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喜福会》

合集下载

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解读《喜福会》中的中国式母爱

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解读《喜福会》中的中国式母爱

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解读《喜福会》中的中国式母爱1. 引言1.1 介绍《喜福会》的背景《喜福会》是由著名作家蔡骏创作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故事。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中国的现代社会,通过描述主人公的生活、人际关系和成长经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冲突和融合。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她承担了照顾家庭和子女的责任,充满着母爱和关怀。

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她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和矛盾逐渐展现,引发了许多思考和探讨。

通过《喜福会》这部小说,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式母爱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在跨文化交际中所扮演的角色。

母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情感之一,对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部小说中,母爱不仅体现在言行举止中,还体现在对子女的关爱和呵护中,展现了中国母亲对家庭的牺牲和奉献。

通过《喜福会》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式母爱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独特魅力。

1.2 中国式母爱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中国式母爱在跨文化交际中也能够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提供一种共同的沟通桥梁。

母爱是普世的情感,尽管在不同文化中可能存在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母爱所传递的关爱、包容和理解是人类共通的。

通过探讨中国式母爱在《喜福会》中的表现,可以让观众深感到母爱的伟大和普遍性,从而超越文化差异,感受到情感的共鸣。

2. 正文2.1 中国式母爱的特点及其在《喜福会》中的体现中国式母爱的特点在《喜福会》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中国式母爱注重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维系。

在电影中,主人公的母亲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关爱无处不在,她为了孩子的幸福不惜牺牲自己。

这种牺牲奉献的母爱观在中国文化中是非常普遍的,体现了母亲对家庭的无私奉献和坚守。

中国式母爱还注重对孩子的教育和关怀。

在《喜福会》中,母亲对主人公的行为和成长给予了很多关注和引导,她不仅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还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成长轨迹。

从《喜福会》看华裔女性从“他者”到“自我”的身份寻求之路

从《喜福会》看华裔女性从“他者”到“自我”的身份寻求之路

从《喜福会》看华裔女性从“他者”到“自我”的身份寻求之路作者:于坤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05期摘要:《喜福会》是美国新生代华裔小说家谭恩美的经典之作,后被华裔导演改编为电影,其影响经久不衰。

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出发,通过描写作品中四对母女在两个世界、两种文化之间的融合和碰撞,探讨被“边缘化”的美国华裔女性在美国主流社会遭受到的压迫和歧视,揭示出她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从沉默的“他者”到找寻回自己话语权的艰辛之路,以此探寻华裔女性实现自我身份构建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关键词:《喜福会》;谭恩美;“他者”;“自我身份构建”中图分类号:1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5-0147-03一、谭恩美及其作品《喜福会》在美国华裔作家的舞台上,女作家无疑是一支引人注目的队伍,她们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述视角和手法、丰富的文化形象震撼了美国文坛,引起了西方主流社会读者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种族和性别双重边缘的女性,她们在作品中竭力再现被遗忘和忽略的华裔移民的历史,并以真实的笔触揭示华裔女性作为“边缘人”在美国主流社会所遭遇的不公正的待遇以及面临的种种矛盾和困惑,对华裔女性文化身份自我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众多的华裔女作家中,谭恩美是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是继汤亭亭之后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界又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后起之秀,在美国华裔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989年,谭恩美发表了她的处女作《喜福会》,之后又接连出版了《灶神之妻》、《一百种神秘的感觉》、《接骨师之女》和《拯救溺水鱼》等四部小说。

谭恩美的五部小说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她的第一部作品《喜福会》,此书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巨大轰动,蝉联《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达40周之久,销量高达500万册,受到了主流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谭恩美因为此书被誉为当代能触及人们心灵的讲故事的高手,其作品被认为开创了美国小说的一种新体式。

美国华裔电影《喜福会》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美国华裔电影《喜福会》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美国华裔电影《喜福会》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邹丽丹;牟为姣【期刊名称】《吉林艺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2【摘要】美国华裔影片《喜福会》的艺术魅力不仅来源于创作人员对于女性主义主题的成功诠释,更重要的是,通过母女两代华裔女性在走出现实生存困境和文化属性迷惘的心路历程中所表达出来的对平等、公平、和谐的渴求以及对建构以此为终极价值取向的种族生态和文化生态的愿景。

%The artistic appeal of the movie Joy Luck Club comes not only from the successful representation of the feministic themes about American Chinese, more importantly, from the display of the eagerness of American Chinese women for equality, fairness and harmony and the vision to reconstruct the ethical and cultural system through the depiction of the characters struggling to get out of the current living and cultural dilemma.【总页数】4页(P54-56,36)【作者】邹丽丹;牟为姣【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12;吉林大学,吉林长春,1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905【相关文献】1.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华裔美国女性身份的构建——《喜福会》的解读 [J], 杨东英;李丹珊2.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 [J], 陆丹路3.小说《喜福会》中生态女性主义下的文学解读 [J], 吴雷达4.从《喜福会》解读美国华裔女性身份认同 [J], 杜苏容5.从沉默到觉醒:美国华裔电影中的女性言说——以电影《喜福会》和《面子》为例 [J], 周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喜福会》的女性主义

《喜福会》的女性主义

《喜福会》的女性主义摘要: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华裔文学蓬勃发展,一大批优秀的华裔作家应运而生,谭恩美便是其中的一员。

作为其处女作,《喜福会》一经问世便引起轰动,并获得了读者和评论界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同时,作为一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在其作品中对华裔女性的思想和生活表示了极大的关注。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分析小说《喜福会》。

【关键词】:文学;《喜福会》;女性主义1.介绍20世纪60年代的民权运动的风起云涌,激发了美国民众对“边缘文化”的关注和兴趣。

随着美国女权主义文学的发展,作为处于种族和性别双重边缘地位的美国华裔女作家因此备受关注。

美国华裔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出现了一批十分活跃且富有影响的新生代华裔女作家,其中谭恩美(Amy Tan)和汤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在当今最负盛名。

《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是谭恩美1989年发表的第一部小说,该书出版后即获“全美图书奖”、“全美图书评论奖”,以及“1990年海湾地区小说评论奖”,并被选入《诺顿文学入门》教材,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9个月之久。

谭恩美的小说在主题上可谓是汤亭亭小说的延续,都是选取移民母亲和生长在美国的女儿之间的矛盾冲突作为写作题材,表现了两种文化相互冲突、相互融合的过程。

但谭恩美的小说较汤亭亭的作品更为动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小说中母亲形象的巨大感染力。

《喜福会》讲述了母亲们坎坷的人生经历和在旧中国的悲惨遭遇,抨击和揭露了男权文化对女性的压迫和摧残。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视角来探讨母亲们如何摆脱男权文化的压迫以及她们自身女性意识的觉醒,从而阐释母亲们的女性主义特征。

2.女性主义的定义女权主义(Feminism),源自西方,译文理解成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

女性主义-Feminism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意味着妇女解放,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

五四时,传到中国,定为女权主义。

从东方的“边缘化”到西方的“双重边缘化”——浅析谭恩美作品《喜福会》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从东方的“边缘化”到西方的“双重边缘化”——浅析谭恩美作品《喜福会》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从东方的 “ 边缘化 ” 到西方的 “ 双重边缘化 ”
( 一 )谭恩美本体的 “ 边缘化”根源 中国有着源远 流长的历史 ,这种历 史也注 定了成 为传 统 思想 的植根沃土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 ,男人为天 ,而女人
只 是 男人 的 附 属 品 而 已。 因 此 ,无 论 是 物 质 上 还 是精 神 上 , 女性一直 是社会 主流中的 “ 他者 ”,没有地位 ,更没有 自己 的声音 。早期 的美国虽然提倡人生而 自由、独立和平 等,但 在移 民文 化 中通 常认为 华裔 移 民是愚蠢 、无 能 、低 级 的群

引言
女性 主义可以追溯到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兴起于西方社会 的 妇 女 解 放 运 动 。 这 一 女 性 主 义 思 潮 给 东 西 方 的 文 化 界 和 思 想界都带来 了前所 未有的巨大冲击 。谭恩美就是在这种社会 思 潮 中进 行 创 作 的 。 在 一 个 中 国 移 民家 庭 出生 成 长 ,谭 恩 美 受到来 自中国和西 方两种文 化的教育和影响 ,特殊 的家族 史 赋予 了她一种特殊 的生活视角,作为女性作家 ,女性 意识在 这种跨文化背 景下 变得尤为凸显 。现 以她的第一部 小说 《 喜 福会》为例,分析谭恩 美作 品的女性主义观 。
体 ,受到各种各样 不公平的待遇和社会歧视 。而 女性 ,作为
相 对 于 男性 为 “ 他 者 ”, 在 美 国 同样 长 期 受 到 男 权 主 义 社 会 的 压 迫 , 在 社 会 的 各 个 层 面 都 无 疑 是 弱 势 群 体 。 、社会认 同、社会福利 等方面都 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谭恩美本人 是出生并成长在美 国 的第 二代 华 裔 , 因 此 具 有 双 重 文 化 环 境 :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和 典 型 的美 国式 文 化 。

从《喜福会》中的母亲形象解读女性主义

从《喜福会》中的母亲形象解读女性主义

的故 事 同样 体 现 了男 权文 化 对 女性 的摧残 和 压 迫 。 在 《 福 会 》 , 安 梅 小 时 候 就 失 去 了 父 亲 , 和 奶 喜 中 许 她
奶 , 亲 以及 叔 叔 婶 婶 住 在 一 起 。 是 后 来 安 梅 的 母 母 可
龚 琳 达 还 只 有 两 岁 大 小 的 时候 , 家 人 便 给 她 选
恩 美 从 女 性 特 有 的视 角 出 发 , 以 女 性 作 为 小 说 着 力 刻 画 描 写 的对 象 , 用 女 性 特 有 的细 腻 笔 触 真 诚 地 袒
露着她 们灵 魂深处 的欢 乐与创 痛 ,深刻 表现 了文化
琳 达 已完 全 达 到 了 男 权 社 会 对 女 性 的 要 求 , 完 全 丧
失 了 自应 该 是 许 安 梅 母 亲
二 、喜 福 会 》 的 母 亲 形 象 《 中
1受 男 权 文 化 压 迫 的 母 亲 们 .
版 的 处 女 作 《 福 会 》便 是 其 中 的 杰 出 代 表 之 一 。 谭 喜
理想 女性 都 是 按他 们 自身 的道德 需求 来塑 造 的 , 即 要 有 “ 机 之 德 ” 是 “贞 女 烈 妇 ” 要 “ 言 寡 语 ” 《 停 , , 罕 。喜
福 会 》中 的 母 亲 吴 素 云 , 琳 达 , 映 映 , 安 梅 除 了 龚 顾 许
第 2 卷第 4 9 期
Vo . 1 29 . o 4 N .
西 安 社 会 科 学
Xi n S ilSce c ’ oca i n e a
2 1 年 8月 01
Au g.,2 1 01
从《 喜福会》 中的母亲形象解读女性 主义
李 升 炜
( 西北 师范 大学 甘 肃兰 州 707 ) 300

女性话语的构建——影片《喜福会》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

女性话语的构建——影片《喜福会》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

252016年第11期电影《喜福会》剧照在《喜福会》这部电影中,不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而且透露出对西方男性中心主义的推翻。

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电影并未采用传统叙事的形式,以女性主义为依据,从叙事声音、叙事模式和叙述视角等三个方面上,对电影深入探讨,分析作者怎样利用“讲故事”形式以此来表现女性意识形态,解析此部电影的审美与艺术价值。

一、《喜福会》的叙事声音在《喜福会》这部影片中,赋予了女性群体很大的话语权,这本身就是对男权意识形态与西方男性话语的挑战。

在男权专制社会中,女性是属于弱势群体,处于被忽略、漠视的境地中,没有话语权和主动权。

[1]长期生活在美国主流文化下的华裔女性更是处于边缘化的状态下,谭思关并为采用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和结构,而是以妇女们自发组织的“喜福会”群体为叙事基础,让在故事中多个女性人物充满着叙事者的角色,轮流讲述自己的故事,这种集体型的叙事方式就是为了批判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现象。

从局部上而言,八个叙事者都是各自先后分两【作者简介】张媛媛,女,河北邢台人,邢台学院外语系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方向研究;孔倩云,女,河北邢台任县人,邢台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方向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形成性评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编号:HB12Y022)的研究成果之一;201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育专业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 HB12Y021)的研究成果之一。

女性话语的构建——影片《喜福会》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张媛媛 孔倩云中国电影评论Chinese Film Review次进行叙述,好像是个人型的叙事声音,有时像妈妈对女儿的絮絮叨叨,又有时像女儿对妈妈的小声牢骚,同时也像母女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无意之间,将各自生活的真实写照流落出。

但从整体上而言,这似乎与群体中个人轮流发言形式有些类似,很像一句句歌词,最后组合成为一首完整的歌曲。

漫议电影《喜福会》中的女性形象

漫议电影《喜福会》中的女性形象

男 性 的角 色 显 得无 关 痛 痒 ,而 父 亲 的角 色 几 乎 缺席 的 ,
的 残酷 经 历 以及 对两 性 关 系 的难 堪 回忆 和 最后 采 取 的极
或 者 刻 意 被 省 略 。每 个 女 儿 的 父 亲 ,甚 至 四 位母 亲 的任 端 行 为 ,让这 些 从 小 在 美 国 长大 的女 J M ̄ ' J 终 于能 采取 平 何 一 位 父 亲 都仅 仅 作 为 故 事 固 定元 素 存 在 。无 论 是 在 危 和 而理 性 的方 式 思考 处 理 自己的婚 姻 ,维 护 自我 尊 严 。 机 之 中拯 救女 儿 的 , 还 是在 死后 使 女儿 觉 醒 的都是母 亲 , 当 罗丝 仅 凭 最 后 的一 席 话 ,字字 平 静 而震 撼 的敲 打 丈 夫 父 亲 只 是失 语模 糊 的身 段 。尽 管君 的 父 亲 在结 尾 的篇 幅 的 内 心 ,那 场淋 漓 的大 雨 洗 清 了罗 丝 的 思维 ,使 她懂 得 较 大 ,但 也 仅 承 担 了讲 述 君 的母 亲 的过 去 的 任务 ,这 个 在 世界 上 生 存 的 意义 ,这场 尊 严 之 战 也重 新 得 到 了 丈夫
四个 女 人 与每 个 在 美 国打 拼 的华 侨 一 样 ,隐藏 在 背

个世 纪 , 中国 女性 不 断 地 在社 会 和 家庭 中找 寻 自己 的
后 的都 是 一 段 在解 放 前 期 看 来 波澜 不 惊 但 于 现 在来 说 扣 位 置 。这 种 从 忍 辱 负重 的典 型 东方 旧女 性 ,到 试 图割 舍
是 为 了突 出 在女 性 解 放 的 道路 上 的 自救 。母 亲在 这 里 象 非 爱情 所 能 比拟 ,她 们 渴望 女 J Mr J 不再 承受 自己曾受 过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喜福会》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喜福会》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喜福会》李袁媛 西安外国语大学孔悦 西安外国语大学王密丽 西安外国语大学摘 要:《喜福会》作为华裔美国文学中的经典,一直备受瞩目。

寒暄问候,你来我往,人们掺杂着英语与汉语的交谈,热闹到有几分中国聚会式,这就是《喜福会》开场的镜头。

本论文从女性主义视角来分析《喜福会》,首先对《喜福会》的结构以及内容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其次通过截取《喜福会》中具有经典意义的片段,用女性主义进行系统的分析,最后总结了女性在传统文化中所处的地位。

关键词:女性主义视角;《喜福会》作者简介:李袁媛(1995-),女,汉族,山西省运城人,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7-148-01一.引言作为经典作品之一的《喜福会》,是由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于1987年所著。

首先,它既不是小说也不是简单的短篇小说集,而是有关于母亲和女儿的故事。

该著作由十六个故事组成,以四组的方式进行讲述:其中六个故事由母亲讲述:An-Mei Hsu, Lindo Jong and Ying-Ying St. Clair.剩下的10个故事由她们的女儿讲述:Jing-Mei Woo, Waverly Jong, Rose Hsu Jordan and Lena St. Clair.在第一组的四个故事中,其中一个由女儿讲述,剩下的故事由母亲讲述;在第二和第三组中,这八个故事都与女儿们有关;最后一组中,这四个故事的讲述顺序正好与第一组相反,即前三个故事由母亲讲述,最后一个故事由女儿讲述。

一直以来,很多学者和评论家们都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喜福会》,大多都是“女人地位低于男人”,Edward Said’s 的“东方主义”以及“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等角度。

本文也将从以上角度详细分析《喜福会》。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喜福会》里素云的形象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喜福会》里素云的形象
科技信息
人 文 社科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 喜福会》 辉
谭 恩美( m a ) A y n 是著名的美 国华 裔女作家 。15 年 出生于美 国 T 92 ]  ̄l J 奥克兰, n 曾就读 医学院 , 后来取得语 言学硕士学位。她的作 品被译 成2 0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如今谭恩美 已成 为美 国文坛少数 民 族作家的一位代表人物 , 而在 当今美 国社会倡 导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 , 她的地位早 已渐渐超越 了一位少数 民族或 者流行 小说家的身份 ,而成 为整个美 国乃至西方最为著名的作家之一。 《 喜福会》 是谭恩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 也是 她的成名作 。 的这部 她 《 喜福会》 曾经在 美国着实地风光 了一把 , 书一 出版就引起 了读 者强烈 的反响。当年 曾经荣登《 纽约时报》 畅销书排行榜 , 连续 八个 月之久 , 成 为 18 美 国四 大 畅 销 书 之 一 。 9 9年 《 喜福会》 曾多次获奖 , 被拍 成电影广 为流传 。 并 时至今 日回首再看 这本书异或是它当年被拍成的电影 , 都是感触颇深 。 即使书里所陈述的 故事情节在这个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略显过时 ,即使 电影里 女人 们穿着 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流行的带垫肩的不再时髦 的衣 服,顶着 的是当时 最流行的高高吹起的头发 ,但 是作品 中饱含 的感情还是会 意想 不到地 触碰着每一个读者的心灵 , 读者跟着故事情节 的一再深入情 不 自 使 禁 地落泪 , 会难过 , 会感动 , 会像 《 喜福会》 倡导我们 的那样坚强起来 。 《 喜福会》 没有按照 时间顺 序去呆板地陈述着 四位 中国母亲在解放 前夕从中国大陆移居美 国如何 生活波折 , 如何生儿育女 , 又如何 与 自己
“ 我们不是麻木不仁 , 对苦难视而不见。 我们一样也在担惊受怕 , 战 火给我们各 自都 留下不堪 回首 的一 页……我们都问过 自己,与其悲悲 切切地等死 , 不如快快乐乐地过一天算 一天 , 这又有 什么错 呢?” 这 四个同病相怜的女人都饱受 战争之苦 , 出身都还好的她们来 对 说, 饥不择食的生活是死都不如的。可是 她们偏偏不是那么容易就打倒 的人 , 她们 用“ 喜福会 ” 来安慰 自己 , 自己可是 暂时摆脱战争 的阴霾。 使 在那样动荡的岁月 ,只有在 “ 喜福会 ”聚会 时 ,她们才像 个真正的女 人——打扮得漂漂亮 亮 , 准备着精 致的点 心, 打着麻将 , 聊着家常。假装 着战争很 远 , 幸福很近 , 拥有着哪怕 只有片刻 的宁静 和安详 , 比那些 总 悲天悯人 、 捶胸顿足 、 甚至是 剖腹 自杀的人要乐观和健康许多。 面对战争 , 这些 女人 虽然没有赶赴前线流血捐躯 , 但她 们的乐观精 神和举 动仍然是难能可贵的。 尽力把一周一次 的聚会过得像新年一样 “ 热闹开心 , 至少每个 礼拜有 一天可以忘记过去 。” 自己的生活寻找一 为

女性主义意识在《喜福会》中的体现的开题报告

女性主义意识在《喜福会》中的体现的开题报告

女性主义意识在《喜福会》中的体现的开题报告《喜福会》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该电影讲述了现代化婚姻制度下的女性处于婚姻压力和生产压力之下的故事。

女性主义指的是女性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平等和自由。

在《喜福会》中,女性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始终贯穿始终,影片塑造了多个强大的女性形象,展现出女性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过程。

本文将探讨《喜福会》中女性主义意识的体现。

首先,电影中塑造的女性形象都非常地强大,如秦小桃、杨柳青等。

尽管她们中的一些人受到了严重的歧视和贬低,但是所有女性都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每个女性都有一个独特的人生故事,她们都有自己的欲望和追求。

女性在电影中决策、承担责任和自我抉择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胆识,这极大地体现了女性自我教育、自我解放和自我提升的自主性。

其次,电影中展现了女性面临的巨大挑战和压力,并呈现出女性向男性世界维权的斗争。

在电影中,秦小桃和杨柳青都面临与男性的竞争。

两位女性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她们的认真工作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同时也表现出了女性在男性主导的职场中的不平等待遇问题。

更重要的是,她们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努力和不懈的奋斗所取得的,而非凭借男性恩赐获得的。

最后,电影中女性的自我教育和自我认知也是女性主义的又一体现。

女性的自我教育和自我认知代表了女性的自主性,这也是女性主义中最重要的一个元素。

在电影中,秦小桃和杨柳青都是非常年轻的女性,她们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困难。

不过,她们都非常坚强,充满决心向自己的目标前进。

女性通过自我教育和自我认知,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也是女性主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喜福会》是一部充满女性主义意识和思想的电影。

影片中展现了多个强大的女性形象,塑造了勇于斗争和追求自我价值的女性。

在电影中,女性的自我教育和自我认知更是女性主义思想的一种具体实践。

该电影以其刻画复杂人物和深远思考的特点,很好地诠释了女性主义的精神。

电影《喜福会》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电影《喜福会》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电影《喜福会》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作者:董丽丽田青青黄海霞王一迪来源:《现代交际》2014年第11期[摘要]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由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创作并由王颖导演执导的电影《喜福会》,剖析了该影视作品中母女两代女性在男权制社会中所受到的压迫,她们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她们寻求出路的挣扎努力,诠释关注女性和自然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关键词]《喜福会》电影女性自然[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061-02一、生态女性主义综述在20世纪70年代,法国作家弗朗索瓦·德·奥波尼发表了两部作品:《女性与死亡》和《生态女性主义:革命或变化》。

在这两部作品中,她将已有的生态观点和女权观点相结合,认为自然和女性之间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

奥波尼这种观点的阐述是生态女性主义的首次出现,其观点认为,性别压迫和生态危机都源于父权制世界观,在传统的父权制世界观文化中,自然和女性都是被压迫的对象,生态危机和性别压迫是人类社会的相关存在,人们在贬低自然的同时也在贬低女人,这两者之间有着某种源远流长的历史性和政治性的联系,而这需要得到全人类社会的关注。

生态女性主义的提出意在改变自然和女性的“他者”和“边缘化”地位。

自然与女性不应是被掠夺和压迫的二元思维方式和等级观念的产物,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要平等和谐共处,这样才能创建长久的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社会。

二、谭恩美作品研究1989年,谭恩美的第一部小说《喜福会》出版,受到读者和文学评论家的一致好评,还夺得了全美多个小说大奖。

1994年小说改编成电影,由王颖导演执导,之后《喜福会》小说又被翻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20多种语言,广为流传。

此后,谭恩美的《接骨师之女》《灶神之妻》《灵感女孩》等作品陆续受到美国及全世界读者的喜爱。

西方学者对谭恩美作品的评论角度各不相同,但一直给予极大的兴趣。

不少美国主流白人评论家和许多华裔女性知识分子对《喜福会》的评价极高,谭恩美也因此受到广泛好评。

话轮转换理论下的《喜福会》母女关系解读

话轮转换理论下的《喜福会》母女关系解读

话轮转换理论下的《喜福会》母女关系解读
秦伟;周瑞娟
【期刊名称】《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3(39)1
【摘要】话轮转换是会话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文学作品的人物关系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本文基于话轮转换理论,辅助以礼貌原则与非优选结构,采用定量与
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小说《喜福会》中吴素云和吴菁云之间的话轮进行分析,讨论
母女之间的关系演变。

研究发现,吴素云和吴菁云之间的母女关系,历经了冲突的潜伏、爆发和消除等三个演变阶段,这种分析有助于读者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

【总页数】4页(P9-12)
【作者】秦伟;周瑞娟
【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
【相关文献】
1.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
2.谭恩美的《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从“他者”与“主体”的角度解读
3.从多元文化视角解读《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
4.从母女关系层面解读《喜福会》中双重文化身份认同
5.多元文化视阈
下的母女关系——谭恩美小说《喜福会》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种族与性别——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喜福会》解读

种族与性别——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喜福会》解读

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 全国图书评论家奖等多项大奖 , 销售量创造了美国华裔文学作品的奇迹。谭恩美借其独 特的美国华裔女性身份 , 以叙家常般娓娓道来的女性叙事方式批驳了以男权为中心的文化 , 同时也深刻的展 示了种族歧视给华裔女性带来 的迷惘和伤痛 。
p r o c e s s o f f i n d i n g s e l f ' - - i d e n t i t y .Un d e r p a t r i a r c h y a n d r a c i a l d i s c r i mi n a t i o n,t h e n o v e l s h o ws t h e s t r o n g , i n d e p e n d e n t ,a n d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n a t u r e o f t h e mo d e r n a n d e x c e l l e n t Ch i n e s e Ame r i c a n wo me n .
Ab s t r a c t : I n Th e J o y Lu c k Cl u b,Amy Ta n,wi t h h e r s p e c i a l i d e n t i t y ,d e s c r i b e s t h e o p p r e s s i o n o f t e
Ma S h u — t a o 。 Ga o We i — h o n g
( De p a r t me n t o f B a s i c Co u r s e s ,S h a a n x i P o l y t e c h n i c I n s t i t u t e ,X i a n y a n g 7 1 2 0 0 0, Ch i n a )

从《喜福会》中看女性主义的觉醒

从《喜福会》中看女性主义的觉醒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从《喜福会》中看女性主义的觉醒刘红玉 河北农业大学摘 要:《喜福会》是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它以四对美籍华人母女作为叙述中心,以母亲的悲惨命运和女儿的不幸婚姻以切入点,讲述了着她们如何遭受男性的压迫以及走向反抗的过程,歌颂了女性的反抗精神和独立意识。

关键词:《喜福会》;女性主义;反抗;独立作者简介:刘红玉(1997.11-),女,汉族,河北农业大学本科,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4-135-01《喜福会》一经问世便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它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它描写了中美文化的碰撞,更在于她通过塑造的一个个饱满的女性形象,讲述了女权意识如何在三代人中觉醒,并启发着她们追求自由。

这部小说讲述了母亲们在解放前的中国,遭受着封建男权社会的压迫,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她们勇敢地与不公的命运抗争,为自己赢得了自由。

当她们来到了美国,她们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女儿们身上。

女儿们虽然生活这个所谓“民主”社会的中,但她们的婚姻仍在男权主义的压迫下苟延残喘,在母亲的暗示和启发下,她们终于唤醒了自己的女性意识,奋力反抗男权的压迫。

这部小说批判了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对女性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

下面笔者将从母亲和女儿两种反抗者角度来探讨她们女性意识的觉醒。

一、母辈的抗争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媒妁之言父母之约不能违抗,门当户对比人们的幸福重要。

母亲们在被安排的婚姻中饱受煎熬,她们不甘心屈从残酷命运而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奋起反抗,争取自己的幸福,她们的女性意识在那个时代无疑是超前的。

琳达非常年幼时就被指婚给了大户人家,为讨好婆婆和丈夫而吃尽苦头,却遭到丈夫的冷落,婆婆抱不上孙子便指责,甚至是羞辱和虐待她。

为了摆脱婚姻的坟墓,假借祖先的诅咒换来一纸休书和去远方的路费。

顾映映虽贵为千金小姐,但也逃不出被安排婚姻的噩梦。

论电影《喜福会》中的性别解构

论电影《喜福会》中的性别解构

250论电影《喜福会》中的性别解构王霞 川北医学院摘要:《喜福会》是著名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处女座,一经出版便在整个文学界引起了激烈反响。

而后知名美籍华裔导演王颖将小说改编成电影《喜福会》。

电影不仅将小说的故事情节完整地呈现了出来,更是忠实地表达出了小说《喜福会》的文化内涵。

故本文选取电影《喜福会》作为研究对象并试图通过分析电影中女主人公的命运走向揭示其性格特点,从而最终揭露隐藏于该电影中的性别解构问题。

透过解构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双重视角,本文最终得出结论:电影《喜福会》通过独具匠心的情节安排,解构了长期以来人们对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二元对立,同时也解构了男女性别的二元对立。

关键词:解构主义;女性主义;男性气质;女性气质电影《喜福会》是美籍华裔导演王颖根据谭恩美的知名小说《喜福会》改编而成。

电影讲述了移民美国的四位中国母亲及其女儿们的故事:吴素芸在内战时期离开中国逃难到美国,途中她痛失一对爱女,与现任丈夫育有小女儿吴精美;许安美亲眼目睹母亲的自杀后逃到美国,现育有女儿罗丝;林多自小被卖到黄家当童养媳,后不堪忍受黄家的虐待逃离黄家远赴美国,现育有女儿薇弗莉;出身大家闺秀的盈盈嫁了好色,残暴的丈夫后惨遭抛弃,现育有女儿丽娜。

电影中女主人公们的故事个个荡气回肠,她们一改传统女性身上的女性气质,展现出了传统意义上只有男性才具备的男性气质;与此同时,电影中的男主人公们则展现出了传统意义上只有女性才具备的女性气质,因此,本文选取了极具代表性的林多阿姨和女儿罗丝的经历作为切入点,力图从女性主义及解构主义的双重视角去分析林多及其丈夫黄天裕以及罗丝及其丈夫泰德身上展现的性别气质。

一、性别气质理论及其发展历程正如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所说,男女不平等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范畴。

自农耕文化以来,纵使男女对社会的贡献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却因为男女社会分工的不同导致了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同。

据《礼记》记载,传统中国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356)。

《喜福会》中母女关系的矛盾比较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喜福会》中母女关系的矛盾比较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

《喜福会》中母女关系的矛盾比较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喜福会》作为西方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整部小说共分4章,16个故事,围绕四对母女即吴素云和吴精美;许安梅和许露丝;龚琳达和薇弗莱·龚;映映·圣克莱尔和丽娜·圣克莱尔之间的冲突而展开。

小说中的母女冲突反映了生活在“两个世界”之间的华人移民尤其是其后代所面临的两难境地。

本文将分析女性主义在母亲中的体现以及血液里流畅着中国基因的女儿们来分析他们因为相关的思想价值观念影响成为了不同的女人,而造成母女矛盾关系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也将结合所查阅的文献来剖析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来分析?喜福会;中西差异;思想价值;母女关系一、《喜福会》作为西方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1989年一经出版,便在《纽约时报》上连续九个月成为销量冠军。

整部小说共分4章,16个故事,围绕四对母女即吴素云和吴精美;许安梅和许露丝;龚琳达和薇弗莱·龚;映映·圣克莱尔和丽娜·圣克莱尔之间的冲突而展开。

母亲们坚守着来自中国的传统意识,而出生在西方的女儿们信奉的却是独立自主和个人主义,随着女儿们的成长,由于代沟和文化差异,母女之间的互不理解不断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1]一方面女儿们产生了对中国的文化困惑,觉得母亲们的经历都十分神秘;另一方面母亲们无法用有限的知识和蹩脚的英语来解释女儿们所好奇的一切,女儿们的不理解使母亲们感到十分沮丧,而母亲们不完整的表达又使女儿们觉得母亲说的都是神话。

痛苦的过去在母亲们的心中挥之不去,在恐惧和不甘的驱使下母亲们想把自己的意识强加在女儿们的身上,这更加大了母女之间的裂痕。

小说中的母女冲突反映了生活在“两个世界”之间的华人移民尤其是其后代所面临的两难境地。

本文将分析女性主义在母亲中的体现以及血液里流畅着中国基因的女儿们来分析他们因为相关的思想价值观念影响成为了不同的女人,而造成母女矛盾关系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也将结合所查阅的文献来剖析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来分析,而这因为这些原因而导致了怎么样的结果,在论文的第五部分体现,而根据上述四部分的分析,最终我得出了结论。

[女性主义,喜福,角度]从女性主义角度鉴赏电影《喜福会》

[女性主义,喜福,角度]从女性主义角度鉴赏电影《喜福会》

从女性主义角度鉴赏电影《喜福会》电影《喜福会》是根据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作改编而成的。

电影讲述的是四位华人母亲移居美国后,和她们在美国长大的女儿们的冲突和最后因爱而融合的感人故事。

这部电影曾经跻身当年十大热门电影, 揭露了在父权制社会下女性无形中所受到的束缚和不公正待遇, 以及边缘化女性寻求和重塑自我以摆脱边缘境地的方式和途径。

16 个小故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除了第一和第四部分由母亲叙述以外,其他的两个部分大致都是由各自女儿一代的当事人来叙述的,涉及吴、钟、苏、圣四个家庭,七个叙述者。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探求并分析男权社会对妇女的压抑和束缚,揭示妇女在男权社会中自我的迷失和自我意识的苏醒,以此来阐释电影的女性主义特征。

一、故事梗概电影讲述了四位母亲的经历和遭遇。

喜福会是在桂林时,几个女子给麻将聚会取的名字。

发起这个俱乐部的母亲叫做吴素云,她年轻的时候经历了内战,在战争中失去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后到了美国重新开始了新生活,又有了现在的女儿吴精美;许安梅小时候经历了丧母的痛苦,母亲自杀后,她一人来到美国;龚琳多是个童养媳,十二岁就嫁到了婆家,备受婆婆的冷落和欺辱,最终骗过婆家人,来到了美国重新结婚成家;盈盈当年被丈夫遗弃,从富家小姐到贫苦百姓,过了十来年清贫生活后,跟一个美国人结了婚,来到了美国。

二、女性主义理论背景女性主义最早作为一种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于 19世纪末期的法国,后来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开来,不仅包括初期女权运动争取各种政治权利的社会斗争,而且包含着在法律、教育和文化领域内批判与建构的理论研究。

千百年来,男性一直垄断着话语权以确保自身的绝对权威地位,女性则一直被认为是第二性或从属于他人的人。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夫者妻之天之说。

在西方,如同《圣经》所描绘的,女人是男人的一根肋骨造成,female 和 woman 直接以 male 和 man 作词根, 表达了男权文化对女性持有的根本性的偏见女人是男人的一个旁枝末节,是男人的派生物。

从女性命运角度分析电影《喜福会》中东方主义的建构与解构

从女性命运角度分析电影《喜福会》中东方主义的建构与解构

文学评论·影视文学从女性命运角度分析电影《喜福会》中东方主义的建构与解构王霞 川北医学院摘 要:电影《喜福会》讲述了早期移民美国的四个华人家庭两代人之间的不同人生际遇。

本文以电影中母女两代人的不同命运为切入点,试图从两代女性面临的不同命运这一特殊视角分析电影中所涉及的东方主义的建构与解构问题,以期读者能更加理性地对待东西方的不同文化,消除文化歧视,促进东西方文化的大融合与繁荣。

关键词:女性命运;东方主义;建构;解构作者简介:王霞(1989.7-),女,汉族,四川南充人,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1-148-02一、引言1993年,知名导演王颖根据著名美籍华人作家谭恩美的当红小说《喜福会》改拍了同名电影《喜福会》,电影一经上映便取得了轰动效应。

电影讲述了移民美国的四位中国母亲在中国发生的悲惨遭遇以及其女儿们在美国遇到的一系列生存困境。

电影中,移民母亲许安美之母不堪做妾的悲惨的命运选择吞金自杀,许安美则逃往美国,现育有一女为罗丝;移民母亲林多则因家境贫寒被迫做了童养媳,后不堪虐待逃离中国远赴美国,现育有女儿薇弗莉;电影中母辈女主人公们的故事个个荡气回肠,她们的命运堪称中国文化的缩影;而其女儿们在美国的遭遇则是美国文化的代表,因此,本文选取了电影中两代女性的命运作为切入点,力图分析电影中所重现与建构的东方主义以及对东方主义在建构之后的解构,以期打破东西方文化之壁垒,促东西方文化之融合与繁荣。

二、东方主义理论东方主义是著名后殖民主义作家赛义德的代表性理论,赛义德认为,西方国家自认自己之民族与文化高于东方之国家一等,便自行将东西方文化分门别类,并付之于高低。

简而言之,东方主义本质上是西方人想象和构建的一种关于东方的观念,是“西方对东方的统治,重构和权威施加”(p3. 赛义德)。

此外,东方主义观点认为,“西方是强大的,富裕的,文明的”,东方则是“落后的,贫穷的,野蛮的”(p17 麻淑清)。

女性话语的构建r——影片《喜福会》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

女性话语的构建r——影片《喜福会》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

女性话语的构建r——影片《喜福会》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张媛媛;孔倩云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2016(0)11
【摘要】在《喜福会》这部电影中,不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而且透露出对西方男性中心主义的推翻。

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电影并未采用传统叙事的形式,以女性主义为依据,从叙事声音、叙事模式和叙述视角等三个方面上,对电影深入探讨,分析作者怎样利用"讲故事"形式以此来表现女性意识形态,解析此部电影的审美与艺术价值。

【总页数】3页(P25-27)
【作者】张媛媛;孔倩云
【作者单位】邢台学院外语系;邢台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华裔美国女性身份的构建——《喜福会》的解读 [J], 杨东英;李丹珊
2.女性话语权威的建构——从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刺猬的优雅》 [J], 武天瑜
3.女性话语的构建--《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 [J], 朱晓云
4.女性话语的构建——《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 [J], 朱晓云
5.女性叙事权威的构建:《钟形罩》的女性主义叙事学解读 [J], 田焜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商务英语中含蓄否定句的研究2 中美基础教育对比研究3 浅析电影《我是山姆》中的反智主义4 汉语流行语中的汉英语码混用现象探微5 英语广告中仿拟的关联分析6 浅谈一些英美文学作品中的猫形象7 Creative Treason in Film Title Translation8 哈代的女性观在苔丝中的反映9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成语翻译初探10 《爱玛》的婚姻观分析11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体现12 论《阿芒提拉多酒桶》中文学手法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13 话语标记词在中英戏剧翻译中的作用与运用14 英汉视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15 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沟通的文化差异性研究16 浅谈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对策17 The Effect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on Creativity i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18 充满爱与美的唯美世界——王尔德童话中的唯美主张研究19 功能对等视角下的汉语数字成语英译策略研究20 《支那崽》的后殖民主义解读21 The Analysis of Promotion Strategy of L’Oréal in China22 A Lost New Woman in Patriarchal Society–Esther Greenwood’s Madness in Sylvia Plath’s The Bell Jar23 法语给英语带来的影响24 思维对汉英句子结构的影响---以《飞蛾之死》及其译文为例25 论现实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体现26 浅谈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功能及应用27 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28 Comparing the Reasons for Hester Prynne’s and Tess D’Urbervilles’s Tragedies29 Secondary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Self-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30 ESA理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31 浅析《茶花女》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爱情追求的道德障碍32 国际商务谈判中礼貌策略研究33 Feminist Consciousness Shown on Scarlett O'Hara Impacts upon Today's Female34 英汉语广告的词汇比较研究35 战争隐喻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的运用36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ing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37 CBI理论诠释及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38 中美广告语言文化异同研究39 论《愤怒的葡萄》中的生态批评思想40 普通话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41 如何培养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技能42 《威尼斯商人》中的种族及宗教冲突43 商务信函翻译技巧初探44 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Nida's Fu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45 透过电影《假结婚》看中美传统婚姻习俗差异46 简奥斯汀作品中的讽刺和说教主义47 欧亨利与马克吐温的讽刺对比——以短篇小说为例48 论中国的归化异化49 Pragmatic Analysis of Dialogues in Hemingway’s ―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Violation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Observance of Politeness Principle50 An Adaptation-based Approach to Brand Name Translation51 李清照词英译研究52 A Study of Pragmatic Functions of Fuzzy Language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53 A Study of Stylistic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of Journalistic English54 论《西风颂》背后的精神力量55 《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和《飘》中斯嘉丽的性格对比56 《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的资产阶级特征57 英语经济新闻标题翻译在模因传播中的分析58 简析商务沟通中的非语言沟通59 译前准备对交替传译成效的课堂研究——以礼仪祝辞类口译为例60 重复在儿童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61 The Study on the Teaching of Grammar in Senior High Schools62 礼貌,商务信函的灵魂—礼貌原则及其在商务信函中的应用63 现代汉语量词英译研究64 基于精细加工理论的英语词汇学习研究65 商务英语信函中的礼貌原则66 斯佳丽的性格分析67 从消费心理学角度谈汽车品牌名称的翻译68 An Analysis of Beauty and Ugliness i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of Oscar Wilde69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商务合同翻译研究70 从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中谈英语隐喻的汉译71 Analysis of the Distorted Love between Mother and Son in Sons and Lovers72 英汉语言与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73 论英语中的矛盾修辞74 在仙境中成长——《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主题研究75 The Proper Application of Body Language in Middle-School English Teaching76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Chapter Title Translation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77 从《尼克•亚当斯故事》中探析父亲情结对海明威人生观的影响78 The Applic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79 跨文化视角下中西方选秀文化对比研究——以达人秀为例80 高中英语听、说、读教学活动中写作融入模式的初探81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82 A Cross-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Interpersonal Culture and Psychological Culture83 The Application of Corpus in Teaching English Writing84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bout Vacant Words in Dreams of the Red Mansion85 战争隐喻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的运用86 On Michael Moore's Fahrenheit / From the Rhetoric Perspective87 浅析美剧台词中幽默的翻译——以《绝望的主妇》为例88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网络语言中的隐喻现象89 英语X-ful词的形态与认知构建90 从功能理论角度分析电影《点球成金》字幕翻译91 美国梦的迷失—解析《了不起的盖茨比》92 《倾城之恋》和《飘》的女性主义解读93 探究中学生厌倦学习英语94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象征主义的研究95 中西建筑文化差异及其形成背景分析96 The Reflection of Virginia Woolf’s Androgyny in Orlando97 中英颜色词的比较98 在文化教学中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99 从餐桌礼仪中的非语言交际角度看中英文化差异100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101 立法语言模糊现象研究——以刑法为视角102 克里斯加德纳的成功之路——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评析103 《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104 方位词“上”和“Up”语义对比研究105 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爱情悲剧106 论《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象征107 A Cause Analysis of Tragedies of Three Female Protagonists in Sons and Lovers108 华兹华斯诗歌的精神生态研究—以《丁登寺》为例109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式菜名中的运用110 《荒野的呼唤》中“巴克”的性格分析111 英语抽象名词和物质名词的数概念分析112 关于英语口语纠错的研究与建议113 从《野性的呼唤》看杰克・伦敦的人生观114 论功能对等原则下的商标翻译115 What Made Her Yield to the Reality—An Analysis of Sue in Jude the Obscure116 从新闻用语特点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117 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118 分析《雾都孤儿》中的讽刺手法119 论女性主义对翻译标准的影响120 简析《卡斯特桥市长》中亨查德的悲剧命运121 “赞同”在英语商务谈判中的应用122 中医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过去与现在123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124 从中美餐饮礼仪差异谈跨文化交际12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 and Destiny: An Analysis of Sense and Sensibility126 从文化角度论英文商标名称的翻译127 On Translation of Language Fuzziness in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esthetics128 文化差异对英语阅读的影响129 浅析《飘》中的女性意识130 归化与异化策略在字幕翻译中的运用131 从语境角度分析英语歧义132 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矛盾情感133 从文化视角看部分英汉习语的异同134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艺术魅力135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136 从艾米莉•狄金森与李清照的诗歌看女性文化差异137 简奥斯汀对英国小说的贡献——以《傲慢与偏见》为例138 《西游记》和《哈利波特》的对比139 英文合同的语言特点140 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141 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142 从宗教建筑看中西文化差异143 《先知》中倒装句文体功能的研究144 五官习语的翻译145 时事政治汉译英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46 英语文化中的禁忌语147 《石头天使》中哈格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148 视频辅助和背景知识对听力理解的作用149 试析美国个人隐私文化的现象及根源150 On the Combination of Romanticism and Realism in John Keats’s Poems151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152 从冲突到和解—解析《接骨师之女》中的母女关系153 《到灯塔去》的象征性隐喻分析154 诀别武器之缘由——再读《永别了,武器》155 英语外来词和它的翻译15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Spatial Languag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157 《荆棘鸟》中的三位女性形象——追寻荆棘的女人158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olite Languages159 中国领导人讲话中中国特色词汇的汉英翻译160 对比分析中美可乐广告中的文化差异161 Transcendentalism in Thoreau's Walden162 浅谈英语委婉语的作用和原则163 浅析《雨中猫》中的猫和雨的象征意义164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165 《德伯家的苔丝》苔丝和《红字》海斯特的悲剧命运的比较166 Rhetorical Art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uggestions of Business Transaction Correspondence167 从模因论角度研究中文新闻标题中的流行语168 从目的论角度看外宣翻译—以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169 合作原则视角下探析广告语篇中省略的会话含意170 《虹》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171 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中的女性主义172 A Probe into Assisting Functions and Limitations of Machine Translation of Journalistic Texts173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分析174 苔丝的悲剧成因浅析175 新闻新词的文化内涵与翻译176 论《小妇人》中女性人物塑造的两重性177 中英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178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Paintings’Titles--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Artistic Concept under Three Beauties Theory179 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180 An Analysis of Life and Death in Mrs. Dalloway181 《宠儿》的黑人女性主义解读182 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183 论圣经诗篇的修辞特点184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185 世纪美国男权社会下女性的成长——解读《觉醒》中埃德娜的觉醒过程和原因186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之对比研究187 论中美广告中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观差异188 荒诞与抵抗——《局外人》中莫尔索的荒诞表现之原因分析189 电影《刮痧》所体现出的文化冲突与融合190 On Alice Walker’s Womanism in The Color Purple191 论福克纳《八月之光》中的耶稣形象192 批评与重新解读《日瓦戈医生》193 中国英语与中式英语的对比研究——从英汉民族思维差异的角度194 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解读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195 霍桑在《红字》中对人的罪恶的探究196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喜福会》197 “垮掉的一代”没有垮——简析《在路上》中年轻人的生活观198 D.H.劳伦斯《东西》中象征主义的运用199 阿法——《多芬的海》中的加勒比人200 颜色词的英汉翻译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