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粗纱机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机械系统控制问题的数学建模及仿真分析

机械系统控制问题的数学建模及仿真分析在工程领域中,机械系统的控制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为了实现机械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精确控制,数学建模和仿真分析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机械系统控制问题的数学建模方法,以及通过仿真分析来评估和优化控制策略的过程。
一、机械系统的数学建模1.1 动力学模型机械系统通常由质点、刚体和弹簧等组成。
为了描述其运动状态,可以根据牛顿定律建立动力学方程。
例如,对于质点,其动力学方程可以表示为:\[m\frac{{d^2x}}{{dt^2}}=F\]式中,m表示质点的质量,\(x\)表示质点的位移,\(F\)表示作用在质点上的合外力。
对于刚体,可以利用转动惯量和角动量原理建立动力学方程。
1.2 控制系统模型机械系统的控制往往包括输入、输出和控制器。
输入可以是力、力矩或电压等信号,输出可以是位移、角度或速度等物理量,控制器通常通过比例、积分和微分等操作来调整输出。
为了描述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可以建立控制系统模型。
常见的控制系统模型包括传递函数、状态空间模型和时序图。
二、机械系统仿真分析在得到机械系统的数学模型之后,可以利用仿真软件进行系统行为的分析。
仿真分析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系统的响应、优化控制策略以及评估系统性能。
2.1 仿真软件目前市场上有许多专业的仿真软件可以用于机械系统的仿真分析,如MATLAB、Simulink、ADAMS等。
这些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库和工具箱,可以方便地进行系统建模和仿真操作。
2.2 系统响应分析仿真分析可以模拟机械系统在不同输入条件下的响应情况。
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幅值、频率和相位等参数,可以观察到系统的频率响应、阻尼比等特性。
这有助于我们了解系统的动态特性,并调整控制策略以满足要求。
2.3 控制策略优化仿真分析还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控制策略的性能来优化系统的控制方案。
通过引入不同的控制器参数或算法,可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响应时间和控制精度等指标。
优化控制策略可以使机械系统更加稳定可靠,提高工作效率。
控制系统中的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

控制系统中的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近年来,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技术在工程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能够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系统的行为,还能用于设计和优化控制方案。
本文将探讨控制系统中的建模与仿真技术以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控制系统建模是描述系统动态行为的过程。
建模可以分为两类:物理建模和数学建模。
物理建模是通过理论和实验方法研究系统的物理特性,将其转化为数学方程。
数学建模则是使用数学符号或表达式来表示系统的行为,并建立数学模型。
建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系统的动态特性和行为规律,为后续的控制器设计和优化提供基础。
在控制系统建模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状态空间模型。
状态空间模型能够全面地描述系统的状态和输入之间的关系。
它是一个多变量方程组,可以使用矩阵表示,并通过求解矩阵方程来得到系统的响应。
状态空间模型不仅适用于线性系统,还可以用于非线性系统。
此外,状态空间模型还可以用于控制器设计和故障诊断等应用。
除了状态空间模型,传递函数模型也是常用的一种建模方法。
传递函数模型是通过对系统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进行变换和化简得到的。
传递函数是一个比例关系,它描述了系统输出相对于输入的增益和相位延迟。
传递函数模型在频域分析和控制器设计中非常有用,可以通过频率响应曲线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与建模相对应的是仿真技术。
仿真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系统的动态行为和响应,以替代实际物理实验的方法。
控制系统的仿真可以在模型开发的早期阶段进行,以评估和优化不同的控制策略。
仿真技术能够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特性和响应,发现潜在的问题,并提供改进的方案。
在控制系统仿真中,常用的工具包括MATLAB/Simulink、LabVIEW和Ansys等。
这些工具提供了强大的仿真平台,可以进行多种控制系统的建模和仿真实验。
通过这些工具,工程师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模型和参数,并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进行仿真研究。
同时,仿真结果也可以用于验证和优化控制方案,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机械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机械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1.引言机械控制系统的建模和仿真是现代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进行仿真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优化机械控制系统的性能。
2.机械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机械控制系统通常由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和反馈回路组成。
传感器用于感知环境中的参数,控制器根据传感器提供的反馈信息进行决策,执行器执行控制指令,而反馈回路则用于监测执行器的输出,并将信息反馈给控制器,形成闭环控制。
3.建立机械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机械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是进行仿真分析的关键步骤。
常用的建模方法包括物理建模、数学建模和系统辨识等。
3.1物理建模物理建模是根据系统的物理特性和运动原理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以机械振动系统为例,可以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和杆件挠曲理论等基本原理,建立其运动方程。
通过对运动方程进行求解,可以得到系统的响应和频率特性等信息。
3.2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是根据信号与系统理论和数学工具,将机械控制系统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过程。
例如,可以使用传递函数描述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特性。
3.3系统辨识系统辨识是一种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系统动态特性并确定系统数学模型的方法。
利用现代系统辨识理论和算法,可以从实测数据中提取系统的参数和结构信息,进而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
4.基于数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建立了机械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之后,我们可以利用仿真工具进行仿真分析。
仿真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系统的工作原理、预测系统的性能以及进行系统优化。
4.1仿真平台与工具目前,有许多专门用于建模和仿真分析的软件平台和工具可供选择。
例如,MATLAB/Simulink是一套被广泛应用于系统建模和仿真的工具,提供了丰富的建模组件和仿真功能;ADAMS是一款用于多体动力学仿真的商业软件,适用于机械系统的多体建模和仿真。
4.2仿真分析的应用通过仿真分析,我们可以评估机械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稳态误差以及抗干扰能力等。
电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步骤

电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步骤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电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步骤引言电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是研究和设计电机控制系统的基础。
现代高科技粗纱机工艺及 控制系统 分析

现代高科技粗纱机工艺及控制系统分析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外粗纱机加快了技术进步的步伐,实现了四单元变频调速传动,取消铁炮锥轮及差微系统,简化了传动系统,从根本上消除了粗纱机开关车造成的细节,实现卷绕张力微调,提高了纺纱质量,经过粗纱吊绽机构的实施、清洁系统的改进及电子计算机控制等先进技术的应用,使粗纱机锭速从800转/分上升上1800转/分左右,负荷运转速度达到1500转/分左右,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
新型粗纱机还实现了半自动落纱或全自动落纱,发达国家实现了粗一细联,总之在电子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术及变频调速技术与粗纱纺纱技术的结合下,使现代粗纱机步入高科技的范畴。
关键词:四单元传动,粗纱细节,张力微调,吊锭纺翼,四罗拉牵伸、板簧式加压机构,自动清洁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荧屏显示。
在传统纺纱体系中,一般由熟条纺成细纱约需要150倍以上的牵伸,普通环锭细纱机牵伸倍数只能在60倍左右,因此,粗纱机是传统纺纱中熟条纺成细纱的必经工序。
虽然80年代后德国绪森公司研制开发了Ringcan熟条直纺细纱的超大牵伸环锭细纱机,但在纺纱支数及品种适应性,纱线品质等方面还达不到普通的环锭细纱机的水平,因此,粗纱机仍是传统纺纱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工序,对于粗纱机纺纱性能等方面的技术进步,国内外做了许多研究,并取得一些巨大发展,尤其在20世纪后期,由于电子计算机技术,变频调整技术及传感技术等在粗纱机的应用,以及粗纱机牵伸,加压、卷绕成形等纺纱技术的不断改进,当代新型粗纱机发展成高速度、高质量、高产、高效的现代化粗纱机,如青泽670、680丰田FL100、意大利FT1-D、FT1型及我国青岛环球FA498系列天津JWF1416太行FA467,无锡宏源HY491等粗纱机现代化高科技粗纱机的重大技术特征主要要有:电子计算机控制的四单元传动体系取代了锥轮变速及差微等机械传动系统.四个变频电机分别驱动锭翼、罗拉、锭子、升降等四个系统,运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实现了四大运动系统的同步匹配,彻底消除了粗纱机开关车造成的细节;新型粗纱机上应用了张力传感器自动控制与调节卷绕张力控制系统(CCD装置),张力调节效果明显;在四单元传动技术基础同时应用在线张力微调(CCD技术),粗纱机的张力差异更加理想。
机械工程中的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机械工程中的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引言控制系统在各个领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机械工程中。
控制系统的建模和仿真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优化机械系统的运行。
本文将探讨机械工程中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方法。
一、控制系统建模的背景和意义控制系统建模是指将实际的机械系统抽象成数学模型,以便于分析、优化和设计。
通过建立系统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系统的行为,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二、控制系统建模的方法1. 传递函数法传递函数法是控制系统建模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将系统建模为输入和输出之间的传递函数,描述了输入对输出的影响。
传递函数法适用于线性系统,可以使用拉普拉斯变换来进行转换。
2. 状态空间法状态空间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控制系统建模方法。
它将系统的状态表示为一组一阶微分方程,描述了系统内部状态的变化。
状态空间法适用于非线性系统和时变系统,并且更加直观和灵活。
3. 神经网络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神经网络在控制系统建模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神经网络可以学习和模拟复杂的非线性系统行为,对于一些难以建模的系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预测能力。
三、控制系统仿真的方法1. 数值仿真数值仿真是控制系统仿真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基于数值计算和数值优化算法,通过迭代求解差分方程或微分方程来模拟和分析系统的行为。
数值仿真可以在计算机上快速进行,并且可以对系统的不同参数进行扫描和分析。
2. 物理仿真物理仿真是通过制作实物模型或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系统的行为。
物理仿真不仅可以更直观地观察系统的运行,还可以对系统进行实际测试和验证。
然而,物理仿真通常需要更多的资源和时间。
3. 软件仿真软件仿真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和分析。
它可以提供图形化界面和交互式操作,方便工程师进行参数调整和性能分析。
软件仿真通常使用MATLAB、Simulink等工具,具有较高的效率和灵活性。
四、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应用1. 机械系统优化通过控制系统建模和仿真,工程师可以对机械系统进行优化。
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

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是现代自动控制理论和技术的基础,是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
一、控制系统建模技术控制系统建模技术是指将一个实际控制系统转化为一个数学模型的过程,以便于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分析。
控制系统建模技术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物理模型的建模技术,另一类是基于数据模型的建模技术。
基于物理模型的建模技术是通过物理方程、能量守恒定律、材料力学等原理来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常见的建模方法有状态空间法、传递函数法、等效传递函数法等。
例如,在建立机械系统的数学模型时,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质心运动定律等方程来描述其运动,在建立电子电路的数学模型时,可以通过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等方程来描述其电路特性。
基于数据模型的建模技术是先通过实验获取数据,再通过数据分析来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常见的数据模型有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自回归积分移动平均模型(ARIMA)等。
例如,在建立股票价格的数学模型时,可以通过统计学方法来分析历史数据,建立股票价格的“收盘价高价低价开盘价”日线模型。
二、控制系统仿真技术控制系统仿真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控制系统的行为、运动和响应过程,对控制系统进行分析、设计、优化和调试的过程。
控制系统仿真技术是建立在控制系统建模技术的基础上,可以检验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动态响应、抗扰性等性能指标,提高控制系统的设计质量。
控制系统仿真技术可以分为模态分析仿真、时域仿真、频域仿真等。
模态分析仿真是通过计算机求解系统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研究系统稳定性、模式及其分布等;时域仿真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系统在时域上的行为和规律,研究系统的动态性能和响应特性;频域仿真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系统在频域上的响应规律,研究系统的抗扰性和信号处理能力。
三、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应用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机械控制技术基础》精品课件-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

2.2 系统的微分方程
例2-7 下图所示为一个两级串连的RC电路组成的滤波
网络,输入为电压ui,输出为电压uo。分析ui, uo与系
统之间的动态关系,列写该系统微分方程。
R1
R2
解:设中间变量,令Ⅰ回路中流过
ui Ⅰ C1
Ⅱ
C2
uo R1的电流为i1;令Ⅱ回路中流过R2和 C2的电流为i2。
根据克希荷夫电流定律,流过C1的电流为i1-i2,方向朝下。
[定义]具有相同的数学模型的不同物理系统称为相似系统。
例2-1和例2-5称为力-电荷相似系统,在此系统中 x, F, m, f , k
分别与
q,ui
,
L,
R,
1 C
为相似量。
[作用]利用相似系统的概念可以用一个易于实现的系统来模拟 相对复杂的系统,实现仿真研究。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精品课件-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 机械系统
F ma
F ma 0
遵循的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或达朗贝尔原理
(1)直线运动
元素:质量m、弹簧k、粘性阻尼器c
质量元件:
F ma mx
阻尼元件:
c Fc cv cx,c—粘性阻尼系数
弹性元件:
Fk kx ,k—弹性系数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精品课件-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2 系统的微分方程
i 由此可知,减速器的速比越大,转动惯量、粘性 阻尼系数等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等效值越小,因此在 一般分析中常可忽略不计,但第一级齿轮的转动惯量 和粘性阻尼系数影响较大,应该考虑。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精品课件-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2 系统的微分方程
2. 电网络系统
i(t) 0 A
浅谈计算机变频技术在粗纱机上的应用

括 摆 动装 置 、 降 及换 向装 置 、 升 成形 装 置 、 动 装 差 置 及许 多辅 助机 构 , 机 构 还存 在 各 种 协 调 同 步 各 关 系 , 别是 为 了实现 卷绕 与成形 , 须满 足 四个 特 必 条 件 : 管转 速 大 于锭 翼 , 管 转速 逐 层 减小 , 筒 筒 下 龙 筋升 降速度 逐 层 减 小 , 龙筋 升 降动 程 逐层 减 下
能源等 方 面所起 的作 用 。
关键 词 : 算机 ; 频技 术 ; 纱 机 计 变 粗
中图分类 号 : 1 37 TS 0 . 文献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93 2 (0 0 0 —0 10 1 0 —0 8 2 1 ) 30 4 —3
与 成形 , 粗纱 机 的机械 传动 系统 异常 复杂 , 中包 其
生 连续 的关车细 节 。严 重 的关 车细节会 在后 面的
工 序 中造 成 断 头 , 低 生 产 效 率 。 降
2 电脑 粗 纱 机 电气 控 制 系统 设计
采用 计算机变 频调速 技术粗 纱机 的电气控 制
系 统设计如 图 1 示 : ‘ 所
传 统粗纱 机尽 管 采取 了多 种 防细 节措 施 , 在 不 同程 度上减 少 和改 善 了粗 纱 机 的关 车 细节 , 但 都无法 从根本 上 消灭 关 车 细节 , 防 细节 问题 一 使
小 。 由 于 机 构 多 , 致 整 机 机 构 复 杂 , 因 为 各 机 导 又
构 之 间要 求 配 合精 度 高 , 又给 纺 纱 质量 的提 高 这
于它的粗 糙性 、 性 、 孔性 等 因素 。另 外 , 柔 多 建筑
物周 围 的草坪 、 木等也 都是 很好 的 吸声材 料 。 树
如何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d 2U 2 dU 2 R1 R2 C1C 2 ( R1C1 R1C 2 R2 C 2 ) U 2 U1 2 dt dt
这就是RC组成的四端网络的数学模型,是 一个二阶线性微分方程。
2014-11-12
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3
例2-2
列写图2-2 中电枢电压Ua(t)(v)与电机转速 ωm(t)(rad/s)之间的微分方程。
22
力-电压相似
机械 电气 阻尼 B1 电阻 R1 阻尼 B2 电阻 R2 弹性系数 弹性系数 K1 K2 1/C1 1/C2
机械系统(a)和电路系统(b)具有相 同的数学模型,故这些物理系统为相似系统。 可以用电路系统仿真研究其它类型的系统。
2014-11-12 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3
2.2.3 线性微分方程的求解
C1U c1 C2U c2
U c R1i U c1
2014-11-12
② ③
(R1 R2 )i U c1 U c2 U r
④
(a) 机械系统
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
利用②、③、④求出
C1 Ur (1 )Uc C2 i C1 R1 R2 (1 ) R1 C2
2014-11-12
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5
duo (t ) 1 1 |t 0 i (t )|t 0 i (0) dt C C 对微分方程求拉普拉斯 变换并代入数据得 U i (s) 0.1s 0.2 U o ( s) 2 2 s s 1 s s 1
' uo (0)
+ if Ra ia Ua Ea Wm
• 电枢回路电压平衡方程
第2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欢迎进入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教

y
y0+ y y0
A x
y=f (x) y
图 2-4 非线性特性
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图中, A点为工作点, y0=f(x0)。 x、 y在工作点附 近做小范围增量变化, 即当x=x0+Δx 时, 有y=y0+Δy。 则函数y=f(x)在工作点附近可以展开成泰勒级数:
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一般线性定常系统或元件的典型形式为
a0
dny dtn
a1
d (n1) y dt ( n 1)
an1
dy dt
an
y
b0
dmx dtm
b1
d (m1) x dt ( m 1)
bm1
dx dt
bm x
(2-1)
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F m x
u Ce
其中
Tm
Ra J CeCm
称为电动机的机电时间常数。
(2-12)
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1.4 非线性方程的线性化 严格说, 现实系统中的元件几乎都具有不同程度
的非线性, 所以对于系统的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之间 的关系来说, 其实应该用非线性动态方程来加以描述。 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 非线性因素都比较弱, 可以将 它们近似为线性元件, 然后用线性微分方程加以描述。 然而, 有的元件的非线性程度较为严重, 如果简单地 将它们看作线性元件, 则会使建立的数学模型与实际 情况偏离过大, 从而导致分析结果出现错误。
第2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Ia
Ra
u(t)
Ea -
La
M
+
纺织机械 机电一体化 第9章 粗纱机

MARZOLI (意大利)
FT2DN
工艺转 速
1500
四电机全变频控制 S7-
,无差速机构,有 300
摆动机构
PLC
CCD张 力检测 ,微调 (2锭)
已实 现粗 细联
TOYOTA (日本)
ELECTRO -JET
(西班牙)
FL200 ADR
工艺转 速
1500
工艺转 速
1500
三电机驱动锭翼、 筒管、升降,有差 速机构有摆动机构 ,全变频控制
第二节 粗纱机控制系统
二、四电动机传动的粗纱机
(一)四台电机驱动的粗纱机机械传动系统
粗纱机的前 罗拉转速决定出 条速度,锭翼转 速与前罗拉出条 速度决定捻度大 小,筒管转速与 龙筋速度决定粗 纱卷绕速度,龙 筋升降速度决定 粗纱成形。因此 采用四台电动机 分别控制前罗拉 转速、锭翼转速、 筒管转速和龙筋 升降速度,这样 就可以精确实现 各种工艺。
第二节 粗纱机控制系统
二、四电动机传动的粗纱机
(二)各电机速度控制数学模型 1.锭翼电机M1转速
一般锭翼在纺纱过程中转速恒定,且消耗整机大部分功率, 故在多电机驱动的粗纱机中,将锭翼电机称为主电动机,其转 速可根据传动系统计算:
nDt
nt
Z2 Z1
Z4 Z3
式中:nDt —锭翼电机速度,r/min nt —锭翼速度,r/min
1.了解新型粗纱机机电一体化的技术特征。 2.了解新型粗纱机传动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3.掌握多电机传动粗纱机的张力控制。 4.掌握CCD张力传感器的特点及工作原理。 5.了解自动落纱的形式及工作过程。
第一节 粗纱机概述
二、粗纱机的发展
传统粗纱机的机械传动系统异常复杂。
PCC在二纺机EJK211型粗纱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PCC在二纺机EJK211型粗纱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上海新萌工业技术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 周利军摘 要:二纺机EJK211型粗纱机采用PCC的分布式模块化控制结构及贝加莱Automation Studio系统,集分析运算和控制驱动于一体,调速系统采用贝加莱ACOPOS系列伺服驱动器,通过CAN open总线控制方式,提高系统的综合控制性能,降低故障率,实现EJK211型粗纱机控制系统的完美方案,并具有张力检测与自动控制、自动落纱等功能,锭翼速度最高可达1800r/min。
另外,通过软件优化性设计,实现了整机总功率最小化,整机功率为22kW。
关键字:贝加莱PCC ACOPOS驱动系统前言目前国内四电机粗纱机多采用工控机和PLC或单板机相结合作为主控系统,由上位工控机完成运算功能,PLC或单板机完成控制驱动。
但由于工控机抗干扰能力不强,常常造成系统稳定性较差,而单板机的故障率又相对较高,使得粗纱机的综合性能不尽人意,成本也相对较高。
a.控制方案主控制系统由贝加莱Power Panel(PP41)组成,完成粗纱机的各项电气控制功能和数据运算,通过人机界面进行基本的工艺参数设定,如最高车速、支数、加捻度、径向卷绕密度、轴向卷绕密度、卷绕系数、纺纱系数等,参数可随时修改、调用和存储。
所有的参数对应了一组参数也对应于一种纱纺制,最多可有30种配方。
故障报警显示、开车情况及效率显示、数据查询、粗纱机的调试及维护等任务也均通过PP41完成。
其主要参数性能如下:显示界面为6inch、QVGA240×320像素、黑白显示;共计40个键,其中16个键的标识可按用户要求更换并带有LED指示;1.5MB内存实时时钟;2MB的存储卡,可保存、调用必要参数;系统自带RS-232及CAN bus接口;系统自带10DI、9DO。
b.配置方案(1)主控制系统采用PP41系统,驱动系统采用ACOPOS多功能驱动器,CAN bus (500k传输速率)总线控制方式;(2)应用电子齿轮、虚拟轴等功能,实现虚拟主轴对等同步、驱动锭翼、筒管、罗拉、龙筋四电机同步运行。
计算机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

计算机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
刘会文
【期刊名称】《电站系统工程》
【年(卷),期】1992(8)1
【摘要】本文介绍了建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的理论方法和最佳数学模型建立过程的方法.
【总页数】2页(P78-79)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系统;数学模型;过程控制;最优控制
【作者】刘会文
【作者单位】哈尔滨电站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73
【相关文献】
1.控制系统中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探讨 [J], 叶爱华;叶文华;赵明镜
2.用机理分析建模方法建立电气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J], 王瑞云
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与优化控制方法 [J], 戴德敏;
4.浅谈控制系统中数学模型建立的几种方法 [J], 孙东升
5.计算机控制系统中数学模型及复杂控制算法的一种实现方法 [J], 王付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变频电脑粗纱机同步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

F ocus Textile Machinery | 纺机电脑粗纱机的发展现状四变频电脑粗纱机同步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技术文|崔桂华 赵传福国内的产品,其计算机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技术、磁通矢量变频调速技术在粗纱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国外具有代表性的电脑型粗纱机有德国青泽公司的Zinser 668型粗纱机,意大利马佐里公司的BC16型,日本丰田公司的FL100型,其最大的特点是用多变频的同步控制和计算机数学模型取代了过去繁杂的上下铁炮(锥轮)及机械换向机构,给提高粗纱机各项性能带来了可靠的保证。
随着变频技术的发展,使四电机电脑粗纱机使用四个变频器来完全取代伺服控制成为可能,经过长时间的论证和实验,我们选用了丹麦DANFOSS 生产的FC300系列变频器,该变频器在纺织行业里有很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欧洲的进口纺机得到非常成功的应用,该系列变频器采用异步伺服控制方式,具有很高的控制精度和可靠性。
该系列变频器的使用大大增加了整个机器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及灵活性,故障率降到最低水平。
粗纱机同步传动系统各电机的传动关系引言粗纱机是棉纺厂的重要生产设备。
粗纱工序的目的是将并条后的熟条加工成不同支数和不同捻度的粗纱,供细纱机纺纱使用。
棉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粗纱机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在保证粗纱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使粗纱机工作更可靠、机械结构最大程度的简化、操作更方面、效率更高,从而提高粗纱机的产品竞争力,是纺织机械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变频调速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粗纱机上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和变频技术取代传统的机械传动控制,实现粗纱机高速、高效、高度的机电一体化的趋势已成为必然。
国内外粗纱机的发展现状国内的电脑粗纱机研究生产始于20世纪末,最初是以单电机悬锭粗纱机为原型,对锥轮成型部分进行改造,将机械成型去掉,采用电机来模拟锥轮的双曲线轨迹,实现了张力的电脑控制,是悬锭粗纱机的一次革命,标志着电脑粗纱机由机械成型向电子成型的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 l a t r lt d u v s Es e ily,fo s wel s he ea e c r e . p cal r m t e o n o iw o r c ia u e,t e o e f i e l h p i t f v e f p a tc l s h z n o d a r v r i g a d so —n i t n wa nay e a d a mahe ai a o e fr v r i g a d so i h b to s e e sn n t p i hbii sa l z d, n t m tc lm d lo e e sn n tp-n i iin wa o d v lp d, n ui b e fr y r fv ro o n sa d r v r i g et rba k o o a d,h s p o i ng a e e o e a d s t l o a nso a iusc u t n e e sn i a he c r fr r t u r vdi w
电脑 粗 纱 机 控 制 系 统 数 学 模 型 的 建 立 与 应 用
高 秀 满
( 津宏 大 纺 织 机 械 有 限公 司 ,天 津 天 3 04 ) 0 2 1
摘
要
针 对 传 统 粗 纱 机机 械 结 构 的 复 杂 性 , 析 了 粗 纱 卷 绕 成 形 的 原 理 , 出 多 电 动 机 传 动 粗 纱 机 的 逐 级 设 计 分 提
第3 2卷
第 1 0期
纺
织
学
报
V0 . 2. No. 0 13 1 Oc .,201 t 1
21 0 1年 1 O月
J ur a fTe tl s a c o n lo xie Re e r h
文章 编 号 :2 3 9 2 ( 0 1 1 一 l 8 0 05 —7 12 1 )0 O 1—4
பைடு நூலகம்
方 案 , 消 了 繁 杂 的 机 械 结 构 , 相 应 的 功 能 由计 算 机 控 制 多 个 电 动 机 完 成 。分 析 3种 卷 绕 数 学 模 型 建 立 方 法 的 取 其 区 别 , 由此 建 立 粗 纱 卷 绕 成 形 数 学 模 型 , 出 每 层 厚 度 和筒 管 直 径 对 纺 纱 张 力 影 响 的 趋 势 线 , 别 是 从 实 际使 用 并 给 特 的 角 度 分 析 了理 想 换 向禁 停 的 区域 , 现 了换 向禁 停 数 学 模 型 其 包 括 大 小 纱 不 同 和 换 向 前 后 不 同 , 实 现 良好 的 实 为 成 形 提 供 了 保 证 。 同时 介 绍 了 电 脑粗 纱 机 与 传 统 粗 纱 机 参 数 调 整 方 法 的 区 别 , 为 电 脑 粗 纱 机 可 以 方 便 地设 置 、 认
d i i g fy r me,ei n tn t mu t a iu m e h n c l tu t r wh s c re po d n f n to i rv n fa l lmi a i g he li ro s f c a ia sr c u e o e o r s n i g u c in s f fle y e e a moo s o to ld y c mpu e . I ds u s d h dfe e c s f t r e ul ld b s v r l i tr c n r l b a o e tr t ic s e t e i r n e o h e wi i f ndng
GAO u a Xi m n
( ini n d et eMa hn r o Tajn Hog a Txi c iey C .,Ld l t.,Tajn 3 0 4 ,C ia) ini 0 2 1 hn
Absr t Ac o d n o t e c mp e iy o h c a i a tu t r fc n e to a l rm e,he pa e t ac c r i g t h o l xt f t e me h n c lsr cu e o o v n in lfy fa t pr
mahe ai o e s a d e t b ih d a mahe ai o lo o i g wi d n c o d ngy Th n u nc f t m tc m d l , n sa ls e t m tc m de fr v n n i g a c r i l . e if e e o l a ea e t ik s fe c o i g ly ra d t e dime e fb r o i n t e y r e so spr s n e v r g h c ne so a h r v n a e n h a tro a e b bb n o h a n t n in wa e e t d
更改参数 , 换粗 纱品种 , 有较 高的实用价值 。 变 具
关键词 粗 纱 机 ;数 学 模 型 ;电脑 控 制 ;锥 轮
文献标志码 : A
中 图 分 类 号 :S12 26 T 1 .2
Es a ih e t a d a plc to f m a h m a i a o e f t bls m n n p i a i n o te tc lm d lo c m p t r z d fy f a e c n r ls se o u e i e r m o t o y t 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