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群算法的收敛性研究综述
粒子群算法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
智能控制技术课程论文中文题目: 粒子群算法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年级与专业:所在学院:XXXX年XX月XX日1 研究的背景优化问题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可以将其定义为:在满足一定约束条件下,寻找一组参数值,使系统的某些性能指标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解决优化问题,在一定的范围内使我们追求的目标得到最大化。
为了解决我们遇到的最优化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发展了诸如牛顿法、共轭梯度法等诸多优化算法,大大推动了优化问题的发展,但由于这些算法的低运行效率,使得在计算复杂度、收敛性等方面都无法满足实际的生产需要。
对此,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一批新的智能优化算法相继被提出。
粒子群算法(PSO )就是其中的一项优化技术。
1995 年Eberhart 博士和Kennedy 博士[1]-[3]通过研究鸟群捕食的行为后,提出了粒子群算法。
设想有一群鸟在随机搜索食物,而在这个区域里只有一块食物,所有的鸟都不知道食物在哪里。
那么找到食物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鸟群协同搜寻,鸟群中的每只鸟负责离其最近的周围区域。
粒子群算法是一种基于群体的优化工具,尤其适用于复杂和非线性问题。
系统初始化为一组随机解,通过迭代搜寻最优值,通过采用种群的方式组织搜索,同时搜索空间内的多个区域,所以特别适合大规模并行计算,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简单、易操作的特性。
目前使用的粒子群算法的数学描述[3]为:设粒子的寻优空间是m 维的,粒子的数目为ps ,算法的最大寻优次数为Iter 。
第i 个粒子的飞行速度为T i i1i2im v [v v ]= ,,,v ,位置为T i i1i2im x [x x x ]= ,,,,粒子的个体极值T i i1i2im Pbest [,]P = ,P ,P ,全局极值为T i i1i2im Gbest [,]g = ,g ,g 。
粒子群算法的寻优过程主要由粒子的速度更新和位置更新两部分组成,其更新方式如下:i+11122v ()()i i i i i v c r Pbest x c r Gbest x =+−+−;i+1i+1i x x v =+,式中:12c c ,为学习因子,一般取2;12r r ,是均与分布着[0,1]上的随机数。
粒子群和人工蜂群算法收敛曲线
粒子群和人工蜂群算法收敛曲线【原创实用版】目录1.引言2.粒子群算法2.1 定义2.2 算法原理2.3 算法优缺点3.人工蜂群算法3.1 定义3.2 算法原理3.3 算法优缺点4.收敛曲线4.1 粒子群算法收敛曲线4.2 人工蜂群算法收敛曲线5.结论正文一、引言在众多优化算法中,粒子群算法和人工蜂群算法是两种受到自然界生物启发而产生的算法。
这两种算法在解决某些问题时表现出较好的性能,如全局优化问题。
本文将对这两种算法的收敛曲线进行分析,以比较它们在优化问题中的表现。
二、粒子群算法2.1 定义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是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优化算法,由 Eberhart 和 Kennedy 于 1995 年提出。
它通过模拟鸟群觅食过程中的协同搜索行为来解决优化问题。
2.2 算法原理粒子群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在一个搜索空间中,粒子群代表一组随机解,每个粒子都对应一个解。
粒子群不断地在搜索空间中移动,通过个体和全局搜索方法来更新自己的位置。
个体搜索方法主要依赖于粒子的当前位置和个体的惯性,而全局搜索方法则依赖于整个粒子群的位置。
通过多次迭代,粒子群逐渐收敛到最优解。
2.3 算法优缺点粒子群算法的优点包括:易于实现、不需要梯度信息、全局搜索能力较强。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计算复杂度较高、收敛速度较慢。
三、人工蜂群算法3.1 定义人工蜂群算法(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 ABCA)是一种基于自然界蜜蜂觅食行为的优化算法,由 Dorigo et al.于 1999 年提出。
它通过模拟蜜蜂在寻找食物源过程中的信息素更新和搜索策略来解决优化问题。
3.2 算法原理人工蜂群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在一个搜索空间中,人工蜂群代表一组随机解,每个蜜蜂都对应一个解。
蜜蜂通过释放信息素来表示已找到的解,其他蜜蜂根据信息素浓度来选择下一个搜索位置。
基于多目标决策协调模型的粒子群算法及其收敛性分析
Vo . 3 No 4 12 . Au .2 08 g 0
文章编号 :0 4—17 (0 8 0 - 0 6- 3 10 4820 ) 4 08 0
基于 多 目标决 策萍
( 鹤壁 职 业技术 学 院 电子信 息 系 ,河 南 鹤 壁 480 ) 500
摘要 :S P O在求解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对有限个体用排序策略 来寻找 Pr o最优个体时, at e 粒子群体 中个体之 间很难进行 Pro a t排序 比较 , e 或出现所有个体皆有 Pro最优 解而无法实施正常的个体选 at e 优. 为此 , 出了一种基于多 目 提 标决策协调模 型的粒子群算法, 该算法将运筹学多目标决策的协调模
sac . e r h
Ke o d :xe i o ai ;a i es am ot ai n P rt b s o t zt n mutojc v t t yw r secl n r t n p rc w r pi zo ;a o et pi a o ; l— e t es ae m o f tl m t e mi i ib i r g y
lm o r a h P r t e to tmia in r s l t n wih tx s sr tg i s d f u tt k ftx s P r t r e t e c a eo b s pi z to e o u i t a i ta e y,ti i c l o ma e o a i a eo o o h v r t e to i z t n ala d c n’ e c a t s p i z t n o n ii a Th wa pi - a e Pa eo b s pt mia i l n a tr a h P r obe to tmiai fi d vdu 1. e s m3o tmi o e o
多策略融合粒子群算法及其收敛性分析
多策略融合粒子群算法及其收敛性分析叶洪涛;皮倩瑛【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年(卷),期】2016(052)024【摘要】For the use of classical linear decreasing strategy to determine the inertia weight in the actual operation process optimization and particle nonlinear changes of mismatch, this paper proposes an 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The algorithm uses the initial population policy position random initialization times, and then introduces random factor to inertia weight, based on particle fitness size dynamically adjusts inertia weight, better guides the search for particles, improves the convergence precision and proves it is capable of global convergence with probability 1. In order to verif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by 8 classic test functions, PSO, decreasing inertia weight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nd the proposed algorithm are tested and compared with different dimensions. The results show higher optimization accuracy of the algorithm.%针对使用经典线性递减策略来确定惯性权重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在实际运算过程中与粒子寻优的非线性变化特点不匹配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粒子群算法.该算法采用多次随机初始化的策略初始种群位置,再对惯性权重引入随机因子,使其基于粒子适应度大小来动态调节惯性权重,更好地引导粒子进行搜索,提高算法的收敛精度,并证明其能以概率1全局收敛.为了验证该算法的寻优性能,通过8个经典测试函数将标准粒子群算法、惯性权重递减的粒子群算法及提出的改进算法在不同维度下进行测试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寻优精度更高.【总页数】7页(P171-177)【作者】叶洪涛;皮倩瑛【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广西柳州 545006;广西汽车零部件与整车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柳州 545006;广西科技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广西柳州 545006;广西汽车零部件与整车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柳州 545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01.6【相关文献】1.基于多策略离散粒子群算法的 MPRM电路延时与面积优化 [J], 符强;汪鹏君;童楠;王铭波;张会红2.一种多策略并行遗传算法及其收敛性分析 [J], 刘晋胜;彭志平;周靖3.基于多策略自适应粒子群算法的电网无功优化 [J], 陈春萌;梁英;张舒捷4.基于自适应选择的多策略粒子群算法 [J], 蔡铭;李响5.基于多策略分区勘探粒子群算法的主蒸汽温度优化控制 [J], 刘萌;王印松;牟文彪;杨敏;陆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粒子群优化算法及其应用研究【精品文档】(完整版)
摘要在智能领域,大部分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优化问题。
常用的经典优化算法都对问题有一定的约束条件,如要求优化函数可微等,仿生算法是一种模拟生物智能行为的优化算法,由于其几乎不存在对问题的约束,因此,粒子群优化算法在各种优化问题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首先描述了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及其改进算法的基本原理,对比分析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其他优化算法的优缺点,并对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参数进行了简要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研究了一种基于量子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标准测试函数的优化上粒子群优化算法与改进算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在优化性能明显要优于其它算法。
本文算法应用于支持向量机参数选择的优化问题上也获得了较好的性能。
最后,对本文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粒子群优化算法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参数优化适应度目录摘要 (I)目录 (II)1.概述 (1)1.1引言 (1)1.2研究背景 (1)1.2.1人工生命计算 (1)1.2.2 群集智能理论 (2)1.3算法比较 (2)1.3.1粒子群算法与遗传算法(GA)比较 (2)1.3.2粒子群算法与蚁群算法(ACO)比较 (3)1.4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研究现状 (4)1.4.1理论研究现状 (4)1.4.2应用研究现状 (5)1.5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应用 (5)1.5.1神经网络训练 (6)1.5.2函数优化 (6)1.5.3其他应用 (6)1.5.4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工程应用概述 (6)2.粒子群优化算法 (8)2.1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 (8)2.1.1基本理论 (8)2.1.2算法流程 (9)2.2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 (10)2.2.1惯性权重 (10)2.2.2压缩因子 (11)2.3算法分析 (12)2.3.1参数分析 (12)2.3.2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特点 (14)3.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改进 (15)3.1粒子群优化算法存在的问题 (15)3.2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改进分析 (15)3.3基于量子粒子群优化(QPSO)算法 (17)3.3.1 QPSO算法的优点 (17)3.3.2 基于MATLAB的仿真 (18)3.4 PSO仿真 (19)3.4.1 标准测试函数 (19)3.4.2 试验参数设置 (20)3.5试验结果与分析 (21)4.粒子群优化算法在支持向量机的参数优化中的应用 (22)4.1支持向量机 (22)4.2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原理 (22)4.3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参数优化方法 (23)4.4 仿真 (24)4.4.1仿真设定 (24)4.4.2仿真结果 (24)4.4.3结果分析 (25)5.总结与展望 (26)5.1 总结 (26)5.2展望 (26)致谢 (28)参考文献 (29)Abstract (30)附录 (31)PSO程序 (31)LSSVM程序 (35)1.概述1.1引言最优化问题是在满足一定约束条件下,寻找一组参数值,使得系统的某些性能指标达到最大或者最小。
基于广义量子粒子模型的聚类算法及收敛性研究
GQP lo ih h smu hf se l se igs ed ta h rdt n l l seigag rtm o h r es aed tb s . M ag rtm a c a trcu trn p e h n t eta io a u tr lo ih frtel g c l aa a e i c n a
HUAN in — n S G L a gj HUA a — u Z u I nx n’ Di HAN i G Bn
( p r m e t o mp e ce c n c n l g Ea tCh n n v r iy o i n e a d Te hn l g S a g a 0 3 Ch n ) De a t n fCo ut r S i n e a d Te h o o y, s i a U i e st fSce c n c o o y, h n h i2 02 7, i a
第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
第2 期
计
算
机
科
学
Vo . 7No 2 13 .
Fe 01 b2 0
21 0 0年 2月
Co pu e Sc e e m tr inc
基 于 广 义 量 子 粒 子 模 型 的 聚 类 算 法 及 收 敛 性 研 究
黄 良军 帅典 勋 张 彬
( 华东 理工 大 学计 算机 科 学与技 术 系 上海 2 0 3 ) 0 2 7 ( 华大 学智 能技 术 与系 统 国家重 点 实验 室 北 京 1 0 8 ) 清 0 0 4
t e s a e c n i u a i n s a e Th t t o f u a in wi v l e t t t n r r b b l y d s rb t n a d t u h h t t o f r to p c . g e s a e c n i r t l e o v o a s a i a y p o a i t it i u i , n h s t e g o l o i o o t lsa e c n i u a in o a t l sc n b b a n d f o t e sa ec n i u a in wh c a h ih s r b b l y i p i t t o f r t n p r i e a eo t i e r m h t t o f r t ih h s t e h g e tp o a i t ma g o c g o i n t e s a i n r r b b l y d s r u i n h o v r e c f t e s l o g n zn r c s s p o e n t i p p r h t t a y p o a i t it i t . o i b o F e c n e g n e o h e b r a iig p o e s wa r v d i h s a e .Th e
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及其收敛性分析
计算 机 测 量 与 控 制 .2016.24(5) 犆狅犿狆狌狋犲狉 犕犲犪狊狌狉犲犿犲狀狋号:1671 4598(2016)05 0146 04 DOI:10.16526/j.cnki.11-4762/tp.2016.05.042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 09 08; 修回日期:2015 12 15。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61309008)。 作者简介:董 航(1992 ),男,黑 龙 江 哈 尔 滨 人,硕 士 研 究 生,主 要 从事统计学和智能优化算法方向的研究。 通信作者:高志强(1989 ),男,黑 龙 江 齐 齐 哈 尔 人,硕 士 研 究 生,主 要从事智能优化算法方向的研究。
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及其收敛性分析
董 航,高志强,李姝盢,郭红霞,程 川
(武 警 工 程 大 学 , 西 安 710086)
摘要:为解决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不能保证全局收敛,寻优精度低,尤其在高维函数优化方面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等问题,提出一种 融合 Kent混沌映射、云模型理论和布谷鸟搜索的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 (CPSO);CPSO 算法采用混沌初始化种 群 位 置、 全 局 开 发 及 局 部 开采的均衡搜索、多子种群协同进化等改进策略,同时从随机优化算法的全局收 敛 准 则 角 度 对 CPSO 算 法 的 全 局 收 敛 性 进 行 证 明, 并 给 出了 CPSO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经典的 benchmark测试函数的 实 验 统 计 结 果 表 明,CPSO 算 法 在 收 敛 性、 寻 优 精 度、 稳 定 性 等 方 面 均优于经典算法。
关键词: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云模型;混沌映射;布谷鸟搜索;收敛性分析
粒子群算法两种动力系统模型的收敛性研究
11 一 阶线性 差分 方 程模 型 .
定义 。=C 。 :=Cr, = + , 1, r 2 :从公式( ) ( ) : 1 、2 可以看 出, 尽管 和 是多维变量 , 但每维相
收稿 日期 : 0 80 -5 20 -22 基金项 目: 原科 技大学校青年基金 (0 7 4 ) 太 20 12 .
作者简介 : 瑞芳 (95 ) 女 , 刘 17一 , 山西天镇人 , 原科技大学应用科学学 院讲 师 , 士 , 太 硕 主要从 事最优化 理论 、 算法及应用 方
面的研究 。 ’
・
2 6・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0 0 8燕
互独立 , 故对算法分析可以简化到一维进行. 为简化计算 , 假设粒子本身所找到的最优解 的位置 P 和整个 种群 目前找到的最优解 的位置 P 不变 , 且 , 和 为常数. 1 、2 式可简化为 则( ) ( )
文 章编 号 :094 9 20 )40 2 -4 10 -40(0 8 0 - 50 0
粒子群算法两种动力系统模型的收敛性研究
刘瑞芳 , 王希云
( 太原科技大学应用科学学 院 , 山西 太原 0 0 2 ) 30 4
摘
要: 粒子群算法是基于群智能 的优化 演化算 法 , 目前 国 内外文 献对该 算法 的研究 缺乏深 刻且具 有
r 移= 一 + P + l f 2 () 5
t + =
解得平衡点为 =0 = ( P + P ) , 。 2 / . 1 2 二 阶线性 差分 方程模 型 .步, 3 得 ( +2 =w ( +1 t ) vt )一q (  ̄ t+I li 2 x )+ P + 并将式( ) 4 代入式( ) 7 可得到
多策略融合粒子群算法及其收敛性分析
多策略融合粒子群算法及其收敛性分析本文通过讨论多策略融合粒子群算法的原理,揭示其优点,以及分析它的收敛性以及收敛性优化技术,探讨多策略融合粒子群算法在优化算法中的有效性。
多策略融合粒子群算法是一种全局优化算法,它是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PSO)的变体。
它主要是将多策略(如多样性,启发式和学习等)融合到粒子群算法的进化策略中。
相比于传统的粒子群算法,多策略融合粒子群算法具有更好的收敛性能。
多策略融合粒子群算法的优势在于它使用的策略可以增强搜索的全局性能。
例如,多策略融合粒子群算法可以将多样性纳入搜索,使粒子能够在搜索过程中增强多样性,更有效地探索最优解所在的空间,从而显著提高搜索的效率。
多策略融合与粒子群算法中常见的其他局部算法(如局部最小算法)也可以搭配使用,更有效地实现全局最优解。
另外,多策略融合粒子群算法还有助于提高搜索的收敛性。
研究表明,多策略融合粒子群算法可以更快地得到较高的收敛性。
由于许多优化问题都是NP难度的问题,因此收敛性是优化算法的一个关键指标。
因此多策略融合粒子群算法是一个有效的全局优化算法,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此外,多策略融合粒子群算法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优化技术,用于改善收敛性,这些技术主要有:轨迹记录法、经验学习法、粒子复制法和等式模拟优化法等。
轨迹记录法的主要思想是在每次迭代之后保留轨迹记录,以避免落入局部最小值。
具体来说,通过记录历史轨迹,粒子群算法可以在爬行到局部最小值之后找到全局最小值。
经验学习法则是利用历史经验来改善粒子群算法的搜索性能,它通过对粒子群中粒子历史轨迹记录的学习来实现,从而减少局部最优解。
粒子复制法是一种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技术,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增加粒子群的种群多样性,从而提高收敛性。
在粒子群中,根据每个粒子的位置以及它的质量,系统会根据某种算法将粒子复制到最优化位置,以增加最优化结果。
等式模拟优化法是一种将等式模拟与粒子群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方法,它可以通过系统模拟来找到最优解。
惯性权重粒子群算法模型收敛性分析及参数选择
w ih 1 S eg t( O) i aa zd ae ns bl erm f y a css m.A dte o s a teao si e e e cee t nC — P s n l e sdo ait t oe o n mi yt y b t i h y d e n nt i l inh b t nt cl ai h c r nr t p we h a r o O
0 引 言
粒 子群 算 法 (S ) 泛 应 用 于 函 数 优 化 、 经 网络 训 练 、 PO广 神 模 糊 系 统 控 制 以 及 其 它 应 用 领 域 ,该 算 法 由 K n ey 和 end E e a  ̄ 出 , 本 思 想 源 于 对 自然 界 社 会 群 体 习 性 的观 察 , br r 提 ht ” 基
A src:I dro m rv e o vrec pr c r o t zt n (S ,c n e ec r r n e fh S t et b tat n re po eh n egne f a i e wa pi ai P O) o vr ne ef mac te Owi i ra o ti t c o t l s m mi o g p o o P hn i
中图法分 类号 : P 8 T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072 2 1) 846 —4 10 —04(0 0 1—0 80
粒子群算法论文
VS
详细描述
组合优化问题是指在一组离散的元素中寻 找最优解的问题,如旅行商问题、背包问 题等。粒子群算法通过模拟群体行为进行 寻优,能够有效地求解这类问题。例如, 在旅行商问题中,粒子群算法可以用来寻 找最短路径;在背包问题中,粒子群算法 可以用来寻找最大化的物品价值。
粒子群算法在组合优化问题中的应用
粒子群算法论文
目录
CONTENTS
• 粒子群算法概述 • 粒子群算法的理论基础 • 粒子群算法的改进与优化 • 粒子群算法的实际应用 • 粒子群算法的未来展望
01 粒子群算法概述
粒子群算法的基本原理
粒子群算法是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优化算法,通过模拟鸟群、鱼群等生物群体的行 为规律,利用粒子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寻找最优解。
高模型的决策能力和性能。
05 粒子群算法的未来展望
粒子群算法与其他智能算法的融合研究
融合遗传算法
通过引入遗传算法的变异、交叉和选 择机制,增强粒子群算法的搜索能力 和全局寻优能力。
混合粒子群优化
结合其他优化算法,如模拟退火、蚁 群算法等,形成混合优化策略,以处 理多目标、约束和大规模优化问题。
粒子群算法的理论基础深入研究
通过对粒子群算法的收敛性进行分析, 可以发现算法在迭代过程中粒子的分 布规律以及最优解的稳定性,有助于 优化算法参数和提高算法性能。
粒子群算法的参数优化
参数优化是提高粒子群算法性能 的关键步骤之一,主要涉及粒子 数量、惯性权重、学习因子等参
数的调整。
通过对参数进行优化,可以改善 粒子的搜索能力和全局寻优能力,
总结词
粒子群算法在机器学习中可以用于特征选择、模型选择 和超参数调整等方面。
详细描述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通过训 练数据自动地学习和提取有用的特征和规律。粒子群算 法可以应用于机器学习的不同方面,如特征选择、模型 选择和超参数调整等。通过模拟群体行为进行寻优,粒 子群算法可以帮助机器学习模型找到最优的特征组合、 模型参数和超参数配置,从而提高模型的性能和泛化能 力。
粒子群优化算法收敛性分析
最 优粒 子在 解空 间 中搜索 粒 子群 优化 算法 初始 化
为 一群 随机 粒 子 ( 随机 解 ) 然后 通 过 迭 代 找 到最 优 ,
解 。在 每 一 次迭 代 中 。 子 通过 跟 踪 两个 “ 粒 极值 ” 来 更 新 自己 。一个 是 粒 子本 身 所 找 到 的最 优 解 。 个 这 解 叫做个 体 极值p , 一个 极 值是 整 个种 群 目前 找 另 到 的最 优 解 , 个 极 值 是 全 局极 值 触 , 外 也 可 以 这 另
自适应 P O 法 、 交P O 法 、 同P O 法 。一 些 S算 杂 S算 协 S算
学 者从 数 学 的 角 度 对算 法 的 收 敛 性 进 行 了初 步 分
两 个最 优 值 时 . 每个 粒 子 根 据如 下 的公 式来 更 新 自
己的速 度和 新 的位 置
= o + l b )c( c c — 十 2瓯 — ) y + + “ l l = () 1 () 2
摘
要
对 粒 子 群 优 化 算 法 的收 敛 性 进 行 了分 析 , 出 了 收敛 条 件 , 值 试 验 计算 验 证 了 收敛 性 分 析 结 果 。讨 论 了粒 子 群 优 化 给 数
算 法 参 数 选 取 的基 本 原 则 。 关 键 词 粒 子 群 优 化 算 法 收敛 性 参 数
第 6卷
第 l 2期
20 0 6年 6月
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
V 1 No 1 J n 2 0 o.6 . 2 u. 06
17 6 1—1 1 2 0 ) 2-1 2 o 8 5( 0 6 1 6 5一 4
粒子群算法研究综述
粒子群算法综述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9104046 吕坤一、粒子群算法的研究背景人工智能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经历了由传统人工智能、分布式人工智能到现场人工智能等阶段的发展。
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些学者开始从各种活动和现象的交互入手,综合地由个体的行为模型开始分析社会结构和群体规律,于是90年代开始,就产生了模拟自然生物群体(swarm)行为的优化技术。
Dorigo等从生物进化的机理中受到启发, 通过模拟蚂蚁的寻径行为, 提出了蚁群优化方法;Eberhar 和Kennedy于1995年提出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是基于对鸟群、鱼群的模拟。
这些研究可以称为群体智能(swarm-intelligenee)。
通常单个自然生物并不是智能的,但是整个生物群体却表现出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群体智能就是这些团体行为在人工智能问题中的应用。
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 PSC)最初是处理连续优化问题的, 目前其应用已扩展到组合优化问题。
由于其简单、有效的特点,PSC已经得到了众多学者的重视和研究。
二、粒子群算法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方向粒子群算法(PSC)自提出以来,已经历了许多变形和改进,包括数学家、工程师、物理学家、生物学家以及心理学家在内的各类研究者对它进行了分析和实验,大量研究成果和经验为粒子群算法的发展提供了各许多合理的假设和可靠的基础,并为实际的工业应用指引了新的方向。
目前,PSC的研究也得到了国内研究者的重视,并已取得一定成果。
十多年来,PSC的研究方向得到发散和扩展,已不局限于优化方面研究。
PSC 算法按其研究方向分为四部分:算法的机制分析研究、算法性能改进研究、算法的应用研究及离散性PSC算法研究。
算法的机制分析主要是研究PSC算法的收敛性、复杂性及参数设置。
算法性能改进研究主要是对原始PSC算法的缺陷和不足进行改进,以提高原始PSC算法或标准PSC算法的一些方面的性能。
微粒群算法的参数选择及收敛性分析
t zt n po l s u tecnegn eo h l rh a en s de nu c nl.h u o tde te prc ’ tjco i ai rbe . t h o vrec fte a o tm h sbe t i isf i t T e at rs i h a ie S r etr mi o m B gi u d i e y h u s t l a y
特 点。 结合 算 法的 收 敛 区间 , 出 了一 种 具 有 先 增后 减惯 性 权 重 的 新 的 微 粒 群 算 法 , 提 既保 留 了具 有 递 增 和 递 减 惯 性权 重 的 优 点 , 也
克服 了 它们 的 缺 点 . 得 了比较 好 的 效 果 。 取
关键词 : 粒群算法 ; 数选择 ; 微 参 收敛 性 ; 子轨 迹 ; 性 权 重 粒 惯
文章 编 号 :0 2 8 3 ( 0 7 2 — 0 9 0 10 — 3 12 0 )3 0 8 — 3 文献 标 识 码 : 中 图 分 类 号 : P 8 A T 1
1 引 言
19 9 5年 .美 国 社 会 心 理 学 家 Jm sK
师 R selE eh r在 他 们 提 交 给 I E usl bra t E E神 经 网 络 国 际 会 议 的
摘 要 : 粒 群 算 法 是 相 对 较 新 颖 的优 化 算 法 , 微 已经 成功 应 用 于许 多优 化 问题 。然 而 算 法的 参 数 选 择 及 收 敛 性 分 析研 究不 足 , 此 为
首 先认 真 研 究 了现 有微 粒群 算 法粒 子 轨 迹 及 其 收 敛 性 的 文 献 , 此 基 础 上 , 据 递 减 惯 性 权 重 和 递 增 惯 性 权 重微 粒群 算 法各 自的 在 根
粒子群算法及其应用研究粒子群算法...
粒子群算法及其应用研究4.2.4仿真实验…………………………………………………………………………..44结论……………………………………………………………………………………………………………………46致谢……………………………………………………………………………………………………………………47参考文献…………………………………………………………………………………48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3IV粒子群算法及其应用研究索空间。
其收敛速度更快,但是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更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点。
式(2.3)中的第三部分cz*r::l:(gbest(t)一X,(t))是社会认知部分,它表示粒子从全局极值获得的更新消息,是粒子间的信息共享。
如果C2=0,则意味着粒子间没有了信息共享机制,只有自身的认知经验,由于个体之间没有了信息交流,一个规模为n的群体相当于运行了n个单个粒子,因此得到解的概率非常小。
假设搜索空间为[.vm舣,vmax](Vmax>O),粒子速度vm舣决定了粒子在一次迭代中最大的移动距离。
Vmax较大时,粒子的探索能力增强,但是粒子容易飞过最好解;Vmax较小时,粒子的开发能力增强,但容易陷入局部最优。
每维粒子的速度都会受到一个最大速度vm双的限制,如果某维粒子更新后的速度超过了所设的vm觚,那么该维的速度就被设为vm戕,即当vi(t)>Vm舣时,有vi(t)=vma)【,或者当vi(t)<-vm戤时,有vi(O=-vma)(。
2.1.4算法的步骤第一步:根据优化问题,确定目标函数,的位置和速度,粒子速度的范围,搜索区域,的收敛精度;第二步:计算每个粒子的适应值;初始化粒子群,包括群体规模,每个粒子学习因子,算法的最大迭代次数或是算法第三步:对每个粒子i比较它的适应值与它的个体极值pibest,如果当前值好于pibest,则替换pibest,否则pibest等于当前位置Xi;第四步:对每个粒子i,比较它的适应值与全局极值gbest,如果较好,则替换曲est;第五步:根据公式(2.3)、(2.4)更新粒子的速度和位置,如果vi<vmin将其设为vmin,Vi>Vmax将其设为Vmax;第六步:如果满足运行结束条件(误差足够好或达到了预先设定的最大迭代次数)则退出,输出最优解,否则回到第二步。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收敛性分析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收敛性分析徐刚;江美珍;吴志华;饶兰香【摘要】根据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的数学模型定义粒子状态序列和群体状态序列,并分析其马尔可夫性质,引入了粒子转移概率,证明了粒子及种群的最优状态集的封闭性;进一步基于随机过程理论证明了群体状态以概率转到最优状态集,从而证明了标准粒子群算法以一定概率收敛于全局最优。
%According to th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mathematic model,the particle state sequence and swarm state sequence are defined first,and their Markov property are analyzed,the transition probabili-ty of a particle is introduced,after that,it is proved that the particle optimal state set and swarm optimal state set are closed set;furthermore,based on stochastic process theory,the swarm state sequence conver-ges to the swarm optimal state set in probability,thereby,it is proved that standard PSO algorithm reaches the global optimum in probability.【期刊名称】《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4页(P315-318)【关键词】粒子群优化算法;Markov 链;收敛性【作者】徐刚;江美珍;吴志华;饶兰香【作者单位】南昌大学数学系,江西南昌 330031;南昌大学数学系,江西南昌330031;南昌大学数学系,江西南昌 330031;江西省计算技术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242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源于对鸟群觅食运动行为的模拟[1],是基于群体智能理论的并行随机优化算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使用技巧及收敛性分析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使用技巧及收敛性分析一、引言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是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优化算法,通过模拟鸟群或鱼群的行为规律,实现问题的优化求解。
PSO算法以其简单、易于实现和收敛速度较快等特点,在函数优化、组合优化、机器学习等问题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PSO算法的使用技巧,并对其收敛性进行分析。
二、PSO算法的基本原理1. 群体模型PSO算法通过模拟一个由多个粒子组成的群体,每个粒子代表一个解,而群体的状态则代表问题的整体解空间。
每个粒子都有自身的位置和速度信息,并根据自身经验和群体经验进行更新。
2. 迭代更新对于每个粒子,其速度和位置的更新遵循一定的规则。
粒子会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群体的经验,调整自身的速度和位置,以期望获得更好的解。
3. 适应度评估在每次迭代中,需要计算每个粒子的适应度值,即问题的目标函数。
适应度值用于评估每个粒子的优劣,进而决定其对下一次迭代中的速度和位置更新的影响力。
三、PSO算法的使用技巧1. 设置合适的参数PSO算法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数的选择,因此合理设置参数是使用PSO算法的关键。
常用的参数包括群体规模、最大迭代次数、惯性权重等。
通过实验和经验调整参数,可以帮助PSO算法更快地找到最优解。
2. 速度和位置更新策略PSO算法中,速度和位置的更新策略也对算法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较好的速度更新策略包括全局最优化策略(Global Best)、局部最优化策略(Local Best)以及混合策略。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适合的速度更新策略。
3. 高效的适应度评估适应度评估是PSO算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大规模问题上,适应度评估可能成为算法的瓶颈。
为了提高评估效率,可以采用并行计算、近似式计算等方法,并结合实际问题的特点进行优化。
四、PSO算法的收敛性分析PSO算法的收敛性研究是评价算法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动态交互作用下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收敛性分析
动态交互作用下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收敛性分析江善和;吴文进;张朝龙;李彦梅【摘要】针对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的收敛性分析忽略了最优粒子间的动态交互更新过程的不足,提出运用z变换域方法分析动态交互作用下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收敛性,得出了算法的收敛区域,扩展了参数的收敛范围,弱化了参数的收敛条件。
测试函数的实验仿真验证了分析结论的正确性,为PSO算法参数选择提供了依据。
%Convergence analysis of the dynamic interaction process between optimal particles is neglected in the existing parti -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algorithm.The convergence analysis based on dynamic interaction characteristics has been conduc -ted in terms of ztransform domain method.The convergence range of the algorithm is determined , and the sufficient condition of parameters is weaken.The conclusion has been verified based on simulation result of test function , and parameters selection of PSO have been provided.【期刊名称】《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22)002【总页数】7页(P12-18)【关键词】粒子群优化算法;动态交互;收敛性;z变换域【作者】江善和;吴文进;张朝龙;李彦梅【作者单位】安庆师范大学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安徽安庆246133;安庆师范大学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安徽安庆246133;安庆师范大学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安徽安庆246133;安庆师范大学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安徽安庆2461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18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算法是由Kennedy和Eberhart 共同提出的基于群体智能学习的演化方法[1],其思想源于鸟类群体捕食行为的模拟研究。
粒子以概率收敛的粒子群算法的分析与实现
1 粒 子 群 算 法
粒子 群算 法是一 种基 于群 体智 能 的优化进 化算 法 , 它将解空间中的备选解称为“ 粒子” , 每个
粒子根据 自 身的认知和群体信息来决定他们移动的 方 向和距 离 , 通过 简单 的速度 位移模 型 , 实现对 解 空 间的搜 索 , 具 有较 强 的全 局搜 索能 力和鲁 棒性 , 由于 不需要借助问题的特征信息 , 因此适合 于复杂优化
摘
要
粒子群算法 的收敛过程是通过粒子 向收敛 目标 点 的移 动实现 的。粒子 向 目标 点 的移动既可 以按 一定 的轨道实现 ,
也可 以按给定的概率 密度 随机移动实现。通过分 析随机移 动时概 率密度 函数 所应遵 循的条件 , 给 出 了两大 类共 四种符合 要
求 的概率 密度 函数 , 使用 随机模拟 的方 法, 将 其 中三种转化 成为粒子 的移动 方程 , 从而给 出 了不 同于传 统粒 子群算法 的三种
@ 2 0 1 6 S c i . T e c h . E n g r g .
粒子 以概率收敛 的粒子群算法 的分析与实现
孙 涛 , 徐 明海 李 震
(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 青岛 2 6 7 0 0 0 )
式中k 为 当前 的进 化 代 数 ; 称 为惯 性 权 重 ; C 、 C 称 为权 重系数 , 它 表 示粒 子 对 自身 知识 与 群 体知 识 的认知 ; r 。 , F 2∈ [ 0 , 1 ]为均 匀分 布 的随机数 。
C l e r c 证明粒 子群算法 中任 意第 i 粒子 的移动 是以G i =( g g , …, ) 为目 标点 , 其中 g f ( t )=
算法。经过在相 同条件下对三个标准测试 函数的优化运算 , 除算 法2外 , 算法 1与算法 3表现均显著优于标准粒子群 算法。 关键词 粒子群算法 概率 密度 函数 收敛性 随机模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收敛性研究综述摘要:给出了粒子群与改进算法的分类及其进展,指出了粒子群算法收敛性理论分类及其进展,最后对各粒子群算法的收敛条件进行了对比。
关键词:粒子群算法粒子群算法分类收敛条件粒子群优化算法(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是一种优化计算技术。
起源于对鸟群和鱼群群体运动行为的研究,是一种基于迭代的优化工具,是一种基于群只能方法的演化计算技术。
PSO算法概念简单容易实现,并且没有许多参数需要调整,短短十几年里,PSO 算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函数优化、神经网络的训练、模糊系统的控制、以及其他遗传算法的应用领域。
但是它由于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点,搜索精度不高,科研工作者对其作了各种各样的改进。
目前已提出了多种PSO改进算法[1]。
如自适应PSO算法,混合PSO算法,协同PSO算法,离散PSO算法。
一些学者从数学的角度对算法的收敛性进行了初步分析[13] 。
本文以下部分的组织是:第1节介绍粒子群算法的分类及其当前研究进展;第2节介绍粒子群算法收敛性理论分类及其进展;最后对比各粒子群算法的收敛条件。
1 粒子群与改进算法的分类及其进展1.1 自适应PSO(Adap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APSO)由于较大的惯性因子W值有利于跳出局部极小点,而较小的W值有利于算法收敛,于是科研工作者就提出了自适应调整W的方法,即随着迭代的进行,线性地减小W值。
这种方法的进一步发展就是采用模糊规则动态地修改W的值[4]。
即构造2个输入,一个输出的模糊推理机来动态修改惯性因子W。
模糊推理机的两个输入分别是当前W值,输出为W的增量。
通过自适应调整全局系数,兼顾搜索效率和搜索精度,是一类有效的算法。
但是对许多复杂的非线性优化问题,试图通过自适应调整一个全局系数提高搜索精度的余地是有限的。
1.2 混合PSO(Hybri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HPSO)受到遗传算法的启示,文献[5,6]最早提出了混合PSO算法。
混合PSO算法是将基本PSO 算法和选择机制相结合而得到的,基本的PSO算法的搜索过程很大程度说那上依赖pbest 和gbest,它的搜索区域受到gbest和gbest的限制。
在一般的进化算法中,选择机制用来选择相对较好的区域和淘汰较差的区域。
可以更合理地分配有限的资源。
混合PSO算法的选择机制与遗传算法非常相似。
混合PSO算法计算每个个体基于当前位置的适应值,并将这些适应值排序,然后将群体中一半适应值差的个体的当前位置和速度替换为另一半好的个体的当前位置和速度,但保留每个个体的最好位置pbest。
因此,群体搜集集中到相对较优的空间,但还受到个体自身以前最好位置的影响。
文献[6]中进一步具有繁殖和子群的HPSO算法。
粒子群中的粒子被赋予一个杂交的概率。
这个杂交的概率是用户确定的,与粒子的适应值无关。
在每次迭代中,依据杂交概率选取指定数量的粒子放入一个池中。
池中的粒子随机地两两杂交,产生同样数目的孩子粒子,并用孩子粒子代替父母粒子,以保持种群的粒子数目不变。
孩子粒子的位置由父母粒子的位置的算术加权和计算。
同时,在文献[5-7]的实验结果显示,HPSO算法的收敛速度比较快,搜索精度也相对比较高,对一类非线性优化问题可以得到满意俄结果。
不过引入了较多的待调整参数,对使用者得经验有一定要求。
1.3协同PSO(Coopera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CPSO)文献[8]提出了一种协同PSO算法,这种协同PSO算法在迭代初期,适应值下降缓慢,即收敛速度慢,不过这种协同PSO算法因为实际上采用的是局部学习方法,因此比基本的PSO算法更易跳出局部极小点,达到较高的收敛精度。
1.4 离散PSO(Discret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标准PSO算法实际过程中的连续空间优化问题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但是对于解决离散优化问题,PSO算法就非常有些乏力,因此,又有离散二进制PSO被提出来用来组合优化问题。
文献[9]研究了离散的PSO算法,并且把它应用到旅行商问题的求解。
虽然离散PSO 算法扩展了基本PSO算法的应用领域,尤其是让人们看到了在组合优化问题中的应用前景,但是,正如文献[10]说的那样,PSO算法的优势在于求解一些连续函数的优化问题。
在组合优化这类问题上,目前,PSO算法还没有蚁群算法那样有优势。
2粒子群算法收敛性理论分类及其进展PSO算法的理论分析主要研究算法的收敛性。
关键是算法是否收敛,收敛到那?PSO算法的理论分析一直是PSO研究的热点,目前多数研究者都是通过大规模计算来对算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PSO算法理论分析的难点在于PSO算法具有随机性,使得很多常规数学方法手段都对其无效。
在文献[12]中,潘峰等建立了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三种典型模型,结果表明在没有新信息引入的情况下,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搜索空间非常有限,且容易陷入停滞点。
文献[13-15]都用了随机过程对PSO算法作分析,分析中采用的数学理论是差分方程。
到目前为止,PSO 算法的收敛性还没有得到很严格的证明,但是PSO 算法在解决实际过程中的连续空间优化问题,表现出了优异的性能。
总的来说,求最优解或近似最优解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枚举法,、启发式算法和搜索算法。
(1)枚举法。
枚举出可行解空间内的所有可行解,以求出精确最优解。
对于连续问题,该方法要求先对其进行离散化处理,这样就有可能产生离散误差而永远达不到最优解。
另外,当枚举空间比较大时,该方法的求解效率比较低。
(2)启发式算法。
寻求一种能产生可行解的启发式规则,以找到一个最优解或近似最优解。
该方法的求解效率虽然比较高,但对每一个需要求解的问题都必须找出其特有的启发式规则,这种启发式规则无通用性,不适用于其他问题。
(3)搜索算法。
寻找一种搜索算法,该算法在可行解空间的一个子空间内进行搜索操作,以找到问题的最优解或近似解。
该方法虽然保证不了一定能够得到问题的最优解,但若适当地利用一些启发知识,就可近似地使解质量和求解效率达到一种较好的平衡。
2.1 PSO 算法早期收敛现象在粒子群优化算法运行过程中,如果某粒子发现一个当前最优位置,其它粒子将迅速向其靠拢。
如果该最优位置为一局部最优点,粒子群就无法在解空间内重新搜索,于是算法陷入局部最优,出现了所谓的早熟收敛现象。
PSO 算法是一种随机优化算法,证明其收敛或不能收敛都有着一定困难,PSO 算法的收敛性分为局部收敛和全局收敛。
3粒子群算法收敛条件对比算法全局收敛:假设f 是可测度的,可行解空间A 是n R 上可测度的子集,算法D 满足条件(H1)、(H2),{}0k k x ∞=是算法D 产生数列,则有:,[]1lim k e m k p x R →+∞∈=,其中,[]k e M P x R ∈是算法第k 步的结果在,e M R 中的概率密度。
对于优化问题<A,F>,有随机优化算法D ,第k 次迭代的结果k x ,下一次迭代的结果为1(,)k k x D x ζ+=,其中ζ是D 算法这次迭代中曾经搜索过的解。
条件H1: ((,)()f D x f x ζ<=,且若A ζ∈,则有((,))()f D x f ζζ<=条件H2:定义[]v x 表示在集合X 上的Lebesgue 测度。
,..[]0,B A s t v B ∀∈>有:0(1[])0k k uB ∞=-=∏,其中[]k u B 为算法D 第k 次迭代的结果在集合B 上的概率测度。
许多算法的优化实例中,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解是非常常见的。
条件H3:对g B e s t 00,{|()()}x A L x A f x f x ∀∈=∈<=为紧集,0γ∃>且0,1η∃∈(),0..s t k x L ∀∀∈和,有: ,,([((,),)(,)]k e M e M u dist D x R dist x R ζγ<- ,[(,)])e M D x R ζη∈≥ (3.1) 其中。
dist(x,B)表示x 到集合B 的距离, (,)((,))inf b B dist x B dist x b ∈=;k 为自然数;,e M R 为0L 内的最优区域。
算法局部收敛条件:假设f 是可测度的,可行解空间A 是n R 上可测度的子集,算法D 满足条件(H1)、(H3),{}0k k x ∞=是算法D 产生数列,则有:,lim []1k e M k P x R →+∞∈=。
由于PSO 算法中保存了群体的历史最佳位置gBest ,能保证算法每步得到的优化结果不递增,所以O 算法满足条件(H1)。
由文献[11]知道,如果把PSO 群体中所有粒子的位置看做一个状态X ,那么状态S 随时间变化的过程X(t)是一个随机过程,PSO 算法若满足条件(H2),则t →∞时至少经历全局最佳1次,也就是()X t 应具有遍历性,因此对PSO 全局收敛性的判断就取决于()X t 是否具有遍历性。
参考文献:[1]高尚,汤可宗,蒋新姿等.粒子群优化算法收敛性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6(12):1625-1637.[2] Li Bin-Bin, Wang Ling. A hybrid quantum-inspired genetic algorithm for multiobjective flow shop schedul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B: Cybernetics, v 37, n 3, p 576-591, June 2007.[3]张丽平.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理论及实践[D].杭州:浙江大学,2005[4] Shi,Y . and Eberhart,RC. Fuzzy adap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Congres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CEC 2001),Seoul,Korea.2001[5]AngeLine,P .Using Selection to Impro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n.Proc.of IEEE Intl.Co nf.on Evoiutionary Computation(ICEC’98).Anchorage.May 1998.[6]AngeLine,P.Evolutionary optimization versus particle swarm Philosophy and Performance Differences [C]. In:Evolutionary Programming VII,1998:601-610[7]Lovbjerg,M.Rasmussen,T,K.Krink,T.Hybir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with Breeding and Subpopulations[C].In:Proc of the third Genetic and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Conference,2001. [8]K.E.ParSopoulos and M.N.V rahatis.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Method in Multiobjective Problems.In Proceedings of the 2002 Congres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pages 46-53,Piscataway,NJ,2000.IEEE,Service Center.[9]Shi,Y. and Eberhart,RC. Fuzzy adap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roceedings of the IEEE Congres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CEC 2001),Seoul,Korea.2001.[10]Kennedy J,Eberhart,A.P. Effects of Swarm Size on Coopera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sers. In:Proceedings of the Genetic and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Conference (GECCO),San Francisco,USA,2001[11]申鼎煊.随机过程.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12]潘峰,陈杰,甘明刚等.粒子群优化算法模型分析[J].自动化学报,2006,32(3):368—375[13]李宁.粒子群优化算法的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24-67[14]李宁,孙德宝,周彤等.基于差分方程的PSO算法粒子运动轨迹分析[J].计算机学报,2006,(11):2052_2061[15]金欣磊,马龙华,吴铁军等.基于随机过程的PSO收敛性分析[J]自动化学报,2007,33(12):1263_1268综述思路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