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PPT]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55
合集下载
磨擦磨损及润滑课件.ppt
润滑脂的主要质量指标
1)锥(针)入度(或稠度)
指一个重1.5N的标准锥体,于25℃恒温下,由润滑脂表面经5s刺入的深度 (以 0.lmm计)。它标志着润滑脂内阻力的大小和流动性的强弱。锥入度愈小表明 润滑脂愈稠。
2)滴点
在规定的加热条件下,润滑脂从标准测量杯的孔口滴下第一滴时的温度叫 润滑脂的滴点。润滑脂的滴点决定了它的工作温度。润滑脂的工作温度至少应低 于滴点20℃。
性能指标:
1)粘度:油的流动阻力或指抵抗变形的能力。是润滑油最重要的性能之一.
2)油性:又叫润滑性,指润滑油中极性分子与金属表面形成物理吸附膜或化学 吸附膜的润滑性能。
3)凝点:又叫流动点,润滑油开始失去流动性的最高温度。是低温下工作的润 滑 油的重要指标。
4)闪点和燃点:指油在标准仪器中加热所蒸发出的油汽,遇火焰能发出闪光的最 低温度。是高温工作油的重要指标(通常应使工作温度比油的闪点低30~40℃。 ).
(3)飞溅润滑
利用转动件(例如齿轮)或曲轴的曲柄等将润滑油溅成油星以润滑轴承。
(4)压力循环润滑
用油泵进行压力供油润滑,可保证供油充分,能带走摩擦热以冷却轴承。 这种润滑方法多用于高速、重载轴承或齿轮传动上。
2.脂润滑
脂润滑只能间歇供应。加脂方式有人工加脂、脂杯加脂和集中润滑系统 供脂,旋盖式油脂杯是应用得最广的脂润滑装置。
摩擦副接触面积示意图
(3)修正粘附理论
真空中的洁净金属发生摩擦时,其摩擦系数要比常规环境里的摩擦系数大得多。 鲍登等人于1964年又提出了一种更切合实际的修正粘附理论。接触区同时有压 应 力和切应力存在 ,在复合应力作用下,接触区出现了结点增长的现象。
当两金属界面被表面膜分隔开时,τBj为表面膜的剪切强度极限;当剪断发生 在较软金属基体内时,τBj 为较软金属基体的剪切强度极限τB;若表面膜局部破 裂并出现金属粘附结点时,τBj将介于较软金属的剪切强度极限和表面膜的剪切 强度极限之间。
摩擦磨损与润滑概述PPT课件
第二定律:摩擦力与表面接触面积无关。
边界摩擦:
1、概念: 摩擦表面被吸附在表面的边界膜隔开,但有相当多的不平凸
峰接触,摩擦性质取决于边界膜和表面的吸附性能的摩擦。
2、摩擦模型:极性原子团
①、单层分子边界膜: ②、多层分子边界膜:
3、边界膜的分类与机理: ①
②
吸附膜 反应膜
物理吸附膜 化学吸附膜
度形子学(成吸键润1化润引润5力滑合0滑力滑作~剂物济作剂用2中,在用0与而的0即有下金°吸脂)在硫,属附肪下润、紧表在酸,滑氯贴面金分与剂、于接属子金和磷金触表的属金时属时面极起属,表,上性化界并面在,分学面在上两形子反处较,者成受应形高即分的化,成温形 的成化边物学界理吸膜吸附。附膜膜。。
磨损率。
磨合阶段
稳定磨损阶段
时间 剧烈磨损阶段
磨损分类: 磨粒磨损 (简称磨损)
磨粒磨损:
外部进入摩擦表面的游离硬 颗粒或硬的轮廓峰尖所引起的磨 损。
磨损分类: 磨粒磨损 (简称磨损)
疲劳磨损 (也称点蚀)
疲劳磨损:
由于摩擦表面材料微体积在交 变的摩擦力作用下,反复变形所 产生的材料疲劳所引起的磨损。
R —0.两4 粗糙 面3的.0综合不平混度合摩擦
3~4
流体摩擦
( 1 时,不平度凸峰为总载荷的30%)
流体摩擦:
1、定义:
当两摩擦面间的油膜厚度大到足以将两表面的不平凸峰完全 分开,这种摩擦叫液体摩擦。
2、特点:
3~4
①、油分子大都不受金属表面的吸附作用的支配,而能完全移动。
②、摩擦表现为粘性 ,f≈ 0.001~0.008,无磨损 (理想摩擦状态)。
流体中所夹带的硬质物质或颗 粒,在流体冲击力作用下而在摩擦 表面引起的磨损。
边界摩擦:
1、概念: 摩擦表面被吸附在表面的边界膜隔开,但有相当多的不平凸
峰接触,摩擦性质取决于边界膜和表面的吸附性能的摩擦。
2、摩擦模型:极性原子团
①、单层分子边界膜: ②、多层分子边界膜:
3、边界膜的分类与机理: ①
②
吸附膜 反应膜
物理吸附膜 化学吸附膜
度形子学(成吸键润1化润引润5力滑合0滑力滑作~剂物济作剂用2中,在用0与而的0即有下金°吸脂)在硫,属附肪下润、紧表在酸,滑氯贴面金分与剂、于接属子金和磷金触表的属金时属时面极起属,表,上性化界并面在,分学面在上两形子反处较,者成受应形高即分的化,成温形 的成化边物学界理吸膜吸附。附膜膜。。
磨损率。
磨合阶段
稳定磨损阶段
时间 剧烈磨损阶段
磨损分类: 磨粒磨损 (简称磨损)
磨粒磨损:
外部进入摩擦表面的游离硬 颗粒或硬的轮廓峰尖所引起的磨 损。
磨损分类: 磨粒磨损 (简称磨损)
疲劳磨损 (也称点蚀)
疲劳磨损:
由于摩擦表面材料微体积在交 变的摩擦力作用下,反复变形所 产生的材料疲劳所引起的磨损。
R —0.两4 粗糙 面3的.0综合不平混度合摩擦
3~4
流体摩擦
( 1 时,不平度凸峰为总载荷的30%)
流体摩擦:
1、定义:
当两摩擦面间的油膜厚度大到足以将两表面的不平凸峰完全 分开,这种摩擦叫液体摩擦。
2、特点:
3~4
①、油分子大都不受金属表面的吸附作用的支配,而能完全移动。
②、摩擦表现为粘性 ,f≈ 0.001~0.008,无磨损 (理想摩擦状态)。
流体中所夹带的硬质物质或颗 粒,在流体冲击力作用下而在摩擦 表面引起的磨损。
《摩擦磨损润滑》PPT课件
u
y
25.12.2020
精选PPT
21
A、动力粘度
单位:Pa·S(国际),N·s/m2(C.G.S)
B、运动粘度
单位:m2/s
=/ ——流体密度 C、条件粘度E
单位:°Et
25.12.2020
精选PPT
22
干摩擦(dry friction)——不加任何添加剂的摩擦, 这种摩擦事实上不存在,因为两表面间总有 油污、氧化膜等,所以,一般以不是有意加 添加剂的摩擦。
25.12.2020
精选PPT
3
流体摩擦(fluid friction)——摩擦表面被一层 流体隔开,摩擦性质取决于流体内部分子间 粘性阻力的摩擦;
25.12.2020
精选PPT
1
润滑(lubrication)——摩擦界面添加介质(油、 脂等),以减小摩擦、磨损,降低材料消耗, 保证机器可靠工作的现象。
摩擦学(tribology)——研究有关摩擦、磨损、 润滑的一门科学和技术。
二、摩擦
1、分类 ① 按物体是否有运动分 静摩擦(statical friction)——仅有相对滑动趋
摩擦副接触只是部分峰顶接触
真实接触面积Ar很小
接触点达到塑性流动 接触点被冷焊在一起
f Ff B Fn sy
分开结点的力就是摩擦力:Ff=ArτB
25.12.2020
精选PPT
6
② 修正粘着理论 接触区域同时存在压应力和切应力,材料的屈 服极限必须由复合应力来确定
Fn的作用
Ari
切向力Ff
影响因素: 微粒与固体表面的摩擦系数; 微粒的冲击速度; 微粒冲击速度的方向与固体表面所夹角。
⑥ 微动磨损(fretting wear) 紧联接表面在循环变应力、振动、接触面产生 的弹性变形差异等引起的磨损。
y
25.12.2020
精选PPT
21
A、动力粘度
单位:Pa·S(国际),N·s/m2(C.G.S)
B、运动粘度
单位:m2/s
=/ ——流体密度 C、条件粘度E
单位:°Et
25.12.2020
精选PPT
22
干摩擦(dry friction)——不加任何添加剂的摩擦, 这种摩擦事实上不存在,因为两表面间总有 油污、氧化膜等,所以,一般以不是有意加 添加剂的摩擦。
25.12.2020
精选PPT
3
流体摩擦(fluid friction)——摩擦表面被一层 流体隔开,摩擦性质取决于流体内部分子间 粘性阻力的摩擦;
25.12.2020
精选PPT
1
润滑(lubrication)——摩擦界面添加介质(油、 脂等),以减小摩擦、磨损,降低材料消耗, 保证机器可靠工作的现象。
摩擦学(tribology)——研究有关摩擦、磨损、 润滑的一门科学和技术。
二、摩擦
1、分类 ① 按物体是否有运动分 静摩擦(statical friction)——仅有相对滑动趋
摩擦副接触只是部分峰顶接触
真实接触面积Ar很小
接触点达到塑性流动 接触点被冷焊在一起
f Ff B Fn sy
分开结点的力就是摩擦力:Ff=ArτB
25.12.2020
精选PPT
6
② 修正粘着理论 接触区域同时存在压应力和切应力,材料的屈 服极限必须由复合应力来确定
Fn的作用
Ari
切向力Ff
影响因素: 微粒与固体表面的摩擦系数; 微粒的冲击速度; 微粒冲击速度的方向与固体表面所夹角。
⑥ 微动磨损(fretting wear) 紧联接表面在循环变应力、振动、接触面产生 的弹性变形差异等引起的磨损。
摩擦、磨损与润滑概述ppt课件
边境摩擦:
1、概念: 摩擦外表被吸附在外表的边境膜隔开,但有相当多的不平凸
峰接触,摩擦性质取决于边境膜和外表的吸附性能的摩擦。
2、摩擦模型:极性原子团
①、单层分子边境膜: ②、多层分子边境膜:
3、边境膜的分类与机理: ①
②
吸附膜 反响膜
物理吸附膜 化学吸附膜
度构的子成学化〔成边吸物键学光1化境光引理光5力吸滑合膜0滑力吸滑作附~剂物。济作附剂用膜2中,在0用膜与而。0的即有°下。金吸脂在硫〕,属附肪光、下紧外在酸滑氯,贴表金分剂、与于接属子和磷金金触外的金时属属时表极属,起外,上性界并化表在,分面在学上两构子处较反,者成受构高响即分的化成温,构
R —0.两4 粗糙 面3的.0综合不平混度合摩擦
3~4
流体摩擦
( 1 时,不平度凸峰为总载荷的30%)
流体摩擦:
1、定义:
当两摩擦面间的油膜厚度大到足以将两外表的不平凸峰完全 分开,这种摩擦叫液体摩擦。
2、特点:
3~4
①、油分子大都不受金属外表的吸附作用的支配,而能完全挪动。
②、摩擦表现为粘性 ,f≈ 0.001~0.008,无磨损 (理想摩擦形状)。
流体中所夹带的硬质物质或颗 粒,在流体冲击力作用下而在摩擦 外表引起的磨损。
磨损分类:
磨粒磨损 (简称磨损)
疲劳磨损 (也称点蚀)
腐蚀磨损:
粘附磨损 (也称胶合)
冲蚀磨损 腐蚀磨损
摩擦外表资料在环境的化学或 电化学作用下引起腐蚀,在摩擦副 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磨损即为腐蚀 磨损。(汽缸套易发生)
磨损分类:
1、摩擦是引起能量损耗的主要缘由。 2、摩擦是呵斥资料失效和资料损耗的主要缘由。
3、摩擦学:
磨擦磨损及润滑概述.ppt
思考题2.3 :夏天发现液压系统中的油变稀了,有人将润滑 脂加入,调均后使油变稠。这样做行吗?
润滑方法和润滑装置
机械设备的润滑,主要集中在传动件和支承件上。 油润滑的方法大概有四种:
集中润滑或分散润滑 连续润滑或间歇润滑 压力润滑或无压力润滑 循环式润滑或非循环式润滑
分散润滑比集中润滑简便。 对于轻载、低速的磨擦副可采用间歇无压力润滑或间歇压 力润滑,利用油壶、油枪将油注入油杯进行润滑。 连续无压力润滑可采用油绳、油垫、针阀式油杯、油环、油 轮等润滑装置。而连续压力润滑需采用油泵、喷咀装置,高 速时还可采用油雾发生器实现油雾润滑。
边界膜
弹性变形
3、边界磨擦(润滑)
两摩擦表面被吸附在表 面的边界膜隔开,使其处 于干摩擦和液体摩擦之间 塑性变的形状态,这种摩擦称为边 界摩擦。
液体 边界膜
4、混合磨擦(润滑)
处于干摩擦、液体摩擦与边界摩擦的混合状态,称为 混合摩擦。
磨损
运动副之间的摩擦将导致零件表面材料的逐渐损失, 这种现象称为磨损。
4、腐蚀磨损
在摩擦过程中,摩擦面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 应而产生物质损失的现象,称为腐蚀磨损。
氧化磨损 特殊介质腐蚀磨பைடு நூலகம் 气蚀磨损
2.2润滑
在摩擦副间加入润滑剂,以降低摩擦,减轻磨损,这种 措施称为润滑。
润滑的主要作用: (1)减小摩擦系数,提高机械效率; (2)减轻磨损,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 (3)可以起到冷却、防尘以及吸振等作用。
3、疲劳磨损(点蚀)
两摩擦表面为点或线接触时,由于局部的弹性变形形成 了小的接触区。这些小的接触区形成的摩擦副如果受变化接 触应力的作用,则在其反复作用下,表层将产生裂纹。随着 裂纹的扩展与相互连接,表层金属脱落,形成许多月牙型浅 坑,这种现象称为疲劳磨损,也称点蚀。
润滑方法和润滑装置
机械设备的润滑,主要集中在传动件和支承件上。 油润滑的方法大概有四种:
集中润滑或分散润滑 连续润滑或间歇润滑 压力润滑或无压力润滑 循环式润滑或非循环式润滑
分散润滑比集中润滑简便。 对于轻载、低速的磨擦副可采用间歇无压力润滑或间歇压 力润滑,利用油壶、油枪将油注入油杯进行润滑。 连续无压力润滑可采用油绳、油垫、针阀式油杯、油环、油 轮等润滑装置。而连续压力润滑需采用油泵、喷咀装置,高 速时还可采用油雾发生器实现油雾润滑。
边界膜
弹性变形
3、边界磨擦(润滑)
两摩擦表面被吸附在表 面的边界膜隔开,使其处 于干摩擦和液体摩擦之间 塑性变的形状态,这种摩擦称为边 界摩擦。
液体 边界膜
4、混合磨擦(润滑)
处于干摩擦、液体摩擦与边界摩擦的混合状态,称为 混合摩擦。
磨损
运动副之间的摩擦将导致零件表面材料的逐渐损失, 这种现象称为磨损。
4、腐蚀磨损
在摩擦过程中,摩擦面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 应而产生物质损失的现象,称为腐蚀磨损。
氧化磨损 特殊介质腐蚀磨பைடு நூலகம் 气蚀磨损
2.2润滑
在摩擦副间加入润滑剂,以降低摩擦,减轻磨损,这种 措施称为润滑。
润滑的主要作用: (1)减小摩擦系数,提高机械效率; (2)减轻磨损,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 (3)可以起到冷却、防尘以及吸振等作用。
3、疲劳磨损(点蚀)
两摩擦表面为点或线接触时,由于局部的弹性变形形成 了小的接触区。这些小的接触区形成的摩擦副如果受变化接 触应力的作用,则在其反复作用下,表层将产生裂纹。随着 裂纹的扩展与相互连接,表层金属脱落,形成许多月牙型浅 坑,这种现象称为疲劳磨损,也称点蚀。