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作品分析 贝聿铭__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2)部分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设计理念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设计理念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是一座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建筑,它的设计理念融合了现代艺
术与传统文化,展现了贝聿铭先生对于建筑和艺术的独特见解和理念。
首先,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师充分考虑了周
围的自然风光和环境,将建筑融入自然中,使其成为自然景观的一部分。
通过大量的玻璃窗和开放式的设计,建筑内外的界限变得模糊,让人们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与自然相融合。
其次,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建筑的
外观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如檐口、斗拱等,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在建筑内部,也融入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如雕刻、绘画等,使得整个建筑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最后,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还体现了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建筑内部
的空间设计充分考虑了艺术品的展示和欣赏,使得整个建筑成为艺术品的展示平台。
同时,建筑的设计也注重了光线和空间的运用,使得艺术品得以最佳的展示效果。
总的来说,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对自然、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尊
重和追求,使得整个建筑成为了一件艺术品,展现了建筑师对于建筑和艺术的独特见解和理念。
这座建筑不仅是一座美术馆,更是一件艺术品,值得人们去欣赏和品味。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详细案例分析课件
——大师贝聿铭
地理位置
西馆
东馆
分特料是建聿建
的色考空筑铭筑
体 现
。
在 「 东
究 和
建
间 处
理
造 型
与
的 建 筑
介 绍
:
馆 」 的
设 计 中 得
到 了 充
筑 内
部 设 计 精
巧 。 这 些
独 具 匠
心 。 三 是
建 筑 材
所 处 环 境 自 然 融 化 。
二
设 计 有
三 个 特 色
东馆预留的扩建基地
面临的难题
• 位于历史敏感地带,如何融入城市,取得 与周边纪念性建筑群的协调
• 不规整基地的利用(直角梯形) • 如何与罗马风格的老馆取得联系 • 业主的特殊要求(亲切的外表,活泼的空
间,空间有中心有方向感)
解决思路
• 对国会大厦——杰弗逊纪念堂轴线的尊重 导致梯形平面的切割
: 一 是
建 筑 界 人 士 普
遍 认 为 贝
最初规划
在市区中心偏东的仁金斯山上建设国会大厦,国会前是宽 阔的大草坪和林荫大道,在大草坪两侧设立博物馆和学术 机构;朗方的方案以国会大厦为中心,设计了一条通向波 托马克河滨的主轴线;又以国会和白宫两点向四面八方布 置放射形道路,通往各个广场、纪念碑、纪念堂等重要公 共建筑物,并结合林荫绿地,构成放射形和方格形相结合 的道路系统。并规定市内建筑都不得高于国会大厦,以象 片国会的权利高于一切。在市区将开辟13条斜向大街,以 美国独立时的13州命名。朗方规划,在市中心建立总统官 邸。官邸和国会之间要有一条最捷近的街道相连接这就是 今天华盛顿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大街。
——艾佛森美术 馆
贝聿铭部分经典作品分析
贝聿铭部分经典作品分析一、艺术特点贝聿铭光线特点光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氏的名言。
在他的作品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巴黎卢浮宫金字塔的入口把大量的光线引入死气沉沉的博物馆,让过去的历史晒晒今天的太阳。
透过透明的玻璃,投射在空间与墙体、地面上,形成光的庭院。
“光很重要。
没有了光的变幻,形态便失去了生气,空间便显得无力。
”光是贝聿铭在开始一项建筑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贝聿铭玻璃钢材由于玻璃自身的特性——透明、反射,并且玻璃透明不至于遮挡减损原建筑物的立面,不仅符合贝氏对阳光的追求,更能够从视觉上以及空间原理上使得原有的建筑群不会被削弱,并且能使设计者的建筑思想得到充分表现,加上光线和人的运动,整个空间被赋予了活力。
自然光线穿过透明的玻璃材料倾泻到室内,给室内的一切带来温暖和灵动之感,网状钢材不仅起到了支撑、承载的作用。
贝聿铭巧用混凝贝氏注重于混凝土的研究, 挖掘它的受力特征与视觉表现力, 在建筑设计中将结构与装饰融为一体, 忠实于材料的质感表现力, 从而将对混凝土的应用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作品中, 时常可以看到其充分利用混凝土可塑性的特点, 做出富有雕塑感的螺旋楼梯。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伊弗森美术馆内庭的螺旋梯,我们完全可以将之视为一座可以供人上下行走的雕塑。
贝还在埃佛森美术馆、达拉斯市政厅建筑中充分展示了混凝土适于悬挑的力学性能。
贝聿铭几何构造贝聿铭在发展现代主义建筑的几何构成上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如果说密斯、柯布西耶在提炼几何性上作出了成绩的话, 那么贝聿铭则在继承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础上丰富了几何构成, 从而为流于僵化的现代主义建筑开拓了新的道路。
贝以他丰富多彩的建筑作品, 向人们表明, 现代主义仍是有活力的, 它决不是一种机械主义, 而是同样可以呈现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
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建筑物四十余年来始终秉持著现代建筑的传统,贝聿铭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招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
东馆案例分析
大师作品解析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
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
1、建筑师的背景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1917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1935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系学习师从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和布鲁尔。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
贝聿铭(Ieoh Ming Pei)(汉语拼音:bei yu ming) 美籍华人建筑师,同济大学名誉教授。
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
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
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935年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所获奖项:1940年,麻省理工学院「阿尔法罗池奖章」(MIT Alpha Rho Chi Medal)1940年,麻省理工学院游学奖学金(MIT Traveling Fellowship)1940年,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师学会奖章」(MIT AIAMedal)1951年,惠尔赖特游学奖学金(Wheelwright TravelingFellowship)1975年,获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The American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终生院士1978至80年,当选为美国艺术文学院首位建筑师背景的院长1979年,罗德岛设计学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校长院士1984年,成为法兰西艺术院(L'Académie des Beaux-Arts de France)外籍院士1993年,获选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the Royal Academy of Arts)名誉院士1997年,获选为法国建筑学院(L'Académie d'Architecture de France)海外院士1961年,美国艺术文学院「阿诺·布鲁纳奖」(The Arnold Brunner Award)1963年,美国建筑师学会纽约分会「荣誉奖章」(The Medal of Honor)1970年,美国波士顿国际学院「金门奖」(Golden Door Award)1976年,美国「汤玛斯·杰佛逊记念奖章」(The Thomas Jefferson Memorial Medal),表扬其「对建筑领域的卓越贡献」(for distinguished contribution to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e)1978年,美国室内设计师协会「埃尔希·德·沃尔夫奖」(Elsie de Wolfe Award)1979年,美国艺术文学院「建筑学金奖」(The Gold Medal for Architecture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1979年,美国建筑师学会金奖(AIA Gold Medal),并命名一九七九年是“贝聿铭年”1981年,法国建筑学院「建筑学金奖」(La Grande Médaille d'Or)美国纽约市「艺术文化类市长荣誉奖」(The Mayor's Award of Honor for Art and Culture)1981年,美国国家艺术委员会「荣誉金奖」(Gold Medal of Honor)1983年,普利兹克奖1989年,日本高松宫殿下记念世界文化赏「建筑终身成就奖」1990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奖」1991年,美国柯尔贝尔基金会「卓越首奖」(First Award for Excellence)1994年,以色列贝扎雷艺术与设计学院(Bezalel Academy of Art and Design)「艺术与文学类耶路撒冷奖」(Jerusalem Prize for Arts and Letters)1994年,中国建筑学会「杰出成就金奖」(Gold Medal for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in Architecture)1994年,美国纽约州政府「艺术奖」(New York State Governor's Arts Award)1996年,意大利「新世纪金玫瑰国际奖」(Premio Internazionale Novecento La Rosa d'Oro)1996年,美国纽约市政艺术协会「贾桂琳·甘乃迪·欧纳西斯奖章」(Jacqueline Kennedy Onassis Medal)1997年,美国布朗大学「独立奖」(Independent Award)1998年,美国麦克杜威部落「麦克杜威奖章」(Edward MacDowell Medal)1999年,美国纽约市历史地标保存中心「文化桂冠奖」(Cultural Laureate)2001年,美国哲学会「汤玛斯·杰佛逊艺术、人文、社会科学卓越成就奖章」(The Thomas Jefferson Medal for Distinguished Achievement in the Arts,Humanities,and Social Sciences)2003年,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库珀·休伊特国家设计博物馆「国家设计奖之终身成就奖」(National Design Award: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2003年,美国国家房屋博物馆「亨利·C·特纳奖」(Henry C. Turner Prize),表扬其「对建造技术创新的贡献」(for Innovation i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2006年,德国埃尔文·维克特基金会「东方与西方奖」(Orient und Okzident Preis)2009年,英国RIBA皇家金质奖章1984年,获法国政府授予艺术及文学勋章司令勋位1988年,获法国密特朗总统授与法国荣誉军团勋章骑士勋位1993年,升格为军官勋位1988年,获美国里根总统授与美国国家艺术勋章1993年,获美国乔治·布什总统授与美国总统自由勋章[2]人们称贝聿铭为建筑设计界的“奇才”、“现代派设计大师”,这绝非溢美之词。
美国国家美术馆设计分析
5、内部空间的丰富性和流动性
1983年荣获普利策建筑奖
东 馆 的 设 三角母体的加减法
计解析
The national museum of east hall
国会大厦——杰弗逊纪念堂轴线
1983年荣获普利策建筑奖
东馆的设 计解析
The national museum of east hall
哥特式建筑
1983年荣获普利策建筑奖
贝聿铭 的生平 I.M.Pei
The national museum of east hall
坎布里奇的中国学生
贝聿铭始于宾夕法尼亚就读,后因满意古典装饰风格的 训练经过探究,在图书馆知道了柯布西耶,并且,在麻省理 工逗留的时候听了两天的讲座,对其有着很深的震撼。贝聿 铭的一生成功 在善于 审时度势,他敏锐的意识到,哈佛建 筑学院已经厌烦古典装饰艺术风格,他们的院长以独特而敏 锐的眼光授予格罗皮乌斯教授的头衔。
The national museum of east hall
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
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发源于
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
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
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以及
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
美国国家美术馆先例分析
建筑内部
-123层层层平平平面面面图图图
交通流线
两贝边聿敞铭开把的三交角通形形大式厅:作二为层中的心天,桥展设览计室扩围 大绕了它参布观置者。的观视众觉通范过围楼,梯空、间自的动交扶错梯穿、插平 使台抽和象天艺桥术出作入品各与个参展观览者室共。同分享了室内 空间,诉说艺术与人应有的亲近关系。
建筑内部
作品的统一性
1、与自然结合,应 用水、树等自然物创 造景致。
作品的统一性
2、以屏风或其他方 式将参观者引入目的 地。
作品的统一性
3、偏爱玻璃,钢结 构,混凝土等材质结 合使用。
作品的统一性
4、建筑物外形多是 几何形及其变形、堆 叠等方式。
作品的统一性
5、特殊的采光模式。
建筑概况
美国国家美术馆是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 筑,长240米,中央圆顶、高大的门柱廊、 桃红与乳白色大理石的外墙贴面,在高贵气 派中蕴含着对历史的尊重。馆内底层建筑面 积为46,450平方米,以圆形大厅为中心,向 两侧延伸出两个雕塑厅,并可通向建有喷泉 和花木的室内庭院。雕塑厅四周有125个展 厅。陈列着达·芬奇、拉斐尔、伦勃朗、马奈、 高更、凡高、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
设计背景
轴线确定建筑形态
美术馆的西馆是对称的,将 轴线延长与北侧边线相交决定了建 筑物的基本轮廓---一个顺应环境 的梯形,梯形的对角相连,分割出 一个等腰三角形。
轴线
为了与原美术馆相协调。贝律铭 将东馆-----等腰三角形的中垂线与西 馆的东西轴线重合,东馆的西墙面对 西馆,东西呼应。
建 筑 环 境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Eastwing of National Gallery,Washington D.C.
建筑师——贝聿铭
美国美术馆东馆
读《建筑空间组合论》有感——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浅析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给人的最大感觉确实是他的几何形构图,和与老馆的呼应关系,关于一个博物馆建筑咱们也很期待它的内部功能空间是如何的。
因此,以下将从东馆的形式美、外部形体的处置和内部空间的处置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一.外部形体的处置与形式美1.以主从分明而达到统一在建筑设计的领域中,从平面组合到立面处置,从内部空间到外部体形,从群体布局到细部装饰, 应处好主从关系达到统一。
贝聿铭设计的艺术博物馆东馆,平面由两个三角形所组成。
它的主体和重点是在等腰三角形平面的艺术博物馆上,而不是在其一侧的直角三角形平面的艺术研究所上。
从博物馆本身来讲,它的重点和中心那么在中央大厅上。
2.以不对称的均衡达到统一贝聿铭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中轴线在西馆的东西轴线的延长线上,又与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相平行,增强了二者的联系。
研究中心的入口偏处一隅,不引人注目。
划分这两个入口的是一个棱边朝外的三棱柱体,浅浅的棱线,清楚的阴影,使两个入口既分又合,整个立面既对称又不完全对称。
尽管并非完全对称,但却在大体上维持了均衡,达到了一种稳重和统一。
3.以相似形求得和谐统一古代一些美学家曾声明原始的形体如三角形、圆形、方形是美的形体,它们能被清楚地识别,因此运用这些形状构图能够达到高度的完整、统一的境界。
众所周知,贝聿铭先生擅长运用三角形元素,在东馆中贝先生是将三角形地块转化为梯形平面然后再划分为几个三角形、最后呈此刻咱们面向的是几个菱形体块的组成,高度的图一与和谐,幸免了更多的繁琐。
一切造型艺术,都存在着比例关系是不是和谐的问题,和谐的比例能够引发人的美感。
不同类型的建筑需要不同的尺度去营造不同的空间气氛和不同的建筑形象,比如说:体育馆建筑通常体量都专门大,因此很多都是大尺度的空间,表现一种博大的感觉,教堂建筑内部空间一班都很挺拔,表现一种向上的感觉,别墅建筑的尺度都很小,知足人们的生活舒适、亲切感。
贝聿铭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新老馆之间的关系
统一关系
原建筑是一个古典主义的建筑,是完全对称的建筑,而 东馆的西立面是完全对称的”H” 。 东馆用现代风格塑造了一种哥特式塔楼的意向,这是一 种对于历史演变的尊重,同时也是东馆作为老馆的一个 扩建,对老馆建筑风格表示出的一种尊重和延续。
对立关系
——西馆属于古典建筑,东馆属于现代建筑, 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却因为贝聿铭的巧妙 处理而体现出和谐的关系。
以主从分明而达到统一; 以不对称的均衡达到统一; 以相似形求得和谐统一。
高度上的关系
东馆的建筑物高度,保持与西馆以及宾州 大道上其他建筑物相同,
朗方的方案以国会大厦为中心,设计了一条通向波托马 克河滨的主轴线;又以国会和白宫两点向四面八方布置 放射形道路,通往各个广场、纪念碑、纪念堂等重要公 共建筑物,并结合林荫绿地,构成放射形和方格形相结 合的道路系统。在市区将开辟13条斜向大街,以美国独 立时的13州命名。朗方规划,在市中心建立总统官邸。 官邸和国会之间要有一条最捷近的街道相连接这就是今 天华盛顿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大街。
美国国家美术馆西馆
西馆入口
西馆平面
解决思路
1.等腰三角形产生的轴线与西馆轴线的呼应 2.三角母体的使用及哥特式塔楼产生纪念性, 3.对罗马式的西馆进行一种历史风格的延续 4.构造和材质的极端追求 5.内部空间的丰富性和流动性
设计理念——矛盾解决的过程
构思过程— — 轴线
轴线确定的建筑形态 ——美术馆的西馆是对称的,将轴线延长与北侧边 线相交决定了建筑物的基本轮廓——一个顺应环境 的梯形,梯形的对角相连,分割出一等腰三角形, 一直角三角形
地下通道的处理
地下通道的处理,在地 上形成与主体建筑呼应 的小品的同时,又为地 下通道取得良好的采光 效果,体现了形式与功 能的完美结合
贝聿铭作品分析
• 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主导贝氏一生的作品,如
伊弗森美术馆,狄莫伊艺术中心与康乃尔大学姜森美术 馆等。这些作品的共同点事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 自然融于建筑。到晚期内庭依然是贝氏作品不可或缺 的元素之一,唯在手法上更着重在自然光的投入,使 内庭成为光庭,如香山饭店的常春厅,巴黎卢浮宫的 玻璃金字塔与比华利山庄创意艺人经济中心。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为了使这座建筑物能够同周围环境构成高度谐调的景色贝聿铭精心构思创造性地把不同高度不同形状的平台楼梯斜坡和廊柱交错相连给人以变幻莫测的感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主导著贝氏一生的作品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透过大厅开敞部分还可以看到周围建筑厅内布置树木长椅通道上也布置一些艺术品自然光经过天窗上一个个小遮阳镜折射漫射之后落在华丽的大理石墙面和天桥平台上非常柔和
•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
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出生于民初广东 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 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聿铭 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 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 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 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香港 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近期作品有卡 达杜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贝聿铭
Ieoh Ming Pei
Logo
• • • • • • • • • • •
中文名: 贝聿铭 外文名: Ieoh Ming Pei 国籍: 美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广东广州 出生日期: 1917年 职业: 建筑师 艺术家 毕业院校: 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 主要成就: 设计香港中银大厦 获普利兹克奖 代表作品: 香港中银大厦;北京香山饭店; 日本美秀美术馆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设计理念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设计理念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是一座充满艺术气息的建筑,其设计理念融合了现代与传统,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座美术馆的设计理念是以尊重历史、融合文化、追求卓越为核心,旨在创造一个能够激发人们灵感、引领艺术潮流的空间。
首先,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
建筑师在设计过程
中充分考虑了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尊重了周边环境和建筑风格,使得美术馆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同时,建筑内部的展览空间也充分尊重了艺术品的历史价值,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能够深度体验艺术的空间。
其次,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强调了文化的融合。
建筑师在设计中融入
了当地的传统建筑元素,同时也加入了现代的设计理念,使得美术馆既有着传统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气息。
这种文化融合不仅体现在建筑外观上,也体现在展览内容和艺术活动上,为观众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最后,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追求卓越。
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注重细节,追求空间的完美布局和艺术品的最佳展示效果。
同时,美术馆也致力于引进世界一流的艺术品和举办高水平的艺术展览,为观众带来了世界级的艺术盛宴。
总的来说,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文化的融合和
追求卓越的精神,为观众打造了一个能够深度体验艺术、感受文化魅力的空间。
这座美术馆不仅是一座展示艺术品的建筑,更是一座充满灵感和活力的文化殿堂。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设计理念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设计理念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是一座展现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杰作,它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展现出独特的美学魅力。
这座美术馆的设计理念源自于贝聿铭对于建筑与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他希望通过这座建筑,将艺术与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为观众带来一场身临其境的艺术之旅。
首先,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体现在其建筑结构上。
建筑师巧妙地利用了现代材料与技术,打造出了一个外观简洁、内部空间开阔的建筑。
同时,建筑的外墙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使得整个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给人一种轻盈、通透的感觉。
其次,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还体现在其展览空间的布局上。
美术馆内部的展览空间被设计成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结构,观众可以在不同的角度欣赏艺术品,感受到艺术作品所带来的不同情感和体验。
同时,美术馆内部的灯光与空间的设计也充分考虑了艺术品的展示效果,让观众在欣赏艺术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空间的美学魅力。
最后,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还体现在其对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追求上。
建筑师在设计美术馆的时候,充分考虑了对于周围自然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地减少了对于自然资源的消耗。
同时,美术馆的建筑材料也选择了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材料,让这座建筑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绿色建筑。
总的来说,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建筑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它不仅是一座展示艺术品的场所,更是一座展现现代建筑美学的杰作。
通过这座建筑,观众可以感受到建筑与艺术的魅力,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对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追求。
这座美术馆的设计理念将会成为未来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参考,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建筑与艺术的美好体验。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设计理念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设计理念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是由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一座现代艺术馆,其设计理念融合了东方传统文化和现代建筑技术,展现了贝聿铭对艺术、建筑和文化的独特见解。
在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空间和光线的精准控制。
他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设计,使得整个建筑内部空间充满了动态和变化,同时又保持了稳定和平衡。
光线在建筑内部被巧妙地引导和利用,使得艺术品在不同的时间和角度下都能呈现出不同的美感。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外观设计也是其独特之处。
他将东方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建筑中,使得整个建筑既具有现代感,又不失中国传统的韵味。
建筑的线条简洁流畅,同时又不失雕琢的细节,展现了贝聿铭对于建筑美学的深刻理解。
在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他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建筑采用了许多环保材料和技术,同时在设计中也充分考虑了自然光线和通风,使得建筑在节能和环保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标准。
总的来说,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对艺术、建筑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同时也体现了对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这座建筑不仅是一座美术馆,更是一座艺术品,展现了贝聿铭作为建筑大师的独特魅力和才华。
贝聿铭-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提纲: 一.贝聿铭简要介绍 二.设计面临的问题 三.设计理念分析 四.平面功能分析 五.室内外空间分析
贝聿铭
在世界各地设计了众大型建筑,其中位于华 盛顿市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法国巴黎卢 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厦、香 山饭店、苏州博物馆等作品成为世界经典。 认为:“建筑是—种社会艺术的形式。” 具有很强统观全局的设计思想,认为:“建 筑设计中有三点必须予以重视:首先是建筑 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与形式的处理; 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
两馆之间,贝聿铭别出心裁地设计出一个7000平方米的小广场, 全部用鹅卵石铺砌成,仿佛圆形向心状“石地毯”。地面耸立 起一串金字塔形的三棱镜地面采光窗,合理地利用了自然光。 采光窗北边是一排喷泉,泉水涌出后顺着石阶向南沿着采光井 向地下流去,正好成为美术馆东西两馆地下连接通道的银色水 帘,也给地下通道带来跃动的韵律。
1、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 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从而创造出自己独 特的风格 2、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利用内 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 3、不仅注重建筑单体的和谐,更注重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设计面临的问题
建设用地: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 段上,皮埃尔·查尔斯·朗方在1971城市规 划中造成最不规则的地块之一。 周边环境: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 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 100余米正 对西馆东翼。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 建筑。 新老建筑间的关系:与罗马风格的老馆取得 联系。 馆长要求:亲切的外表(是房子而不是宫 殿),活泼的空间,空间有中心有方向感。
贝聿铭的设计完全符合朗方规划的初衷,并
且刚好补充了原有地块上的空白形成了以国 会大厦为制高点的视觉秩序。
贝聿铭设计作品: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图)
贝聿铭设计作品: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图)贝聿铭设计作品: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2011-06-01 太平洋家居网刘丽方美国的历史,中国的设计出国会大厦西阶,在美丽的国家大草坪北边和宾夕法尼亚大街(Pennsylvania Ave)夹角地带,耸立着两座风格迥然不同的花岗岩建筑,一座在西,为新古典式建筑,有着古希腊建筑风格; 一座在东,是一幢充满现代风格的三角形建筑。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国家美术馆。
这里是世界上建筑最精美、藏品最丰富的美术馆之一,每一个爱好艺术的人都会在此流连忘返,在目不暇接中全身心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1937年,国会就决定把位于国家美术馆东边的一块梯形地块留作将来美术馆扩建之用。
后人始终赞叹这项未雨绸缪的决定。
美术馆的扩建计划(东馆)从1968年开始,由威廉·梅隆之子保尔·梅隆提供资金,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担任设计师。
东馆周围是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业主又提出许多特殊要求。
贝聿铭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妥善地解决了复杂而困难的设计问题,因而蜚声世界建筑界,并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100余米正对西馆东翼。
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建筑。
贝聿铭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西北部面积较大,是等腰三角形,底边朝西馆,以这部分作展览馆。
三个角上突起断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体。
东南部是直角三角形,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
对角线上筑实墙,两部分只在第四层相通。
这种划分使两大部分在体形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整个建筑又不失为一个整体。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展览馆和研究中心的入口都安排在西面一个长方形凹框中。
展览馆入口宽阔醒目,它的中轴线在西馆的东西轴线的延长线上,加强了两者的联系。
贝聿铭: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美国的历史,中国的设计出国会大厦西阶,在美丽的国家大草坪北边和宾夕法尼亚大街(Pennsylvania Ave)夹角地带,耸立着两座风格迥然不同的花岗岩建筑,一座在西,为新古典式建筑,有着古希腊建筑风格;一座在东,是一幢充满现代风格的三角形建筑。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国家美术馆.这里是世界上建筑最精美、藏品最丰富的美术馆之一,每一个爱好艺术的人都会在此流连忘返,在目不暇接中全身心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1937年,国会就决定把位于国家美术馆东边的一块梯形地块留作将来美术馆扩建之用。
后人始终赞叹这项未雨绸缪的决定。
美术馆的扩建计划(东馆)从1968年开始,由威廉·梅隆之子保尔·梅隆提供资金,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担任设计师.东馆周围是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业主又提出许多特殊要求。
贝聿铭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妥善地解决了复杂而困难的设计问题,因而蜚声世界建筑界,并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100余米正对西馆东翼.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建筑.贝聿铭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
西北部面积较大,是等腰三角形,底边朝西馆,以这部分作展览馆.三个角上突起断面为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体。
东南部是直角三角形,为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
对角线上筑实墙,两部分只在第四层相通.这种划分使两大部分在体形上有明显的区别,但整个建筑又不失为一个整体。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展览馆和研究中心的入口都安排在西面一个长方形凹框中.展览馆入口宽阔醒目,它的中轴线在西馆的东西轴线的延长线上,加强了两者的联系。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分析
三角形大厅作用
贝聿铭把三角形大厅作为中心展 览室围绕它布置。观众通过楼梯、自 动扶梯、平台和天桥出入各个展览室。 透过大厅开敞部分还可以看到周围建 筑,从而辨别方向,起引导作用。
东馆应该有一种亲切宜人的气氛和宾至如归 的感觉。 安放艺术品的应该是“房子”而不是“殿 堂”,要使观众来此如同在家里安闲自在地 观赏家藏珍品
建:王保、丛碧璇、顾姚、程相、李宁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建筑师:贝聿铭
贝聿铭是20世纪后期的 美籍华裔建筑大师,他于 1917年生于中国广州,1935 年赴美留学,后来加入了美 国籍。最初,贝聿铭就读于 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 学院院长威廉·埃默森发现 了贝聿铭的建筑才能,鼓励 他转而学习建筑设计。贝聿 铭遵从师命,学业大时,又 深造于哈佛大学,于1946年 获硕士学位,1948年开始自 己的建筑师生涯 。
与西馆的结合
东馆是被称为西馆的原美国国家美术馆的扩建, 新老两馆在建筑风格与处理手法上差异极大,但又 能够彼此呼应,和睦相处,这不能不说是归功于建 筑师的独具匠心。这座建筑的整个构思都是由三角 形变化出来的,没有一般的矩形空间,造型既清新 简洁而又庄重典雅。东馆的建筑用地形状不完整, 是个直角的梯形。贝聿铭经过几个月的测量,大胆 地用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西北部面 积较大,是等腰三角形,底边朝西馆,以这部分作 展览馆。东南部是直角三角形,面积较小,为研究 中心和行政管理机构用房。对角线上筑实墙,两部 分只在第四层相通。这种划分使两大部分在体形上 有明显的区别,但整个建筑又不失为一个整体。
模型制作过程
谢谢观赏
中庭——让光线来做设计
24米高的中央大厅,大厅四周有25个天窗,是用60平方米的三棱锥 体钢管骨架玻璃组成,每当风和日丽,明媚的阳光就从那里倾泻下展 览室围绕它布置。
建筑大师贝律铭作品赏析
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群 座北朝南,被分成三大 块:中央部分为入口、 前庭、中央大厅和主庭 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 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 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 线对称的东、中、西三 路布局,和新馆东侧的 忠王府格局相互印衬, 十分和谐。
பைடு நூலகம்
新馆的色调采用传统的粉墙黛瓦,但表达方式 却是全新的。高低错落的新馆建筑中,用颜色 更为均匀的深灰色石材做屋面和墙体边饰,与 白墙相配,清新雅洁,为粉墙黛瓦的江南建筑 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内涵。在新馆建筑的构造 上,玻璃、开放式钢结构让现代人可以在室内 借到大片天光,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 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
玻璃金字塔
1989年,在一片争议声中,玻璃金字塔 屹立在“万馆之馆”———卢浮宫西面 的拿破仑广场上。它既是卢浮宫扩建后 的一个新入口(也就是第三个入口),又 是卢浮宫新增的一件艺术瑰宝。
玻璃金字塔高21.6米,各边长35米,采 用不锈钢钢架支撑,塔的四个侧面,由 673块晶莹透亮的菱形玻璃拼组而成。 它的东、南、北面各有一个小金字塔, 对着三个不同的展览馆。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 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 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 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新的博物馆庭院,较小的展区,以及行政 管理区的庭院在造景设计上摆脱了传统的风景 园林设计思路。而新的设计思路是为每个花园 寻求新的导向和主题,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 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形成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 展的方向。
从平面来看会发现很多贝氏建筑的特点,中 银大厦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 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使得各个 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变化多端 。
贝聿铭-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ppt课件
通过黑白图底的对比, 我们从第一张图中发现,建筑 的布局与平面造型让我们很清 楚的看到整个城市结构,建筑 围绕国会大厦,沿街道、广场 或者公园的布局都是按照整个 大的城市脉络发散而来,贝聿 铭所做的美术馆东馆让整个布 局变得更加完整。
从第二张图中,我们可 以看到以国会大厦前面的广场, 景观主要向三个方向发散,顺 着国家公园向西形成一条景观 主轴线,另外两条景观视线分 别向东北、东南发散,东馆的 设计是一条对角线穿过这片梯 形的直角顶点,将这片用地划 为一个等腰三角形和一个直角 三角形,使视野穿透建筑,同 时与整个城市结构相呼应。
对立关系
——西馆属于古典建筑,东馆属于现代建筑, 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却因为贝聿铭的巧妙 处理而体现出和谐的关系。
23
以主从分明而达到统一; 以不对称的均衡达到统一; 以相似形求得和谐统一。
24
高度上的关系
东馆的建筑物高度,保持与西馆以及宾州 大道上其他建筑物相同,
朗方的方案以国会大厦为中心,设计了一条通向波托马 克河滨的主轴线;又以国会和白宫两点向四面八方布置 放射形道路,通往各个广场、纪念碑、纪念堂等重要公 共建筑物,并结合林荫绿地,构成放射形和方格形相结 合的道路系统。在市区将开辟13条斜向大街,以美国独 立时的13州命名。朗方规划,在市中心建立总统官邸。 官邸和国会之间要有一条最捷近的街道相连接这就是今 天华盛顿著名的宾夕法尼亚大街。
3
1、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 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从而创造出自己独 特的风格 2、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利用内 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 3、不仅注重建筑单体的和谐,更注重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4
设计面临的问题
建设用地: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 段上,皮埃尔·查尔斯·朗方在1971城市规 划中造成最不规则的地块之一。 周边环境: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 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 100余米正 对西馆东翼。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 建筑。 新老建筑间的关系:与罗马风格的老馆取得 联系。 馆长要求:亲切的外表(是房子而不是宫 殿),活泼的空间,空间有中心有方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