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评课稿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精选11篇)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精选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da6496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17.png)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精选11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圆明园的毁灭评课,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篇1林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这对于这位老师来说是非常不简单的,相信林老师付出了不少汗水和时间。
这节课的教学中,林老师将爱与恨,圆明园美与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引领学生在“圆明园的毁灭”中进行一次灵魂的洗涤,进行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
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一、教学设计,合理妥当。
林老师精心钻研教材,从文本出发,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紧抓重点,林老师先抓住2、3、4自然段,带领学生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追忆曾经的爱,然后再到第5自然段,“以爱激恨”,让学生体验“毁得让人心碎”。
这样把爱与恨,美与毁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整个课堂就营造得比较好。
不仅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更体现了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交融,这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
二、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柱森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三个方面进行了精读、精讲。
注重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到圆明园是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突破了难点,从而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三、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指导学生读书,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处理好读讲关系,去引导学生多读和加大学生自学自悟的分量。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文《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
![文《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99e9a20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65.png)
文《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
文《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
听了吴**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吴老师幽默的语言,亲切的态度,渊博的知识,耐心的讲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这节课中,我学到了很多。
一、吴老师的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她告诉学生我们要来一次奇异的穿越之旅,只有上课用心的孩子才能穿越去又穿越回来。
这样的导入,不仅使学生对这节课有了很大的期待,而且使学生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有了很明确的目标,上课要用心,回答问题要积极。
二、吴老师出示圆明园毁灭前后的图片做对比,更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引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切入点很准,给了学生直观的印象,使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不仅局限于书本,还通过图片更深入地了解。
三、小组学习要求明确,人文性强。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后,让学生分小组探索“学习三、四段,画出体现圆明园价值的句子。
读一读,再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谈体会。
”
四、制作精美,出示时机巧妙。
尤其是教师边讲解一边变化这段,特别吸引人。
中法国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赞美的的出示加上教师的适时讲解,更让我们对圆明园着迷,同时为下文英法联军的破坏行为更加憎恨。
五、教师幽默感很强。
整节课延长了一段时间,吴老师说是因为大家表现的不够积极,让我们的穿越之旅进行了这么久。
使学生对自己整节课的表现进行了反思,特别巧妙。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精选篇)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精选篇)](https://img.taocdn.com/s3/m/e8a9cfd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f.png)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蓄起满腔的情感波澜刘老师在“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这一环节中,首先出示了雨果的一段文字,再通过老师极富激情的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这样一座梦幻艺术的代表,东方文明的象征的圆明园之美。
在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2、3、4自然段,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蓄起满腔的情感波澜刘老师在“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这一环节中,首先出示了雨果的一段文字,再通过老师极富激情的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这样一座梦幻艺术的代表,东方文明的象征的圆明园之美。
在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2、3、4自然段,带领学生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就是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却被英法联军给毁了,很自然的过渡到第五自然段,以爱激恨,让学生体验“毁得让人心碎”这样把爱与恨,美与毁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整个课堂就营造得比较好。
2、以读为本,追忆昔日辉煌景观,抒发曾经的自豪之情(1)初读课文,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交流读书的心情,学生说出了痛苦、难过、愤恨……然后老师话锋一转:我们之所以气愤是因为这样一座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毁了,在这之前又是一种怎样的景象,此时我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于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再读文本,引导学生学习2——4自然段时带领学生追忆昔日的景观,抒发曾经的自豪之情。
教学中刘老师抓住了“举世闻名”这个关键词展开教学,让学生品读课文,凭什么说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再从圆明园宏伟建筑和珍贵文物等方面进行了精读,让孩子们在7个“有”中感受到了圆明园的宏伟(2)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老师充满激情的朗读,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让学生从内心真切的感受到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而无比自豪的感情,突破了难点,从而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7f4672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6.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评课稿:《圆明园的毁灭》尊敬的领导、老师们:我很荣幸能够参加XXX的这节课,她以情感为主线,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美和毁灭的区别。
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收获和感受: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XXX在课堂开始时,通过朗读XXX的文字,让我们初步感受到圆明园的美。
她引导我们抓住课文的2-4自然段,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然后自然过渡到第五自然段,让我们体验“毁得让人心碎”的感觉。
通过把爱与恨、美与毁融合在一起,XXX成功地营造了整个课堂的氛围。
2、以读为本,追忆昔日辉煌在初读课文后,XXX引导我们走进文本,再读文本,读出课文的情感。
她抓住了“举世闻名”这个关键词,让我们从圆明园宏伟建筑和珍贵文物等方面进行了精读,让我们感受到圆明园的宏伟和美丽。
通过多媒体课件和XXX充满激情的朗读,我们在脑海中再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感受到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和建筑艺术的瑰宝,从内心真切地感受到了自豪。
3、拓展阅读、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强烈的内心震撼XXX通过对英法联军抢夺圆明园的动词和重点词的理解和反复朗读,让我们更加了解侵略者的贪婪、无耻、野蛮和可恨。
观看《火烧圆明园》片段后,我们感受到了圆明园的毁灭带来的悲痛和愤怒,增强了我们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拓展延伸,宣泄情感XXX让我们用自己的语言写下对圆明园毁灭的感受,让我们宣泄出内心的情感。
这样的延伸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了圆明园的毁灭,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和稳定。
总的来说,XXX的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美和毁灭的区别,让我们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谢谢XXX的精彩授课!在回忆起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的同时,我们也目睹了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这种鲜明的对比,激发了学生骄傲与悲愤的情感反差,触动了学生的心灵。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XXX让他们将思绪流泻于笔端,写下自己的感受。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达到情感目标,而且也非常适合时间有限的情况。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d51322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1a.png)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高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这堂课整体来看是成功的。
我觉得它贴近新课高,教学过高中,老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了“主体参与,和谐发展”的教学氛围,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由表达。
课堂上,老师常用“你的看法是怎样的?”“你觉得应该怎样来读?”“如果在圆明园里漫步,你会是什么感觉?”“此时此刻,你是什么心情?”等等这样的语言,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老师的.这堂课在教学环节上设计得非常巧妙、新颖,多媒体运用得也非常恰当。
她并不是按以往先讲“辉煌”再说“毁灭”的教学高序来走,而是在课前让学生充分阅读课外书籍,查阅、收集资料,了解从先秦时代到唐宋元明清所经历的时间及圆明园大大小小景点的数量,使学生切实了解圆明园的真正价值。
然后再以播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片段直接导入新课,使学生直面毁灭,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精神上的震撼,真正激发了学生的悲痛、痛惜等情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接着在理解“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一环节中,教师设计了“阶梯式”的提问:“三天三夜有多少个小时?多少分钟?多少秒?”让学生充分感受“三天三夜”之长,再让学生想象: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烧掉一个建筑只用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在347公顷的圆明园内大火同时燃烧三天三夜会烧掉多少东西?这个部分,老师用自己充满感情的语言以及配合播放的无声录像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与深深的撞击。
当时的课堂可以说是鸦雀无声,但是给我的感觉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学习完“毁灭”,然后学习“辉煌”部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通过指导学生一次次地朗读,让学生的情感在爱与恨的跌宕中进一步得以升华。
在课堂总结的时候,面对出示才圆明园的残垣断壁的画面,教师叙述了雨果的诗歌片段,然后问学生:“金碧辉煌的殿堂——”学生回答:“没有了。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947fca3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b5.png)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第一篇:圆明园的历史与特点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朝大规模皇家园林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花园桥街西北方向,始建于18世纪中叶。
圆明园占地面积达3,500亩,是清朝兴建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其规模之大、建筑之美、景观之奇令人赞叹不已。
然而,这座辉煌的皇家园林却在19世纪末被火烧毁,至今仅剩下一些废墟,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圆明园建造始于乾隆时期,历时近150年才完成。
整个园林分为三个景区:前、中、后三园。
前园主要围绕着昆明湖展开,湖面长近3千米,风景秀丽。
中园是圆明园的重要景区之一,其中头发亭、玉潭桥、山花烟柳、炮台等都是园林中的著名景点。
后园是圆明园规模最大的园区,其中有望京山、长春山、万春亭、建福宫等景点。
圆明园的建筑群以中式园林建筑为主,以宫殿、亭台、轩榭、廊桥、果树、奇石等装饰物为辅。
园内的建筑艺术精湛,独具特色,并融合了中西文明的元素。
“一园半山水,半山水一幅画,一幅画一派宫廷建筑”,圆明园的布局刊定了倚山傍水的风格。
圆明园是清朝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它是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重要遗产之一。
然而,在19世纪末,一场灾难性的火灾使圆明园成为废墟,其壮丽巍峨的宫殿、精美绝伦的雕刻、优美秀丽的园林都被毁于一旦,人们才深深地认识到圆明园所代表的历史与文化的珍贵性以及不可替代性。
第二篇: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的毁灭是清朝史上一个重要事件,也是中国文化史上极为痛心和遗憾的一页。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国盟军不惜烧杀抢掠,对北京城、颐和园和圆明园等皇家园林进行了残忍的破坏。
据记载,当时英法联军的一批士兵被派去圆明园打猎。
他们带着火炬和火油,烧毁了很多古物建筑和园林,包括翠濠、智慧海、昆明湖周围的建筑、游船和人工山水、廊桥、玉佛宫、台基、城墙等。
其中,为清朝皇帝用来欣赏江山美景的重要建筑——九龙壁和大量的瓷砖和石头,被英军拆下带回国内公开拍卖,让圆明园雕栏玉砌、壮丽奇妙的风貌消失于世。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79148f9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46.png)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在这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们又迎来了五校联谊活动。
今天我们大家汇聚在望二小,共同聆听了×老师给我们上的一节精彩的语文课—《圆明园的毁灭》。
这节课×老师以情感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使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是美得心醉,毁得心碎。
这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个亮点:一、平淡的导入、蕴藏着情感波澜。
课的开始老师深情地向同学们说,请拿出你写字的右手,和老师一起写《圆明园的毁灭》。
(边写边说)圆,圆满无缺的圆;明,光明普照的明;园,皇家园林的园。
就这样,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这两两个强盗毁灭了。
(板书:的毁灭。
)请大家来读课题。
再读课题。
此时,课堂上,老师和学生的神情都非常严肃。
此刻,我们分明感到,老师和学生都有太多的话想说,(因为学生已经对课文作了预习)但是×老师没有说,学生也没有说。
他们,把心里的话儿藏在自己的心里,藏在最深最深处。
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二、对文本的整合、奠定正确的情感基调× 老师让学生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 读了课文第一段,你明白了什么?课文一开始就用了几个“不可估量”?当学生回答(两个)以后。
教师在黑板上也板书了两个不可估量、不可估量。
不知道各位老师在看到这板书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我当时就觉得很纳闷,为什么×老师板书要连写两个?这不是重复么?接着×老师又问:“当打开课文,一跳入你眼帘的就是两个不可估量,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回答(悲痛、愤怒、伤心) 是啊,那就来读一读这个开头,把你的心情读出来。
生读后,师又说:其实不可估量的还有你们的心情啊(又在黑板上板书一个不可估量,黑板上的板书有三个“不可估量” )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读了文章的最后一段,你又明白了什么? 生(略) 师;这篇文章,最后四个字,就是(板书:化为灰烬)。
请大家说说,什么化为了灰烬? 生:…… 师;是啊,这……一切都化为灰烬,你又有什么感触呢?(连着板书两个化为灰烬)。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https://img.taocdn.com/s3/m/832140f455270722182ef70d.png)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篇一:林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这对于这位老师来说是非常不简单的,相信林老师付出了不少汗水和时间。
这节课的教学中,林老师将爱与恨,圆明园美与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引领学生在“圆明园的毁灭”中进行一次灵魂的洗涤,进行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
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一、教学设计,合理妥当。
二、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柱森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介绍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的珍贵文物三个方面进行了精读、精讲。
注重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到圆明园是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突破了难点,从而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三、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指导学生读书,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处理好读讲关系,去引导学生多读和加大学生自学自悟的分量。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在教学中,柱森老师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的特点,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范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出了在学习圆明园毁灭经过这段时,老师先播放影片引出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然后让学生带着痛惜、仇恨读好这段话,学生切实感悟语言规律,体会作者怎样传情达意,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达到高潮,感情得到升华。
四、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
利用电影画面组织教学,以特定的音响、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有效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89b910f705cc1754270942.png)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教材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但由于文中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涉及的史料较多,为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困难。
从课题可见,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关于“毁灭”的内容。
然而,纵观教材不难发现,全文写“毁灭”只用了一个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描述圆明园昔日辉煌却占用大部分篇幅,且难点较多。
凭借教材,我们将课文第二部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确定为教学重点,将“毁灭”的内容略作处理,原因有两个:第一,昔日的圆明园已不复存在,其精美、壮观上能通过文中的语言文字去品味、感受。
因此,将其确定为教学重点,使其成为语言文字训练的最佳落脚点。
只有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才能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
第二,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
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教学的成功可为“毁灭”部分的教学埋下伏笔,以爱激恨,从而化难为易,达到使教学结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5、创造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读书活动,做到以读导情,以议悟情,以情激情,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语感能力得以培养,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实录与评析】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通过初读你都知道了什么呢?生:我知道圆明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
师:你读哪段知道的?生:我是读课文第三段知道的。
师:那么读了其他各段,你还知道了什么呢?生甲:我知道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那里收藏着许多珍贵的文物。
生乙:我知道圆明园由三座园组成,那里景观很美。
生丙:我还知道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
师:看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的还真不少。
现在,老师请大家再读读课文,在这课书中,你还有哪些没读懂的地方请提出来。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说课稿评课记录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说课稿评课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923e614f3c1ec5da50e27048.png)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案1、通过阅读,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爱,对侵略者的恨,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难点)2、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教学策略: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圆明园昔日的圣境在学生脑海中再现。
2、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
3、对比今昔圆明园,领悟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背诵第一自然段。
2、板书:举世闻名。
3、质疑:圆明园为何举世闻名?二、学习课文,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1、快速浏览课文2、3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这两个自然段内容的一句话。
生汇报:圆明园不但……而且……2、解析这个过渡句,板书:宏伟建筑珍贵文物3、讲读第二自然段:⑴通过理解重点词“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体会圆明园建筑的宏伟。
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文中的一句话。
⑶质疑过渡:文中用了八个“有”写圆明园的建筑,假如写尽圆明园中所有的建筑,所有的景观,还要多少个“有”?⑷总结、过渡:欣赏课件——圆明园宏伟的建筑。
⑸质疑过渡:走进圆明园,你还想出来吗?为什么?⑹引读:“漫步园内……仙境。
”多次引读,感情朗读。
⑺总结过渡:除了令人流连忘返的美景,圆明园内还有什么令你惊叹不已?读文中句子。
4、学习第三自然段:⑴汇报:学生读文中句子。
⑵课件欣赏圆明园的奇珍异宝。
⑶是不是只有这些宝贝?从哪里看出来?理解“应有尽有”。
⑷这么多的奇珍异宝,这么美的珍贵文物,难怪作者说——出示:“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三、直面毁灭,激发情感。
1、总结过渡:播放《火烧圆明园》片段。
2、学生看后谈感受。
3、带着这种情感读第四自然段,找出能突出表现侵略者罪恶行径的词语。
汇报:统统闯进凡是….4、感情读文。
5、过渡,齐读第五自然段,板书:不可估量四、练笔抒情,升华情感。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11篇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e56e612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1.png)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11篇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1听了吴**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吴老师幽默的语言,亲切的态度,渊博的知识,耐心的讲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这节课中,我学到了很多。
一、吴老师的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她告诉学生我们要来一次奇异的穿越之旅,只有上课用心的孩子才能穿越去又穿越回来。
这样的导入,不仅使学生对这节课有了很大的期待,而且使学生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有了很明确的目标,上课要用心,回答问题要积极。
二、吴老师出示圆明园毁灭前后的图片做对比,更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引出课文中的重点句,切入点很准,给了学生直观的印象,使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不仅局限于书本,还通过图片更深入地了解。
三、小组学习要求明确,人文性强。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后,让学生分小组探索“学习三、四段,画出体现圆明园价值的句子。
读一读,再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谈体会。
”四、制作精美,出示时机巧妙。
尤其是教师边讲解一边变化这段,特别吸引人。
中法国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赞美的的出示加上教师的适时讲解,更让我们对圆明园着迷,同时为下文英法联军的破坏行为更加憎恨。
五、教师幽默感很强。
整节课延长了一段时间,吴老师说是因为大家表现的不够积极,让我们的穿越之旅进行了这么久。
使学生对自己整节课的表现进行了反思,特别巧妙。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2这节课吴老师以情感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使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是美得心醉,毁得心碎。
下面我简单谈谈我的收获。
一、导入新颖且有助于学生理解感悟。
导入中将“积蓄能量穿越到古代”和板书课题、解释课题重点字词相穿插,积蓄能量穿越到那个时空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圆明园初建时的盛况,可以作为当事人见证圆明园的奇珍异宝的美到极致,到后来毁到让人心碎。
生的情感更易得到激发进而升华。
解释重点字的意思,可以让生逐步感悟当时人们对于它的重视,人们寄予在圆明园身上的希望。
二、整个教学环节以情感为主线,从介绍到惊叹到惋惜,浑然天成。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教师语言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教师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368c2f3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1.png)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教师语言标题: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教师语言引言:圆明园,作为中国历史上一座重要的皇家园林,曾经被赞誉为“万园之园、园中之王”。
然而,它也历经沧桑,在1840年代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遭到了外国侵略者的疯狂破坏和掠夺。
本评课稿将从教师语言的角度,分析圆明园的毁灭并进行评价。
一、教师语言的力量教师作为课堂主导者,其语言的选择和运用能够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恰当的语言表达,教师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更好地传达知识和价值观。
在讲授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的语言应该尊重历史事实,明确传达情感,使学生在情感共鸣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和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二、圆明园的毁灭概述1840年代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其中圆明园成为他们的主要目标之一。
英法联军在园中进行了疯狂的破坏和掠夺,将园内珍贵文物、艺术品和建筑毁于一旦。
圆明园的毁灭彻底打破了中国人民的心灵,被视为对中国尊严和文化的重大侮辱。
三、教师语言的选择和运用1.客观、准确的语言描述教师应当客观准确地描述圆明园的毁灭过程,基于史实讲述从英法联军入侵到对园内文物的掠夺和建筑的破坏的连续事件。
同时,语言的运用应当具备一定的艺术性,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一历史事件的惨烈和震撼。
2.注重情感共鸣的语言表达教师应当通过合适的语言表达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他们的共鸣。
可以采用生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园内文物和建筑遭受到的摧残和亵渎。
3.尊重历史、引发对侵略者的审视教师的语言应当尊重历史事实,同时引导学生审视侵略者的行为。
通过对侵略者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圆明园的毁灭是侵略者对中国的挑衅和侮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四、对圆明园的毁灭进行评价1.对侵略者的谴责教师语言中应当包含对侵略者的谴责,使学生对侵略者的行为表示愤怒和不满。
通过语言的选择和运用,表达对侵略者的愤慨,激发学生保护传统文化和国家尊严的意识。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33b79e6767f5acfa1c7cdd3.png)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篇一: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中,辛霞老师以情感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通过反复的多层次的诵读,在反复品读,颠倒句式等方式中体验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控诉侵略者的无耻行径,体会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等特点。
使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是美得心醉。
下面我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收获:一、情感贯穿,收获美感一开课,辛老师情感铺垫,对“圆明园”简单的诠释,是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这样一座梦幻艺术的代表,东方文明的象征的圆明园之美。
在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2、3、4自然段,带领大门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追忆昔日辉煌景观,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学生在感悟原来的文本上,更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丰富了课外知识,开阔了视野。
整堂课,教师通过建筑对称、语言变化、词语串联等方法带给同学们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一堂课,目标集中,情感凸显,学生在课堂中收获的美,老师教得温和自然,不乏亲切之感,一切的完美结合,美得只剩下心醉。
二、方式多样,积累言语辛老师整堂课通过触摸词语,抓“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等词理解圆明园的布局和特点,通过反复的多层次的涵咏,体会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等特点。
特让人有感受学习第三自然段,块面清晰,朗读中发现文中段落的特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建筑对称(可改为语言对称)、语言变化、在“有??也有??;有??也有??有??还有??不仅有??还有??”发现词语串联的特点,加之品读、想象、填空等多样的形式,积累了第三自然段那优美的语言。
三、抓重点词,体会感情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圆明园的绝美,激发心中的情感,教师运用了煽情的语言,带领学生走进了圆明园,走进了圆明园的“举世闻名”、“宏伟建筑”以及“珍贵文物”。
特别是对文中的六个“有”做了浓墨重彩的渲染,进行了反复诵读,并借助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些珍贵文物,从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圆明园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是我们引以为豪的。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0b79e3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d.png)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情感深沉,能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课文。
今天有幸聆听了授课教师姓名老师的这堂课,感受颇深。
一、成功之处(一)情境创设,激发情感在导入环节,授课教师姓名老师没有直接进入课文,而是先播放了一段圆明园昔日辉煌的视频,那美轮美奂的建筑、珍贵的文物、优美的园林景观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仿佛置身于圆明园之中。
这种情境创设,为后续学生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所带来的巨大损失和伤痛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注重朗读,以读促悟朗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手段。
授课教师姓名老师在课堂上十分注重引导学生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特别是在讲到圆明园毁灭的部分,老师让学生带着沉痛的心情去读,学生们的朗读声中充满了悲愤,很好地表达了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三)巧妙引导,突破重难点这篇课文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圆明园的辉煌以及它毁灭的巨大损失。
授课教师姓名老师在教学中巧妙地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关键句来理解课文。
比如,在讲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时,老师让学生抓住“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街市”“田园风光”等词语,想象圆明园的美景。
在讲到圆明园的文物时,老师通过列举一些具体的数据,如“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文物的珍贵和丰富。
通过这些巧妙的引导,学生们对课文的重难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在课堂的结尾,授课教师姓名老师没有局限于课文内容,而是进行了拓展延伸。
老师让学生思考:圆明园的毁灭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要努力学习,让祖国变得更强大;有的说要爱护文物,不随意破坏。
通过这样的拓展延伸,不仅升华了主题,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不足之处(一)课堂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讲解圆明园的辉煌部分时,授课教师姓名老师花费的时间过长,导致后面讲解圆明园毁灭的部分有些仓促,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体会那种沉痛的情感。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精选11篇)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精选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8ba5b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f0.png)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精选11篇)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评课,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篇1《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
教者上的是第二课时,主要讲解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围绕“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三个中心句展开,从它的精妙布局、宏伟建筑要、珍贵文物这三方面来展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纵观全课,主要有以下可取之处:1、注重情感投入,增强教学效果。
叶老师业务素质较高,能够在课堂教学这个舞台上演出一场好戏,投入自己的全部真情,时而让学生沉浸在昔日的美景中,时而让学生充满愤怒、惋惜之情。
从美景到毁灭,整个画面、情感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的情感受到强烈熏陶。
如在课末,全体学生站起来高呼: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爱国之情得以升华,推到了极致。
2、合理使用课件,提升学生情感。
教者运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信息量大且颇具人文色彩的环境来辅助教学.通过课件展示圆明园各类景观和被毁灭后的大量图片,引导学生先观察再朗读,结合教师言语的渲染,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3、落实课标要求,朗读指导到位。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
”叶老师在教学中注重磨擦课程理念的贯彻落实,通过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放手让学生默读,师生引读、全班齐读等各种朗读方式的使用来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几点个人见解:1、整堂课容量较大,面面俱到,略显仓促,一代而过,教师导的多,学生悟的少。
2、本文的情感基调。
以聊天的方式贯穿全课是否妥当?3、“举世闻名、众星拱月、不可估量”等重点词语的品析是否可以再深入点?4、两次出示军官和士兵统统掠走、任意破坏的场面的语段,可否直接出示图片或影片,学生感受更直接?也可节省时间。
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评课稿
![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a38aef9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2d.png)
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评课稿《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深圳市南山区教研主任郑明江下面我对利彩萍老师这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利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相信利老师付出了不少汗水和时间。
这节课的教学中,利老师将爱与恨,圆明园美与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引领学生在“圆明园的毁灭”中进行一次灵魂的洗涤,进行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
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一、教学设计,合理妥当。
利老师精心钻研教材,从文本出发,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紧抓重点,恰到好处地把本课相关的拓展资源穿插教学环节中。
利老师先抓住2、3、4自然段,带领学生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追忆曾经的爱,然后再到第5自然段,“以爱激恨”,让学生体验“毁得让人心碎”。
这样把爱与恨,美与毁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整个课堂就营造得比较好。
不仅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更体现了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交融,这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
二、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到圆明园是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突破了难点,从而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三、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指导学生读书,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处理好读讲关系,去引导学生多读和加大学生自学自悟的分量。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在教学中,利老师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的特点,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师生共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8篇)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8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301a2c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5.png)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8篇)《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8篇)《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1郑老师的《圆明园的毁灭》这堂课是很成功的。
我觉得它贴近新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设了“主体参与,和谐发展”的教学氛围,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由表达。
课堂上,老师常用“你的看法是怎样的?”“你觉得应该怎样来读?”“如果在圆明园里漫步,你会是什么感觉?”“此时此刻,你是什么心情?”等等这样的语言,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郑老师的这堂课在教学环节上设计得非常巧妙、新颖,多媒体运用得也非常恰当。
她并不是按以往先讲“辉煌”再说“毁灭”的教学程序来走,而是在课前让学生充分阅读课外书籍,查阅、收集资料,了解从先秦时代到唐宋元明清所经历的时间及圆明园大大小小景点的数量,使学生切实了解圆明园的真正价值。
然后再以播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片段直接导入新课,使学生直面毁灭,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精神上的震撼,真正激发了学生的悲痛、痛惜等情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接着在理解“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一环节中,教师设计了“阶梯式”的提问:“三天三夜有多少个小时?多少分钟?多少秒?”让学生充分感受“三天三夜”之长,再让学生想象: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烧掉一个建筑只用几十分钟甚至几分钟,在347公顷的圆明园内大火同时燃烧三天三夜会烧掉多少东西?这个部分,老师用自己充满感情的语言以及配合播放的无声录像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与深深的撞击。
当时的课堂可以说是鸦雀无声,但是给我的感觉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学习完“毁灭”,然后学习“辉煌”部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通过指导学生一次次地朗读,让学生的情感在爱与恨的跌宕中进一步得以升华。
在课堂总结的时候,面对出示才圆明园的残垣断壁的画面,教师叙述了雨果的诗歌片段,然后问学生:“金碧辉煌的殿堂——”学生回答:“没有了。
2024年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及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第二课时
![2024年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及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第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94eaa61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7b.png)
2024年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及反思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第二课时教案:圆明园的毁灭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和毁灭的经过。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他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3.引导学生思考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和教训,反思我国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不足。
教学重点:1.圆明园的历史和毁灭的经过。
2.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和教训。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引导学生反思我国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不足。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视频或图片3.圆明园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展示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圆明园的美丽。
2.提问:“你们知道圆明园是什么吗?”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介绍圆明园的历史和毁灭的经过。
2.播放教学视频或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圆明园的毁灭过程。
3.分析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和教训。
三、课堂讨论(2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和教训。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观点和看法。
四、反思与思考(10分钟)1.让学生反思我国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不足。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3.鼓励学生提出建议和措施,共同为保护文化遗产贡献力量。
2.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圆明园毁灭的反思文章,提出保护文化遗产的建议。
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导入(5分钟)教师:同学们,你们看到的这座宏伟的园林就是圆明园,它被誉为“万园之园”,是清朝皇家园林的代表。
那么,你们知道圆明园为什么会遭受毁灭的命运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探寻这段悲剧的发生。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教师: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经过几代皇帝的精心打造,成为了一个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之大成的杰作。
然而,在10年,圆明园遭到了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
学生:为什么英法联军要破坏圆明园呢?教师:当时的背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作为皇家园林,成为了他们的目标。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精选11篇)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精选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6eedd3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a.png)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精选11篇)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评课,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篇1《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
教者上的是第二课时,主要讲解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围绕“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三个中心句展开,从它的精妙布局、宏伟建筑要、珍贵文物这三方面来展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纵观全课,主要有以下可取之处:1、注重情感投入,增强教学效果。
叶老师业务素质较高,能够在课堂教学这个舞台上演出一场好戏,投入自己的全部真情,时而让学生沉浸在昔日的美景中,时而让学生充满愤怒、惋惜之情。
从美景到毁灭,整个画面、情感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的情感受到强烈熏陶。
如在课末,全体学生站起来高呼: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爱国之情得以升华,推到了极致。
2、合理使用课件,提升学生情感。
教者运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信息量大且颇具人文色彩的环境来辅助教学.通过课件展示圆明园各类景观和被毁灭后的大量图片,引导学生先观察再朗读,结合教师言语的渲染,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3、落实课标要求,朗读指导到位。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
”叶老师在教学中注重磨擦课程理念的贯彻落实,通过引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放手让学生默读,师生引读、全班齐读等各种朗读方式的使用来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几点个人见解:1、整堂课容量较大,面面俱到,略显仓促,一代而过,教师导的多,学生悟的少。
2、本文的情感基调。
以聊天的方式贯穿全课是否妥当?3、“举世闻名、众星拱月、不可估量”等重点词语的品析是否可以再深入点?4、两次出示军官和士兵统统掠走、任意破坏的场面的语段,可否直接出示图片或影片,学生感受更直接?也可节省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明园的毁灭》评课稿
深圳市南山区教研主任郑明江
下面我对利彩萍老师这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利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相信利老师付出了不少汗水和时间。
这节课的教学中,利老师将爱与恨,圆明园美与毁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引领学生在“圆明园的毁灭”中进行一次灵魂的洗涤,进行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
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教学设计,合理妥当。
利老师精心钻研教材,从文本出发,利用教材本身的特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紧抓重点,恰到好处地把本课相关的拓展资源穿插教学环节中。
利老师先抓住2、3、4自然段,带领学生追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追忆曾经的爱,然后再到第5自然段,“以爱激恨”,让学生体验“毁得让人心碎”。
这样把爱与恨,美与毁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整个课堂就营造得比较好。
不仅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更体现了对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交融,这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
二、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景观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读为本,充分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结合大量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想象,在脑海中
再现出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从内心真切感受到圆明园是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突破了难点,从而为后面圆明园的毁灭感到痛心,对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
三、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指导学生读书,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处理好读讲关系,去引导学生多读和加大学生自学自悟的分量。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在教学中,利老师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的特点,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师生共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
如在学习圆明园毁灭经过这段时,老师先播放影片引出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然后让学生带着痛惜、仇恨读好这段话,学生切实感悟语言规律,体会作者怎样传情达意,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唤起爱国热情,惋惜、痛恨之情,从而更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课堂教学达到高潮,感情得到升华。
四、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学过程中,利老师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由表达,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用喜欢的方式朗读,尊重学生的自由选择权,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来,教师在允许学生自由表达
后,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的思路,抓住需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
当看完了圆明园被毁灭的一段录相后,让学生谈感受、谈感想,这样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注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
五、运用电影画面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利用电影画面组织教学,以特定的音响、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有效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利老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电影画面,如:在教学圆明园被毁灭这段时,虽然文中具体描写了被毁灭的经过,但究竟是怎样一个场面,由于学生没有亲眼所见,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教学时播放一个圆明园被毁灭大致经过后的课件,图、文、声并茂的活动影像,渲染了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感情。
利用展电影画面展现教学内容,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生动、真观,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趣味性和生动性。
学生学得十分投入,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实到位。
这堂课的板书也是一个亮点,用红色字体补写“没有了……没有了”,这种板书设计十分巧妙,让人印象深刻。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
这堂课存在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有所欠缺,语文味不够浓,语文的知识不扎实。
这是我个人对这节课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指出、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