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地质学考试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及变化规律,既受制于自然环境,又与人类活动有关,是人类与自然互相作用的结果。(通常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
二.地质灾害的类型:
(1)由地质作用引起或地质条件恶化导致的自然灾害
(2)仅限于以岩石圈自然地质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的自然灾害 1.按空间分布状况划分:陆地地质灾害和海洋地质灾害2.按灾害的成因分:自然动力型、人为动力型及复合动力型3.按地质环境变化的速度划分:突发性地质灾害和渐进性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有哪些危害
对居民点的危害。地质灾害特别是滑坡和泥石流冲进乡村、城镇,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对公路、铁路的危害。地质灾害特别是崩塌和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
三、地质灾害的分级
地质灾害分级反应了地质灾害的规模、活动频次及其对人类与环境的危害程度,地质灾害分级方案有:灾变分级,灾度分级和风险分级灾变分级是对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规模和频次的等级划分灾度分级反应了灾害事件发生后所造成的破坏和损失程度风险分级是在灾害活动概率分析基础上上核算出来的期望损失的级别划分四.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类型
根据评估时间地质灾害灾情评估分为灾前预评估、灾期跟踪评估和灾后急结评估三种类型。灾前预评估是对一个地区地质灾害事件的危险程度和可能造成的破坏损失程度的预测性评价,它是制定国土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以及减灾对策预案的基础;灾期跟踪评估是在灾害发生时对灾害损失的快速评估,它是制定救灾决策和应急抗灾措施的基础;灾后总结评估是指在灾害结束后对灾害损失进行的全面评估,它是决定救灾方案、制定灾后援建计划和防御次生灾害的重要依据。根据评估范围或面积,可将地质灾害灾情评估分为点评估、面评估和区域评估三类。
五.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内容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内容包括危险性评价、易损性评价、破坏损失评价和防治工程评价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危险性评价和易损性评价是灾情评估的基础,破坏损失评价或灾害风险评价是灾情评估的核心,防治工程评价是灾情评估的应用。
六.减灾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监测、预报、防灾、抗灾、灾害评估、救灾、灾后恢复与重建、规划与指挥、教育与立法、保险与基金、减灾科学技术等。在减灾系统工程中,监测、预报、防灾、抗灾、灾害评估、救灾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行为过程。
七.地震是岩石圈物质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应变,当应变能超过岩石强度时,岩石就会发生破裂或沿原有破裂面急速滑动,应变能以弹性波形式突然释放,使岩石圈剧烈震动的地质现象。
八.震级是指距震中100km的标准地震仪所记录的以微米表示的最大振幅(A)的对数值。地震的烈度是指地面以及各类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地震的烈度的大小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震波的传播介质及地质构造条件有关。震级高,烈度大;震源深度小,烈度大;震中距近,烈度大;震中烈度最大。一次地震,震级只能有一个;而烈度可以有若干个。震源:引发地震、释放深部能量的源区。
震中:震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点。震中距:地震台到震中的水平距离。横波(S):剪切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P):推进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固态,液态,气态。
地震分类:
1.按成因分类构造地震——由地下岩石突然发生错断所引起的地壳强烈振动。火山地震——火山活动,喷发气体冲击力引发,仅影响火山附近..陷落地震——岩溶塌陷.诱发地震——由于人为因素激发引起
2.按按震源深度分.浅源地震0~70km、中源地震70~300km、深源地震300~720km
地震的危害:
强烈的地震,会引起地面强烈的振动,直接和间接地对社会及自然造成破坏。直接破坏如:由于地面强烈震动引起的地面断裂、变形、冒水、喷沙和建筑物损坏、倒塌以及对人畜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等。这种由地震引起的破坏,统称为地震灾害。
地震次生灾害。地震次生灾害是指:由于强烈的地震使山体崩塌,造成滑坡和泥石流;水坝河堤决口造成水灾;震后造成瘟疫流行;引燃易燃易爆物造成火灾、爆炸;由于破坏管道造成毒气泄漏;细菌和放射性物质的扩散对人畜生命造成威胁等等。
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路坼裂、铁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水、停电和通讯受阻。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镇的惨剧。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3.此外,地震还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心理伤害和精神痛苦,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和动荡,加重贫困和粮食不安全状况,阻碍地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根据火山活动的状况,火山可分为死火山、休眠火山和活火山三种类型。在地质历史时期有过活动,而在人类历史中没有活动的火山称为死火山,它对人类不会造成危害。在人类历史时期曾经有过活动,近代长期没有活动的火山称休眠火山。现在仍在活动或周期性活动的火山称活火山,它对人类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是人类研究最多的一种火山。
爆炸式火山:喷发酸性熔岩(如流纹岩)的火山,因熔岩粘性大、气体含量多、爆发力强,常喷出大量气体、熔岩、火山碎屑物和火山灰。
宁静式火山:喷发基性熔岩(如玄武岩)为主的火山,熔岩粘性小、温度高,气体和熔岩流常慢慢逸出,很少产生火山碎屑物。
火山的危害:
从灾害角度讲,火山喷发可引起地震、海啸、火山碎屑流、气候异常变化等灾害。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使数以万计的人员伤亡。
火山喷发灾害可分为原生灾害和次生灾害两种类型。火山喷发的原生灾害与喷发物质的性质密切相关,如喷发酸性熔岩的火山主要以火山碎屑流、地震、喷发物降落、有毒气体逸散等灾害为主。次生灾害中,火山泥流、大气影响(振动波和放电)、酸雨、洪水、气候变化和地面变形等虽然比较普遍,但其破坏程度较低。就人员伤亡而言,海啸和因喷发引起的饥荒与疾病对人类造成的灾难非常巨大。
火山熔岩流灾害。熔岩流对人类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熔岩流的规模、流速、火山口外壁斜坡坡度和熔岩流的粘滞性。熔岩流的规模越大、流速越快、火山斜坡坡度越陡、熔岩流流体的粘滞性越小,所造成的灾害就越严重。
火山碎屑流灾害。大规模火山喷发期间沿火山侧面斜坡快速向下运动的炽热高速的火山碎屑物质流称为火山碎屑流,这是火山喷发最具毁灭性和最致命的形式。与缓慢运动的熔岩流不同,炽热而快速运动的火山碎屑流可能使尚未来得及跑开的人群惨遭灭顶之灾。火山碎屑流可摧毁火山口附近方圆几公里甚至上百公里范围内的森林、村庄、桥梁及建筑物等,使火山口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火山喷发物降落造成的灾害。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会使大量的火山碎屑(火山集块、火山角砾、火山弹)及火山灰抛向空中,当这些物质降落时就会掩埋、破坏地面建筑、森林及动植物,甚至危害人的生命。
火山地震灾害、有毒气体逸散、火山喷发对气候的影响、火山滑坡与火山泥流、洪水、海啸、饥荒和疾病火山活动的监测与预报
地震活动:火山附近常常发生地震活动。然而,是地震触发火山喷发还是火山喷发引起地震,其机理还不十分清楚。地震活动性的监测是预报火山喷发最可靠的方法之一。对预测火山喷发而言,确定在当地背景值之上活动性的增强是至关重要的
地面变形:地下深处的岩浆涌向地表时可能导致地面发生变形,特别是大的火山喷发之前常出现地面形态和标高的改变,如鼓胀、突起和穹窿等。
地面热辐射变化:随着岩浆的不断上涌,地表温度可能逐渐增高。但也有不少火山喷发并没有明显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