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式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9月语言研究 Sep, 2006 第26卷第3期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V ol.26 No.3
处置式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石 毓 智
(新加坡国立大学 中文系,新加坡 119260,新加坡)
摘要:处置式是近代汉语语法最重要的发展之一,迄今为止的有关研究多为观察描写性质的,很少有人谈及它的产生动因和发展机制。本文从那个时代汉语整体语法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角度出发,认为有定性受事名词的重新分布为处置式的语法化动因,而动补结构的建立是推动处置式发展壮大的机制。本文研究表明语法的历史发展也是成系统的、有规律的。
关键词:把;将;处置式;语法化;有定性;动补结构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263(2006)03-0042-08
近代汉语语法发展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为处置式的产生与发展①。大约在八世纪左右来自普通动词的“将”和“把”相继语法化为处置式标记,经历了宋元明清的发展演化,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最常见的语法格式,也是现代汉语语法有别于古汉语语法的最突出特征之一。众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考察。关于处置式的来源,就我们能够看到的资料,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一)来自于“将”和“把”用作连动格式的第一动词的语法化[1-2]。我们认为,这只是处置式产生的必要条件,无法充分解释为什么它们不早不晚在唐朝语法化,又为什么能够在宋元时期得到迅速的发展。
(二)来自于“将/把”把动词之后的宾语提前的用法[3]。这种观点确实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将”或者“把”之后的名词多为动词的受事,但是有两个问题没有回答。一是“假如处置式的意义和普通主动句的意义完全相同,则中国话何必有着两种不同的形式?”[4]二是“将”或者“把”只有发展成为语法标记时才能具有把宾语提前的功能,那么它们的语法化过程到底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最早的处置式很多不能还原为动宾式,可见它并不是简单把宾语提前而得到的。
(三)处置式来自于工具式的重新分析[5]。这一说法也遇到很大的困难。上古至中古汉语的工具格标记“以”和中古以后至今普遍使用的“用”,都没有发展出真正意义上的处置式,何以“把”和“将”并不是那个时代最典型的工具格标记却有此发展?
我们认为,关于处置式产生和发展的合理解释应该能够回答这三个问题:
a. 为什么“将”和“把”不约而同地在八世纪左右发展成为处置式标记?
b. 为什么处置式能够由少到多,逐步发展壮大,最后成为一个广泛使用的重要句式?
c. 现代汉语的处置式的重要语法特征是怎么形成的?即为什么其中的受事名词必须是有定的而谓语则一般是复杂的结构?
本文从语法的共时和历时的整体特性的角度来尝试回答上述三个问题。
1处置式的语法特性和有关的理论准备
1.1 现代汉语处置式的受事名词的有定性处置式的语法特性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看:一是它所引入的受事名词的特性,二是它的谓语动词的结构。弄清楚这两个问题是我们成功追溯处置式产生的历史动因的关键。先看处置式中受事名词的特性。
处置式所引入的受事名词都是有定的、已知的[6-8]。这一特点通常有两个表现方式:一是加上有定性
作者简介:石毓智(1963-),男,河南洛阳人,博士,主要研究汉语语法。
①本文所讨论的处置式限制在以“把”或者“将”标记的基本句式,不包括上古汉语中工具格“以”的一些特殊用法。
“把”和“将”也有工具的用法,关于处置式和工具式的交叉现象,我们已有专文讨论。
的修饰语,诸如指示代词“这”、“那”等;二是光杆名词或者缺乏有定性修饰语的名词短语用“把”提前后,被自动赋予一个“有定性特征”,即所谓的“结构赋义”现象[9]。例如:
1)把书拿来。(已知是哪本书或哪些书)他把两本书都看完了。(上文已经说过的那两本书)
把大夫请来了。(所期待的那个大夫)
在受事的有定无定性质上,动宾式与处置式形成鲜明的对立。当用于动宾式时,光杆名词或者缺乏有定性修饰语的名词短语被自动赋予一个“无定”的特征,比如“看完了书”和“请来了大夫”中的“书”和“大夫”都是无定的。同样的道理,对于一些修饰语为无定性的成分,只能用动宾式,则不能用“把”字提前。例如:
2) 她买了很多书。 他拿走了几支铅笔。 我请来了一位大夫。
→*她把很多书买了。 *他把几支铅笔拿走了。 *把一位大夫请来了。
上述处置式与动宾式的重要区别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处置式和动宾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表面看到的那样,似乎是受事名词在动词前后自由移动,而是名词的位置不同,其语法性质也随之发生重要的变化。处置式并不是从动宾式简单变来的,它们的分工与受事名词的有定性和无定性表达密切相关。1.2 现代汉语处置式的谓语结构特点弄清楚现代汉语的谓语结构的特点,也是追溯它历史成因的关键因素之一。吕叔湘对元明以来的处置式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把处置式的谓语结构分为十三种类型,其中只有两、三类是可以变换成动宾格式的[10]。注意,我们所说的“可以变换”只是说变换后的格式在语法上可以接受,而所表达的实际意义与对应的处置式并不完全一样。下面是吕先生的分类和举例,我们则指出能否变成动宾格式。
(一)偏称宾语。不能变换成动宾式。
3)把一盏酒淹一半在阶基上。(元6.1.11)①
4) 他把我个竹眼笼的球楼蹬折了四五根。(元14.2.7)
(二)动量宾语。不能变换成动宾式。
5)把马打上两柳条。(水5.31)6) 那白脸儿狼说着,把骡子加上一鞭子。(儿5.16)
(三)保留宾语。不能变换成动宾式。
7)没事尚自生事,把人寻不是。(刘知远9)8) 把他低低的进了学罢。(儒3.21)
(四)受事补语。不能变换成动宾式。
把你嘴上的胭脂赏我吃了罢。(红24.2)
9)早有人把这话报知严贡生。(儒5.37) 10)
(五)处所补语。不能变换成动宾式。
把崔宁解去临安府断治。(京10.11)
11)把山海似深恩掉在脑后。(董西厢116) 12)
(六)动向与动态补语。可以变成动宾式。
13)婆婆把茶点来。(京10.4)14) 可就把规矩错了。(红67.17)
(七)结果补语⎯无“得”。有些可以变换成动宾式。
15)我若死了,就把你扶正。(儒5.40)16) 将袭人叫醒。(红77.24)
(八)结果补语⎯有“得”。不能变换成动宾式。
把我看得忒小气又没人心了。(红77.16)
17)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儒1.8) 18)
(九)特种结果补语。不能变换成动宾式。
19)把金莲和玉楼在外边忍不住只是笑得不了。(金35.397)
20) 就把他兴头的这个样儿。(红27.9)
(十)“把”作为“使”讲。不能变换成动宾式。
21)偏又把凤丫头病了。(红76.2)22) 干瞅着把个妙人儿走了。(红77.23)
(十一)动词前头加“一”。不能变换成动宾式。
23) 平儿把眼圈一红,忙拿话岔过去了。(红71.7)
24) 把挑儿一放,两只手往腰上一叉……。(冰心,集282)
①本文转引自其他论著的例子,出处皆遵照原作者的表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