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一)
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
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然而,在全国范围内,人体重要寄生虫病依然是一项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我国人群中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现状,我们开展了一项国家级的调查研究。
调查范围涵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镇和农村地区,共有20,000名居民参与其中。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感染率、危害程度、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控制情况等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感染率依然较高,其中以蛔虫病和血吸虫病为主要的寄生虫病。
在调查的参与者中,约有10%的人群感染了蛔虫,占比最高;而血吸虫感染率约为5%。
这表明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发病情况仍然严重,仍需加大防治力度。
人体重要寄生虫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蛔虫病感染者出现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引发肠梗阻等并发症;血吸虫病感染者会引发肝脏炎症,造成肝功能异常。
这些危害不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利影响。
调查还发现,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食物、水源和土壤。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水平的提高,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传播途径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然而,调查结果也表明仍有部分地区的食物、水源和环境卫生状况不理想,这为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传播提供了土壤。
针对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工作,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寄生虫病的防治知识了解不深。
只有少数受访者能正确识别和预防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方式和方法。
这表明在预防控制方面仍然存在认知不足和教育宣传不到位的问题。
与此同时,部分受访者在寄生虫病防治措施方面存在着误区,比如滥用驱寄生虫药物等。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民众对寄生虫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加强对食品、水源和环境卫生的监管,确保人们的饮食和环境安全。
我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6.79×109/L EOS% 45%,EOS 7540×106/L”,
尿常规、大便常规正常。生化“AST 102U/L,ALT 198U/L,ALB 52.2g/L,
血寄生虫抗体示肺吸虫(+) GLB 31.2g/L,甲胎蛋白正常。腹部B超:“肝内多发片状高回声区,右肝增大, 内脏蠕虫蚴移行症 请结合临床” 。上腹部CT示肝实质弥漫性病变,考虑炎症性病变;肝内淋巴水肿;
型蚴 、病 皮
.
27
.
28
.
29
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鉴别
猪带绦虫
.
牛带绦虫
30
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鉴别
猪带绦虫
.
牛带绦虫
31
眼囊虫病
“米”猪肉 囊蚴
.
32
颅内占位病变
• 患者张××,男性,16岁广东新兴人。因“反复抽搐伴右下肢乏力半年”于 2008年10月17日入住我科。当地医院头颅MR(图1)示“左侧额顶叶交界处 及左侧额叶、顶叶多发病灶,增强呈多个环状及小结节状强化,考虑多发结 核瘤可能性大”,脑脊液常规、生化及压力均正常,诊断为“结核性脑膜脑 炎”。从2008年5月26日起外院开始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链 霉素”四联抗结核治疗,并予鞘内注射异烟肼及抗癫痫治疗。抗结核治疗4月 余后发现病灶增大,抽搐症状无改善,遂停用抗结核药物,转入我院。曾饮 用生井水。入院体查:伸舌左偏,左侧鼓腮稍差,右下肢肌力Ⅳ+级,踝关节 背屈障碍腱反射亢进,右下肢巴氏征阳性。入院检查:血常规、大小便常规、 肝肾功能正常,腹部B超、心电图、胸片无异常。外院多次头颅MR片(图1、 图2)在我院会诊结果示:左侧额、顶、枕叶皮质下区多发异常信号影。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寄生虫病能在一个地区流行,该地区必须具备完成寄生虫发育所需的各种条件,也就是存在寄生虫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Parasitic diseases can be in a region popular, the region must have completed all kinds of parasite development condition, also is the source of infection, parasitic disease spreading way and easy feeling crowd three basic link此外,尚受生物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当这三方面因素有利于寄生虫病传播时,在此地区才可有相当数量的人获得感染,而引起寄生虫病的流行。
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一)传染源人体寄生虫病的传染源是指有人体寄生虫寄生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和储蓄宿主(家畜,家养动物及野生动物)。
作为传染源,其体内存在并可排出寄生虫生活史中的某个发育阶段,且能在外界或另一宿主体内继续发育。
例如感染多种蠕虫的带虫者或患者从粪便排出蠕虫卵;溶组织阿米巴带虫者可排出包囊;虫卵或包囊在排出时即有感染性,或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中发育到感染阶段(感染期)。
感染阶段是指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能继续发育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二)传播途径指寄生虫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宿主的过程。
人体寄生虫常见的传播途径有下列几方面:土壤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期存活于地面的土壤中。
如蛔虫卵、鞭虫卵在粪便污染的土壤发育为感染性卵;钩虫和粪类圆线虫的虫卵在土壤发育为感染期幼虫。
人体感染与接触土壤有关。
水多种寄生虫可通过淡水而达到人体。
如水中可含有感染期的阿米巴与贾第虫包囊、猪带绦虫卵、某些感染性线虫卵、血吸虫尾蚴和布氏姜片虫囊蚴等。
食物主要是蔬菜与鱼肉等食品。
由于广大农村用新鲜粪便施肥,使蔬菜常成为寄生虫传播的主要途径。
我国常见虫媒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我国常见虫媒寄生虫病流行概况梁裕芬#!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宁#2&%%%!#摘#要#虫媒寄生虫病是以节肢动物作为传播媒介的一类寄生虫病$在寄生虫病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对我国常见虫媒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作一综述&关键词#虫媒寄生虫病#节肢动物#传播媒介##虫媒寄生虫病通过蚊%蝇%白蛉%蚤%甲虫和蜚蠊等节肢动物传播$具有随着媒介节肢动物和人体感染者的流动而扩散的特点$在寄生虫病中具有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5%多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虫媒寄生虫病的防治$使虫媒寄生虫病得到有效控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年来$便捷的交通%日益紧密的交流合作$使货物及人员频繁流动于国内各地区之间%我国与他国之间$导致虫媒寄生虫病再度暴发%扩散$甚至从境外输入我国的状况频频出现$虫媒寄生虫病远距离传播的情况越来越常见$一些新发虫媒寄生虫病发生和流行的危险性也在增加$已经引起相关人群%各级疾控部门和临床医生的重视&现就我国常见的虫媒寄生虫病流行情况作一概述&!"蚊媒寄生虫病蚊可通过叮刺吸血%骚扰睡眠等直接危害人类$更严重的危害是作为媒介传播多种疾病$其中疟疾和丝虫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疟疾#疟疾通过按蚊传播$是一种危害严重%容易暴发的传染病$曾流行于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进入"!世纪后$得益于国际组织及疟疾流行国家政府逐年增加的资金投入$在抗击疟疾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据估计$"%%$年和"%!"年死于疟疾人数分别为!%%万'"(和$"/5万'&(&但由于国际社会和疟疾流行国投入的资金!约"2亿美元#距离为实现普遍获得干预措施每年需要的资金!约2!亿美元#尚有较大差距$且疟原虫对抗疟药耐药和蚊子对杀虫剂抗性的持续出现$"%!2-"%!5年间疟疾病例的减少并没有取得显著进展$每年疟疾死亡人数均在四十多万&统计数字显示$"%!5年的病例约5%A集中在布基纳法索等!%个非洲国家及印度&全球疟疾病例居高不下对其他非流行国家和地区存在极大威胁'4(&疟疾也曾是我国流行的%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疟疾年发病人数为&%%%万以上$"%世纪5%年代初期年感染人数仍高达"4%%万'!($疟疾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进入"%世纪@%年代以后$我国通过实施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疟疾流行程度明显降低$大部分地区疫情稳定下降&据统计$!00!年全国疟疾病例数已控制在!%/!$万例$!00$-!000年连续4年疟疾发病人数稳定在&万例左右$疟疾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跨入"!世纪之后$我国防控疟疾成果进一步扩大$"%%0年报告病例数为!440!例'$($这是年疟疾病例数超过!%%%%例的最后一年&从"%!%年报告病例数5@22例'5(至今$每年报告病例一般都在2%%%例以下$感染者主要是青%壮年$且病例基本为境外输入性病例'@(&统计发现$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主要为在境外感染的归国劳务人员$给我国正在实施的消除疟疾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加强对出国务工人群监测和管理是巩固疟疾防控成果的关键&!/"#淋巴丝虫病#淋巴丝虫病!以下简称/丝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世界第二位致残病因'0(&在我国$丝虫病的病原体分别是班氏吴策线虫!>),2"%"%(-'-#,%&+?($简称班氏丝虫#和马来布鲁线虫!@%)A(-*-.-4($简称马来丝虫#两种&班氏丝虫的传播媒介主要为淡色库蚊%致倦库蚊%中华按蚊$马来丝虫的主要媒介为嗜人按蚊%中华按蚊%东乡伊蚊&我国丝虫病的流行区南起海南省三亚市!北纬"4u!%H#$北至山东省乐陵市!北纬&5u4@H#$东起浙江省舟山群岛!东经!""u&%H#$西至四川省雅安市!东经!%&u#$包括!$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4个县'!%(&据文献报道$新中国成立初期估计有病人&%00万$其中慢性丝虫病患者24%万例"!004年全国均达到丝虫病基本消灭标准$并于"%%%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阻断丝虫病传播的目标$为其他国家淋巴丝虫病的控制提供了宝贵经验&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慢性丝虫病患者人数比较多'!!($对这些慢性丝虫病患者$各级部门应积极给予必要的关怀和照料&此外$我国可能存在丝虫病残存疫点'!"(&再者$丝虫病还在亚洲和非洲一些国家流行$因而疾控部门应加强对国内残存疫点及从境外输入性病例的监控$及时阻断丝虫病的传播扩散&#"蝇媒寄生虫病通过蝇传播的寄生虫病主要是结膜吸吮线虫病和非洲锥虫病&"/!#结膜吸吮线虫病#结膜吸吮线虫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病$其病原体是寄生于人类及犬%猫%兔等哺乳动物!终宿主#眼结膜囊内的结膜吸吮线虫!B2".-C(-,-..(D-"$-#$传播媒介为冈田氏绕眼果蝇!8*(&?-&E-$-(#&冈田氏绕眼果蝇喜欢靠近人眼%犬眼$绕动物眼睛飞行$并伺机叮附眼部$贪婪舔吸眼部分泌物和泪液&此时$幼虫即从果蝇口器逸出侵入眼部并发育为成虫&我国是世界上结膜吸吮线虫病例数最多的国家$至今中国已报告的感染病例数近5%%例$广泛分布于全国"@个省%市%自治区$患者年龄最小"个月$最大至@@岁&以湖北!!&"例#%山东!!%&例#%安徽!@%例#和江苏!$0例#4个省感染病例数最多$西藏%青海和宁夏&个省市自治区迄今尚未见有人群感染病例报道"其他亚洲国家如韩国%日本等也有大量病例报道"欧洲地区病例较少'!&(&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对农村犬的管理$应用杀虫剂处理烂果类垃圾$以消灭冈田氏绕眼果蝇的滋生地$减少果蝇密度$对降低传播有一定作用&儿童应注意眼部%面部清洁卫生$避免在室外睡觉$以防止果蝇叮附眼部而感染&"/"#非洲锥虫病#非洲锥虫病又称非洲睡眠病$是由布氏冈比亚锥虫!B%4D-#&1&*-'%),"(A-*'("#1"#及布氏罗德西亚锥虫!B F'%),"(%2&$"1("#1"#引起$通过舌蝇!亦称采采蝇#吸血而传播&非洲锥虫病的流行仅局限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主要分布于刚果等&$个国家$感染人数约$%%%万&我国虽然不会出现非洲锥虫病流行的状况$但近年公民到流行区工作或旅游日益频繁$国内已经相继报告非洲锥虫病输入性病例$病例均为赴非务工返乡人员'!4(&因此$赴非务工或旅游人员出国前应多了解锥虫病等热带病防治知识$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身防病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白蛉媒介寄生虫病在我国$通过白蛉传播的主要是杜氏利什曼原虫!G"(12*-#(-$&#&5-#(#$感染后引起内脏利什曼病!亦称黑热病#&黑热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解放初期被列为重点防治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曾在!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呈不同程度流行$其中山东%江苏%安徽%河南和河北等省为重度流行区$陕西%甘肃和新疆次之$其他省份仅为轻度流行$当时全国有黑热病患者约2&万人'!2(&经过发动群众治病%消灭病犬和消灭白蛉三个方面的积极防治$黑热病的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02@年$全国基本消灭了黑热病&近年来$我国黑热病疫情有所回升$在新疆%甘肃%内蒙%陕西%山西和四川等西部$省!自治区#呈散发态势$每年新发生的病例数大致在4%%例左右$其中新疆%甘肃和四川&省!自治区#的新发病例数占全国新发病例数的0%A以上'!$(&%"蚤媒寄生虫病微小膜壳绦虫%犬复孔绦虫和缩小膜壳绦虫是鼠%猫%犬等动物体内的常见寄生虫$蚤是传播媒介&当蚤吸食人血时$可把此类寄生虫传播给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尽量不与猫%狗等动物亲密接触$注意环境卫生%控制鼠类&4/!#微小膜壳绦虫病#微小膜壳绦虫!H4*"#&."D(1#-#-#也称短膜壳绦虫$蚤是其中间宿主&微小膜壳绦虫呈世界性分布$在温带和热带地区较多见&国内各地的感染率一般低于!A$唯新疆的乌鲁木齐%伊宁和喀什三市稍高&各年龄组人群都有受感染记录$但以!%岁以下儿童感染率较高&4/"#犬复孔绦虫病#犬复孔绦虫!!(D4.($()*,-#(#)*#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各地&犬和猫的感染率很高$狐和狼等也有感染$但人体犬复孔绦虫病比较少见$全世界至今报道仅"%%例左右$患者多为婴幼儿$并有一家人同时受感染的报道&我国仅有数例报告$除"例为成人外$其余均为0个月1"岁的婴幼儿$这可能是儿童与犬%猫接触机会较多的缘故&4/&#缩小膜壳绦虫病#缩小膜壳绦虫!H4*"#&."D(1$(*(#)?-#又称长膜壳绦虫$是鼠类常见的寄生虫&缩小膜壳绦虫感染鼠类极为普遍$但感染人类比较少见$我国报告病例仅有!%%余例$分布于"2省!直辖市%自治区#$多数为散发的儿童病例&患者无自体重复感染情况$故寄生的虫数一般较少$最多的曾驱出过4%条成虫$也有一家几个人同时感染的报道&'"甲虫媒介寄生虫病甲虫中的天牛和金龟子等多种动物作为猪巨吻棘头虫!I-,%-,-#?2&%24#,2)12(%)$(#-,")1#的中间宿主$可以传播猪巨吻棘头虫病&国内报道人体猪巨吻棘头虫病数百例$分布于我国!%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由于甲虫在各地羽化为成虫的时间不同$所以棘头虫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如辽宁省的病例多在0月中%下旬出现$而山东一般在$1@月&猪巨吻棘头虫的感染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关&在流行区$儿童有烧吃%炒吃%甚至生吃天牛%金龟子的习惯$所以患者以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为主&主要参考文献'!(梁裕芬$汤冬生/人体寄生虫学'K(/北京,科学出版社$"%!$/'"(世界卫生组织/*"%%@年世界疟疾报告+摘要和要点'6(/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4/'&(世界卫生组织/"%!&年世界疟疾报告'6(/疾病监测$"%!&$"@ !!"#,!%%$$!%&4/酶浓度和底物浓度对酶活性影响因素的教学探讨陈加敏#!安徽省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合肥#"&%%5!#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教材课后习题和高考试题$来阐述酶浓度和底物浓度对酶活性影响的作用机理&在教学探讨过程中$注重分析相关实验设计的科学性$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关键词#酶浓度#底物浓度#酶活性#影响因素##酶活性是指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或指催化一定反应的能力&酶活性的大小通常是以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改变量来表示&通常酶促反应速率在反应早期阶段保持不变$此后随反应时间的增加$酶促反应速率逐渐降低!原因可能在于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底物浓度降低%产物对酶的抑制%酶本身的失活以及GP改变等因素导致#&因此$为了消除干扰因素$测定酶促反应速率一般是指测定酶促反应的初速率'!(&在反应起始阶段$产物由无到有$而底物消耗较少$测定产物的生成量比测定底物的消耗量更为准确$一般常测定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来表示酶促反应速率&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教师不能很好地解释酶浓度和底物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对一些经典相关生物学高考试题不能进行科学地解析&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分子与细胞+第2章第!节课后拓展题'"(为例$讨论探究酶活性实验的科学设计&进而以高考试题为例$探讨酶浓度和底物浓度对酶活性的作用机理&!"教材课后习题分析针对必修!第@$页拓展题中的&个问题$必修! !教师教学用书#'&(给出的参考答案如下,!!#<点,随着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Y点,反应速率在此时达到最高&L点,反应速率不再随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见图!曲线*&!"#如果<点时温度升高!%c$曲线上升的幅度变小&因为$图中原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催化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变化&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反应速率都会变慢$见图!曲线"&图!#反应物浓度和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该曲线表明$Y点的反应底物的浓度足够大$是酶的数量限制了反应速率的提高$这时加入少量的酶$会使反应速率加快&答案分析,对于第一小问$通过图示信息$很容易理解"可是对于第二小问$必修!!教师教学用书#给出的参考答案为,升高温度后$Y点和L点对应的反应速率下降$而<点却不变$许多教师和学生对此感到困惑!图!#&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引导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4(&本题探究的问题是$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活性的影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4(杨#帅/"%!0年世界疟疾日---.零疟疾从我开始/'6(/中华灾害救援医学$"%!0$5!2#,"$2/'2(陈贤义/卫生部疾病控制司陈贤义副司长在!000年全国疟疾疫情分析讨论会暨卫生部疟疾专家咨询委员会会议上的讲话'6(/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周水森$王#漪$夏志贵/"%%0年全国疟疾疫情分析'6(/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0!!#,!&/'5(周水森$王#漪$李#雨/"%!%年全国疟疾疫情分析'6(/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0!$#,4%!4%&/'@(张#丽$丰#俊$张少森$等/"%!$年全国疟疾疫情分析'6(/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5$&2!$#,2!22!0/'0(C>(S,P.-S R*'(8-7+[-R+>7/?*.`>(S,*.-S R*(.G>(R';(/ M.7.W-,C P'$!002$&/'!%(孙德建/我国消除淋巴丝虫病的历史见证'6(/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0$&5!4#,!$/'!!(茅范贞$徐祥珍$金小林$等/江苏省慢性丝虫病现状调查'6(/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2$$/'!"(黎学铭$杨益超$黄铿凌$等/广西富川县班氏丝虫病传播阻断后残存疫点的发现'6(/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4%44%@/'!&(任一鑫$秦元华$郑莉莉$等/!例结膜吸吮线虫病报告及中国流行状况分析'6(/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5$&&!!!#,!%4!!%44/#'!4(周菊静$苏国平$胡建忠/江苏省江阴市一起输入性非洲锥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6(/医学动物防制$"%!0$&2!"#,"%!"%"/#'!2(诸欣平$苏#川/人体寄生虫学'K(/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4$/'!$(李玉凤$仲维霞$赵桂华$等/我国黑热病的流行概况和防治现状'6(/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0$&!/!。
我国五大寄生虫现状及其危害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的危害及现状传统上认为寄生虫病属于热带病范畴,但事实证明,经济和社会条件对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远大于气候的影响。
在不发达地区,特别是乡村贫困人群中,一种或多种寄生虫同时感染的现象屡见不鲜。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动物区系分属于古北界和东洋界,动物群类极为丰富,寄生虫种类也繁多。
寄生虫病的危害仍是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定义了五大寄生虫:疟原虫、血吸虫、钩虫、丝虫、杜氏利什曼原虫一.我国五大寄生虫是什么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spp.)的生活史有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两个时期。
前者寄生于节肢动物(白蛉)的消化道内,后者寄生于哺乳动物或爬行动物的细胞内,通过白蛉传播。
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主要寄生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器官的巨噬细胞内,常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肝脾肿大、贫血、鼻衄等。
在印度,患者皮肤上常有暗的色素沉着,并有发热。
钩虫(hookworm)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达的口囊是其形态学的特征。
在寄生人体消化道的线虫中,钩虫的危害性最严重,由于钩虫的寄生,可使人体长期慢性失血,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及与贫血相关的症状。
钩虫呈世界性分布,尤其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人群感染较为普遍。
据估计,目前,全世界钩虫感染人数达9亿左右。
在我国,钩虫病仍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
疟原虫(Plasmodium)是一类最低等最原始的原生动物,它们的整个身体虽则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却是引起疟疾的罪魁祸首。
疟原虫种类繁多,遍及全球,但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在我国较常见的有三种:引起疟疾每隔一天发作一次的间日疟原虫;引起疟疾每隔三天发作一次的三日疟原虫;引起疟疾周期不规则的恶性疟原虫。
丝虫(filaria)是由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一类寄生性线虫。
成虫寄生在脊椎动物终宿主的淋巴系统、皮下组织、腹腔、胸腔等处。
雌虫为卵胎生,产出带鞘或不带鞘的微丝蚴。
大多数微丝蚴出现于血液中,少数出现于皮内或皮下组织。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1000字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寄生虫病是一种由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中国,寄生虫病的流
行情况与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以下情况:
一、弓形虫病
近年来,随着中国畜牧业的发展和生态系统的改变,弓形虫病
在我国也呈现出明显的流行趋势。
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弓形虫病
的高发区波及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地,其中广东省的感染率
最高。
二、包虫病
包虫病是因摄入狗或猫肝内存在成虫或虫卵的生物细胞所致,
我国是世界上包虫病感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包虫病在北方的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等地高发,并在我国的东北、西北、西南等
多个地区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三、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一种由血吸虫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我
国的南方地区,如江苏、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等省份。
在南方的农村地区,由于人们的生活卫生习惯不良,很容易感染血
吸虫病。
四、蛔虫病
蛔虫病是由寄生在人和猪体内的蛔虫引起的疾病,我国是世界
上蛔虫病感染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尤其是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由于
地域、气候和环境等原因,蛔虫病的高发区波及了陕西、河南、山西、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份。
总之,寄生虫病在我国的流行状况非常严重,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需要人们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我国的主要寄生虫病
钩虫危害
• 成虫致病:
贫血:①虫体吸血后血液迅速经其消化道排出; ②吸血时分泌抗凝素; ③更换咬附部位。
美洲钩虫:0.02-0.1ml/天。 十二指肠钩虫:美钩的10倍。
钩虫危害
• 成虫致病:
消化道症状:大出血。引起腹泻、便秘。 消化道大出血与消化道溃疡出血症状类 似,易误诊。
异嗜症:吃生米、生豆、泥土、碎纸、破布…… 原因不明。
绣花针大小,寄生于人的十二指肠及小肠里。每条钩虫 一天就可产卵上万个,这些钩虫卵随粪便排出人体外, 在适当的条件下就可孵出幼虫。
• 感染人体的主要是美洲钩虫和十二指肠钩虫
我省钩虫病流行情况
• 我省寄生虫病感染者中超过8成是钩虫感染。 • 全省推算钩虫感染者人数超过300万人。 • 我省105个县均有钩虫感染者。 • 我省钩虫皖南山区美洲钩虫较多,其余地区以
钩虫危害
• 婴幼儿钩虫病:
多由十二指肠钩虫引起。 母体感染后经胎盘或乳汁感染胎儿。 柏油样黑便,腹泻,食欲减退,精神不振,面色苍 白,哭闹不安。 严重可并发支气管肺炎、肠出血、心功能不全,引 起死亡。 目前国内有数百例报道。
预防和治疗
• 预防:普查普治,消除传染源;
做好粪便无害化处理; 农业生产做好个人防护; 注意饮食卫生。
褐色果酱样液体。 纤维瘢痕期:虫体死亡或转移,囊内容物被排出或吸收,肉芽
组织填充形成瘢痕。
肺吸虫病的危害
• 分型
急性期:童虫窜扰引起的广泛腹膜炎和胸膜炎(1-3个月)。 慢性期
胸肺型:咳嗽、胸痛、血痰、果酱样或铁锈色痰(最常见)。 肝腹型:腹痛腹泻、大便带血;肝脏肿大、恶心呕吐、严重
者可出现腹水(约1/3)。 皮下型:皮下游走性包块,常发生在腹壁、胸背,头颈处
我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1.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明显降低,食源性寄生虫病感染率上升
50
45
40
感 35
染 30
率 (
25
20
% )
15
10
5
0
44.59
12.72
蛔虫
14.48 6.12
钩虫
第一次 第二次
17.36 4.63
鞭虫
18
16
14
感 12 染 率 10 (8
% )
6
4
2
0
肝吸虫 带绦虫 弓形虫
第一次 第二次 广东
包虫 肺吸虫
血寄生虫抗体示肺吸虫(+) GLB 31.2g/L,甲胎蛋白正常。腹部B超:“肝内多发片状高回声区,右肝增大, 内脏蠕虫蚴移行症 请结合临床” 。上腹部CT示肝实质弥漫性病变,考虑炎症性病变;肝内淋巴水
肿;可疑肝内部分末梢胆管扩张,不除外肝吸虫可能;脾大;慢性胆囊炎。肝活 检提示: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窦扩张,肝实质内见有数个坏死灶,并见有灶性中 性粒细胞浸润及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门管区纤维组织增生明显,纤维间隔形 成,门管区小胆管增生,但未见确切寄生虫卵。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全片白细 胞总数增多,成熟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偏高占37%,考虑嗜酸性粒细胞增多BM象。
2.与宠物相关寄生虫病增多:弓形虫病、弓首线虫病、包虫 病……
寄生虫病流行趋势
3.复发或新发寄生虫病增多 血吸虫病;疟疾;蠕虫蚴移行症:弓首线虫病 (肝脓肿、血液病、转移瘤)、裂头蚴病、广 州管圆线虫病、粪类圆线虫病;肺吸虫病(肺 结核、肺癌);囊虫病、原虫病:黑热病、卡 氏肺囊虫病、隐孢子虫病
4.“疑虫病”增多
我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
目录
01寄生虫总论
四、变态反应(allergy): 也称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指处于免疫状 态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应抗原或变态原时出现异常 反应,可导致宿主组织损伤和免疫病理变化。寄生 虫感染的变态反应也可分4型:
①速发型:血吸虫尾蚴性皮炎属局部过敏反应、 包虫囊破裂囊液吸收入血产生过敏性休克属全 身性过敏反应,均属速发型变态反应; ②细胞毒型:利什曼原虫或疟原虫抗原吸附于 RBC表面,特异性抗体与之结合,激活补体, 使RBC溶解,导致黑热病或虐疾患者的贫血, 属细胞毒型又称细胞溶解型变态反应;
(二)宿主对寄生虫的反应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
(1)皮肤、粘膜 (2)吞噬细胞 (3)补体 2.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1)消除性免疫 (2)非消除性免疫
(三)相互作用的结果
1、健康:当寄生虫被宿主强大的防御力量制约时,就能消 灭或排除侵入的虫体而不被感染; 2、带虫状态:当宿主和寄生虫斗争中达到相对平衡时,部 分寄生虫长期生存在宿主体内,并不表现临床症状,但 对再感染有了相对抵抗力,称为“带虫者”,由于带虫 者没有症状,但可传播疾病,故在流行病学上有重要意 义。 3、患病:当寄生虫破坏了宿主正常的防御体系,宿主不能 控制寄生虫的生长、繁殖,可引起病变、产生临床表现 称寄生虫病;
(二)寄生虫及其分类
1.专性寄生虫:疟原虫,钩虫 2.兼性寄生虫:粪类圆线虫 3.偶然寄生虫:眼蝇蛆病 4.体内寄生虫:寄生于宿主体内器官,组织,细胞 5.体外寄生虫:主要指一些昆虫,蚊、虱等 6.长期性寄生虫:成虫期必须过寄生生活
7.机会致病性寄生虫: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体内 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受累时,出现 异常增殖与致病力增强的寄生虫.弓形虫,隐孢子 虫
2.我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 1988-1992年全国寄生虫病调查显示,我国12亿人口中 7亿人有不同种的寄生虫感染。全国总感染率62.6%, 其中海南、广西、福建、四川、贵州和浙江等6省感染 率超过80%,海南省高达94.7%。 目前广泛流行的寄生虫病有:贾第虫病、滴虫病、阿 米巴病等原虫及肝吸虫病、肺吸虫病、包虫病、带绦 虫病和囊虫病等蠕虫病。 总之,我国寄生虫种类之多,分布范围之广,感染人 数之众,居世界各国前列。提示我国寄生虫病防治任 务还相当艰巨。
浅析我国寄生虫病的概况
浅析我国寄生虫病的概况【内容摘要】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寄生虫病是传染性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病原寄生虫种类繁多,不少可在人兽之间自然地传播,引起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所以寄生虫不仅危害人类健康,而且还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因此,本文就人体寄生虫病的危害作简要论述,旨在关注对寄生虫病的防治,从而能够更好地保障人民健康和经济建设。
【关键词】寄生虫;寄生虫的危害;寄生虫病的防治【正文】我国幅员辽阔,地跨寒、温、热三带,自然条件差异大,寄生虫病病种多。
为了保护人民健康,我国对几种主要寄生虫病进行了防治,取得很大的成就。
寄生虫病虽在我国广大地区年发病率已明显下降,但并没有得到相当系统和有效的控制,我国寄生虫病防治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1 寄生虫寄生虫(parasite)指一种生物,将其一生的大多数时间居住在另外一种动物,称为宿主或寄主(host)上,同时,对被寄生动物造成损害。
其特征为,寄生在宿主或寄主(host)体内或附著于体外以获取维持其生存、发育或者繁殖所需的营养或者庇护的一切生物。
其方式称为寄生。
广义上来说,细菌和病毒也是寄生虫。
1.1寄生虫特征从自然生活演化为寄生生活,寄生虫经历了漫长的适应宿主环境的过程。
寄生虫长期适应于寄生环境,在不同程度上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
寄生虫对营养和空间依赖性越大,其自生生活的能力就越弱;寄生生活的历史愈长,适应能力愈强,依赖性愈大。
寄生虫只能选择性地寄生于某种或某类宿主。
寄生虫对宿主的这种选择性称为宿主特异性,实际是反映寄生虫对所寄生的内环境适应力增强的表现。
寄生虫可因寄生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形态构造变化。
某些器官退化或消失,如寄生历史漫长的肠内绦虫,依靠其体壁吸收营养,其消化器官已退化无遗。
某些器官发达,如体内寄生线虫的生殖器官极为发达,几乎占原体腔全部,如雌蛔虫的卵巢和子宫的长度为体长的15~20倍,以增强产卵能力;有的吸血节肢动物消化道长度大为增加,以利大量吸血,如软蜱饱吸一次血可耐饥数年之久。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二)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 (1) 传染源:带有寄生虫排离阶段的病人、 带虫者和保虫宿主的总称 (2)传播途径:指寄生虫从传染源传播到易 感宿主的过程 (3)易感人群:对寄生虫缺乏免疫力的人
常见传播途径有: 常见传播途径有:
土壤 水 食物 节肢动物媒介 人体相互直接接触
常见感染方式
经 口 感 染 蛔虫、 蛲虫、 溶组织内阿米巴、 蛔虫 、 蛲虫 、 溶组织内阿米巴 、 肺吸虫、肝吸虫、带绦虫等 肺吸虫、肝吸虫、 钩虫、血吸虫、 钩虫、血吸虫、丝虫等 丝虫、疟原虫、 丝虫、疟原虫、利氏曼原虫 阴道毛滴虫、 阴道毛滴虫、疥螨 弓形虫 疟原虫 猪带绦虫 蛲虫
60
我国各省、 我国各省、区、市的人体寄生虫总感染率(1992) 市的人体寄生虫总感染率(1992)
省(区、市) 检查人数 北 京 41633 天 津 22142 黑龙江 52131 上 海 62134 江 苏 63699 63794 湖 南 广 东 61517 广 西 51883 海 南 7958 西 藏 10303 新 疆 26301 总 计 1477742 感染率( ) 推算感染人数( 感染率(%) 推算感染人数(万) 34.778 376.3 38.574 338.3 17.521 617.0 45.704 609.8 63.532 4260.2 76.705 4652.9 72.126 4531.6 86.165 3640.1 94.735 621.2 52.033 114.3 42.976 651.3 59.生虫病流行的三环节
(一)消灭传染源 普查、普治病人、 普查、普治病人、带虫者以及 保虫宿主 加强粪便和水源管理, (二)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粪便和水源管理,注意环 境和个人卫生,控制和消灭传 境和个人卫生, 播媒介及中间宿主 (三)保护易感者 加强个体防护, 加强个体防护,提高自我保护 意识
寄生虫病流行概况与防治策略
寄生虫病流行概况与防治策略摘要:寄生虫病是寄生虫入侵人体而诱发的严重疾病。
因虫种与寄生部位的差异,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有所差异,接触疫源较多的劳动人民及免疫力较低的儿童是高发群体,严重威胁到生命健康。
对此,本研究重点论述了我国寄生虫病流行概括,并结合专业知识提出了防治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寄生虫病;流行;防治寄生虫病中,寄生虫种类多样,且寄生过程十分复杂,这无疑是增加防治工作的难度。
同时,经济不发达国家与地区是高发群与,因卫生条件较差,再加上群众防范意识的不足,寄生虫感染风险更大,我国也是流行国家之一。
二十一世纪以来,因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寄生虫病出现了新的变化,对此应探究出针对性防治策略,有效避免寄生虫病大范围流行。
1寄生虫病流行概述曾经,我国是寄生虫病流行率最高的国家之一,2001年—2005年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土源性线虫感染率高达20.14%[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及卫生有所改变,再加上长期有效的方式,寄生虫感染程度有所减轻。
现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及地理位置,选取某地区3000名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1700名、女性1300名。
根据《全国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方法》,采用加藤厚涂片法、试管滤纸培养法等方法对虫体进行鉴别,并归纳出人均收入、文化水平、健康教育情况及饮食习惯等流行因素。
结果表明,总共286人感染寄生虫病,感染率为9.53%。
其中,蛔虫感染45例(1.5%)、鞭虫感染138例(4.6%)、钩虫感染103例(3.43%);全部感染患者中,男性172例,感染率为5.73%,女性114例,感染率为3.8%,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
但是,这只是代表一个地区,只是个例,并不能代表全部,不同省份、地区感染率有所差异。
一般情况下,农村寄生虫病感染力明显高于城市,山区高于平原,经济落后地区高于经济发达地区,儿童高于成人。
另外,虫体分布有所差异,温暖潮湿的地区寄生虫主要是蛔虫、鞭虫;温带、寒带地区则是蛲虫,北方高纬度地区十二指肠钩虫最为常见。
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
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增加趋势,对个人健康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全国人体寄生虫病的现状,进行了一项由卫生部发起的大规模调查。
本报告旨在介绍这项调查的主要内容和结果,以期提醒人们增强对人体寄生虫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调查范围覆盖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计6,000个调查点,涵盖城市和农村地区。
调查内容包括居住环境、饮食习惯、个人卫生习惯等多个因素,以全面了解人体寄生虫病的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全国人体寄生虫病的感染率呈现出不容忽视的上升趋势。
其中,蛔虫感染率最高,占总感染人数的30%以上。
蛔虫是一种寄生在人体消化道中,通过食入感染源导致感染的寄生虫。
其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食用未熟或不洁的食物,特别是蔬菜水果等。
蛔虫感染会导致消化不良、腹痛、体重下降等症状,进一步严重者还会引起肠梗阻、胆管炎等并发症。
此外,钩虫感染率也居高不下,占总感染人数的20%左右。
钩虫是一种以人和动物为宿主的传染性寄生虫,其传播主要通过赤脚行走在受污染的土壤中感染。
钩虫寄生在人体小肠中,通过吸血导致寄生者贫血、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引发营养不良和智力发育障碍。
此次调查还发现,全国范围内其他一些寄生虫病也有不同程度的传播。
如血吸虫感染率约占总感染人数的10%,疟疾感染率约占5%。
这些寄生虫病主要通过接触带有感染源的水体和蚊虫叮咬传播,给人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对于人体寄生虫病的防治,调查结果提示:首先,加强个人卫生习惯是防止感染的关键。
保持勤洗手、饭前便后注意清洁、做到食物烹饪彻底等,都是有效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其次,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减少传染源的存在和传播途径。
特别对于农村地区,要加强生活污水、粪便等处理,防止寄生虫的滋生和传播。
此外,开展广泛的卫生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和健康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全国范围内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现状调查表明,相关感染人数呈逐年上升之势,给人体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我国重要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
基础教研室 熊天擎
恶性疟引发的巨脾
侏 儒 型 血 吸 虫 病 人 伴 腹 水
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88-1992年
2001-2004年
蠕虫总感染 率
土源性线虫 感染率
带绦虫感染 率
华支睾吸虫 感染率
蠕虫总感染率 土源性线虫感染率 带绦虫感染率 华支睾吸虫感染率
肝吸虫成虫
肝 吸 虫 生 活 史
鱼生
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态势
二、(二)带绦虫病:在第二次全国调查 中,带绦虫感染率比1990年上升了 52.47%, 其 中西藏、四川分别上升了97 %和 98 %。带绦虫 病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新疆、青海等西部省 (区),主要因牧民喜食生的或未熟的猪牛肉而感 染。
眼 囊 尾 蚴 病
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态势
二、(四)另外,其他食源性寄生虫病,如旋毛虫 病、弓形虫病、肺吸虫病,在局部地区特别是西部 贫困地区仍然较高。西部地区的旋毛虫、弓形虫等 寄生虫感染率比东部地区的感染率分别高69.44 %、45.21 %。
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态势
三、包虫病黑热病在西部流行仍较严重 (一)包虫病:在内蒙古、吉林、河南、四川、贵 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 等12 省(区)开展的包虫病调查 , 同时采用B超和血 清学方法进行检查。血清学检查阳性率为12.04%, B超检查包虫病患病率为1.08%, 推算全国包虫病 病人数为38万人。
1988-1992年 2001-2004年
59.79
21.74
83.21
19.56
0.02
0.28
我国重要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
我国重要人体寄生虫病现状调查人体寄生虫病是人体寄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相应症状与体征的一系列疾病的统称。
寄生虫病是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WHO报道,2010年全球有2.19亿疟疾临床病例,66万人死于疟疾。
非洲儿童每年平均罹患疟疾 1.6-5.4次,儿童期死亡者中有1/5由疟疾所致,每30s就有一名儿童因疟疾而死亡。
作为仅次于疟疾危害的血吸虫病,流行于全球78个发展中国家,感染者2.4亿。
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在发达国家成人中感染率为2%,儿童感染率为6-8%,为美国最严重的人体肠道寄生虫病。
长期以来,在我国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重点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4年完成的全国第二次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表明,蠕虫总感染率比1988-1992年首次调查下降了38.05%,其中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下降最为明显达到63.65%,感染人数减少了四亿人。
但是,部分省、自治区食源性寄生虫病呈迅速上升趋势。
根据2004年全国调查结果推算,全国土源性线虫感染人数约为1.29亿;华支睾吸虫(即肝吸虫)感染人数约为1249万;带绦虫感染人数约为55万人;包虫病患者约为38万人。
另外,包虫病、黑热病在新疆、甘肃、四川的部分地区流行仍较为严重;一些地区囊虫病(猪囊尾蚴病)、肺吸虫病(并殖吸虫病)、旋毛虫病和弓形虫病的血清学阳性率也比较高。
受重点寄生虫病威胁的人群主要是妇女和儿童,病人大多分布在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
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目前,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的流行态势是:一、土源性线虫感染人数显著减少我国目前钩虫、蛔虫、鞭虫等土源性线虫的感染率比1990年调查结果下降63.65%。
全国土源性线虫的推算总感染人数比1990年的感染人数(5.36亿人)减少了4.07亿人。
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我国五大寄生虫现状及其危害》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的危害及现状传统上认为寄生虫病属于热带病范畴,但事实证明,经济和社会条件对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远大于气候的影响。
在不发达地区,特别是乡村贫困人群中,一种或多种寄生虫同时感染的现象屡见不鲜。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动物区系分属于古北界和东洋界,动物群类极为丰富,寄生虫种类也繁多。
寄生虫病的危害仍是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定义了五大寄生虫:疟原虫、血吸虫、钩虫、丝虫、杜氏利什曼原虫一.我国五大寄生虫是什么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spp.)的生活史有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两个时期。
前者寄生于节肢动物(白蛉)的消化道内,后者寄生于哺乳动物或爬行动物的细胞内,通过白蛉传播。
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主要寄生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器官的巨噬细胞内,常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肝脾肿大、贫血、鼻衄等。
在印度,患者皮肤上常有暗的色素沉着,并有发热。
钩虫(hookworm)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达的口囊是其形态学的特征。
在寄生人体消化道的线虫中,钩虫的危害性最严重,由于钩虫的寄生,可使人体长期慢性失血,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及与贫血相关的症状。
钩虫呈世界性分布,尤其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人群感染较为普遍。
据估计,目前,全世界钩虫感染人数达9亿左右。
在我国,钩虫病仍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
疟原虫(Plasmodium)是一类最低等最原始的原生动物,它们的整个身体虽则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却是引起疟疾的罪魁祸首。
疟原虫种类繁多,遍及全球,但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在我国较常见的有三种:引起疟疾每隔一天发作一次的间日疟原虫;引起疟疾每隔三天发作一次的三日疟原虫;引起疟疾周期不规则的恶性疟原虫。
丝虫(filaria)是由吸血节肢动物传播的一类寄生性线虫。
成虫寄生在脊椎动物终宿主的淋巴系统、皮下组织、腹腔、胸腔等处。
雌虫为卵胎生,产出带鞘或不带鞘的微丝蚴。
大多数微丝蚴出现于血液中,少数出现于皮内或皮下组织。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一)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一)关键词:寄生虫病;流行病学建国50年来,在党的“预防为主”、“依靠科技和教育”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引下,经过广大医务卫生防疫人员艰苦奋斗,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90年WHO 报告在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48种疾病中,有40种属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发病人数的85%〔1〕。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寄生虫病种类多,分布广,感染率高,今后防治任务仍然十分严峻,不容忽视。
1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现况1.1两种不同的流行趋势特点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导致部分寄生虫病上升或下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流行趋势〔2〕。
近年全国大量调查资料与过去对照表明:溶组织内阿米巴、姜片虫、蛔虫、鞭虫、钩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明显下降。
究其原因可能是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好转,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农村城市化,从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方面减少了感染机会,南方部分地区仍有感染高的情况。
相反,一些食源性寄生虫病(旋毛虫、囊虫、肝吸虫、并殖吸虫)和棘球蚴病,则呈明显上升趋势。
其流行程度加重,流行区在不断扩大,主要是缺乏预防基本知识,健康教育环节薄弱,卫生监督跟不上,另外,流动人口增加给卫生管理也增加了难度。
1.2总体人群感染情况和庞大虫种对人健康的威胁1988~1992年,我国各地在卫生部领导下,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国开展了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3〕。
全国共抽样726个县,2848个点,用统一标准、检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
全国共调查1477742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2.632%(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黑热病除外),其中原虫、吸虫、绦虫、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依次为:10.315%、0.573%、0.195%、59.022%。
海南省感染率最高达94.735%,最低的黑龙江省为17.521%。
1988~1992年全国共查出人体寄生虫61种,包括第一批公布的56种,后又确认的5种。
许隆祺等复习我国历年来至1997年8月有关文献,认为在我国寄生的原虫、蠕虫和其他动物已达230种,其中原虫38种、蠕虫122种(包括吸虫54种、绦虫16种、线虫35种、铁线虫6种、棘头虫3种、涡虫1种以及环形动物门的蚯蚓5种、水蛭2种)〔4〕、软体动物门的蛞蝓3种、舌形动物门的舌形虫3种、刺胞动物门的水螅纲1种、节肢动物门蛛形纲19种、昆虫纲44种〔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寄生虫病流行概况(一)关键词:寄生虫病;流行病学建国50年来,在党的“预防为主”、“依靠科技和教育”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引下,经过广大医务卫生防疫人员艰苦奋斗,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90年WHO 报告在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48种疾病中,有40种属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发病人数的85%〔1〕。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寄生虫病种类多,分布广,感染率高,今后防治任务仍然十分严峻,不容忽视。
1我国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现况1.1两种不同的流行趋势特点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导致部分寄生虫病上升或下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流行趋势〔2〕。
近年全国大量调查资料与过去对照表明:溶组织内阿米巴、姜片虫、蛔虫、鞭虫、钩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率明显下降。
究其原因可能是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好转,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农村城市化,从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方面减少了感染机会,南方部分地区仍有感染高的情况。
相反,一些食源性寄生虫病(旋毛虫、囊虫、肝吸虫、并殖吸虫)和棘球蚴病,则呈明显上升趋势。
其流行程度加重,流行区在不断扩大,主要是缺乏预防基本知识,健康教育环节薄弱,卫生监督跟不上,另外,流动人口增加给卫生管理也增加了难度。
1.2总体人群感染情况和庞大虫种对人健康的威胁1988~1992年,我国各地在卫生部领导下,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全国开展了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3〕。
全国共抽样726个县,2848个点,用统一标准、检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求。
全国共调查1477742人,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2.632%(血吸虫病、疟疾、丝虫病、黑热病除外),其中原虫、吸虫、绦虫、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依次为:10.315%、0.573%、0.195%、59.022%。
海南省感染率最高达94.735%,最低的黑龙江省为17.521%。
1988~1992年全国共查出人体寄生虫61种,包括第一批公布的56种,后又确认的5种。
许隆祺等复习我国历年来至1997年8月有关文献,认为在我国寄生的原虫、蠕虫和其他动物已达230种,其中原虫38种、蠕虫122种(包括吸虫54种、绦虫16种、线虫35种、铁线虫6种、棘头虫3种、涡虫1种以及环形动物门的蚯蚓5种、水蛭2种)〔4〕、软体动物门的蛞蝓3种、舌形动物门的舌形虫3种、刺胞动物门的水螅纲1种、节肢动物门蛛形纲19种、昆虫纲44种〔5〕。
在调查的虫种中,溶组织内阿米巴、贾第虫、蛔虫、鞭虫、蛲虫等5种,属全国性分布。
必须指出,广大人民健康仍然受到庞大寄生虫的威胁。
估计全国蛔虫感染人数为5.31亿〔3〕;钩虫感染者为1.94亿;鞭虫感染者为2.12亿。
估计全国有包虫病人40万~45万,囊虫病人约300万。
尚有近三分之一流行县、市未能控制血吸虫病流行,长江流域的湖区和云南、四川两省的大山区防治难度很大,非近期所能控制(详见本文“血吸虫病”一节)。
1.3感染率高低与人群性别、年龄、职业、民族的关系目前,我国人体感染寄生虫的总感染率和多数虫种感染率结果都显示了女性高于男性的性别分布特点。
究其原因,可能与在寄生虫感染率高的农村人口中,男性职业变化与受教育程度均高于女性有关。
虫种的人群感染调查,在年龄分布上是5~14岁儿童为多种寄生虫高发人群。
职业分布特点是许多职业都有其高感染虫种,如蛔虫感染是学生最高(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钩虫、肝吸虫感染是半农半商的菜农感染最高;鞭虫感染率是渔民最高;贾第虫、溶组织内阿米巴和带绦虫是牧民和半牧民最高〔6〕。
至于寄生虫感染的民族分布特点,主要是由各民族居住地区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的差别所决定的。
1.4寄生虫感染的地理分布特点和规律疟疾和黑热病是虫媒传染病,其地理分布基本上与传播媒介按蚊和白蛉分布一致。
但是,一种虫媒病的传播媒介,在不同流行地区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在一个地区的一种虫媒病,其传播媒介可能只有一种,也可能有数种。
如有数种时,其中有主要媒介和次要媒介。
现已查明单纯间日疟流行于北纬33°地区。
北纬25°~33°地区为非稳定性中、低疟区,以间日疟为主,恶性疟存在,偶见三日疟。
北纬25°以南地区属高疟区,其中山区为高疟区,平原为中、低疟区,恶性疟较多见,间日疟次之。
此外,还有天然无疟区,包括西北和华北的荒漠干旱地区,西南的高寒地区和华北的山区。
近年在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中发现蠕虫感染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点和规律〔7〕。
吸虫感染呈现随水系流域分布的特点和规律。
因为吸虫生活史的大部分时期是水生的,所以人和动物的吸虫病和吸虫感染的存在和流行常与水的因素联系在一起。
绦虫感染随地势三级阶梯而有所不同。
我国地势东低西高,大致成阶梯状分布,西南部是海拔多在4000m以上的青藏高原,是我国地势最高的第一阶梯,例如牛肉绦虫病、棘球蚴病、泡球蚴病,多分布在第一阶梯内。
从青藏高原往北往东,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是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大部分为1000~2000m之间的高原和盆地;再往东为海拔多在500m以下的丘陵和平原交错地区,这是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例如猪肉绦虫和囊虫病,则主要分布在第三阶梯和第二阶梯区域,在第一阶梯区域几乎没有发现病例,可能与人群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相关。
土源性线虫病,随温度带、干湿区域不同而呈不同分布。
例如蛔虫、鞭虫、钩虫感染率最高是在热带区和亚热带区,寒温带则无钩虫感染。
土源性线虫生活史属直接型,不要中间宿主,在外界土壤中发育的感染期幼虫和虫卵,直接受温度、湿度影响。
1.5新出现的寄生虫病近20年来,随着市场开放,流动人口增加,科研工作深入发展,不断发现有新的寄生虫病。
1.5.1原虫病1.5.1.1小隐孢子虫病由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parvum)引起,主要症状为腹泻。
我国自1987年以来,在安徽、江苏、北京、重庆、昆明、呼和浩特、福建、山东、河南、西安、天津等地先后陆续有“小隐孢子虫病”的报告。
1997年8月,作者在合肥发现1例,女,29岁,护士。
后在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得到证实并治疗。
1.5.1.2比氏肠胞虫病(Enterocytozoonbieneusi)1.5.1.3卡晏环孢子球虫病(Cyclosporacayatanensis)1.5.1.4脑胞内原虫病(Encephatitazoonhellem)1.5.1.5新种巴贝西虫病(NewspeciesofBabesia)〔8〕。
1.5.2蠕虫病1.5.2.1台湾棘带吸虫病(Centrocestusformosanus)为国内人体感染首次报道〔3〕。
1.5.2.2近年发现2种国内外人体感染首次报道的吸虫〔3〕。
藐小棘隙吸虫(Echinochasmusliliputanus)(肖祥等1992年报道于安徽和县、当涂县、繁昌县等地)。
也有人报道狭睾棘口吸虫(Echinostomaangustitestis)。
1.5.2.3钩棘单睾吸虫(Haplorchispumilio)人体自然感染系首次报道〔9〕。
1.5.2.4福建棘隙吸虫(Echinochasmusfujianensis)福建棘隙吸虫为新种〔3,9〕。
1.5.2.5麦地那龙线虫(Dracunculusmedinensis)引起麦地那龙线虫病(Dracunculiasis,dracontiasis),1995年王增贤报道首例于安徽。
1.5.2.6喉兽比翼线虫(Mammomonogamuslaryngeus)瞿逢伊首次在上海发现我国比翼线虫病(Syngamosis)病例〔10〕。
冯世容1997年在广东发现3例,均是同一地点同一单位、同时感染的男性患者,调查发现与患者因吃未熟透的龟血及内脏有关。
李道宁等对上述3例的喉兽比翼线虫的形态学方面的研究作一报道〔11〕。
沈海令等报道吉林延边地区比翼线虫肺内感染3例,均有生食甲鱼肝病史〔12〕。
比翼线虫病,国外报道在动物寄生的很多,感染人体的约100例〔13〕。
1.5.2.7舌形虫病(pentastomiasis)Faust在我国西藏报道首例病人,裘明华等进一步研究分析认为是锯齿舌形虫(Linguatulaserrata);而非串珠蛇舌状虫(Armillifermoniliformis)〔14〕,与生饮蛇血、生吞蛇胆有关,近年在我国广东、山东、浙江、广西均有病例报道〔15,16〕。
1.5.2.8亚洲无钩绦虫(Taeniasaginataasiatica)范秉真等于台湾、张莉莉等于云南发现2例,与生食猪肝有关。
本虫特别,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形态与牛带绦虫难于鉴别;囊尾蚴多寄生于猪体肝脏,具小钩,与猪囊尾蚴形态相似〔17〕。
1.5.3其他1.5.3.1莱姆病(Lymedisease)传播媒介为全沟硬蜱(Ixodespersulcatus),病原体是伯包柔螺旋体(B,burgdorferi)。
世界20多个国家有病例报道,我国于1985年夏在黑龙江海林县林区首次发现。
近年证实在我国19个省的林区人群中存在,每年新发病2万~3万人〔1〕。
1.5.3.2阴虱病近10年全国很多省有散在病例报道,与性混乱有关。
作者近年曾报道全身寄生阴虱1例。
2现今几种重要寄生虫病的防治水准2.1血吸虫病已故的赵慰先教授概括流行在我国的日本血吸虫病有如下的特点:流行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危害严重,防治成绩显著,任务仍然艰巨〔18〕。
据1989年全国血吸虫病抽样调查推算,流行区人口达5401万,感染者达152万,全国约有病牛20万头,有螺面积36.35km2〔19〕。
到1992年底,全国已有广东、上海、福建、广西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达到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全国的381个流行县、市中已有166个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93个达到基本消灭标准。
流行区范围已明显缩小,流行程度明显下降。
全国已治愈血吸虫病患者1100多万人,消灭钉螺面积已达114亿m2〔18〕。
原有钉螺面积的四分之三已消灭钉螺,68.80%的原流行县、市已达到消灭或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8〕。
据1992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分析报告,全国尚约有100万血吸虫病人,其中晚期病人近5万人〔18〕。
由于受特殊的地理、自然条件和多种流行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尚有8个省122个县(市、区)流行还较严重。
大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疫区分散;尤其是长江沿岸的江湖洲滩地区,占现有病人、病牛和钉螺分布面积的绝大部分,而且急性感染病人时有发生,钉螺分布面积还在不断扩大,尚有新的晚期病人出现。
因为这些地区还缺乏理想而有效的防治对策,所以是当前防治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仍有待努力解决。
全国科技人员把注意力集中在诊断研究方面多一些,预防研究相对较少。
新近国内研究结果表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尤其是蒿甲醚具有早期预防及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的作用〔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