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五到九专题知识点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 知识点总结(逐点夯实)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1)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商代政治的特点: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神权和王权相结合。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 秦汉政治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4、郡县制度:中国古代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

盛行于秦汉。

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形成于战国时期。

郡县制于分封制最大的不同是:郡守、县令和县长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影响: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word完整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word完整版)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结构】本专题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分为两大阶段:夏商周时期的早期政治制度(课本第1课);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演进和强化(课本第2、3、4课)。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

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夏朝:“家天下”制度的形成商朝:实行宗法制、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①背景:早期政治制度②内容:(夏商周时期) (1)分封制③主要封国④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概括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西周政治制度⑤影响:①含义:(2)宗法制②特点:③影响:(1)前提:秦的统一。

(要求:掌握秦统一的过程和意义)①皇帝制:特点、地位确立 (2)确立②三公九卿制和“朝议”制度:三公名称及职权、评价(秦) ③郡县制:由来、内容、意义。

(3)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古代①汉朝:频繁换相、中外朝制度中②唐朝: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设立;国(1)中央行政③宋朝: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的制度变化④元朝:中书省、宣政院政⑤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治⑥清朝:设置军机处制演进与强化①秦朝:郡县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汉至清)②汉朝:汉初,郡国并行,东汉末,州、郡、县 (秦朝至清朝) (2)地方行政③唐朝:道、州、县制度变化④宋朝:路、州、县⑤元朝:行省(行省制度)、路、府、州、县⑥明清:沿用行省设置。

(3)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发展趋势)①秦:中央:御史大夫;地方:监御史;②两汉:中央: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1)监察体制完善③唐:御史台④宋:提点刑狱司制度保障⑤元明:元朝设有御史台,明朝改为都察院①世官制:含义(2)选官制度变化②察举制:含义、发展、特征③科举制:含义、创立、评价。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世袭制:夏—王位世袭制的确立(传子,家天下);商---兄终弟及、父死子继;西周---嫡长子继承制;2.分封制宗法制 : 夏商---逐步形成;西周---发展完备;春秋战国---逐渐解体;3、分封制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基本内容:①分封对象和主要国家:A、王族(姬姓贵族);B、功臣;C、先代贵族等;齐、鲁、燕、卫、宋、晋权利和义务:受封者权利——世袭的统治权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影响:A、积极作用: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扩大疆域。

B 弊端: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形成割据混战局面。

4、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核心内容和显著特征:嫡长子继承制。

其他:大宗、小宗是相对而言的;形成周天子---诸候---卿大夫---士,由宗法决定的严密等级。

影响:A、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B、也有利于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巩固分封制;C、影响深远,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家谱、祭祖)5、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A、互为表里,相辅相成;B、“分”是“宗”在政治上的表现(分封制是按照宗法制的等级秩序严格进行的)C、“宗”是“分”的主要依据和血缘纽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六王毕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韩赵魏楚燕齐),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王朝---秦王朝。

2、四海一北击匈奴蒙恬收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和“直道”,加强北部边防,设九原郡统一岭南地区修灵渠(最初服务于军事)沟通湘水和漓水,岭南设郡(南海郡),归入中央王朝管理的开始“西南夷”开辟“五尺道”,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该地区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开始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皇帝制度秦始皇确定皇帝称号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实质:君主专制三公九卿制丞相,百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丞相助手监察百官郡县制最大的特点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唐:地方设节度使
(1)实质:发展成为地方割据势力
(2)影响:唐中期以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3、北宋
(1)措施
①军事:兵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禁军。
②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财政:地方赋税一小部分做为地方开支,其余由中央掌控。
7、影响:
(1)积极:
1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2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3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于严密。
(2)消极:诸侯在封地内享有很大的独立性,容易发展成为地方割据势力。
8、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设宣政院管辖西藏等地。
③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3)评价
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中外朝制(“中朝”也称“内朝”)
①背景: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②目的:加强皇权
③内容: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
④结果:相权削弱,皇权加强(决策权从外朝向内朝转移,形成内朝决策外朝执行局面)。
2、隋唐:三省六部制
(1)三省
①名称及职权
中书省:掌决策
门下省:负责审议
尚书省:负责执行
②作用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的历史学习与初中不同,我们从必修一的历史学习开始,就要对在课堂上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反复巩固。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一、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二、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

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

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三、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四、元朝实行行省制背景:疆域空前扩大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

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五、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朝代:汉代制度: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宋—清朝科举制六、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①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

②内阁的创立。

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2一、希腊的政治制度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 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五到九专题知识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五到九专题知识点

必修一知识点(续)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外交1.“另起炉灶”与“一边倒”重大外交成就:1949年10月2日,苏联与中国建交,1950年2月,签订《中苏友好互助同盟》。

1949年—1950年,同苏联等十七国建交。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1955,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国与国之间解决问题的基本准则。

3.走向国际舞台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4)---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参加亚非万隆会议(1955)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的“求同存异”方针: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同:在近代都有被殖民主义奴役和掠夺的共同遭遇;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共同要求。

外交关系的突破(20世纪70年代)—新局面1.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中国外交战线上的重大胜利(突破),宣告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2.中美关系解冻(关键性突破)“乒乓外交”,以民促官,打开中美交往大门。

官方交往:1971年7月9—11日,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尼克松公开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订,标志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8.12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邦交正常化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1.外交政策的调整国际形势的发展:美苏激烈争夺,美苏相互制约,第三世界的不断壮大、中国在世界战略平衡中的作用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国家利益):我国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需要稳定、和平环境调整后的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对战争与和平做出科学判断是确定对外关系出发点;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新论断(1985年);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奉行不结盟政策---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对外开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时期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出发点。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精选21篇)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精选21篇)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精选21篇)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精选21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牺牲)、辽东战役、威海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①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③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在《马关条约》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二、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1901年签订。

内容之一是赔款4.5亿两白银。

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辛亥革命中国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性质、纲领):1905年在东京成立。

是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把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性质:1912年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分析其体现的民主精神:主权在民;确立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权分立;建立责任内阁,确立议会共和制政体)1912年2月12日清朝结束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辛亥革命的功绩:①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必背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必背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必背)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分封制:含义、义务、权利、特点、影响2.西周宗法制 :含义、内容、特点、作用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皇帝制度:特点2、中央机构---实行三公诸卿制:三公的职能、特点:诸卿的特点3、地方机构---全面推行郡县制:郡的下级机构及官员职能、特点、影响4、秦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影响: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汉到元君相权关系的演变:过程、原因、结果2.选官制度的变化及科举制的影响3.汉到元地方行政的变化;行省制的目的、中央节制行省的措施、影响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1.明朝内阁制的设置:背景、形成过程、特点和影响2.清朝军机处的设立:起因、职能转变、特点、影响2、改土归流:背景、含义、影响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1. 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原因、史实(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影响;2.鸦片战争的影响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1840-1900年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事迹、影响2.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背景、经过、意义:3.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失败原因、意义:三 、伟大的抗日战争1.日侵华:原因、史实、罪行2.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全民族团结抗战重要性: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原因:经过:⑵全民族抗战表现:①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代表战役、历史地位②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代表战役、特点:历史地位(使日军无法巩固占领区,牵制日军正面进攻,配合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在相持阶段逐渐发展为抗日的主战场)⑶抗日战争的意义及胜利原因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太平天国运动1.原因、经过、作用和局限2.《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冬颁布)): 核心内容、分配原则方法:、目的、评价3、《资政新篇》(洪仁玕提出):背景:、目的、内容、评价二、辛亥革命1.辛亥革命:背景、条件、过程、结局、性质、意义(近代化)2.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影响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目的、内容和原则、性质和意义三、新民主主义革命1.梳理1919-1949年中国历史大事件及其地位和作用2. 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3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即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1954年宪法:内容:、特点、性质、作用: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原因:、概况、意义: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成就:P73-74三、“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1.“一国两制”的构想:含义、提出、意义2“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香港、澳门回归:条件、意义3.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进展条件、进展表现、防碍统一台湾的因素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的外交背景、方针、重大外交活动2.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的突破性成就主要有哪些?3.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外交活动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1.西方民主政治在古代希腊产生的条件(自然地理、经济、政治、人文)2.雅典民主政治:发展、主要内容、特点、得与失3.罗马法:《十二铜表法》的评价;公民法和万民法的特点;罗马法的作用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特点、作用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的主要内容、意义4.《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的主要内容、评价专题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内容、标志、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内容2.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背景;巴黎公社的性质、经验教训3.俄国十月革命、背景条件:、革命经过、历史意义、革命特点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过程:、影响(冷战的含义、形成、措施、影响)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及影响;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原因及影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的背景、宗旨原则、作用3. 东欧剧变(1989年起);苏联解体的标志,原因、经验教训4.多极化趋势的增强和“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第 1 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政治制度1 . 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2. 政治制度〔1 〕禅让制:历史上把传位给贤能人的制度称为“禅让制”。

它被认为是古代社会理想的政治形式。

〔2〕王位世袭制①建立:禹死后,其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自己的后代。

这样,政治权利由“传贤” 变成“传子”,王位世袭制确立。

②概念: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制度。

③方式:商朝建立后,王位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

④影响:“家天下” 的场面逐渐形成。

〔3〕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①夏商的最高统治者为稳固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②商朝中央设有相、卿士等,掌管政务。

地方封伯和侯,侯、伯作为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领袖,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 .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2. 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性质: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政治制度。

〔3〕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稳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4〕内容: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5〕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保障分封制的推行。

上图是大宗、小宗示意图,这幅图反映出西周的宗法制有哪些特点?①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②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③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④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 和“家” 严密结合;⑤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归纳-学习文档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复习知识点归纳-学习文档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节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商政治形势(一)、我国迈入早期国家阶段的突出标志是什么?原因是什么?(P4)1、时间:大约五千年前2、标志:金属工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形成3、地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4、迈入早期国家阶段的原因:农耕经济的进步(二)夏朝的建立及政治制度的变化(P5)1、地位:第一个国家政权2、政治制度变化:夏禹的儿子夏启以家天下代替公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保护私有制和剥削阶级的国家机器产生。

都城阳城。

(三)商朝的建立及政治制度(P5下)1、商朝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商朝。

都亳,后盘庚迁都殷,商朝也称殷朝。

2、商朝的政治特点:①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②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

3、商朝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的原因:①生产力低下,限制了人们的认识能力;②统治者借迷信崇拜,加强对劳动人民和奴隶的残酷统治。

二、西周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P6上)(一)西周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灭商建国,都镐京,史称西周。

(二)分封制(P6上)1、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周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成为一方诸侯,叫做诸侯国。

(封建和封建社会是没有联系的)2、西周分封制的根本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3、概况:(1)分封物:“授土”“授民”,即分封者受封土地和人民。

(2)分封者:周王、诸侯(3)分封对象:姬姓贵族(即周姓贵族,是分封主体)、功臣、商朝旧贵族。

(4)主要受封区域:①召公之子受封于燕,成为深入东北最远的姬姓贵族。

②周公长子伯禽代表周公本人受封于鲁,在姬姓封国中位居最东。

③商朝旧贵族受封于宋地。

4、受封者的权利与义务:①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②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一)爱琴文明1.克里特文明:王宫建筑、象形文字2.迈锡尼文明:王宫、卫城、王室陵墓、线形文字B、尚武好战(二)黑暗时代:300年(三)城邦时代1.城邦的定义:前8~前6世纪,一种国家形态2.城邦殖民原因:多山多岛、人多地少;航海业发达影响:促进发展,开拓眼界,为创造自己的独特文明奠定了基础城邦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自治政治类型:贵族制、民主制(最流行)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1.发展历程君主制:终身制、世袭制贵族制:集体领导的任期制、选举制民主制:前594年梭伦改革将雅典政治引上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

2.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通过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机构的设置来体现其特点)3. 评价:创造了一系列民主运作的方式,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才智,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但只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外邦移民、奴隶、他国公民和妇女没有享受到民主权利,了这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

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估的暴力机器。

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2(一)政治—由奴隶社会到统一的封建社会:1、夏商周是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时期,井田制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基本制度。

2、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各民族的融合,封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统一趋势的出现。

3、生产力的发展,土地关系的变革,春秋时期的改革,战国时期的变法,百家争鸣理论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二)经济—奴隶经济到封建经济1、夏商周奴隶社会的农工商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井田和贡赋制度是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使用和推广,井田向私田过渡,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推动土地私有化;战国时期的变法,尤其是商鞅变法彻底废除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建立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三)民族—华夏族为核心的民族融和中原华夏族,周边的匈奴,东胡,戎,羌等,通过战争和交流,加速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夏商政治形式1、商的政治特点:(1)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2)实行宗法制;(3)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二、西周1、分封制:(1)背景: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2)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统治疆域。

(3)含义: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即“封邦建国”、“以藩屏周”。

(4)权利和义务:权利:建国、继续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义务:随周天子出征,随同作战;定期朝觐述职;缴纳贡赋等。

(5)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分离性和独立性。

(6)性质:商周时期实现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7)作用:巩固了(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边远地区得到开发,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形成对周天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8)衰落:受分封的诸侯国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国势力的强大;西周后期周王室的衰落。

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其衰落的具体表现为:诸侯争霸等。

2、宗法制:(1)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相对。

(4)评价: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即,凝聚宗族、防止纷争、强化王权、家国合一)。

影响: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高度集中。

三、补充与拓展: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在家中、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宗法制的实施进一步巩固了分封制。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全册知识点汇总★考点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BC1046年--BC771 东周(春秋BC770--BC476 战国BC475--BC221)(1)分封制诸侯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诸侯权利:世袭统治权、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分封制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稳定了当时政治顺序,扩大了统治区域。

到西周后期,诸侯兼并,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2)宗法制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政治上统治垄断和特权地位,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和团结.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权★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统一过程:BC230-BC221(韩赵魏楚燕齐)秦朝BC221--BC207(1)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2)中央:三公九卿制三公的职责:①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总领百官;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3)地方:郡县制特点:在于郡县的长官都有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统一国家的维护。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西汉BC202--9 王莽新朝9--25 东汉25--220(1)汉初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局面,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后,被汉武帝逐步消除。

汉武帝时,任人唯才,形成中外朝制(内外制)削弱相权p13 (2)唐朝618--907 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最高长官都是宰相。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1500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1500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1500字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第一章:古代文明与人类社会的演进1. 人类的起源和文明的出现- 人类起源:进化论和革命论的观点- 文明的出现:农业革命、手工业革命和劳动工具的进步2. 旧石器时代- 定居生活:主要以狩猎和采集为主,居住在山洞或简单的棚屋中- 器物制作:石器制作,如石斧、石刀等3. 新石器时代- 农业革命:农牧业的兴起,人类开始定居,种植农作物和养殖牲畜- 社会分工: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的出现- 文化发展:文字的出现,如中国的甲骨文和埃及的象形文字4. 洪荒传说与城市文明- 洪荒传说:如中国的伏羲、女娲等传说- 城市文明:城市的出现和发展,如美索不达米亚的乌尔城第二章:古代国家的诞生与较量1.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与早期城邦-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形成和特点- 早期城邦:乌尔、拉加什等城邦的兴起和发展2. 法老王国与古埃及文明- 法老王国的兴起和统一- 古埃及文明:建筑、文字和宗教等方面的特点3. 公元前三千年前的古印度- 城市文明和种姓制度- 阿育王及其统治4. 古希腊与城邦文化- 希腊城邦的特点和组织形式- 希腊哲学、艺术和体育的发展5. 古罗马与斯巴达文明-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 斯巴达的社会制度和军事精神第三章:中华文明的创造与发展1. 中华文明的起源- 公元前三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包括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 - 中华文明的特点:文字、农业和青铜器2. 奴隶社会与夏、商、周的兴起- 奴隶社会的出现和特点- 夏、商、周三代的兴起和发展3. 中华封建社会-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度和诸侯国的兴起- 中华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政治制度4. 秦朝与秦始皇- 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秦始皇的统一和对外扩张5. 汉朝与汉武帝-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 汉武帝的扩张和对外关系第四章:南亚的种族交融与东南亚的海洋文明1. 南亚次大陆的种族交融- 阿育王和他的帝国- 印度教和佛教的传播2. 印度教与佛教- 印度教的基本教义和特点- 佛教的创立和教义3. 东南亚的海洋文明- 吕宋王国和爪哇王国的兴起- 马六甲王国的繁荣第五章:西亚、地中海世界- 古代西亚的兴起与发展- 斯巴达、雅典的兴起与跌宕起伏- 亚历山大大帝与亚历山大帝国的兴衰- 古罗马的兴起与扩张- 地中海文明的传播与融合第六章:古代中国的交通与通商1. 中国古代交通的发展- 商贸交流:陆上商道、水上交通和驿站的建设 - 文化交流:丝绸之路的开通和文化融合2. 中国古代对外通商- 丝绸之路的开通和繁荣- 对外贸易的方式和商品:丝绸、茶叶、瓷器等3.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封闭政策和开放政策的转变- 明代的海禁政策和西方列强的侵略以上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各个国家的兴起和衰落、交通与通商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历史会考内容标准解答必修第一册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a b)分封制①内容:西周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②主要诸侯国:周武王时召公之子受封于燕(深入东北最远的姬姓贵族),周公长子代表周公受封于鲁(姬姓贵族封国中位据最东)。

周成王时商朝旧贵族微子封于宋地。

③作用及影响:西周的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周的文化形式也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

宗法制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

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

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

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这样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b c)①神权与王权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制)。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商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史实:商代的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诸侯以嫡长子继承享有世袭统治权)。

▲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的统一(a b)统一的过程:①从公元前230 年到公元前221 年,秦国先后攻灭韩、赵、燕、魏、楚、齐,完成了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大业。

②公元前215 年蒙恬率秦军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次年渡河攻占阴山地区等边境军事要地;公元前220 年屠睢统兵征讨岭南,于公元前214 年平定岭南,置郡实施军事、行政管理;在“西南夷”开辟“五尺道”交通路线,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疏理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考纲要求: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课标提示: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前提示)1、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2、以血源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夏、商政治制度1、夏朝:夏启时期,政治权力由“传贤”到“传子”,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宗法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商朝政治特点:(1)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2)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商王朝的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1)含义: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的制度。

即“封建”“封邦建国”(2)受封者的义务和权利:义务:①定期朝见和贡献财物②定期朝并提供贡军赋和力役,随从作战权利: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3)特点:①从分封对象上看,以同姓亲族为主体;②从地域分布看,同姓亲族的封地多在富庶地或战略要地;③与宗法制互为表里;④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4)评价:积极:扩大了疆域,有利于稳定当时的统治秩序,保证周政治文化的稳定和延续。

消极: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2.西周宗法制(1)含义: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2)内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原则,确定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由宗法关系决定的等级(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最大特点),等级森严,强调血缘关系,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是家与国的统一。

(4)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对后世的影响:积极: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民版中学历史必修一学问点总结:两次鸦片斗争1、鸦片斗争与中英《南京条约》背景:①19世纪上半期, 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开展, 英国领先完成工业革命, 成为世界工厂, 急需开拓更多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政治腐败, 财政困难, 对外实行闭关政策, 在正值的对外贸易中, 中国居于出超地位。

③为了变更对华贸易逆差,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造成中国兵弱银荒局面, 中国林那么徐领导了禁烟运动, 其高潮是虎门销烟。

经过:1840年英军在珠江口进展挑衅, 斗争爆发, 1841年英军占据香港岛, 1842年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 斗争完毕。

其主要内容有: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1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

④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 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斗争标记着中国起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其次次鸦片斗争为进一步翻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856年其次次鸦片斗争爆发, 1858年英法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内容略), 1860年英法联军占据北京, 火烧圆明园, 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内容略),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斗争前后, 俄国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人民版中学历史必修一学问点总结:太平天国运动1、定都天京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在广西金田起义;1851年在永安建制, 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太平军占据南京, 改名为天京, 定为国都, 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1856年在西征成功中, 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2、《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太平天国公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依据凡天下田, 天下同耕和无处不匀称的原那么, 规定以户为单位, 不管男女, 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安排土地(实质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全部制);依据人人不受私, 物物归上主的原那么, 规定每户留足口粮, 其余归国库的产品安排制度。

人教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结构

人教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结构
总结词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两个阶段,探索发展道路的历程曲折而艰辛。
详细描述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 。在社会主义改造阶段,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此后,中国开 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经历了许多曲折和挫折,但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德意志帝国通过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皇帝掌握实权, 议会拥有立法权。
04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鸦片战争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强迫 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占领京城,火烧 圆明园,对中国文化和心 理都造成沉重打击。
法国共和政体的建立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的颁布
法国大革命为共和政体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基础,《人权宣言》强调了人权、自由、平等原 则。
1875年宪法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
1875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正式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实行议会共和制 。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人教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结构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CONTENTS
•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与发展 •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
度的建立
01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甲午战争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签订 《马关条约》,中国民族 危机空前严重。

历史必修总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总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总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古代史的基本概念古代史是研究古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历史学科。

古代史包括原始社会和文明社会两个阶段。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开始,此时人类还处于采集、狩猎、渔猎阶段,没有生产和储存工具。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起点。

文明社会是指人类社会进入生产和储存时期,有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文明社会是古代社会的两个基本概念,在这个阶段人类社会开始分工、储存和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章:古代中国的基本概念古代中国的历史是从中华文明的发展开始的。

中华文明是中国历史的独特之处,这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明,对世界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历史可分为几个时期,包括夏商西周三代、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等。

这些时期构成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框架和发展脉络。

第三章:古代中国的政治体制古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是一个封建式政治体制,这是一个在君权神圣化的基础上建立的封建制国家。

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主要有朝代制、皇权制和官僚制等,这些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帝王是统治者,他们通过皇权制实现了对国家的统治。

同时,官僚制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构成了古代中国政治的核心。

第四章: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是一个封建制度,这是一个以家族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系统。

在古代中国社会结构中,分为士大夫、文官、武官、地主、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等。

社会地位的差异是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一个显著特征。

封建制度给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带来了极大的不平等,这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第五章: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同时伴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农业是基本产业,手工业和商业是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最全版)一、古代文明与历史起源1. 人类的起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类起源的地点和时间- 人类社会的特点和发展阶段2. 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农业文明的兴起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文字的发明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城市文明的形成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3. 两河流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以及其主要城市国家的特点和贡献- 古埃及文明以及其主要城市国家的特点和贡献4.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和特点- 印度古代社会的分工和阶级5.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及其演变- 古代中国的文字、科技、文化及其贡献二、古代帝国时代的兴起与发展1. 秦帝国的统一-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和建设成就- 秦始皇统一后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及其政策2. 汉帝国的建立与发展- 西汉王朝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及其政策- 东汉王朝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及其政策3. 罗马帝国的兴起与发展- 共和制度下罗马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及其特点- 帝国制度下罗马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及其特点4. 印度的古代帝国- 孔雀王朝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及其特点- 印度古代帝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及其特点5. 古代帝国的相互交流与融合- 古代帝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交流与融合三、商贸与交流的发展1. 陆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起点、途经地和终点- 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其对东西方文明的影响2. 海上丝绸之路- 蓬莱航线的开通及其对海上贸易的影响- 槟榔之路的开通及其对海上贸易的影响3. 罗马帝国与中国的交往- 罗马帝国与汉朝的外交往来及其影响- 罗马帝国对中国丝绸的渴求和贸易4. 东亚文化交流- 东亚各国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佛教的传入与东亚文化的传播四、古代思想与文化的变革1. 古代思想的起源和发展- 古代思想的起源地点和时间- 古代思想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2. 儒家思想的兴起与发展- 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儒家思想对古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影响3. 道家思想的兴起与发展- 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道家思想对古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影响4. 墨家思想的兴起与发展- 墨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墨家思想对古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影响5. 文化的多元性与交融-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文化的多元性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五、奴隶社会的灭亡与封建社会的兴起1. 奴隶制度的灭亡- 奴隶社会的经济、政治、社会矛盾及其造成的灭亡- 奴隶制度灭亡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 封建社会的兴起- 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社会特点及其形成和演变- 封建制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3. 一夫多妻制的形成与封建家族的兴盛- 一夫多妻制的起源和发展- 封建家族的经济、政治、社会状况及其特点4. 封建等级制度与社会分工- 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封建社会分工的特点和影响六、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发展1. 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 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及其影响- 古代农业技术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2. 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 古代冶金技术的出现和发展- 冶铜、冶铁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3. 中国古代科技的创新与贡献- 中国古代科技的创新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中国古代科技在农业、冶金、纺织等方面的贡献4. 古代中国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古代中国文化的起源和特点- 古代中国文化的兴盛和交流综上所述,以上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知识点总结,内容包括古代文明与历史起源、古代帝国时代的兴起与发展、商贸与交流的发展、古代思想与文化的变革、奴隶社会的灭亡与封建社会的兴起、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发展等主要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知识点(续)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外交1.“另起炉灶”与“一边倒”重大外交成就:1949年10月2日,苏联与中国建交,1950年2月,签订《中苏友好互助同盟》。

1949年—1950年,同苏联等十七国建交。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1955,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国与国之间解决问题的基本准则。

3.走向国际舞台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4)---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参加亚非万隆会议(1955)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周恩来的“求同存异”方针: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同:在近代都有被殖民主义奴役和掠夺的共同遭遇;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共同要求。

外交关系的突破(20世纪70年代)—新局面1.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中国外交战线上的重大胜利(突破),宣告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2.中美关系解冻(关键性突破)“乒乓外交”,以民促官,打开中美交往大门。

官方交往:1971年7月9—11日,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尼克松公开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订,标志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8.12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邦交正常化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1.外交政策的调整国际形势的发展:美苏激烈争夺,美苏相互制约,第三世界的不断壮大、中国在世界战略平衡中的作用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国家利益):我国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需要稳定、和平环境调整后的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对战争与和平做出科学判断是确定对外关系出发点;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新论断(1985年);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奉行不结盟政策---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对外开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时期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出发点。

2.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中国参加联合国相关会议,加入联合国相关组织,参与联合国倡议的各种活动。

3.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活动1991年加入,2001年在上海举办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6月,中、俄、哈、吉、塔、乌“上海合作组织”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意义:丰富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提供了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对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

专题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 1. 蔚蓝色的希腊位置:地处地中海东部,扼欧亚非三洲要冲地貌特征一:山岭沟壑将陆地隔成小块,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开阔平原,限制了粮食的生产地貌特征二:海岸曲折、港湾众多,附近海域海岛星罗棋布,优越的航海条件便于海外贸易和海外殖民 气候特征:地中海式气候,温和宜人,适合种植葡萄和橄榄自然地理环境对各地区的文明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决定因素.因为各地区的文明产生与发展还同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特定的历史条件有关。

中国是大河文明,适宜进行农业活动,为了治水等活动要求中央集权;而古希腊文明是海洋文明,适宜进行商业活动,因为商业交易要求公平,倾向于民主政治。

2. 充满活力的城市国家 城邦的特点:小国寡民(提供了公民直接参政的可能性)独立自主(治)(没有形成统一的帝国,君主专制难以发展)彼此分立,又因频繁交往而保持联系;商品经济发达( 自由平等的社会环境);文化繁荣(富含民主意识与科学精神珍惜自由的雅典公民希腊公民的地位: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构成:除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之外的本邦成年男子。

权利与义务:有资格参加各种公共活动,有权利参与城邦行政与司法事务基本特点:重视公民参政素质的培养;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不屈从权威;善于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追求智慧与平等;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卓尔不群的雅典1.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梭伦改革 (594BC)——雅典民主制度奠定基础 按财产多寡划分4个等级;“四百人会议”;“陪审法庭”特点:保持中立.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

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局面,促进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克利斯提尼改革(506BC )——标志着雅典民主制度的确立 用地域选区取代血缘部落,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五百人会议”(抽签)对所有等级公民开放;“十将军委员会”(推选);“陶片放逐法”。

2.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伯里克利执政时期表现: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都以抽签方式产生;保证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最充分的权力;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

山岭沟壑农耕经济不发达海岸曲折港湾众多从事海外贸易、殖民活动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思想观念有利于迫使冬季多雨夏季干热盛产葡萄酒、橄榄油有利于希腊的地理环境为民主政治形成提供自然条件3.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范围: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是少数人的民主性质: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小国寡民的城邦方式: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可能导致国家权力滥用和误用后果:沦为个人争夺权利的工具;“成也民主,败也民主”实质:奴隶主阶级的民主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历史作用:(1)雅典民主政治促使国家、经济政治获得了空前的繁荣(2)雅典民主政治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3)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也为人类政治文明提供借鉴罗马人的法律1.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罗马是古希腊文明的正统继承者,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新开拓者,制定出最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6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

(不是一部法律,而是一种统称)演变:形式上:习惯法→成文法结构上:公民法→万民法观念上:自然法精神《十二铜表法》(前449年)原因: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和强烈要求进步性:1.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内容广泛,法律条文明晰,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

2. 限制贵族专横,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利益。

局限性:1.是以往习惯法的汇编,其中搀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2.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

2.从治“公民”到治“万民”公民法:从罗马建国(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称为公民法。

《十二铜表法》就是代表。

适用范围:罗马公民.侧重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私法规范不够完善.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公民法主体狭小,内容保守,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的法律。

主要内容: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3.西塞罗和自然法精神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观念.西塞罗被誉为“自然法之父”“人人平等、公正至上”,为人类提供了理性、正义、权利、平等、自由等自然法原则。

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作用:维系罗马统治泽被后世——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现在世上许多国家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原则都渊源于罗马法。

罗马法所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专题七: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与发展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完善1.“光荣革命”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1688年“光荣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国王的权力来自议会(“议会的国王”)22.限制王权的法案1689年《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确立.1701年《王位继承法》继续削弱国王权力,把王位继承和任命法官等权力转移到议会手中,奠定君主立宪制的法律基础君主立宪制的特点:a、国王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是统而不治”的虚君b、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拥有立法和监督政府的权力。

c、首相是政府首脑,和其内阁拥有行政权,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

d 、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

3.小密室的演变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原则:内阁需得到议会多数支持,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 首相与其内阁成员共同对决策负责,在政治活动上共进退; 内阁对议会负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如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其阁员必须总辞职,或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举行议会大选,由新议会决定内阁的去留。

4.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1832年议会改革,降低对选民财产资格的限制,重划选区重分议席。

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4. 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19世纪70年代以后,内阁权利开始膨胀,几乎垄断全部立法提案权,部分立法权,财政权。

美国1787年宪法 1、年轻美国的窘境新生的美国实行松散的邦联制,产生了许多问题无法解决,亟需通过制定一部强有力的宪法,改变国家结构形式来加强中央的权力。

2、制约权力、平衡利益的宪法 1787年,费城 ,联邦宪法。

内容:实行联邦制。

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权利加强,,但各州还保持了一定程度的自治地位,拥有一些州权。

以三权分立原则构建中央政府:体现了“制约与平衡”或“分权制衡”的原则。

国会立法权总统行政权联邦法院评价:美国联邦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

这部宪法体现了制约与平衡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协调了中央与地方之间,大州与小州之间,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为美国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这部宪法没有废除黑奴制度,带有种族歧视的烙印。

3.从“邦联”到“联邦”1788年6月,联邦宪法正式生效,第二年,华盛顿当选第一任总统,中央权力加强,各州保持一定的自治地位4.两党制的雏形:联邦党(1816年解体,第二任总统亚当斯)和反对联邦党的民主共和党(第三任总统杰弗逊、第四任总统麦迪逊);19世纪30年代,民主共和党分裂为民主党和自由党;19世纪后半叶,两党制正式确立,民主党和共和党交替上台执政。

民主政治的扩展1、震荡中的法国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经历了曲折复杂的过程,2、“一票共和”1875年仅以一票多数通过了第三共和国宪法。

内容:行政权归于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军队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

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

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立法权属于议会参议院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内阁对参议院负责。

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众议院可以提出并通过法案,但受到总统和参议院的控制。

国歌、国庆、“政府的共和国形式”和总统当选条件1875年宪法的评价:进步性:①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帝制的道路,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②是工业革命完成后的必然结果,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分享政权的机会,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局限性:它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法国的共和政体并没有得到巩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