒常可自行纠正,不必过早应用 碱性药物,否则可能造成代碱 重症酸中毒(血浆HCO3- 低于10mmol/L): 立即输液和用碱剂。 临床上根据酸中毒严重程度,补给5%NaHCO3 溶液首次剂量可100~250ml不等,用后2~4 小时复查动脉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浓度。
三、辅助检查 化验室检查:血清钾3.0mmol/L
8
治疗
危重症患者液体管理方法研究进展
危重症患者液体管理方法研究进展液体管理是危重症患者管理核心内容之一,目前多数ICU液体管理主要分为:限制非限制液体入量两大类,从而达到一个液体平衡体状态。
入量过多易导致患者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心脏负荷增加,造成应激性的心功能损害;入量不足则易导致容量不足、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组织缺血缺氧、代谢紊乱甚至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本文现对常用的液体管理方法进行综述。
标签:危重患者;液体管理;方法1 临床常采用的危重患者液体管理监测方法1.1 被动抬腿试验法被动抬腿试验(PLR)是利用体位通过重力作用将下肢和内脏的静脉血(约300 mL)暂时转移到胸腔,通过增加心脏前负荷,在试验后的一分钟之内患者心率变化来的进行容量反应性评估。
具有方便、简单、敏感性高、安全和操作时间短(时间5 min)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液体容量评估方法。
又因其操作可逆性,不受自主呼吸,呼吸机等因素干扰特点,其操作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补液试验方法,PLR适用于休克及心衰等患者[1]。
1.2 补液试验补液试验是一种将生理盐水250 mL,5~10分钟内快速静脉注入后观察BP 及CVP变化来评估容量水平的方法。
通过快速补液后患者血压和中心静脉压两者变化来判断容量水平。
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操作过程不可逆,且又另需结合CVP水平才能进行容量判断。
1.3 重症床旁超声法超声的方法,利用人体对声波反射来进行观察判断,现也应用临床中。
但超声测量腔静脉因其随呼吸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不适用于辅助通气模式的机械通气患者,而超声心动图用于评估容量状态和液体反应性较好,但由于其在评估SV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操作者的能力,且在ICU患者身上难以获取和重复,因此的实用性较差[2]。
1.4 中心静脉压监测法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是指右心房和腔静脉在右心房处的血压。
CVP取决因素两个:心脏射血功能和静脉回心速度和回心血量。
正常值为6~12 cm H2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患者的液体治疗策略:限制与开放重症患者的液体治疗是"限制"还是"开放"的争论持续了十余年,本文拟对近几年来的已经理清的某些共识性意见作概要叙述。
一、争论的实质是体液蓄积对预后的影响争论缘起2001年Rivers等进行的一项RCT。
这是一项被誉为里程碑式的研究,他针对263例急诊室内脓毒症(sepsis)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比较了采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与常规复苏的临床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实施EGDT组死亡率显著降低,预后明显改善。
随后,EGDT被作为severe sepsis 和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早期治疗的集束元素。
由于EGDT研究包含了不同严重程度的sepsis,有人在后续分析中发现这两种复苏方法死亡率的差别在severe sepsis 和septic shock患者中依旧保持统计学显著性意义,而在sepsis syndrome的患者中两组未显示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为此,EGDT的液体策略被怀疑存在某些缺陷。
其实引起统计学分析结论在sepsis syndrome改变的原因不在复苏液体的总量,因为两组患者的输液量相仿,平均都在14L左右,只是EGDT组较大比例的液体量集中在急诊的6小时内输入。
另外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该研究入组患者的基线血清肌酐平均值增高达2.6mg/dl,反映出入组患者中在复苏开始时可能包含了较高比例的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虽然EGDT 报告原文未提供两组患者入组时AKI的百分率和在治疗干预后发生AKI的百分率,但这种推理毋庸置疑。
EGDT受到的质疑正是重症AKI患者"开放"输液是否会引起体液蓄积,或可产生严重不良后果的深重疑问。
事实上,短期内大量输液极易引起体液量过载,在Shoemaker有关休克治疗的研究中早已有过报导,而数据详尽的文献发表于2006年,系Wiedemann 领导的一项前瞻性随机试验,即FACTT (Fluid and Ca t heter Treatment Trial) 研究。
该试验比较了1000例急性肺损伤(ALI) 患者7天的开放和限制输液管理策略,数据表明在无休克患者开放输液组第7天累计输入液体比限制组多6863ml,在休克患者比限制组多7234ml;7天累计体液平衡在开放组为+6992士502ml,限制组为-136士491ml,与此前ARDS网的几则研究报道(ARMA and ALVEOLI)几乎一致。
Wiedemann的这项研究结果显示,两组输液管理策略60天死亡率无差异,但限制输液策略改善肺功能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没有增加肺外器官的衰竭。
此后,大量文献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开放"输液引起体液蓄积难以避免,尤其在严重感染,存在毛细血管渗漏的状况下,"开放"输液引起的微血管内静水压增高,更易加重间质水肿和体液蓄积。
二、体液蓄积是影响重症患者结果的有害现象(一)体液蓄积影响AKI患者预后EGDT后有数项观察性研究,发现体液蓄积伴有死亡率增加的现象,但当时未能有确定性的依据,而且研究大多集中在儿科重症AKI,未有对成人患者的观察报告。
首先确定体液蓄积影响患者后果的是Bouchard J领导的PICARD研究组(Program to Improve Care in A c ute Renal Disease study group)。
他们的一项观察性研究依照患者每天的显性出入量,用累积出入量之差除以入院时患者的体重,来计算"液体蓄积量"占体重的百分比。
结果发现: ①在诊断AKI时液体蓄积>10%的患者比<10%的患者更加危重,前者有明显高的APACHE Ⅱ和SOFA评分,有较多数目的器官功能衰竭,有较高比例的呼吸衰竭和呼吸机依赖,并包含有较多的sepsis和septic shock患者。
提示液体蓄积>10%的患者病情严重度明显增加,并将其定义为液体过负荷(fluid overload,FO);②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在开始透析时存在液体过负荷者比没有液体过负荷的成活率低;在不需透析的患者中,在AKI诊断时存在液体过负荷者同样伴有较低的成活率。
所以该研究的重要贡献是首次以定量的方式定义了什么是"液体过负荷",而且明确地显示了液体过负荷和病死率之间存在的关联。
除此之外,该研究还发现:①在治疗过程中,达到液体负平衡患者的60天死亡率比液体正平衡的显著降低,可以确认治疗过程中减少体液蓄积可减少死亡率;②在透析患者中,随着存在液体过负荷的透析天数比例增高(由0%向100%递增),病死率也由18%逐渐增至62%,说明透析患者的病死率增高与液体过负荷存在的时间较长存在关联。
PICARD研究使得我们清晰地意识到液体蓄积不是没有临床后果的无害过程,而是影响患者结果的有害现象,纠正体液蓄积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近年来,PICARD的研究结果己反复得到相关研究印证。
如新近的多中心前瞻性FINNAKI研究结果显示,行肾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的重症患者在RRT启动时,存在液体过负荷的患者其90天死亡率(39%)比不存在液体过负荷的高2倍,在参数调整后液体过负荷仍和90天死亡率增加相关。
RENAL研究的研究者分析了ICU转出或ICU住院28天患者和死亡患者的液体平衡状况,病例总数1453例,结果显示:ICU停留期间幸存者平均液体平衡-235ml/d,相比死亡患者为+560ml/d(P<O.0001),同期平均累积体液平衡幸存者和死亡者分别为-1941ml和+1755ml(P=0.0003);同时还发现平均每日液体负平衡患者伴有免肾替代天数( P=0.0017)、免ICU天数(P<O.0001)和免住院天数( P=O.O1)显著增加。
除上述结果外,该研究还对每日体液平衡和临床结果之间的关联进行了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首次显现每日液体负平衡是降低AKI患者90天死亡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比值比0.318:95%的可信区间0.24-0.43;P<O.0001);应用时间依赖分析显示每日液体负平衡患者伴生存时间增加(P<O 0001)。
研究者从液体负平衡角度,反证体液蓄积对重症AKI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并提出液体正平衡可作为病情严重程度的标志( biomarker)。
(二)体液蓄积对无AKI 重症患者预后的影晌1. 对ALI预后的影响体液蓄积对ALI的影响是临床医生最早关注的问题,很多学者提出ALI要限制液体摄入,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主要死亡原因不在肺而是肺外器官衰竭,尤其是AKI;文献报告ALI和ARDS相关死亡率在25%-40%,但并发AKI死亡率会增至50%-80%。
为此,对ALI的输液管理策略引发争论,2006年Wiedemann等的研究正是为解决这一疑虑而进行。
有关结论前已述及,即限制输液策略能改善肺功能和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同时肺外器官的衰竭没有增加。
2. 对sepsis和septic shock预后的影响液体过负荷对septic shock的转归也有相似的影响。
Alsous和他的同事首先在36例回顾性研究中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在ICU住院的前3天内净液体平衡至少-500ml的患者,生存率为100%;相反,净液体达不到负平衡的患者生存率仅20%。
该研究的死亡率结果被年龄、基线APACHE II积分、第1天和第3天SOFA评分,以及需要机械通气所校正,结果十分可信。
2006年SOAP(Sepsis Occurrence in Acutely ⅢPatients)试验的观察调查又一次证明体液蓄积对sepsis预后的不良影响。
在此研究中Vincent比较了1177 例sepsis和1970例非sepsis患者入住ICU的第1个72小时内液体平衡,发现sepsis 组和非sepsis组的平均累积液体平衡分别为1.8L和0.5L;进一步根据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在此期间平均液体平衡是影响死亡率的重要独立预测因素,累计液体平衡每增加1L,死亡率增加10%。
然而,2008年Payen等也利用SOAP试验资料,分析合并AKI的sepsis患者,得到的结果是每24小时液体平衡+lL,死亡风险增加约20%。
该研究人组的病例为1120例发生AKI的seps is患者,研究内容为液体平衡对临床结果的影响。
研究者报告死亡组AKI患者的平均液体正平衡更加明显,死亡组液体平衡与成活组比较为(+0.98±1.50)vs(+0.15±1.06)/24h(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平均每日液体平衡是一项有意义的独立的死亡风险预测值。
2011年发表的多中心RCT研究——VASST(Vasopressin in Septic Shock Trial)也得到相似的结果,结果表明发病早期(12小时)和4天的液体正平衡与28 天死亡率增加相关。
上述3 项研究从小系列回顾性研究,到大宗病例分析和RCT都证明体液蓄积关系到sepsis死亡率增加,每24小时体液正平衡1L死亡风险会增加10%-20%。
三、巧用"开放"或"限制",保灌注减储液休克需要液体复苏以尽快纠正组织低灌注状态,和体液不能蓄积都已是毋庸置疑的道理,如何才能做到"鱼"和"熊掌"皆有之,绝非易事。
首先想到顺应重症患者病理生理进程可能与液体复苏和控制液体平衡时机有关的是Murphy和他的同仁,他们在一组septic shock患者中选取发病72小时内的ALI患者212例进行观察分析,对液体复苏和控制液体平衡的时机进行评价。
该研究将充分初始液体复苏(adequate initial f1u i d resuscitation,AIFR)定义为首次给予液体≥20ml/kg和开始用血管活性药后6小时内达到CVP≥8mmHg;保守后续液体处理(conservative late f1uid management,CLFM)定义为在septic s hock开始后第一个7天期间至少连续2天液体出入平衡或负平衡。
结果显示,住院死亡率最低的是实现AIFR和CLFM的一组患者,只实现CLFM的、只实现AIFR的,既不实现AIFR又不实现CLFM的死亡率增高,分别为17/93(18.3% )、13/31(4l.9% )、30/53(56.6%)和27/35(77.1%)(P<O.01)。
2011年Hoi Ping Shum等在639例重症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中也发现,早期适当液体复苏联合晚期限制性液体治疗可得到较好的预后,而液体治疗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性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