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讲义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课件

《政治经济学》课件

总结政治经济 学的研究成果
和意义
概括历史发展和社 会影响
总结本课程所 学内容对学生 未来的学习和 职业发展的重
要性
分析理论与实践结 合的必要性
展望政治经济 学未来的发展
方向
预测未来趋势和挑 战
结束语
回顾本课程的 学习内容和收

总结知识点和思考
衷心希望学生 能够在未来的 道路上取得更 大的成就和进

国家政治经济 发展挑战
全球竞争压力增加
全球化背景下 的发展趋势
跨国合作增多
国际政治经济 组织作用
贸易和合作监管
政治决策作用
影响国家政策方向 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启示
促进社会公平 引导经济转型

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不同理论如自由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制度主义 经济学,对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 理论的实践运用和局限性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制作人:PPT创作创作 时间:2024年X月
第1章 简介 第2章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 第3章 政治与经济关系 第4章 国际政治经济学 第5章 政治经济学的应用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目录
● 01
第1章 简介
政治经济学的定义
研究政治与经 济之间相互关

探讨经济活动 对政治决策的
● 03
第3章 政治与经济关系
政治体制与经济 体制
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政治体制的 稳定与效率会直接影响到经济体制的运行,而经济体制的发 展也会反过来影响政治体制的演变。两者的相互影响与协调 是实现国家长期稳定和繁荣的关键之一。
01 政治决策影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义引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生活的学科,它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理论,通过分析和研究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揭示其内在的矛盾和不可持续性。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以及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批判。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1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指以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基础的经济形态。

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商品生产和交换成为经济的核心活动。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具有私人占有、自由竞争、利润追求等特征。

1.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剩余价值理论、价值规律和经济危机理论等。

剩余价值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大于其所得到的工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

价值规律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中包含的劳动时间。

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的矛盾和不稳定性,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不可避免的结果。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2.1 基本经济概念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有一些基本的经济概念需要了解。

包括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等概念。

商品是指具有交换价值的物品,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资本是生产过程中的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料的组合,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创造的超过其工资的价值。

2.2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马克思认为,资本家通过占有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差别造成的。

这一理论揭示了剥削的本质和不公平性。

2.3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又一重要理论。

价值规律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中包含的劳动时间,劳动时间是商品价值的基本度量单位。

通过研究价值规律,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商品交换和利润产生的原因。

2.4 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经济危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义1. 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和批判的集大成者。

本讲义旨在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和批判。

2. 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资本主义是一个由私人占有和控制的生产资料,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制度。

它的基本特征包括私人所有制、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

私人所有制意味着生产资料是由个人或私人公司所有和控制的,这使得生产力发展取决于个人的利益和动机。

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形式,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是通过市场机制进行的。

市场经济意味着价格和供求的相互作用决定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3.1 价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价值论。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和欲望,而价值是商品在市场中可以交换的相对价格。

3.2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部分的价值。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是实现利润的基础。

3.3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没有私人所有权和控制生产资料的人,他们只拥有自己的劳动力。

资产阶级是指拥有生产资料和剥削劳动者的阶级。

3.4 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中周期性出现的矛盾和矛盾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危机是由生产过剩和无法实现剩余价值导致的。

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采用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结合具体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

它强调经济现象的历史发展和相互联系,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矛盾点。

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和批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和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剥削性质和内在矛盾。

它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剥削和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的崩溃是历史的必然。

政治经济学完整课件pdf

政治经济学完整课件pdf

2024/1/30
11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与特征
生产资料公有制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生产 资料的公有制,即全体人民共同占有 生产资料,消除了剥削和两极分化。
按劳分配为主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 度的重要特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进行宏观调控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特征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 级之间的对立;市场竞争与垄断 并存;经济周期性波动与危机。
8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
历史作用
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促 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国际贸易的扩 展;为现代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 富。
局限性
导致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和两极分化; 引发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难以解决 生态环境问题等。
制度分析方法
制度分析方法是通过研究经济制度对经济活动和 经济发展的影响来研究经济现象的方法。在政治 经济学中,制度分析方法被用于研究各种经济制 度的优劣和改革等问题。
6
CHAPTER 02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2024/1/30
7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与特征
2024/1/30
本质
以私有制为基础,追求利润最大 化为目标的经济制度。
2024/1/30
9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与挑战
新变化
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的力度加强;福利国家的出现和发展;跨国公司和国际资 本流动日益频繁。
挑战
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压力和挑战;新技术革命对传统产业和就业结构的冲击;生 态环境问题日益严03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的学派,代表人物有米尔顿·弗里德曼和詹姆 斯·布坎南等。他们主张政府应该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强调市场机制的效率和自由竞争的 重要性。

《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PPT课件

《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PPT课件

《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PPT课件目录CATALOGUE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分析•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与实践探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与展望01CATALOGUE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门科学。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政治经济学通过对经济现象的分析,揭示经济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政治经济学定义及研究对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三个方面。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相互作用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等。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二者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社会形态及其演变规律01社会形态是指社会经济与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与社会活动这二者同时构成的社会模式。

社会形态是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的统一体。

02社会形态的演变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以及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等。

03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地域,社会形态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发展路径可能会有所不同。

02CATALOGUE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分析010203原始积累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形成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发展及其特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确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和形式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资本主义剥削的形式:工资、利润、地租等剩余价值学说与利润平均化趋势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内容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部门之间的竞争与利润平均化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利润平均化趋势及其影响利润平均化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影响资本积累的过程和机制资本积累的内涵和实质资本积累的源泉和机制: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01 02 03资本集中的过程和形式竞争和信用在资本集中中的作用资本集中的形式和特点:股份公司、垄断组织等垄断的形成和发展垄断的形成过程:从自由竞争到垄断垄断的实质和特征垄断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01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0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03法人资本所有制和资本社会化趋势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特征:全球化、信息化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表现:生产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等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传导机制: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脱节等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特点和影响03CATALOGUE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理论与实践探讨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的历史背景与过程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探索01020304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和发展历程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必然性与过程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与特点转型期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01020304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回顾0102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与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与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与挑战0301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分析02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与问题03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有利条件04应对挑战、抓住机遇的策略与措施当前我国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局面04CATALOGUE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发展中国家现状、问题与挑战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中国家间经济差异巨大,部分国家经济增长迅速,而另一些国家则陷入贫困和落后。

政治经济学完整课件[1]

政治经济学完整课件[1]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化,阶级关系和 劳资关系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03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及其优越性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特点
生产资料公有制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即劳动者共同占有生 产资料。
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社会主义生产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按照社会需要和比例关系进行 的。
消除剥削和两极分化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
经济基础
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 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构
成一定社会的基础。
上层建筑
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 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组织 和设施,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
想上层建筑。
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 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才能促 进社会发展;否则,会阻碍社会
会化大生产则要求生产资料由社会共同占有和支配。
剩余价值生产与剥削过程
剩余价值概念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新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部分,被 资本家无偿占有。
剥削过程
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消费劳动力并创造出剩余 价值,从而实现对劳动者的剥削。
工资本质
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掩盖了资本家对劳动者的 剥削关系。
0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发展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特点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01
资本主义生产以商品交换为基础,商品经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
各个领域。
劳动力成为商品
02
劳动者在形式上自由,但实际上丧失了生产资料,不得不将劳
动力作为商品出卖给资本家。
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03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资料日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社

政治经济学讲义

政治经济学讲义

导论一、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经济”的含义:A 、“经济”的最初含义:晋书中第一次出现,economy 家务,规则;B 、“经济”的现在含义:①经济管理、经济制度;②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消费、交换、分配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③一个国家国民经济部门或总体的简称。

2、政治经济学的由来①古希腊 色诺芬 家庭管理;蒙克来田1615年第一次把“政治”和“经济”结合;②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于17世纪中叶,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人物:A 、威廉.佩蒂《政治算术》,B 、魁奈《经济表》,③亚当.斯密《国富论》,④大卫.李嘉图二、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①劳动者的劳动——生产劳动: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主管条件——人) 的有目的的劳动。

物质资料生 ②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对之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分类:包括没有经过人工加产的条件: 工的自然物和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物质资料)③劳动资料——劳动手段: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主要是:劳动工具 2、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研究生产关系不是片面、孤立、静止地研究)①劳动者和自然界的关系——生产力(取决于科学技术)狭义: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②生产关系的内容:广义:直接生产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中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

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起来构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三、经济规律1、 含义: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它产生的经济条件是客观的,作用是客观的。

①它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发生两种关系: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既矛盾又统一。

【政治经济学 精品讲义】第1章 政治经济学导论

【政治经济学 精品讲义】第1章 政治经济学导论
28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之二:唯物辩证法
3. 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分析方法 :结合历史由低级到高级的 发展,通过思维推理,以概括的理论形式,从简单概念到 复杂概念,重现历史的真实。
4.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要能充分揭示人类社会经济运 行过程和经济关系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客观描述其表 现形式和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必须同时从质与量两方面 进行考察,把定性分析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
27
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之二: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等范 畴的对立统一、量变与质变、否定与肯定等规律 的方法论总称。 唯物辩证法尤其强调下列方法: 矛盾分析法:结合运用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从研 究和揭示不同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 入手。 科学抽象法:它要求抓住事物的内在同质性,舍弃 非本质差异;抓住现象中反复出现的普遍形式或 一般形式,舍弃偶然因素。
21
背景资料:政治经济学阶级性(一)
22
背景资料:政治经济学阶级性(二)
当今,中国经济学界关于经济理论的阶级性问题 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本身具有普 遍的、一般的科学意义,是无国界的、无阶级的。因此, 不应该有中国特色的基础理论。”见樊纲:《经济科学 现代化与中国化的再思考》《中国书评》1995年5月。
8
基本概念:生产力
• 在生产力的三个要素中,最重要、起决定作用的是劳 动者。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作为生产过程中的客体, 其作用也不能忽视。
• 科学技术虽非生产力独立的实体性要素,但以上三个 实体性要素作用的发挥受科学技术水平高低的制约。
9
基本概念:生产关系
➢ 生产关系概念 ➢ 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讲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讲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讲义一、引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分配和交换的经济规律的学科。

它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基础。

本讲义将围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展开阐述,从生产方式、剩余价值、商品交换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

二、生产方式与经济形态生产方式是指人们通过劳动活动来生产生活资料的方式。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制度下,生产方式会发生变化,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演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不同的生产方式对应着不同的经济形态。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以占有生产资料的私人资本家为中心,通过市场商品交换实现资本的增殖。

而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形态,以全体劳动者为中心,通过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手段实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三、剩余价值和利润剩余价值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家剥削工人所得到的利润。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由工人创造出来的,但工人只能获得劳动力的等价物,即工资,剩余价值归资本家所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剩余价值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剥削和不平等现象。

这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四、商品交换与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商品交换是基本的经济行为。

商品作为一种经济形式,有自身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价值是指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的量度,通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价值规律作为核心原理,揭示了商品交换中的潜在矛盾和深层次的利益冲突。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的经济危机和不平衡现象。

五、经济危机与社会主义建设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中周期性出现的现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和不断积累过程的必然结果。

只有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才能够实现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和经济的持续稳定。

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需要在正确理论指导下进行,满足人们多样化、立体化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政治经济学讲义(资本主义部分)(人大内部教材)

政治经济学讲义(资本主义部分)(人大内部教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一章导论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于19世纪中叶,其产生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及其所固有的矛盾的激化,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提供了充分条件。

2.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及其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呼唤着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诞生。

3.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或理论来源。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开放、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从它产生至今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自身的实践相结合,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实际的社会经济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理论和观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列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根据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的以垄断为突出特征的一系列新变化、新特点,提出了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的著名论断,深刻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创立了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理论。

同时,他还提出了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新结论。

另外,列宁还对现实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实质和经济运行问题作了开创性研究。

斯大林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也作了新的探索。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纲领,以及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关理论。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则在深刻分析和把握当今世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大社会形态发展的新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实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政治经济学》讲义

《政治经济学》讲义

返回目录
实现条件: 基本条件: I ( v + m ) = II c 派生条件: I (c + v + m) = I c + II c II ( c + v + m ) = I (v +m ) + II( c +m )
(2)扩大再生产实现条件: 两个前提条件: 例 :I 4000c +1000v + 1000 m = 6000 II 1500c +750 v + 750m = 3000 实现条件: 例 : I 4400c + 1100v + 1100 m = 6600 II 1600c + 800v + 800m = 3200
通常用一年内周转的次数来表示。
U
------ 一年,正比
n= ------
u
------- 周转时间,反比
返回目录
2、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 固定资本 * 含义 *折旧 * 磨损 物质磨损(有形的) 精神磨损(无形的) 流动资本: * 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意义 前者----- 剩余价值 的来源 后者------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
返回目录
实现条件 : 基本条件:I(v + △v + m/x) = II (c+△c)
派生 条件:I (c + v +m) =I (c +△c) +II(c △+c)
II (c +v +m) = I ( v +△v +m/x) + II (v +△ v +m/x)
注意: 资本家自己追加资本量为: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讲义.

政治经济学第一章讲义.
政治经济学
一般地说,政治经济学是研究 一定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等经济活动中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 律的科学。
政治经济学
第一部分 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资本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 和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
第一节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
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
(3)是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交换。
3、人们在分配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包括:
(1)生产资料分配中人们之间的关系;
(2)产品分配过程中人们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所有制与产权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
1、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 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 经济关系所组成。 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所有制是一个经济制度范畴。
2、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 在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产权作为财产 权利有如下规定:
第一,所有权表现为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 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有或归属关系。 第二,财产权利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 济关系。 第三,产权对财产主体有实现利益的要求。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特别关注产权的公有和私有 的属性。
第一,协作能使个人劳动取得平均劳动性质, 抵消单个劳动者的差别。
第二,协作能节省生产资料,充分发挥生产资 料的效用。
第三,协作能创造出一种集体力。
第四,协作会引起劳动者的竞争和精神振奋, 从而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
第五,协作使许多人的同种作业具有连续性和 多面性。 第六,协作可以集中力量在短时间内完成紧急 任务。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生产力的发 展中起着主要作用,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社会生产的组织或制度安排也会形成生产力。 例如:分工、协作等生产组织形式和对产权制度、 管理制度、经济运行的监督与调节制度进行创新 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义
• 特点 – 合作经济不同于股份经济:合作经济实行按劳、按资 分配相结合,股份经济实行按资分配; – 合作经济也不同于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是共有,集体 经济是公有.
• 形式: – 合作经济的存在形式有:股份合作制、合作股份制
• 股份合作制不同投资额联系,实行一人一票; • 合作股份制同投资额相联系,实行一股一票.
–我国的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一部分是在50年代 对个体手工业、个体商贩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建 立起来的;一部分是由劳动群众集资,组织街道 闲散劳动力兴办起来的.
17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 社会主义合作经济
• 什么是合作经济 – 个体生产者或劳动者自愿联合起来共同从事生产经营 活动的一种经济形式.按照合作经营的业务范围划分, 有信用合作、购买合作、供销合作、运输合作、农业 生产合作、手工业生产合作、工业合的 豪 迈
• 全民所有制的本质 特征
– 全民所有制的含义 –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
制是生产资料归社 会全体劳动人民共 同占有的一种公有 制形式,它是同高度 社会化的生产和经 营活动相适应的社 会主义公有制形式.
12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 全民所有制的特征
– 一是生产资料属于代表全体劳动人民的社会 主义国家所有,全体劳动人民都是全民所有 制生产资料的主人,都享受应有的权力和利 益;
–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全体劳动者在生产资料的 占有关系上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在生产资料面 前都是平等的主人;
–公有制决定了劳动者之间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经济 生活中形成一种互助互利的新型合作关系;
–公有制决定了社会生产的目的和生产成果分配的 性质,社会产品归劳动人民共同占有,个人消费品 要按照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量进行分配.
– 在同样规模的条件下,私有制较其他所有制有更高的 效率,而且因为这种效率和个人利益是一致的,它的 获得不需要付出外部监督成本,不需要政府为提高其 资产使用效率而操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讲义导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其任务是揭示经济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学习导论要掌握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内容、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经济规律及其特点等,为更好学习这门科学奠定基础。

第一节物质资料的生产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劳动者按照预期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劳动者的劳动: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有目的的活动。

没有人的劳动就根本谈不上生产,任何先进的生产工具,如果没有劳动者去操作,只能是一堆物料。

劳动者在生产过程当中起主导作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主观因素。

区分——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劳动者:拥有劳动能力的人劳动:人的劳动能力的发挥劳动资料:人们用来把自己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去的一切物质资料,主要指生产工具。

还包括除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以外的一切其他生产资料,如建筑物、道路等。

劳动对象:劳动加工的对象。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称为生产资料,是人们从事生产所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劳动者只有同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进行生产,创造出物质财富。

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客观因素。

无论是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原始社会,还是生产力比较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劳动过程都必须具备这三个基本要素,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生产都无法进行。

除了劳动者和生产资料这两个基本要素外,经营管理、科学技术等要素也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因素。

人类要生存就离不开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这些生活资料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才能创造出来。

只有物质资料生产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需要才能得到满足,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从而人类社会才能发展。

因此,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政治经济学研究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

二、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要从自然界获取自己所需的各种物质资料,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从而形成社会生产力。

物质资料生产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生产,人类生产活动的集体性质决定了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也要发生关系,从而形成社会生产关系。

任何社会的生产,都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人与自然界关系——生产力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生产方式)(一)生产力: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1.衡量:劳动生产率,即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的数量。

2.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劳动者的劳动和生产资料。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是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劳动者创造生产工具,使用和改进生产工具,提高生产工具的效率。

劳动者不断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很多地面和地下的资源被开发出来,如开发地层深部的资源、海底资源,以及利用原子能,太阳能等;劳动者通过生产实践不断积累生产经验,提高劳动技能,这必然会极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物的因素是指生产资料,在生产资料中,生产工具起着最重要作用,先进的生产工具能够减轻人的劳动强度和节省时间,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的标志,也是划分经济时代的主要标志。

人类社会经历了四个经济时代。

狩猎与采集经济(以下简称“狩采经济”)(石器),农业经济(铁器)、工业经济(机械化)、信息经济(PC机),新的经济时代就是:生物经济时代。

课后阅读《经济时代的发展阶段及其划分标志》在生产力的发展中,科学技术也起了重要作用。

科学技术是人们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中总结出来的系统经验。

马克思:“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技术”。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会渗透到生产资料和劳动能力之中,提高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改进和完善生产工具,提高劳动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同等数量甚至更少的劳动者,在同等时间内能生产出更大数量和更高质量的产品来。

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科学技术注:宋涛书中说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和生产工具,不包括劳动对象,但一些学者认为,劳动对象作为生产过程中被加工的东西,它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特别是现代化生产过程中,人们加工的劳动对象日益增多,范围不断扩大,这有利于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生产关系——研究对象生产关系: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层次。

狭义的生产关系,指获取自然资源以及进行加工制造的直接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如企业中经理工人之间的关系。

广义生产关系,获取自然资源到最终消费这些资源生产的产品的过程中形成的关系。

没有货币存在的条件下,人们往往先通过分配获得相关产品,然后再通过交换获得自己需要消费的产品,这种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的生产关系,是广义的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包括狭义的生产关系在内的广义的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生产关系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人们的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1)生产对分配交换消费起决定作用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没有产品就不可能有分配。

交换是由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决定的。

如果没有分工,每个劳动者都把自己生产的产品消费掉,每个企业都把生产出来的产品用来作为本企业里劳动者的消费品,那就不可能有产品的交换。

生产决定消费,马克思说生产生产出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动力。

人们要消费,必须有消费的对象,要有食品衣服和房屋等,没有生产,也就没有消费资料,生产为消费提供产品。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生产的消费品质量提高了,品种增多了,引起了消费方式的变化,原始人用手抓生肉吃,现代人则使用餐具食用经过烹调的熟肉。

生产创造消费的需求,人们总是生产出了相应的产品,然后再进一步吸引人们去消费,逐步形成消费群体。

创造这种消费的并不是消费者自己的创意,而是生产者的创意形成对相关消费品的制造,并吸引消费者形成对这种产品的需要,如香皂牙膏等产品。

(2)分配交换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消费水平的高低对生产起到推进和延缓的作用。

“节俭悖论”一群蜜蜂为了追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结果这个蜂群很快兴旺发达起来。

而后来,由于这群蜜蜂改变了习惯,放弃了奢侈的生活,崇尚节俭,结果却导致了整个蜜蜂社会的衰败。

公众节俭,会降低消费,不利于生产。

随着交换范围扩大,对用来交换的产品的需求会增长,生产也随之发展。

资源配置,如资金贷款给那个企业,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收入分配的方式会影响到劳动效率。

生产资料公有制下,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生产资料私有制下,按生产要素分配。

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它决定了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基本关系和地位。

在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的条件下,资本家在生产中处于支配地位,工人处于被支配地位。

在分配中,工人所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都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只能得到和他们劳动力价值相等的工资;在交换中,资本家用他们剥削来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去购买各种消费品,以满足其奢侈生活的需要,用剩余价值的另一部分来增加资本积累;工人则用他们所得的工资去购买生活必需品,从而把劳动力再生产出来,以便继续把它出卖给资本家。

在社会主义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条件下,在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合作的关系,在分配中,每个劳动者都按照自己所提供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取得相应的收入,并且随着生产的发展,他们的收入会逐步有所增加,他们的生活也会得到不断提高。

第三节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关系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思考:当你没任何工具进行打猎时,你会轻松地和其他人共同打猎,共同分享!那一天你发明了刀,你能一个人进行打猎了,你还会和其他猎人分享你独自辛苦打的猎物吗?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的高低,具备哪些技术,能够获得多少物质资料,决定了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呈现怎样的配合、支配关系。

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时生产关系就要变革,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一个企业内人与人之间关系是否和谐,会对生产力起到促进或抑制作用。

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即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与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

位置决定思想,所处的地位不同,立场就不同。

就象挤地铁一样,挤上去的不想下面的人再挤了,挤不上去的拼命往里挤。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时,促进社会进步,反之,阻碍社会进步。

马克思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概括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构成的社会结构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决定力量,而生产力的决定作用通过生产关系传递至上层建筑。

同时上层建筑对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又通过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看来,要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处于中间环节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是关键。

一般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但并不是独立的研究生产关系,而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过程中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第四节经济规律一定义: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经济规律。

具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质,人们既不能消灭它废除它或改造它,也不能创造出新的经济规律,经济规律的变化受客观经济条件的影响,而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

如果违背了经济规律,仅凭人们的主观意志办事,就必然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使社会的经济发展受到干扰和破坏。

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但是决不能创造、改造和消灭客观经济规律。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其意思是,人受制于地,地受制于天,天受制于规则,规则受制于自然。

因势利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

万有引力,人造卫星利用这一规律。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差别:自然规律是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存在的,经济规律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相联系的,离开了人们的经济活动,也就不存在经济规律。

自然规律一般来说长久不变,经济规律会发生变化。

二类型(3种):共有的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在几个社会形态起作用的如价值规律就存在于商品经济的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