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调研报告
马原 调研报告
![马原 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d3ce86f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ec.png)
马原调研报告一、研究目的和背景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具体应用情况,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分析现阶段中国面临的挑战以及中国共产对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行动。
通过此次调研,将为我们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并为未来在实践中更好地运用这些原理提供借鉴和指导。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取了多种方法,包括文献研究、访谈和问卷调查。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我们了解了中国共产自成立以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演变过程和重要思想,为我们后续的调研提供了理论基础。
我们还与一些相关专家开展了访谈,听取并汇总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我们还进行了一些问卷调查,了解普通群众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和满意度。
三、调研结果和发现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重要结论: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中国得到了深入贯彻和发展中国共产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学习和运用。
通过与相关专家的访谈,我们了解到中国共产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不仅满足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解决中国面临的问题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绝大多数中国人认可和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同时,调查还发现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体内容的认知还有待提高,这也为今后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3. 中国面临的挑战和思考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中国面临一些重要挑战,包括资源环境压力、经济转型困难、社会矛盾加剧等。
中国共产通过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挑战的思考和行动。
这些思考和行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之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山西马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山西马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43c1cb8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2.png)
山西马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山西马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引言山西马原是我国山西省的一个县,也是一个人口较为集中的农村地区。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地社会现实,我们进行了一次马原社会实践调研。
本报告将介绍我们的调研目的、调研方法、调研结果以及对于当地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二、调研目的马原社会实践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山西马原县的社会现状、问题和需求,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和建议。
我们的调研重点包括教育、农业、就业、医疗等方面,旨在揭示当地社会的薄弱环节和发展瓶颈,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
三、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法进行调研。
问卷调查是我们了解当地居民基本情况和意见的主要手段,访谈则是深入了解当地居民的具体问题和需求,观察则是对当地社会现象的直观了解。
我们还参观了当地的学校、医院和农田,以进一步了解社会现实。
四、调研结果1. 教育水平低: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山西马原县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大部分居民只接受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的比例不足1%。
教育资源匮乏,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都是影响当地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
2. 农业发展不平衡:尽管马原县是以农业为主的区域,但农业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现象。
部分地区的农田面积较大,农业生产规模相对较大,但也有一些地区的农业发展缓慢,面临土地荒漠化和农田退化的问题。
3. 就业压力大: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马原县的就业压力较大。
大部分居民靠农业为生,但农业收入有限,很难养活一家人。
此外,外出务工机会较少,缺乏多样化的就业选择。
4. 医疗服务薄弱:我们的调研发现,马原县医疗资源匮乏,医疗设施不完善,医疗人员缺乏。
许多居民面临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迫切需要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五、思考和建议1. 加强教育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马原县教育的投入,提高学校设施,增加师资力量。
此外,可以引入互联网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2. 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政府可以通过资金扶持和技术培训,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最新大学生马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最新大学生马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92fc75d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1f.png)
最新大学生马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我们组织了一系列关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原)课程的社会实践活动。
这些活动旨在将理论知识与现实世界的问题相结合,以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我们实践活动的调查报告。
一、实践目的与意义实践活动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调查研究,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认识,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过程与方法我们的实践活动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学生们被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马克思主义原理相关的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接着,学生们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
最后,每个小组都需要撰写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讨论。
三、主要发现与分析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调查了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劳动关系、社会不平等、环境保护和科技发展等。
他们发现,尽管马克思主义原理在当代社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化,但其核心理念—如阶级斗争、社会公正和人的全面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生们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如工人权益保护、城乡差距、以及环境保护政策等,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指导作用。
四、实践反思与建议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学生们普遍反映,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不仅增强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然而,也有学生指出,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数据收集的难度和分析的深度等。
因此,我们建议在未来的实践中,可以增加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和资源,以便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
五、结论总体来说,大学生马原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也促进了他们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期待未来能够继续优化和扩展这类实践活动,使之成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原社会实践报告(2篇)
![马原社会实践报告(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6215e07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5c.png)
第1篇一、前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马原”)是我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马原,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我参加了此次马原社会实践,通过实地调研、参观学习等方式,对马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二、实践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提高全民理论素养,我校开展了马原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这次活动,我希望能够将马原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为今后更好地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践内容1. 实地调研在实践过程中,我选择了我国一个典型的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调研。
通过走访村民、了解农村发展现状,我发现马原在我国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土地改革:我国农村实行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农村合作医疗: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农民提供了基本医疗保障,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3)农村养老保险: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民提供了养老保障,减轻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2. 参观学习为了更好地理解马原,我还参观了我国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基地。
通过参观学习,我对马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1)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我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艰辛历程,深刻体会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
(2)参观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展览:通过参观展览,我了解了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成果,为今后更好地运用马原提供了理论指导。
四、实践成果1. 提高理论素养通过此次实践,我对马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素养。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把马原作为指导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 增强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马原理论分析实际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021年关于大学生马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参考五篇
![2021年关于大学生马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参考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aee5f1a602768e9950e738b8.png)
2021年关于大学生马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参考五篇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大学生马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精选(一)内容提要:关于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我们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在校校大学生进行了有关调查调查对象:河北工业大学学生调查时间:2021-4-20~2021-4-26调查方式:采用书面问卷形式,在分层的基础上对各年级进行抽样调查阅读兴趣倾:一、调查统计数据及分析,本次调查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阅读问题从各学院各专业各年级中随机抽取被调查者二、调查结果分析,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论文三、调查统计数据及分析本次调查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针对同学们阅读倾向,阅读时间,阅读方式,阅读目的,阅读问题从各学院各专业各年级中随机抽取被调查者,其中男生14名、女生27名,并发放问卷120份,回收率112份,有效问卷100份。
经过本小组成员的分析讨论,分析结果如下:1.从阅读兴趣倾向来看1)大学生在空闲时间会不会阅读,如下所示:1经常会 2有时会 3偶尔会 4从来不会由上表可以看出,在空闲时间有29.3%的人表示经常会读书,有46.3%的人表示有时会读书,有22%的人表示偶尔会读书,有2.4%的人表示很不喜读书,基本上从不会读书。
综上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课外阅读还是比较喜欢经常看书的。
这表明大学生总体还是爱读书的,但还是存在着部分不爱读书,不读书的现象,因此大学生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树立积极的读书意识。
2)在大学生阅读的类型来看,大学生的阅读类型广泛,有名著,散文,小说,诗歌,自然科学类,专业类实用性读物等,其中喜欢小说的最多,占33%,专业,技能,考试等有关实用性书籍其次,占22%。
因此可以看出,现在的大学生对于小说读物的最热衷。
3)由有关阅读名著书籍的问题结果统计可以看出,有29.5%的人表示喜欢并经常读,有52.8%的人表示喜欢,但很少读,也有17.6%的人表示不喜欢读。
而将近68.0示不经常或不喜欢阅读名著的原应是,晦涩难懂,读起来没有什么趣味。
马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马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cb86917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09.png)
马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社会实践调研的背景和目的背景社会实践是高校教育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旨在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状况和问题,并培养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简称马原)作为高校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了解和把握社会现实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因此,进行马原社会实践调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社会情况相结合,提高思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目的本次马原社会实践调研的目的是通过在社会实践中的实地考察和调研,对马原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应用,探究社会实践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作用,以及马原课程如何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马原课程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马原课程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唤起社会关注通过社会实践中对一些社会问题的考察和调研,可以唤起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激发其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马原课程中的一些理论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认识到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深层次原因。
2. 培养批判思维社会实践中的实地考察和调研需要学生对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马原课程中的一些理论知识为学生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框架和方法,帮助他们在实践中进行准确的观察和分析,形成合理的判断和结论。
3. 培养社会责任感社会实践中的参与和调研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问题的存在与严重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马原课程中的一些理论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社会问题背后的原因和机制,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社会问题的解决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原社会实践调研的方法和步骤1. 确定调研课题和目标在进行马原社会实践调研之前,需要明确调研课题和目标。
调研课题可以选择一些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和马原课程相关的议题。
2. 收集调研资料在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之前,需要对相关的调研资料进行收集。
这些资料可以包括学术文献、报刊杂志、互联网资源等。
通过收集资料可以对调研课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实地考察和调研提供必要的前期准备。
马原调研报告
![马原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c471136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96.png)
马原调研报告
根据最新的马原调研报告显示,马原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贵重木材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调研结果显示,马原具有以下特点和应用价值。
首先,马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由于其稀缺性和品质优良,马原价格相对较高,是一种重要的高档木材资源。
其木材质地坚实,纹理自然美观,适合制作高品质的家具、艺术品和装饰品等。
另外,马原的种子也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以提取植物油制作高级保健品和美容品。
其次,马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马原是南方地区的乔木植物,可以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给很多动植物,对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起到重要作用。
此外,马原还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能力,能够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最后,马原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
在我国南方地区,马原被广泛用于传统建筑、古建筑和各种艺术创作中。
马原所制作的家具和艺术品,体现了南方地区的文化特色和传统工艺。
因此,马原也被赋予了一定的艺术和文化价值。
综上所述,马原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贵重木材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生态和文化价值。
在保护和合理利用马原资源的同时,应加强其种植和保护工作,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马原实践调研报告
![马原实践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5e2cf6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86.png)
马原实践调研报告
《马原实践调研报告》
尊敬的领导和同事们:
我从去年开始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并在今年秋季进行了相应的实践调研。
通过这次调研,我深刻认识到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我们党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更加坚定了我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信心和决心。
在调研中,我深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理论,这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本质,也深刻认识到了共产党员的崇高使命和责任。
同时,我还参与了一些党组织和党员的实践活动,通过亲身参与,我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党的政策的影响和党员的职责。
调研中,我还深入接触了一些基层党员和非党员群众,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思想观念和诉求。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更清楚了解了党员在基层工作中的现状和困难,也找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这次调研,我对党的领导、人民群众和社会主义建设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加深了对自己作为党员的责任和使命的认识。
我会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党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得到大家的继续关心和指导。
谨上报告。
此致
敬礼
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马原调研报告
![马原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7be1d70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a0.png)
马原调研报告《马原调研报告》一、调研内容本次调研主要围绕马原的生平、思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其贡献和影响进行评估。
二、马原生平概述马原,全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1905年出生于中国某城市,1920年考入某某大学,后赴欧洲留学,1926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抗日战争期间,马原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活动,并参加中国共产党。
1949年建国后,担任某某大学哲学系主任,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学。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马原受到迫害,被冠以右派分子的称号,直到1976年才得以平反,于1980年逝世。
三、马原思想的主要特点1.批判性思维:马原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提出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他认为,批判是认识的起点,只有通过对事物的批判性思考,才能揭示事物内在的矛盾和矛盾的性质,进而推动社会的变革。
2.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统一:马原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相互关联与统一。
他认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和实践的指导,理论才能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3.关注人的全面发展:马原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主张追求人的自由、平等和幸福。
他认为,人是社会的根本要素,社会的发展应该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四、马原的理论贡献和影响1.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贡献:马原致力于发扬和深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深刻影响的观点和理论,丰富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涵。
2.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影响:马原的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思维和实践与理论的统一关系的强调,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参考。
3.对教育方面的贡献:作为一位教育家,马原提出并倡导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他的理论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结论通过对马原生平、思想和理论的调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马原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和理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中国教育事业的推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马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马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065937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c6.png)
马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马克思主义原理是一门具有深刻内涵和广泛应用价值的学科。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我们进行了此次社会实践调研。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促进马克思主义原理更好地指导社会实践。
三、调研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的学术文献、政策文件和统计资料,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研究成果,为调研提供理论支持。
2、实地观察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社区、企业和学校等场所进行实地观察,了解其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观察其中是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应用。
3、问卷调查设计了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现象认知、个人价值观等方面的问卷,在不同年龄段、职业和教育背景的人群中进行广泛发放,以获取大量的数据样本。
4、访谈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管理人员、社区工作者和普通群众进行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理解和应用经验,以及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四、调研结果1、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认知程度大部分受访者对马克思主义原理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程度较浅,多停留在表面概念,对其核心内涵和方法论的理解不够深入。
2、马克思主义原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在经济领域,一些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和管理决策时,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注重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管理。
然而,也有部分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忽视了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治理方面,部分社区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积极发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但仍存在一些社区工作方法单一、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
在教育领域,马克思主义原理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得到了一定的传授,但在其他学科的渗透不够,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3、影响马克思主义原理应用的因素个人因素方面,部分人的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精神。
马原社会实践报告
![马原社会实践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10a8a8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53.png)
马原社会实践报告马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精选9篇)转眼间充满意义的社会实践生活就已结束了,这段经历,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该好好总结一下过去这段时间的社会实践了!为自己以后能更好的走向社会做准备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马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精选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马原社会实践报告篇1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课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大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式,因此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来说,能在寒假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活动,给了我们一个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自我能力的重要的机会。
作为大二的学生,社会实践也不能停留在大一时期的那种毫无目的的迷茫状态,社会实践应在结合我们实际情况,能真正从中得到收益,而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为了完成任务而实践。
我觉得我们在进行社会实践之前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为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
应注重实践的过程,从过程中锻炼自己、提高能力。
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感受社会就业的现状,体验一下工作的乐趣,这学期的假期我根据时间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假期期间找了一份促销的工作,虽然仅有10多天时间,但我觉得受益非浅,基本上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短短的工作让我体会到了就业的力,自己能力的欠缺及社会的艰辛,同时让我感到工作的无比快乐,一种在学校自由天地无法体会到的残酷竞争的“愉悦”。
促销是一种很好的工作体验,通过,,人与人的沟通,可以了解一些跟我们专业相关的知识,比如不过的人过春节的习惯习俗,春节期间的旅游计划等等。
我的促销工作主要是促销电器。
促销的一天基本工作安排:促销前的短暂培训,了解电器的,名称、性能、型号、价格行情等方面的知识,面对顾客时的语言组织,仪容仪表等。
接下来就是正式的工作。
每天早上8:30开始上班,到达指定地点后做好准备工作,摆好宣传资料,礼品赠品,然后调整好心态迎接顾客。
每天工作7个小时,在下午工作完后还有个必须的程序——一天的工作总结。
经理、主管及促销员一起讨论一天促销工作中的战果及存在的问题。
马原的教学实践报告(3篇)
![马原的教学实践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100b50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c6.png)
第1篇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马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了提高马原教学效果,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现将实践情况总结如下。
二、教学实践内容(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
4.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包括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等。
3. 科学社会主义:包括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发展道路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实践过程(一)课前准备1. 精心设计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内容和重点。
2. 搜集相关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3. 制作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2. 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后辅导1. 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如读书会、讲座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教学实践效果1. 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得到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学生的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得到提升,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
马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马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61b831b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1d.png)
马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进行了一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旨在加深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和理解。
二、调研目的1.了解青年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知程度和态度;2.探讨青年人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于现实生活中;3.提高青年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和理解。
三、调研方法本次社会实践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问卷调查法:我们在校园内发放了100份问卷,内容涵盖了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认知程度、态度等方面。
2.个别访谈法:我们还采取了个别访谈法,与一些志愿者进行面对面交流,探讨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知和理解。
四、调研结果1.青年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只有30%的受访者能够正确回答“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辩证法?”等基本问题。
2.青年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和偏见,有些人将其视为“过时的理论”、“极端思想”。
3.部分青年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持肯定态度,认为其具有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他们希望通过深入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4.青年人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到实践中去。
一方面是因为自身的认知水平不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缺乏具体的指导和支持。
五、调研分析1.青年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这与当前教育体系存在一定问题有关。
当前教育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如注重应试教育、缺乏思想启蒙等,这导致青年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知程度普遍偏低。
2.青年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和偏见,这与社会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负面影响有关。
当前社会舆论环境中,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和偏见,这导致一些青年人对其持有负面态度。
马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马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73b9978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5e.png)
马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近日,笔者参加了一次由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在调研过程中对当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了实地的考察和研究,在此分享一下我的感悟和体验。
一、背景介绍本次马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针对当地的一些基层组织和企业进行了深入了解,旨在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采访了当地一些有关领导、工人及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从而得出了一些较为客观的结论和观点。
二、社会实践活动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首先对本地区的一些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通过与企业负责人的交谈,我们发现企业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积极贯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深刻认识到生产过程中对人的重要性,实行人性化管理,并且在加强工会和企业员工家庭关系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在与工人的交流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一些珍贵的经验。
工人们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处理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并做出更为理性的决策,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
除了企业和工人,我们还对当地一些事业单位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访问。
在这些单位中,我们发现这些单位在实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管理和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等方面都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三、具体结论通过此次马原社会实践调研,我们有以下几点结论: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企业和事业单位实施人性化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也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员工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2. 企业负责人、工人和事业单位相关人员都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能够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得到充分应用和发挥;3. 实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当从多个层面进行,并需要充分发挥人类主体性的作用,以推动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和员工的积极性;4. 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和不同层面的需求,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施,从而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
马原作业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马原作业社会实践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fa13ec1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96.png)
马原作业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调研主题选择及目的本次社会实践调研的主题选择为“中国城市居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对城市居民的调研,了解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情况以及对其理论的理解程度,探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传播和接受情况,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和教育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和内容1.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在城市的不同地区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得较大样本量的数据,了解城市居民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认知情况;然后选取部分问卷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受访者进行深度访谈,探究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理解和看法。
2. 调研内容问卷调查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个人基本情况:受访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基本信息;- 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情况:受访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程度、接触途径、对其重要性的看法等;-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情况:受访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情况,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现实意义的看法;- 马克思主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受访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和认识。
深度访谈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马克思主义对受访者个人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争议和误解;- 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传播的看法;- 对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和教育的建议。
三、调研结果1. 问卷调查结果一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0份,有效回收率为90%。
受访者的基本情况表明,年龄分布较为均匀,性别比例接近,文化程度以大专和本科居多,职业涵盖了各个领域。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情况: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对马克思主义有一定的了解,其中一半以上曾接触过相关书籍或课程。
部分受访者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持怀疑态度,认为其理论已经过时。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情况:虽然受访者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具体原理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
较多受访者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际意义认识不足,抽象程度较高。
马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马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dfefc4c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d.png)
马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引言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们很好的学习与实践结合的方式之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以下简称马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影响以及马原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我们进行了一次马原社会实践调研。
二、背景资料本次调研活动参与了20名大学生志愿者,他们来自不同专业以及各个年级。
我们选择在当地社区进行调研,以便更好地了解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并与他们互动。
三、调研目的1. 了解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影响2. 探究马原在实践中的应用3. 提出对进一步发展社会实践与马原应用的建议四、调研过程1. 社区调研我们在社区中与居民进行交流,并发放问卷调查。
通过与居民直接互动,我们了解到了他们的生活状况、需求与困难。
2. 学生讨论与思考参与活动的学生们在社区调研结束后进行了一次集体讨论。
他们分享了与居民的互动经历,并对马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思考。
五、调研结果与分析1. 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影响通过与居民的互动,学生们认为社会实践可以大大拓宽他们的视野。
他们在与社区居民沟通的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到了社会的多样性以及人们所面临的不同困境。
2. 马原在实践中的应用学生们发现,马原的一些基本概念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了体现。
例如,他们注意到了社区中存在的阶级差距问题,这与马原中的阶级斗争理论相吻合。
他们还观察到社区居民的团结与合作意识,在这一点上,他们感受到了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
3. 对进一步发展社会实践与马原应用的建议基于实际调研结果和学生们的思考,我们得出以下建议:- 加强学生对社会实践的引导与培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与素养。
- 深化对马原理论的学习,将其与实践相结合。
- 加强社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营造更好的实践环境。
六、总结通过本次马原社会实践调研,我们认识到社会实践对学生的重要性,也看到了马原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我们建议进一步深化社会实践与马原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与环境。
希望学校与社会能够共同努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学生马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6篇
![大学生马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6篇](https://img.taocdn.com/s3/m/1fa805e7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b.png)
大学生马原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马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6篇大学生马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6篇范文一:马原社会实践报告关于在校大学生兼职情况的调查报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每一个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都将或迟或早的推向市场。
在市场上进行“双向选择”,取消了系统分配的大学生,也毫不例外的要面对择业的选择。
而从事兼职工作是在校大学生了解社会、贴近现实的最好方式,兼职经历能让他们更多的发现社会需求,明确自身的不足,通过兼职能让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
所以目前,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在学习的空余时间加入到兼职的队伍中,大学生兼职已经成为一种日益普遍的现象。
但兼职活动又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兼职活动是否面临挫折?为了了解这些问题,从中发现值得借鉴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大学生兼职活动提出建议和看法,我们小组特进行了此项调查。
一、调查地点:长沙理工大学二、调查对象:长沙理工大学学生三、调查时间:20xx年10月23日——10月25日四、调查数据分析:(一)兼职的态度的对待根据调查,有38%的同学没有兼职经历,但超过50%的同学认为兼职很有必要,对兼职持赞同态度。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兼职现象已经日益普遍化。
(二)兼职工作的类型总的来看,大学生兼职的种类繁多,但绝大多数就是与自己专业只是无关的体力工作如发单,导购,话务员,服务员等,而从事于与自己的专业有关的职业的学生只占到31%。
这说明大学生对兼职的期望效果并没有预期那么好,同时造成了人才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三)家长对子女兼职的态度从问卷结果来看,69%的家长对大学生兼职持赞成态度,29%的家长持不过问态度,只有2%的家长持完全否定的态度。
由此可见多数家长同意大学生以兼职来积累社会经验,提升自我能力。
(四)兼职与学习的关系对于“兼职与上课时间相冲突时,你会怎么做?”这一问题,72%的大学生会选择放弃兼职,还有28%的同学则选择不一定,视情况而定。
而在兼职时间上,大部分兼职学生都在每周5小时以下。
山西马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山西马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6b01e2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d2.png)
山西马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研究目的社会实践是学生们在校期间的一种重要学习形式,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本次社会实践调研的目的是进一步了解山西省马原县的社会发展现状,探讨当地的经济情况、教育水平、文化传统以及社会问题等,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更加丰富全面的社会实践体验。
二、研究背景马原县,是山西省忻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黄河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之一。
但与此同时,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落后,加之历史上的战乱和自然灾害等因素,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相对滞后。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实践调研,为当地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以推动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研究方法本次调研采取了多种研究方法,其中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等。
首先,我们前往马原县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等基本情况。
然后,我们根据实地考察的情况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当地的居民和企业主。
最后,我们还进行了一些访谈,采访了当地的政府官员、教育工作者、农民等,以获取更为详实的情况。
四、调研结果1. 经济发展马原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蔬菜等作物,养殖牛羊等畜禽。
同时,这里还盛产林木资源,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林业重镇。
然而,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加之市场营销手段相对滞后等原因,当地的农产品销售面临一定的困难。
此外,由于缺乏技术支持,当地的农业生产效率也相对较低。
2. 教育水平马原县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农村地区。
由于家庭条件等原因,一些家庭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导致学生的学习条件较为艰苦。
而且,由于学校条件有限,教学设施落后,教育资源不足等原因,学生们的学习环境也较为艰难。
3. 文化传统马原县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地区,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包括民俗文化、古代建筑等。
与此同时,当地的文化传统也面临一定的保护困难,由于一些历史建筑、文物的保护工作薄弱,使得这些文化遗产受到一定程度的侵蚀。
马原实践小组调研报告
![马原实践小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31573b7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60.png)
马原实践小组调研报告马原实践小组调研报告引言:本次调研旨在探究中国青少年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了解其对于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中的实践应用的看法,并针对调研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和实践。
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为了解中国青少年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知程度、对于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中的实践应用的理解,并通过调研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青少年中的普及和实践。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以获取更全面、客观的数据和信息。
调研对象主要是大学生和高中生,调研范围涵盖城市和农村地区。
三、调研结果通过对调研样本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1.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程度:绝大多数青少年都知道马克思主义的存在,并能够简单说明其基本原理。
但在具体的概念和理论内涵上存在一定的模糊和误解,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理解还有待提高。
2.对于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中的实践应用的理解:部分青少年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不适用于现代社会,另一部分认为马克思主义可以继续发展和应用于社会实践中。
3.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程度:大多数青少年在学校中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内容,但教育质量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同时,少部分青少年表示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的机会较少。
四、调研建议基于上述调研结果,为了提高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和理解程度,以及促进马克思主义在青少年中的实践应用,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内容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提高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原理讲清楚,帮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2.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教学,通过实例和案例,帮助青少年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方法论。
3.加强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普及,鼓励家长和社会各界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讨论和研究,为青少年创造接触和了解的机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顶山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调研报告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调研报告题目:平顶山学院学生环保意识的调查及分析调研报告负责人:李方园所在院系: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任课教师:赵永振日期:2014年6月4日平顶山学院学生环保意识的调查及分析通过采用自编“平顶山学院大学生环保意识调查及分析”,本文以分层抽样的方式对100名在校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做了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1)在校大学生环保知识掌握程度不高。
(2)在校大学生环保意识较强,但环保行为滞后于环保意识。
(3)在校大学生环保知识的自觉程度低,但高度认同环保课程的普及、征对调查结果、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环保教育、有效开展课外活动及科研活动的相关建议。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长远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首次将生态文明的概念写入了当代会的政治报告中。
环境保护、生态问题、已经成为目前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大学生是21世纪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骨干,是未来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的决策者、管理者和执行者,同时在校大学生进入各个工作岗位后,他们意识和行为又可以影响身边更多的人。
可见,培养在校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对未来的环保事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文以平顶山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学生环保意识进行了调研、希望其结果和结论能为学校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一、调查背景(一)目前,中国塑料年产量为300万吨,消费量在600万吨以上。
全世界塑料年产量为1亿吨,如果按每年15%的塑料废弃量计算,全世界年塑料废弃量就是1500万吨,中国的年塑料废弃量在100万吨以上,废弃塑料在垃圾中的比例占到40%,这样大量的废弃塑料作为垃圾被埋在地下,无疑给本来就缺乏的可耕种土地带来更大的压力。
塑料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难以收拾的后患,人们把塑料给环境带来的灾难称为“白色污染”。
目前,很多国家都采取焚烧(热能源再生)或再加工制造(制品再生)的办法处理废弃塑料。
这两种办法使废弃塑料得到再生利用,达到了节约资源的目的。
但由于废弃塑料在焚烧或再加工时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污染环境,所以可以说废弃塑料的处理至今仍是环保工作中令人头疼的一大难题自从国家实行有偿使用塑料袋后,同学们是否有重复使用塑料袋的意识,有意识地将可重复使用的塑料袋保存起来,并且等下一次用的时候会记得用上,或者是说把有偿或无偿使用过的塑料袋用完后当做垃圾袋来继续其使用价值,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频率提高进而提高一次性塑料带的使用效率。
是否有意识带塑料袋去购物的问题。
在购物袋有所保存的前提下,是否在下一次购物的时候会有意识的带塑料袋去购物或者是经常忘了带已包存的塑料袋,当你带塑料袋的时候是否会觉得很没面子使用已经重复使用的塑料袋。
(二)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期,随着GDP的高速增长,环境、资源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将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环保工作应当提升为一项基本国策,作为未来建设祖国的主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拥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越来劲越多的环保项目开始建设,对于这些项目的建设情况的关注情况也是反映大学生环保意识强弱的一项重要指标。
(三)总体来看,大学生的环保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不强,生态保护意识薄弱。
责任感不强的大学生在行动上缺乏毅力,当个人利益和环境利益冲突时,往往会舍弃环境利益而谋求个人利益。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盲目使用“一次性用品”,这是近年来造成浪费的一大消费现象。
卫生筷、饭盒、塑料袋等“一次性”用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这种消费的实质是迫使仍具有使用价值的消费物质退出消费过程,作为废弃物被抛弃。
一次性木筷的消费,现在就让中国人一年耗掉500万立方米木材。
[1] 调查表明,一些大学生环保意识淡化,现实生活中即使看到有人浪费水电和扔垃圾的现象,也不会去阻止,原因是他们的生态责任感不强。
如果大学生有了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和明确的生态责任意识,那他们在行为上就会有强大的动力。
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确立科学的生态文化价值观,协调好生态价值与人的价值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
[2]绿色消费主要包括:消费无污染的产品,消费过程中尽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自觉抵制和不消费那些破坏环境的产品。
因此我们要培养大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消费方式。
(四)如今,通过各种媒体,每个人都越来越多地意识到环境和发展问题的存在。
许多人都听说过热带雨林的消失、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贫困、难民潮、食物危机等问题。
但对许多人而言,这些事都发生在遥远的地方,不会发生在本地的环境中,可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问题有许多就发生在当地,甚至在校园里。
学校的学生和教师都是资源的消费者。
同时,作为社区的成员和现在的或未来的公民,教师和学生同时又是社区发展的负责人,有责任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如果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比作一条跑道的话,那么在这条跑道之外是没有观众的,所有的人都是运动员。
环境和发展问题不仅是政府的事,更是大家的事,个人的事,为给学生营造一个幽雅和谐、宁静温馨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的教育功能,学校在绿化、美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努力做到使学校全年戴绿、四季有花,根据校园建筑的格局,学校还修建了读书长廊。
长廊四周栽种藤萝,夏秋季节,藤萝覆盖整个长廊,一片翠绿。
真正收到了层次化、立体化的绿化、美化效果。
如今,当你走进开发区中学,你会看见一个花团锦簇、绿草如茵,整洁优美的校园,它与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相得益彰,使人心旷神怡。
(五)环境破坏是指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兴建工程项目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退化及由此而衍生的有关环境效应,从而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
环境破坏造成的后果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有些甚至是不可逆的。
二、研究方法调查时间: 2014年 5月9日至6月4日调查目的:为了创建“绿色校园”,进一步提高环保意识,宣传环保知识,共建绿色家园,特此开展这项调查。
调查地点:平顶山学院调查对象:平顶山学院在校大学生调查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方法来调查我校学生,共调查问卷100份。
数据处理:有效问卷信息录入,采用excel制作图表。
三、调查现状分析大学生环保意识调查报告众所周知,目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归根结底,人类是环境的主体,人类要在地球上生存, 其受意识支配的行为必然影响他赖以生存的周边环境. 草坪上的一个脚印, 墙角的一团废纸,垃圾堆里的一块废电池……这些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行为, 甚至是不加考虑的一个动作.然而,殊不知这些看似无意的举动,却给我们的环境和资源留下了后遗症,造成了今天这样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关注环境,关注绿色,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使更多的大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了解日常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方法,增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我对学校五十个同学进行了调查,其调查结果如下:( 一)环境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 68%的同学对环境方面新闻的关注甚少或者是一点也不了解, 例如对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的这个图形的了解, 什么是电子垃圾, 很多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等这样的日常知识不了解;而仅仅只有24%的同学对环境方面新闻关注得多一些,但都不是了解得很全面. 出现这样的情况是何种原因所致呢?是我们对环境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 还是像这七层左右的同学那样根本不关注环境呢?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二)日常行为习惯调查结果表明, 6%的同学是经常做随地扔, 有吐痰这样的事, 这是保护环境的做法吗? 很值得我们反省.而有42%的同学偶尔要做这些事,这一小半的同学的做法与上述两个小问题的结果形成了一定的反差, 这表明很多人有环保的意识, 但很难将这种意识带到平时的行为习惯中,这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从来不做这样的事同学占52%,这是值得我们赞赏的. 只有把这种意识带到行动中,才能对环境保护起到作用.我们要意识到塑料袋打包对自身的健康有害. 有些坏物质会随着你吃饭时带进胃里,造成中毒或疾病的出现.调查结果表明,34%购物时会自带环保袋,52%的同学偶尔会带,14%的同学从来不会带,这表明我们中很多人有环保意识,我们学校的环境还算好,但如果我们不注意环保,卫生,到处制造垃圾,那我们校的环境就越来越差了!我们就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了!所以,我们要从三个做起:一,从自己身边做起,二,一点滴小事做起,三,从小养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四、调查结果与讨论这次问卷调查的题目涉及面较广,综合考察了我校在校学生的综合环保意识和对于环保问题的关注情况,能够客观反映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一)大学生对白色污染的认识1、大学生对于限塑令的态度支持反对无所谓80% 6% 14%80%6%14%0%10%20%30%40%50%60%70%80%1对限塑法看法支持反对无所谓在调查中可以看出有80%的同学能够积极相应国家号召,支持限塑令,只是值得肯定的: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任然有20%的同学对于限塑令的态度不是很积极,甚至有6%的同学反对限塑令,这与我们事先的预计大不相符,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几点首先这可能与他们对于限塑令的理解不到位有关:其次还可能与之受到的宣传教育有关,就这一点来说,学校因加强对于国家各种环保政策的教育宣传工作。
另外,还有一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2、大学生的环保行为 购物自带环保袋 会偶尔从来不34%52%14%14%34%会偶尔从来不52%调查统计结果显示虽然有60%的同学支持限塑令,但在接下来的环保袋使用调查中,只有34%的同学会自带环保袋购物,只占支持限塑令的同学的56.7%,说明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对于限塑令的支持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的支持,而在实际行动中,还是有不少同学不能响应国家的号召。
而且还有52%的同学虽然有了不用或者少用一次性塑料袋的想法,偶尔会使用环保塑料袋,这部分同学所占的比例很高,比例超过一半,他们对塑料袋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也认可国家的限塑令,但在行动上需要一定的鼓励和指导与提倡,相信经过一定教育后,他们肯定能很好的落实国家的环保政策。
(二)大学生对周围及自身环保意识评价环保意识很强一般几乎没有4% 80% 16%4%80%16%很强一般几乎没有从图中可看出我们学校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大多数学生环保意识一般占80%,甚至有一部分几乎没有环保意识占16%,在调查中他们很诚实,认真的填写,但从数据中反应出来的是环保意识不够.环保意识强的只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