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条件反射
高二生物神经系统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神经系统调节知识点总结》神经系统是人体最为复杂且至关重要的系统之一,它对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
在高二生物学习中,神经系统的调节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二生物神经系统调节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
1.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脑又分为大脑、小脑、脑干等部分。
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高级神经活动的功能区。
小脑主要负责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脑干则连接着大脑和脊髓,控制着呼吸、心跳等基本生命活动。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分,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
2. 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分布在全身各处,负责将身体各部分的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同时也将中枢神经系统的指令传递到身体各部分。
二、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1. 神经元的结构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代谢中心,含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
树突较短而分支多,接受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息。
轴突较长,将神经元的信息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
2. 神经元的功能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会产生动作电位,即兴奋。
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元内部传导,通过轴突传到轴突末梢,再通过突触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
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1. 反射的概念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感受器是感受刺激的部位,传入神经将感受器感受到的刺激信号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传入的信号进行分析和综合,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的指令传出到效应器,效应器对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
3. 反射的类型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的例子及其详细机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条件反射的例子及其详细机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条件反射是人类学习和适应的一种基本形式。
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反应,通过与外界刺激的关联,我们可以对不同的情境作出适当的反应。
条件反射可以理解为一种被动学习的过程,它发生在我们意识之外的层面。
条件反射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俄国生理学家帕夫洛夫的经典实验中就被广泛探讨。
他通过训练狗对特定的刺激做出特定的反应,比如获得食物的时候发出唾液,从而建立起条件反射的概念。
他的实验揭示了条件反射是一种通过外部刺激与内部反应之间的联系而形成的自动反应。
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可以解释为,当一种刺激和一种反应在时间和空间上频繁地重复出现时,它们之间会形成一种联系。
这种联系使得当刺激再次出现时,我们会自动地产生相应的反应,即条件反射。
这个过程与我们的大脑中的神经途径有关,它会加强或削弱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从而改变我们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条件反射的例子。
比如,当我们闻到美食的香气时,口水会自然地分泌;当我们听到警报声时,身体可能会立刻做出反应。
这些例子都展现了条件反射在我们行为和感知过程中的重要性。
通过研究条件反射的例子及其详细机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学习和适应的机制。
了解这些基本原理有助于我们在教育、训练和治疗等方面进行更有效的干预。
因此,深入探究条件反射的机理对于促进人类发展和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文将进一步介绍条件反射的定义、基本原理以及具体的例子和机理,以期更加全面地理解这一现象。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的重要性:在进行长文撰写时,良好的文章结构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文章内容。
一个清晰的文章结构可以帮助作者对论点、论据进行有条理地组织和阐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跟随思路并理解作者的观点。
本文的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1. 引言部分主要对条件反射的概念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结构和目的。
高中生物课件-4 信息的处理-条件反射
•大脑皮层重要功能区
躯体感觉中枢
躯体运动中枢
:管理身体对侧 骨骼肌的运动
:与身体对侧皮 肤、肌肉等处 接受刺激使人 产生感觉有关
语言中枢
视觉中枢
:支配说话、
:与产生视觉
书写,为人 听觉中枢
有
类特有
:与产生 语言中枢
听觉有关 :阅读和理解语言有
关,为人类特有
2、小脑的功能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 身体平衡
而动物通过学习也只能对环境中的声、 光、味、触等具体信号刺激作出反应。
1、手被烫到后会迅速缩回; 2、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3、异物进入眼睛后会迅速闭眼; 非条件反射
4、吃东西时唾液分泌量会增多; 非条件反射
5、听到老师喊“上课”,学生会迅速起立;条件反射
6、听到有人在背后叫自己的名字,会迅速回头;条件反射
身边事
清晨的校园里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 有的同学在晨读、背诵,有的同学 在操场上运动、嬉戏……当上课的铃声骤 然响起时,所有的同学都迅速回到自己的 教室准备上课。
同学们对铃声的反应,是一种反射活动吗? 是不是非条件反射?参与的神经中枢应该是 哪一个器官呢?
大1脑
小2脑 脑3干
一、脑的各部位置和形态
唾液
视觉感 受器
唾液腺
听觉感 受器
唾液腺
视觉中枢 脑
神经中枢
听觉中枢 脑
神经中枢
六、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
人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人高级神经活动基本方式是条件反射
人能对具体信号刺激作出反应,还能对抽 象信号(如语言、文字)刺激也能作出反 应,这是人类特有的功能。
抽象信号刺激主要是语言文字 的含义,而不是文字的形象、 语言的声音等。
生物条件反射课程设计
生物条件反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物条件反射的概念,掌握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2. 了解不同类型的条件反射,以及它们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功能;3. 掌握条件反射与本能反应的区别,了解条件反射在人类和动物行为调控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生物条件反射实例的能力;2. 提高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条件反射过程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条件反射相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2.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会在实验过程中互相交流、分享成果;3. 培养学生关注生物科学的发展,了解条件反射在医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生物学领域,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生物条件反射的全面认识,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设计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3. 强化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条件反射基本概念:条件反射的定义、分类及其生物学意义;2. 条件反射形成机制: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涉及神经生理学基础;3. 条件反射与本能反应的区别:对比分析两者在生物学特性、生理机制和应用领域的异同;4. 生物条件反射实例分析:生活中的条件反射实例,如狗的唾液分泌、鸽子的人工选择等;5. 条件反射在行为调控中的作用:探讨条件反射在生物适应环境、学习与记忆等方面的功能;6. 条件反射实验设计与操作:设计简单的条件反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7. 条件反射在医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应用:介绍条件反射在相关领域的实际应用,如心理治疗、动物训练等。
生物反射的知识点总结
生物反射的知识点总结一、生物反射的类型1.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生物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刺激的自发性反应。
它是由俄罗斯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狗身上做实验而发现的,后来成为行为学习的一个重要领域。
条件反射的形成是通过重复训练或者体验,促使生物体对某一刺激产生特定的反应。
例如,狗在敲钟声响时就知道有食物可以进食。
2.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生物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固有反应,不需要通过学习而形成。
它是生物体对刺激的自然反应,通常是由神经系统的传导和神经元的兴奋来调控。
无条件反射是生物体在面对危险或者环境变化时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例如,膝腱反射是人体常见的无条件反射,当膝腱受到敲击时,会引起大腿的一种短暂的收缩反应。
3.刺激反射刺激反射是生物体对一些特定刺激产生相应反应的现象。
这些刺激可以是外界的声音、光线、温度等,也可以是内部的化学物质、荷尔蒙等。
生物体对这些刺激做出的反应是由神经传导和细胞的作用来调节的,以保持内部稳态和生存的需要。
4.条件性刺激反射条件性刺激反射是一种生物体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对特定刺激产生反应的现象。
通过对于刺激的重复暴露和学习,生物体可以形成对特定刺激的反应,这种反应通常是为了躲避危险或者适应环境的需要。
二、神经系统在生物反射中的作用1.感觉输入当生物体受到外界刺激时,感觉器官会将刺激的信息传递给神经系统,神经系统通过电化学的方式将这些信息传输到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处理。
2.中枢神经系统的处理中枢神经系统负责对接收到的刺激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通过神经传导将处理好的信息发送到相应的肌肉或者器官,触发生物体对刺激的反应。
3.运动输出中枢神经系统通过神经传导,将处理好的信息发送到相应的运动神经元,以触发生物体对外界刺激的运动反应。
这些运动反应可以是肌肉的收缩或者放松,或者是器官或腺体的分泌等生理反应。
三、常见的生物反射1.眼睛的反射眼睛的反射是生物对光线刺激的一种自然反应。
当眼睛受到光线刺激时,瞳孔会迅速收缩,以减少光线的进入量,保护视网膜不受伤害。
2.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课件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传出神经末梢及支配的骨骼肌
二、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反射活动可以分为两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1.非条件反射 定义: 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
举例: 吃杨梅时分泌唾液、膝跳反射、缩手反射、 眨眼反射、婴儿的吮吸反射等
意义:二者都是动物生存必不可少的。同时条件反射还可使机体具有更强的 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想一想:1.问题探讨第2问,缩手在前,感觉到疼痛在后。其适应意义是 什么呢?
2.如何区别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呢? 一看是否先天获得:先天获得则为非条件反射 二看是否需要大脑皮层参与:需要则为条件反射 三看是否消退:可消退则为条件反射
手碰到尖锐物体,迅速 缩回属于反射
2. 反射弧--反射的结构基础
(1)观察上图可知,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仅靠一个神经元能完成吗? 不能,至少需要2个神经元
(2)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反射弧都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结构组成
一、反射与反射弧
2. 反射弧--反射的结构基础
第二章 神经调节 第二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学习目标:
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比较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问题探讨: 如果你的手指被植株上尖锐的刺扎一下,你迅速把手缩了回来,
然后感觉到了疼痛,紧接着你意识到手被扎了。 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分别涉及了神经系统的哪些结构?
感受器
大脑皮层 传入神经 上行传导束 下行传导束
手指被刺扎
手迅速缩回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条件反射详细介绍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关键部位,条件反射的形成与突触传 递的增强或抑制密切相关。
神经递质与条件反射的关系
递质释放
在条件反射形成过程中,神经递质的释放量和释放模式会 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
受体调节
条件反射的形成还涉及神经递质受体的调节,包括受体的 数量、亲和力以及信号转导通路等。
影响因素
03
消退与重建的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刺激的强度、频率、时
间间隔等。
影响条件反射形成的因素
刺激特性
刺激的强度、频率、持续时间等特性会影响条件反射的形成速度和 稳固程度。
个体状态
个体的年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等也会对条件反射的形成产生影 响。例如,年幼或年老的个体可能较难形成稳定的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对神经科学发展的贡献
01
揭示神经机制
0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推动理论发展
条件反射的研究为神经科学提供了重 要的实验范式,有助于揭示神经系统 在条件反射形成、储存和表达过程中 的机制。
条件反射理论是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 理论之一,其研究推动了神经科学相 关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03
指导临床实践
条件反射的异常与许多神经精神疾病 密切相关,如焦虑症、抑郁症等,条 件反射的研究为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治 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操作性条件反射
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强调行为后果对行为习成的 重要作用,即通过奖惩机制来塑造或改变行为。
条件反射的泛化与分化
研究条件刺激在不同情境下的反应变化,有助于理解个体 如何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条件反射在行为塑造中的作用
行为习惯养成
通过反复训练,使个体在特定条件下形成条件反射,从而养成良 好的行为习惯,如定时作息、遵守纪律等。
高二生物条件反射
高二生物条件反射
什么是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个无条件的刺激和一个有条件的刺激同时出现时,有条件的刺激也能引起一个与无条件刺激相同或类似的反应。
条件反射就是人类和动物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刺激与响应之间的联系而形成的。
条件反射的实验过程
经典的条件反射实验中,会用到一只小白鼠和一个铃铛。
铃铛声是无条件刺激,而食物则是有条件刺激。
首先,小白鼠会学习到当敲响铃铛时,食物也会进来。
经过反复的实验,小白鼠会逐渐形成条件反射,它听到铃铛声就会流口水。
生物条件反射
人们可以在生活中发现,许多条件反射都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
例如,当我们
看到一只毒蛇,我们就会条件反射地害怕,而当我们看到美味的食物,我们就会感到饥饿。
这些都是生物条件反射。
高二生物学习的条件反射
在高中生物学习中,高二学生会学习到一些条件反射,例如浸泡酶的实验。
这
个实验是通过观察酶在各种条件下的活性,来研究酶本身的性质。
在实验中,高二生物学生可以体验到实验和条件反射之间的联系,从而在实验中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
总结
条件反射是一种很有趣且有用的生物现象。
通过掌握条件反射的原理和应用,
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学中的知识。
在高中生物学习中,条件反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知识。
高二生物条件反射
课题:脑的高级调节功能——条件反射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朱静一、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高中《生命科学》基础型课程以揭示生命活动本质为主旨,从物质、能量和信息三个方面探讨生命活动的本质。
第5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主要从信息方面探讨生命活动的本质,本章共有5个小节。
第1节《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主要介绍生物体捕获外界信息的各种感受器。
第2节《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是第5章的重点部分,课程标准上的学习要求是“B级”——即理解级。
主要介绍神经系统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传递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沿神经纤维,以神经冲动方式传导的电传递过程,传导速度非常快;二是通过突触结构,以神经递质方式传导的化学传递过程。
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调节主要由脊髓和脑完成,并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其中脊髓主要完成对人体的一些基本反射活动的调节,而且,脊髓的反射活动总是在脑的控制下进行的。
大脑皮质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本堂课是第2节中的第3课时。
本堂课的核心内容是脑的高级调节功能,主线是围绕对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反射弧的分析逐一展开。
主要知识点一共有5个。
1.“脑的组成”;2.“大脑皮质上的功能区”;3.“反射的两种类型”;4.“条件反射的形成机理和生物学意义”;5.“条件反射形成机理的应用”。
2.学情分析:本堂课教学内容的基础部分,学生已在初中学过,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可能有些遗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创设学习情景,以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并在复习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尝试通过学习情景的创设,由学生自己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最终作出推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主要的教学策略及意图:“教是为了不教”。
本堂课虽为新课,但在教学中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依托互动式电子白板,组织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条件反射》 说课稿
《条件反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条件反射》。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条件反射》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人教版生物学教材的神经系统这一章节中占据着关键的位置。
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对之前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知识的深化,也为后续学习高级神经活动和行为调节奠定了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介绍非条件反射引出条件反射的概念,接着详细阐述了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特点以及意义。
教材中的案例丰富多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但对于条件反射的神经机制和实际应用方面的阐述相对较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拓展。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具体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对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条件反射的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比如听到上课铃声会走进教室、看到美食会流口水等,但对于条件反射的本质和形成机制缺乏深入的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讨论,帮助他们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条件反射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2)掌握条件反射的特点和意义。
(3)了解条件反射的神经机制和实际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对条件反射现象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体会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条件反射的概念和形成过程。
(2)条件反射的特点和意义。
2、教学难点(1)条件反射的神经机制。
条件反射的四个特点分别是什么
条件反射的四个特点分别是什么条件反射的四个特点条件反射的获得:将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呈现,可以获得条件反应和加强条件反应。
如将声音刺激与喂食结合呈现给狗,狗便会获得对声音的唾液分泌反应。
条件反射的消退:对条件刺激反应不再重复呈现无条件刺激,即不予强化,反复多次后,已习惯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如学会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的狗,在一段时间听到铃声而不喂食之后,可能对铃声不再产生唾液分泌反应。
条件反射的恢复:消退了的条件反应,即使不再给予强化训练,也可能重新被激发,再次出现,这被称为自然恢复作用。
条件反射的泛化:指某种特定条件刺激反应形成后,与之类似的刺激也能激发相同的条件反应,如狗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反应后,对近似铃声的声音也会产生反应。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便是获得与泛化的最好例证。
条件反射的概念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外界刺激与有机体反应之间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
条件反射又分为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而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
条件反射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使生物个体能够识别还在远方的刺激物的性质,并预先对其作出不同的反应。
因此,条件反射使生物个体具有更大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只反复给予条件刺激,不再用非条件刺激强化,经过一段时间后,条件反射效应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
初建立的条件反射并不巩固,很容易消退。
为了让条件反射巩固下来,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强化。
人们的学习过程就是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而要想获得巩固的知识,就要不断地复习强化。
学好生物的方法1.回归课本,理清概念。
第一点可为理解记忆打下基础。
反射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反射的定义反射是指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生物体时,生物体会立即做出一种自动的反应,而不需要经过大脑的意识加工过程。
这种自动的反应是生物体对外界刺激的一种保护性机制,有利于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与生存。
二、反射的类型根据反射所涉及到的神经元的数量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程度,可以将反射分为简单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
1.简单反射:简单反射是指外界刺激直接引起感觉神经末梢的兴奋,经传入神经纤维和脊髓的传入神经元传导至运动神经元,然后通过运动神经元刺激相应的肌肉或腺体,使之产生自动的运动或分泌。
简单反射不需要大脑的参与,是一种局部性、迅速的反应。
2.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反复的刺激和强化,使得原本不能引起反射的刺激(中性刺激)与引起反射的刺激(条件刺激)相结合,最终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是一种高级的自发学习过程。
三、反射的生理机制反射的生理机制涉及到神经元的兴奋传导过程。
当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感受器会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会通过感觉神经纤维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入神经元会接收神经冲动,并通过突触将神经冲动传导至运动神经元。
最后,运动神经元会刺激相应的肌肉或腺体,使之产生自动的运动或分泌。
四、反射的影响因素反射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刺激的强度、刺激的部位、刺激的频率以及生物体自身的状态等因素。
1.刺激的强度:通常情况下,刺激的强度越大,产生的反射就越明显。
但是当刺激的强度过大时,有时会反而使得反射受到抑制或者造成损伤。
2.刺激的部位:不同部位的刺激对于引起反射的强度和速度也有所不同。
比如在人体上,头部和手部的反射会比腿部的反射更为敏感。
3.刺激的频率:刺激的频率对于条件反射的形成和维持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不同频率的刺激可以改变条件反射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4.生物体的状态:生物体的状态包括了心理状态、生理状态、环境状态等多方面的因素。
不同的状态会对反射产生影响,比如紧张、疲劳、疾病等状态都会影响反射的表现。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二生物学问点总结大全生物在理综大科里举足轻重,看似简洁,实那么特殊重要,于是,生物的学习也就变得重要起来。
这次我在这里给大家整理了高二生物学问点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
高二生物学问点总结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整一、体液调整名词:1、体液调整: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展的调整。
2、垂体: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
借漏斗柄连于下丘脑,呈椭圆形。
3、下丘脑:即丘脑下部。
间脑的一局部,位于脑的腹面,丘脑下方,下丘脑是调整内分泌的较高级中枢。
4、反应调整: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整和限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整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合成与分泌。
5、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到达增加效应的结果。
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6、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
如: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产生)是提升血糖含量,胰岛素(胰岛B细胞产生)的作用是降低血糖含量。
语句:1、垂体能产生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激素。
甲状腺能产生甲状腺激素,胰岛能产生胰岛素,性腺能产生性激素。
2、人体主要激素的作用: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促激素----促进相关腺体的生长发育,调整相关腺体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胰岛素----调整糖类代谢,降低血糖含量,促进血糖合成为糖元,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孕激素------是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等的生长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和泌乳准备条件。
3、分泌异样症:a、生长激素:幼年分泌缺乏引起侏儒症(只小不呆)、幼年分泌过多引起巨人症,成年分泌过多引起肢端肥大症。
B、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甲亢,幼年分泌缺乏引起呆小症(又呆又小)。
条件反射的意义高中生物
条件反射的意义高中生物The Significance of Conditioned Reflexes in High School BiologyConditioned reflexes, a fundamental concept in biology, refer to learned responses triggered by specific stimuli. They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survival and adaptation of organisms, especially in higher animals and humans.In high school biology, the study of conditioned reflexes helps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nervous system. It illustrates how organisms can learn to respond appropriately to different stimuli through experience. This understanding is fundamental to comprehending complex behaviors and the adaptive capabilities of living beings.Moreover, conditioned reflexes underlie many important concepts in biology, such as operant conditioning, which is a type of learning where behaviors are modified based on consequences. This type of learning is crucial in animal training and human psychology, where it explains how habits and behaviors are formed and changed.In summary, the significance of conditioned reflexes in high school biology lies in its contribution to understanding the adaptive mechanisms of organism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nervous system, and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learning and behavior modification.条件反射在高中生物中的意义条件反射是生物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指的是由特定刺激引发的习得性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脑的高级调节功能——条件反射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朱静
一、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高中《生命科学》基础型课程以揭示生命活动本质为主旨,从物质、能量和信息三个方面探讨生命活动的本质。
第5章《生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主要从信息方面探讨生命活动的本质,本章共有5个小节。
第1节《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主要介绍生物体捕获外界信息的各种感受器。
第2节《神经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和调节》是第5章的重点部分,课程标准上的学习要求是“B级”——即理解级。
主要介绍神经系统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传递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沿神经纤维,以神经冲动方式传导的电传递过程,传导速度非常快;二是通过突触结构,以神经递质方式传导的化学传递过程。
信息在神经系统中的调节主要由脊髓和脑完成,并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其中脊髓主要完成对人体的一些基本反射活动的调节,而且,脊髓的反射活动总是在脑的控制下进行的。
大脑皮质是整个神经系统的最高级中枢,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本堂课是第2节中的第3课时。
本堂课的核心内容是脑的高级调节功能,主线是围绕对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反射弧的分析逐一展开。
主要知识点一共有5个。
1.“脑的组成”;
2.“大脑皮质上的功能区”;
3.“反射的两种类型”;
4.“条件反射的形成机理和生物学意义”;
5.“条件反射形成机理的应用”。
2.学情分析:
本堂课教学内容的基础部分,学生已在初中学过,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可能有些遗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创设学习情景,以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并在复习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尝试通过学习情景的创设,由学生自己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最终作出推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主要的教学策略及意图:
“教是为了不教”。
本堂课虽为新课,但在教学中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依托互动式电子白板,组织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掌握方法,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对于在教材分析中列出的5个主要知识点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组织教学。
对于“脑的组成”这部分知识,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但可能已经遗忘,为此,先给学生提供3幅图,以帮助学生回顾初中已学知识,然后再提问学生“脑的组成”,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板书归纳。
这样的设计符合奥苏伯尔提出的关于“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基础,使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发展”的观点。
对于“大脑皮质上的功能区”这部分内容,由于图上信息量大,新名词多,学生在学习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为此,在学生阅读“大脑皮质的功能区”图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分类、分步法指导学生读图,即先看“4叶”,后看“2沟”,再看“4叶”上的对应功能区,最后分析语言中枢四个区域的功能,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提高了记忆的逻辑性,而且,帮助学生在分类、分步读图过程中,学会读图的有效方法。
对于“反射的两种类型”这部分内容,先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由学生列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反射活动,教师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对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概念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初步区分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对于“条件反射的形成机理和生物学意义”这部分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为此,设计
了5个教学环节,即一看二说三分析四活动五总结,来落实该重点、突破该难点。
一看:即引导学生带着3个问题观看“条件反射建立”的视频,帮助学生对条件反射的建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二说,即要求学生依据视频和4幅图,复述条件反射建立的基本过程,并在学生复述的同时教师通过副板书,帮助学生梳理出条件反射建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刺激及对应的活动,以理解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通过非条件刺激和无关刺激的多次重复,即强化过程逐步建立起来的。
三分析,即从神经联系的角度,借助“对声音刺激建立唾液分泌性食物条件反射机制的示意图”,剖析“狗吃食物分泌唾液”的反射弧以及“狗听到铃声,没有分泌唾液”的神经通路,说明条件反射形成的机理是在唾液分泌中枢和听觉中枢之间建立起了暂时性的神经联系,从而,使这两个本不相关的神经通路联系起来,并点出这一暂时性的神经联系既可建立,也会消退。
四活动,即通过2位学生的相互配合,完成学生蒙眼后,被针刺,手缩回;学生睁眼后,看到针要刺向手,手缩回;学生蒙眼后,听口令要刺手,手缩回,3项小测试,帮助学生体验人类的条件反射与其他动物条件反射的区别;五总结,即在比较3+3组反射活动及神经中枢的基础上,归纳出人类条件反射所涉及的两个层面:一是对具体信号刺激作出反应,二是对语言文字刺激作出反应,并强调人类大脑皮质上具有语言中枢,可以对抽象的语言文字作出反应,从而点出条件反射的生物学意义。
通过“一看二说三分析四活动五总结”这5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让学生明白条件反射形成机理的同时,也深深体验到巴甫洛夫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的艰辛和伟大,并更进一步理解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很多的科学成果是通过不断地实验研究而获得的,并点出在脑科学领域还有很多未解之谜,需要我们后继有人,更需要勇于实践的精神和敢于探索的勇气,从而润无声地渗透科学精神教育。
对于“条件反射形成机理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时,请学生列举出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好习惯和不良习惯,并从条件反射形成机理的角度,说明习惯形成的过程就是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强调指出良好的习惯需要每天刺激,以巩固暂时性神经联系,而不良的习惯,则要想办法克服,以中断暂时性神经联系,从而润无声地渗透习惯养成教育,最终引导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学以致用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脑的组成。
了解大脑皮质上的功能区。
了解反射的两种类型,并能比较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
理解脑的高级调节功能——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条件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提问、学生回答,回顾初中已学知识,并巩固“脑的组成”的相关知识。
在阅读课本上“大脑皮质的功能区“图的基础上,指导读图,提高读图能力。
通过概念学习,学会初步区分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通过“一看二说三分析四活动五总结”分析条件反射的形成机理,并能比较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头脑风暴,学会运用条件反射形成机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习惯性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巴甫洛夫的研究活动”为抓手,渗透科学精神的教育,形成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以条件反射形成机理为前提,学以致用,懂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条件反射的形成机理和生物学意义。
难点:条件反射的形成机理。
四、教学准备
1.查找各类资料,丰富教学素材。
2.对视频资料“天赋潜能”的重新编辑。
3.查阅《上海市生命科学课程标准》及初中《生命科学》教材。
4.制作教学课件。
五、教学流程
六、板书提纲 一、脑的组成 大脑
小脑
间脑中脑脑桥 延髓
二、大脑皮质的功能区 三、反射的类型
四、条件反射的形成机理 五、条件反射形成机理的应用
七、副板书
第 1次刺激:食物——分泌唾液
2 铃声——没有分泌唾液
3 铃声
食物
再次刺激 铃声——分泌唾液
脑干
——分泌唾液
重复多次——强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