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步入禅境 朱清时
科学家爬到山顶时 佛学大师真的已经等候多时了吗
科学家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真的已经等候多时了吗著名物理学家、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及前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先生在2009年发表了《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的演讲,他认为现代物理学中的弦理论已经步入禅境,达到了缘起性空的境界。
他以一句有些耸人听闻的话结束演讲,“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
不仅如此,他还称弄懂佛教复杂的理论及其与现代物理学的联系之后,“心里充满了敬畏和震撼”。
其实朱清时先生的演讲相当有代表性。
二战后不少物理学家在谈论科学和其它思想体系(包括哲学、宗教等等)之间的关系时也有类似言论。
不过,战后的科学体制使哲学和科学彻底无缘,科学家往往只是在取得成就之后才会进行一些“哲学”探索。
不过,在20世纪之前,哲学是物理学家的必修课,多数物理学家也有相当优秀的哲学素养。
一般来说,他们的物理学研究也伴随着哲学探索。
搁置科学家的哲学素养不谈,本文要处理的问题是,现代科学、哲学以及宗教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打开网易新闻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大型强子对撞机1. “哲学”的虚妄霍金讲,现代物理学的复杂程度已经使一般的哲学家不能理解,哲学早已经跟不上物理学的步伐。
上个世纪90年代,作为政治左派的物理学家艾伦·索卡尔(Alan Sokal)向杂志《社会文本》(Social Text)投稿,称量子力学的最新成果符合后现代主义哲学对科学的批评。
哲学家对此自然喜出望外。
但令人尴尬的是,索卡尔后来宣称自己那篇文章完全是胡说八道,并称这些所谓后现代的哲学家不懂科学胡乱批判,败坏了左派的光荣传统。
受到羞辱的哲学家和幸灾乐祸的科学家立马斗作一团,发生了震撼一时的所谓“科学大战(Science War)”。
其实,当时积极参与科学大战的当代著名物理学家及诺贝尔奖得主斯蒂芬·温伯格(Steven Weinberg)在1992年自己的科普专著《终极理论之梦》(Dream of a Final Theory)中已经对哲学家展开了批判。
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
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有趣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人类一面尽情地享受着自然科学创造的巨大物质财富:核能、镭射、电子技术等等,一面却不了解甚至不接受它的一些基本观念。
其实这些观念有大量严谨的科学根据,不过真正懂得它们的人太少,因此没有被人们重视和接受。
下面这则消息就说明了这种状况:(中新网)北京8月19日消息:霍金在昨天的科普报告过程中只赢得了两三次掌声,全场几乎没有会心的笑——他的理论太玄奥,以至于大多数来自北大、清华的学子都说没太听懂。
据北京晨报报道,昨天下午,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排起数百米的长队。
门口有人私下兜售门票——最少500元一张。
询问退票的人也不少,大家都期待着一睹霍金风采。
但两个小时的公众科普报告尚未结束,已有人提前退场——实在听不懂。
霍金这次讲的《宇宙的起源》,其基础是当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弦论。
真正懂得这个理论的人,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敬畏、惊讶和震撼感。
本文尝试用大家听得懂的语言,大致解说一下弦论的主要概念,以期让读者体会些许的敬畏和震撼,并一窥宇宙的奥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校长朱清时院士我们从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施太格缪勒(Wolfgang Stegmuller)在《当代哲学主流》一书中写的一段名言开始。
他写道:“未来世代的人们有一天会问:二十世纪的失误是什么呢?对这个问题他们会回答说:在二十世纪,一方面唯物主义哲学(它把物质说成是唯一真正的实在)不仅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成为现行官方世界观的组成部分,而且即使在西方哲学中,譬如在所谓身心讨论的范围内,也常常处于支配地位。
但是另一方面,恰恰是这个物质概念始终是使这个世纪的科学感到最困难、最难解决和最难理解的概念。
”这就是说,一方面以“唯物主义”为标记的哲学广为流行,而另一方面“物质”究竟是什么?却又说不清。
施太格缪勒正是在这里看到了“二十世纪的失误”。
你可能会问,究竟什么是物质?它为什么是科学感到最困难、最难解决和最难理解的概念?早在古希腊时代,原子论者就猜想,物质是构成宇宙的永恒的砖块,万物从它所出,最后又复归于它,它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是世界过程绝对同一的起点和终点。
量子意识——现代科学与佛学的汇合处?
今天我们有幸,请到朱清时校长、宗性法师、林德深教授和杜忠诰老师。
这些都是跟南老师有很深的因缘,而且透过各种方式在身心性命之学颇有心得的人。
所以我想今天,是一个盛会,是一个特殊的缘分。
首先允许我先介绍朱校长。
朱校长,我想大家都清楚:他是中科院的院士,也是中国科技大学原来的校长。
退休之后,在深圳办了南方科技大学。
他有一个很深的理想,就是希望能够对教育的改革起到作用;同时他也发了个愿,对南老师说,他对科普教育,希望结合真正世界上科学的前沿,能够发挥作用。
他本身也是“汤普逊物理化学奖”的得主。
大家也许不是很清楚,事实上汤普逊这个奖跟诺贝尔奖是一样的齐名、一样的分量。
我跟他呢,还有他夫人,一起在太湖大学堂的禅堂,有很多相处的时间,所以对他很尊重,也很佩服。
是不是我们以热烈掌声来欢迎我们朱校长!谢谢大家。
谢谢慈雄先生的介绍。
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应邀在南老师九十六岁诞辰日来作这一次报告。
南老师一生用了七十年来教化众生,被他教化的人无以计数,我就是其中一个。
我在2004年,有一天很有幸去拜访南老师,当时在上海康平路的一座别墅里,我们从中午一直谈到晚上吃饭,谈了整整一下午,谈的主要内容就是佛学、现代科学、生命科学。
谈完之后,在吃饭前,南老师就给我手书了一首诗,唐朝杜荀鹤写的:“利门名路两无凭,百岁风前短焰灯。
只恐为僧心不了,为僧得了尽输僧。
”这首诗充满了南老师对我的关怀和开导,我知道南老师希望我能把精力投入到科普上。
从那以后,我每年一有机会就到南老师那里去,接受南老师的教导,听南老师讲课讲经。
我觉得,南老师对自然科学非常尊重和渴望。
在近十年我参加的他的讲经活动中,他多次提到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我记得有一次讲《楞严经》的时候,他跟我们说,释迦牟尼讲经用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高成就。
比如“佛观一杯水,十万八千虫”,那个时候就能够看到一杯水里有十万八千个微生物,这是相当相当了不起的。
他讲楞严经、讲了光学,讲了很多东西,也讲了生命科学,那是当时自然科学的最高成就。
当“量子纠缠”遇到“佛学”,人类终于接近真理了
当“量子纠缠”遇到“佛学”,人类终于接近真理了导读:今天我们带您一起看一看当今人类科学中的最新成就——量子力学和人类智慧中最古老的思想——佛学相互交融时那种不约而同的惊叹。
演讲者:朱清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七任校长)(内容有删减)1量子力学的诡异现象我先把量子力学中人们最不好懂的东西介绍给大家:1态叠加与坍缩量子力学的第一个诡异现象叫做态叠加原理和坍缩。
为了解释量子力学观念,我先说说普通人的日常经验。
一般人认为客观物体一定要有一个确定的空间位置,这种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
比如说,我的女儿现在在客厅里面,或者说我的女儿现在不在客厅里面,两者必居其一。
▲女儿可以既在又不在客厅里吗?但在量子力学里就不一样了。
量子力学就像说你的女儿既在客厅又不在客厅,你要去看这个女儿在不在,你就实施了观察的动作。
你一观察,这个女儿的存在状态就坍缩了,她就从原来的,在客厅又不在客厅的叠加状态,一下子变成在客厅或者不在客厅的唯一的状态了。
所以量子力学怪就怪在这儿:你不观察它,它就处于叠加态,也就是一个电子既在A点又不在A点,你一观察,它这种叠加状态就崩溃了,它就真的只在A点或者真的只在B点了,只出现一个。
那有人就会说了:你这是诡辩,你怎么知道电子不观察它的时候,它既在A点又不在A点呢?这就是量子力学发展过程中,很多实验确证的事情:2单体的叠加态:薛定谔的猫这个实验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薛定谔提出的,被称为“薛定谔的猫”。
>>>>既死又活的叠加态猫把一只猫放进一个封闭的盒子里,然后把这个盒子接到一个装置上,这个装置包含一个原子核和一个毒气设施。
原子核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性发生衰变,衰变的时候就会发射出一个粒子来,这个粒子一发出来就会触发毒气设施,毒气一触发就会杀死这只猫,就是说猫也处于这种既死又活的迭加状态。
这是他想象中的一个实验。
这个问题一提出来,物理学家一个个都惊呆了,原来以为只有微观世界才有这种态叠加,就是状态不确定,既处于这个状态,又不处于这个状态。
物理学步入禅境
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读后感当读了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后,在我的眼里,世界变得如此的浩大。
它的浩大在于有如此多的不同的振动频率和波长所组成的振动模式或振动激发态所组成的千千万万的“物质”。
它就像小提琴的一个共振对应一个音阶。
我们周围的一切,就像是被宇宙弦弹奏的一曲壮丽的交响乐。
它是如此的壮阔,如此的漫无边际。
我们看不到却又是可以通过纸上一条条公式所成立的。
她是神秘的,她又是美丽的。
她是安静的,她又是被赋予内涵的。
我们看不到物质的尽头,也看不到宇宙的尽头。
随着自然界的发展,渐渐的有了我们,渐渐地我们有了意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世界上的事物都有因缘,结果因为“缘”的变化而变化。
就像人之初,性本善。
由于生活环境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人的本性也会渐渐的改变。
发展方向是无法确定的,正确的意识对人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人的脑中接受这种良好的教育。
人的操行也会变得向好的方向发展。
错误的意识,则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反映。
人脑中所形成的错误的意识,有时候想问题的一些思维也会变得极端起来,由脑部控制人体的行为也会变得歪曲。
但是人类是复杂的。
没有一个人没有缺点,同时也没有一个人没有优点。
而我们就在这种复杂的过程中不断进化。
不断发展起来。
简化的说,宇宙弦的不断振动弹出了我们生活的形形色色,如果把宇宙看着是由宇宙弦组成的大海,那么基本粒子就象是水中的泡沐,它们不断的产生,也在不断的湮灭。
我们现实的物质世界,其实就是宇宙弦演奏的一曲壮丽的交响乐!其中“缘”使我们的世界在不断变化着,同时使我们脑中的意识也在不断变化着。
同时,我们也会利用我们现有的资料和脑中的意识去对构成世界的物质进行分析并且希望能破解宇宙产生与组成的谜团。
并且通过事物之间的关系就是实在的,可以用关系实在来取代绝对的物质实体。
既主张事物不是孤立的.。
每一存有者都以他为根据,是一系列潜在因素结合生成的。
物理学是否真的进入禅境?
物理学是否真的进入禅境?作者:黄其洪来源:《关东学刊》2016年第01期[摘要]朱清时先生根据弦论、宇宙大爆炸理论和量子力学的最新成果,独断地宣称“物理学已步入禅境”,在学界引起轩然大波。
本文认为,“禅境论”的哲学实质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混杂,是一种不可知论,它会导向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会摧毁人们对真理的信念,一旦流行开来,将对学术、思想和伦理、道德产生重大的危害。
而且,现代物理学的成果与佛学之间在内容上存在着重大的本质性差别,只因二者在形式上有某种类似性,就宣称物理学步入禅境,在学理上是很不严谨的。
[关键词]现代物理学;禅境;物本主义;人本主义[基金项目]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以经典读书会和研究生论坛为中心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yjg153091);国家留学基金项目(201406995067)。
[作者简介]黄其洪(1979-),男,哲学博士,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所副教授(重庆 400715)自从朱清时先生抛出“物理学步入禅境”的观点以来,这种论调在物理学界、佛学界和科技哲学界都引起了轩然大波。
认同者将这一观点看作是一场革命;反对者认为它是离经叛道,有损科学的美名。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物理学是否真的进入禅境?本文将深入讨论这一问题,力争达到正本清源、廓清迷雾的作用。
一、朱清时“禅境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由正如施太格缪勒(WolgangStegmuller)所言:“未来世代的人们有一天会问:二十世纪的失误是什么呢?对这个问题他们会回答说:在二十世纪,一方面唯物主义哲学(它把物质说成是唯一真实的实在)不仅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成为现行官方世界观的组成部分,而且即使在西方哲学中,譬如在所谓身心讨论的范围内,也常常处于支配地位。
但是另一方面,恰恰是这个物质概念始终是使这个世纪的科学感到最困难、最难解决和最难理解的概念”[德]施太格缪勒:《当代哲学主流》,王炳文、燕宏远、张金言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
第二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考点提升练二新闻作品
(2)南怀瑾治学严谨执著有热情。很多是魏晋和唐代的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时的人读来已经是晦涩难懂,何况现代人,这需要非常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问才能解释得非常准确。当代学者治学之风浮躁,我们呼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时代缺乏大师,大师只能从治学的严谨与热情中形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怀瑾淡泊名利,不追求功名,只专注学术。当代学者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问耐不住寂寞,耐不住名利色权的诱惑,这是这个时代缺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师的原因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提升练(二) 新闻作品
1 2 3 4 5 6
③王国平:我想,您可能与季羡林、任继愈等有些交往,我想听 听您对这些大师的看法。 朱清时:这么说吧,现在南老师对佛学和佛经的理解水平,国内 找不到任何人可以与他相比,比如我以前跟他学过《成唯识论》 ,现在 我正在读 《瑜伽师地论》 这两部经书都是玄奘法师主持翻译或总结的, , 当时是用唐代语言,而且玄奘法师是用直译的,唐代的人看起来就很 吃力,现代人就更吃力啦。可是南老师会给你讲得深入浅出。再比如, 有很多佛经的语言都是唐代的语言。比如《楞严经》中的“觉海性澄 圆,圆澄觉元妙”,其中两个字“元妙”,很多人看到这个元字,就 以为是元初、元本,南老师一讲就懂了,当时为了避讳唐玄宗名字中 的玄,而将“玄妙”的玄字改成元代替,一说玄妙,大家都知道了。
再谈物理学步入禅境
再谈物理学步入禅境朱清时(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前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校长)编者按:审辩式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一种思维方式。
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理解,世上并没有客观的“真理”,只有主观的“真理”。
世上并没有众人的“真理”,只有个人的“真理”。
他们在坚持自己的“真理”的同时,也能包容别人的“真理”。
他们能够对语言、理性、形式逻辑和数学的局限性保持警觉。
在科学的领域之内,他们对一切“科学理论”进行不懈地追问,坚持对他人和对自己进行双向的质疑;在科学以外的领域,对于“宗教真理”,他们会“适时闭嘴”。
审辩式思维方式的形成,主要基于现代科学、主要是现代物理学的研究成果之上。
为了帮助网友理解审辩式思维赖以形成的科学基础,本号在7月23日摘编了朱清时院士的文章《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
日前,朱清时院士发表了此文,进一步介绍了现代物理学的新发现。
曾经先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校长的朱清时院士是一个物理学家,在本文中,他用尽可能通俗的语言,说明了这样一些主要观点:——物质不能再被视为实体。
——虚空可以产生物质。
——能量是无中生有产生的。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基础。
一、佛学的空性智慧佛法认为,万事万物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本质,都是变化无常、因缘生灭的,没有实体,皆无自性。
这个问题最直接、最到位的解释是鸠摩罗什在《指月录》中说的:“众微聚曰色,众微无自性曰空。
”这即是说,众多微尘聚合起来组成了物质世界的万有,众多微尘却无自性,空无所有。
具备一点现代科技知识的人都容易理解“众微聚曰色”,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基本粒子聚合而成,分子,原子,基本粒子等可以看作是不同层次的“微尘”,然而它们怎么会是无自性,空无所有呢?这个问题一直很难解释,它太远离人类的经验了,我们甚至无法想像,历来的解释都很难让人真懂。
直到今天,现代物理学的最新成果才为这个问题提供了直接而又彻底的解释。
下面我尝试介绍现代物理学的这些最新成果,希望能帮助你理解并开悟。
中科院院士朱清时 《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师德高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师生中有较高威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改革。
茂名市优秀教师还需具备以下条件:
1.勤奋工作,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刻苦钻研教学业务,在教书育人和教学研究方面有显著成绩。
茂教人[2009]13号
关于评选表彰2009年茂名市优秀教师
(优秀教育工作者)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局直属学校: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茂名建市50周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倡导尊师重教,进一步激励教育系统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献身教育事业,不断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我市决定于今年教师节期间开展评选表彰茂名市优秀教师(茂名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范围
在茂名市大、中、小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含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技工学校)、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从事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工作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其中,“茂名市优秀教师”的参评对象为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茂名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参评对象为学校校长、教育行政部门干部和其他教育机构管理人员。
五、奖励办法
2009年教师节期间,我市将召开表彰大会,通报表彰茂名市优秀教师(茂名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并颁发证书和奖金。
附件:
1、《茂名市2009年 审批表》
2、《茂名市2009年 推荐人选一览表》
***[JimiSoft: Unregistered Software ONLY Convert Part Of File! Read Help To Know How To Register.]***
2018年语惊四座是什么意思word版本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语惊四座是什么意思篇一:中科院院士朱清时佛法解释物理学语惊四座中科院院士朱清时佛法解释物理学语惊四座——《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3月8日下午3时开始,朱清时院士发表了精彩的讲演:《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
引到了听众的的极大兴趣,对这一惊世骇俗的论点,报以热烈的掌声。
主题讲演完了后,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著名经济学家王连洲、著名美学家韩玉涛,和松竹书院主持刘正成等与会学者,进行高端对话。
朱清时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国际书协顾问。
他作为国际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立足于现代物理学后最新成果,与佛教哲学相结合,探讨了物质与意识的本质意义。
他以爱因斯坦的统一场论和霍金的“弦论”,与佛学经典《成唯识论》的“藏识海”进行比较研究,他认为是相通的。
物质世界,是无数宇宙弦的交响乐,与眼前世界是藏识上因风缘而起的波浪,是极其相似的。
他不无幽默地说:“科学家千辛万苦爬到山顶时,佛学大师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这一论点,可以说,彻底动摇了二十世纪以来作为主流认识论——“唯物主义”的基础。
著名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文科高等研究中心主任李学勤教授,对朱清时院士的讲演给予了高度评价。
李学勤教授说,人类已习惯于用一种思维方式来认识世界,而今天科学的进步,有可能让我用多科思他途经去认识这个世界。
他还说,其实,从二十世纪中期已有学者提出了一时切关认识。
今天,朱清时先生让这一问题,推到了哲学的高度。
著名经济学家全国人大《证券法》起草组组长王连洲教授也十分赞赏朱清时院士的讲演,他结合国际经济学界“重回马克思”现状,谈到了金融海啸已经远远超出经济学范畴,它实际上已是一个经济、政治、社会、哲学等跨学科的问题。
松竹书院主持刘正成先生,结合余英时先生最近围绕“李约瑟问题”著文,讨论西方科学渊源,并认为西方科学是建立在天文学和数学这个核心基础上,向朱清时院士提出问题:“蝴蝶效应能不能运用数学模式来表述?如果可能的话,就能马上找到应对金融海啸的最佳方案。
再谈物理学步入禅境
再谈物理学步入禅境朱清时(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前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前校长)编者按:审辩式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一种思维方式。
具有审辩式思维的人理解,世上并没有客观的“真理”,只有主观的“真理”。
世上并没有众人的“真理”,只有个人的“真理”。
他们在坚持自己的“真理”的同时,也能包容别人的“真理”。
他们能够对语言、理性、形式逻辑和数学的局限性保持警觉。
在科学的领域之内,他们对一切“科学理论”进行不懈地追问,坚持对他人和对自己进行双向的质疑;在科学以外的领域,对于“宗教真理”,他们会“适时闭嘴”。
审辩式思维方式的形成,主要基于现代科学、主要是现代物理学的研究成果之上。
为了帮助网友理解审辩式思维赖以形成的科学基础,本号在7月23日摘编了朱清时院士的文章《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
日前,朱清时院士发表了此文,进一步介绍了现代物理学的新发现。
曾经先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校长的朱清时院士是一个物理学家,在本文中,他用尽可能通俗的语言,说明了这样一些主要观点:——物质不能再被视为实体。
——虚空可以产生物质。
——能量是无中生有产生的。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基础。
一、佛学的空性智慧佛法认为,万事万物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本质,都是变化无常、因缘生灭的,没有实体,皆无自性。
这个问题最直接、最到位的解释是鸠摩罗什在《指月录》中说的:“众微聚曰色,众微无自性曰空。
”这即是说,众多微尘聚合起来组成了物质世界的万有,众多微尘却无自性,空无所有。
具备一点现代科技知识的人都容易理解“众微聚曰色”,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基本粒子聚合而成,分子,原子,基本粒子等可以看作是不同层次的“微尘”,然而它们怎么会是无自性,空无所有呢?这个问题一直很难解释,它太远离人类的经验了,我们甚至无法想像,历来的解释都很难让人真懂。
直到今天,现代物理学的最新成果才为这个问题提供了直接而又彻底的解释。
下面我尝试介绍现代物理学的这些最新成果,希望能帮助你理解并开悟。
朱清时院士为什么错了:现代物理与量子力学并没有否定客观世界
朱清时院士为什么错了:现代物理与量子力学并没有否定客观世界知识分子朱清时2014年作《物理学步入禅境》演讲视频截图撰文|施郁(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责编|鞠强(《知识分子》特约编辑)●●●近年来有一些流传甚广的言论曲解现代物理学,特别是量子力学,借以否定客观世界。
其中有3篇署名“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的文章——《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再谈物理学步入禅境》和《量子意识:现代科学与佛学的汇合处?》(以下统称“朱文”),在社会上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误导了公众对物理学的认识。
有鉴于此,笔者觉得有义务作一些澄清。
朱文往往用不少篇幅介绍物理学中的某些内容,这些本身可能没有大的问题,但是往往话锋一转,提出耸人听闻的观点。
这种表述方式很容易使人被误导,以为朱文中的观点得到了物理学的支持。
但是实际上,朱文中所介绍的物理学内容和其耸人听闻的观点之间并没有逻辑关系。
(1)作为振动模式的基本粒子是客观实在朱文提到,在弦论中,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是弦的振动模式,从而据此声称“物质不是客观实在”。
弦论是一种高度数学化的猜测性理论,有些物理学家希望它成为统一自然界基本力的理论,但是弦论目前还没有得到实验的支持。
不过,现代物理学已经揭示基本粒子是量子场的激发,或者说振动模式。
基本粒子是场或者弦的振动模式或者说激发,不代表它们不是客观实在,只是说它们超越了牛顿力学的粒子观念,使得客观实在的内容更丰富更微妙。
另外,基本粒子还服从量子力学规律,也不能否认它们的客观性。
事实上,自然界存在很多层展现象,涌现出的规律不能简单归结于组分的基本规律,而是展现出新的层次。
比如固体的振动虽然基于原子,但是表现出振动模式的行为。
在量子力学中,这个振动模式被称作声子,因为它表现出粒子的行为。
基本粒子的情况与之类似。
弦也好(如果将来被实验证实),量子场也好,作为它们振动模式的基本粒子也好,物质在各个层次上都是客观的。
这就好比生物体由细胞构成,细胞由原子构成,难道细胞和生物体就不是客观实在吗?(2)朱文关于量子纠缠的讨论是严重错误的朱文将左右手套说成量子纠缠的例子,而且提到“纠缠一方得到的任何信息,另一方也会马上得到,不需要信息传递”,以及“如果两个地方的物质处于纠缠态,纠缠的一方的所有信息可以瞬间传递到纠缠的另一方去,这种传输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是瞬间传播的。
朱清时关于物理学与佛教的演讲
量子意识:现代科学和佛学的交汇处朱清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绿色化学的主要倡导者和组织者、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1994年获海外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和汤普逊纪念奖。
演讲简介:朱校长介绍了二十世纪人类科学的最高成就“量子力学”,指出人的意识不但和客观世界不能分开,反而可能是自然科学理论中最为基础的,客观物质世界正是意识产生的结果。
同时,朱校长介绍了科学界的新假说,即意识是一种量子物理现象。
意识不仅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也可能存在于宇宙之中。
由此可以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自然科学与佛学最终将殊途同归。
主持人:今天我们有幸,请到朱清时校长、宗性法师、林德深教授和杜忠诰老师。
这些都是跟南老师有很深的因缘,而且透过各种方式在身心性命之学颇有心得的人。
所以我想今天,是一个盛会,是一个特殊的缘份。
首先允许我先介绍朱校长。
朱校长,我想大家都清楚:他是中科院的院士,也是中国科技大学原来的校长。
退休之后,在深圳办了南方科技大学。
他有一个很深的理想,就是希望能够对教育的改革起到作用;同时他也发了个愿,对南老师说,他对科普教育,希望结合真正世界上科学的前沿,能够发挥作用。
他本身也是“汤普逊物理化学奖”的得主。
大家也许不是很清楚,事实上汤普逊这个奖跟诺贝尔奖是一样的齐名、一样的分量。
我跟他呢,还有他夫人,一起在太湖大学堂的禅堂,有很多相处的时间,所以对他很尊重,也很佩服。
是不是我们以热烈掌声来欢迎我们朱校长!谢谢大家。
朱清时:谢谢慈雄先生的介绍。
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应邀在南老师九十六岁诞辰日来作这一次报告。
南老师一生用了七十年来教化众生,被他教化的人无以计数,我就是其中一个。
我在2004年,有一天很有幸去拜访南老师,当时在上海康平路的一座别墅里,我们从中午一直谈到晚上吃饭,谈了整整一下午,谈的主要内容就是佛学、现代科学、生命科学。
谈完之后,在吃饭前,南老师就给我手书了一首诗,唐朝杜荀鹤写的:“利门名路两无凭,百岁风前短焰灯。
朱清时科普文章(1)
朱清时教授忆南怀瑾老师时间:2012-12-23 来源:作者: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教授2004年第一次见到南怀瑾先生时,对其著述思想一无所知,“我只知道有这么个人。
”但是3个半小时的长谈几乎改变了朱清时的处世态度。
此后,科学家朱清时开始探索科学与禅道的关系。
“发现现代物理的主流学说,正好是佛学在两千年前所讲的。
”在南怀瑾先生的推荐下,朱清时参加了2 009年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并担任佛学与科学分会场的主席。
在会上,他发表了题为《物理学进入禅境缘起性空》的演讲。
自2004年那次见面后近10年来,朱清时每年都去拜访南怀瑾先生4到5次,“这样的老人见一次,少一次,我珍视每一次与他的见面机会。
”“一个彻底的科学家,到了一定程度,都会发现人的认识是有极限的,人类只是生物进化的一个阶段。
科学家要找办法突破这种极限,首先必须提高大脑的感知和认识能力,而佛学能让人在禅定状态下,安静地思考。
这个状态下,大脑成了超导体。
”朱清时觉得,南怀瑾让他的心“找到了宁静,逐渐把很多事情放下。
不再恐惧什么事,不会在意困难和打击。
使我能不为个人得失忧虑,一心去追求我所认为的真理”。
朱清时坦承:“南怀瑾先生最不喜欢别人一见他就说崇拜你啊,书写得好啊之类奉承的话。
”朱清时在太湖大学堂遇见不少与他一样的著名大学校长、企业家、文化人,“也有很多求见而不得的。
”南怀瑾也曾自我解嘲说:“我的生活就是三陪:陪吃饭,陪聊天,陪照相。
”南怀瑾常常会“骂企业家”。
朱清时遇见过几次,南怀瑾对前来学禅的企业家直言:“要学禅,先把财富都甩掉。
”并向来访者讲了一个故事:曾经有一位收藏金银财宝的人,背着一袋子钱财去学禅。
半路遇见一和尚,带其去寻禅学大师,上了一艘船。
船行至河中央,和尚让其爬上桅杆看看还有多远,在桅杆上,他看到和尚将其钱财抛入河中。
懊恼之后,此人才感悟到这么做正是为其学禅所做的准备。
朱清时最近一次登门拜访南怀瑾先生是2012年9月22日。
这次拜访不同于以往,前一天朱清时收到短信,南老师因感冒引发肺炎,病情转重,朱清时接到短信后,便立即出发赶往庙港。
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中国科学院院士 朱清时)
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序言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有趣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人类一面尽情地享受着自然科学创造的巨大物质财富:核能、激光、电子技术,等等,一面却不了解甚至不接受它的一些基本观念。
其实这些观念有大量严谨的科学根据,不过真正懂得它们的人太少,因此没有被人们重视和接受。
下面这则消息,就说明了这种状况:中新网北京2006年8月19日消息:霍金在昨天的科普报告过程中只赢得了两三次掌声,全场几乎没有会心的笑——他的理论太玄奥,以至于大多数来自北大、清华的学子都说没太听懂。
据北京晨报报导,昨天下午,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排起数百米的长队。
门口有人私下兜售门票--最少500元一张。
询问退票的人也不少,大家都期待着一睹霍金风采。
但两个小时的公众科普报告尚未结束,已有人提前退场——实在听不懂。
霍金这次讲的《宇宙的起源》,其基础是当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弦论。
真正懂得这个理论的人,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敬畏、惊讶和震撼感。
本文尝试用大家听得懂的语言,大致解说一下弦论的主要概念,以期让读者体会些敬畏和震撼,并一窥宇宙的奥秘。
我们从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施太格缪勒(Wolfgang Stegmuller)在《当代哲学主流》一书中写的一段名言开始。
他写道:“未来世代的人们,有一天会问:二十世纪的失误是什么呢?对这个问题,他们会回答说:在二十世纪,一方面唯物主义哲学(它把物质说成是唯一真正的实在)不仅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成为现行官方世界观的组成部分,而且即使在西方哲学中,譬如在所谓身心讨论的范围内,也常常处于支配地位。
“但是另一方面,恰恰是这个物质概念始终是使这个世纪的科学感到最困难、最难解决和最难理解的概念。
”这就是说,一方面以“唯物主义”为标记的哲学广为流行,而另一方面“物质”究竟是什么?却又说不清。
施太格缪勒正是在这里看到了“二十世纪的失误”。
你可能会问,究竟什么是物质?它为什么是科学感到最困难、最难解决和最难理解的概念?早在古希腊时代,原子论者就猜想,物质是构成宇宙的永恒的砖块,万物从它所出,最后又复归于它,它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是世界过程绝对同一的起点和终点。
朱清时院士:物理学走近阿赖耶识
朱清时院士:物理学走近阿赖耶识朱清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上半讲首先给大家鞠个躬,感谢大家到这里来听我的讲座。
我想讲的东西都是我这些年研究的东西,我已经是深信不疑的了,我努力地表达出来让大家听懂。
大家都知道我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几十年的人,有不少人好奇,说你现在为什么对佛学这么感兴趣?正如刚才正成先生介绍的,现在科学家中间有不少人都在讲佛学,这是什么道理?我就用亲身体会给大家说一下。
最近这200多年,科学迅猛发展,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但是,也带来了另外一些东西。
环境污染,这些我就不说了。
另外就是文化界、思想界的很多人都以为科学是万能的,以为只要科学不能理解的东西就是迷信、是伪科学。
所以,把科学绝对化,这个对继承传统文化相当不利。
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包括佛学文化,最重要的是弄明白两件事。
第一件事,科学也是有局限的;第二个就是传统文化包括佛学是有自己的优势的,这些优势是科学不能取代的。
我在开始的时候先把这两点讲清楚,这样,大家就会对我今天讲的东西更加相信一些、更容易听懂一些。
首先说,科学有局限。
这是大家可能很少想到的一个问题,实际上是科学本身决定的,是千真万确的。
现在我们叫做科学的东西是古希腊起源的,文艺复兴时代才开始成熟。
文艺复兴时代成熟的科学有两个柱石,一个叫做实验,即通过科学实验去发现真理,这是科学的一个柱石;第二个是逻辑推理,即利用逻辑推理得到真理。
这二者都是有局限的。
通过实验来发现真理就要求你要把实验计划得很周到、很好,这个实验要可重复。
意思就是不管什么人,只要用同样的方法、同样的步骤、完全一样的条件,都应得出完全一样的结果,这叫做科学实验的可重复性。
这个可重复性要求对科学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它让我们得出一大批真理,但是也为科学的认识留下了一个很大的局限。
凡是实验中跟主观意识有关的东西,就全部排除在外了。
朱清时丨“清醒无念”是人生的最优体验
朱清时丨“清醒无念”是人生的最优体验人生的巅峰体验为何是“清醒无念”?为何无念可以让人迸发超凡创造力?为何清醒无念能见自身和世界的真相?本文是朱清时院士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将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无为和心流都是清醒无念。
此时在高度警觉下,意识在几微层面上帮助直觉,二者的界限消失,感觉不到念头,可以使人得到最优体验。
01什么是人生的最优体验?人生一世无非在“离苦得乐”。
很多人以为,只要运气好,拥有财富、健康、年轻及出众的外表,就容易获得最优体验。
这是世人常犯的大错。
其实苦乐是主观体验,可以与健康与财富等没有关联。
无论处境多么不堪,一个人的主观仍然可以不受影响、保持自由,获得最优体验。
正如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没得过最优体验的人生不是完美的人生。
最优体验又作“颠峰体验”(peak experience)。
此时你的注意力如此集中,以至其他所有东西都消失了,意识与行动和环境融合在一起,渐渐感觉不到自我与时间的流逝,自己的生理、心理状态,包括认知力、创造力和愉悦感都达到颠峰。
这种体验有四个特征:•无自我性(Selflessness)•无时间性(Timelessness)•无刻意性(Effortlessness)•丰富性(Richness)后者指能获得丰富信息并且创造力大增,而且有强烈的愉悦感。
它们被简称为STER。
世界上不同的地区、不同文化、不同时代的人,都在追求这样的相同最优体验。
这说明每个人都有内在的本能,能够实现巅峰的绩效表现、达到最理想的存在状态,并且一直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设法进入这个状态。
虽然任何需要集中全部注意力的事,无论是在织毛衣、做饭、或者在一场引人入胜的交谈,都可能出现质量不同的优质体验。
但是高质量的最优体验则很难随意进入并维持在其中。
目前正在全球畅销的几本书,都讲到这种最优体验,它在古代中国叫「无为」,强调哲学;在现代心理学中叫「心流」,重在心理学;在古代希腊叫「出神」,有实用技术。
从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开始,佛学就在系统地研究如何“灭苦”。
【独家】朱清时在北中医演讲全文:我用身体观察真气和气脉
【独家】朱清时在北中医演讲全文:我用身体观察真气和气脉导读6月1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朱清时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做了题为《用身体观察真气和气脉》的讲座。
作为一位物理学界的著名科学家,朱清时以亲身的经历、严谨的态度,为大家讲述了自己通过修习“心息合一”达到定境,进而感受真气运行的过程,并提出对真气、经络的研究应该采取不同于以往的方法,同时提示“用身体观察真气和气脉”对解开意识之谜的意义。
人类对自身和世界的认知是多元的、不断发展的,朱清时基于自身实践的研究方法和结果,虽然目前无法得到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持以及理论上的解释,却对开拓研究思路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对中国传统科学如中医研究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作者简介朱清时,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系,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8~2008年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2009~2014年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曾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和麻省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英国布鲁克海文实验室和加拿大国家研究院作客座科学家,法国格林罗布尔、第戎和巴黎十一大学作客座教授,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客座教授,并作为英国皇家学会客座研究员在剑桥、牛津和诺丁汉大学工作。
他获1994年海外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光谱化学学报》设立的汤普孙纪念奖、安徽省2000年度重大科技成就奖、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重大成就二等奖等。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员,曾获英国诺丁汉大学、日本创价大学名誉理学博士学位。
近年来,致力于比较研究现代科学与佛学、中医。
“物理学步入禅境”“再谈物理学步入禅境”“量子意识”和“禅定与真气”等一系列文章广受社会关注。
讲座现场。
陈琛/摄真气和经络之谜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我们面临一个绕不开的问题:中医和经络的科学原理是什么?十多年前,我在北京参加中国中医药报社举办的“2004年中医药科学论坛”,应邀作为科学界人士发言,从复杂性科学和耗散结构理论的角度来探索回答这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世界是梦幻泡影
--物理学步入禅境
朱清时
一.佛学的空性智慧
佛经中字数最多的是600卷《大般若经》,它是专门阐释空性智慧的重要经典。
“般若”是梵语,指洞察万物皆空的一种智慧。
一切佛都要证悟了般若智慧,才最终得以成佛。
因此般若是佛法的核心,是众生修行成佛的依据。
《大般若经》的精华浓缩成了260个字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理解《心经》的关键是懂得“五蕴皆空”四个字。
五蕴即宇宙万有。
佛法认为,我们平时所认为的自我,由色、受、想、行、识五种要素组合而成,这五种要素就被称为“五蕴”。
色的意思是一切有质碍性的东西,也就是通常我们所理解的“物质”,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物质就是我们的身体。
受、想、行、识则指我们的精神。
受是前五识,想是第六意识,行是第七末那识,识是第八阿赖耶识。
空的意义有四种:(一)空无义,即“虚无”,“本来无一物”;(二)虚空义,即虚无的空间;(三)心空义,即是一丝毫染着皆无。
“五蕴皆空”是佛学的根本,一旦理解,你就“开悟”了。
历代高僧大德,文人学者对这句话做过大量的解释,其意思是万事万物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本质,都是变化无常、因缘生灭的,没有实体,皆无自性。
众生只有
领悟了这一真理,才能真把一切事实真相看清楚,一切苦难就消失了。
因一切苦难皆由迷惑颠倒妄想执着而来,妄想执着带给我们无量无边苦难。
事实真相明白,妄想消除,执着永断,一切苦难就远离了,此之谓度一切苦厄。
在《心经》中,观世音菩萨以佛陀诸弟子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为说法对象,把这个道理分析给大家听。
然而为何“五蕴皆空”呢?这个问题最直接,最到位的解释是鸠摩罗什在《指月录》中说的:“众微聚曰色,众微无自性曰空。
”这即是说,众多微尘聚合起来组成了物质世界的万有,众多微尘却无自性,一无所有。
具备一点现代科技知识的人都容易理解“众微聚曰色”,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基本粒子聚合而成,分子,原子,基本粒子等可以看作是不同层次的“微尘”,然而它们怎么会是无自性,一无所有呢?
这个问题一直很难解释,它太远离人类的经验了,我们甚至无法想象,历来的解释都很难让人真懂。
直到今天,现代物理学的最新成果才为这个问题提供了直接而又彻底的解释。
下面我尝试介绍现代物理学的这些最新成果,希望能帮助你理解并开悟。
二.物理学中的物质观
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施太格缪勒在《当代哲学主流》[1]一书中写道:"未来世代的人们有一天会问: 二十世纪的失误是什么呢? 对这个问题他们会回答说:在二十世纪, 一方面唯物主义哲学(它把物质说成是唯一真正的实在)不仅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成为现行官方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而且即使在西方哲学中,譬如在所谓身心讨论的范围内, 也常常处于支配地位。
但是另一方面, 恰恰是这个物质概念始终是使这个世纪的科学感到最困难、最难解决和最难理解的概念。
"这就是说, 一方面以"唯物主义"为标记的哲学广为流行, 而另一方面"物质"究竟是什么? 却又说不清。
施太格缪勒正是在这里看到了"二十世纪的失误"。
你可能会问, 究竟什么是物质? 它为什么是科学感到最困难、最难解决和最难理解的概念?
早在古希腊时代,原子论者就猜想, 物质是构成宇宙的永恒的砖块,万物从它所出,最后又复归于它。
物质作为普遍的、不变的东西,必然是绝对的实体和基质。
实体者,"实实在在"的客体之谓也。
他们认为,物质及其性质必须独立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是客观的实体。
后来,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继承了上述古代原子论的观点,把质量定义为"物质多少"的量度,“物质不灭”被当作一个定律。
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在十九世纪末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得认为物质是绝对实体的观念成了在二十世纪处于支配地位的哲学,正如前面引用的施太格缪勒的名言所讲的。
二十世纪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开始揭示出了物质的实体观的谬误。
首先,相对论证明质量与速度有关, 同一个物体, 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 其质量就有不同的值。
想象一个人在推一辆没有任何阻力的小板车,只要持续推它,速度就会越来越快,质量也越来越大,起初像车上堆满了行李,然后好像是装着一座大楼,后来好像是装着一个大山.....当小板车达到光速时,它的质量达到无穷大。
这时,无论施加多大力,它也不能运动得再快一些。
当物体运动接近光速时,不断地对物体施加能量,可物体速度的增加越来越难,那施加的能量去哪儿了呢?其实能量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化为了质量。
爱因斯坦在说明物体的质量与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时,提出了著名的质能方程: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
不久后,科学家们发现了核裂变和链式反应,把部分质量变成巨大能量释放出来。
现在知道原子弹的人,都相信质量可以转化成能量。
既然物质与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能量并非"实体",物质也就不能再被看作是实体。
当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结合起来,又进一步证明虚空可以产生物质。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什么是虚空?这里说的虚空对应的英文是“empty space”,不是“vaccum”。
假如我们把一片空间里的东西都清除,包括一切由基本粒子聚合而成的东西,即物质和辐射,剩下的空无空间就叫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