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文化生活高考真题汇总

合集下载

2017年必修三文化生活高考试题汇编

2017年必修三文化生活高考试题汇编

2017年必修三文化生活高考试题一、选择题部分1、【2017年全国卷1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17年全国卷2 19. 】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

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

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③既具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具有鲜明特色④规定着各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3、【2017年全国卷2 20. 】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

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这表明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③只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17年全国卷3 19. 】 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埃德加•斯诺著《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的史诗,引起强烈反响。

2020年高考政治 文化与生活试题分类解析 必修3 精品

2020年高考政治 文化与生活试题分类解析 必修3 精品

文化与生活1.(2020•天津)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

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

这体现了A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创新决定这会实践的发展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解析 A。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根据材料,台湾果农的做法不仅是将不同原料的东西放在一起,更重要的是给该商品取了有着中国浓郁文化特色的名称。

A项入选,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B与题意不符,不是侧重讲文化对社会实践的作用;C说法错误,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不能说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D说法与题目无关。

本题选A。

2.(2020•江苏)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

该材料告诉我们B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解析:输出产品属于经济行为,影响或者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既是文化现象又是政治现象。

因此①③正确,入选。

这些现象不是世界多极化现象,也不是强调资源的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因此②④不选。

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考查考生对基拙知识的理解能力。

难度较小。

3.(2020•浙江)“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礼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

这类现象表明D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解析: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既有个性,又有普遍的规律,A项错误;题干以鲜明的事例说明不同的地域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理念,这是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的表现,而非文化对人的影响,也不是人们对文化的评价,故D项正确,B、C两项不符合题意。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轮总复习试卷及答案:第8课 走进文化生活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轮总复习试卷及答案:第8课  走进文化生活

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8课走进文化生活一、单项选择题点击中国的任何一个因特网论坛,就会发现一些关于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帖子,一天可达数千条。

然而,对同一个问题很难找出完全相同的答案。

据此回答1~2题。

1.从文化的角度看,这说明()A.文化市场有喜有忧B.人们文化消费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C.人们的文化生活比较单一D.当今的文化市场非常混乱2.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发性③大众传媒的快捷④文化产品的规模化、产业化⑤市场经济的滞后性A.①②③⑤B.①②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④⑤3.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国学经典《论语》,立足于“唯用”的角度,通过经典文学给现代人以宇宙观、人生观、处世之道、人格修养等方面的启迪,受到了中国国内大众的欢迎。

这告诉我们()A.电视文化比传统文化更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B.大众喜爱的文化就是我们所要倡导的文化C.电视文化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D.创新形式可以使传统文化更贴近群众4.手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文化交流带来了强有力的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撑,也为不良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现代化的途径。

这说明()A.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文化生活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B.网络将取代其它一切传媒C.现代文化传播的途径更具多样化D.大众传媒有商业性,应限制手机网络技术的发展5.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了诸多令人忧虑的现象,目前正有蔓延之势的“恶搞事件”就是典型代表。

这些“恶搞事件”内容十分低俗,对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

对此()①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管理、正确引导②生产经营者应当抛弃经济利益,增强社会责任感③全社会应积极为青少年成长创建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④中小学生应提高辨别能力,自觉抵制落后、腐朽文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文化产业不仅要遵守文化圈的所谓规则与一贯行事之风,还要接受市场经济法则的约束。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轮总复习试卷及答案: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轮总复习试卷及答案: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4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民族。

《易传》中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近年来,“忧患意识”一词频繁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及领导人的讲话中。

这表明,中国传统思想()A.即将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中国的发展道路C.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财富,应当毫无保留地继承D.是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全世界的主流思想2.“信”是我国历史上儒家倡导的“五常”之一,今天我们仍然提倡“诚信”,表明传统文化具有()A.较大的包容性B.较强的保守性C.相对的稳定性D.鲜明的民族性3.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

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

这启示我们()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4.“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

不懂电脑、不会英语是后者的标志,不读书(特别是不读传统经典)、少写字(至少不会正确规范地写字)则是前者的表现。

就年轻一代而言,“现代文盲”越来越少,“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很令人痛心的,这是因为()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我们必须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任何外来文化③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民族文化就会无根基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坚持“守旧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5.“尊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忘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③文化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④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念中,包含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贵和”、“和而不同”思想。

备战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课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好题过关)(解析版)

备战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课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好题过关)(解析版)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一、单选题1.(2023·四川绵阳·三模)2023年2月,在雅典大学成立的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将围绕联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中外人文交流开展各项工作,以学生和学者的双向流动促进中希两国民心相通,推动两国人民将走得更近、更亲。

这表明()①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是两国文明的共同品质②中心的成立拓宽中希文化交流传播的手段③推动人员交往是融洽民族关系的重要方式④文化交流需要不断学习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③:中外文化的交流体现了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是两国文明的共同品质,有利于构建良好的两国关系,①③正确。

②:文化传播的途径有教育、人口迁徙、商贸、政治经济文化,朋友聚会等,手段是大众传媒,②排除。

④: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认同本民族文化,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2023·四川达州·二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指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引导广大法学院校师生和法学理论工作者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决反对和抵制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观点。

这是因为()①一定阶级的文化是为一定阶级的经济、政治服务的②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精神标识③发展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海纳百川、熔铸百家④法治观点具有意识形态性,关乎国家的法治道路与安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详解】①④:材料中指出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要坚定中华优秀法治思想,引导广大法学院校师生和法学理论工作者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这是因为一定阶级的文化是为一定阶级的经济、政治服务的,且法治观点具有意识形态性,关乎国家的法治道路与安全,所以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故①④正确。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综合测试题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综合测试题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综合测试题一、单选(每个1.5分,共54分)2009年11月7日,首届“三湘读书月”活动启动。

10000册崭新的书籍从省110家新华书店中心门市开始了它们的“漂流之旅”。

回答1—2题。

1、图书漂流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任其漂流,让下一位读者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

图书漂流:()A.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B.是大众传媒的一种重要形式C.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D.能够最大程度地跨越时空的局限,传播文化2、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

该材料告诉我们:(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围流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的是:()①2010年世博会吉祥物“海宝”②“南海一号”的打捞工作③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④泰山的自然风光⑤我国的外汇储备增多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⑤D、①③④4、“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礼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国人觉得很正常,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

这类现象表明:( )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5、为了更好地传承徽州文化,市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

有关专家指出,这样做不仅可以守住古村落、古民居的“筋、骨、肉”,还可以传承徽州文化的“精、气、神”,真正使古村落、古民居流传后世。

2021年高考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知识与真题完全整理: 文化与生活

2021年高考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知识与真题完全整理: 文化与生活

2021年高考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知识与真题完全整理:文化与生活目录考情分析 (1)考向预测 (1)思维导图 (2)知识清单 (2)文化与社会 (2)文化对人的影响 (6)真题再现 (11)【考情分析】【考向预测】高考对本考点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主要集中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以及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等知识点上。

题目选项经常设置一些错误的观点,如故意扩大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发展同步;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们完全被动地接受文化的影响等。

因此,在备考复习过程中务必澄清这些错误认识。

【思维导图】【知识清单】知识清单一:文化与社会考点一:文化的内涵、特点、形式及社会作用1.正确理解和把握文化的内涵和特点2.正确理解文化的社会作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从本质上看,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它必须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转化为物质力量,不能把文化直接看作是一种物质力量。

①从微观上看,文化素质是每个人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孕育、培养出来的,而这种文化素质也影响着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文化素质的高低,影响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效果。

②从宏观上看,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也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内容。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空虚,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③从性质上看,文化有进步与落后、崇高与庸俗、优秀与腐朽之分。

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引导和制约作用,并非任何文化对社会发展都起促进作用,只有先进、健康的文化才会促进社会发展。

点拨:(1)判断一种现象是不是文化,应该注意四点:第一,经济现象或活动不属于文化,如商品交易等。

备战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好题过关)(解析版)

备战2024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好题过关)(解析版)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一、单选题1.(2023·河南·模拟预测)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及国民文化素养的进步,电影已经逐渐融入大众生活,过年看场电影成为重要的文化娱乐活动。

2022年春节,全国电影票房60.35亿元,位居历史同期第二,影片《长津湖之水门桥》《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等深受观众好评,很多一、二线城市的电影院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

春节档电影市场火爆的原因有()①电影院进行票价打折促销,吸引大量观众②电影题材丰富,满足了不同市民观影需求③过年看电影成为“新年俗”,呈流行趋势④消费观念从重物质消费向重精神消费转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B【详解】②:商品的质量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电影本身的题材、呈现形式等能否能更好满足观众的需求,影响电影的票房,②符合题意。

③: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过年看电影成为“新年俗”,激发了人们的观影热情,③符合题意。

①:一、二线城市收入水平高,消费能力强,出现电影票一票难求的情况,所以,电影院凭借打折促销,难以吸引大量观众,①与题意不符。

④: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在物质上的消费水平迅速提升,而花费在文化领域的消费仍然远远不够。

人们的消费观念还没有从重物质消费向重精神消费转变,④说法不符合实际。

故本题选B。

2.(2023·广西玉林·模拟预测)部分景区兑换网购票后仅限当日使用,服务意识弱;某些视频平台会员费涨价后仍强制插播广告,附加费用多;有的文创商家品质配不上热度、客服跟不上销量,购物体验差……种种吐槽反映出当前文化市场在高速发展中,相关服务未能更好满足大众实际需求。

这需要()①文化市场必须把经济效益放第一位②政府强化文化市场管理和综合执法③企业要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体系④消费者要积极参与相关规则的完善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详解】①:我国文化市场的发展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①说法错误。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轮总复习试卷及答案:第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轮总复习试卷及答案:第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7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正确的是()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是中华文化的精髓②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③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⑤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2.中国古有“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今有“八荣八耻”。

这表明()①“八荣八耻”强调的是遵循古训②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④践行“八荣八耻”已成为每个公民的价值选择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3.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②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爱社会主义就是新时期爱国的具体表现③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民族情感,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内涵,无明确的具体标准④爱国主义通过实际的言行具体体现出来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又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

上述精神的共同内涵是()①爱国主义②团结统一③勤劳勇敢④自强不息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5.下列能体现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精神的诗句或典故有()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②“业广唯勤”③“天道酬勤”④“不畏强御”⑤“礼仪之邦”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6.“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下列观点与之不一致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克勤于邦,克俭于家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7.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表现在()①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是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因素之一③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从而推动综合国力提高④民族精神是综合国力的基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是因为()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②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具有生机和活力③民族精神具有传统性④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先进技术,一打就垮。

2018年高考真题精析汇编:必修3 文化生活 (1-5课)

2018年高考真题精析汇编:必修3 文化生活 (1-5课)

2018年高考真题精析汇编-----必修3《文化生活》(1-5课)(具体到框题)1.1体味文化考查知识点:1.2:文化的社会作用(2018·全国卷Ⅰ·T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6分)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改革开始于农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

我国农村改革始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材料二为发展农村生产力,满足广大农民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活的期盼,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业改革发展的文件,如1982年发布《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肯定“包干到户”等形式的责任制的社会主义性质;1991年颁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把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立为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营制度;2016年制定《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推进“三权分置”改革;2018年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导农村改革发展不断深入。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先进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10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的作用,是分析说明型试题。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把握不同性质的文化作用不同,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的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党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决定,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破除了阻碍改革的思想障碍和政策障碍,指导了农村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1.2文化与经济、政治考查知识点:1.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3.1文化传播的手段(2018·江苏单科·T21)运用传统工艺做成的青花面盆,已经通过电商销往遥远的中东国家;结合现代3D打印技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的生机,千年窑火在新时代依然充满活力。

2021年高考政治《必修3文化与生活》最新精选练习: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试卷+答案+全解全析)

2021年高考政治《必修3文化与生活》最新精选练习: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试卷+答案+全解全析)

2021年高考政治《必修3文化与生活》最新练习精选: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一、单选题1.“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不同文化深入交融的融合剂。

中国与沿线国家在文化交流等多领域取得丰硕成果,通过文化交流与合作,各国人民产生共同语言、增强相互信任、加深彼此感情。

“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①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实现文化趋同与融合②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③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④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当地时间2019年4月15日下午6点50分左右,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整座建筑损毁严重。

熊熊火光里的塞纳河畔,圣母院塔尖轰然倒塌,令人心惊心碎。

文物之殇,让法兰西流泪,也让全世界伤痛。

这是因为①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保护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传承发展的源泉③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承载着世界共同的记忆④加强文物安全管理,留存文明记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胡旋女,胡旋女。

心应弦,手应鼓。

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飙转蓬舞……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

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

(《胡旋女》——白居易)下列对该诗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①外来文化是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②要吸纳各民族文化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③文化交流能促进文化发展④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中国和意大利在丝绸之路的两端相映成辉。

2020年正值中意两国建交50周年,两国导演联手打造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透过多样化的视角对比了中华文明和罗马文明。

从书写用的文字,到国家历法;从文明图腾,到融汇中西文化的艺术品;从戏台上的歌剧和秦腔,到长安诗和罗马画……讲述了不同文明兼收并蓄、交流互鉴的故事。

这部纪录片蕴含的文化价值体现在()①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提供新的视角,促进文化传播与民心相通②跨越时空展示了中西文明的交融,有助于丝路文化的发展和繁荣③是中国故事的国际表达,是中国价值在全球范围内的继承与发展④引起不同国家的人们对历史悠久的长安和罗马文化的尊重与认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测试题答案解析

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测试题答案解析

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测试题答案解析【导语】在高二政治必须三文化生活的来临之际,我们应该做好相应的测试题来稳固政治必修三的知识点。

下面是xx整理的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测试题,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因为大事件层出不穷,2022年网络热词的产生更迅速,变化更快,传播更广。

如:屌丝、涨姿势、中国大妈、土豪,这些热词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比喻、浓缩或概括。

这说明()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解析:选D。

此题考查文化与人的关系。

网络热词的产生、传播和使用,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应选D项。

A、C不符合题意,B项“同步〞错误。

2.乡土中国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农村,也是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的根本特性。

据统计,中国每天消失的村落有80至100个。

在急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毫无节制地膨胀,农村被一步步地蚕食。

割裂的城市与村庄之间,充满的不仅仅是“乡韵〞的遗失,还有被毁的精神家园。

由此可见()落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解析:选C。

割裂的城市与村庄之间充满着“乡韵〞的遗失,还有被毁的精神家园,这说明“乡韵〞精神是通过村落表达出来的,由此可以得出C的结论。

A、D不符合题干主旨。

B说法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3.2022年6月6日《中国城市雕塑邀请展》在深圳隆重举办。

雕塑,让城市更美好。

世界各地有很多的城市雕塑让我们记忆深刻、回味无穷,如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希腊的雅典娜神像等,它们表达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①彰显着对世界文化的认同感②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蕴涵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④决定着城市生存开展的文化方向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选B。

城市雕塑让我们记忆深刻、回味无穷,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应选②;雕塑,让城市更美好,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蕴涵着人们对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应选③。

①错误,应尊重文化多样性,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④“决定文化方向〞表述错误。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轮总复习试卷及答案:第5课 文化创新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轮总复习试卷及答案:第5课 文化创新

第5课文化创新一、单项选择题浙江传媒学院到安徽西递宏村进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调查与研究”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对古徽州的建筑、文化的保护情况作了详细调查,对该地区在古文化的保护、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作出的努力表示敬佩。

据此回答1~2题。

1.开展上述活动是因为()A.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B.文化创作是人民群众的使命和职责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D.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有利于文化创新2.浙江传媒学院学生调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情况,提高自己的文化创作能力是因为()A.传统文化中存在着“精华”B.文化的发展应体现新的时代精神C.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D.传统文化以继承为主,现代文化以发展为主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基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文化创作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②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源于社会实践和创造者的聪明才智③文化创作的动力来自社会实践④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4.当前,大部分国人在对圣诞文化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在“圣诞节”狂欢,如漫画中的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①要抵制外民族文化②要弘扬优秀民族文化③要正确对待外民族文化④要完全吸收各民族文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有学者指出,传统文化好比一捆干草,人们像驴子一样驮着它走,各人的驮法不同,聪明的人把它化为养料轻松地走向未来,愚蠢的人把它当作祖传宝贝,永远是沉重的负担。

下列选项中,与材料中学者观点不相符的是()A.强调我们需要传统文化,要把它化为养料吸收B.反对把传统文化固化,当作物件加以传承C.启示人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勇于重新打造和丰富传统文化D.暗示在文化交流中对外来文化也要化作养料吸收6.要进行文化创新,必须()①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②把握好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④把文化工作者的灵感作为主要来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古时尊敬师长是人们遵守的纲常之一,现在仍然谈尊敬师长,却已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涵。

[精品]新人教版高考政治总复习必修3第十二单元课时1走进文化生活达标习题及答案

[精品]新人教版高考政治总复习必修3第十二单元课时1走进文化生活达标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①能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②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级趣味③助长了狂热“追星”现象,使腐朽文化肆意扩散④可以使人们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解析:②③都是消极影响,应排除。

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C2.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很快,文化产品日益多样,文化消费也出现许多新现象、新情况,一些人将贩卖隐私的花边新闻、热火朝天的口水战当作了自己的“精神正餐”。

这说明( )①文化建设要贴近群众②文化消费心理决定文化消费行为③要引导消费者提高文化鉴赏力④政府要依法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一些人将贩卖隐私的花边新闻、热火朝天的口水战当作了自己的‘精神正餐’”,故要引导消费者提高文化鉴赏力,政府要依法加强对文体市场的管理,③④符合题意。

答案:D3.某市开展“扫黄打非”专项检查,按照文化出版管理规定严把关口,在源头上查堵各类有害出版物,净化文化市场,引导市民文明阅读。

要净化文化市场需要( )①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②政府切实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③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④市民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文化市场良莠并存,要求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要求消费者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③④正确。

①②与题意无关。

答案:D4.近年来,一些“戏说”历史的通俗读物成为出版热门。

这些出版物常常将奇闻轶事作为历史知识,把阴谋权术作为成功之道,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荒诞化,误导了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对历史知识的认识。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对此( )①国家必须加强市场管理,引导企业发展先进文化②文化生产企业需要把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放在首位③文化工作者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④读者要提高眼力,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②错误,文化生产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轮总复习试卷及答案:第1课 文化与社会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轮总复习试卷及答案:第1课 文化与社会

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1课文化与社会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漫画反映的观点是()A.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B.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C.知识力量就是文化力量D.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动力2.观看国庆60周年天安门广场盛大的阅兵式后,有网友说:“听到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奏起,心里不由得燃起一股激情,祖国的强大令我们自豪、祖国的发展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在我们眼前的不只是一辆辆创意无限的彩车,更是一幅祖国美好河山的宏伟画卷!”材料表明()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③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④不同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3.华西村原党支部书记吴仁宝认为,有些地区、某些人物质富裕,精神贫乏。

也有的人精神富裕,物质贫乏。

华西村能摆正两者关系,把物质富有作为基础,精神富有作为前提,相辅相成,达到完美结合。

如果把这种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放大到一个民族,就是说()A.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B.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C.一个民族,物质上可以贫困,精神上绝对不能贫困D.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近年来,韩国影视剧在亚洲的流行,极大地促进了韩国服饰、化妆品、手机、仪器和旅游产品的出口。

这表明()A.韩国文化适合亚洲各国人民的需要B.文化对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C.物质需要是由文化需要决定的D.文化是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5.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表明()A.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C.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6.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第三、四单元高考题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第三、四单元高考题 新人教版必修3

文化生活第三四单元测试题1、〔2022年高考·天津卷7〕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缺乏5000人。

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

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A.提高开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2、〔2022高考·广东卷32〕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

这说明A. 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3、〔2022年高考·江苏卷19〕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开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这说明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4、〔2022年高考·江苏卷23〕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

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奉献的英雄模范任务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④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5、〔2022高考·全国新课标卷19〕近年来,我国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树立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道德楷模,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我国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它①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②能提供精神动力和正确价值观,决定社会开展进程和方向③表达了先进文化性质和前进方向,有利于培育“四有〞新人④为我国经济社会开展提供了智力支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2高考·福建卷32〕图Ⅱ的寓意启示我们,思想道德建设必须A.重视家庭美德建设B.加强社会公德建设C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D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紊质7、〔2022年高考·山东卷22〕2022年12月,山东省启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文化创作传播活动;2022年3月,又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

2018年高考真题精析汇编:必修3 文化生活 (1-5课)(具体到框题) Word版含解析

2018年高考真题精析汇编:必修3 文化生活 (1-5课)(具体到框题) Word版含解析

2018年高考真题精析汇编-----必修3《文化生活》(1-5课)(具体到框题)1.1体味文化考查知识点:1.2:文化的社会作用(2018·全国卷Ⅰ·T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6分)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改革开始于农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

我国农村改革始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材料二为发展农村生产力,满足广大农民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活的期盼,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业改革发展的文件,如1982年发布《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肯定“包干到户”等形式的责任制的社会主义性质;1991年颁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把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立为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营制度;2016年制定《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推进“三权分置”改革;2018年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导农村改革发展不断深入。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先进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10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化的作用,是分析说明型试题。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把握不同性质的文化作用不同,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的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党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决定,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破除了阻碍改革的思想障碍和政策障碍,指导了农村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1.2文化与经济、政治考查知识点:1.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3.1文化传播的手段(2018·江苏单科·T21)运用传统工艺做成的青花面盆,已经通过电商销往遥远的中东国家;结合现代3D打印技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的生机,千年窑火在新时代依然充满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六次文化汇总2015.106.“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说明不同的自然条件决定不同的区域文化。

7.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22.“一箭多星”技术的发明和运用,降低了卫星发射成本,提高了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

这说明A.文化决定经济的发展B.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C.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很重要D.在经济总体格局中,文化产业的作用很突出23.近年来,某县政府倡导全民阅读,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向群众推荐优秀图书,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推动了书香社会建设。

这佐证了①文化进步取决于传媒的现代化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阅读能力是文化素养的标志与核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4. -些地方让孩子们诵读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编的传统家训家规,在这个过程中,文明的种子潜入了孩子们的骨髓,融人了孩子们的血液。

这表明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一定的文化活动②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5.开封是首个“互联网十文化”智慧城市。

在这里,游客扫描街头语音导览标识牌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听到绘声绘色的历史故事,还可以通过微信将开封文化带到世界各地。

这表明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②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繁荣③网络文化是先进文化④科学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创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6.今年,我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弘扬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这一精神的核心是A.团结统一B.爱国主义C.爱好和平D.自强不息27.通过富有时代特征的科学解读,“廉”、“忠”、“孝”、“节用”等中国传统思想焕发生机,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注入了巨大的正能量。

这启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①立足于继承传统文化②克服历史虚无主义③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④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F 7.T 22.C 23.C 24.B 25.D 26.B 27.D2016.4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一名句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7.落后文化通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对传统习俗要敬而远之。

22.一尊青铜,数行铭文,引发无限遐思:声势浩大的宗庙祭祀,尘土飞扬的战乱杀伐,觥筹交错的节庆盛宴……斑斑铜绿下,一串字符就是一段尘封的历史。

这体现了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人类创造文化同时也享受文化③文明只有靠文字才能传承④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3.“最心酸作文”中表达的“爸爸只爱手机”令人深思,一些人享受了网络文化,却疏远了亲人,降低了人际交往的温度。

这表明A.人们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B.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C.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促进作用D.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决定着人们的实践活动24.某市在发展乡贤文化的过程中,汲取传统乡贤文化的精华,抛弃其落后因素,并赋予其当代文明因子,创造出充满乡土情怀和时代气息的新乡贤文化。

这表明,文化创新①应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②不能一味摒弃传统文化③应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④不能一味推崇外来文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5.近期,讲述中国故事的电视剧《琅琊榜》不仅在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电视台热播,而且登陆亚洲、非洲、北美等地的电视剧网站,受到亿万外国观众的热捧。

由此可见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尊重文化多样性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6.“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唐诗的艺术成就令人叹为观止,不仅数量多、质量高,而且诗体大备、流派纷呈。

唐诗曾让众多帝国的诗人黯然失色,也对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A.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B.源远流长,历经沧桑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D.薪火相传,越燃越旺27.退休教师韦思浩,本可以享受悠闲优雅的晚年生活,却为了捐资助学而甘当“拾荒老人”,以极致的方式诠释了慈善的真义,也感动了无数人。

韦老师的义举感召我们①做传统美德的实践者②做先进文化的建设者③做家庭美德的传播者④做职业道德的弘扬者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6.T 7.F 22.A 23.B 24.A 25.B 26.A 27.A2016.106.文艺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就可以创作出鲜活多彩的文化作品。

7.增强全民族文化的创造活力,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2.在燧石取火的实践中,人们悟出了“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这一道理,从此在生产和生活中,多了几分执着,几分坚守。

由此可见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③自然界的事物蕴含着文化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A.①②B.①③C. ②④D.③④23.开国将军甘祖昌夫人龚自全珍老人坚守精神家园,扎根贫困老区59年,用自己坚定的信仰书写了爱与奉献的生命长歌。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A.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C.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D.文化增强人的精神世界24.台风“莫兰蒂”来袭,浙江泰顺三座国宝级古廊桥相继被洪水冲毁。

当地政府号召民众抢救古廊桥木构件。

国家文物局表示在资金、技术上全力支持廊桥修复工作,短短几天民间捐款超过300万元。

修复古廊桥的依据有①文化发展离不开文化继承②先继承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③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精髓④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B.①④C. ②③D.③④25.某市推动“短、精、新”的“微宣讲”走进新兴媒体,满足了更多群体学习政策理论的需求,扩大了新人新事宣传的辐射面。

这一做法①体现了大众传媒需要加强管理②利用了大众传媒的强大功能③有利于改造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④有利于用主流文化引领社会思潮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26.“中国好人榜”评选活动自2008年开展以来,影响不断扩大。

今年8月,群众举荐的好人好事线索超过93万条,参与活动人数超过3800万。

好人好事的广泛传播,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提升了国民道德素质。

这表明①精神文明重在建设②文明风尚需要引导③传统道德得到全面继承④国民素质已经全面提高A.①②B. ①④C. ①③D. ②④39.看着朱婷和林莉们齐刷刷抬脚轻叩冠军奖台,正在备考的我,眼泪夺眶而出、肆意流淌。

略显稚嫩的中国女排从逆境中分歧,杀透重围,最终夺取里约奥运金牌,靠的不只是一流的技能,更是历久弥新的女排精神。

场上场下、教练队员,在国旗下集结,为祖国而征战;团结如一人,配合似双手;无论对手如何强大,都毫无畏惧,敢于亮剑;不管比分落后多少,都每球必拼,决不放弃。

在这种精神激励下,教练组审时度势,合理调配阵容、打法和战术,通过精妙的指挥贯彻自己的意图;队员们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如虹的气势,将自己的体能和技战术水平发挥到极致,将教练组的意图变成精彩的比赛过程,是不可能成为可能……我也该振作起来了。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我”所描述的女排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哪些内涵?(2分)6.F7.T 22.C 23.B 24.B 25.B 26.A39.(1)“我”所描述的怒拍精神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下列内涵:爱国主义,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017.46.文化包容性是指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7.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2.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人质量时代。

这意味着①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③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④文化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3.列人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二十四节气,产生于农业社会的生产实践需要,至今指导着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

这表明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②传统习俗能够促进社会发展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④文化决定着人们的实践活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4.新年伊始,央视《中华诗词大会》火爆荧屏,—字飞花令,令众多观者如痴如醉。

唐诗宋词之高雅,五言七绝之韵律,无不让人叹为观止、拍手叫好。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A.古代诗词总能给人以丰厚滋养B.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C.经典作品在新时期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D.着眼于人民的精神需求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25.故宫博物院自主研发的一款APP(移动客户端)游戏,将故宫珍藏用精美的图片和诙谐的语言传递给观众,让故宫里的文物“活”起来。

“故宫+互联网”的模式①发挥了科技对文化传承的促进作用②扩大了传统文化的影响力③创新了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④融合了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6.2016年9 月,中央文明委启动了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共有300个在爱国守法、遵德守礼、平等和谐、敬业诚信、家教良好、家风淳朴、绿色节俭、热心公益等八个方面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家庭受到表彰。

开展这一活动主要是为了①大力弘扬中华传统道德②建设新时代的家风文化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全面提髙公民科学素养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39.近年采,W市积极推广全开放、24小时不打烊的公共图书阅览空间——城市书房。

与传统图书馆单纯由政府拨款建设管理不同,城市书房以众筹方式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建设,同时采用”我的书房我来打理”的志愿服务形式,由志愿者负责图书上架整理、秩序维护。

城市书房不仅成为满足广大读者更多需求的精神粮仓,而且成为彰显社会公德的文明样板。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重要性的角度,分析W市推广城市书房的积极作用。

(3分)6.F7.T 22-26 DACAB39.(1) W市推广城市书房有利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公益事业发展。

2017.116.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成果,应以吸收为主、为我所用。

7.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22.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在国庆节、国际劳动节等重要的国家法定节日、纪念日,于北京时间上午10点整在其频率、主频道播放国歌。

这一要求的依据是A.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B.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C.人的精神力量源自人的文化素养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23.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一2035年)》,前所未有地重视老城保护与复兴、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