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主义运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城市主义运动----城上城品牌创想录

日期:2005-9-20 16:12:15美派营销机构

二战之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普遍经历了一场大规模人口由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郊区运动,到了60-80年代,发展最为突出,短短的几十年间,城市化空间的扩展就超过了历史以来的总和。郊区运动这种发展模式的不经济性(高成本而低效率),生态与环境的不可持续性,对内城的伤害以及对城市结构的瓦解作用已日益凸显,出现了增长的危机。具体说来,郊区运动导致了一系列后果:

1、城市空心化:由于大量人口迁移郊区,市中心人口锐减,尤其是到晚上和周末,人口要比平常白天减少1/3以上。

2、生活成本的上升:在西方国家,主要交通工具是汽车,由市中心到郊区生活必然要增加相应的设施和成本,如修建大量的高架、主干道以及汽车和汽油的大量消耗。

3、环境污染的加剧:在美国,91%的家庭拥有汽车,其中18%的家庭拥有三辆以上的汽车,占世界5%的人口消耗了世界近30%的石油,由于汽车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汽车尾气污染日益严重。

4、生活负担加重:西方人口密度远没有中国大,且其郊区结构更为松散,这样势必在购物、教育、医疗等诸多方面造成不便。

5、城市发展不协调:西方的郊区运动是以富人为先锋,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一次集体大撤离。郊区建设力度的加大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市中心的建设,消费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下降,城市原来的发展模式减弱,并产生不协调反应。

6、犯罪率上升:相当一部分富人和中产阶层撤离到郊区去后,只留下穷人在拥挤的市中心生活,他们更加有机可乘,导致犯罪率上升。

郊区运动的负面作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种发展模式提出批评与质疑,最终形成

了一股强大的反对郊区化增长模式的批评浪潮,而站在其潮头浪尖上的,就是现在已广为人知的“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

新城市主义者旗帜鲜明地向郊区化无序蔓延“宣战”,以郊区化蔓延的“终结者”作为自己的任务。他们对郊区化的危害进行了剖析,倡导回归“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想,重塑多样性、人性化、有社区感的城镇生活氛围。提出了“反对蔓延、重整城市、建立真正的社区”的新城市主义主张。

第二部分:新城市主义的基本思想

与许多具有影响力的思想运动一样,新城市主义也是针对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而提出来的一套改革与解决主张。

新城市主义认为,发生在大城市内城,郊区及自然环境中的一系列困扰当今城市的社会问题,都有着内在的相互联系。这些问题的产生固然有着更广阔的、复杂的背景因素,但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归咎到郊区化无序蔓延的增长方式,基于现代主义思想的现行政策法规和规划条例,如果过分强调功能分隔、强调以汽车作为主要交通方式、忽视公共领域、漠视人文精神和自然环境,必然会导致上述种种问题的出现,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改革。

新城市主义承认单靠物质环境的改革并不能完全解决社会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但他们也强调,如果没有一个协调的、良好的物质环境作支撑,经济、社会、环境的健康稳定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基于这样的逻辑与信念,新城市主义明确了自己的任务:(1)修复大城市里现存的市镇中心,恢复并强化其核心作用;(2)整合、重构松散的郊区,使之成为真正的邻里社区及多样化的地区;(3)保护自然环境;(4)珍惜、保护建筑遗产。其最终目的是要扭转、甚至消除郊区化无序蔓延所造成的不良后果,重建宜人的城市家园。

为此,新城市主义提出了相应的规划设计主张,其核心思想为:(1)重视区域规划,强

调从区域整体的高度看待和解决问题,(2)以人为中心,强调建成环境的宜人性以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支持性,(3)尊重历史与自然,强调规划设计与自然、人文、历史环境的和谐性。

综上所述:新城市主义的基本思想即是重新回归市中心,享受城市所给我们带来的,包括繁华、时尚、便利等在内的种种好处。

在上述核心思想的指导下,安德雷斯·杜安伊和伊莉沙白·普拉特夫妇提出了“传统邻里发展模式”(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TND),而彼得·卡尔索尔普则提出了“公交主导发展模式”(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TOD)。

TND与TOD成了新城市主义规划思想的典范代表,两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TND偏重于城镇内部街坊社区层面,而TOD更偏重于整个大城市区域层面,在新城市主义的规划实践中,两者是嵌套在一起运作的,其共同之处则体现了新城市主义规划设计的最基本特点:紧凑,适宜步行,功能复合,可支付性以及重视环境等。

第三部分:新城市主义规划设计的基本要点

新城市主义属城市规划的范畴,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体系,它既有大层面的规划思想,也有小范围的规划细节,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区域层面:大都市区、市、镇

新城市主义十分重视区域规划,因为他们认识到许多与城市规划有关的问题只有上升到区域层面,制定出整体性策略才能得到有效解决,例如交通系统(特别是公交与捷运系统)的贯通衔接问题,税收区规划及税收分担与共享问题,环境污染与污染治理问题,农田与自然保护问题,教育系统(特别是中、高等教育)问题,政策不公与地方保护主义问题等,但如果将这些问题提升到了州或国家层次,似乎又过于扩大了,也不利于问题的有效解决。因此,比较适宜可行的区域规划范围,是一个大城市区或是有几个毗邻大城市区连接而成的区域,而在这样一个区域之内,散布着大小不等的一些城、镇、村落。

区域规划的目的是要保障和促进整个区域的经济活力、社会水平、环境健康,为此,新城市主义提出了规划要点:

首先承认城市增长的必然性,容许其增长;

建立永久性乡村保护区(带),确保其今后不会被城市发展所侵吞;

建立临时性乡村储备区(带),以备将来高质量的城市发展之用;

明确设定区域性廊道(铁路、高速公路、水道、绿带、野生动物通道等),作为区域内不同地方之间的联系纽带或分隔界线,形成区域基本结构;

以区域性公共交通站或大的交汇点为中心,组织空间开发,形成节点状布局、整体有序的网络结构;

正视郊区化蔓延后的既成现实、设法修、整合松散碎裂的现有郊区;

在与中心市区毗邻的边缘区段,按照城市内部邻里街坊的模式组织空间

开发,而在更远的外围地区,则按照镇或村的模式进行,每个镇或村都有各自清晰的核心与边缘,基本功能齐备;

注意某地住宅的开发量与当地的工作机会,教育设施条件之间的平衡,也注意这些要素在区域内不同地方之间的平衡;

尽可能顺应地形,保持地貌,避免大兴土木,以减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二、城镇层面:街坊、(功能)区、廊道

新城市主义反对僵化的、绝对的功能分区,尤其反对尺度巨大的功能单一化。他们倡导每个区段(尤其是邻里街坊)的功能多样化和完整性,从而促使各个区段独自生长成为有机的城市细胞。为此,他们提出了在这个空间层面规划设计的几项基本原则,也就是前面已提及的新城市主义规划设计的几个最基本特点:

紧凑性原则。要形成有活力的社区,足够的人口密度是基本前提,因而要有足够的容积率和紧凑度,这样也可以提高土地与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

适宜步行的原则。步行对营造城市社会生活非常关键。为了支持步行与公共交通出行,应该将各种公共活动空间和公共设施布局于公共站点的步行距离之内,而公交站点与住宅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也在步行围之内,通过对适宜步行的空间设计,减少对汽车的依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